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著录参考文献论文

2023-03-06 09: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著录参考文献论文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参考文献在我们写论文的时候是经常用到的,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参考文献要卸载那个位置,今天就和我一起来学习一下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标注在文档结尾。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1、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 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

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 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 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5) 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 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所以这里作重点绍。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参考文献”四个字格式为4号黑体,后接冒号。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为5号宋体。书写时需另起一行,书写顺序为:(中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或者(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在整篇论文中,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另外,需注意以下三点:

1、在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各条参考文献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注意一定要按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2、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中文参考文献请改为中英文对照。

3、文后期刊类、会议论文集中的参考文献表中的英文期刊名称、会议论文集名请写全称。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的作用是:

⑴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⑵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⑶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⑷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⑸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学位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学位(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1、专著

著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示例:

[1] 赵国藩,彭少民,黄承逵,等.钢纤维混凝土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4.

[2] MATKOVICH V J. Boron and Refractory Borides[M].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77:457-466.

2、专著中析出文献

作者.题名[A].见(in):原文献责任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示例:[1] 吴科如.水泥基复合材料[A].见:吴人洁主编.复合材料[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197-223.

[2] SEYFERTH D. Applications of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s in the preparation of usefulsilicon-containing ceramics[A]. in: AUNER N ed. Organosilicon Chemistry: From Molecular to Materials[M]. Weinheim: VCH Verlages Gesellschaft,1994:269-274.

3、论文集中析出文献

作者.题名[A].见(in):编者.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示例:

[1] 马保国,何永佳,吕林女.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A].见:姚燕主编.新型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与工程应用[C].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410-415.

[2] Ehsani M R, Saadatmanesh H, Tao S. Bond of GFRP rebars to ordinary-strength concrete[A]. in:Nanni A, Charles W, Dolan e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ibre-reinfoced-Plastic Reinforcement for Concrete Structures[C]. Detroit, Michigan: ACI SP-138, 1993: 333-346

4、会议论文

作者.题名[A].会议名称[C].会址,会议年份:页次.

示例:

[1] 王春印,杨光华.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牛腿承载力的试验研究[A].全国第三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武汉,1990: 514-519

[2] Tokumaru M,Naruse T, Mizutani J, et 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tion of durable aramidFRP ground anchors[A]. Proceedings of Second International RILEM Symposium: FRPRCS-2[C]. London, 1995: 696-703

5、报告

著者. 题(篇)名[R].报告题名,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示例:

[1] 钢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力性能研究[R].郑州:郑州大学新型复合建筑材料研究所,2001:58.

[2] Benmokrane B, Eng P,Michael H. Xu, et.al.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of Aramid andCarbon Fiber-Reinforced Plastic(FRP) Ground Anchor[R]. Sherbrooke: University of sherbrooke, 1996: 238.

6、学位论文

著者.题(篇)名[D].学位授予单位,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示例:[1] 赵军. 钢筋钢纤维增强部分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7、连续出版物

著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页次.

示例:[1] 邓宗才.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疲劳特性研究[J].建筑结构,2000,30(9):53-55

[2] Clarke J L, Waldron P. The reinforcement of concrete structures with advancedcomposites[J]. The Structural Engineer,1996,74(17/3):56-61

8、专利文献

发明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年-月-日. 示例:[1]潘树明.高温超导薄膜的制造方法[P].CN Patent, 98124540.2000-05-24. [2] DAVID T, SCARINGELLA D, NASHUA N,et al. Method for densifying and refurbishing brakes[P]. US Patent, 5547717.1996-8-20.

9、技术标准

责任起草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1] 全国量与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 3100-3102-93 量与单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CECS 38:92 钢纤维混凝土设计与施工规程[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注:1.[M],[A],[C],[D],[J],[P],[R],[S]等代表文献类型。

2.西文作者均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格式,姓全用大写。作者三人以上的,用缩写符号“et al.”或者“等”。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