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国家有出差补助规定,只不过是最低的标准,并未作出上限.一般单位均高于此标准。差补助指的是单位员工因公出差享有的住宿费标准、市内交通费标准、伙食补贴(或误餐补贴)、以及因出差而享有的其他补助(如远离家人,公司给予一定补贴等)。企事业单位出差补助没有明文规定,一般视企业规模大小及公司意愿而定,补助金额参差不齐。
山西知网、知识付费与知识图谱
作者 山西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 张超 (QQ邮箱:51108769)
山西同方知网于2005年成立,是同方知网(北京)全资子公司,主要承接北京文献生产加工业务,组建山西知网主要目的是降低企业文献加工成本。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以及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知网发展中的内外遇到的瓶颈与问题,做了粗浅的分析。希望对想了解此行业,知网公司的朋友有所帮助。
本想发表此文,自己也有很多的思考,本想说说自己总结提炼的“文献知识遮挡”、“文献知识灰度”两个概念。但是已经决定从山西知网辞职,对我来说写也没用了,发表论文也没人报销,所以尽量标出参考文献,文章书写不规范,请被引作者见谅,读者见谅。希望对大家找工作,了解出版行业有所帮助。
1知网概况
1.1组织架构
同方知网则仍然沿用国内传统的事业单位组织形式,采取的是以总编室为编辑协调中心和把采编中心作为版权合作的实际洽谈部门的办法,技术制作团队和销售团队过于独立,与采编中心联系分散。这样的组织模式与国际出版服务业细分市场服务客户为导向的经营方向相悖。(李沛:《国内外出版服务公司典型运营模式比较——以同方知网和施普林格为例》,2015年)
1.2知网的产品类型及其本质
知网通过与传统出版机构合作,获得网络出版权,通过将各类文献资料转换成电子文档,进行文献各种信息的碎片化标引(摘出题目、作者、摘要、参考文献、图表、公式等),利用中图法通过人工与计算机辅助的标引的方式,利用中图号为文献的内容进行标引,利用中图法天然就自带的学科分类作为知网自己开发产品的基础,通过中图法的学科分类设计出“168”专题,此专题其实就是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提炼出168个专题,通过专题以及分类号组合开发出知网的产品。
所以知网的绝大部分产品,可以看作知网利用中图法天然自带的学科分类对文献进行分类,做出基础的产品,再通过人工加计算机辅助对词汇出现的频率,结合专题及分类号,形成其他新产品。而各类辞典,翻译、大成编客等产品可以看做是利用中图法产出的副产品。
可以这么说,即使到2017年,知网的产品基本上还是依赖一本中图法撑起来的。它没有生产加工内容,本质上还是论文的搬运、整理工。不能说中图法就不需要了,它是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但是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么大的文献量,不用技术处理,还依靠人工利用中图法天然自带的学科分类。
下面说说产品类型。
知网产品结构与十年前变化不大,行业,期刊,博硕、会议、年鉴、软件,个人。针对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期刊产品,仍然是知网主要的李沛利润来源,无论从业务增长还是市场占有,都是知网的金牛产品。
针对行业的产品也是知网的金牛产品,是当前知网产品开发、销售的重中之重。在医疗、城建、教育等很多行业在同行业中占有率一直遥遥领先。
博硕论文、会议、年鉴属于问题产品,但是产品趋势向好,潜力较大。针对个人用户的产品寥寥无几,只有“大成编客”相对成熟,但盈利能力差,目前只是作为吸引个人用户的发展出的雏形产品。
在整个产品体系中,软上件产品多以自用开发的服务自身的软件为基础,重新包装后提供市场使用,虽然没有成为知网的现金陷阱,但是软件提供的服务,以及使用体验,都有较大的问题,因此,软件产品也是问题较多的产品。
整体来说,知网产品问题产品占据大多数,在行业、机构的用户中有坚实的基础,但对中小机构、个人的产品匮乏,整个产品缺乏创新,始终沿用中图法为基础的产品,所有的产品均利用中图法加工标引,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下图是产品情况图。
1.3盈利模式
2008年,在作者郑广录的学位论文《中国知网商务模式模拟评价与改进策略研究》中,论述了知网怎样盈利,虽然是十年前的论文,但是这十年知网盈利单一,基本也没什么变化。下面以这篇论文主要的结论与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起来说说。
卖给机构,最挣钱,十年如一日。
从另一个角度看,知网是一个版权交易平台,通过它来分版税,主要收益分配参与者有作者、出版机构、知网、网络服务提供商。
利用中图法构建的产品,就像超市商品一样,文献被粗放的按学科分类,你需要啥学科,你去买就好。这样的粗粒度产品,可以超市化能“批发”(图书馆就用中图法,把书分在书架上,自己取用,适合不适合,要自己取舍),所以卖给机构。由于出版机构的大多是事业单位很强势,知网没有议价权,所以,知网的产品成本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服务机构用户才能更好的控制成本,提高收益,服务中小企业、个人,只有亏损,根本不挣钱,无法满足各方收益。
而服务大型企业、政府、事业单位机构,也确实让知网尝到了甜头,又强化了以中图法建立起的产品生产模式以及盈利模式。
1.4 遇到的问题
1.4.1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山西知网员工总数610人。男女员工占比2:8。年离职过百人。计件工资岗位总人数436人,占总员工数72%。
以中图法建立的生产加工模式,决定了它大部分岗位是计件工资岗。采用计件工资制在知网发展的前期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首先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生产工作效率,加快了出版数量与速度;其次员工会积极的改进工作方法,相互竞争,对工作数量相互攀比;更重要的是,以当前的生产加工、超市化的学科产品模式,最适合计件为主的工资制度,因为产品定价可以“加工+一定利润”的方式定价,简单直观。
但是,在当前知识付费的环境下,这样的薪资制度,导致的问题也不少。
首先,员工反生产行为严重。员工只管数量,不顾质量,对产品质量有对抗情绪、行为。以笔者所在的产品编辑部的分类编辑岗来说,从2014年到2017年这三年间,中图分类质量明显下滑,但是以粗放的中图法标引形成的产品也是粗放的,分类质量的下降短时间是看不出来的,如果继续放任,未来势必危害知网本已单一乏力的产品。
其次,以计件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思路,严重制约了企业盈利。
知识产品是无形的,定价根本无法体系化,知识服务只能个性化,无法标准化,同时知识产品不是刚需。因此,知识产品的这些致命弱点,决定了知网以中图法建立的超市化知识产品体系未来只会越走越窄。
再次,山西知网年均离职率在20%左右,计件制经常导致工作量分配不均的情况发生,员工情绪波动大,团队建设管理基本是处于消极被动管理,没有及时了解员工工作状态,员工在企业内部职业发展、薪资报酬得不到满足,使得山西知网离职率在高位徘徊,员工队伍不稳定,企业人才积累困难。
人力成本是知网最大的成本,知网近年涨价,也是产品销售乏力的佐证。销售乏力,自然要降成本,员工工资,特别是计件工资,首当其冲。
1.4.2产品方面
1) 依赖中图法的加工模式,各个生产环节没有知识沉淀,只是加工上线,更严重的是,由于中图法本身存在的语义多样,这个不可解决的天生缺陷,使得产品一直没有根本的创新,始终沿着中图法的学科分类前进。
2) 产品质量下降。产品主要依靠人工分类的准确性,如上一小节论述的,自14年至今,分类质量不断下降。北京在不断转移生产部门到山西公司,慢慢脱离了一线生产,只保留质检,而质检员工没有从事过大量的文献分类工作,质检的作用很小。
3) 虽然对外也在宣传利用NLP等计算机技术,但是人力物力投入不足,进展缓慢,自然产品还是走着老路。这么大的文献量,靠人做产品不现实,何况人才在计件制中,没有积累过。也不要忘了,知网是非互联网企业,非产品、营销导向企业。
1.4.3营销
知网的营销是传统的4P营销。从上文中看出,这种生产模式,定价模式,决定了知网以企业自己为核心,产品靠简单的学科分类,定价靠自下而上的成本定价。营销自然只能拿着这样单一的产品出去销售。
1.4.4科研
服务生产的被动研发。
截至2017年8月,在知网上按照作者单位为“同方知网”检索,共检索到160篇文献。剔除其中跟知网加工文献没有直接关系的文献后,共有112篇。这些文献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1.检索、信息抽取方法(主要是51项专利);
2.应用、软件平台建设;
3.行业发展研究;
4.生产加工方法研究。
前1、2中的文献最多,3、4中的文献仅有几篇。
1中,这些专利主要还是用于生产文献,方便读者之用。但是这与底层加工生产没有直接相关,中图法不支持计算机相关的文献技术。而知识图谱技术,可以解决底层加工与顶层产品间的问题,这在后面论述;
2中是目前最多的文献类型,是促进各行业广泛应用知识管理,营销的重要手段,说白了,有点像论坛的一些平台软件,可是做的真的差强人意,都是内部自用软件重新包装给客户用,产品不是用户导向,体验很差;
4中研究很少,生产加工方法的落后,还是中图法逻辑下的加工发放研究。技术水平不高,非互联网企业,技术低很正常。
2知识付费环境下,知网的选择
2.1知识有哪些类别?
1) 严谨的知识来自于前人反复的论证和推演,例如纯净水通上交流电后会电解为氧气和氢气
2) 很多知识是人们通过长期观察和逻辑判断总结出来的规律,有些知识则是人们设置的前提定义,例如在同一平面上的平行线永不相交,在十进制运算中的九九乘方表、一般句式中动词需要放在主语后面等。
3) 不严谨的知识来自于人们所见所思而整理出来的、未经历时间考验、不具备普遍性的总结,有些所谓的知识更是道听途说以及别有用心之人编撰而出的谣言,
4) 还有一些所谓的知识,其本身是人的见识。王思聪的回答更多的是在于他的人生见识,而非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或是具有普遍性的知识,因此对收获此答案的人,得到的并不是知识而是见识,满足的只是自己的好奇心。
2.2 知识付费对用户作用不大
1) 大部分知识付费其实都是大忽悠。它们往往是一堆结论而非逻辑,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只告诉你表面事实,不告诉背后原理。
2) 它传授的知识常常“药不对症”
3) 它传授的知识“是未经你思考的”。比卖知识更高明的,是卖焦虑感。
2.3在当前知识付费的形势下,知网要坚持学术出版,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全面改造文献生产加工,产品开发模式。
从上文论述的知网内外部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知网还是要坚持学术出版方向,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全面转向内容开发,利用庞大的学术文献,生产自己的内容产品,从简单的加工上线,转向知识服务。
3.知识图谱是知网实现转型的关键技术
知识图谱最早由谷歌提出。
通过行业知识图谱结合图书情报资源,包括图书馆分类学体系、特定方向的知识体系、图书、期刊、论文、专利、报刊、百科数据、行业网站等数据,构建图情资源知识图谱,可以帮助图情领域在文献信息检索和文献信息资源管理推荐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1) 使用知识图谱中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导航,引导用户学习知识体系,以及通过实体链接所关联的资源。
2) 知识点推荐与搜索
3) 图情资源统计
知识图谱可以全面升级知网的产品,完成目前中图法无法做到的可视化、图挖掘,、脱离传统主编模式的内容构建,自动完成知识建模、知识抽取、实体链接、语义搜索等功能。实现底层加工与上层技术的衔接,辅助NLP开发,提高检索检出率。
一些知识组织的方法优劣比较如下图。
4对策
知网目前夹在传统出版社与互联网技术企业之间的很尴尬——它不能像传统出版社那样与作者合作,加工出优秀的内容并出版;它也不能像真正的互联网技术公司那样以技术、产品为核心来盈利。当然,市场需要多种产品提供者,提供大量的,快速出版的服务,我只能说现在社会以及行业所处的阶段都还需要这样低端的模式。当然知网内部也意识到了生产内容的重要性。
对策如下:
1) 通过合作,优化股权结构,引入技术公司,改变自身技术落后的局面,像搜狗,三角兽,这些专注在词汇,语义开发的公司。而且以知网面对的内外状况来看,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合适,最稳妥,最快速的改变技术局面。
2) 改变股东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资源结构。知网目前股东年龄都在60岁,老化严重,基本都是清华大学老师,或者从事传统出版事业背景的股东,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同时,优化股东的知识背景,才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技术思维、商业思维、营销思维。更重要的是,给企业能带来更多的发展资源。
3) 高层管理要对技术的重要性达成一致。不能沉溺与公关营销,一天天就是参加行业会议,扩大营销使劲卖中图法的数据库。
4) 改变传统出版社的组织架构。但是这个是要与整体变革同时进行,如果还是中图法变也没有必要。
5) 人才方面,由于行业收入的巨大差异,知网的研发人员水平较低,无法与BAT这样互联网企业相比,研发人才不会向出版行业流动。所以还是要靠合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的本科是天津省内某二本院校,专业就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战上岸合南开大学食品工程专业。数二113专业课(食品微生物)118,政治70,英一65,总分366。
当时在初试准备上走了不少弯路,尤其是专业课还碰到了割韭菜的机构,还好有个善良的学姐帮助。当时我就暗暗发誓,如果让我高分上岸,我一定写个经验分享,所以现在也算是还愿吧。
选择学校(准备考研资料):
考研的过程中,不同的学校需要不同的专业课。
首先,你想去哪座城市,哪座学校。
城市和学校优先选择!!学校!!
因为学校的能力就在那!211,985,双一流学校就是吃香,这是铁打的事实。
虽然很多人认为实力更重要一些,但是不乏毕业后很多招聘的对象要求双一流学校毕业,你的第一步还没有迈开,就被刷掉了,这也是现实。还有一些学校会有大厂内招,这种内招只有在双一流,211,985大学办招聘会。因为我之前就经历过,毕业的时候很多公司是不会来我们学校的,而我只能去别的学校去参加招聘会,而且很多公司会第一步把你刷掉。
而且大城市确实会有很多的机会,我现在呆在小城市就业,讯息匮乏很多。我研究生在准一线线城市就读,用一句很俗的话就是,视野开阔,讯息方便,境界提高,不得不说,城市和城市之间就是有差距。如果你的分数真的不太好,选不了特别好的学校,那也建议你选择经济水平稍微高一点的地区。
南开18年新成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点,目前有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国际食品院士、长江杰青为课题组的大BOSS,课题组的老师人nice,学术氛围好。研究方向,因为设立在医学院,和营养健康方向有关,也是目前食品领域一个比较热的研究方向,就是招生比较少,但是因为这两年才建的加上没大做宣传,所以了解的人并不多,竞争也小了很多。
考研的话,可以在南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里找到相关信息,专业可选微生物或者生物化学,保研的话也是在这个网站上报名(保研英语要求六级)。
专业课复习:
专业课的复习可以先浏览专业经典教材,后阅读优质文献 第一轮先浏览报考专业的经典教材,留个印象就好。特别对于跨考的同学,刚开始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熟悉,阅读经典教材能帮你快速建立起知识框架,这些教材也是该研究领域知识的研究基础。建议去关注一下目标院校的本科生使用什么书,你也可以买来看一下。
在阅读教材之前,要先整体浏览目录,因为这是书籍的整体脉络结构,然后每读完一个章节,将章节的重点整理到脉络结构中,以此建立本书的逻辑框架。教材中会有很多理论知识,你要有意识的去思考这些知识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场景,也可以利用「费曼学习法」将每天学到的知识讲给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听,以此不断加深印象。 在专业课复习后期,一定要有意识的阅读专业文献资料,你可以去知网下载,也可以订阅专业的知名期刊,阅读文献可以拓宽你答题的视角,增加创新性。
第一阶段:书本
复习内容:把书本完完整整的看一遍。
复习要点:了解食品化学到底讲的什么,不用太过于仔细;
复习建议:看书的时候可以对照华农内部的食品化学学科ppt;
时间规划:一两个星期就足够了。
第二阶段:新版ppt结合思维导图
复习内容:
第一、好好利用思维导图去对应看ppt,有不理解的去书本翻阅( 思维导图简直不要太好用!!!整个思路都清楚了);
第二、这一阶段你要有抓重点的意识(你可以大体估计,但是不用深究)。
复习要点:理解知识点尤其是那些重点的部 分,不用特别关照那些细节的地方,毕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复习建议:可以开始着手模拟题,建议模拟题和真题多打印几遍(建议大家买资料还是得看看质量,不然真是浪费时间);建议模拟题可以打印两三遍,真题亦是如此。时间规划:在第二遍的时间可能会花两个月左右,但这是值得的!
第三阶段:模拟题+真题+习题
复习内容:这个时候可以把没有完成的模拟题和真题完成,(如果有精力可以每天花费一点时间做复习习题,根据习题自己回顾知识点。)
复习要点:第三遍主要是知识点巩固!不要一直停留在单个知识点上,这一遍要学会把知识点内化,知道怎么做题目。
复习建议: 食品化学的相关知识已经知了解得差不多了,但是题目做得还是太少,一定要注意学会在做题的时候学会总结自己的答题话语。 时间规划:这个时候差不多开学了,食品化学每天两个小时足矣!基本国庆之后就可以搞定。
考前准备阶段(2021年1月中旬—6月中旬):
数学高数:
计划:我是一直跟着张宇(基础30讲),我感觉30讲写得挺好的,就是里面的内容很多,本来打算在6月中旬之前过完三遍,但很难!!!
效果:当时张宇基础30讲我就只过完两遍 ;
数学线代:
计划:全程跟着李永乐,说不清楚缘由,我就感觉李永乐讲得挺好的,除了是口音有时候我真的听不懂,倍速建议开1.25倍数,开太大会错过重要信息;
效果:线代应该是过了两遍,因为基础李永乐基础阶段讲的线代比较容易,重点要放在他讲的强化阶段的线代上;
英语:
计划:基础阶段我就一直背单词,这里建议下个"墨墨背单词"app,然后花钱买个单词上限。在整个考研期间都可以用它来背单词;
效果:英语每个月的规划我是跟b站up主"鸟山学长”,强推鸟妈,他真的很好!
政治: 其实这个时间段我没看政治相关的资料,我是到了强化阶段也就是从7月开始才看的; 专业课: 计划:收集与专业课相关的资料并进行第一轮复习;
效果:大致的把《食品化学》这个本看完了,把买来的ppt打印下来后,每一章的知识过了两遍。每过完一章就会再看一遍思维导图加深印象。
强化阶段(2021/7.1 - 10.1):
数学高数:
当时我看的是张宇(36讲),张宇36讲中的高数部分写的很 忠告:你要好好钻研每一道题,并且不断地重刷,你会发现你收获颇丰。但是因为我当时时间确实不是很多,没有特别吃透;
数学线代: 李永乐讲的线代,在内容的深度上增加了不少。
忠告:看视频的时候要跟着他一起解题,千万不要眼高手低!(你看着视频你是会了,但其实自己做的时候问题多多);
英语: 我记得我每天都在背【很多的单词】,然后看【up主"鸟山学长"的每月英语规划】。
忠告:真题阅读想拿高分在于你做题的时候,你得有意识这道题的陷阱是什么;
政治: 这个阶段开始看徐涛的强化课,我是每看完一节的视频,就去做1000题里面对应的题;
专业课:
记完一章的知识点,我就会做对应章节的习题,然后章节习题刷了差不多两遍;
建议:把模糊答案的题标记出来,去网上搜或者去南开的群里问问。
冲刺(2021/10.1 - 考前):
数学:
先:我把过【张宇36讲中的高数18讲】和【李永乐的强化】过了一遍才开始写真题; 次:当时买的真是是李永乐的《数学历年真是全精解析》,然后在买的答题纸上计时进行答题,每做完一套就做对应的查漏补缺,然后再做的下一套,感觉这样做耗时;
后:“李林6+4”,只完整的做完了李林6套卷,4套卷只计时做完了选填;
英语
英语计划一直跟着鸟妈走,无敌!
政治: 政治大部分是跟着徐涛; 当时买了腿姐的知识点手册,每天都翻一翻,记一记,一直到考试前一天,快考试那会听了几节腿姐的考前预测感觉很不错(可惜当时没有那么多时间听她的课了);
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不能错过,政治大题我只背了4套卷(空卡的带背真的很好记)。
专业课: 涉及的知识比较细,而且很容易忘,ppt不要放过一个小细节,老老实实至少3遍; 每天都做真题选填,做完选填才把每一道大题涉及的知识写在纸上(时间不够的时候,会在脑子里想这个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再在脑子里过一遍)
首先【复盘大坑❌】:
在考完研出考场回到宿舍后,当时我才知道自己在备考过程中踩了一些坑❌❌❌
数学高数:
我是全程跟着张宇,我真挺喜欢听张宇的课的,但是张宇的基础30讲(还有配套的300题)、36讲(还有配套的1000题)中高数部分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真想跟张宇,真的要早点开始!!!(毕竟学校还有很多事); 虽然我听的是张宇的课,但是我真的强推武忠祥的课。当时考完研觉得没戏了,元旦过后下单买了武忠祥的高数辅导讲义和17堂课。
数学线代:
李永乐讲的线代是可以的,大部分知识点都是可以理解的;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讲线代的老师。
英语:
历年真题的英语单词必须记得!!!不管是超纲的还是没有超纲的。等你记多了,你会发现做题顺畅多了; 英语阅读强推颉斌斌!!!
政治 :
强推腿姐! ! !冲刺阶段看了几个腿姐的视频,当时老后悔了没有全程跟腿姐; 平时最好多来几次模拟。当时政治考试时间到时,还有两道大题没写的痛,谁懂!!!
联系导师及复试
准备开始调剂的话,就要找调剂学校了。这个时候考生很容易产生的心理就是,只要有学上就行了,不管是哪个学校的,跟着谁。一定要明确自己要报的学校,城市,还有选择的导师!要不然后悔一辈子。
导师一定要了解导师的方向是不是你喜欢的?老师对学生怎么样?每个月给多少补贴?对发文章的补助有多少?写文章会不会跟你抢一作?会不会有小老师带你?通通都要了解一下。
看上了哪个老师在出成绩的那一刻就快发邮箱联系呀!如果老师不要你的话,你快抓紧联系其他导师!!!带上你的成绩➕个人简历➕一段话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比如很喜欢他的研究方向等等)!!!就算老师答应你,到时候也不一定要你,稍微勤一点联系老师。一定要复试之前见一下你的联系的导师,在那时候他会明确的跟你说,他要不要你。就算他要你,你也得看你复试过没过,所以也要努力。我们这个专业很看重个人能力,所以基本上提前联系老师,让老师心里有所了解。
复试有很多种,我了解的考试有 复试面试:英文自我介绍,中文自我介绍,提问毕业论文相关问题,学术性问题,
复试考试:食品相关的一科,实验考试等。
别的复试的形式我也没有了解,具体的根据学校而异。
我身边许许多多的朋友。有考前突然谈了恋爱的,有考前几天分了手然后轻微抑郁症的,有努力却刚好只差积几分的,有本来不够但突然扩招的,有大幅度缩招的,有决定再也不要重来非目标院校不去最后却选择调剂走了的,有遵循爸妈意愿考研现在又要遵循爸妈意愿考公的。同桌一个考同济的男孩子发的一条朋友圈里说,虽然结果不重要论只是别人的观点,但走到这一步实在非常帅气。过去一年里,我常常想着我为什么不能回到过去,我觉得自己没有好好把握应有的时间和机会。但是人只要芯子没变,她就会做同样的选择。
所以我想,所谓的选择无关对错,其实也能理解为,我们可以尽量把选的那条路走的还行。
最后,准备考研的同学,可以借助免费的课程来系统梳理考研流程和整体规划,这样你能够节省很多自己查信息的时间。考研过程中要做一个会借力的聪明孩子,学别人证明过有效的方法!争取一战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