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学术训练论文

2023-03-06 12: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学术训练论文

在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一些问题,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着共性,总结归纳下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很多人在写报告的时候,没有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其结果是,将学术研究变成了抒发个人感慨。须知两者之间是不同的,甚至有着根本的区别。学术研究讲究对材料的充分掌握和吸收,并用严密而清晰的逻辑论证将事物的结构和矛盾等展示出来。它本质上要求我们摒弃个人主观情感,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和方法去面对研究对象。当然,能否完全做到客观,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本身就还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尽量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去从事研究,这是学术研究最起码的要求。

抒发感想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它所着重的,更多的是写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的研究对象如何呈现的问题。材料的充分掌握和吸收在这样的写作方式面前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因为想象的原则代替了客观的原则。或许他也强调逻辑,但这个逻辑只是“他”的逻辑,而不是研究对象自身具有的逻辑。想象的原则代替了客观的原则,由此而来的,就是情感的逻辑代替了论证的逻辑。

究竟一篇学术论文应该怎么写?暂且不说内容方面,针对格式规范而言,很多人问题也还不少。有的论文连注释都没有,让阅读的人怎么明白你写的是什么?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最低限度需要有摘要、关键词、注释、引用文献,以及论文主体。只有这些东西都具备,我们才可以说至少从形式上来讲,这才算是一篇学术论文,才可以发表到比较权威的学术期刊上面去,这也是为论文发表打下坚实的基础,绝对不能马虎。

摘要是作者对自己论文的核心观点的主要概括,可以帮助读者迅速了解写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关键词则体现出作者思考问题的层次以及关注的重点所在,这使得读者在阅读一篇论文时更有针对性。从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问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因为我们需要知道,历史不是从我们这里开始的,我们只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的环节而已。也就是说,对于重大的学术问题,前人不可能没有思考过。我们可以支持他们的思考,从而印证它们;也可以反对他们的观点,从而进行驳斥。不管支持还是反对,我们都必须正视它们,不可以跳过、无视,直接进入自己发表看法的环节。这既显示出对前人工作的不尊重,也是自己轻浮和无知的表现。

最后一点是引用文献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很重要,因为读者可以借助它进行原文的回溯和查阅,以便印证作者的论证是否合理,对比现在很多中文期刊投稿须知可以知道,文献的要求也是有严格的审定的,切不可随意添加文献,否则也是不予通过的。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像“望文生义”这样的随意引用很多,这对论证的严谨性构成了很大的破坏。如果作者标出引用文献,那么读者就可以对他的思考过程进行监督。这样一来,论证的合法性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保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文献”和“相关文献”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实际引用的书籍、报刊等,而后者只是与该论题有关的资料。两者之间不可以直接划等号,不能混淆。

哲学的思考方式是一种概念思维。具体来说,它需要对每个概念进行清晰地界定,区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进入到判断和推理的环节,从而展开论证,将问题的分析引向深入。柏拉图曾经将世界分为“表象世界”和“理念世界”。他认为,“表象世界”是流变的,暂时的,不固定的,因此也是靠不住的。“理念世界”则是恒常的,固定的,永久的,因此是真实的。为了达到对“理念世界”的把握,我们需要借助于哲学思辩,而哲学思辨所使用的方式,恰恰是概念式的思维。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主张将诗人赶出理想国,就是因为诗人写诗的过程,不是别的,恰恰是“对理念的模仿的模仿”。这种“双重模仿”非但对理性思辨无益,反而害处很大。《巴门尼德》篇中提出的“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对应于概念思维和表象思维,即:前者是“真理之路”,后者是“意见之路”。

概念思维要求我们必须非常注意思考的起点问题。所谓的起点,也就是开端,即思想作为思想,它从哪里开始。对于哲学思考而言,开端往往决定着结果,即结果怎么样,早已经蕴含在开端中。有什么样的开端,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开端非常重要,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对概念的分析,除了重视起点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概念的演绎。概念的演绎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是上级阶位的概念和下级阶位的概念之间要有连续性,二是同一阶位之间的概念之间要有相关性,或者用一种形象的说法,要能实现“无缝对接”。亚里士多德说定义是“种加属差”。我们首先需要将“种”找出来,在此范围之类进行“属差”的划分,只有这两方面都完成了以后,才可以进行定义。不管是演绎还是定义,都需要对概念的内涵有明澈的分析,这是概念思维的前提。

停留于表象式的思维中的例子太多,比如说对“无为”和“自然”的分析。大家都是举政治、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环境保护等来论证“无为”和“自然”,很少有从“无为”和“自然”本身来论述这两个概念的。哲学探讨的是普遍的真理,而我们却用这样一些具体的例子去论证。须知具体的例子是“特殊”,而普遍的真理是“一般”,“特殊”如何能保证“一般”呢?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论证的有效性也就打了折扣。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要学会努力挣脱表象思维的束缚,进入到概念思维中来,这才是学术研究的本质,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撰写论文,保证论文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浅谈学习学术论文写作的有什么方法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
  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
  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二、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
  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
  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
  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写作水平不足有哪些表现?如何进行学术训练

写作水平不足有哪些表现:

第一,不知道如何提出命题。学术性的文章,必须有主题,题目就是主题的直接展示。我们布置的作业,需要学生们自行选题,但学生习惯了命题作文,不知道怎么从原始材料中获得自己的见解,更不知道怎么表述自己文章的中心见解。后者最常见的是不会用合适的词语或句子来界定和介绍自己的基本观点。在提出命题方面,学生们常见的不当作为是提出大而无当、覆盖整个学科的宏大命题,导致无法深入;或者不知提炼主题,一篇文章的题目内容累赘,如包含了事实和价值层面等多个内容。这导致一篇文章论述的内容过多,结构松散,行文随意。第二,不知道怎么论证问题。文章的中心命题是需要论证的,但是学生们普遍不知道怎么论证自己文章的核心观点,经常出现论述中心偏移、随意置换概念等问题。学生们不知道需要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不知道什么是论据,不知道命题需要多条论据来论证。第三,不知道怎么查学术文献。学术论文为保证原创性,需要了解前人的相关研究。关于检索学术文献,有一整套的工具和方法。但学生们基本不知道从哪里寻找研究文献,查询既有成果,连需要检索哪些学术网站或数据库都不知道。第四,不知道区隔自己和前人的成果。学术规范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抄袭,但是学生们普遍没有此意识。在开设本科生课的10余年里,如果布置学术性作业,结果往往让我失望。特别是大学新生,根本不知道何为抄袭,何为独立完成的作业。不少作业是整段抄袭不同人的文字,加以粘贴,凑成文章。“写作与沟通”课程的学生比较少有文字完全抄袭的情况,但是在思路上袭用别人的情况较多(当然后来会有改变)。第五,不知道使用学术语言。学生们交的作业初稿中,口语化的词语或者表达习惯多,缺乏使用学术语言的意识,能力也不足。第六,不能写长文章。我布置的作业一般要求3000字以上,如果布置的是5000字到1万字的长文,学生能提交作业,但是文章的质量差。他们不能写复杂一点的文章,不会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如何进行学术训练:

第一,明确以思维训练为目的的课程。各种课程,包括语文课,都没有提供写作需要的思维训练。唯一与写作的思维训练相关的语文课,更多的是要求一种对美文的赏析和模仿学习。语文课基本没要求学生认识材料,分析材料。虽然现在有很多中学在搞“研究性”学习,但明显没有达到思想训练的效果。第二,作文训练强度加高。与写作能力相关的,在我们国家中学里的课程是语文,特别是其中的作文课。但是中学对作文的要求与思维训练所需要的强度相差太远。高考只要800字以内的作文。平时的作文也只要求几百字。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清华大学的写作课,要求学生写1万字的长文,文章的复杂程度比中学作文增强很多。但是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其写作的初始能力与这个要求相差太远。第三,相对于英语的写作训练,中文的写作训练有所欠缺。写作训练在美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中有明确的规定,是其母语教育的一个部分。他们的训练包含了明确地提出观点和论证观点的要求。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有阅读的要求。而到了小学和中学,对每一个年级所进行的写作训练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佛罗里达州对小学一年级的英语听说读写均有要求,而且要求有不同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理解文本的类型和意图”,要求之一是能够写出关于某一本书,介绍其主题和作者,以及为何这样写的意见片段,表达一个观点,提供观点的证据和结尾的意义。第二个方面是“写作的产生和传播”,要求在成年人的指导和支持下,关注某个话题,并根据需要添加细节以加强写作。第三个方面是“研究建立和提供知识”,要求之一是参与共享的研究和写作项目;要求之二是在成年人的指导和支持下,从经验中回忆信息,或从提供的来源收集信息并回答问题。从上述要求可见,佛罗里达州学生的写作训练从开始即围绕思想训练来进行。

毕业论文要不要学术训练

主要看准毕业生,的兴趣和毕业后的打算,若要深造,学术训练是必要的,若不是的话,那其实就没什么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