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丙烯腈的毕业论文

2023-03-07 14: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丙烯腈的毕业论文

“ABS”中文译为“防锁死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ABS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  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

以前消费者买车,都把有没有ABS作为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轿车已经将ABS作为标准配置。但对于ABS的认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很多驾驶员还不是很清楚,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对ABS的误解。一些驾驶员认为ABS就是缩短制动距离的装置,装备ABS的车辆在任何路面的制动距离肯定比未装备ABS的制动距离要短,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在冰雪路面上的制动距离能与在沥青路面上的制动距离相当;还有一些驾驶员认为只要配备了ABS,即使在雨天或冰雪路面上高速行驶,也不会出现车辆失控现象。 ABS并不是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大大提高汽车物理性能的极限。严格来说,ABS的功能主要在物理极限的性能内,保证制动时车辆本身的操纵性及稳定性。

ABS的应用

ABS的全名是Anti-lock Brake System(防锁死制动系统)或Anti-skid Braking System(防滑移制动系统),它能有效控制车轮保持在转动状态,提高制动时汽车的稳定性及较差路面条件下的汽车制动性能。ABS通过安装在各车轮或传动轴上的转速传感器不断检测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并与理想的滑移率相比较,做出增大或减小制动器制动压力的决定,命令执行机构及时调整制动压力,以保持车轮处于理想制动状态。

1906年ABS首次被授予专利,1936年博世注册了一项防止机动车辆车轮抱死的“机械”专利。所有的早期设计都有着同样的问题:因过于复杂而容易导致失败,并且它们运作太慢。1947年世界上第一套ABS系统首次应用于B-47轰炸机上。Teldix公司在1964年开始研究这个项目,其ABS研究很快被博世全部接管。两年内,首批ABS测试车辆已具有缩短制动距离的功能。转弯时车辆转向性和稳定性也被保证,但当时应用的大约1000个模拟部件和安全开关,这意味着被称为ABS 1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还不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需要改进。博世在电子发动机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技术,数字技术和集成电路(ICs)的到来使电子部件的数量降低到140个。

1968年ABS开始研究应用于汽车上。1975年由于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121款的通过,许多重型卡车和公共汽车装备了ABS,但由于制动系统的许多技术问题和卡车行业的反对,在1978年撤消了这一标准。同年博世作为世界上首家推出电子控制功能的ABS系统的公司,将这套ABS 2的系统开始安装作为选配配置,并装配在梅赛德斯-奔驰S级车上,然后很快又配备在了宝马7系列豪华轿车上。在这一时期之后美国对ABS的进一步研究和设计工作减少了,可是欧洲和日本的制造厂家继续精心研制ABS。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进口美国的汽车装备有ABS,美国汽车制造厂对美国汽车市场上的ABS显示出新的兴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汽车行车安全的强烈要求,ABS装置在世界汽车行业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1987年美国大约3%的汽车装备有非常可靠的ABS。在随后的时间里,研发者集中于简化系统。在1989年,博世的工程师成功地将一个混合的控制单元直接附在了液压模块上。这样他们就无需连接控制单元和液压模块的线束,也无需接插件,所以显著地减轻了ABS 2E的整体重量。

博世的工程师在1993年,使用新的电磁阀创造了ABS 5.0,并且在后来的几年研发了5.3 和5.7 版。新一代的ABS 8的主要特性是再次极大地减轻了重量、减少了体积、增大了内存,同时增加了更多功能,如电子分配制动压力,从而取代了减轻后轴制动压力的机械机构。当年有些汽车工业分析专家预言得到了证实: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市场上的大多数汽车和卡车将装备ABS。

编辑本段ABS的功用

ABS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整车的制动性能,提高行车安全性,防止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即停止滚动),从而保证驾驶员在制动时还能控制方向,并防止后轴侧滑。其工作原理为:紧急制动时,依靠装在各车轮上高灵敏度的车轮转速传感器,一旦发现某个车轮抱死,计算机立即控制压力调节器使该轮的制动分泵泄压,使车轮恢复转动,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的目的。ABS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抱死—松开—抱死—松开”的循环工作过程,使车辆始终处于临界抱死的间隙滚动状态,有效克服紧急制动时由车轮抱死产生的车辆跑偏现象,防止车身失控等情况的发生。

ABS的种类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机械式ABS结构简单,主要利用其自身内部结构达到简单调节制动力的效果。该装置工作原理简单,没有传感器来反馈路面摩擦力和轮速等信号,完全依靠预先设定的数据来工作,不管是积水路面、结冰路面或是泥泞路面和良好的水泥沥青路面,它的工作方式都是一样的。严格地说,这种ABS只能叫做 “高级制动系统(Advanced Brake System)”。目前,国内只有一些低端的皮卡等车型仍在使用机械式ABS。

机械式ABS只是用部件的物理特性去机械的动作,而电子式ABS是运用电脑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从而得出结果的。电子式ABS由轮速传感器、线束、电脑、ABS液压泵、指示灯等部件构成。能根据每个车轮的轮速传感器的信号,电脑对每个车轮分别施加不同的制动力,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分配制动力的效果。

最早的ABS系统为二轮系统。所谓二轮系统就是将ABS装在汽车的两个后轮上。由于两后轮公用一条制动液压管路和一个控制阀,所以又称做“单通道控制系统”。这种系统是根据两个后车轮中附着力较小的车轮状态来选定制动压力,这被称为“低选原则”。也就是说,采用低选原则的ABS车辆的一个后轮有抱死趋势时,系统只能给两个后轮同时泄压。又由于前轮没有防抱死功能,因而,二轮系统难以达到最佳制动效果。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后来出现了“三通道控制系统”,该系统是在二轮系统基础上,将两前轮由两条单独的管路独立控制。虽然后轮还是采用“低选原则”,但由于实现了紧急制动时的转向功能及防止后轴侧滑的功能,所以这种系统具备了现代ABS的主要特点。至今,市面上还有车辆采用这种三通道控制的ABS系统。

目前,装备在车辆上最常见的是四传感器四通道ABS系统,每个车轮都由独立的液压管路和电磁阀控制,可以对单个车轮实现独立控制。这种结构能实现良好的防抱死功能。

编辑本段走出ABS误区

开篇中那些对ABS的误解,需要解释一下。如果汽车车轮在制动时抱死,汽车能得到的侧向附着力是最小的。这时,由于路面附着系数的不平衡、汽车本身制动力的不平衡、悬架的不平衡、汽车轮胎气压、路面弯度、颠簸或坡度等因素都可能会使汽车发生侧滑、甩尾或失控。另外,由于车辆前轮抱死,汽车会失去转向能力。一个性能优良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在制动时能够将汽车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20%~30%之间,车轮在这种状态下,能兼顾相对最大的纵向制动力和横向抓地力,有效地保证车辆不会发生失控状况。另外,在前轮不抱死的情况下,由于有一定的抓地力,汽车还可以按照驾驶员的意愿进行转向,从而控制车辆。为了将车轮滑移率控制在理想状态下,追求车辆的稳定性,可能会牺牲一些纵向的制动力。所以,ABS起作用时,不是在所有路面上制动距离都会缩短。

在冰雪路面上,由于地面提供的附着力比一般路面要小很多。ABS只能在这种附着力的基础上调节汽车的制动力,不会产生外加的制动因素。所以,在冰雪路面上的制动距离只能说比车轮抱死时短一些,比在一般路面上的制动距离还是长很多。

实际道路其实是很复杂的,诸如:路面附着系数不平衡、道路弯度或路面横向坡度、甚至汽车轮胎气压等汽车自身的原因,有很多因素能使汽车在制动时产生侧滑的运动趋势,这些因素都不是ABS本身能够克服的。所以,如果在冰雪路面上车速过快时紧急制动,遇到上述因素之一,当车辆离心力大于地面能够提供的最大侧向力时,就会使车辆形成失控趋势,这是非常危险的。

总之,任何装备都不是万能的,驾驶员必须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安全驾驶。即使是性能优良的ABS在工作状态下稳定车辆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尤其是行驶在砂石路或冰雪路面上,更应保持充分的车距,减速慢行,不要完全依赖ABS系统。

编辑本段ABS使用常识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乘用车都加装了ABS系统,对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若使用不当,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这里,我们对ABS的使用原则归纳为“四要、七不要”。

四要

1.要始终踩住制动踏板不放松,这样才能保证足够和持续的制动力,使ABS有效地发挥作用。

2.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一般情况下,最小车距不应低于50m,当车速超过50km/h时,最小车距与车速数值相同,如100km/h时最小车距为100m,120km/h时,最小车距为120m。

3.要事先熟悉ABS,使自己对ABS工作时的制动踏板抖动有准备和适应能力。

4.要事先阅读汽车驾驶员手册,从而进一步地理解安装ABS的汽车生产厂提供的各种操作说明。

七不要

1.不要认为有了ABS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驶。ABS也不是绝对保险的,在车速过高和转弯过急的情况下,若车辆制动得过急过猛,则汽车仍然会产生侧滑。因此,即使你的汽车装有ABS,你也仍然需要谨慎驾驶。

2.不要采用“点刹”制动。未装有ABS的车辆在湿滑路面及车速较高情况下实施制动时,需要采用“点刹”的办法达到安全制动的目的。而装上ABS后,由于ABS能自动调整制动力,因此在实施紧急制动时,可一脚将踏板踩到底而不松开,不要担心车轮抱死打滑,否则将大大延长制动距离。

3.不要被ABS的抖动吓住。ABS在起作用时,会听到它发出的噪音,该噪音是由液压控制系统中的电磁阀和液压泵工作时产生的,不要以为制动系统出了毛病而惊慌失措,更不可将脚从制动踏板上移开,这时仍然要将制动踏板踩死而不去管它。

4.不可忽视ABS指示灯的检查。正常情况下,按通点火开关后,此灯应亮;大约3秒后自动熄灭。这一过程,实质上是电子控制装置在按自检程序对车轮传感器、液压调节器的控制阀进行通电检查,若此灯一直不亮,说明ABS有故障。

5.ABS指示灯不熄灭时不必恐慌。当行车中ABS出现故障时,防抱死制动系统自动将原制动系统的油路接通,汽车上的原制动系统仍然工作,只是没有了ABS,注意检修就可以了。

6.不可私自拆换ABS的电脑单元。如果电脑发现故障,应更换整个ABS单元。

7.对于装配了ABS,但是希望改装的车辆,请勿拆装制动管路与ABS单元连接的螺母。

ABS又分电子式ABS和机械式ABS

1、电子式ABS是根据不同的车型所设计的,它的安装需要专业的技术力量,如果换装至另一辆车就必须改变它的线路设计和电瓶容量,没有通用性;机械式ABS的通用性强,只要是液压刹车装置的车辆都可使用,可以从一辆车换装到另一辆车上,而且安装只要30分钟。

2、电子式ABS的体积大,而成品车不一定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电子ABS,相比之下,机械式的ABS的体积较小,占用空间少。

3、电子式ABS是在车轮锁死的刹那开始作用,每秒钟作用6~12次;机械式ABS在踩刹车时就开始工作,根据不同的车速,每秒钟可作用60~120次。

机械式ABS的适用特性需要事先设定,在积水路面、冰雪路面、沙石路面、沥青路面上,轮胎的摩擦系数不同,车速不同,需要的制动力也不相同。没有即时的测量回馈系统,只依靠预先设定的阕值,适用范围较窄,制动效果会有所降低。

在选购机械式ABS防抱死系统时应非常小心。仿造的ABS产品在外观上与真品大同小异,结构也一样,但劣质产品却难以长期承受刹车油的腐蚀与高压,时间一长橡胶还会老化变形,丧失应有的性能。

真品的橡胶阀囊浸泡在刹车油中可承受每平方英寸11000磅的高压且长期不会发生变形。进口机械式ABS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国产的只要200多元。

编辑本段ABS函数

【C 】

函数名: abs

功 能: 求整数的绝对值

用 法: int abs(int i);

程序例: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int number = -1234;

printf("number: %d absolute value: %d\n", number, abs(number));

return 0;

}

【Pascal 】

Function Abs( X : Real ) : Longint;

功 能: 求数的绝对值

例:

Begin

{ 语句; { ( X数据类型 ) 输出结果 } }

Writeln( Abs(84.23) ); {(Real) 8.42300000000000E+0001 }

Writeln( Abs(-111222333) ); {(Longint) 111222333 }

Writeln( Abs(-1112223334324445556) ); {(Int64) 1112223334324445556 }

End.

编辑本段ABS塑料

ABS塑料

化学名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

用途:汽车配件(仪表板、工具舱门、车轮盖、反光镜盒等),收音机壳,电话手柄、大强度工具(吸尘器,头发烘干机,搅拌器,割草机等),打字机键盘,娱乐用车辆如高尔夫球手推车以及喷气式雪橇车等

比重:1.05克/立方厘米

燃烧鉴别方法:连续燃烧、蓝底黄火焰、黑烟、浅金盏草味

溶剂实验:环已酮可软化,芳香溶剂无作用

干燥条件:80-90℃ 2小时

成型收缩率:0.4-0.7%

模具温度:25-70℃(模具温度将影响塑件光洁度,温度较低则导致光洁度较低)

融化温度:210-280℃(建议温度:245℃)

成型温度:200-240℃

注射速度:中高速度

注射压力:500-1000bar

特点:

1、综合性能较好,冲击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电性能良好.

2、与372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制成双色塑件,且可表面镀铬,喷漆处理.

3、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别。

4、流动性比HIPS差一点,比PMMA、PC等好,柔韧性好。

5、用途: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讯零件.

6、同PVC(聚氯乙烯)一样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

成型特性:

1.无定形料,流动性中等,吸湿大,必须充分干燥,表面要求光泽的塑件须长时间预热干燥80-90度,3小时.

2.宜取高料温,高模温,但料温过高易分解(分解温度为>270度).对精度较高的塑件,模温宜取50-60度,对高光泽.耐热塑件,模温宜取60-80度.

3、如需解决夹水纹,需提高材料的流动性,采取高料温、高模温,或者改变入水位等方法。

4、如成形耐热级或阻燃级材料,生产3-7天后模具表面会残存塑料分解物,导致模具表面发亮,需对模具及时进行清理,同时模具表面需增加排气位置。

ABS树脂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它将PS,SAN,BS的各种性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兼具韧,硬,刚相均衡的优良力学性能。ABS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代表丙烯腈,B代表丁二烯,S代表苯乙烯。

ABS工程塑料一般是不透明的,外观呈浅象牙色、无毒、无味,兼有韧、硬、刚的特性,燃烧缓慢,火焰呈黄色,有黑烟,燃烧后塑料软化、烧焦,发出特殊的肉桂气味,但无熔融滴落现象。

ABS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极好的冲击强度、尺寸稳定性好、电性能、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染色性,成型加工和机械加工较好。ABS树脂耐水、无机盐、碱和酸类,不溶于大部分醇类和烃类溶剂,而容易溶于醛、酮、酯和某些氯代烃中。

ABS工程塑料的缺点:热变形温度较低,可燃,耐候性较差。

ABS船级社认证图标

ABS:美国船级社缩写。

编辑本段资产支持证券

ABS :资产支持证券(也叫资产担保证券或资产支撑证券,英文:Asset-backed security)由银行、信用卡公司或者其他信用提供者的贷款协议或者应收帐款作为担保基础发行的债券或票据;它与抵押有所不同。

ABS是以非住房抵押贷款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方式,它实际上是MBS技术在其他资产上的推广和应运。由于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基础资产能够产生可预期的、稳定的现金流,除了住房抵押贷款外,还有很多资产也具有这种特征,因此它们也可以证券化。随着证券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证券化市场的不断扩大,ABS的种类也日趋繁多,具体可以细分为以下品种:(1)汽车消费贷款、学生贷款证券化;(2)商用、农用、医用房产抵押贷款证券化;(3)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4)贸易应收款证券化;(4)设备租赁费证券化;(5)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6)门票收入证券化;(7)俱乐部会费收入证券化;(8)保费收入证券化;(9)中小企业贷款支撑证券化;(10)知识产权证券化等等。而且随着资产证券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证券化资产的范围在不断扩展。

希望可以帮到你,这个应该是很全面了,记得加分啊!

薛美盛的学位论文

【1】学士学位论文:基于相关系数辨识法的PID自整定算法及其应用指导教师:孙德敏、吴刚、吴福明,1992.7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工学学士学位【2】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丙烯腈反应器在线优化控制指导教师:孙德敏教授,1995.7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工学硕士学位【3】博士学位论文:典型工业过程的先进控制与优化指导教师:孙德敏教授,2004.12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教学工作:【1】计算机控制(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01018601)教材:李嗣福编著,计算机控制基础(第2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3【2】最优化方法(本硕贯通课程,课程编号:本01060701,硕CN04132)教材:孙德敏编著,工程最优化方法及应用(修订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11学术论文:【1001】薛美盛,白东进,张毅,何丹玉. 基于相关分析法的PID控制回路的模型验证. 控制工程,已录取.【1002】陈根杰,魏衡华,薛美盛. 带Smith预估器的预测PID控制器的设计. 电子技术,已录取.【1003】薛美盛,白东进,王川. 基于Pade近似一般形式的IMC-PID控制器设计. 控制工程,已录取.【1004】樊弟,薛美盛,魏衡华. 多变量系统的广义预测控制解耦设计. 控制工程,已录取.【1005】王川,薛美盛,白东进. 基于子空间辨识的多变量预测控制器设计. 控制理论与应用,已投稿.【1006】薛美盛,苏阳,祁飞,张毅. 一种评估PI控制回路的LQG基准. 控制理论与应用,已投稿.【0901】胡志宏,郝卫东,薛美盛. 运行优化降低燃煤锅炉NOx排放的试验研究. 电站系统工程,2009,25(1):41-43.【0902】李自强,薛美盛. 用于闭环PID参数自动整定的性能指标仿真研究. 自动化与仪表,2009,24(2):30-33.【0903】白东进,祁飞,薛美盛. 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的比值控制新算法.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9,36(2):23-28.【0904】崔宇,薛美盛. 基于局部学习方法的火电锅炉飞灰含碳量LSSVM软测量. 仪表技术,2009(5):62-64.【0905】李祖奎,Marianthi Ierapetritou,薛美盛. 过程工业不确定条件下的计划与调度优化. 化工进展,2009,28(7):1122-1128+1133.【0906】薛美盛,祁飞,张毅,王川,白东进. 控制回路性能评估综述. 控制工程,2009,16(5):507-512.【0907】薛美盛,陶呈纲,郑涛. pH控制策略研究.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9,36(5):7-12+17【0801】张毅,薛美盛,王伟. 带前馈的PID控制回路的控制器性能评估.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8,35(1):20-23.【0802】王伟,薛美盛,张毅,刘云松. 丙烯腈流化床反应器先进控制.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8,35(3):58-61+66.【0803】鲍茂潭,赵春江,薛美盛,王成. 用于农产品信息管理的RFID读写器设计. 电子技术应用,2008,34(3):68-71.【0804】李晋,秦琳琳,岳大志,吴刚,薛美盛等. 试验温室温度系统建模与仿真.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7):1869-1875.(EI20081811232440)【0805】吕旭涛,薛美盛. 正交试验优化在算法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2008,45(7):53-55.【0806】何德峰,俞立,薛美盛. 丙烯聚合装置牌号切换的在线操作指导. 2008年中国过程控制年会(CPCC2008)论文集,2008.7,北京:339-342.【0807】李祖奎,Marianthi Ierapetritou,薛美盛. 过程工业不确定条件下的计划与调度优化. 2008年过程系统工程年会(PSE2008)论文集,2008.9,上海:313-320.【0808】陈多刚,周广,张毅,相天成,薛美盛. 基于相关分析法的PID控制回路性能评估. 2008年工业自动化与仪表装置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10,青岛:140-148.【0809】何德峰,薛美盛,季海波. 约束非线性系统构造性模型预测控制. 控制与决策,2008,23(11):1301-1304+1310.(EI20085111797520)【0701】陈薇,秦琳琳,吴刚,薛美盛,王俊. 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建模. 传感技术学报,2007,20(1):14-17.【0702】张庆武,吴刚,薛美盛,王嵩,何德峰,祁飞. 聚乙烯装置模块多变量在线操作指导. 信息与控制,2007,36(1):79-85+92.【0703】张庆武,吴刚,薛美盛,沈之宇,孙德敏. 氨合成塔温度先进控制. 信息与控制,2007,36(1):108-114.【0704】秦琳琳,吴刚,薛美盛等. 网纹甜瓜营养液深液流栽培管理与环境调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37(2):195-201.【0705】王俊,成荣,薛美盛,吴刚,秦琳琳,胡振华. 温室环境测控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控制工程,2007,14(2):195-197.【0706】陈祥,薛美盛,王俊,吴刚,秦琳琳,成荣. 基于Zigbee协议的温室环境无线测控系统. 自动化与仪表,2007,22(3):39-41+50.【0707】陈杰,何晓红,薛美盛. 基于MA的智能建筑实时远程监控系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4):436-439.【0708】沈之宇,阎镜予,薛美盛,孙德敏. 中小型氮肥合成氨生产系统操作条件优化. 化工学报,2007,58(4):963-969.(EI20072110613706)【0601】薛美盛,祁飞,张庆武等. 一种全新的精馏塔回流罐液位控制系统.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6,33(2):57-60.(EI2006229913058)【0602】薛美盛,祁飞,吴刚,孙德敏. 丁烯-1精馏装置在线节能优化的研究.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6,33(3):17-21.(EI2006279980837)【0603】刘长远,薛美盛,孙德敏,王磊. 阶梯式广义预测控制在浮法玻璃窑中的应用. 自动化博览,2006,23(3):62-63.【0604】阎镜予,沈之宇,薛美盛等. 用于过程优化的改进模式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6,19(3):342-348.(EI20063310069117)【0605】薛美盛,李祖奎,吴刚,孙德敏. 油品调合调度优化问题的分步求解策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6,36(8):834-839.【0606】张庆武,吴刚,凌青,金辉宇,罗国娟,沈之宇,薛美盛. 并列电站锅炉主蒸汽温度先进控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6,36(8):840-844.【0607】薛美盛,霍敏端,吴刚,石春. DVD光驱聚焦伺服系统中的重复控制器. 计算机仿真,2006,23(4):294-297.【0608】薛美盛,胡振华,秦琳琳等. 基于CAN总线的温室可控环境综合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测控技术,2006,25(10):61-64.【0609】陈杰,孙德敏,薛美盛. 基于Fibonacci数列的变步长相关分析辨识算法.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5):517-520.【0610】陈祥,薛美盛,王俊,成荣,吴刚. 无线测控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展望. 农业工程技术,2006(19):14-15.【0611】薛美盛,祁飞,吴刚,孙德敏. 精馏塔控制与节能优化研究综述.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6,33(6):1-6.(EI2007041038942)【0501】薛美盛,李祖奎,吴刚,孙德敏. 汽油调合优化软件的开发.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5,32(1):34-36.(EI2005279198109)【0502】沈之宇,张庆武,阎镜予,薛美盛等. 氨合成生产系统的两步逐级正交优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5,35(2):277-283.【0503】祁睿,秦琳琳,薛美盛,吴刚,孙德敏. 基于CAN总线的温室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5(3):32-35.【0504】薛美盛,李祖奎,吴刚,孙德敏. 成品油调合调度优化模型及其应用.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5,36(3):64-68.【0505】薛美盛,李祖奎,吴刚,孙德敏. 油品管道调合质量控制研究.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5,32(5):14-17.(EI2005479497670)【0506】薛美盛,祁 飞,吴 刚,孙德敏. 先进控制与优化应用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自动化博览,2005(6):14-17.【0401】Qing Tao, Xin Liu, Meisheng Xue. A Dynamic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continuous neural networks for a kind of non-con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04, 150(3):811-820.(SCI802YO,EI2004098043233)【0402】薛美盛,杨再跃,吴刚,孙德敏. 基于遗传算法的动态矩阵控制器参数设计.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4(3):6-9.【0403】李敏,薛美盛,杨再跃,王占成,吴刚. 自适应内模PID控制器在梭式窑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自动化与仪表,2004(4):46-49.【0404】王嵩,吴刚,薛美盛,张培仁,孙德敏. 辊道窑现场总线计算机控制系统. 自动化仪表,2004,25(1):55-58.【0301】孙德敏,吴刚,薛美盛,王永,李俊. 工业过程先进控制及优化软件产业. 自动化博览,2003(2):5-13.【0302】罗国娟,吴刚,薛美盛等. 基于阶梯式动态矩阵控制的电烤箱温度控制系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增刊):150-154.【0303】薛美盛,孙德敏,吴刚. 丙烯腈流化床反应器进料系统的PID自动整定.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3,30(5):19-21.(EI2004328307475)科研课题:【11】带宽受限网络化控制系统中的丢包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904012),2010.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任技术负责人;【10】合成氨清洁生产监控网络系统(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08ZX07010-003),2009.1-2011.12,环保部,任课题负责人;【09】硫酸生产系统先进控制工程,2009.1-20010.12,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铜冠冶化分公司,任课题负责人;【08】循环流化床锅炉先进控制与优化,2008.11-20010.12,临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任课题负责人;【07】火电锅炉节能降耗减排集成优化控制(863计划目标导向型课题,2007AA04Z195),2007.10-2010.6,科学技术部,任课题负责人;【06】温室无线测控网络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863计划探索导向型课题,2006AA10Z253),2006.12-2010.10,科学技术部,任技术负责人;【05】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丙烯腈反应器在线操作优化,2006.4-2008.11,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任课题负责人;【04】车载信息处理系统的开发研究,2004.3-2007.3,广东惠州天缘电子有限公司,任课题负责人;【03】可控环境农业数据采集与自动控制系统研究(863计划课题,2004AA247020),2004.3-2005.10,科学技术部,任技术负责人;【02】现场辊道窑计算机控制系统,2004.1-2005.6,佛山东鹏陶瓷公司,任课题负责人;【01】油品调合算法研究及调合软件开发,2003.9-2005.9,北京汉盟科技公司,任课题负责人。鉴定获奖:【10】课题“统计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若干问题研究”,获2008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9.1.4,No.2008-3-R3),安徽省人民政府,排名3/5;【09】课题“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丙烯腈反应器在线操作优化”,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会议验收(2008.11),排名1/6;【08】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度考核优秀教职工”称号(校人字【2008】26号);【07】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度优秀招生组二等奖,排名2/4;【06】获得“2005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青年教职工津贴”;【05】课题“可控环境农业数据采集与自动控制系统研究”(863计划课题,2004AA247020),科技部2005年10月会议验收,排名3/14;【04】课题“可控环境农业数据采集与自动控制系统研究”(863计划课题,2001AA247021),科技部2003年12月会议验收,排名5/21;【03】论文《火电厂锅炉主蒸汽压力的阶梯式广义预测控制》,获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省科协,2003.12,排名1/3;【02】论文《模块多变量预测控制及其在羰基合成反应其中的应用》,获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省科协,2003.12,排名2/4;【01】论文《聚类分析在丙烯腈反应器操作优化中的应用》,获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省科协,2003.12,排名3/4。软件专利:【12】基于Zigbee协议的温室环境无线控制节点装置,ZL200820123975.3(实用新型专利,2009.9.9授权),国家知识产权局,排名4/6;【11】基于MSP430的温室环境信息无线采集节点装置,ZL200820123974.9(实用新型专利,2009.9.9授权),国家知识产权局,排名4/6;【10】丙烯腈生产装置及其控制反应器温度的方法,ZL200810112481.X(发明专利,2008.10.15公告),国家知识产权局,排名1/5;【09】丙烯腈流化床反应器在线操作优化软件V1.0(简称:ANOPT),2008SR16720(2008.8.21授权),国家版权局,排名1/4;【08】AtLoop PID自动整定软件V1.0(简称:AtLoop),2008SR16719(2008.8.21授权),国家版权局,排名1/4;【07】丙烯腈流化床反应器温度预测控制软件V1.0(简称:ANGPC),2008SR16718(2008.8.21授权),国家版权局,排名1/4;【06】温室无线测控网络传感节点系统软件V1.0(简称:温室无线传感节点软件),2008SR06696(2008.4.8授权),国家版权局,排名3/5;【05】温室无线测控网络控制节点系统软件V1.0(简称:无线控制节点软件),2008SR06695(2008.4.8授权),国家版权局,排名3/5;【04】营养液自动检测装置,ZL200520110656.5(实用新型专利,2006.8.23授权),国家知识产权局,排名3/5;【03】营养液自动循环装置,ZL200520110657.X(实用新型专利,2006.8.23授权),国家知识产权局,排名2/5;【02】基于现场总线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软件V1.0,2005SR09137(2005.8.12授权),国家版权局,排名1/5;【01】灯箱式动态模拟屏及其控制方法,ZL01108033.7(发明专利,2004.2.11授权),国家知识产权局,排名2/5。兼职工作:【5】2009年5月起,担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专家;【4】2008年12月起,担任合肥市招投标评审(咨询)专家;【3】2007年11月起,担任中国石化核心科技期刊《石油化工自动化》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委员(任期:2007.11-2010.11);【2】2007年4月,受聘成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同行评议专家;【1】2006年8月起,担任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自动化及仪表》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委员(任期:2006.8-2010.8)。

谁给找份介绍一种高分子材料的论文,3000字左右的,最好这种材料新型的

★ ★
dfq0730(金币+2,VIP+0):资源不少,可以分享一下吗?也省得老是发邮件的 1-4 13:48

高吸水性树脂(英文名为Super Absorbent Resin, 简写为SAR),或者称为高吸水性聚合物(英文名为Super Absorbent Polymer,简写为SAP),是一种含有羧基等强亲水性基团并具有一定交联度的水溶胀型高分子聚合物。与传统吸水材料如海绵、纤维素、硅胶相比,它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却又有着奇特的吸水性能和保水能力,同时又具备高分子材料的优点。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量高,可达到自重的千倍以上,而且保水性强,即使在受热、加压条件下也不易失水,对光、热、酸碱的稳定性好,还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高吸水性树脂的开发与研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是一种典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一般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特性。它能够吸收并保持自身质量数百倍乃至数千倍的水分或都数十倍的盐水,并且能够保水贮水,即使加压也很难把水分离出来。这是由于其分子结构上带有大量具有很强亲水性的化学基团,而这些化学基团又可形成各种相应的复杂结构,从而赋予该材料良好的高吸水和高保水特性。
高吸水性树脂与水有很强的亲和力使它在个人卫生用品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农业、土木建筑、保鲜材料、改造环境等方面的应用也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如婴儿纸尿片、老年失禁纸尿片布、妇女用卫生巾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各国纷纷扩大生产,增加研究和开发力度。高吸水性树脂作为通讯电缆的防水剂、湿度调节剂、凝胶转动装置、活体酶载体、人造雪等方面也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高吸水性树脂在农艺园林方面的应用也已表现出令人鼓舞的前景,它有利于节水灌溉、降低植物死亡率、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提高作物发芽率等。高吸水树脂在沙漠治理方面的应用更是具有无可估量的社会效益。由此可见进一步开发高吸水性树脂仍然有很重大的意义。
1.国外状况
高吸水树脂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1966年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所Fan-ta等进行了淀粉接枝丙烯腈的研究,从此开始了高吸水树脂的发展。Fanta等在论文中提出:淀粉衍生物的吸水性树脂具有优越的吸水能力,吸水后形成的膨润凝胶体保水性很强,即使加压也不与水分离,甚至还具有吸湿放湿性,这些材料的吸水性能都超过以往的高分子材料。该树脂最初在Henkel Corporation工业化成功,其商品名为SGP(Starch Graft Polymer)。1971年Grain Processing公司以硝酸铈盐作引发剂,采用丙烯腈接枝在淀粉或纤维素上的方法合成出高吸水树脂。在这一时期,美国Hercules、National Starch、General MillsChemical,日本住友化学、花王石碱、三洋化成工业等公司相继成功开发出了高吸水树脂,德国、法国等世界各国对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领域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其中成效最大的是美国和日本。此后,国外对SAP的研制、生产和应用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1978年日本实现了SAP工业化生产。
高吸水树脂的生产与消费增长很快,1980年,世界高吸水性树脂生产能力约为5 kt/a,1990年增加到207 kt/a,1999年猛增到1292 kt/a。目前,世界SAP的最大生产商是日本触媒化学公司,其次是Deggusa/Huels集团的Stockhausen公司,第三位是美国Amcol公司的全资子公司Chemdal公司,这3家公司合计能力约占世界总能力的47.2%。欧洲高吸水性树脂的主要生产厂家有法国Atofina公司和SNF Floerger公司,比利时的BASF公司和Nippon Shokubai公司,德国BASF公司、Stockhausen公司和Dow化学公司、英国Industrial Zeolite公司等。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吸水性树脂消费国,消费量约为280 kt,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5.0%。欧洲高吸水性树脂的消费量约为200 kt,约占总消费量的25.0%;日本高吸水性树脂的消费量约为80 kt,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0.0%;其他地区的消费量约占30.0%。根据预测,2005年世界高吸水性树脂的消费量将达到1000~1100kt,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为3.8%~5.5%。
随着其产品多样化及性能的提高,高吸水树脂的应用领域也必将不断扩大。1973年美国UCC公司开始将高吸水树脂应用于农业方面,接着又扩展到农林园艺的土壤保水、苗木培育及输送、育种方面。接着日本、法国等也展开了吸水性树脂的应用研究。现在,高吸水树脂已经广泛应用于农林园艺、医疗卫生、建筑材料、石油工业、食品行业、日用品行业、人工智能材料等各个领域。
2 国内状况
国内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与国外相比,我国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相对比较缓慢,2004年我国高吸水性树脂的生产能力也只在30kt/a左右,生产企业近30家,但规模都不大,生产能力在1kt以上的仅7家。
国内有三十多家单位在从事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例如上海大学、吉林石油化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广州化学所、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化工研究所等,这些单位的工作大都着重于水性树脂的合成研究。在应用方面,吉林、黑龙江、新疆、河南等省把高吸水性树脂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就。目前,国内高吸水剂的研究工作绝大部分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有的已转入中试阶段,但工业化的很少,主要还是依靠进口。
目前,在我国高吸水性树脂大部分为进口产品,进口价为1.5-l.8万元/t。国内高吸水性树脂生产成本在1.2-1.5万元/t,售价为1.8-2.2万元/t。预计到 2010年国内高吸水性树脂的需求量将达到100kt。
在我国吸水树脂的消费主要以卫生用品应用为主。在今后我国吸水树脂应用方面卫生材料仍是主流,其需求量还将不断增大。由于我国水资源十分贫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土地日趋扩展;并且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市草坪业和花卉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吸水树脂作为土壤改良剂,保水保肥剂,种子及苗木移植涂覆剂在农业、林业、园林绿化、改造沙漠等方面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关专家认为,再经过七八年的努力作为保水剂的吸水树脂有可能成为继化肥、农药、地膜之后最受广大农民欢迎的农用化学品之一,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新材料,在我国极具市场潜力。随着人们对SAP研究的深入,具有耐盐、保水、保肥等多功能SAP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我国SAP的生产及应用均落后于发达国家,迫切需要快速发展。我国地大物博,土壤沙漠化严重, SAP在农业上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加强对具有抗旱保墒,且具有缓释肥功能的绿色环保型SAP的研究,建立以多功能新型SAP为中心的完整化学抗旱、节水、保水技术体系,并开展大面积的示范推广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此外,目前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SAP大多是丙烯酸盐类,原料成本高,不利于大范围应用。加强对非金属矿物/保水复合材料的研究,同时研究简化生产工艺,减少聚合后半成品水分含量从而减少产成品干燥时间和干燥能耗,对于降低SAP成本,扩大SAP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应该尽快利用原料和市场需求两个优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依托国内科研力量进行开发,建设经济规模工业化装置,以便迅速占领这一高增长的市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