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蒙医论文题目

2023-03-07 13: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蒙医论文题目

【摘要】:本文系清·格西曲承所著、为塔尔寺藏书之一。乃专论脉学之作内容较简要,可供中、藏、蒙医工作者参考。藏医理论与中医理论有所不同,中医辨证总纲为阴阳,藏医辨证总纲为龙、赤巴、培根。藏医的龙,相当于中医气和风的概念;藏医的赤巴,相当于中医热、火、阳的概念;藏医的培根,相当于中医水和土的概念等;藏医脉学渊源于中医脉学是肯定的,如藏医脉学中寸关尺皆为汉语直接译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医脉学增添了不少独特内容和诊断方法。如藏医的切脉部位和左右关、尺脉脏腑分配,生男育女的预测、脉象归类分为阴脉、阳脉、中性脉三种类型,与中医各异,有其独特之理论和实践经验。
【摘要】:正 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则是我国医学宝库里的一块奇光异彩的瑰丽宝石.藏医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的先民就有"有毒就有药"的说法(《伦布嗄汤》木刻板第七页),藏族人民很早就以酥油止血,以青稞酒治外伤.而目前所知的藏医最早的文献,则是汉族医生哈祥马哈德瓦和达马廓嘎等,从中医著作翻译的《医学大全》(藏名《门杰亲木》).以后,陆续有中医、韩文海、印度医师巴热达扎、大食医生嘎林那合著的《无畏的武器》(藏名《敏吉村恰》)和哈祥马哈也那、别洛扎那编译的《月王药诊》(藏名《爱杰达维佳布》)问世.后者是最古老的藏医著作,对藏医的发展有开拓、奠基之功.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的侍医

巴图是什么意思

巴 图 1948年出生,内蒙古扎来特旗人,蒙古族,呼伦贝尔盟流行病防治研究所蒙医副主任医师,内蒙古蒙医学会会员,《河北中医》杂志社特约通讯员,呼盟蒙医学会秘书长和呼盟职业病鉴定委员会成员。1973年蒙医学徒毕业,1975年毕业于呼盟卫生学校。1984年结业于内蒙古卫生厅蒙医师专科提高班。熟悉医用藏文和日语。擅长蒙西医结合诊治和蒙医药治疗布鲁氏菌病及风湿病、过敏性紫疫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炎、肝硬化、肝包虫等内科疑难病及其妇儿科疾病。对施用蒙医疗术也有所特长,1996年以来有两项科研成果《新时期布氏菌病发生特点的研究》和《蒙西医结合治疗布氏菌病的研究》获呼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参加编写出版了两部蒙医药专著。其中《名老蒙医经验荟萃》一书获北方八省区优秀科技图书奖和优秀蒙文图书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上发表及参加其学术会议交流的论文26篇。其中《蒙医药治疗慢性布病90例疗效观察》一文获“'98世界医药成果博览暨现代医学论坛大会”优秀论文奖和编入大会论文集。又获“'98中华医学文选”二等奖。《蒙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布病184例报告》编入《中国现代医学理论与实践》一书并获优秀论文奖。《传统方与自拟方治疗24例慢性布病的对比分析》获内蒙古科委等6象厅委局颁发的优秀论文奖。《蒙西医结合对228例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人录《中国医药卫生学术文库》。近两年又人录《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和《现代名医大典》。在该所多次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并获奖

副主任医生个人工作总结2020

行医路上,几多艰辛,几多欢欣,送走一批病人,又迎来一批患者,时光就在这迎来送走中慢慢消逝。纵浪天地,大化任求,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副主任医生 个人 工作 总结 2020,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副主任医生个人工作总结2020【一】

人生尚有梦, 勤学日不辍。 临床如履冰, 求索无寒暑。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自从一九七六年开始学医,学习工作,工作学习,转眼之间已历时26年。

26年前怀着对医学的好奇和神秘感,开始踏上学医的漫漫长路,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悬壶”行医于僻静乡村。2年后因父亲被癌症夺去了生命,深感自己知识贫乏,热切希望深造。恰逢恢复高考,一边行医,一边复习,于一九七九年九月进入温州医学院学习。通过五年的勤奋学习、系统训练,扎实地掌握了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于八四年以全校第四名的优异成绩 毕业 ,带着医学生的梦幻,怀着对医学的虔诚,踏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临床工作一线。

毕业以后从事危重病抢救工作,危重病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才象其他专业一样,登上医学神圣的殿堂。这门学科有许多还没有开垦的“处女地”。本人在危重病医学领域里摸石子过河,不断求索,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一些临床 经验 ,尤其在人工气道建立与维护、机械通气、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和征、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肺复苏、脑血栓溶栓、dic、各种顽固性休克等方面有一定的创新。被评为副主任医师以来,最近五年的工作、科研、著作等情况

一、人工气道 创新所在

“於无路处创出路,於有路处辟新路。”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维护是危重病抢救主要 方法 之一,也是围手术期麻醉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本 措施 之一,人工气道技术广泛应用于icu、急诊室、麻醉科以及临床其他各科。如何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维护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在人工气道建立过程,医务人员稍有不慎,造成人工气道痰液阻塞、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脱出等,致使病人窒息死亡;假如气管套管套囊维护不当,往往会造成气管糜烂、溃破,甚至穿孔等。因此,人工气道的维护方法不同,疗效千差万别。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深感有一本专著指导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维护的必要性。所以,一边临床工作,一边着手收集有关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维护国内外最新资料,集百家之长,汇临床精华,历时三年,规范了人工气道操作规程,编著《人工气道建立与维护》专著一部,近40万,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我国第一本这方面的专著,对推动我国危重病抢救工作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辛勤耕耘 科教并举

注重临床科研并举,近三年承担市科委课题二项、市卫生局课题一项,其中一项已结题,正在进行成果鉴定。五年来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共发表论文12余篇;除出版《》专著一部之外,还参与编写《》专著一部,6万,1999年由第二军医大出版;编写《》讲义40万,省卫生厅医学继续 教育 项目内容。

承担省卫生厅医学继续教育—《危重病监测治疗学》项目一项(ⅰ类学分);承担市医学继续教育—《急诊急救新进展》项目一项(ⅱ类学分)。已举办省危重病监测治疗学学习班五期,共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512人参加培训学习;举办市急诊急救新进展培训班1期,共有120名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

三、钻研业务,技术娴熟

熟知危重病抢救国内外新进展、新技术、新知识;能熟练地进行危重病各项操作技术;近年来开展了早期急性心梗、脑梗塞溶栓治疗,体外无创起搏,人工气道建立与维护等技术;在其他科室的协助下开展危重病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急诊胃镜、气管镜灌洗等诊治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和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顽固性心力衰竭、植物状态、呼吸衰竭、脑血管意外、严重颅脑损伤、多发伤、急性心梗、各种休克、脓毒症等方面,积累了一套独到治疗方法。使危重病抢救成功率达到达领先水平。

四、团结同事,当好领头雁

带领全科54位医护人员,在全省率先实行急诊急救→危重病病区(icu)→急诊病区一体化管理。使市科不管从科室建设方面,还是技术力量方面,都走在市前列,在市领域起领头雁的作用。承担市质控中心、市中毒急救质控中心等任务;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中旅救援中心协作单位。

行医路上,几多艰辛,几多欢欣,送走一批病人,又迎来一批患者,时光就在这迎来送走中慢慢消逝。纵浪天地,大化任求,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春色入帘全不觉, 危重病域探幽径。 物我两忘任驰骋, 耗尽青春终不悔。

副主任医生个人工作总结2020【二】

根据关要求,开好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我们检查自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其思想根源,切实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加强思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面。对我个人来讲,也是一次重要的审视自我, 反思 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的大好机会。下面,我主要从学习体会、个人存在的问题、今后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三个方面作自我剖析,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学习体会

在党的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党的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这些,都对我们深入学习党的大精神、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的形势下,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者,我们必须结合工作实际

看完住院副主任医师工作总结 范文 不知道有没有帮到你呢?

本人于年11月取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我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因为医生这个名词太高尚、太令人尊敬,他不仅救死扶伤,他更是人类生命的守护神。所以我只能用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来回报我自己选择的这份职业和为之而付出的辛勤努力。下面我把这今年来的思想、工作情况从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三方面进行总结汇报。

一、 职业道德

我之所以选择先汇报职业道德是因为: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求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修养,一名医生可以技术上不高,但起码的职业道德必须具备。就像对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陈晓兰的评价“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三个方面的汇报我看重的也是职业道德。所以平时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学习做一名象华益慰、钟南山、陈晓兰一样的好医生。

二、 业务水平

年疾控中心成立后,我就被分到传染病防制科工作,先后承担了疫情信息统计、传染病平台报病、传染病网络直报、传染病和死亡病例漏报调查、 报告 质量调查,出血热、布病监测工作,学校传染病防制等项工作。亲身经历了传染病实行直报的三个历程,从手工填卡报告到建立了大疫情报病平台到目前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大提高。传染病报告方式的提高也印证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经过五年的工作磨练,我已经可以独立或者和其他科室人员配合的完成科室各方面工作。

三、 工作成绩

a、单独或配合完成传染病管理、漏报、报告质量、居民回顾性调查工作;

b、完成医院传染病监测工作;

c、布病监测工作;

d、出血热防制工作;

e、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

f、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 ;

1、在工作上,围绕中心的全盘工作思路,对照科室自己分管工作的相关标准,严以律己。独立或配合完成了自己分管的工作。

2、利用六年来布病监测资料编写了布病疫情六年资料汇编。

3、撰写了题为“宝鸡市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现状与防制思路”,在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发表。

4、撰写了题为“宝鸡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与死亡病例管理及报告质量现状分析”的论文,在疾病监测杂志发表。

5、参与完成了“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研究”课题,获宝鸡市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

副主任医生个人工作总结2020【三】

同志1995年晋升为主治医师。同年在我旗第一次“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试点工作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旗蒙医医院院长。任职八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到管理工作和医疗业务工作中,不仅把一个因管理不善而陷入困境的医院重新掘起,而且学业和专业技术工作上也取得令人折服的成就。下面就该同志任职以来的工作成绩概括简述如下:

一、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促进医院快速发展。

同志上任时旗蒙医院正值困难时期,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深入调查研究,冷静分析问题,认为造成困难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所致,因此必须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观念,引进现代医院管理意识,推进医院向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方面发展。在具体落实上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转变科室建设思路,调整科室结构,狠抓重点学科建设,设立“蒙医肝病专科”、“宫颈糜烂专科”,以重点带一般,大科室带动小科室发展,突出重点、难点、弱点,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各科室协调发展,科室建设全面进步,形成了“院有重点,人有专长,病有专药”的技术新格局,拓宽了服务领域,扩大了业务范围。二是转变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着想”的服务思想,“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广大患者信赖。有效的增强了医院社会知名度。三是转变竞争意识,认真贯彻科技兴医的发展战略,把依靠科技和人才摆在突出位置上,用技术质量、技术特色取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刀阔斧的进行“人事制度配套改革”,全员竞争上岗,招贤纳士,把有能力、技术好的人才选聘到学科带头人的岗位上来,做到了量才使用,人尽其才,优化和提高了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转变业务管理模式,坚持提高技术质量、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为核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 ,各类人员 岗位职责 ,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以正规化、制度化管理规范职工思想行为及医疗活动,形成了一整套“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制约、监督机制,“规范操作,质量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走出了一条求生存、求发展的正确路子。五是打破旧的工资分配制度,在全旗乃至全盟率先实行效益工资制,工资分配与质量效益挂勾,极大的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职工中“比质量,比奉献,比效益”蔚然成风。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六是打破传统观念,坚持蒙医特色的同时,重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取长补短,互补优势,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借助高科技手段,扩大蒙医药影响,提高蒙医药知名度,使古老蒙医更加发扬光大。

总之,同志以他清醒的头脑、敏锐的思路,开拓进取,勇于拼搏,正确决策,正确领导,把一个深陷困境的医院一步步带出了低谷,重新振作,走向了成功。白全龙任职八年来,旗蒙医院可谓蒸蒸日上,科室建设趋于完善,“两个效益”连年持续增长。从95年的以内科为主的门诊和病房两个治疗单元增加到拥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肛肠科、五疗科、皮肤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等11个临床科室,蒙医治疗“糖尿病”、“宫颈糜烂”等二个重点专科,萨病、风湿、骨质增生等十个专病门诊,内外妇儿等四个住院疗区。96年业务收入达到133.9万元,比95年的55.5万元增长了141%。97—年,分别为:140.9万、154.7万、194万、200万、324万元、343万元。95年住院患者为147人次,年达到了1344人次。职工年平均工资由95年2112.95元,达到了年5115.30元。固定资产由95年9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700万元。床位由95年的30张增加到现在的80张。建筑面积由95年的平米,增加到现在的4200平米。97年医院以较大的整体优势步入了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行列,成为蒙医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制剂中心。旗蒙医能有今天是白全龙同志带领医院医务人员,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得来的。可以说白全龙同志为科右中旗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他个人和医院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他的 事迹 收录到《东方之子》一书。

二、强化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以扎实的理论基础指导临床实践。

一名医院管理者必须是一名优秀的医生,优秀的医生来自于临床实践,实践来自于理论的指导。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理论功底,才能造就一名优秀的医生。同志任主治医师后,对自己提出了更高、更严的学习要求,制定了周密的 学习计划 ,从96年开始参加自学考试,到年读完大专全部课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年参加全国统考,考入首届蒙医后期本科班,于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目前,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做为医院一把手,其日常工作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况且医院当时情况不容他乐观,换一个人可能被这沉重的担子压的透不过气来。但他也深知做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他把管理工作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摆在同等位置上,自加压力,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专、本科学业,为临床技术的提高奠定着坚实的基础,而且继续着他的学业。

三、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高技术本职。

同志因为工作成绩显著,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是不低的,但他不骄不躁,始终保持着一名普通白衣战士的本质,他特别珍惜医院安排的每周一、三、五出诊工作日,公务无论多么繁忙,始终坚持如一,上午出门诊,下午下疗区,坚守这一块阵地,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把自己掌握技术奉献给广大的患者,同时以更加丰富的临床经验充实自己,经他手治愈的患者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不乏请客、送礼者,但他都一一谢绝。在医德医风建设中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深受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欢迎。他只要得到一点空隙就积极参加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和抢救工作,多次指导抢救成功。这些年来他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学术意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经常参加院内教学活动和院内外学术活动。不仅能够圆满完成医院布置的继教讲课任务,还承担了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蒙医临床研究文集》的主编任务,做为主编之一,利用业余时间审稿、定稿,在约定时间内按时完成审、定、编稿任务,使其及时出版发行。他的代表作《蒙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蒙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体会》的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国当代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和“蒙医临床研究文集①”。近来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蒙医药治疗疑难杂症上,渴望在治疗“骨质增生”、“高脂血症”有一个突破,并查阅了大量的蒙医药经典著作和书籍,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了“亚苏努赛汗”、“其苏努通拉嘎”两个方剂治疗“骨质增生”和“高脂血症”,分别治疗352例、238例。统计显示治愈好转率分别达到了82.4%和85.2%。年和年先后申报了“用蒙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用蒙医药治疗骨质增生”的课题,盟科委批准立项。目前正在做基础研究工作。

总之同志做为一名医院管理者,在管理好医院的前提下,业务方面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实属不易,非有顽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者才能做到。

综上所述,白全龙同志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管理干部,也是一名优秀的医生,他以其独特才干,领导医院走向成功的彼岸,又以其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学业,并继续深造。使自己对本专业基本理论有了较深的造诣,以其锲而不舍的精神,临床实践不缀,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熟练解决本专业医疗上疑难问题的本领,也能带领和指导下级医师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学术上也有一定的水平,履行职责的能力强,具备了晋职副主任医师各方面的条件。因此,特别推荐同志授予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称,望予批准为盼。

副主任医生个人工作总结2020【四】

本人年在院领导及科主任的领导下,认真开展各项医疗教学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各级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认真履行作为一名副主任医师的岗位职责。

在医疗业务方面,本人 爱岗敬业 ,遵守职业道德,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医疗工作,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从未出现任何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为了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学习,聆听学术讲座,阅读杂志、报刊和网络信息,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自己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临床工作中能熟练掌握血液系统及风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坚持以工作为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的医德和公众形象。

作为一名副主任医师,认真批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各种病案资料并指导他们对疑难危重病人进行救治,严谨制定诊疗方案。做为一名带教老师,积极服从科教科及内科教研室的工作安排,认真做好实习生及住院医师的带教工作,承担骨穿术及骨髓活检术等相关技能培训指导及考核工作。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本人还担任科室秘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老师、科室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科室医疗质控管理组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等职责,负责本科室各项管理工作及各种文件的书写、数据统计等繁杂的工作,能圆满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

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相关专业知识更新迅猛,在今后工作中,自己尚须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更新,努力克服理论知识上的不足,不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以期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副主任医生个人工作总结2020【五】

在过去的一年,本人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通过学习,提高乐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鉴定了紧紧跟随共产党的领导的信念。本人能够做到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未迟到,早退,同时积极参加科室及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切实做好一个住院医师的本职工作,在上级医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业务水平较前有明显提高,更加坚定了为病人服务的决心和信心。

在工作中,把解决患者的痛苦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兢兢业业,对待病人温暖如春,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除了解除患者的身体疾病,还循循善诱,排解其心中对疾病的无知及恐惧,并多次拒收患者家属所送红包,金额上千元,受到广大病患的好评。除了做好一个医生的本职工作外,我还能按照自身水平,承担起相应的带教工作,与广大实习学生分享临床经验,并与他们积极互动,使其更加深刻认识临床工作的重要与艰辛,同时坚定了他们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相关 文章 :

1. 2020医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篇

2. 主任医师个人工作总结2020最新范文

3. 2020医院医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4. 主任医师年度工作总结以及2020计划

5. 医师年度工作总结2020最新精选5篇

吴俊兴事迹/与您分享

吴俊兴,藏名:色楞,蒙古族,祖居吐默特左旗(现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月出生于扎赉特旗泰来气乌达根召屯(现黑龙江省泰来县泰来镇街基村)的一个蒙医世家,其父蒙、藏医学兼通。

吴俊兴自幼聪颖灵慧,勤奋好学。8岁(1904年)起按照蒙古族父授子承的教学方式学习蒙文、藏文。1907年至1912年,除学习蒙文、藏文外,在家和父亲学习藏医。同时,拜汉医(即中医)杨金东为师学习汉文及汉医学。

1913年至1915年,在泰来县东明嘎屯和父亲专门学习藏医学、蒙医学。1916年至1920年,在父亲的指导下,除继续深造藏、蒙医学外,开始适当承担家里的“庄稼活”,与长工同吃同劳动。

1921年至1922年,在泰来县乌朱勒屯继续学医。为提高医术造诣,他以自修的形式反复通读蒙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这时,他已藏、蒙、汉三医兼通,有一定的技术功底,为以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923年至1942年初近20年,他大多数时间在泰来县内行医,“时令症”多发季节也到邻近行医。

伪满康德7年(1940年)冬,伤寒病在杜尔伯特旗流行很广,仅胡吉吐莫屯就死亡90余人,占全屯人口三分之一。家居泰来县的吴俊兴得知后,为救助杜尔伯特旗的农牧民,特地来到胡吉吐莫屯防病治病。

很多患者经他诊治立见奇效。他医道高明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杜尔伯特草原,每天就医者很多。当时交通不便,病人坐马车一天最快走近百里。

冬天寒风刺骨,特别是一些贫穷农牧民病而无钱医治,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于是主动深入到边远地区、偏僻村屯,使更多的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他不分贫贱富贵,一视同仁,甚至对贫穷农牧民常解囊相助,或施舍药物,力挽垂危。如遇重病就在病人家多住几天连续观察治疗,直至病人转危为安。

他曾说:“给穷人治病向富人要钱”。他以高明的医道、悉心的诊治、热诚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博得广大农牧民的信任与爱戴。这期间还协助父亲教授学医人员7人。

伪满康德9年(1942),由泰来县江桥区胡勒吐村佟喜窝棚屯迁居杜尔伯特旗东吐莫保太平郎吐甲,从此他开始在杜尔伯特旗行医。1946年,他收包国良为“开门弟子”。

1947年春,天花、麻疹在杜尔伯特旗广泛流行,仅他拉哈死于天花病的儿童达120余人,死于麻疹病的儿童30余人。面对猖獗肆虐的病魔吴俊兴心急如焚,虽已年过半百,但仍不辞辛劳骑马往返于他拉哈、胡吉吐莫之间,主动配合旗政府积极进行防病治病,终于控制疫情,受到旗政府和广大农牧民的一致赞扬。

10月,他积极响应旗政府关于政府投资蒙医入股成立蒙医诊所的号召,将分散行医的另外5名蒙医组织起来,在太平郎吐屯成立杜尔伯特旗第一个蒙医诊所,吴俊兴任所长。年底他又自筹资金在区政府所在地东吐莫屯买三间草房,将诊所迁到东吐莫屯。11月,土地改革运动中,吴俊兴主动贡献30头牛、5匹马。当时,农民协会为保证他行医方便和生活,给他返回两匹骑马和5头奶牛。

1949年招收首批蒙医学员15人。自1938年至1976年38年间,他共培养5批49名徒弟。特别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到种种非难,教学工作受到极大影响,但他坚信:为发展民族医疗事业积极培养后继人才是绝不会错的,所以他坚持带徒。为减少麻烦,不因自己给徒弟带来牵连,经常采取“地下”方式教学。

他正直无私的人格、严谨负责的精神、热情善良的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徒弟。在医学知识未达一定程度、医疗技术未达独立行医标准不准出徒的严格要求下,19名“关门弟子”从1964年拜师到1976年才陆续全部出徒,历时12年。

他的徒弟除在本县工作外,还有一部分在内蒙、北京等地工作,大部分成为学科带头人或医疗骨干,有的成为县级医院的领导。省蒙医学术委员会首任和第二任主任委员都是他的徒弟。

1952年,蒙医诊所迁到胡吉吐莫屯。1956年扩建为蒙医联合诊所,人员增到9人,吴俊兴任所长。1958年初,蒙医联合诊所分别在布拉和、大排排、保尔浩特建立3处蒙医卫生站,每站配备蒙医2-3人。

1959年8月,蒙医联合诊所与东吐莫公社卫生所合并,成立东吐莫公社卫生院,县委会决定任命吴俊兴为东吐莫公社卫生院副院长。同时,吴俊兴转为国家正式工作人员,无试用期。

1968年,东吐莫公社卫生院与县第二人民医院(原胡吉吐莫人民医院)合并,改名为胡吉吐莫地区医院,吴俊兴任蒙医科主任。1981年,医院又改名蒙古族医院。在民族医疗机构一系列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饱含着吴俊兴的心血与汗水,就连县中医院也因他徒弟的调入而更名为县中蒙医医院。

1968年5月,肃“二月逆流”,吴俊兴被诬以“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受到“造反派”的批判和强行监督劳动。1974年8月,“造反派”以他年龄大为由令其办理退休。

1978年12月,县人事监察科根据中发(1978)56号文件第一条规定,提出《关于对吴俊兴同志复职的请示报告》。12月20日,嫩江地区人事局批复“同意复职”。1979年1月17日,省人事局下达“关于吴俊兴同志复职的批复,同意吴俊兴同志复职”,工资仍执行原卫生七级(五类地区151.00元)。

1979年2月20日,为吴俊兴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及一切职务。他根据年龄和身体实际情况,向卫生科提出退休申请。1979年5月15日,县人事监察科批准吴俊兴退休。

自幼从医的他,酷爱自己的事业。虽然“文化大革命”受挫,但也没有放弃对藏、蒙、中医的钻研。在年逾七旬时,仍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带领徒弟研习蒙医医理,提高蒙医医术,搜集蒙医验方,撰写蒙医论文,研制蒙医药物。

亲自撰写《对神经衰弱的蒙医诊断治疗》、《砂力冲阿治疗急性肾炎》等12篇论文,其中8篇入选省首届蒙医学术交流会,并在会上交流研讨。他长于胃、肝、胆、肾、妇科、伤寒等疾病的治疗,研制的蒙药“砂力冲阿”对肾病有特效。根据他多年临床经验和对蒙医理论的探讨,吴俊兴的徒弟于海亭和蒙医吴红杰整理编辑《名老蒙医吴俊兴经验汇集》八章、《名老蒙医吴俊兴临床精华汇编》五章。

1985年5月,省蒙医学术委员会在县蒙古族医院成立,吴俊兴任名誉主席。在他的指导下,本县蒙医在1987年前撰写蒙医论文40余篇并在省级学会上交流,其中13篇评为省级优秀论文。他为杜尔伯特乃至省的蒙医科学技术研究奠定深厚基础,是蒙古民族出色的“赛音额木琪”(好医生)。

1986年5月,吴俊兴捐献14件具有蒙古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意义的文物,现均存于县博物馆。

吴俊兴为县卫生、科技、文化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深受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关怀及人民的拥戴。1951年,他作为全国少数民族观礼团的一员赴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接见并合影留念。1954年~1963年期间,曾历任杜尔伯特旗、县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省人民代表。1963~1965年,任县政协第一、第二届副主席。1980年10月,任县政协第三届常委。

1988年6月4日,吴俊兴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2岁。从此,一代名医长眠在他行医足迹踏遍的杜尔伯特草原。

吴俊兴——杜尔伯特草原的雄鹰,蒙古民族的骄傲。他的逝世不仅是本县民族医疗事业的一大损失,也是黑龙江省蒙古族医疗事业的一大损失。人民的“赛音额木琪”百世永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