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信阳269名公职人员违反禁酒令受处理的事情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从信阳市禁止公职人员工作日中午饮酒的实践看,的确取得明显成效:“半年节省的酒水费用高达4300万元,用这些钱可以建四五十所小学,信阳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速14.8%。最令人欣喜的是,信阳禁酒令的实施,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 然而,在欣喜的同时,也应该引起大家的深入思考:因为现在个别人喜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精力不是用在琢磨工作上,而是用在琢磨对策上。大家可以作这样的设想:禁酒令实施了,是否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第一,工作日中午不饮酒,而是把时间安排在晚上或者非工作日;第二,减少饮酒次数,提高档次,原来饮普通酒,现在饮高档酒,照样花钱;第三,转移饮酒地点,由公开在宾馆吃饮转移到家里或者隐蔽的地方,甚至可以跑到外地去饮酒,这样会花钱更多;第四,请假饮酒,中午饮了酒干脆就不上班,不开展工作,看你怎么检查;第五,检查组人员不坚持原则怎么办?第六,一些做法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如对罗山县竹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皮大海的处理等。大家也许还有更多的假设或者质疑。由此看来,实施禁酒令必须有配套的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几条建议供参考: 一是强化财务管理。既然饮酒,肯定要花钱,而且大部分是花公家的钱。因此,要强化财务管理,规范开支程序,实行阳光作业,尤其是加强预算外的管理,彻底解决小金库问题,吃喝之后钱没有地方列支,自然就会收敛。二是加强教育。教育公职人员正确看待饮酒,注重从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自身健康利益等方面教育引导,自觉抵制工作日中午饮酒。三是改进方式。特别是检查人员,要综合治理,不要单打一,不仅要测试一下是否饮酒,而且应该查查出勤、在干什么等。四是接受监督。要认真接受监督,尤其是处理好群众的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群众发动起来,就会形成一个监督网络,使变花样的饮酒无藏身之地。五是转变作风。工作日中午饮酒可以折射出来部分干部工作作风不正,通过禁酒端正干部作风。干工作的时间多了,饮酒的时间自然少了。六是逐步规范。要走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坚持依法办事。在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禁酒,效果毕竟有限,同时也有空子可钻,因此应该进行规范,形成网络,由“小气候”变成“大气候”。 总之,只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禁酒令才能够坚持的更久、效果更好,从而避免 “一阵风”、最终不了了之的局面。
伏特加的由来,俄罗斯人称伏特加酒为俄罗斯的上帝据说,500年前,俄罗斯的僧侣们第一次酿出这种液体是用来做消毒液的。不知哪个好饮的僧人偷喝了第一口“消毒水”,此后500年间伏特加一发不可收拾的成俄罗斯的第一饮料。俄罗斯人喝伏特加的方式从来不是浅酌,而是真正杯底朝天的痛饮。有统计显示,平均每个俄罗斯男子每两天就会“干掉”一整瓶的伏特加酒。而在俄罗斯,无论是温馨的家庭聚餐,快乐的婚礼,还是悲伤的葬礼上,都会见到痛饮伏特加的人们。
其实,500年的伏特加仿佛就是俄罗斯历史的见证,伴随着俄罗斯人经历了东欧和亚洲君主的铁蹄、沙皇的统治、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以及苏联解体。俄罗斯将士的骁勇善战和不畏严寒是世界闻名的,度数极高、一点就着的伏特的作用应该说功不可没。据说,二战中,苏联军队的战功奖励就是每天100克伏特加酒。
俄罗斯作家维克托?叶罗费耶夫专门研究了伏特加的历史,他称伏特加酒为“俄罗斯的上帝”,认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俄罗斯的命运。叶罗费耶夫的观点听上去有些耸人听闻,但其实伏特加这个名字在俄文中就是“生命之水”的意思。
俄罗斯作家维克托?叶罗费耶夫:其他国家的人们是喝酒,在俄罗斯不是喝酒,我们喝的不是伏特加,我们正在喝的是我们的灵魂和精神。
漫谈俄罗斯(六)
再说说俄罗斯人与伏特加吧,这可是个大专题,呵呵!俄罗斯人爱喝酒,好喝酒这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伏特加酒也与俄罗斯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缘也不知道是善缘还是孽缘。
伏特加,俄语“ВОДКА”一词来源于俄语“ВОДА”水。大家看看字面就知道了,俄罗斯人把伏特加当水一样对待,人没有水就活不了,俄罗斯人没有伏特加就活不了了。现在在国内卖的俄罗斯伏特加一般也就是“斯米尔诺夫”国内一般管她叫“红牌”,其他高档的都是芬兰产的伏特加。在俄罗斯国内有不下几百种品牌的伏特加酒,一般来说伏特加这种酒的度数其实都不算高,绝大多数是40%的,相当于咱们这边38度金六福的水平,另外还有一些是45%的。完全没有我们一般人想想的那么烈性。伏特加酒与中国酒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伏特加酒是勾兑出来的,而咱们的酒是酿造出来的。也就是说不管多好,多贵的伏特加酒其实都是食用酒精兑的水,所以,你打开伏特加酒的瓶子实际上是闻不到任何酒味的,不仅如此,就算一个人之前已经喝了一瓶伏特加酒了,他在电梯里打个饱嗝,周围人也闻不出来他喝酒没喝酒。所以在俄罗斯交警查酒驾,必须用吹的,光靠闻是肯定没用的。如果是我们中国酒,别说一瓶了,只要喝上一杯,马上就满嘴酒气了。
著名的斯米尔诺夫酒牌
那么,既然伏特加没什么味,究竟怎么喝那?答案是:靠干。一杯一杯生干。正是因为伏特加酒没有什么可以品味的后口儿,所以,喝酒最大的乐趣就剩下干杯了。我曾经多次见识过俄罗斯人喝伏特加,真的是不要命了呀!完全就是一种忘我的境界,咱们中国人喝酒吧,一般是喜欢把别人灌醉,而俄罗斯人喝酒,是喜欢把自己灌醉。所以,你在饭桌上根本就用不着劝酒,你要是劝酒的话,你就要小心你的酒够不够喝的了。在它们那边喝酒的规矩就是端起杯来每次敬酒一定要祝点什么,比如祝您健康,祝您幸福,祝您永远美丽等等。然后一扬脖,把咱们这儿差不多一杯的伏特加就都喝进去了。在那边根本就没有“半开”这种说法,全都是整杯整杯喝的。
俄罗斯有N多种伏特加酒,可以说这里就是伏特加酒的故乡。
但是它们不会强求你,如果你开始说不喝,或者说不会喝,那中间绝对不会有人强灌你。可能是俄罗斯人比较傻,比较实在,从来没有说开始说不喝,然后从中间杀出来再喝的。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帮同学一起吃饭,有个中国学生偷偷把酒换成水了,结果让人家俄罗斯学生看出来了,差一点打起来了。我们那儿的俄罗斯老师说,像这种行为在它们当地是属于特别特别恶劣的,打死都不多,因为它们觉得这完全是对他人格的一种侮辱。
除了伏特加外,其实俄罗斯那边的啤酒也特别多,比较有名的一种叫“波罗地海”啤酒,我们还到这个酒厂去参观过,全部从德国进口的设备,工厂里特别干净,从外面看就是一个特别现代化的建筑,透过落地大玻璃窗就能直接看见里面的生产车间,这个牌子的啤酒口味种类也特别多,从“波罗地海0号”到波罗地海10号,口味也是由轻到重,其中4号啤酒是黑啤,另外,还有燕麦味的,薄荷味的,各种水果口味,甚至居然有,夏天口味,圣诞节口味,我也没尝过,不知道夏天味的啤酒会是个什么味道。一般它们的3号啤酒基本上就跟国内的啤酒口味差不多了,但是据我观察它们当地卖的最多的应该是7号,很明显当地人的口味比我们重。
其实上俄罗斯人并不把啤酒当作酒来对待的,啤酒对于它们来说应该是叫酒精性饮料,注意是饮料。在它们那边只有喝伏特加才能叫喝酒,比如今天饭桌上咱们就喝了啤酒,那就跟饭桌上只喝了果汁饮料没什么区别。平时,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如果你走在大街上,会看N多人,男男女女,人手一个酒瓶子,都在喝啤酒。也当着它们的啤酒都是小瓶的,非常适合拿在手里,所以你在街上看到人手里拿着啤酒边走边喝,一点也不奇怪,你想呀!它们那边对于喝伏特加都当水了,更别提啤酒了。
如果要问伏特加酒也有什么名牌的话,那就要算,“斯米尔诺夫”了,这个酒在当地很有些传奇色彩,据说是一个家族企业发明的,一直以来非常畅销,甚至成为皇室专供,后来由于苏联时期的肃反清洗,家族里人好多都被干掉了,没死的人都逃到美国去了,同时也把配方带到美国,因此,现在最正宗的“斯米尔诺夫”伏特加酒就只有美国才有了,现在俄罗斯的这个“斯米尔诺夫”酒厂是后来仿造的。另一个我觉得还不错的品牌叫“俄罗斯标准”伏特加,据当地人说这个酒的口味最纯正,是最符合俄罗斯口味标准的伏特加酒,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国酒“茅台”。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当地品尝一下,感受一下俄罗斯的风情。
“俄罗斯标准牌”伏特加酒,新型伏特加酒的代表。
因为伏特加和饮酒也给俄罗斯带来了很多损害,我前面说过,不知道这个号称是俄罗斯人思想和灵感源泉的伏特加,到底是俄罗斯人的善缘还是孽缘?由于饮酒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正在侵袭着这个国家,而且已经成为一块顽疾,也是这个国家的“国饬”。首先来说由于酗酒导致大量男性过早死亡,比如我们学校吧,经常上个学期这个教授还来上课那,下个学期就突然消失了,然后楼道里会多个他的照片,下面桌子上摆上花,你就明白了,又挂了一个。其实有可能才五十多岁,一打听,十有八九是因为酗酒导致的。这还是在大学里,在民间就更可怕了。在这一代年青人中间不酗酒的很少,由于酗酒导致的社会犯罪案件和家庭暴力特别突出,俄罗斯有不知道多少单亲家庭,社会上的小混混,是跟酗酒有关的。之前酗酒很多是因为,苏联解体后使人民心里落差加大造成的,现在酗酒多半是因为社会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形成的。
现在俄罗斯类似我们这边一级,二级医院这种地方,大部分都开辟出来当强制戒酒中心了。而且07年时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下达了全面禁酒令,要求所有商店晚上十一点以后不允许再出售酒精类产品,否则抓到要重罚,我上次去俄罗斯出差时一瓶酒也没带回来,超市过点就不卖了,否则警察抓到,按商店出售的收据上的时间连商店也会受罚。
不过,就算如此收效也是甚微,这个喝酒已经溶进俄罗斯人的民族性里了,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很多俄罗斯人都有一定的酒精依赖症,或者酒精性过敏症,跟吸毒一样,你不让它喝,它就抓耳挠腮浑身难受,不是心跳过快就是全身浮肿,等喝完酒都好了。
如果说为什么伏特加让俄罗斯人这样忠爱,这样致死不虞的喜欢它。也是有一段历史渊源的,二战的时候苏联之所以能够打败德国,战史学家一般会说是因为苏军的战略战术,有英明的军事指家等等。但俄罗斯人会讲那是因为伏特加酒,没有伏特加酒就没有胜利,没有胜利就没有俄罗斯。的确在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在严酷的寒冬里苏联士兵因为有伏特加酒取暖打败了只有希特勒叫喊的德国士兵。又由于俄罗斯人的这种性格,热烈,率直很符合伏特加酒的性格,所以很难不使两者结合在一起。真是成也伏特加,败也伏特加。俄罗斯人对伏特加酒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宣传海报(一)(二)
再跟大家讲一个俄罗斯人喝酒不醉的小窍门,据我观察,俄罗斯人喝白酒一般都是站着喝,因为这样容易通气,然后端起杯来,先吐一口气,把胃里的空气排空,这样才不容易反胃,紧接着一扬脖把一杯酒全灌下去,记住!一定要快,尽量不要让酒在口腔里呆的太久,最好直接倒到胃里。然后把旁边准备好的一杯果汁一口气也灌下去,把酒压住。不要让它往上返。我试过这个办法,的确能比平时多喝不少。对于一般拼酒时非常有帮助,要不我们同屋还打趣我说:“ALEX,你现在太猛了,连喝凉水都是用干的了。。。” 伏特加:俄罗斯人的酒生活伏特加(Водка)是俄国罗斯的国酒,又称俄得克、俄斯克。日本、中国也有生产。它是极寒之地的产物。12 世纪,沙皇俄国酿制出一种以稞麦酿制的啤酒和蜂蜜酒蒸馏而成的“生命之水” 可以认为它是现今的伏特加酒的原型。之后不久,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引进俄国,成了伏特加酒新的原料。18世纪,确立了用白桦木炭炭层过滤伏特加原酒的方法。19世纪,随着连续式蒸馏机的应用,造就了今天的无臭无味、清澄透明的伏特加酒。
正牌伏特加酒,没有其他蒸馏酒的风味和香气,因此作鸡尾酒的基酒最合适。冰镇后干饮也妙不可言,仿佛冰溶化于口中,进而转化为一股火焰般的清热。伏特加是俄罗斯的名酒,在世界上也小有名气。有些西方人干脆把伏特加当成了俄罗斯的代名词。在俄罗斯人看来,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俄罗斯男人则说,不让喝伏特加还不如让我死了。有些俄罗斯人见面时也会问候一下喝了没有,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吃了没有”一样,只不过他们不是说出来,而是用形体语言表达:右手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然后食指弹出,弹到下巴。难怪常驻俄罗斯的外国人把伏特加比喻成俄罗斯男人的“第一妻子”。严格地说,伏特加酒大体相当于中国所说的白酒,因为它并不是特指一个牌子的酒而是泛指一类酒。在俄罗斯几乎所有的白酒都叫伏特加,国产的伏特加酒有几十个牌子,由欧洲进口的也有十个牌子。伏特加酒的酿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酒精进行活性炭处理,除去不纯气味然后加水勾兑。市面上出售的伏特加酒大都是这样勾兑而成的,度数有38度、40度和42度三种。我个人觉得这种伏特加口感较差,味同假酒。在国内时,一位朋友从苏联带回伏特加酒请我们几位同学品尝。我们喝了第一杯后,觉得与我们想象中的味道相差甚远,便一致断定朋友带回的伏特加是假酒。这位朋友坚持说“老毛子”喝的就是这种口味的伏特加。到了俄罗斯之后,我发现朋友说的是对的。不过他只说对了一半.因为伏特加还有一种是用粮食酿制而成的。这种伏特加口味比用酒精勾兑的那种好多了,清冽净爽,余味悠长,基本属于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口味。只可惜这种伏特加酒在商店里卖的不多。俄罗斯人喝酒对酒杯比较讲究,普通老百姓家里都备有饮用啤酒、葡萄酒、白兰地、伏特加酒的各式专用酒杯。伏特加酒杯大多是200-300毫升的大杯子,饮伏特加之前需把它放进冰箱冷却一下,据说这样口感更好。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喜欢一口喝干,很是豪爽,当然一般情况下酒只倒到酒杯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一杯通常是一齐干下,以后各人按自己的酒量随意酌饮。不过,俄罗斯人喝酒从不耍滑,都极为诚实,一般不劝酒,有多少喝多少,直到喝倒。俄罗斯人喝酒不太注重地点,只要想喝,不必在家,也不必到饭店,再说那样还用花钱。每天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大街上尽是可爱的酒民:姑娘们一只手牵着爱犬,一手提着啤酒瓶,她们坚信啤酒就是面包;男人们手里拿的一准儿是伏特加,边走边喝。冬天雪地上常有冻死的酒鬼,大街上随处可见踉踉跄跄找不着家门的醉汉。俄罗斯人喝酒也不大讲究菜,喝口酒,吃口面包,再来一小口奶酪就成了。不少俄罗斯人人外出时,随身总带着伏特加,下酒菜不一定总备着。如果同车或同机上有哪位酒友早已打开了味道鲜美的熏制鲟鱼或者香肠、奶酪、腌黄瓜什么的,那他们的旅途就会更愉快了。据说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有的穷人喝酒买不起菜,就在酒店里干喝白酒,喝一口酒,就把油腻的袖口贴近鼻子闻一闻,权当吃菜。俄罗斯民族能歌善舞,男人们大都谈锋很健,极富幽默感,喝起酒来会把这一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几杯伏特加下肚,遂雅兴大发,或翩翩起舞或尽展歌喉。接下来便是各色故事、笑话、绕口令脱口而出,妙趣横生。朋友间聚会喝酒一般要持续三四个小时,每隔1小时休息10分钟,烟民们可出去过会儿烟瘾。俄罗斯人的祝酒词也很有意思,第一杯为相聚,第二杯祝愿健康,第三杯为爱,对祖国的爱,对家庭的爱,对妻子的爱,总而言之,为所有的爱干杯。接下来便是祝愿和平、祝愿友谊等等。如果是在朋友家聚会或做客,最后一杯要献给女主人,表示对她高超厨艺的赞赏和辛勤劳动的感谢。据说俄罗斯总统普京并不是伏特加爱好者,这在俄罗斯政坛实属罕见。他喜爱喝啤酒,只是在正式场合或在朋友执意劝说下才喝伏特加。前总统叶利钦可以说是伏特加酒最忠实的捍卫者。他不仅喜欢喝伏特加,而且常喝,并且海量,一次可喝一升。上议院议长斯特罗耶夫很少喝酒,而且只认准一种牌子得伏特加。他喝酒很讲究,酒具必须精致,下酒菜必须可口,因而被封以“酒仙”得雅号。下议院议长谢列兹尼奥夫则刚好相反,他善饮,但只要是国产伏特加就行,下酒菜也不挑剔,生嚼圆白菜足矣。
俄罗斯伏特加酒 早在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就宣称:“喝酒是俄罗斯人的一大快事。”一千年后的今天,俄罗斯人仍然乐此不疲,他们的酒精消耗量比其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要大——每人消耗量平均几乎是每个英国人的三倍。
俄罗斯伏特加酒是俄罗斯的国酒。“俄罗斯伏特加”意为“几乎没有水”,一般认为是由14世纪的俄国修道士发明的。俄罗斯伏特加由经过过滤的水和和纯酒精制成,喝的时候不搀水,最 好是冰冻的,并且要一口喝下去,通常紧接着再吃一口腌黄瓜或一口黑面包——据说这有助于酒顺利地进肚。
为商用目的而生产的俄罗斯伏特加酒的配料大同小异:俄罗斯“首都”牌里含有一点糖浆,俄罗斯“莫斯科”牌里加了一两滴醋,俄罗斯“小麦”牌则由经过蒸馏的土豆制成。俄罗斯其他牌子的注入了柠檬油、胡椒粉和bison grass。
比较而言,家酿酒——“月光”牌的配料就不那么讲究,基本上是有什么原料就用什么原料。黑麦、小麦、糖和马铃薯都是经过挑选的成分,但是俄罗斯人也很精于用牙膏、鞋油——甚至蟑螂粉制作家酿酒。报道车臣战争的记者对俄罗斯人提出的要彩色胶卷的要求大感困惑,实际上彩卷是他们制作一种特殊俄罗斯伏特加酒的至关重要的成分。
俄罗斯彼得大帝的土兵根据他颁布的法令每天能得到两大杯酒。彼得还建立了国家对俄罗斯伏特加酒生产的垄断机制,并用这笔收入负担战争经费。今天,俄罗斯伏特加酒的税收已经超过了所得税的收入:仅在俄罗斯莫斯科,一天就能售出一百万瓶。俄罗斯拟调高伏特加酒底价 2010年06月10日 14:27:4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6月9日电俄罗斯人以饮酒豪放著称,每人每年平均喝掉18升纯酒精。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去年曾下令加强反酗酒措施。俄罗斯财政部官员9日说,政府考虑将伏特加酒最低限价调高一倍。 俄罗斯今年1月为伏特加设立了最低限价,每半升89卢布(1美元约合32卢布)。俄财政部打算从明年开始,3年内逐步将伏特加最低价格调高至200卢布。 财政部副部长谢尔盖·沙塔洛夫说:“伏特加不应该卖得便宜。它不属于最不可或缺的产品。” 不过,法新社援引俄罗斯外贸银行分析师的话报道,这一政策生效后,市场整合将加快,小酒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场将被少数实力强劲的大酒商把持,伏特加消费量几乎不会受影响。伏特加提价造成的另一个可能的后果是酒类走私加剧,从而导致税收减少。 还有专家指出,俄罗斯酒商在政府和议会内影响力强大,因此很难说这项政策是否能得到通过。俄罗斯伏特加酒终极标准
如同“伏特加”一词在其母语中的意义“生命之水”一般,自其被创造至今的500年间,便一直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传奇饮品,始终以最大限度地灼烧着俄罗斯民族的血液与生命,见证历史,见证传奇。 它以长成于世上最严酷环境中的农作物为肌骨、以消融在拉多加湖中的万年冰雪为魂魄、它经过臻至艺术境界的蒸馏技术,被洗练得一尘不染;而惟有当它以一种最优雅宁静的方式注入杯中时,人们才能够用舌尖、用喉管、用呼吸、用体内每一个最微小的细胞去感受它的神奇。 时光锻造荣耀,传奇铸就永恒。 “俄国斯丹达原味伏特加”独特的品牌标识及花纹酒瓶造型,源于俄国女沙皇安娜一世下令建造的200吨大钟,该钟位于莫斯科伊凡大帝钟塔脚下,象征着酒中所含的深厚俄罗斯气息。酒瓶标签上印有的季米特里·门捷列夫签名,标志着“斯丹达伏特加·原味”的纯正来历和精准工艺,经由意大利名匠打造的包装,生动体现了俄罗斯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款伏特加挑选生长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小麦作为原料,取其因生长缓慢而聚集起的有价蛋白质;并加入被誉为是“全世界最柔软与纯净”的拉多加湖冰川溶水,经过4个阶段不同工艺、8重蒸馏,并通过多达4次在木炭和石英中的过滤,得到浓度为40%的、不含任何杂质及化学品的全天然纯正酒品。 关键词:最先进的酿酒厂 孕育这瓶酒的母体,是全俄罗斯技术水准最高的伏特加生产中心。这座造价6千万美元的新圣彼得堡酿酒厂,以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聚集了最高级的蒸馏和过滤技术,以及俄罗斯大师级的酿酒者的丰富经验,展示了俄罗斯伏特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关键词:门捷列夫完美的平衡式 有趣的是,这瓶酒的配方是著名化学家季米特里·门捷列夫于1894年发明的,提起他的名字,总是最先和元素周期表联系在一起,但经他严谨分析得出的配方,也成全了俄罗斯酒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根据他的配方,“俄国斯丹达”精确匹配40%的酒精标准,通过48小时的熟化流程确保了门捷列夫完美的平衡式。 关键词:冰川水+冬小麦 “俄国斯丹达”采用生长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小麦酿制而成。这种小麦是伏特加生产的理想配料,因为它生长缓慢,在生长过程中聚集了有价值的蛋白质。由这种小麦酿制的伏特加品质高,口味纯。之后,再由俄罗斯北部冰冻地区采取的纯净冰川时期的软水用来稀释酒精,通过多达四次在木炭和石英中的过滤,几乎所有杂质都可从酒中清除。 关键词:俄国斯丹达原味 “俄国斯丹达”原味款符合门捷列夫的原创配方,口感超级爽滑,口味纯正,还保留了传统俄罗斯伏特加的“面包”醇香的特点,是传统俄罗斯伏特加的最好诠释。另外两款“白金”与“统帅”,前者独特的银制过滤系统制成的伏特加特别纯净,口味卓越,包装华丽,能满足专业品酒者的挑剔眼光,同时契合时尚鸡尾酒会带来的愉悦;后者则采取来自北方的超纯的冰川软水,经过8次蒸馏流程,以及独有的水晶石英过滤,色泽超级纯净,口感如丝般顺滑,反映了现代俄罗斯诱人的活力。
中国酒的起源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一般来说,有了酒,才能有酒器,因此,人工酿酒的先决条件,应该先从陶器的制造开始,否则,便无从酿起。考古学证明,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和酒发生了关系,而且当时我国酿酒技术已经开始盛行。以后经过夏、商两代,饮酒的器具也越来越多。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铜酒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而且,我们可以从《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酒,是人类各民族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大饮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弥人;中国最古老的实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据专家考证系粮食酒(也有专家认证为黄酒,作为黄酒工作者闻之为之跃呼、幸哉至善!)至今仍香醇可饮,可谓奇也!中国甲骨文中早就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从中可以佐证酒的存在之久。至于文史中的记载更是枚不胜举,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即醉以酒,即饱以德”(《大雅·即醉》)的诗讯《周易》、《周礼》、《礼记》、《左传》等典籍中,关于古代酒俗的记载更多,如“酒者可以养老也”(《礼记》)、“酒以成礼”(《左传》)等。这说明酒存在着多种用途。是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
中国制酒历史
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传说,发明酒的人,名叫杜康。他当长工时,有一次偶然把高粱米饭放在树洞中,时间久了,发酵成了酒。所以开始名叫“久”,后来才有“酒”字。增加“酒”的历史典故。酒产生于何时,现已无可考。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国酒之最
传说中的酿酒鼻祖:杜康、仪狄。
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黄酒和白酒。
人类最先学会酿造的酒:果酒和乳酒。
我国最早的麦芽酿成的酒精饮料:醴。
现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酿酒器具: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
现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后期(距今约三千年)古墓出土的酒,现存故宫博物院。
已发现的最早的蒸馏器: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现藏上海博物馆)。
最早实行酒的专卖: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酒价的最早记载:汉代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官卖酒,每升四钱。
记载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葡萄酒的最早记载: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
最早的麦芽制造方法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最早的药酒生产工艺记载: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
最早的卖酒广告记载:战国末期韩非子《韩非子》“宋人酤酒,悬帜甚高”。
我国最早的机械化葡萄酒厂: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我国最早的啤酒厂建于1900年:哈尔滨。
我国第一个全机械化黄酒厂: 无锡黄酒厂。
目前国产价格最贵的酒:茅台酒。
目前产量最大的饮料酒:啤酒。
麦芽制造方法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最早提出酿酒始于农耕的人:汉代刘安《淮南子》,“清盎之美, 始于耒耜”。
最早提出酒是天然发酵产物的人:晋代的江统《酒诰》。
现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酿酒器具: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
现已出土的最早的反映酿酒全过程的图像: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庖厨图>> 画像石。
最早的酿酒规章:周代,见《礼记·月令》。
古代学术水平最高的黄酒酿造专著:北宋朱肱的《北山酒经》。
最早记载加热杀菌技术:北宋《北山酒经》。
古代记载酒名最多的书:宋代张能臣的《酒名记》
古代最著名的酒百科全书:宋代窦苹的《酒谱》。
最早的禁酒令:周代的《酒诰》。
最早实行酒的专卖: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酒价的最早记载:汉代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官卖酒,每升四钱。
最早的卖酒广告记载:战国末期韩非子《宋人酤酒》:“宋人酤酒, 悬帜甚高”,帜:酒旗。
一 酒的化学知识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份,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分为酸、酯、醛、醇等类型。决定酒的质量的成份往往含量很低,但种类却非常多。这些成份含量的配比非常重要。
饮料酒中都含有酒精,酒精的学名是乙醇,分子式:CH3—CH2—OH,分子量为46.
糖转化成乙醇的化学反应式:
C6H12O6 → 2CH3CH2OH + 2CO2
二 酒在人体内的吸收
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而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酒精对大脑和神经中枢的影响最大。
人体本身也能合成少量的酒精,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0.003%的酒精。 血液中酒精浓度的致死剂量是0.7%。
三 酒的度数
酒的度数表示酒中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通常是以20 ℃时的体积比表示的,如 50 度的酒,表示在100 毫升的酒中,含有乙醇50 毫升(20 ℃).
表示酒精含量也可以用重量比,重量比和体积比可以互相换算.
西方国家常用proof表示酒精含量,规定200 proof 为酒精含量为100% 的酒. 如100 proof 的酒则是含酒精50%.
四 啤酒的度数
啤酒的度数则不表示乙醇的含量,而是表示啤酒生产原料, 也就是麦芽汁的浓度,以12度的啤酒为例,是麦芽汁发酵前浸出物的浓度为12%(重量比).麦芽汁中的浸出物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以麦芽糖为主.
啤酒的酒精是由麦芽糖转化而来的,由此可知,酒精度低于12度.如常见的浅色啤酒,酒精含量为3.3-3.8%;浓色啤酒酒精含量为4-5%.
五 干酒和甜酒
葡萄酒和黄酒,常常分为干型酒和甜型酒,在酿酒业中,用"干"(dry) 表示酒中含糖量低,糖份大部分都转化成了酒精.还有一种"半干酒",所含的糖份比"干" 酒较高些.甜,说明酒中含糖份高,酒中的糖份没有全部转化成酒精.还有半甜酒,浓甜酒.
喝酒不醉的小窍门
1、不要空腹饮酒,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质食物,如肥肉、蹄膀等,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这是饮酒不醉的主要诀窍。因为这样可使乙醇在体内吸收时间延长。
2、不要和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一起喝,这类饮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体吸收酒精。
3、至于在饮酒之后,能够尽量的饮用热汤,尤其是用姜丝炖的鱼汤,特别具有解酒效果。
4、由于酒精对肝脏的伤害较大,喝酒的时候应该多吃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还可以吃一些豆制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5 酒醉后最好不要喝浓茶可以喝点淡茶。茶叶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如果有人身不由己喝得太多,可以事后吃一些水果,或者喝一些果汁,因为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中和酒精。很多人酒后往往不吃饭,这样危害更大,应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来一碗面条就非常好。
6、宜慢不宜快。饮酒后五分钟乙醇就可进入血液,30~120分钟时血中乙醇浓度可达到顶峰。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饮入,体内可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7、食饮结合。饮酒时,吃什么东西最不易醉?以吃猪肝最好。这不仅是因为其营养丰富,而且因为猪肝可提高机体对乙醇的解毒能力,常饮酒的人会造成体内维生素B的丢失,而猪肝又是维生素B最丰富的食物,故吃煮猪肝或炒猪肝是很理想的伴酒菜。
8、甜点加水果。饮酒后立即吃些甜点心和水果可以保持不醉状态。俗话说“酒后吃甜柿子,酒味会消失”,这话不错。甜柿子之类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果糖,可以使乙醇氧化,使乙醇加快分解代谢掉,甜点心也有大体相仿的效果。
9、预防酒醉性胃炎和脱水症,可饮加砂糖或蜂蜜的牛奶,既可促进乙醇分解,又能保护胃黏膜。由于脱水会使盐分丢失,可适量饮些淡盐水或补液盐。
解酒方法大全
1、蜂蜜解酒。将蜂蜜用水稀释,徐徐服下。蜂蜜水浓度要高一些。
2、食醋解酒。用食醋烧一碗酸汤,服下。食醋一小杯(20毫升左右),徐徐服下。食醋与白糖浸渍过的萝卜丝(一大碗),吃下。食醋浸渍过的松花蛋两个,吃服。食醋能解酒,主要是由于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机酸,会在人体的肠胃内相遇而起醋化反应,降低乙醇浓度,从而减轻酒精的毒性。
3、豆腐解酒。饮酒时宜多以豆腐类菜肴作下酒菜。困为豆腐中的半胱胺酸是一种主要的氨基酸,能解己醛毒,食后能使之迅速排出。
4、生蛋清、鲜牛奶、霜柿饼解酒。将三者煎汤服,可解酒。
5、糖茶水解酒。糖茶水可冲淡血液中酒精浓度,并加速排泄。
6、芹菜解酒。芹菜挤汁服下,可取醉后头痛、脑胀、颜面潮红。
7、绿豆解酒。绿豆适量,用温开水洗净,捣烂,开水冲服或煮汤服。
8、食盐解酒。饮酒过量,胸膜难受。可在开水里面加少许食盐,喝下去立刻就能解酒。
9、柑橘皮解酒。将柑橘皮焙干、研末,加食盐1.5克,煮汤服。
10、白萝卜解酒。白萝卜一公斤,捣成泥取汁,分一次服。也可在白萝卜汁中加红糖适量饮服。也可食生萝卜。
11、鲜橙解酒。鲜橙(鲜橘亦可)三五个,榨汁饮服,或食服。
12、生梨解酒。吃梨或挤梨汁饮服。
注意:对于酩酊大醉者,如果用了上述方法仍不能使其解酒醒转,可用干净鸡毛一支轻轻摩擦其喉咙或用手捏其喉咙,使其呕吐残留在胃中的酒液,可使醉状缓解。若仍无效果,则应就医诊治。
注意事项
1.饮量适度: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古今关于饮酒害利之所以有较多的争议,问题的关键即在于饮量的多少。少饮有益,多饮有害。宋代邵雍诗日:“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难喜饮之和。饮多成酪酊,酪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这里的“和”即是适度。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养生作用。
2.饮酒时间:一般认为,酒不可夜饮。《本草纲目》有载: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且饱,睡而就枕,热拥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由些可见,之所以戒夜饮,主要因为夜气收敛,一方面所饮之酒不能发散,热壅于里,有伤心伤目之弊;另一方面酒本为发散走窜之物,又扰乱夜间人气的收敛和平静,伤人之和。此外,在关于饮酒的节令问题上,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些人从季节温度高低而论,认为冬季严寒,宜于饮酒,以温阳散寒。
3.饮酒温度: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主张冷饮,而也有一些人主张温饮。主张冷饮的人认为,酒性本热,如果热饮,其热更甚,易于损胃。如果冷饮,则以冷制热,无过热之害。元代医学家朱震亨说:酒“理直冷饮,有三益焉。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微温,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补气;次得寒中之温,可以养胃。冷酒行迟,传化以渐,人不得恣饮也。”但清人徐文弼则提倡温饮,他说酒“最宜温服”,“热饮伤肺”、“冷饮伤脾”。比较折中的观点是酒虽可温饮,但不要热饮。至于冷饮温饮何者适宜,这可随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4.辨证选酒:根据中医理论,饮酒养生较适宜于年老者、气血运行迟缓者、阳气不振者,以及体内有寒气、有痹阻、有瘀滞者。这是就单纯的酒而言,不是指药酒。药酒随所用药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用补者有补血、滋阴、温阳、益气的不同,用攻者有化痰、燥湿、理气、行血、消积等的区别,因而不可一概用之。体虚者用补酒,血脉不通者则用行气活血通络的药酒;有寒者用酒宜温,而有热者用酒宜清。有意行药酒养生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作选择。
5.坚持饮用:任何养身方法的实践都要持之以恒,久之乃可受益,饮酒养生亦然。古人认为坚持饮酒才可以使酒气相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貌说:“凡服药酒,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以和为度,不可令醉及吐,则大损人也。”当然,孙思貌只年累月、坚持终生地饮用,他可能是指在一段时间里要持之以恒。
6.空腹不宜饮酒:空腹饮酒容易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多种病变。人体会很容易出现低血糖,进而头晕、出冷汗、心悸,严重者导致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
从1920年1月17日凌晨0时,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禁酒
法案(又称“伏尔斯泰得法案”)正式生效。
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
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自己在家里喝酒不算犯法,但与朋
友共饮或举行酒宴则属违法,最高可被罚款1000美元及监禁半
年。
禁酒法案生效前一天,道路上的运酒车络绎不绝,人们都赶
着时间把酒运回家里收藏。到了晚上,街道上空无一人,原来人
们都聚在家里或其他公众场合举行最后一次合法的的“借别酒
会”。一位参议员在晚餐会上举杯说:“今天晚上是美国人个人
自由被剥夺的前夜。”这番话引来了阵阵热烈掌声。
美国人向酒宣战,实始自他们立国之初。许多早期移民是出于宗教原因而抛弃欧洲故土、奔赴这片蛮荒的。这些被称为“清教徒”的美国创始者,把他们的一腔宗教热情带过了大西洋,使之成为美国民族形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清教徒”,力主敬畏上帝、清廉度日者之谓也。至19世纪中期,美国一些地方的居民开始诉之于法律手段约束贪杯之人,这个民间运动时起时伏,绵延不绝,终于在20世纪初掀起大潮。
从1920年1月17日凌晨0时,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禁酒
法案(又称“伏尔斯泰得法案”)正式生效。
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
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自己在家里喝酒不算犯法,但与朋
友共饮或举行酒宴则属违法,最高可被罚款1000美元及监禁半
年。
修正宪法以达禁酒目的,决心不可谓不大,联邦政府执法也算积极有力,但从一开始,禁酒之事便遇到巨大阻力。因为贪杯者颇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平时只是浅尝辄止,并非酗酒之徒,现在酒罐子一下完全打破,大家一滴也喝不成,他们觉得有过激之嫌。这些人始则悻悻然,后则人前身后作些小手脚,偷饮几盅。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涓滴成河,美国的禁酒大业也就难以维持了。�
一堂生动的禁酒教育课。
这位女士将私身携带的酒夹在袜筒里。
由于上述种种问题,至20年代末,即美国禁酒令颁布约10年之后,许多美国人开始呼吁弛禁。或许是因为那时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全国上下惶惶不可终日,禁酒之事更显得多此一举。1932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竞选总统,即把开放酒禁作为其政纲之一。1933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第二十一条宪法修正案以取消禁酒之第八修正案。次年,随着犹他州作为第三十六个州签署此弛禁法案,美国的全国性禁酒便寿终正寝了。�
虽然禁酒作为国策在美国早已成为昔日黄花,但地方性的禁酒及其它有关措施却并未绝迹。直到1966年,美国的一些州仍然禁酒。即使时到今日,美国的一些小城小镇仍是“滴酒不沾”。人们说,美国是多样化的国度,此言不虚。
较之偷饮,非法酿造和走私偷运很快成为更为严重的问题。图为德克萨斯州警官拦截到一辆从事这种新兴冒险行当的汽车,从中搜出隐藏的违禁物达110瓶之多。
第18修正案终于在1933年12月4日废除了,此时正是犹他州继
其余35个州之后最后一个批准第21修正案。全国性的长期禁酒运
动从而结束。
美国总统罗斯福提醒全国人民注意节制,以免导致像1920年
禁洒那样他所称为的“个人厌恶的情形”再度出现。他还要求各
州不要让酒吧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