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论文薛涛诗歌研究

2023-03-07 03: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薛涛诗歌研究

  送别诗的艺术特点
  (一)创作情怀
  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唐代送别诗如此繁荣,必有其特定的创作情怀。唐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继汉代之后又一个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大融合。在这样的时代里,必定有一大批文人希望通过读书走上仕途。这正符合“学而优则仕”的大环境。而在唐代正是科举考试走入正轨时期。大批的读书人想走入仕途必定要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一种竞争非常残酷的考试,要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才能到殿试一关。殿试是皇帝亲自主考,地点在皇宫。唐代的国都在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我们可想而知,当时的交通条件,南来北往的举子到西安去是何等的不容易。举子赴京赶考冲满了艰险,分别后生死未卜,前途难测,所以唐人特别重视送别,更重视赠送送别诗。着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如张籍的《送裴相公赴镇太原》里有一句是“天子亲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旁辞”,这是皇帝参加的送别场面。从皇帝都参与,不难看出贫民百姓对送别懂得参与与重视。
  唐人重视送别诗,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唐朝人爱好诗歌成为一种风气。当时的各类文书,大多皆用诗歌写成。在当时达到了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1)在科举兴盛的时代,唐朝也流行温卷,行卷,把这样的方式作为走入仕途的敲门砖。而同时,写送别诗,还有它实用价值的一面。送与被送二者的关系,往往是挚友或亲人,而这双方往往有一方身份高贵,所送之诗就是到达异地的通关证。这样,到达异地,呈上所送之诗,往往会得到一些关照。正是这种实用价值,更加速了唐人创作送别诗的高潮。
  再从唐代的文化来看,唐代文化异彩纷呈。音乐舞蹈都呈现出气势恢弘,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制的《霓裳羽衣曲》等。这时的诗歌也与音乐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本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但后来被谱成“阳关三迭”,就这样诗借歌传,歌借诗飞,一直被传唱。后来,这首诗成为送别的必唱之曲。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由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绝大多数离别之席演唱,后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当然,唐人创作诗歌的情怀是多样的,从上面几点足以说明送别诗的繁荣。但创作送别诗肯定还有社会,个人等内外因素的促使,这是我们研究送别诗创作情怀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二)抒情艺术
  通过认真品读唐人的送别诗,不难发现诗中的抒情手法。可以说送别诗就是抒情诗。抒情,有直抒胸臆,有借景抒情,有寓情于景,有情景交融等。那么,唐人的送别诗,表现出的抒情艺术有哪些呢?直抒胸臆的手法在送别诗中运用得很广,往往这种手法让送别诗通俗易懂,更易流传。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前两句直接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诗句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深,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表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原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抒情的基本特征。的确,景物在人的眼中会随人的感情而变化,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因此,在送别诗中,诗人他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唐人在创作送别诗,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寓情与景,情景交融已成为唐代送别诗的基本抒情特征。历来被人们所推重的是薛涛的那首《送友人》则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开头两句直接写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骤生寒意,而且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区,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涵大为深厚。第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著,尾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我以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借景抒情的诗作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比比皆是。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和王昌龄的《送十五舅》都是这类作品。而这类诗歌较为典范的例子是《送梁六自洞庭山》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这首七绝,诗人深深地掩藏自己的心事,知识借助景物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眼见友人离去,帆船渐渐远去,直入朝廷去了,而自己仍在谪居地,遥无归期。诗中的一个“孤”字语带双关,一种失落与孤独的情绪。而一个“浮”字更激起了心中的愁云。一个浮字让人有人浮与世的感觉,漂泊之感更加浓厚。第三句写传说中的神仙“不可接”实是友人“不可接”,友人远去的地方---朝廷不可接。于是,诗人心中凄婉的心事在这秋景中浮现,随着这湖水起伏荡漾,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具体的论述了情与景的关系。“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与诗者,妙和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在送别诗中,景是触发感情的媒介,情是景最终的寄托。

薛涛和鱼玄机的诗歌比较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质问他明明苏轼还有一首怀念亡妻的词,他不念,却非要念这首

薛涛《牡丹》原文与赏析

牡丹

—扫眉才子,红颜校书,一生殇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薛涛《牡丹》

这首诗写的是牡丹,却又像在说薛涛自己。

后人知道薛涛,大多是因为她名妓的身份。然,薛涛和其他风尘女子不同,她并非生来就是卑微之人。

薛涛的父亲薛勋是朝廷官员,因他为人正直,不小心得罪了权贵,罹受了贬谪之罪。薛勋去世后,年仅十四岁的薛涛迫于生计,不得已当了营妓。

幼年的薛涛受过良好的教育,父亲的重视,再加上自己对诗文的喜爱,她从小就比别的孩子聪明。男子尚且不能与之相提并论,遑论女子。而她的才华的显露,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是在她八岁那年。

午后,薛勋在院中乘凉,他看着茂盛的梧桐,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然后,他让小薛涛接下去,薛涛不假思索,接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八岁的小女孩,才思敏捷若此,换作其他父母应该倍感欣慰。可薛勋非但没有觉得开心,反而满心担忧,他认为,女儿作出这样的诗是不好的兆头,诗中意思,似乎意味着她以后要沦落风尘,迎来送往。果不其然,薛涛十六岁的时候成了营妓。

和薛涛同属唐朝四大女诗人的李季兰也有个这类型的预言故事。私以为,这类预兆性的说法大多是后人杜撰的,为了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薛涛是妓,也是诗妓。她并非一般低俗的 *** ,不需要进行肉体交易。相反,她所做的事情往往都很“雅”。达官贵人们举行酒宴的时候,会召唤诗妓陪酒助兴,或行酒令,或赋诗,或抚琴,或歌舞……这些都是薛涛所擅长的,她应付起来游刃有余,她仿佛天生就属于这样的场合。

不凡的交际能力,美丽的容颜,出众的才华……薛涛的名气越来越大,艳冠蜀中。

十六岁那年,薛涛遇见了第一个影响她生命的男人—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

在认识薛涛之前,韦皋听说过她。蜀中名妓薛涛,谁人不知?他早就想见见这位声名远播的才女,于是在一次酒宴上,他将薛涛请来,并让她当场赋诗。

薛涛思索一番,动笔写了一首《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暮暮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诗中涵盖了楚襄王梦中与神女瑶姬在阳台相会,还有宋玉写《高唐赋》等历史典故。整首诗行文流畅,语言之美,令人无法相信这出自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之手。

韦皋很喜欢薛涛,逢人便夸她,薛涛的名声因此更胜从前。不仅如此,每当府上有酒宴,韦皋无一例外会把薛涛找来助兴,薛涛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

时间一长,韦皋对薛涛的才华愈发欣赏与信任,甚至让她担任了自己的校书郎。校书品级虽然不高,却非一般人能担任。薛涛由此开了先河,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校书。

薛涛和韦皋的关系也一直为人所揣测,按照常理,他们远不止上下级那么简单,韦皋对薛涛,又何止是欣赏。他们的事情在蜀中不是什么秘密,很多想和韦皋搭上关系的人,都会先去找薛涛疏通。

许是越来越饱满的自信让薛涛犯了糊涂,那些男人写诗捧她,她居然敢公然写暧昧诗回复,一点都不避讳。她忘了,是韦皋一手把她捧起来的,想掀翻她,也只是一朝一夕的事。

薛涛虽不是韦皋的妻子,但韦皋对她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出了这样的事,韦皋非常生气,盛怒之下就把薛涛贬到了松洲。韦皋当然不是真心要把薛涛贬走,只是人在气头上往往会冲动。

在前往松洲的路上,薛涛反思了自己的过错,也抓住韦皋对她的情意,写下了著名的《十离诗》,派人送去给韦皋。

其一·犬离主

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

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其二·笔离手

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

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其三·马离厩

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

其四·鹦鹉离笼

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

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

其五·燕离巢

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

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

其六·珠离掌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

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其七·鱼离池

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

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其八·鹰离鞲

爪利如锋眼似铃,平原捉兔称高情。

无端窜向青云外,不得君王臂上擎。

其九·竹离亭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其十·镜离台

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徘徊。

为遭无限尘蒙蔽,不得华堂上玉台。

诗中,薛涛分别以犬、笔、马、鹦鹉等自比,而韦皋则是他依靠的主、手、厩、笼……她倾注其中的感情十分真挚,再加上笔墨润色,韦皋本来就后悔的心一下子就被打动了,赶紧派人把薛涛接了回来。

由此可见,薛涛在韦皋心中的分量还是很重的。不知为何他们的感情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大概是因为年纪相差太大吧。

韦皋六十一岁去世,时年薛涛三十五岁,刚告别女子最美的年华。

之于薛涛,韦皋亦师亦友亦情人,他对她的付出,有目共睹。如果说从官家小姐沦为营妓的薛涛是一片寒冬的深海,韦皋应该就是途经的暖流吧。是他让她感受到了烟花三月的温暖,她的生命也因此变得绚烂。

尽管韦皋给了薛涛少女时期最无微不至的关爱,但薛涛一生最爱的男人却是比她小十一岁的元稹。这段恋情是她一生最真挚的付出,也是最无奈的劫难。

元和四年(809),元稹任剑南东川监察御史。既然来到蜀地,以元稹热衷流连花丛的性格,怎能错过薛涛。他托一位原先在韦皋府上任职的人给薛涛送了一封信,约她在梓州会面。

韦皋死后,薛涛一直居于城郊浣花溪畔,过着清闲的日子。当时她已经脱离乐籍,许久未曾涉足交际圈。元稹之名她有所耳闻,遂依言去了梓州。

和元稹那一次会面,薛涛已然平静无波的心,再次掀起了狂澜。不惑之年的她原以为自己不会再为俗世情爱所累,孰料,勾起她心中爱火的,却是和她年纪悬殊的元稹。

元稹与薛涛谈文论诗,滔滔不绝,仿佛这时间没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他风流倜傥,英俊不凡,三十岁正是他最具魅力的年纪,他的温情,他的才情,他的多情……这让薛涛如跌入旋涡,再也无法逃离。

至于元稹,他也是喜欢薛涛的。风韵犹存且腹有诗书的她,比起他见过的其他年轻却没什么见识的女孩子,多了一种成熟的魅力。尽管家中已有妻子,他还是和薛涛展开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

可惜,薛涛和元稹的这段感情只有短短四个月。元稹接到朝廷任命,离开了蜀地。薛涛纵满心不舍,却也无可奈何。她坚信,元稹爱她,就像她爱着他一样,等他有空了他一定会回来看她!带着这样的信念,以及满心的不舍,薛涛送走了元稹。

元稹的妻子病逝之后,他娶了第二任妻子裴淑,并且恋上了当时闻名的另一位才女刘采春。可怜薛涛还在浣花溪畔痴痴等着他,她用精致的薛涛笺给他写信,盼着,念着……

若元稹置之不理,薛涛可能会早日醒悟,不再执迷于这段缥缈的爱情。偏偏元稹会时不时给薛涛回信,仿佛他们还在热恋期,信的内容一度让薛涛抱有幻想。而最终打破她幻想的,是时间。

一年多转眼过去,可对薛涛来说,却漫长如几个世纪。元稹没有回来,他辜负了她。

至此,薛涛终于了然,她太过乐观,也太高估自己在元稹心中的分量。他或许是真的爱过她,但爱过不等于爱‍‌‍‍‌‍‌‍‍‍‌‍‍‌‍‍‍‌‍‍‌‍‍‍‌‍‍‍‍‌‍‌‍‌‍‌‍‍‌‍‍‍‍‍‍‍‍‍‌‍‍‌‍‍‌‍‌‍‌‍。像他那样的男子,身边莺莺燕燕何其多,他岂会独恋一枝花?

既然元稹不会回来了,薛涛觉得,她也没有在浣花溪畔继续等下去的理由了。她离开了浣花溪,换上了一身道袍,直到终老。

薛涛不是被元稹伤过的第一个女人,也绝不是最后一个。可是从薛涛后半生淡然的态度来看,她似乎并没有多恨元稹,至多只是感慨自己爱上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男人吧。也不对,他不只是不属于她,他不属于任何女人。

合乎时宜的爱情,是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

不合时宜的爱情,是在不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

不是爱情的爱情,是在不对的时间,遇见了不对的人。

四十二岁那年,薛涛以为她终于遇见的命中注定的人,殊不知,那是她此生的劫。

如此坎坷的情史,成就了薛涛笔下的《牡丹》。牡丹,写的虽是花,却句句充满人性。她是把自己当成笔下那朵牡丹花了,她所写的,正是别后重逢的欢愉。

去年暮春的时候,牡丹花凋谢了,红笺上尽是为离别而流的泪水。那牡丹似乎是情人的化身,牡丹的凋谢意味着情人的远离。于是她担心情人会像当年和楚王幽会后便杳无音信的巫山女神一样,一去不复返。可她又希望自己能像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那样,突然闯进了桃花源,与情人不期而遇。

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足见她思念的这个情人在她心中的分量。离别后,她担心再无相见日,又期待能马上与他重逢,彼此心意相通,长相厮守。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说出了她的心声。

她虽身为营妓,却不需要一般 *** 那样迎来送往,只为钱财而不懂真情。

她是性情中人,她敢爱敢恨,不会因为自己是妓就觉得低人一等,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也是因为她的一身才气。

她不想一生都过这种日子,身为女人,谁不想有个疼爱自己的男人,日日守候在自己身边呢?

她所期望的,是与心爱之人共枕一席,夜夜互诉相思,同梦而眠。这也是众多风尘女子的共同愿望。

然世间牡丹花多,真心人却少。花有重开日,相爱之人别后若要再重逢,就没那么简单了,要等的日子也远远不止一个春秋那么短暂。

薛涛和李冶、鱼玄机的诗风格有什么不同

鱼玄机的诗风也多姿多彩既有雄浑阔大之作亦有悠闲淡远之篇但其诗风的主导面是婉曲而不涩任情而不俗。一薛、鱼诗歌的艺术特色1表现手法的异同在表现手法上二人都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诗歌都有含蓄婉曲的一面。1善于运用比兴手法中国古典诗歌注重含蓄力求用极少量的具体的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诗愈隐而不露、意在言外其味愈浓郁强烈。而“比兴”就是达到这一艺术境界的最好的方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薛涛诗歌中的比兴手法比比皆是她以状来写物态神情营造优美的意境从而使诗歌意象更加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如其《十离诗》将自己比作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等事物借这十种事物因小错而被主人离弃比喻自己因小事触怒韦皋而被罚赴边的悲惨命运让我们形象而深切地体会到了沦为乐妓的薛涛处处受制于人不得自由的悲惨命运。薛涛诗中的比兴还有很多如“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鸳鸯草》的鸳鸯草“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月》的月“虚心宁自持”、“苍苍劲节奇”《酬人雨后玩竹》的竹“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僚同赋早菊》的菊花“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秋泉》的秋泉等等比比皆是。鱼玄机诗中也有丰富的不乏形象的比喻如她的名句“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以滚滚东逝、滔滔不绝的长江水喻连绵不断的相思之情化抽象为形象生动感人。此外玄机的“水柔逐器知难定云出无心肯再归”以水之随器而成来比喻女子没有独立的人格只能依赖于男子以浮云之飘泊不定暗喻对她寄情一时而她却想钟情于终生的男子实在是高妙。再如“惟应云扇情相似同向银床恨早秋”《酬李学士寄簟》此用班婕妤《怨歌行》之典以扇至秋被捐弃暗喻女子色衰被弃意在不言之中。钟惺对此手法极赞赏曰“绝句如此奥思非真正有才情人未能刻画得出即刻画得出而音响不能爽亮辗转费解则亦使人不能豁然则不如不刻画也。此其道在浅深隐显之间尤须带有秀气耳。”2擅用典实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其固有的一种特色这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诗词贵在含蓄意思要含而不露语言要简洁而又意无穷要经得起反复吟咏。显然不用典就很难达到这样的境地因此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让人反复咀嚼浮想联翩。在薛涛的91首诗歌当中使事用典即达60次之多她的用典准确自然内涵丰富。钟惺在《名媛诗归》中称薛诗“用事用经曲尽浑含转折浅深击应之妙”。如《送卢员外》中的“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用到了信陵公子与侯嬴之典魏国隐士侯嬴为大梁夷门监者老且贫信陵公子却将他迎为上宾。后秦围赵赵王求救于魏侯嬴为公子出谋献策使如姬窃兵符信陵君因得夺晋鄙军以却秦救赵侯嬴则自刎以报公子之恩。薛涛在此以侯嬴自比而以信陵君比喻武元衡以表达武元衡奏授她为校书郎的知遇之恩。《寄张元夫》中的“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借伯牙子期这一对绝世知音的友情表达了诗人渴望知音友情的无奈悲叹。再如《赠远》中的“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用了“锦字”、“望夫楼”两个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对方的深深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另外她还以“诗家利器”《赞祝十三秀才》赞祝十三秀才钟惺赞曰“赞词颇古质盖征事引词之妙也。语气一直则无味矣。”薛涛诗中大量用典而鱼玄机诗中的用典不算繁密但是出典广、寓意新甚至旧典新用体现出出人意料的巧思。如《寄刘尚书》“小才多顾盼得作食鱼人。”

薛涛《送友人》唐诗鉴赏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薛涛诗鉴赏

昔人曾称道这位“万里桥边女校书”“工绝句,无雌声”。她这首《送友人》就是向来为人传诵,可与“唐才子”们竞雄的名篇。

头两句写别浦晚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可知是秋季。“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当值秋天相送,应是格外难堪。诗人登山临水,一则见“水国蒹葭夜有霜”,一则见月照山前明如霜,这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不尽是写景,句中暗暗兼用了《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两句以下的诗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节用《诗经》而兼包全篇之意,王昌龄“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巴陵送李十二》)与此诗机杼相同。运用这种引用的修辞手法,就使诗句的内涵大为丰厚了。

人隔千里,自今夕始。“千里自今夕”一语,使人联想到李益“千里佳期一夕休”的名句,从而体会到诗人无限深情和遗憾。这里却加“谁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遗憾之意,不欲作“从此无心爱良夜”的苦语。似乎意味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隔千里兮共明月”,用的是一种尉勉的语调。这与头两句的隐含离伤构成一层转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着。

诗中提到“关塞”,大约友人是赴边去吧,那再见自然很不易了,除非相遇梦中。不过美梦也不易求得,行人又远在塞北。“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关塞长”使梦魂难以超度,已自不堪,更何况“离梦杳如”,连梦也新来不做。一句之中含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波浪式地推向高潮。此句的'苦语,相对于第三句的慰勉,又是一大曲折。此句音调也很美,“杳如”的“如”不但表状态,而且兼有语助词“兮”字的功用,读来有唱叹之音,配合曲折的诗情,其味愈长。而全诗的诗情发展,是“先紧后宽”(先作苦语,继而宽解),宽而复紧,“ 首尾相衔,开阖尽变”(《艺概·诗概》)。

“绝句于六艺多取风兴,故视它体尤以委曲、含蓄、自然为高。”(《艺概·诗概》)这首诗化用了前人一些名篇成语,使读者感受更加丰富;诗意又层层推进,处处曲折,愈转愈深,可谓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诗人用语既能翻新又不着痕迹,诗意浑厚而不失清空元气,确为高妙之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