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投资体制研究论文

2023-03-07 08: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投资体制研究论文

  摘要:财务管理是民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只有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才有可能使企业经营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促进企业大。但由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等因素的影响,其财务管理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从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制度、投融资、人员素质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财务管理;民营企业;财务意识
  1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1.1 财务信用观念淡薄
  (1)财务管理观念陈旧。
  首先,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分业主根本无法掌握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其次,多数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管理的观念。再次,人员素质水平整体偏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2)意识淡薄。
  部分民营企业恶意逃避贷款债务,使贷款机构感到贷款风险太大,从而降低了对这些企业贷款支持的积极性。此外大多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会计信息缺乏可信度,导致企业社会的信誉度和认知度低,从而引起担保难筹资难等一系列问题。 (3)风险意识缺乏。
  民营企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的缺陷,使其在经营管理中可能要遭遇更大更多的风险。而一般民营企业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业务上,很少真正关注上述风险的存在,没有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更没有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切实控制和降低风险。
  1.2 财务制度不健全
  (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彼此之间“三角帐”多,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2)成本管理不实用。
  一方面,多数民营企业企业采用精打细算,减少浪费等措施控制成本绝对额。然而,有些企业走向极端,过分追求产品成本绝对额的降低,甚至不惜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达到目的。从长远来看,势必减少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管理知识薄弱,难以确定企业生产的盈亏平衡点,在相对成本的控制方面缺乏经验和措施,不能根据企业实际状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成本核算方面也十分粗放,这对安排产品品种、调整生产结构十分不利。
  1.3 融资困境
  (1)融资结构不合理。
  与国有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低得多,主要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外部融资很少。外部融资中银行贷款是主要的,权益融资占的比例很少。
  (2)融资策略不科学。
  不能按照资本结构最优、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融资。很多民营企业只要能融资,就不考虑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民营企业不计融资成本争着去一板市场和海外上市,但其实很多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最大化。很多民营企业在民间借贷的利息率比银行利率高得多,但民营资本的平均本收益率一般都远低于这个比例,因此这种高成本债务会降低股权收益,减少企业价值。
  (3)国家相关政策缺位。
  首先,国家没有专设民营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向民营企业倾斜的不多,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其次,尚未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贷款的抵押和担保难以实现。
  1.4 投资决策缺陷
  (1)投资环境差。
  ①投资领域准入问题。目前,民营经济在社会服务业以及国有产权交易领域的投资进入很少。尽管民营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较高,但投资主要流向了劳动与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领域。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大型制造业领域投资不足。②投资服务环境不完善,民营投资行为存在着种种扭曲、失灵。③投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现行投资政策体制条件下,民营经济的投资交易费用、投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现行投资政策体制条件下,民营经济的投资交易费用、投资资金成本与投资税费负担相对较重,严重制约了民营投资收益的提高。
  (2)短期行为制约。
  大部分民营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
  1.5 资金管理与收益分配效率不足
  (1)资金使用缺乏科学性。
  很多民营企业缺少资金使用的长、中、短期计划,缺乏现金流量管理观念。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
  (2)收益分配不合理。 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在初创发展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内部股权封闭逐渐暴露出许多矛盾与缺陷,所有者不仅要防范中层员工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甚至要防范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吞食,在分配上较少考虑资本结构问题。 2 加强民营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更新管理理念
  (1)提高企业家整体素质。
  政府或商会为民营企业家制定培训规划,有计划地鼓励和选送一些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进行系统培训,使其通过学习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2)提高人员素质。 政府或商会为民营企业家制定培训规划,有计划地鼓励和选送一些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进行系统培训,使其通过学习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2)提高人员素质。
  会计核算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加强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做好账簿的设置、会计科目的使用、往来账的及时核对清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基础工作,做到账目齐全清楚、凭证完整无误、理账及时、准确。
  2.2 改革创新财务制度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机制;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明确涉及财务会计及相关人员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等。
  (2)建立实用的成本管理机制。
  ①财务部门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测定企业最佳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量,进一步确定销售价格,确定存货最佳存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②应积极寻找适合企业产品特点的既能提高产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径。③应做好成本分析工作,通过与计划、前期以及最好水平等进行比较,发现降低成本费用的关键。 (3)实行财务管理预算化。
  企业应以销售预算为起点,并根据企业财力确定资本支出预算及对策,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确定生产预算,并据以确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预算,汇总编制产品成本预算和现金预算;最后综合编制预计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2.3 多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1)建立严格的信用体系。
  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民营企业应尽快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民营企业形象的塑造仅仅靠企业的道德是不够的,还需要银行的诱导与监管,对整体信用不高的中小企业应该采取“区别区别对待,严格监管”态度。
  (2)利用中介服务提高融资速度。
  信用保险介入可提高银行贷款的积极性,由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使银行需要承担的部分风险转移到了保险公司,银行贷款的风险降低了,贷款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3)培育民间市场。
  在我国,一方面是大量的民间金融资本未进入投资领域,另一方面,地方民营企业的需要贷款,而民间正规借贷渠道很单一。可见这是一个有需有求的市场,尽管它是一种地下的非正规的金融,并且存在种种问题和缺陷,但是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客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的发展。
  (4)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发挥股份制融资功能,采取改制、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吸收民间资本、私人资本和外资进行参股。在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条件下,借助于多元投资主体上市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
  2.4 投资决策科学化
  (1)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必须有一支作风好、技术硬、懂管理、会经营、有创新能力的决策者策者队伍。
  (2)确立正确的投资方向。
  民营企业应关注投资环境的变化,正确评价投资环境,确立投资方向。同时,也要大力营造舆论环境,推动我国政府采取措施完善投资环境的公平性。民营企业应时刻关注政府采取的改变投资环境的措施,适应投资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企业的投资方向。
  (3)正确处理投资多元化问题。
  民营企业应该以本业为主,慎重对待多元化。此外,政府部门应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积极发展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政策、、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服务等代理组织,从而避免因信息不完全造成的决策失误。
  2.5 完善资金管理与利益分配
  (1)创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管理机制。
  ①广泛进行资金风险宣传,树立资金风险意识。②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③注重“净现金流”的增长。销售额的增长当然可以带来长期的业务增值,但是只有现金流增长,公司才有财力支付股东红利,才能保证股东权益增长。
  (2)强化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在企业的全部资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周转短、形态易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具体可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①加强财产控制和存货管理。要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②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要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3)合理分配利润。
  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走出少数人所有、家庭式管理的封闭圈子,放弃产权上的独占,从构建企业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允许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内部利益分配。经济利益既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又是企业的归的归宿。利润分配方式不能单一化,应兼顾各方的利益,采取股权、期权激励机制等先进模式。

魏成龙的论文及研究报告

1、 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论文)《河南大学学报》1987.42、 商业企业引入兼并机制应注意的问题(研究报告)、《商品流通论坛》 1988.63、 试论集体企业的所得税制度 (论文)《集体经济报》1989.5.234、 根除“倒爷”之我见 (论文)《商品流通论坛》1989.45、 集体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的设想 (研究报告)《广西税务》1989.36、 论优化劳动组合的驱动机制 (研究报告)《决策参考》(内)1990.37、 论影响企业行为的外部因素 (论文)《〈资本论〉和社会主义经济》1991.58、 《资本论》第一卷的思维进程 (论文)《河南大学学报》1992.69、 交易与企业的性质 (论文)《河南大学学报》1993.610、 论企业管理教学方式的选择 (论文)《高教探新 》1995.211、 企业规模经济研究 (论文)《河南大学学报》1995 增刊12、 投资选择模型研究 (论文)《河南大学学报》1995 .413、 新郑市属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河南大学学报》1995 .514、 企业规模经济刍议 (论文)《金融管理科学》1995.215、 工业规模经济的区域效应 (论文)《河南大学学报》1996.216、 企业最优规模模型研究 (论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317、 长葛发展规模经济的考察与启示(研究报告)《区域经济研究》1996.518、 投资体制与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方式(研究报告)《金融管理科学》1996.619、 试论企业规模效益 (论文)《开放导报》1996.920、 开封市培育新型产业、塑造现代企业实践途径研究(研究报告)《河南大学学报》1997.221、 中国企业规模分析 (论文)《南开经济研究》1998.422、 对外开放:如何保持利用外资的健康发展(论文) 《经济学动态》 1998.623、 中国企业规模增长模式研究 (论文)《河南大学学报》1998.424、 论我国户籍制度 (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论文) 《经济体制改革》1998.925、 双重过渡下的国企改革 (论文) 《中国改革》1998.1226、 中国发展大企业集团的路径 (研究报告)《世界经济文汇》1999特刊27、 南国企发展模式分析:以TCL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案例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2000 .128、欧元: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论文)《河南大学学报》2001.1《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人大复印资料)2000.829、国有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条件(论文)《河南日报》理论版2000.830、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论文)《河南大学研究生学刊》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31、中国企业合理利用外资分析(论文)《跨世纪宏观经济难题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32、论大企业集团的市场化(论文)《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6《工业经济》(人大复印资料)2001.133、双重过渡下的企业并购(论文)《河南大学学报》2001.234、我国企业并购健康发展的实践途径分析(论文)《理论前沿》2001.235、论影响我国企业并购发展的制度障碍(论文)《河南社会科学》2001.336、我国不良金融资产清收的制度分析(论文)《中国城市金融》2001.1037、新世纪全球企业并购新动向(论文)《中国财经报》2001.11.938、企业并购中的政府行为分析(论文)《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39、经济、管理学科教学方式的选择(论文)《高等教育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40、中国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以郑百文为例(案例分析)《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2.141、企业治理与国企绩效分析(论文)《河南社会科学》2002.142、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分析(研究报告)《中国财经报》2002.1.2043、投资银行:如何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论文)《中国城市金融》2002.444、论以债权人为主导的企业筛选机制(论文) 《改革》2002.645、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分析(论文)《经济学家》2003.346、我国金融不良资产清算的制度障碍(论文)《河南大学学报》2003.347、论不良资产的多样化出售(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348、中国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分析(论文)《河南金融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3.449、论不良资产的深度重组(论文)《金融管理与研究》2003.450、中国企业并购绩效分析(论文)经济学动态2004.651、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绩效(论文)经济学动态2004.1252、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分析(论文)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53、金融全球化战略体系的优化(论文)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354、政府规制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成长——国外政府对开发区的管理模式分析(论文)创新科技2004.1155、创新扩散、创新群集机理分析及应用(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4.1256、金融全球化战略体系的优化(论文)经济研究参考2004.5557、循环经济理论与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中国流通经济2005.358、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论文)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59、企业管理层的经济激励模型(论文)太平洋学报2005.1160、中国债转股政策分析(论文)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济激励方式(论文)河南大学学报2006.262、论我国农村金融的增量改革(论文)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63、中国银企不良资产清算分析(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6.764、我国独立董事履行职责的困境(论文)决策与信息2006.1065、郑百文重组当事人利益冲突与调整分析(论文)中国行政管理2006.1166、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济激励方式(论文)经济研究参考2006.4767、论分合管理—焦煤集团现代管理中国化研究(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7.568、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分析(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7.1269、分合管理论——以焦煤集团为例的北国企可持续发展内生机理研究(研究报告)2007.870、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治理分析(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8.771、论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基于焦煤集团“分合管理”的案例分析(论文)河南大学学报2009.272、房地产宏观调控与地产公司股价波动相关性分析——基于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9.73、中国强烈股权融资偏好的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论文)经济学动态2010.1174、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付率实证研究--基于建元2005资产证券化产品资产池的提前偿付率模型经济管理2011.475、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11.1076、国有资本产权市场的政府监管对策研究(论文)发展研究2011.1177、中国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绩效研究(论文)经济管理2012.978、利益相关者与国有企业MBO行为—以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公司MBO为例(论文)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12-2013)管理学百年与中国管理学创新 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11二、著作1、名优企业管理艺术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2、企业经营管理 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3、现代企业管理学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4、微观分析与政策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5、宏观分析与政策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6、中国三大阶层收入分配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7、企业规模经济:并购与企业集团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8、现代企业金融:证券市场下的企业投融资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9、企业产权交易与重组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10、中国金融创新路径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211、现代管理中国化:以焦煤集团的管理实践为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212、国有资本产权市场的政府监管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1213、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12  14、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6  15、中国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研究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5  16、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效果及经济影响研究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4  17.融资偏好视角下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研究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1

求—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演进历程及绩效分析—相关论文或资料 50分

hi交流 非广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