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音乐主题论文

2023-03-07 09: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音乐主题论文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关于音乐的科技论文1500字

音乐有陶冶情操,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功能;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关于音乐的科技论文1500字,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音乐课堂之我见

摘要: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要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要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突出教学重点。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教学 选择性 健康元素

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等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流行音乐受众迅速低龄化。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没有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名中学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客观来讲,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格调不太适合中学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目的正是在于加强对流行音乐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们仔细分析流行歌曲,引导他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教材上面的音乐,而是特别钟爱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其实现在很多的流行音乐都运用了古典音乐中的音乐主题,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适当的引出与之相关的古典音乐供大家学习、鉴赏、提高。这样的教学形式应该比单纯的学习古典音乐效果要好。

例如:在一次音乐课中,笔者向学生教授“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教材列出的内容是莫扎特和他的《第四十交响曲》。笔者刚介绍完作曲家,准备让同学们先完整试听音乐时,教室里面立刻传来一阵阵“唉···唉···”、“真没劲···” 的声音。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音乐里面的音乐主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因为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流行音乐里面运用了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这首流行音乐到底是什么呢?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首音乐的出处,请你们跟随老师的思路。首先听老师试唱音乐主题一。”当我还没有唱完音乐主题一时,底下已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学生们有说是SHE的《不想长大》的音乐,有说是韩剧《My girl》的插曲,气氛十分热烈。我充分把握住学生们情绪热烈、精神兴奋的有利时机,趁势引入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们用对比的方法分析、比较了作品与流行音乐的异同。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热烈,得出“莫扎特的作品与那两首流行音乐虽然旋律相同,但在情绪上有很明显的差别”的结论并具体分析。一节课就这样在很愉悦很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二、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当前,我们的音乐教科书特别是初中的教材里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流行音乐。但教材里的音乐经过编写、定稿、出版再发到学生的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教材不可能年年都在重新改编,因此教材里的流行音乐有些滞后甚至是落后,学生们普遍觉得书中的音乐不太符合现在的时代特点,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唱歌而不喜欢音乐课中的歌曲的尴尬场面。但必须认清一点,流行的不一定都是好的。流行音乐的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和歌曲都适合学生、适合音乐教学。笔者所在学校每年的文艺汇演、卡拉OK或生命教育展示周的节目筛选时,很多学生首选都是像《死了都要爱》、《爱情买卖》这样的情爱歌曲。可见,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选择一些和时代相结合的音乐并配合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供学生欣赏或学唱,如北京奥运会前群星演唱的《北京欢迎你》,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等等。还有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比如臧天朔的《朋友》,孙楠的《红旗飘飘》,陈红的《常回家看看》,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等等,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引入流行音乐是适应教学相长的有效措施,同时要注意对流行音乐、歌曲的“健康选择”,避免让学生不辨善恶的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和歌曲,就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的去欣赏、去学唱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的效果好的多。

三、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

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笔者从事音乐教学时,除了用流行音乐来带古典音乐和有选择性的加入流行音乐在课堂中进行欣赏和学唱外,每节音乐课还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听听教师为他们选择、准备的流行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效地规范了音乐课堂的纪律。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留时间给学生欣赏流行音乐和歌曲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不要让学生听流行音乐的时间多过了我们上音乐课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要清楚,我们将流行音乐带进音乐课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的学习和了解传统的、经典的音乐,而不是喧宾夺主,把整节课或者是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听流行音乐和歌曲。如果本末倒置,这样的音乐课随便叫什么人都能上下来,哪里还需要专业的音乐老师?学生们哪里还需要接受什么专业的审美教育?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播放流行音乐和歌曲的时间。笔者在音乐课堂上一般都只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听适合他们听的流行音乐,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适当的、合理的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中学音乐课堂,为音乐课的普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我们音乐教师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吧!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音乐的科技论文1500字

以音乐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范例?

高一作文 全文约1207字
岁月失语,唯乐能言

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巍峨壮阔,到嵇康的《广陵散》悲怆凄凉,从贝多芬的《月光》皎皎流霜,到李斯特的《钟》声清朗悠长……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音乐从不吝于给予我们馈赠,总有一支旋律于不同时刻与心灵共响。

音乐是美的,它不同于绘画、书法、雕塑可见可触,音乐常常是不可捕捉于掌心的,唯一物质的存在不过是那几行外行人眼中感觉奇异难懂的符号,然而它确实是美的,它用音符,用旋律在人们脑海中凭空绘出一幅幅绮丽的画卷,有战时硝烟四起的壮丽沙场,有春泉破冰涌动的叮叮当当,亦有暮秋满地的落叶金黄……音乐描绘画面,画面使我们看见音乐,在旋律世界中,我们随手撷芳,在美的世界中无限徜徉。

音乐是永不过时的通用语言。陈丹燕写到,她在佛罗伦萨的黄昏时刻,站在广场边等待友人,一队手携不同乐器的当地人走来,在广场中央的喷泉边奏响乐章。没有文字,没有语言,只有那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串串欢快悦耳的旋律,无需交谈,无需询问,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不约而同围上前去,绕着喷泉跳起舞蹈。谷川俊太郎说:“灵魂在这个世界的故乡是音乐。”当音乐响起,创作者与欣赏者的灵魂相遇了。伴随音乐的律动,灵魂嗅到彼此的气息,相互倾诉与慰藉,心中的噪声逐渐被悠扬的音乐取代。这便是音乐的神奇之处,人人无师自通,还能借此传达和交流最真挚的感情,沉浸在音乐之中,我们无须开口,无须解释,便明白彼此间早已心灵相通,灵魂相依。音乐伟大而不庄严,它从不高踞殿堂之上漠视人间,不站在一边孤芳自赏,更不凝滞幽潭而不涌动,它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极力迸发其生命活力,打破一切枷锁,沟通心灵。

音乐最动人之处还是它的力量。音符本身其实并不具备力量,它不像生动的虫蛇鸟兽,可以尽情展现活跃恣意之美;它不像高山河流,能尽情展现或稳重或灵动之态;它更不像戏剧、舞蹈,能让人直观感受到生命的喜怒哀乐。和这些具象的美、力量相比,音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抽象,呆板的。但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黄豆芽般简单的音符拼接成的旋律、曲目,作为传承和交流的载体,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聆听者,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一个个聆听者产生心灵上的变化,可以说,音乐的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它像一股涓涓细流缓缓注入并滋润我们的心田。

你可以在音乐的世界中觅得春日花,秋山叶;你可以在音乐的山巅一跃而下,潜入旋律的海洋;你可以在音乐的空拍中盘腿而坐,进入沉思的世界;也可以在音乐中找到慰藉与希望的光点,给突然阴郁的自己增添一点饱和度。

在音乐中,我们获取美,获取交流的渠道,获取治愈心灵的力量;在音乐中,我们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

就让料峭春风为一早守在门口的彩蝶吹开耶路撒冷的第一朵玫瑰,就让音乐奏响人生的乐章,让我们在音乐指引和陪伴下,拥抱更宽广、更丰富、更自由的世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