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摄影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新闻摄影技巧
摘要: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对正在发生的,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实,通过现场选择抓拍的手段,摄取特定的瞬间形象,并结合必要的文字因素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新闻摄影 成像特点 色彩
一、M模式
这是一种手动曝光模式。包括基本拍摄区里的全部模式的功能和创意拍摄区里的P、AV、TV、A-DEP模式功能。用好“M”模式:
1、 了解全部光圈与全部速度的功能
2、 明确侧光与曝光的关系——先侧光,之后按下快门曝光。
3、 明确侧光点——主体形象的重点部位,即整个画面的趣味中心。
ISO感光度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其中ISO25、ISO50为低速感光度,ISO100为中速感光度,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ISO3200、ISO6400为高速感光度。感光度等级之间是倍率关系。感光度与快门速度:1、感光度依据快门速度的等级而设,即感光度的每一倍率之间相当于一档快门速度的时间量;2、感光度为快门速度而设,为作者提高快门速度而提高感光度。
二、不同焦距镜头的成像特点
1、标准镜头(焦距长度为50mm,视角在46°的为标准镜头)
镜头的视角宽度与人的生理视角宽度基本一致。所摄画面对角线基本一致。所摄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与人在现场的感觉基本一致。性能优势:景深范围较大,所摄图像不变形。适合拍摄真情实感的人物、景物、动物和大场景。
2、 广角镜头(距在28mm(120相机*(1.5-2))以下,视角75°以上为广角镜头。)
特点:视野宽、景深大,适合拍摄大场景。注意利用前景透视,可强化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
3、鱼眼镜头(焦距在15mm,视角在180°的镜头为鱼眼镜头。)
这种镜头前边大,后面小,其形状酷似鱼的眼睛。故取名为“鱼眼镜头”。此类镜头视角极宽,对景物囊括力极强,适合表现场景的博大气势,但所拍摄物象变形。
4、长焦镜头(焦距200mm(相机*(1.5-2)以上,视角12°以下。)
此类镜头视角窄,远摄能力强,可把小的物象放大,适合拍摄微小物体,摄取远处景色,抓拍人与动物的活动。
三、影响景深的因素
景深是指拍摄景物的清晰范围。景深的大小受光圈的大小、镜头焦距的长短以及拍摄距离(物距)远近制约。光圈的大小:镜头的焦距和拍摄距离(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因为光圈越大,在焦平面前后弥散圈范围缩小,所以得到的景深越小。焦距的长短:不同焦距的镜头用同样光圈对同一距离的目标拍摄,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则最深越长。用焦距长的镜头,镜头伸出量比焦距短的镜头大,在焦平面上形成的像大,弥散圈直径也大,那么,焦深和景深也就变小了。物距的远近:在光圈和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景深的大小取决于被摄物体的距离。物距愈远,景深愈大;物距愈近,景深愈小。
四、新闻摄影构图
新闻摄影构图,就是摄影者在新闻现场围绕拍摄目标,通过照相机的取景框把握画面的主次关系,轻重关系以及主体与画面空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建立一种画面秩序,寻求一种生动的画面形式,来透彻地表达主题思想。
1、新闻摄影构图的作用
新闻摄影构图的作用户主要是在混乱中寻找秩序(突出主体,处理好主次关系),提炼动人的美景,构建一个动人的画面形式(a、使用镜头;b拍摄角度;c衬景选择;d光线选择;e色彩运用;f拍摄技巧),透彻表达主题思想。
2、新闻摄影构图的特点
以事实本身的形式为基础;现场选择;瞬间构图,摄影师在新闻摄影构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律,多在运动状态下构图,少在静止状态下构图,多在抓拍中构图,少在摆拍中构图,多以人物为构图对象,少以景物为构图对象。画面要有明确的视觉印象(结构的明确性),结构要简洁明了(结构的简洁性),要统一协调(结构的整体性),要具有生动性(结构的生命力)。
五、照片画面内部结构运作
画面构成的三大要素:主体、陪体、衬景。主体: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画面主题思想表达的主要承担者,其自身分量和在画面中的表现力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主体可以是单一形象,可以是并列形象,还可以是一个群体。主体选择与表现把握的基本标准一是具备典型性;二是在画面中必须突出(A近景拍摄法;B抓取典型动作;C情节与细节表现;D影调、色彩对比法;E景深突出法;F光线构图法;G线条透视)三要要传情达意,陪体:画面中的“配角”,其主要作用是协助主体表达主题思想,与主体承担共同的使命。摄影作品有了陪体可以增加画面的信息量,对画面发挥多方面的建设性作用,但这也取决于自身的形象价值和精神价值。
六照片画面外部框架把握
1、画面的种类:从取景框的轮廓结构看,伺周边线就是一个影像框架,随着作者对空间范围的取舍,被其框入的影像会形成四种画幅: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自由式画幅。
2、画幅的适应特点
横幅——适合表现左右走向和辽阔宽广的场景。
竖幅——适合表现上下走向和高大的物体。
方幅——适合表现高宽等同和具有一定视觉力度的物象。
自由式画幅——适合表现轻松自由的事物。
变化拍摄距离,主动把握画面景别(照片画面景象空间的大小不同变化)
1、远景:从远距离拍摄的画面场景。它尽可能广阔地展现被摄事物场景的广阔度。获得出色远景照片的方法是事先选择具有姿态变化、明暗变化g、高低变化、色彩变化的景色。
2、全景:全景取景范围比远景略小,为表现整个被摄体的画面,摄影者从较远距离拍下事物的全貌。通常多指人文景观及社会景观,这种景别视觉空间大,且相对完整,通常需要在高角度与远距离拍摄。其作品价值也要建立在形象特色和精神力量之上。
3、中景:主体相对突出,在其周围有一定的空间的摄影景别为中景画面。这种景别适合展现情景交融的场面。(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4、近景:用比中景更近的拍摄距离拍摄。使用近景拍摄人物时,主体占画面最大部分,几乎没有什么环境,这使画面显得更为集中。这种画面适合表现人或物体的具体特征,解释事物的内在境界,有利于达到形象的个性化。
5、特写:摄影师逼近人与物体的某一局部进行细致深刻地刻画为特写。这种画面通常需要用长焦镜头或微距镜头拍摄。
参考文献:
[1] 《明室》 罗兰.巴特 / 赵克非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2003-1-1
[2] 《走向灵光消逝的年代》瓦尔特·本雅明 / 许绮玲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4-8
我国新闻摄影的传播学思考
新闻摄影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新闻事业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新闻摄影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能将新闻主体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之中。现在,新闻学的内涵正在向传播学扩展,从而推动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
一、新闻摄影和传播学概述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的传播形式。摄影图片主要依靠抓拍完成,用来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新闻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同时新闻摄影一般都会对摄影图片进行简短的文字说明,以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等。新闻摄影图片的主要特征为:
(一)时效性
新闻摄影必须体现一个“新”字,它所反映的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引人关注的新闻事实。如政治事件、经济消息、社会热点、国际关系以及反映社会生活的纪实性报道等。
(二)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之所在。虚假的新闻报道只能遭受谴责。
(三)典型性
新闻摄影报道的典型性包含典型事件、典型形象、典型瞬间三方面。
(四)现场感
新闻摄影的的现场抓拍,应以正确反映事件为主,具有较强的现场感;而不应过分雕琢,因追求艺术效果而有损于对事实的报道。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新闻摄影与传播学息息相关,传播过程中各基本要素相互联系与制约,信息的产生与获得都需要通过新闻摄影来记录和传播。
二、新闻摄影的传播学理论研究
随着传播学研究的深入,许多为传播学研究所感兴趣的问题被引人了新闻摄影的论研究之中。新闻摄影理论界在研究新闻摄影本身的属性之外,已开始向传播学至社会学领域扩展。如研究新闻照片中总统候选人的形象是怎样改变选民们的投票决定的报纸改为彩色印刷发表彩色照片之后,是否改变了读者们的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的渠道。
除了新闻摄影理论研究在题材上的扩展外,许多在传播学理论研究中被认为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也大量地使用在新闻摄影的理论研究之中,如统计学、问卷调查以至实验等等。这些定量取代定质,科学取代人文的研究方法,将新闻摄影的问题放人社会结构上加以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为新闻摄影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更充分和更有说服力的理论基础。
信息是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人类社会中经过人脑加工处理的信息,属于意识范畴,但其内容来自客观世界,表达形式则以声音、文字等为其物质补充,不同的人在接受理解、使用方面虽然有所不同,但不能因此改变人类社会信息来源及其内容的客观性。新闻摄影的传播过程主要为两个阶段,传播者信息处理过程和接收者的接收传播的信息处理阶段。在第一阶段,主要是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制作和发行,其中摄影师拍摄新闻作品是新闻信息的采集者,制作者;摄影作品汇总后,编辑对新闻摄影照片进行挑选、剪裁、然后发排制成媒介、传递给受众。
这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阶段是最接近信源和最倾向于信源,他们拍摄和捕捉具有冲击力的新闻照片,增加其信息价值,试图将自己的感觉、观念传递给社会大众。第二步骤则是编辑在大量新闻照片中进行挑选、修改或剔除,以保证媒介的宗旨和报道计划的完成,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典型的“守门人”行为。这些传播者主宰着对社会信息筛选加工的大权,并通过媒介对社会信息进行主产、表现和传插。传播学家巴斯曾就此提出著名的内部新闻流动的“双重行动模式”,并进行归纳描述,很有参考价值。
新闻摄影传播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新闻报道发生后,广大受众对新闻摄影信息的接受过程和信息内容的反映过程。“在艺术传播中,最简单的反馈出现在作者与受众之间。而在新闻摄影传播中,情况略有不同,要相对复杂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情形,实际上与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相关联,这里要强调的是,新闻摄影信息的接受过程,既有被动的信息接收,又有主动的信息寻求,这是由受众心理因素决定的。在传愉与反馈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读者看了作品,接受传播者的信息,只构成一种传播关系。
对新闻摄影信息,接受者同样具有可选择性,因为人们总是通过主动地求取对证明有利的信息,以减少自己认知的不协调。也就是说,新闻摄影同样要强调受众的主体地位,明确的目的性,以求得最佳传播效果.同时,由于新闻摄影形象语言的缘故,接受者不仅不可能接受全部传播信息,而且有可能在进行解读时,与报道者希望达到的主观意愿不一致。因此,传播媒介的影响并不是出现于有意识的预见和观念的层次上,而是在感觉比例和知觉类型的下意识层次上。希望这在新闻摄影传播研究中尤其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三、结语
新闻摄影是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信息传播方式,并用传播学的原理、观点、方式、方法重新审视新闻摄影的全过程,实际上已找到了和以往不同的新闻摄影理论研究途径,将新闻学的内涵向传播学扩展。由此,我们可以考察、分析、研究新闻摄影的各个构成环节和外延,从而进一步推动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
浅议新闻单位照片管理论文
[摘 要]新闻在社会信息传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闻单位的档案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文本、录音、录像和照片等多种类型的文件都属于新闻档案的范畴,而照片作为重要的新闻资料需要更加规范性的管理,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地查阅和使用。本文通过对当前新闻单位的照片管理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闻单位;照片管理;问题分析
新闻工作需要对大量资料进行提炼和整合,这就涉及到相关历史资料、影响资料和事件记录等档案的管理工作。照片管理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照片资料的不合理管理,不仅会对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影响到新闻工作的进行,所以新闻单位必须重视新闻照片的管理工作,配备专职人员进行分类管理。
1、新闻单位照片管理的现状
新闻照片资料包括电子照片、纸质照片、照片底片等,能够直观、形象地反映社会或某一行业当时的状态。然而,这三种类型的资料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管理不善就会造成资料的丢失和损坏,因此如何对照片资料进行有效管理,成为新闻单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数码照片成为新闻单位照片资料的主要类型,因此传统的照片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数字化资料管理。
如今,许多新闻单位并没有意识到照片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对照片资料的管理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例如:没有及时根据照片资料的类型进行分类和整理,这就导致照片资料杂乱无章,甚至造成缺失;没有规定照片的存档形式,致使各种类型的资料混合在一起,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照片档案;没有严格的照片资料管理制度,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
另外,有些新闻单位没有组织专职人员管理照片资料,同时一些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工作需求,尤其是对数码照片的管理,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然而一些新闻工作者的计算机知识还是相当缺乏的。同时,有的单位照片资料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人力,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便于查找使用,导致照片资料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新闻单位照片管理的方法
2.1规范管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员工的档案意识,让职工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领导也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指导工作,改善照片资料管理的工作环境,及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让照片管理工作可以适应数码时代的工作要求,为新闻单位的`实际工作提供可靠、便捷的资料支持。
其次,要改变目前新闻单位照片资料无序管理的现状,就要规范管理工作,参照《新闻单位宣传报道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制定符合单位实际工作状况的规章制度,对照片资料的管理作出严格规定。在制定照片资料管理的规章制度时,要在资料的收集、保管和借阅等细节方面作出详细的规定,确保照片资料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要将规章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严格进行监督检查,按照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让照片资料的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最后,由于新闻照片具有数量多,内容复杂的特点,管理上会显得繁重、乏味,为了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让照片在进入照片库之前就做好信息采集和分类工作。同时要发挥每个记者的个人潜能,培养他们的工作条理性和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照片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对档案管理工作有一个积极的认识。
2.2提高员工素质
一方面,如今,数码相机得到广泛,数码照片成为新闻的主要资料,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同时照片的管理应该有相关的软件系统做支持,许多新闻单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再加上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达不到,导致照片管理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导致照片信息收集不全,存放无序、混乱。新闻单位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让员工可以尽快适应数字化的工作环境,熟练掌握对数码照片的处理技能。
另一方面,许多员工对照片档案认识不足,认为照片的收集与整理并不重要,对照片缺乏工作热情,出现工作量大不想干,不爱干的想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新闻单位必须重视对档案人员的思想教育,让其认识到照片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新闻单位的重要意义。
2.3重视管理方式
照片资料的管理包括照片的收集、整理和保管三个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要参照单位的管理要求,认真负责地落实单位的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
对于照片的收集,首先要保证其真实性,照片资料反映了事实真相,内容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如实反映客观事实,才具有研究意义。收集的照片资料要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对于胶卷式的照片资料要留有底片,以便在照片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时,有所依据。此外,照片反映的内容有限,必须要有相应的文字说明,才能更加细致地描述客观事实。
对于照片的整理,要按照单位的规定划分明确的类型,进行必要的编号和装订,便于查阅。在划分类型时,可以先按照时间顺序划分,对于同一时间段内的照片资料,可以根据描述的事件类型的不同和参考事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具体划分。在对照片进行编号时,可以根据事件发生的日期依次编号,注意照片与底片要使用相同的编号,方便对应。文字说明要简洁明了,介绍主要背景和人物即可,不需要长篇大论。
3、结束语
照片资料是对客观事实的记录,要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新闻单位要重视照片资料的管理工作,改变原有的传统管理方式,关注对数字化照片资料的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让照片资料的查找引用变得更加快捷方便,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唐团结.数码时代新闻单位照片档案的管理[J].档案与建设.2007(4).21-23.
[2]刘文.如何加强新闻照片档案的管理[J].青年记者.2003(3).13-15.
[3]牟利明.浅谈新闻档案管理和利用[J].黑河学刊.2012(5).17-18.
一、艺术性的图片是科技新闻的眼睛 如何让农业科技新闻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在报刊上,让读者“零距离”接触,这是每一个农业科技新闻记者都会遇到的较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艺术性的图片是农业科技新闻的眼睛。一幅充分体现内涵的优秀科技新闻摄影作品,具有持久的影响力。与艺术照片相比,科技新闻摄影的表现形式主要不在于外在形式如光线、构图、色彩、影调等如何完美无缺,而在于其内在形式的生动显示和充分表现,即通过必要的摄影技巧,把科技新闻事件的现场气氛和新闻人物的情感、性格等感情色彩充分表现出来。 科技新闻图片要想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不仅需要展现科技新闻的真实性,还必须具有新颖性。因而科技新闻摄影作品不但在画面表现上要对焦准确,用光考究,构图别致,而且对画面所载荷的新闻内容要叙事清楚,意义明确。如刊登在《河南科技报》2006年1月6日1版的科技新闻图片《小村里的蝴蝶兰大棚》,是我在郑州市惠济区老鸦陈办事处的一个小村里拍摄到的。在繁花似锦的大棚里,农村姑娘们正在专注地修剪蝴蝶兰,蝴蝶兰鲜艳的花朵与姑娘们的美丽交相辉映。作品反映了新型农民看准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经济,取得较好效益的新闻事件,揭示了新农村欣欣向荣的发展现状 二、实用性是科技新闻图片的生命 近年来,在科技新闻报道行业,人们在报道角度上,愈来愈重视科技现象的非科技视角。所谓非科技的视角,并不是说科技报道不谈科技,而是就科技报道的切入点而言的。 从科普的角度来看,普通读者关心的是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新科技、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许多农业科技新闻本身都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可推广性。因此农业科技新闻图片除了有新闻价值外,其实用性显得极其重要。如,我拍摄的《水果加工拉长果业经济链条》《棉花加工带富一方人》《四大怀药富了武陟农民》《牛奶订单让奶农笑呵呵》《泥墙式栽培让白灵菇长“大个”》等科技新闻图片,在《河南科技报》发表后,都曾有不少读者来信来电,要求与采访对象联系。同时,这些科技新闻图片所涉及的科学的新方法、新思路也引起有关领导和农业推广部门的重视,推动了科学新方法、新思路更大范围推广。 当然,农业科技新闻所报道的各种新科技、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会受到区域的限制,因此,我们在拍摄农业科技新闻图片时一定要考虑它的适用地域和范围,不然就失去了指导性,其实用性也就大打了折扣。 三、艺术性与实用性如何实现并重 科技新闻摄影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并重,是科技新闻能够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前提。我所拍摄的《立体种植富农家》,是报道修武县城关镇大梁村大力发展温室立体种植技术的科技新闻图片。图片拍摄到菜农在大棚喜收番茄的情形,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情景交融,虚与实、情感对比的生动画面,表现出科技新闻摄影意境之美:真、景、情、人融为一体,体现了科技新闻摄影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并重。 如果科技新闻图片能够实现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艺术性与实用性并重,那么,在传播科技新闻信息时,读者就无需进行深刻的文字解读,只需浏览图片就可以感受到科技新闻的内涵,就可以被科技新闻图片的形象所感染。业内人士认为,科技新闻图片的形象语言可以超越语言文化的障碍,既无文化水平高低的限制,又无时间长短的要求。因此,其在农业科技传播过程中作用甚大。 科技新闻图片的艺术性是从真实的写实映现中蕴含了人类对科技新闻的审美追求。因而艺术性在科技新闻摄影中应当属于一种高级的审美效果体现形态。这种艺术性,能使受众既快速体验到科技新闻摄影作品的审美愉悦,又解读到了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四、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舍弃 科技新闻图片首先是新闻,它是科技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应该遵循新闻报道的特性要求。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一样,经过对客观事实的选择、判断,然后进行报道,通过媒介将新闻事实传递给受众。科技新闻摄影具备新闻所共有的基本素质,比如: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真实性、客观性等等。而科技新闻摄影也有自己的特性,就是通过摄影让受众直接看到了对象,以静态、瞬间的画面反映新闻事实,因此,画面的真实是科技新闻摄影的生命所在。 有时候为了抓拍瞬间发生的新闻,要在艺术性上有所舍弃。在摄影实践中,为了把稍纵即逝的动人场面抓拍下来,科技新闻摄影记者有时根本来不及考虑如何完美构图。然而,强调科技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并不是要求摄影记者对照片不加任何加工和处理,对所拍摄的新闻摄影画面可以进行必要的画面处理,如画面的裁剪、划伤的修理、局部加光、调整反差等等。但对画面随意合成、拼接、修改等违背真实性原则的做法,都应杜绝。 从多年的科技摄影实践来看,要想拍出好的科技新闻图片,必须不断积累经验,把握住科技新闻发生的过程,做好充足准备,兼顾其艺术性与实用性。使科技新闻图片达到这样三个特点:一是能够真实地反映科技新闻事实,让人直观地感觉到它的新闻价值;二是具有较高水准的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愉悦,并加深对其新闻内涵的识记;三是能巧妙地处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冲突,能让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为主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