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普洱茶研究论文

2023-03-06 13: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普洱茶研究论文

普洱茶的功效与禁忌
1、降脂减肥 普洱茶与脂肪的代谢关系密切,普洱茶经过独特的发酵过程生成了新的化学物质,其中有的含有脂肪分解酵素的脂肪酶,能对脂肪产生分解作用,因而普洱茶有减肥的效果。 2、普洱茶的降脂、降压、抗动脉硬化 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Emil Carobi对40位(男13,女27)高血压患者进行实验,服用普洱茶后77%的患者甘油三脂含量下降,50%的患者胆固醇含量下降。日本、我国台湾、云南、西南农业大学等都进行了普洱茶降血脂的实验,都获得了肯定的效果。 3、防癌、抗癌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人群比较,证明饮茶人群的癌症发病率较低。而普洱茶含有多种丰富的抗癌微量元素,普洱茶杀癌细胞的作用强烈。 4、健齿护齿 普洱茶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能去除口腔异味,保护牙齿。 5、护胃、养胃 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的饮用普洱茶后可以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这是国内外崇尚饮用普洱茶的消费者称谓普洱茶为“美容茶 ”、“益寿茶”的主要原因。 6、抗衰老 经研究证明,人体中脂质过氧化过程是人体衰老的机制之一。普洱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维生素E、茶多酚、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延缓衰老过程,因此普洱茶被称为“益寿茶”。 7、防辐射:据广东中山大学何国藩等用普洱茶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饮用2%普洱茶可以解除用钴60辐射引起的伤害。 8、醒酒 《本草纲目拾遗》载:“普茶最治油蒙心包,刮肠、醒酒第一。” 事实医学证明:茶叶中的茶多酚能促进乙醇代谢,对肝脏有保护作用。使乙醇代谢能正常顺利进行。喝茶能增加血管收缩功能。茶碱具有利尿作用,能促使酒精快速排出体外,减少酒醉后的危害。饮茶还可以补充酒精水解所需的维生素C,兴奋被酒精麻醉的大脑中枢。因而起到解酒作用。并且用茶解酒,绝对不会伤害脾胃,不会使醉者大量呕吐,发生反胃的痛苦。 9、美容 普洱茶能调节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人体,自然平衡体内机能,因而有美容的效果,在海外被称为“美容茶”。 普洱茶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刚开始喝普洱茶的朋友,由于对普洱茶不熟悉,所以对普洱茶的禁忌也不是很清楚,现在引茶网来告诉大家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忌:禁忌水温太低;一般要沸水冲泡才能将普洱茶中的营养成分泡出来,或者直接煮茶也是可以的。 第二忌:禁忌喝得过多;因为普洱茶熟茶全发酵,所以要注意适量,否则可能会有茶晕现象,就像醉酒一样。 第三忌:禁忌泡得太浓;这个跟第二忌是同样的道理。 第四忌:禁忌不洗茶;普洱茶上多少有些灰尘或者不干净的东西,所以一定要先洗茶,也就是用沸水冲一遍。 第五忌:禁忌乱加其它东西;比如说决明子呀、泻液呀等,这样可能会让身体不舒服。 第六忌:禁忌把普洱茶放在潮湿地方;因为普洱茶一般经过渥堆发酵的,所以很容易变霉,存放一定要注意防潮。

普耳茶的制作及内涵

普洱茶文化,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来理解,它是思茅市、西双版纳州普洱茶乡各族人民从古至今创造的、在对茶的发现、驯化、栽培、制造、加工、运输、保存、销售、饮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与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涉及种茶人、制茶人、售茶人、饮茶人各民族
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等方面,如古茶树、古茶林、大茶山、茶种植、茶品种、茶加工、茶贡品、茶厂家、茶马道、茶饮具、茶医药、茶民俗、茶品饮、茶风情、茶碑刻、茶文史、茶诗词、茶楹联、茶文艺、茶保健、茶叶节等等。普洱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众多茶文化中,有其独特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广博性特点,其中一些内容实体,已具有文物价值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价值。
普洱茶与人们的物质文化紧密相连。思普区普洱茶乡有野生型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大茶树多处。思普区有知名的古代茶人、近现代茶人、当代茶人数十人。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种植广泛、有西双版纳茶区、思茅茶区、外地州茶区几十处茶山。用云南大叶种所制的茶叶品种特色较多,有传统普洱茶,现代普洱茶、红茶、绿茶等等几十种。普洱贡茶受清皇朝宠爱,其贡茶的品种、贡茶的采办、贡茶作国礼、贡茶的影响等令人人迷。普洱茶加工是一门传统工艺,有散茶加工,有传统紧压茶加工,有昔日揉茶师,有不同的茶叫?包装。普洱茶经贸经历了唐宋元明时期的茶经贸、清代时期的茶经贸、民国时期的茶经贸以及20世纪下半叶的茶经贸,一直延续到现在。明清以来至民国,先后在普洱、思茅、景谷、景东、墨江、倚邦、易武、车里、佛海、南峤、江城等地兴办了不少私营茶庄商号,为普洱茶的加工贸易作出了贡献,20世纪50年代以后,思茅市、西双版纳州普洱茶乡又兴建了茶厂、茶叶公司等企业数十家,扩大了普洱茶的国内销售和出口贸易,省内外国外也还有生产普洱茶的茶厂企业,更扩大了普洱茶的影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在勐海,云南思茅茶树良种场、中国普洱茶研究院建在思茅,提高了普洱茶乡种植发展茶叶‘的科学技术水平。普洱茶马古道是明清至民国时期,海内外商人马帮到普洱茶区用骡马运输茶叶的山间马道、有昆洛前路茶马道、滇西后路茶马道、思茅易武茶马道、思茅澜沧茶马道、思茅江城茶马道、普洱思茅通外茶马道、佛海通外茶马道,沿路有马帮、牛帮、马站、马店,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马帮茶文化。
普洱茶的品饮丰富多彩,在多民族的思普区茶乡,布朗族吃酸茶、饮烤茶、青竹茶,基诺族吃凉拌茶、饮煮茶,哈尼族饮蒸茶、烤茶、土锅茶,彝族饮烤罐茶、清茶、盐巴茶和油茶,傣族、拉祜族饮竹筒香茶,佤族饮铁板烧茶和擂茶,傈傈族饮油盐茶,白族饮三道茶,专门饮用普洱紧压茶的藏族、纳西族饮酥油茶,汉族多饮盖碗茶。饮茶方式大致有重观、闻、品的品茶和解渴的喝茶,还有少数连茶带水咀嚼咽下的“吃茶”。1993年以后,根据搜集、整理,推出了普洱茶艺,其中有三味茶艺、民族茶艺,兴办起了茶馆数
十个,通过表演和品饮,弘扬了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与人们的精神文化关系密切,普洱茶与各民族原始宗教祭祀有关,佛教坐禅、道教养心、伊斯兰教斋戒,都要用普洱茶。思普区各民族婚丧祭葬、办事、迎客、生产劳动、休息娱乐,都要用普洱茶,茶已成民俗中不可缺一的东西。普洱茶与民间医药保健有关,在史料记载中,就有普洱茶药效保健作用的记述,民间流传有普洱茶保健的药效药方,经医学科学鉴定,普洱茶具有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经海内外科学研究和应用,证实了普洱茶具有药效保健功能。普洱茶销售到台港海外,因其茶性中和、正气,有暖胃、保健、养生作用,而深受人们欢迎,普洱茶论文文章也被介绍发表到台港海外,促进了普洱茶文化的发展。
银生(普洱茶)自唐代人载《蛮书》以来,记载有普洱茶史料的书有所增多,宋代有《续博物志》,明代有《滇略》、《本草纲目》等。清代的史料和文物有《滇云历年传》、《滇南新语》、《本草纲目拾遗》、《滇南见闻录》、《滇海虞衡志》、《普洱茶记》、《普洱府志》、《易武茶案断案碑》、《永安桥功德碑记》、《信征别集》等。民国时期的史料和文物有《梵天卢丛录》、景谷茶人《纪襄廷墓志》、《思茅
钧义祥茶庄包装说明单》等,为普洱茶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当今的普洱茶及茶文化研究有地方性研究和个人研究,在新纂地方志中有普洱茶专述,有的集体或个人出版了书籍多种,1993年至2001年,弘扬茶文化后,思茅地区举办了三届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内外有关论文文章、论著已发表、出版多篇(部),为普洱茶文化增添了新成果。普洱茶文化具有多种文学艺术特色,有普洱茶诗词、普洱茶楹联、普洱茶民歌、普洱茶民间传说、故事、普洱茶小说、散文、普洱茶曲艺、歌舞、普洱茶邮票艺术。以茶会友,广交天下,茶文化搭台,茶经贸唱戏。1993年2001年,思茅市举办了五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促进了中外茶文化交流,促进了普洱茶乡经济社会发展而影响深远。
茶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被誉为“灵魂的饮料”。而在思普区地域种植生产的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因地理纬度、海拔、土壤、气候、水源、生态环境、加工工艺等特殊因素,使其内含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具有解渴、提神、明目、利尿、健齿、醒酒、去油腻、助消化、降血脂、减肥、抗癌、保健等功效,有一种真、善、美的特质,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优良饮料,在国外被称为“减肥茶”、“美容茶”、“窈窕茶”、‘‘益寿茶”。1986年3月10日,云南普洱沱茶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荣获第九届国际食品汉白玉金冠奖。1987年7月,在法国巴黎王子酒家举行法国国家级“云南沱茶研究报告会”,发布的临床试验报告称:云南沱茶特有疗效.可降低人体中的血脂含量,此事在法国《欧洲时报》、香港《成报》、中国《国际贸易消息》及《云南日报》均做了报道。云南著名的国家级肿瘤医学专家梁明达教授伉俪,经过科学研究,在1993年4月,他俩在应邀出席思茅举行的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以《普洱茶一21世纪的抗癌保健饮料》为题宣读交流论文,同时放映了他俩制作的科研投影幻灯片子,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和重视。他俩的这篇论文,交研讨会大会秘书长的笔者主编,收进了已出版的论文集《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一书,后曾被台北转载在《普洱文选》(增修版)和《普洱茶谱》两本书中。普洱茶具有保健、医药的价值作用广为流传,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不能缺少的“开门七件事”要素之一,在文人雅土中,“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也是“雅苑七君子”的重要成员。
茶文化是有关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在茶文化的历史演进中,始终内含着一种真、善、美的崇高精神。普洱茶文化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已融人了广大品饮茶者的生活之中,传扬到了海外。普洱茶文化是普洱茶叶生产力,它包含有物质文化的有形资产和精神文化的无形资产。茶文化的茶艺、茶道、茶德,通过品茶而产生、而升华,茶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随着人们的观察、体验、联想,可从饮茶的物质享受上升到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的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的精神展现,尽茶之真、发茶之喜、明茶之美,而作用于茶叶物质生产和精神社会。普洱茶艺有着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思茅开有普洱茶道馆,要求在操作茶艺的过程中把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处世哲学结合起来,体现茶人的行为准则。普洱茶的三味茶艺:清茶、烤茶、酒茶,以“清、敬、和、爱”的茶德,“和”为核心,体现出普洱茶艺的精髓:清‘茶表示尚礼达意、宾至如归;烤茶表示甘烈情浓、挚诚和睦;酒茶象征吉祥如意、共享康乐。
普洱茶除了增进人们身体健康,促进茶业经济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之外,普洱茶文化具有以茶雅心、以茶敬客、以茶行道的功能。以茶雅心,可陶冶个人情操,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以茶敬客,可协调人际关系,思普区各民族之间,以茶待客,以茶联姻,以茶作礼,以茶会友,促进和诚相处,化解矛盾,增进团结。以茶行道、以茶人诗、以茶人艺、以茶唱曲、以茶增谊、以茶广交天下,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可净化社会风气。普洱茶文化具有善化人心、净清代思茅古城,?-1楼 化社会、美化生活、雅化环境的辅助功能,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一些特殊实物,已具有文物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而传扬海内外。
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从昔日的皇帝、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喜爱品饮普洱茶,精神可以变物质、物质可以变精神,茶文化促进着普洱茶的振兴,普洱茶为茶文化提供了发展基础。笔者1998年秋赴美国洛杉矶出席“美国中华茶文化国际研讨会”时,通过学术交流,知道了世界上没有不饮茶的民族,没有不饮茶的国家。

普洱茶论文1500字

这个 自己写吧 如果随便的 就谢谢普洱茶的发展历史 如果要有深度 就多加一点 历史 数据等

求关于红茶、绿茶、普洱茶的资料,用于论文撰写!

百度文库中应有尽有

周红杰的人物简介

现任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云南普洱茶研究院副院长、云南普洱茶认证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普洱茶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常务理事;云南茶业学会理事;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云南普洱茶研究中心主任;云南茶叶商会理事;云南省专家协会会员;云南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专家;云南省专家库专家;国家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际标准化领域专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教学方面,获得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主讲硕士研究生《茶叶加工原理》和《茶文化学》及本科生《茶叶贸易学》、《茶叶综合利用》、《茶叶包装与设计》、《风味茶调制》、《茶道、茶艺》、《茶文化学》等课程。主编《茶叶贸易学》本科生教材和全校选修课《茶文化学》教材。2003年组织首创云南茶艺师资质培训及认定工作,培训鉴定茶艺师500余人。主编有《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及教学VCD。参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的《中国茶文化》教材、茶叶协会主编的《茶文化学》和云南省农函大《茶叶生产技术》以及林业出版社出版的《世博园艺百科全书——茶艺篇》。撰著、主编了《云南普洱茶》、《普洱茶健康之道》、《普洱茶加工技术》、《云南名茶》、《云南茶叶冲泡技艺》、《茶文化学》、《中国茶文化》等多部著作,其中《云南普洱茶》一书构建了普洱茶科学系统体系,被全国书刊发行协会评为“科技类优秀畅销书”。目前该书已重印19次其数量达十一万册,2005年4月繁体版在台湾出版,2005年2月该著作在韩国以韩文出版,它标志着云南普洱茶的科学体系走出了国门。国内外社会反响巨大,在推广普洱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6年撰著的《云南名茶》被全国书刊发行协会评为“2007年度科技类优秀畅销书”。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被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茶学学术讨论会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发表在《茶叶科学》2004,24(3):212-218;“对启用“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意义的探讨”在第六届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年会中分别获评为一等奖,并入编《第六届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获授权普洱茶研究成果专利8项。科研方面,目前在研主持和参与的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云南特产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58B00,2007-2010;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116,2006-2009;云南普洱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云南省十一五科技攻关及高新技术发展计划项目,2006NG16,2006.10-2009.12;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研究,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3C0007Z,2003-2007;普洱茶风味特征成分与品质关系的研究,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4-2006 等9项,其中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研究”研究成果获2008年云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并入选云南省2008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6年以来,先后获“优秀班主任”;创业计划 “优秀指导教师”;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并获“茶马奖”;云南农业大学第二届伍达观“优秀教师”奖;云南农业大学首届“教学名师”等荣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