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
我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经历了快速发展、逐年剧增的过程,呈现大流量、多流向的趋势。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管理服务的思想观念、工作模式、保障机制等方面加以创新。近年来,我社区始终坚持以人口控制为核心、以创新工程为抓手、以管理服务为重点,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履行计生工作职责的积极性。一是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多年来,我社区主要领导都能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牢固树立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依法履行职责,主动自觉地做好计划生育工作。通过人人有责任,层层有压力,较好地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直接负责,其他成员积极参与、紧密配合的计划生育领导格局,切实做到了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为全市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综合治理城市和流动人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以社区为中心,社区警务室、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为依托,把流动人口及城市人口特殊人群纳入现居住地管理和服务范围,建立完整有序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多年来,各片长在做好本片计生工作的同时,加强协调,互通情况,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内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局面的形成,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有效地开展。三是单位计划生育法人代表认真履行领导职责。成立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并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配备专兼职计生干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同时自觉接受属地管理,主动与所在地的街道计生部门联系,及时通报单位职工特别是已婚育龄群众婚育情况。做到了单位负责与属地管理的有机结合,确保计划生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每年末,市委、市政府授权街道办事处计生部门对辖区单位的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后进单位予以通报批评,直至一票否决。四是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社区按照“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原则,挑选文化水平高、工作认真踏实的突出工作人员,经培训后,担任计生专干和信息员。在此基础上,村(居)民小组、楼道大院按20名左右的规模组成育龄妇女小组,由群众推荐一名小组长或楼、院长,负责育龄人群的日常服务和信息管理,由上而下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层管理服务网络。
二、科学管理,建立和完善计生工作各项制度。一是落实“双签双联双管”制度。“双签”就是已婚育龄妇女在流出前,依据流动人口有关规定和村民自治章程,与村委会签订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目前,全市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合同签订率达98%以上。“双联”就是党员联系会员,会员联系育龄群众。按照每个党员联系10名计划生育协会会员,每个会员联系10名育龄群众的要求,将流出的已婚育龄妇女重点管理服务对象实行全覆盖。“双管”就是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协管。二是落实流出人口外出申报、返回注销制度。教育群众在流出前和返乡后及时向乡村申报流出和注销。通过免费办理有关证件、上门宣传政策法规、报销在外地接受的技术服务检查和手术费用,及时落实计生优惠政策等办法,引导和鼓励流出人口主动与户籍地计生部门联系,及时申报生育节育情况。同时建立村组干部与流出人口追踪联系制度,通过多种途径,掌握育龄妇女的流入地及联系方式,定期督促寄回孕检证明。三是落实定期清查制度。定期对流动人口进行清查、摸底,准确掌握流出及返乡情况,及时调整相关信息。
三、优质服务,认真落实各项计划生育便民措施。一是社区开通计生服务热线电话,群众有计生方面的需求只要拨打计生服务电话,计生工作人员就会主动上门服务。各地还充分利用春节返乡较集中的大好时机,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生殖服务、优惠政策兑现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服务。为流动人口流出前免费办证上门、外出后解决留守家庭和儿童的后顾之忧、返乡后主动上门访视三项服务。二是依法落实流出人口及其家庭应该享受的奖励优惠政策,把政策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倾斜。三是严格依法行政,严禁在流出地跨地区设立流动人口管理站,坚决取消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半年返乡参检一次的规定,严禁在签订合同和办理证件时收取押金、保证金等。四是为流动人口外出务工提供服务。一方面组织对务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有序流动;另一方面,每年春节之后,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艰苦创业,多做贡献。五是充分利用午收和春节流动人口大量返乡的有利时机,开展送婚育新风、送政策法规、送生育关怀、送技术服务、送宣传教育“五上门服务月”活动。社区通过报刊、公告栏、明白纸、等各种宣传办法公布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农民工计划生育权益和义务、服务热线、服务地点、监督举报电话等,畅通投诉渠道,接受群众监督。2007年“服务月”和2008年“生育关怀”活动期间,上级分管领导都分别组织两次调研督查,听取活动进展情况汇报,提出阶段性工作要求。社区计生干部放弃假日休息时间,深入村组,逐户逐人摸排情况,做到一户不落,一人不漏,全部服务到位。
四、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评估制度,促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上水平。 一是制定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双向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促进以现居住地为主,两地共同管理职责的落实。对现居住地重点考核计划生育率、综合治理、免费服务、信息联系制度、市民化服务和经费投入等内容,加大对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的考核权重;对户籍地重点考核婚育证明办理和及时回函率,依法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和流出前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等内容。二是加大平时抽查、薄弱环节专项调查和通过网络交换流动人口信息准确度的考核力度,积极探索将流动人口管理考核办法、考核重点逐步过渡到平时抽查和信息网络的覆盖率、准确率上。三是实行常年有奖举报制度,把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中。四是加大对相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考核力度,充分发挥人口目标考核的引导、规范、保障和监督作用,促进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五、建立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在流动人口服务中,存在“谁服务多、谁赔钱多”的问题,因此,在工作中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建议中央加大对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投入力度,克服平均主义,设立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专项资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帮助流入地解决子女教育、技能培训、卫生保健、计划生育等关系农民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实施对农民工特困人群救济制度,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体制,确保资金到位;省市、区县级政府从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角度出发,改革现有城市公共产品和政府服务的配置和保障体制,建立以常住人口为基数的财政投入体制,将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各地的财政预算,保障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工家庭的奖励优先优惠政策和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的落实。二是及时解决好街道社区计生工作所需的机构编制、队伍人员及其工作报酬问题。各街道、社区居委会建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配备得力干部和精干工作人员,确定工作任务,建立管理机制,形成管理网络,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镇乡、街道计生办要建立一支流动人口计生管理队伍,设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办公室,实行定任务,定措施,定奖罚,分片承包,分工到人,联系到户,落实责任,兑现奖罚。
六、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求真务实地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是控制人口增长,确保低生育水平的有效举措之一。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思想教育,促进工作落实,推进制度建设,做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管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各级政府与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育龄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避免意外妊娠,促进生殖健康,降低生育水平。加强基层流动人口管理技术服务经费的投入,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证外来育龄妇女能免费享受到国家规定的避孕节育技术和生殖健康检查服务。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确保各项信息的真实、准确。强化基层流动人口管理机构的职能,有效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竭诚为基层育龄群众服务。流动人口管理人员要主动深入社区,了解外来育龄妇女孕育动态,定期组织流动人口进行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及时做好孕检工作,对发现的意外妊娠等问题及时做好补救工作,避免违法生育,促进生殖健康。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体系,用考核督导流动人口的“一盘棋”管理。要真正做到流动人口与常居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全面促进广大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努力争取“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双丰收。
人口论提问题及相应的政策人口问题,就我国来说现在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然后出生性别比失衡。解决对策应该加强宣传,鼓励生育,目前有新的生育政策出来,要加强引导,促进男女平等,性别平衡。
论点:控制人口,才能发展经济,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的项国策论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控制人口。2。计划生育能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从而提高整体的GDP3。计划生育能提高我们优生优育,从而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
一、生育文化与生育观
生育包括生殖和养育,是人类历史得以延续、人类得以生存繁衍、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环节。古往今来,关于生育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即生育文化。关于生育文化的定义很多,其中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生育文化是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影响生育主体生育行为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对生育行为产生的一种综合力,是生育主体的一种观念,它可以决定生育主体的理性程度。各种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可以有完全不同甚至相悖的生育文化。评价一种生育文化的优劣,关键是看在这种生育文化指导下的生育行为是否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能否促进当时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而与多生少生无关。人们在生育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对生育行为的目的、实质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即生育观。作为一种观念,生育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它表现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也受生育文化及影响生育文化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各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们的生育观会有很大差异,这主要由当时当地生产力水平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育观随社会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而中国农村生育观变化趋势及原因如下:
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等有很大改变。
人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创造出社会物质生活,尤其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生产的基础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从而人口的增长更加灵敏地反应在社会生产中[1]。男人是古代生产力的代表,女儿是要嫁出去的,是人家的人,只有儿子才可以维持和光大家业。于是中国古代便产生了诸如“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各种观念。尽管传统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关注的重点是人口的数量和结构,而今天知识经济时代关注的是人口的质量,即人力资本。可以说,未来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取决于该国的生产效率和科技创新能力,而科技创新又取决于人的素质。
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多代共同生活的大家庭而成为今天所谓的“原子家庭”。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如图1:
1971—1995农村独生子女比例(%)
出生年度
女
男
1971—1975
0.48
1.06
1976—1980
2.00
4.74
1981—1985
5.19
10.54
1986—1990
9.58
13.18
1991—1995
7.34
11.92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计生委张二力、陈利提供数据计算。
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城镇化,尤其户籍改革(实质是承认了大批在城镇工作、生活的人口,他们的身份已不是农民,这样做是为了促进农村城镇化。)加之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乡镇工业代替了国有企业,成为中国工业的组成部分,从业人员也大增。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些使养儿防老的必要性大大降低。
中共三代领导集团对中国人口问题认识也是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全面实行计划生育,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行政组织机构,有一整套的相应的政策措施、强硬的领导、明确的目的、周全的服务,充分利用了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取得辉煌成就。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使妇女教育水平提高与生产率上升。这一方面使得生育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农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改变了小孩对于家庭中的消费属性,因为某些地区生育的原因之一是妇女无事可做。生小孩来养就像城里人养狗、猫当作宠物一样。
生育成本对于农村的生育主体来说是较为实在的东西。人们往往从小孩的经济效益来进行考察,即生育一小孩的成本和小孩成长后可能带来的效益的一种比较。而这种比较的结果则是影响农村生育主体生育行为的重要因素。如今社会较高的生育成本毕然使得生育主体少生孩子,也使“超生游击队”减少。
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西方的生育观念、个人独立的观念在中国农村也悄然兴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对生育问题的看法绝对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代。另外西方文化的介入,人们对婚前性行为和同性恋的宽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欲望和对未来小孩的期望。综合上面因素传统“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终于改变,儿童出生率也下降了,如图2:
中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年代
1952
1962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出生率
37.0
37.01
33.43
23.01
18.21
21.04
21.09
19.08
18.24
18.09
17.7
17.12
16.98
16.57
自然增长率
20.0
26.99
25.83
15.69
11.87
14.26
14.39
12.98
11.60
11.45
11.21
10.55
10.42
10.0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9月
三、中国传统中的重男轻女现象大为改观,但男女性别比例仍较高
中国封建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个体家庭的经济状况乃至整个家族的兴蓑。妇女主内,处于从属地位,社会地位低下,有的甚至无什么社会地位。而如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妇女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也显露出了,于是,随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男女平等地参与工作、参与竞争。尤其在今天,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知识水平提高,男女地位进一步平等,于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育观中,女儿也是传后人。
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巨大的性别偏好,即男性偏好,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势若是改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在如今农村中仍有不少人,在他们眼中仍觉得“无儿”使自己在他人面前“无脸面”、“愧对列祖列宗”,仍觉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至理名言、金科玉律。这是中国传统的遗留,已经成为一种思想问题,不可能随随便便地用人为的力量来改变,只能用教育感化来使他们渐渐改变,这就要用很长时间。同时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人口的数量加以限制,这种生育选择空间的过于狭窄和传统意义上的“偏男生育意愿”过于强烈相互冲突、相互挤压,加上现代高科技检测设备如B超等出现使人们很早就可以预测婴儿的性别,这些造成了中国当今男女性别偏高。而且从80年代就开始出现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升高的现象,在90年代仍在继续。[2]如图3:
图3 90年代出生婴儿性别比
计划生育报表
国家统计局1998年调查
年份
性别比
性别比
年龄
1991
114
112.93
7
1992
114
112.71
6
1993
113
118.21
5
1994
112
120.54
4
1995
113
120.66
3
1996
113
115.89
2
1997
113
121.19
1
1998
113
117.03
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8年的调查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98中国人口》
目前,中国农村中大多数农民虽已摒弃了多生多育的观念,但对婴儿的男性偏好的改观仍不大。
四、提倡“优生优育”,重视婴儿“质量”,“生殖崇拜”现象减少
中国古代社会中生活水平低下,医疗设施简陋或根本没有什么医疗设备。加之人们尤其农村中人民们对婴儿的不大重视(在当今安徽农村仍流传一句话:小孩子就像小狗一样,只要给吃给穿即可),使得婴儿死亡率高(这也是古代多生的一个原因),而且婴儿“质量”不高。如今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科技进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先进的医疗器械和设施,可以及早地为婴儿甚至胎儿进行检查治疗,从而大大提高了婴儿的存活率,保证了婴儿的质量。据《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1995年的56.2/10万下降为2000年的53.0/10万。
早在1996年,江泽民就强调优生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大事,他说:“只有出生的婴儿是比较健康的聪明,我们的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发展才会有希望。”可见,国家不仅为“优生优育”提先进设施,而且参与重视优生优育工作。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人们认识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重点是人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不仅要生孩子,更重要的是使子女得以良好教育,使其成才。生育成本越来越高,培养一个孩子,往往要支付各种费用。高额的生育成本使得父母必然放弃数量,转而重视“质量”,也就倾向于优生优育。而农村中重视优生优育主要是注重婚前检查,进行胎教和胎儿保健,妇女保健等,如图4、图5:
图4:不同年代产前检查率(%)
年代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检查率
36.3
41.3
41.0
41.5
41.6
37.0
46.0
资料来源:由《人口研究》1998年第一期中肖自力等人的《农村地区产前保健状况分析》中表演化。
图5:已婚妇女参加有组织的新婚知识学习情况
年 份
结婚人数
参加有组织的新婚知识学习
人数
%
1963—
272
2
0.8
1970—
2194
28
1.2
1980—
4086
187
4.6
1990—1997
2590
498
19.2
资料来源:高燕秋的《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及健康教育》,《人口研究》,2000年第五期。
以上两表说明农村越来越重视优生优育、婚前检查、妇女保健等工作。
中国古代科技水平低下,人们的认识能力低下,对各种不能理解的现象认为有一种神秘力量在操纵。其中不可理解的就有生殖现象,于是就产生于生殖崇拜。尤其是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生殖崇拜更加严重,至今仍有部分遗留。生殖崇拜是指对女性或男性生殖器及生育力的崇拜。如我国各少数民族常以象征性的石头、岩洞、洼地来表示女阴加以祭拜,云南白族妇女以剑川石窟象征女阴的石雕“阿盎白”为祭拜求子对象。[3]但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科技知识广泛普及,生殖对人们已不再有什么神秘而言,除了个别地区外,全国基本上无生 殖崇拜。
五、早婚早育、近亲结婚现象减少、非意愿性生育比例下降
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提高,一方面人们希望利用大好青春来增长知识、提高自身,以期在以后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使人们对生育含义和人体发育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人们尤其广大女性明白了早婚早育(尤其在十七岁以前生育),对于少女身心的影响是有弊无利的,同时可能造成母婴生病率和死亡率大增。因为少女虽然可以怀孕生育,但由于身心尚未发育完善,尚不具有健康生育的能力和抚育后代的能力,而且还影响学业和以后的择业、就业,影响生育婴儿“质量”(包括体能、智力、反应能力等)。与此同时人们也认识到晚婚晚育的优点和各自发展完善(包括身心,知识,能力等)的重要性。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也追求一种自立的生活,这也使得晚婚晚育成为可能。
科技的发展表明血缘关系太近易造成出生婴儿智力低下,甚至产生痴呆儿,另外婴儿的生病率和死亡率也较高。于是《婚姻法》规定:禁止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但是现在即使没有法律,传统意义上的“亲上加亲”的观点在人们意识上也被否定了。
所谓非意愿性生育(或计划外生育)是指生育主体本不打算要生小孩但由于采取措施不得当而造成的怀孕生育。在中国古代社会以及新中国刚建立不久,由于经济、科技、医疗等各种技术设备十分欠缺,加之青少年(尤指改革开放后)无知性行为,使得生育主体得不到行之有效的避孕措施而产生了非意愿性生育。现代社会中,各种高科技避孕手段、器具的产生,又加上各种“人工流产”、“无痛流产”等手段使得非意愿性生育比例大大降低。
六、关于婚前生育、非婚生育(无婚生育)和单身(亲)家庭
婚前生育是指没有进行结婚登记,只举行了婚礼或经“红人”说合而“确定了关系”而同居生育。婚前生育早就有了,但在现代农村中好像多了起来,它其实上是一种面对计划生育而采取的一种投机取巧的办法。想在婚前“神不知鬼不觉”先生一个,一则可以多生一个,二则可以多一个生男孩的机会。有的在婚前甚至生了多个孩子(往往都是女孩,或只有一个男孩)。这种产生了许多计划外生育儿即“黑户”、“黑头”。这种现象是在中国计划生育高压下一种畸形产物,也是造成中国男女“生态比例”失衡的又一原因。
非婚生育既包括前面讲的婚前生育,同时也包括达到法定生育年龄没有结婚、不愿意结婚或离婚无后、丧偶无后的女性的生育。2002年11月1日通过的《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4章第30条即明文规定:“达到法定婚龄决定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可以采取合法的医学辅助手段生育一个子女。”当然由于这牵涉到伦理、科技、妇女生育权、男性生育权甚至人权等各个方面,所以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是生育权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在不违反计划生育法和各种国家法律的情况下,无婚生育理应给予理解和支持。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产生了巨大变化,西方思想的传入,使得中国传统的妇女“从一而终”的观念淡化以至消失。于是离婚、再婚也为广大人民所接受。离婚好像成为一件“平常事”,许多单身(亲)家庭产生。当然单身家庭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某些人在事业和家庭无法两全时而做出的一种唯事业美的生育观,而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人们对婚前性行为和同性恋的宽容,单身家庭正有上升之势。
七、关于抱养现象
抱养现象是计划生育高压政策和传统男性偏好相互冲突和挤压的又一畸形产物,它一方面调和了男女比例;另一方面使得溺婴、弃婴现象大大减少。但是它也造成了中国“黑头”人口增多。但是这些“黑头”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有了户口。而现在计划生育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关心的也不是把“代”传下去,而是如何生活好,更何况女孩也是接代人呢?抱养现象只是“风靡一时”,现在已有所改观。
八、小结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口生产要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当人口生产适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时可以促进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反之,则阻碍它发展。
如今中国面临严峻人口形势,所以一定要坚持一手抓物质生产,一手抓计划生育。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人口增长是有周期性的,加强人口的道德抑制,[4]使计划生育成为一种小痛苦,小代价的人类自律行为。
综合上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滞后性制约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的形成和完善,所以我们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对代生育问题,把生育同国家前途,共产主义目标结合起来,按照人口规律和中国具体条件,宣传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帮助广大人民树立无产阶级生育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道德、价值、法律观念的增强,现代社会要求一名合格医生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那么医学专业的论文如何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医学 毕业 论文选题与题目参考_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疗 保险 毕业论文题目
[1]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之退出机制的国际 经验 借鉴
[2]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缘起、运行、调整与改革
[3]美国长期照护评估系统最小数据集升级对我国老年护理评估的启示
[4]基于RE-AIM模型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模式评估
[5]“十四五”期间提升老龄人口医养服务路径的思考
[6]人口流动对居民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
[7]浅谈中医“治未病”费用补偿机制
[8]政府财政精准施策,助力医疗卫生体制高效运行——以阜南县医改实践为例
[9]美国医疗保险与药物治疗管理
[10]美国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计费模式
[11]东营地区农村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12]全民医保“十四五”规划发展方向与商业保险的发展建议
[13]“十四五”期间财险业发展前景预测
[14]“管理式医疗+保险科技”模式在健康保险发展中的应用
[15]现行医保结算方式下的医院 财务管理 探讨
[16]公立医院医保基金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17]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农户多维贫困测度及治理研究——以安徽省W县为例
[18]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商业保险模式实践及思考
[19]医疗协作模式医联体激励相容制度分析
[20]资源配置视角下长期护理险15个城市服务供给模式分析
[21]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研究
[22]“一带一路”背景下针灸推拿英语复合型人才国内外就业情况分析
[23]中国医保预算影响分析的研究范式
[24]中国医保预算影响分析的研究范式
[25]20_—20_年镇江地区烧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6]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征缴问题与对策——以镇巴县税务局观音税务分局征缴实践为例
[27]对“锦欣医疗”跨界合作的营销策略分析
[28]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乳腺癌患病风险因素
[29]立足新阶段 坚持新理念 开启新征程——关于医疗保障体系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30]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和会计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视角探讨
[31]海南自贸港医疗保障与国际接轨的走向思考
[32]多维度多层次推进医疗保障 应保尽保的珠海实践
[33]宁夏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运行情况分析与思考
[34]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基金使用规范初探
[35]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与基本医疗保险支出核算与分析
[36]浅谈外伤与疾病的关联性鉴定在工伤认定中的运用
[37]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分值付费比较研究
[38]某三级公立医院出入院服务时效和患者满意度现况分析
[39]新形势下生育保险费用精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基于某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视角
[40]国内外DRG病种支付应用与发展的探讨
[41]经济法视野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分析
[42]我国互联网医院服务模式分析
[43]北京市16区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44]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发展研究
[45]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门诊患者选择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
[46]农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南省5市的实证分析
[47]用人单位未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的侵权损害赔偿——以保定金盛公司医保纠纷案为例
[48]西宁地区ICU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严重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49]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社会性保险法制构建初探
[50]政研融合构建医保治理体系与现代化初探
医院管理mba论文题目
1、临床路径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2、以医院管理年为契机 提高医院服务水平
3、患者满意度分析与医院管理对策研究
4、临床路径在我国医院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5、医院管理与医疗保险的关系与利益探讨
6、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7、医院管理干部培训需求与建议
8、浅谈如何加强医疗风险管理
9、精细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好模式
10、医院管理干部制度改革的实践
11、《中华医院管理杂志》被引分析研究
12、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3、如何在医院管理中更好地使用激励
14、论建设高素质职业化医院管理人才队伍
15、试论建立我国现代医院管理会计制度
16、华西医院管理模式探讨
17、公立医院管理与考核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18、经济转型期公立医院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概述
19、当前医院管理中几个 热点 问题的辨识
20、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选题
1、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2、 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探讨
3、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4、健康 教育 在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5、孕前检查预防出生缺陷的优生优育对策分析
6、预防接种薄弱区量化甄别与考核效果分析
7、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现状分析
8、青少年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 方法 研究
9、浅谈煤矿尘肺病预防及粉尘危害防治
10、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及预防控制办法
11、研究学校学生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措施
12、探讨宫血宁胶囊预防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效果
13、室内装修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
14、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5、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的预防
16、职业性中毒性肾病的危害和预防
17、靖江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18、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疗效观察
19、于计划免疫月龄前发生麻疹的预防措施分析
20、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分析
21、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
22、探讨调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与预防对策分析
23、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24、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
25、瑞昌市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6、20_-20_年禽流感流行情况及其监测和预防
27、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28、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29、常见肾脏疾病儿童的预防接种
30、流行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探讨
31、芬吗通在临床中预防术后宫腔粘连的应用效果
32、一例接种卡介苗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分析
33、职业性急性钡及其化合物中毒的预防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医学论文选题的四大基本方法
★ 与医学相关的论文集锦
★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2)
★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
★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
★ 妇科医学论文题目
★ 与医学相关的论文锦集
★ 药学类毕业论文题目
★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
★ 成人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