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检测流程管理论文

2023-03-06 18: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检测流程管理论文

什么公司的?
公司定义有点大……
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种类繁多的环保法规以及很高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要求流程工业企业的设备能够经济高效的进行工作。对现有的生产设备来讲,可以通过生产流程的优化来达到工艺流程优化的目的。包括:提高产量、提高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安全性和节省能源、节省原材料消耗、减少库存积压、减少人员、减少资金占用等优化目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文/ David Schaich
Martin Friedrich博士

有效地、有目的地展开工作,是优化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一有效、有目的地展开,可以借助于6西格马的DMAIC方法来实现,即:Define(定义)、Measure(测量)、 Analyse(分析)、 Improve(改进)、Control(控制),分三步来实现。它用于鉴别有利的项目、工程,用于分析被优化项目的经济潜力,并且可以高效地使用可用的技术(人力)资源。

第一步:定义目标

在这一阶段中,将制定出优化的、具体的、和重要的核心目标。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初步分析、对生产工人的详细了解,检验目标的可行性,这些工作用于对经济潜力进行评估。

第二步:分析和制定措施

在第二步中,将对生产过程和生产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重要的、涉及到核心目标的影响因素必须逐一地确定下来,分析阶段得出的结论,用于制定解决方案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这些建议贯彻执行的措施,将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第三步:从详细的贯彻落实到全面的投入运行

在第三阶段中将详细地展开各个具体计划,贯彻落实各个详尽的优化措施,本阶段的结果应包括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各项优化改进措施,对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持优化工程持久地坚持下去。

关于核心目标和优化措施的实例

由于化工企业不同的生产方式,生产流程(连续生产或者批量、批次生产),不同的质量要求,不同的原材料性能以及不同的测量仪器、仪表技术等等因素,必须对各种细节做出具体的分析,确定哪些方法、哪些优化工具适合于解决提出的优化问题。同样,范围、实施方法、贯彻落实的步骤等在不同的流程工业企业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典型的核心目标和可能采取的优化措施方面,可以有下述特点和区别:

设备利用率的改进提高
■ 例如不同的模型模拟流程设备的生产情况,以确定可以实现的最佳生产能力;
■ 通过自动化改造,和性能改进使流程设备按最大的设计能力进行生产;
■ 改进工艺流程,将停产、清理时间压缩至最短。
减少生产成本
■ 通过不同资源的成本特性指数确定优化的工作参数。此时可利用工艺模拟或数据处理方法。
■ 通过大功率、高性能的自动化改造和性能改进使流程设备在最佳的工作点工作。
■ 通过在线流程分析技术降低流程分析费用。
■ 通过分析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费用。
建立可追溯性很高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 利用数据最小化技术确定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参数;
■ 通过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分析技术测定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
■ 通过自动化保证影响质量的工作参数稳定不变。
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
■ 定义性能特征值(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关键绩效指标);
■ 在线分析计算,电子KPI;
■ 通过教学与模拟培训设备的操作人员。

以自动的流程管理作为优化的方法

一个有效的流程设备优化方法,就是利用创新性的在线分析技术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利用现代化的在线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所有部位的介质浓度进行自动的分析检测。拜耳技术服务公司在这方面可为您提供SpectroBAY在线分析检测系统,这是以光谱(NIR, MIR, Raman)分析检测技术为基础并结合了拜耳公司的BaychroMAT流程色谱法技术的自动化流程分析方法,它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优化效果。

通过有效的流程管理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

利用提高流程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在拜耳集团生产食用香精的下属企业中取得了成功。生产食用香精的企业按照连续的工艺流程“串联”成了一个生产链,又按不同的分馏塔,吸收塔为相对独立。在整个项目优化的框架内,拜耳技术服务公司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了分析,看看是否可以在不中断设备生产的同时,减少生产成本、减少设备生产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进行项目优化的专家们采用了本文介绍的三步优化法。

在确立优化目标的第一阶段,定义的目标是:减少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能力。经过对生产数据的第一次分析后,找出了多个流程优化的切入点,在这些切入点中,相关的分馏塔或吸收塔仅是部分地实行了自动化。在进行生产介质浓度测量时,进行了一次人工采集收据和人工数据评判,还进行了一次推迟近4个小时的,费时费力,费用大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根据这些试验,可以得出:流程优化有很大的潜力。

第二阶段,分析的目的是制定优化改进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测量和分馏塔,吸收塔自动化运行的改进措施。在制定自动化改进的措施时,进行了产品浓度的规范化和直接的在线测量。这些测量试验的关键因素为:所需的测量精度、测量方法、被测介质的组成成分、尽可能快的反应时间和分析时间等,经过对测量采集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表明:流程设备的生产能力有很大的潜力,尤其是在采用了自动化流程管理技术之后,在对分馏塔,吸收塔进行液体动力学的生产能力分析时,利用的是有效的模拟模型。利用模拟技术估算出了分馏塔、吸收塔故障状态和调节状态时间特性。在分析阶段的最后,制定出了正确的、详细的自动化和在线测量的优化改进措施。

在第三阶段中,即在贯彻落实优化改进的阶段中,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人工测量;现在人工分析被自动化测量与分析所代替。产品质量的NIR-自动在线测量结果直接用于生产流程的调节控制。模拟技术研究的结果也用于研发合适的流程调节控制系统,对于有些分馏塔、吸收塔,采用了简化的模型进行评估,并同样将评估结果用于生产过程的调节与控制。而这些简化的检测模型则是在完整全套模型使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并以方程式的形式予以表示。对于这些估算结果还可以根据试验室的测试情况进行修正。

使用带有在线分析技术的流程管理优化方程,可以得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减少产品质量的波动,并大大的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并且相应的减少了检测费用,降低了设备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这种挖掘出来的生产潜力可以长久地保持下来。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论文查重用什么系统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论文查重用的是知网PMLC管理系统。

首先提前准备好被测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打开知网PMLC管理系统网页的页面根据检测前必看的提示,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内容,如校名、人名、封面图等私人信息内容删掉清理,然后根据网页内的论文检测流程,填写论文的基本信息,提交待检测的本科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检测是要交纳论文检测费的(学校论文检测登录学校知网PMLC检测系统是不用交费的),在提交论文检测费后,知网管理员会对毕业论文进行论文检测,论文检测过程快的话大概要30-60分钟,高峰期时间就很长了,可咨询知网客服。

关于知网相关抽查规定:

可以进行第一次修改,修改之后通过就可以答辩,如果第二次不通过就算结业,在之后4个月内还要交论文或者设计的。这个是在抄袭30%的基础上的。 如果抄袭50%以上直接结业 在之后4个月内还要交论文或者设计的。

被认定为抄袭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与他人已有论文、著作重复总字数比例在30%至50%(含50%)之间的,需经本人修改。修改后经过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参加学院答辩。再次检测后仍不合格的,按结业处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查重

学校论文的查重用的是哪个系统

许多大学本科毕业生是第一次检验毕业论文,有关论文检测存有许多疑难问题,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用的是知网检测系统,维普检测系统或者是万方论文检测系统,举行大学毕业生论文检测,所以大学毕业生要提前明白这几种大学本科论文检测系统,那样可以有目的性地挑选跟学校一样的论文查重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论文检测本科毕业论文,是用知网检测系统,类型是PMLC管理系统,本文就以知网PMLC系统来说一说。
本科毕业论文查重系统用什么?
提前准备好被测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打开知网PMLC管理系统网页的页面,根据检测前必看的提示,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内容,如校名,人名,封面图等私人信息内容删掉清理,然后根据网页内的论文检测流程,填写论文的基本信息,提交待检测的本科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检测是要交纳论文检测费的(学校论文检测登录学校知网PMLC检测系统是不用交费的),在提交论文检测费后,知网管理员会对毕业论文进行论文检测,论文检测过程快的话大概要30-60分钟,高峰期时间就很长了,可咨询知网客服。
报告生成之后免费下载论文报告到电脑,下载的是压缩文件,解压之后报告呈pdf格式的,报告详细地显示了重复率指标,重复内容也被标识出来。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同阔论文系统前后经历一年多的时间调研、开发,于2011年11月取得《软件著作权》和《产品登记证书》 ,该软件产品主要包括三大功能:
1)完整规范的毕业论文操作流程管理;
2) Word版本论文格式要素检查和格式纠正;
3)论文重合率检查。
百度搜索上海同阔网络

超声波检测技术论文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其检测的过程会很好的保护试件的质量和性能,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超声波检测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关于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摘要: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其检测的过程会很好的保护试件的质量和性能,从而获取物品的性质和特征对其进行检测。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通过结合高科技的技术来完成检测的过程,检测的结果真实可靠,可以体现出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性,同时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检测时,也存在一些缺点。

关键词:超声波无损检测;脉冲反射式技术;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5-0029-02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检测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的技术,这些技术既满足了检测的需要,又能有效的解决检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断探索,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技术来减少检测的缺陷,并实现了降低噪音的效果,满足了超声波无损检测的更高要求。在检测的过程中,要合理科学的利用技术手法,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功能

1.1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理论知识的支持,检测时也对检测的方法和工艺流程有严格的要求,这些规范的检测方式使超声波无损检测的结果可以更准确。发现检测缺陷时,技术人员应用非接触方式的检测技术,运用激光超声来提高检测的效果,所以未来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一定会向着自动化操作的水平去发展。自动化的检测方法可以简化检测工作,实现专业检测的目标,扩大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范围,同时随着超声技术的应用,在检测的过程中,也会实现数字化检测的目标,利用超声信号来处理技术的应用,使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统一使用的要求,同时数字化操作的检测过程也会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有利于检测技术的发展。所以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将会实现全面的现代化操作要求,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规范超声波无损检测的检测行为,也具备了处理缺陷的功能,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1.2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

目前,我国超声波无损检测主要应用的技术是脉冲反射式的检测方法,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的定位缺陷出现的位置和形式,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简化了技术人员检查缺陷的工作,完善了技术标准。脉冲反射式的检测技术还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可以适应超声波无损检测的要求,并实现一台仪器检测多种波形的检测工作。根据脉冲反射式的检测技术要求,可以实现缺陷检查的功能、操作界面切换显示的功能、显示日历时钟的功能,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功能键的使用也非常方便,简化了技术人员的操作过程,并且脉冲反射式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的功能,使其可以及时的发现检测过程中出现的缺陷,有利于技术人员进行检修的工作,提高了检测工作的工作效率。

1.3 系统主要功能的技术指标

脉冲反射式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要求,其中要满足功能使用的技术指标,从而实现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反射电压的电量要控制在400伏,实现半波或者射频的检波方式,检测的范围要在4000-5000毫米之间,只有满足了这些技术标准才能合理的设置出技术应用的框架。同时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有严格要求的电路设计,如果不能满足技术的指标要求,那么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风险,会对技术人员造成严重的生命安全威胁。所以在检测工作实施之前,必须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指标来合理的构建检测的环境,提高检测工作的安全性,保障检测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

2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的方法和缺陷的显示

2.1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的主要应用方法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检测方法按照具体的分类可以分为很多种,从检测的原理进行分析,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主要方法是穿透法、脉冲反射法、共振法,按照检测探头来分类,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单探头法、双探头法、多探头法,按照检测试件的耦合类型来分类,检测的主要方法有液浸法、直接接触法。这些具体的方法可以满足很多情况下的检测工作,并且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完善了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检测要求,所以技术人员要根据具体的检测环境和试件的类型来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通过方法的应用要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降低缺陷出现的可能。随着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检测技术的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测工作的检测范围也越来越广,同时要求在对试件检测的过程中,不可以损坏试件的质量和性能,同时还要保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技术人员要严格的按照检测标准,完成检测的工作,要对检测的方法进行改善,使其可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2.2 缺陷的显示

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缺陷,主要分为A、B、C三种类型的显示,在工业检测的过程中,A类显示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类型,在显示器上以脉冲的形式显示出来,对显示器上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标记,从而当超声波返回缺陷信号时,可以在屏幕上明确的显示出缺陷出现的位置。B类显示是通过回波信号来完成显示的过程,回波信号发出时会点亮提示灯,通过显示器的显示可以观察到缺陷出现的水平位置,这种类型的显示比较直观,有利于技术人员的观察和分析。C类显示是通过反射的回波信号来调制显示的内容,通过亮灯和暗灯来显示接收的结果,检测到缺陷时会出现亮灯,因此技术人员只需要观察灯的变化,就可以判断缺陷出现的情况。所以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认真观察缺陷出现的位置和内容,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改善方案,来降低缺陷出现的可能,提高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的效果。

2.3 缺陷的定位

对于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技术来说,显示器的水平数值变化就是缺陷出现的位置,这时技术人员要对缺陷出现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可以分析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缺陷的环节。根据反映出的缺陷声波,经过计算,得出准确的缺陷产生的位置。

3 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带动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促进技术的研发,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就是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实现了检测的目标,在检测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实现了无损试件的检测要求,提高了检测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扩大检测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耿荣生.新千年的无损检测技术――从罗马会议看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J].无损检测,2010,23(12):152-156.

[2] 中国机械工程委员会无损检测分会编.超声波检测第二版(无损检测Ⅱ级培训教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 李洋,杨春梅,关雪晴.基于AD603的程控直流宽带放大器设计[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6):202-203.

[4] 段灿,何娟,刘少英.多小波变换在信号去噪中的应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2):320-325

[5] 张梅军,石文磊,赵亮.基于小波分析和Kohonen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11,12(10):14-15.

作者简介:李新明(1992―),男,湖北人,大连理工大学学生。

长输管道超声波内检测技术现状

【摘要】超声波内检测技术是长输管道的主要检测技术。本文介绍了长输管道超声波内检测的技术优势、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供参考。

【关键词】长输管道 超声波 内检测 优势 现状

一、前言

长输管道是石油、天然气重要的运输手段,要保证管道的稳定运行,就要加强日常的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二、管道内检测主要技术及优势

管道内检测是涵盖检测方案决策、管道检测、检测数据解释分析和管道安全评价等过程的系统工程。利用智能检测器进行管线内检测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方式,该方法是通过运行在管道内的智能检测器收集、处理、存储管道检测数据,包括管道壁厚、管道腐蚀区域位置、管道腐蚀程度、管道裂纹和焊接缺陷,再将处理数据与显示技术结合描绘管道真实状况的三维图像,为管道维护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超声波内检测技术和漏磁检测技术是现在最常用的海管内检测技术。

超声波内检测技术是在检测器中心安放一个水平放置的超声波传感器,传感器沿着平行于管壁的方向发射声波,声波沿着平行于管壁的方向行进直至被一个旋转镜面反射后,垂直穿透管道壁,声波触碰管道外壁后按照原路径反射回传感器,计算机计算声波发射及反射回传感器的时间,该时间就被转换为距离及管道壁厚的测量值。声波反射镜面每秒旋转2周,检测器每米可以采集3万个左右的测量值。超声波内检测技术可以原理简单,数据准确可靠,该方法可以精确测量管道的壁厚,不仅可以测量金属管线,对于非金属管线,如高密度聚乙烯管也能够有效测量,并且可测管道管径的尺寸范围较大,甚至能够测量壁厚等级80以上的大壁厚管道,对于变径管道同样适用。

管道漏磁检测技术利用磁铁在管壁上产生的纵向回路磁场来探测管道内外壁的金属损失以及裂纹等缺陷,确定上述缺陷的准确位置,检测器所带磁铁将检测器经过的管壁饱磁化,使管壁周圈形成磁回路。若管道的内壁或外壁有缺陷,围绕着管道缺陷,管道壁的磁力线将会重新进行分布,部分磁力线会在这个过程中泄露从而进入到周围的介质中去,这就是所谓的漏磁场。磁极之间紧贴管壁的探头检测到泄漏的磁场,检测到的信号经过滤波、放大、转换等处理过程后会被记录到存储器中,通过数据分析系统的处理对信号进行判断和识别。管道的漏磁检测技术具有准确性高的优点,通过在气管线中低阻力和低磨损的设计取得较高质量的数据,可以在没有收球和发球装置的情况下完成检测,对于路径超过200公里的长输管道能够以每分钟200米左右的速度进行检测。

三、长输管道建设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1、管道焊接

管道焊接是管道建设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场焊接的效率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每个管道的建设是重要的角色。从国内长途管道工程在1950年的第一条运输管道建设以来,管道现场焊接施工在我国发展的半个世纪里主要经历了有四个发展过程,分别是:手工电弧焊上向焊、手工电弧焊下向焊、半自动焊和自动焊。

(1)手工电弧焊上向焊和手工电弧焊下向焊。90年代初手工电弧焊下向焊和手工电弧焊下向焊作为当时国内传输管道的一种焊接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突出的优点是高电流、焊接速度高,根焊接速度可达20到50厘米/分钟,焊接效率高。目前在进行焊接位置相对困难的位置和焊接设备难进入的位置时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

(2)半自动焊。电焊工通过半自动焊枪进行焊接,由连续送丝装置送丝焊接的一种方式叫做半自动焊。半自动焊是长输管道焊接的主要方式,因为在焊接送丝比较连续,就省了换焊条和其他辅助工作时间,同时熔敷率高、减少焊接接头,减少焊接电弧,电弧焊接缺陷、焊接合格率提高,

(3)自动焊。自动焊方法使整个焊接过程自动化,人工主要从事监控操作。国内开始从西到东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就是大面积的自动焊接的应用程序。自动焊接技术在新疆,戈壁等地区比较适合。

2、非开挖穿越施工技术

遇到埋管道的建设,跨越河流,道路,铁路等障碍时,有许多问题如果使用传统开挖方法则会比较难实施,而“非开挖”铺设地下管道是当前国际管道项目进行了先进的施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这个国家。我国近年来建设大量的长输管道采用了盾穿越技术,有许多大河流使用了盾构穿越。顶管穿越通过短距离管道穿越技术在1970年代后期开始得到使用。传统意义上的顶管施工是以人工开采为主。后来当使用螺旋钻开采和输送管顶土,后来又派生出了土压力平衡方法,泥水平衡方法,通过顶管技术,可以达到超过1千米以上的距离。通过液压以控制管切割前方的覆土,以保证顶管的方向正确,和顶采用继电器,激光测距,头部方位校正方法顶推的施工工作,长距离顶管的问题和方向问题得到了解决。

3、定向穿越技术

我国从美国引进的定向钻是在1985年首次应用于黄河的长输管道建设。在过去的20年里,非开挖定向穿越管道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定向钻井在非开挖管道穿越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管道业。定向钻用于铺设管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在2002年2月以2308米和273米直径的长度穿越了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长的穿越长度,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定向穿越管道施工技术是一个多学科,多技术,根据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任何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设备集成,并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被广泛使用,由于定向钻井,通过建设,使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的方向。硬石国际各种施工方法,如泥浆马达,震荡的顶部,双管钻进的建设。广泛采用PLC控制,电液比例控制技术,负荷传感系统,具有特殊的结构设计软件的使用。

四、管道超声内检测技术现状

1、相控阵超声波检测器

美国GE公司研制的超声波相控阵管道内检测器于2005年开始应用于油气管道内检测,目前已检测管道长度4700km,该检测器包括两种不同的检测模式:超声波壁厚测量模式和超声腐蚀检测模式,适用于管径610~660mm的成品油管道。该检测器有别于传统检测器的单探头入射管道表面检测的方法,采用探头组的形式来布置探头环,几个相邻并非常靠近(间距0.4mm左右)的探头组成一个探头组,一个探头组内的探头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来激发并产生超声波脉冲,而该激发顺序决定了产生的超声波脉冲的方向和角度,因此控制一个探头组内不同探头的激发顺序就可以产生聚焦的超声波脉冲。检测器包括3个探头环、44个探头组,每个探头环提供一种检测模式,可根据不同的管道检测需求来确定探头环。

该检测器与其他内检测器相同,包括清管器、电源、相控阵传感器、数据处理和储存模块4部分。清管器位于整个检测器的头部并装有聚氨酯皮碗,一方面负责清管以确保检测精度,另一方面起密封作用,使得检测器可以在前后压力差的作用下驱动前进。探头仓由3个独立的探头环组成,每个探头环的探头布置都能实现超声波信号周向全覆盖。检测器能够实现长25mm、深1mm的裂纹检测,检测准确率超过90%;最小检测腐蚀面积10×10mm ,检测精度大于90%。

2、弹性波管道检测器

安桥管道公司管理着世界上最长和最复杂的石油管道网络。其研发的内检测器已经在超过15000km的管道中开展检测。其中基于声波原理的检测器主要有弹性波检测器和超声波管道腐蚀检测器。弹性波检测器的弹性波信号可以在气体管道中传播,主要用于检测管道的焊缝特征,尤其是对长焊缝和应力腐蚀裂纹有较好的检测效果。最新的MKIII弹性波检测器最多可以装备96个超声波传感器,用于在液体祸合条件下发射接收超声波信号,进行管道检测。MKIII弹性波检测器的最大运行距离为150km,相对于二代产品的45km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超声波内检测技术也将更加完善,对于长输管道的检测也将更加准确,为管道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生奎,宫敬,才建,等.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石油工程建设,2013,31(2):10-14.

[2]石永春,刘剑锋,王文军.管道内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32(8):46-48

[3]丁建林.我国油气管道技术和发展趋势.油气储运,2013,22(9):22-25.

[4]宋生奎,宫敬,才建等.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石油工程建设,2014,31(2):11-13.

[5]高福庆.管道内检测技术及发展.石油规划设计,2010,11(1):7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