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域研究》杂志基本信息
本站是一个期刊收录站点,因为来访朋友的需要,也同样提供论文代发服务。对于本站投稿,作出以下声明:
第一类投稿:本站目前和部分杂志社有合作关系(合作的刊物请参看网址:),如有朋友需在我们合作刊物上发表文章,请直接投稿我们信箱(审核周期短,通过率高),且注明:投稿其中哪个杂志或请帮忙推荐在合作刊物,通过审核后,只需要支付版面费用。
第二类投稿:需要投稿的刊物不属于本站合作的, 本站也可以帮忙推荐发表,通过刊物审核后,不管是否需要版面费用(如需要,作者按照编辑部汇款方式办款),均需要支付一定本站代发服务费;此类稿件请在投递我站信箱时注明:请代投XX刊物审核。(通不过审核不需支付代发服务费用)
本站信箱:
论文:《吐鲁番古墓出土随葬衣物疏的性质与发展》,《新疆地方志》1993年1期,40~44+11页。论文:《关于麴氏高昌王朝地方制度的几个问题》,《西域研究》1993年2期,24~30页。再录: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3年11期,45~51页。评论:日本吐鲁番出土文物研究会《会报》,第104号。论文《吐鲁番出土张行伦墓志考读》,《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2期,67~73页。再录: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3年9期,48~54页。评论:日本吐鲁番出土文物研究会《会报》,第106号。论文:《试论唐朝在高昌推行州县制的历史与文化基础》,《新疆文物》1993年3期,128~136页。论文:《〈盖蕃墓志〉与唐太宗西州移民》,(作者孟宪实、刘玉锋)《新疆地方志》1993年4期,26~30页。书评:《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新疆卷》,《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研究通讯》1993年1期,7~13页。 论文:《统一后西州人故乡观念的转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2期,39~51页。论文:《吐鲁番出土墓砖题录》(作者:侯灿、孟宪实),《新疆文物》1994年2期,74~89页。论文:《都市牧人——试论周涛独特的文化传承》,《昆仑》1994年6期,168~174页。 论文:《论麴氏高昌中央诸曹职掌》,(作者:孟宪实、宣红)《西域研究》1995年2期,16~25页。再录: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先秦至隋唐》1995年9期,111~120。论文:《高昌国的覆灭》,《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5年4期,37~43页。 论文:《从“义和政变”到“延寿改制”——麴氏高昌晚期政治史探微——》,(作者:孟宪实、姚崇新),季羡林、饶宗颐、周一良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163~188页。论文:《关于麴氏高昌晚期纪年的几个问题》,王元化主编《学术集林》卷十,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8月,298~309页。书评:《吐鲁番出土文书》壹、贰,《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163~188页。翻译:池田温《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卷评介,《敦煌学辑刊》1997年1期,139~141页。 日本吐鲁番出土文物研究会《会报》简介,《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3期,124~126页。日本吐鲁番出土文物研究会简介,《西域研究》1998年2期,96~99页。 论文:《麴文泰与玄奘》,季羡林、饶宗颐、周一良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89—101页专著:《思想者的产业——张伯苓与南开新私学传统》,撰写第2、3章,海南出版社,1999年10月,38~96页。书评:《吐鲁番出土文书》(叁)(肆),《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581~586页。书评:王素《吐鲁番出土文献编年》,《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12月,590~596页。书评: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篇》,《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12月,596~600页。 专著:《敦煌百年——一个民族的心灵历程》(作者刘诗平、孟宪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倡导学术书评》,《中国图书评论》2000年3期,署名史末再录《新华文摘》2000年7期,205~206页。百年敦煌专题:《不设防的年代》、《中国学者来了》、《千年记忆》,载《南方周末》2000年8月10日第22、23两个整版。书评:李鸿宾《唐朝朔方军研究》,《中国学术》第四卷,2000年10月,328~331页。 论文:《唐朝政府的民间结社政策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2001年,第1期,25~30页。再录: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隋唐》2001年5期,28-33页。论文:《科举制是怎样完结的》,《文史知识》2001年3期,4-13页。论文:《敦煌社邑的分布》,《敦煌文献论集——纪念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422——435页。论文:《麴氏高昌追赠制度初探》,《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147——160页。书评:王素《高昌史稿·交通篇》,《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五卷,2001年5月,398~401页。书评:宁可、郝春文《敦煌社邑文书集校》;山本达郎、土肥义和、石田勇作《社组织及其相关文献》,《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五卷,413~418页。论文:《论科举制的完结》,《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72~79页。 专著:《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5月。(讲座):1百家讲坛-贞观之治2百家讲坛-玄武门之变3百家讲坛-君子与小人 专著:《唐高宗的真相》,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5月。(讲座):百家讲坛-唐高宗真相与荣新江、李肖联合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中华书局。《论敦煌民间结社与佛教寺院的关系》,黄宽重主编《基调与变奏——七至二十世纪的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等出版,社会、思想卷,2008年7月初,119-132页。《论敦煌民间的结社抗灾》,饶宗颐主编《华学》第九、十辑(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8月,1029-1039页。(为2006年12月香港大学等为饶宗颐九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安乐公主墓志>初探》,载《纪念西安碑林九百二十周年华诞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315-323页。《传统史学、新史学和公共史学的“三国鼎立”——以武则天研究为例》,《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12期,43-47页。《唐令中关於僧籍内容的复原问题》,《唐研究》第十四卷,2008年12月,69-84页。《吐鲁番新出赵同墓志初探》,孟宪实、刘丽,《西域文史》第三辑,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187-195页。2009年度《试论唐代西域的民间结社》,《西域研究》2009年1期,1-12页。(收入《报刊复印资魏晋隋唐》,2009年3期,2009年3月9日刊发,26-36页。)《传统史学、新史学和公共史学的“三国鼎立”——以武则天研究为例》,《新华文摘》2009年7期,65-67页。《成熟的敦煌民间结社》,《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425-438页。《论唐朝的佛教管理——以僧籍的编造为中心》,《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3期,5月20日出版,136-143页。全文转载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9年第5期,2009年9月9日刊发,49-56页。《论敦煌民间结社内部的转帖》,《国学学刊》2009年第一期(2009年3月25日),71-83页。《新发现的寺院手实研究》,《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2009年10月15日),170-179页。2009年11月,出版了《孟宪实读史漫记》
1、《明代西北科举与社会环境——以庆阳府进士与举人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为线索》,《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2、《明代庆阳科举群体的施政风格与个性特质初探》,《西夏研究》,2010年第4期。3、《晚清西方考察者眼中陇东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风貌——以C. D.布鲁斯探险队与克拉克考察队对固原、庆阳的探查为例》,《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4.《试论曾国藩的转移社会风气之道》《贵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0,2,独。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5期摘录。5.《晚清时势与曾国藩体用观的嬗变》,《贵州文史丛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第1期。5.《试论万木草堂的教育特色》,《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7.《曾国藩人才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 期。8.《试论曾国藩的自强御侮之道》,《安徽史学》,2002年第4期。9.《左宗棠与开发甘肃》,《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第二作者。10.《左宗棠对西北水利开发与建设的贡献》,《求索》,2003年第2期。11.《左宗棠与近代西北生态环境的治理》,《新疆大学学报》,2004年 第2期。12.《试论左宗棠振兴新疆文教的措施与特点》,《新疆师大学报》,2003年 第3期。13.《左宗棠与开发宁夏》,《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该文被《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三期“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栏目摘录。14.《左宗棠与近代西北蚕桑业》,《新疆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15.《左宗棠与甘肃水利建设》,《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6.《左宗棠与兰州开发》,《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17.《左宗棠与甘肃吏治人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18.《吐鲁番59TAM303MU墓所出道教符录考释》,《西域研究》,2004年第4期19.《国内五十年来左宗棠在西北活动研究评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2期。20. 《二十年来有关清代前期治理西北蒙藏地区政策研究述评》,《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21. 《1980年以来古代中央王朝统辖西北民族地区政策研究述评》,《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22.《明朝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模式初探》,《西藏研究》,2008年第2期。23.《近三十年来蒙藏关系史研究评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24.《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评述》,《西域研究》,2008年第2期,第2作者。25.《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迁与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以明清庆阳方志所载传统农作物的种植与新品种的引种为例》,《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论坛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8月版。26.《左宗棠与泾河治理》,《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27.《左宗棠与开发董志原》,《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28.《左宗棠与陇东开发》,《陇东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政治史1.《地方意识与地方政治:政治区域化场景下的边疆治理——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云南为中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1期。2.《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机构述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1期。3. 《民国政府的边政内容与边政特点——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中心》,《思想战线》,2011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历史学报》2011年1期全文转载。4.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治边理念》,《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5.《杨增新与科布多事件及阿尔泰并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2期(合著)。6.《西南边疆的内部差异及南京国民政府治策的调整》,《思想战线》,2012年第1期。7. 《从边缘到内地化的进程:封建时期西南边疆屯田的线性考察》,《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8. 《论杨增新的政治思想》,《西域研究》,2011年第1期。9. 《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视野中的西南边疆》,《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10.《民族国家构筑的同质异向:南京国民政府与云南地方实力派关系的考察》,《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1.《制衡与牵制:南京国民政府治理边疆的政治策略——以边疆行政区域的新规划为中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合著)。12.《从两则档案史料管窥南京国民政府与云南省地方实力派的关系》,《云南档案》,2011年第1期。13.《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得失及其影响因素》,《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4.《论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2期。15.《论杨增新的经济思想》,《新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16.《论杨增新的民族与宗教认识》,《新疆大学学报》,2008年5期(合著)。17.《南京国民政府的边疆观念及民族认识》,《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民国春秋网》全文转载。18.《论同盟会在西北地区的活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合著)。19.《20世纪中国西部开发观的演进及操作实践》,《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7期(合著)。20.《民国时期西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21.《民国前期新疆现代化的历史审视——以杨增新统治时期为中心》,《文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22.《论杨增新开发新疆的思想》,载《文山师专学报》,2005年第3期;另载鲁刚主编:《人文论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23.《边疆与边政——以〈边政公论〉为中心》,李骞主编:《南菁学人论坛(五)》,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24.《辛亥革命与云南边疆的早期现代化》,《昆明市纪念辛亥革命·重九起义100周年研讨会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25.《隋唐开发西部政策述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合著)。26.《秦汉开发西部的政策及其得失》,《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合著)。27.《魏晋南北朝开发西部的政策及其得失》,张海鹏等编《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商务印书馆,2007年(合著)。28.《宋、西夏以及大理诸政权开发西部的政策述评》,《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合著)。29.《清代开发西部述评》,《文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30. 《论历朝的西部经营》,李骞主编:《南菁学人论坛(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边疆研究学术史1、《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及其发展趋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1期。2. 《范式变迁:“边缘”与“中心”的互动——近代民族国家视域下的边疆研究》,《思想战线》2013年第1期 ;《历史学报》2013年第1期。3. 《30年来南京国民政府边政研究综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西藏网》摘转西藏治理部分。4. 《近代国人关于新疆的认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2期;《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民族理论》、《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中国民族宗教网》2010年5月28日摘 转部分内容。5. 《近代中国的边疆社会政治及边疆认识的演变》,《社科科学战线》2012年第9期。6.《边疆研究与近代民族国家之构筑——以1941年〈边政公论〉发刊词为中心的考察》,《烟台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7.《〈边政公论〉有关云南研究述论》,《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8.《20世纪3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的内容与特点——以〈边事公论〉为中心》,《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9.《试论南京国民政府边政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10.《20世纪4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的方法与理论——以〈边政公论〉为中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11.《1980年以来杨增新研究综述》,《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合著)。12.《试论中国边政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学科建设》,《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13.《关于近年来盛世才研究现状的考察》,《文山师专学报》,2008年4期。书评、报刊文章:1.《近代英国与新疆关系研究的力作——读许建英著〈近代英国和中国新疆(1840-1911)》,《西域研究》,2009年第2期。2.《读王劲教授著<邓宝珊传>——兼谈历史人物研究的魅力》,载《天水师范学报学报》,2005年第4期。3.《辛亥革命:云南近代转型的催化剂》,《团结报·文史周刊》2013年4月11日。4.《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的成立》,《团结报·文史周刊》2013年10月10日。5.《1944年的滇西战略大反攻》,《团结报·文史周刊》2014年5月15日。6.《“新疆富力,必埒全国”——近代国人关于开发新疆的认识》,《中国民族报·民族理论》2010年5月28日。
1. 《汉简所见的“候史” 》,原载《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二人合作,第一作者。2.《本世纪秦汉邮驿制度研究综述》,原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3.《秦汉邮驿交通建设与后勤管理》,《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5期摘要转载。4.《论汉代的督邮》,《中山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5.《秦汉邮驿的管理系统》,《西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4年第5期摘要介绍。6.《张家山汉简所见的亭及其吏员》,《西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5期。7. 《简牍所见秦汉邮书传递方式考辨》,《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第6期。8. 《汉代河西的水利建设与管理》,《敦煌学辑刊》2008年第2期。9. 《汉武帝“图制匈奴”战略与征伐大宛》,《西域研究》2009年第2期。10.《敦煌悬泉汉简所见河西的羌人》,《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0期。11.《秦汉的都亭与乡亭》,《历史教学》2008年第11期。12. 《论武帝以前的汉匈关系》,《西北第二民院学报》2007年第4期。13. 《 “十里一亭”说考辨》,《南都学坛》2008年第3期。14. 《河西汉晋简牍及其学术价值》,《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5. 《秦汉驿的职能考述》,《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16.《秦汉邮书管理制度初探》,原载《人文杂志》2002年第2期,后收入《简帛研究2002-200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7.《月氏、乌孙和匈奴在河西的活动》,《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18.《汉代对西南边疆的经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第1期。19.《初元三年汉弃珠崖刍议——兼论汉代边疆政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第4期。20.《汉代护羌校尉述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第3期。21.《汉代对西北边疆的经营管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4期。22.《汉代戊己校尉述论》,《西域研究》2000年第2期。23.《东汉西北边疆政策述评》,《学术研究》1997年第7期。24.《论汉代对羌民族政策与东汉羌族起义》,《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25.《朱绍侯先生与军功爵制研究》,《史学月刊》2005年第10期。二人合作,第二作者。26.《古代河西开发的历史反思》,《开发研究》2003年第3期。27.《汉唐河西农业开发得失谈》,《开发研究》1992年第7期。28.《汉初经济萧条原因探析》,《晋阳学刊》1995年第4期。29.《汉代河西的行政区划、职官建置及其特点》,《西北史地》1997年第1期。30.《先秦时期的河西农业》,《西北史地》1998年第3期。二人合作,第一作者31.《秦汉时期西北疆域的变迁》,《西北史地》1992年第2期。32.《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西北第二民院学报》2004年第1期。33.《汉代河西人口蠡测》,《甘肃高师学报》2000年第1期。34.《十六国时期的河西人口》,《西北人口》2003年第2期。35.《秦汉的邮与邮人》,《简牍学研究》第4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36.《汉代西北边塞的邮驿建置》,《简牍学研究》第3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37.《汉代甲渠候官邮程考》,《史学论丛》第9辑,甘肃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38.《秦代刑徒的生活和服役范围》,《秦文化论丛》第7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二人合作,第二作者。39.《秦代的公文记录》,《鲁东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40.《汉代“传驿马名籍”简若干问题考述》,《鲁东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41. 《秦汉驿制诸问题考述》,《鲁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42.《论汉代对羌民族政策的演变》,《张掖师专学报》2001年第1、2期。43.《古史所记的先秦河西》,《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44.《汉代河西文化述论》,《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45.《古代河西的兴衰及其地位和作用》,《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46.《陈垣先生与敦煌学研究》,《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47.《汉唐时期河西农业的局限发展及其原因》,《张掖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48.《汉代对河西的农业经营》,《张掖师专学报》1991年第2期。49.《隋唐时期西北疆域的嬗变》,《历史教学与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二人合作,第一作者。50.《略论曾布》,《张掖师专学报》1989年第2期。51.《司马光经济思想刍议》,《张掖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52.《唐前期的河西农业经营》,《酒泉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