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具——选项——视图中,格式标记选“全部”,这样可以看出断行是硬回车还是软回车。
一段一段的处理,选中其中一段,查找:^p(如果是软回车,查找^l),替换为空(不录入)。
根据相关的新闻媒体报道,知网涉嫌垄断已被立案调查,预测该案件将会朝着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知网垄断落实,立即整改或作出处罚规定。这是大多数网友,特别是在校大学生非常期待的一件事,知网每年向各大高校收取高额的费用,毕业生在写论文进行查重时也需要向知网缴纳高额的查重费用,这样的经济压力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会承担不起。只要该案件被落实以后,知网确实涉嫌了垄断,将会在规定期限内缴纳一定的罚款资金,并要作出责令整改。整改以后,可能知网的收费会降低,会更好的服务于大众,这也是人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知网垄断没有落实,继续向学校收取高额的费用。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进行一个非常彻底的调查,知网在平时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是否违反了法律法规,同时还要采访各大高校对知网的看法,如果有证据也可以向相关部门提交。但只要知网最终的判决没有涉嫌垄断,就意味着知网仍然像以前那样,每年向学校收取上千万的费用,学生在写论文的查重费用也是非常高的。
知网立案案件可能会淡出网友的视线。这是最后一个比较大的方向发展该案件,由于涉及的人数比较多,涉及到网站比较重要,在短时间内不会出来案件的评判,结果随着时间的越来越长,网友可能已经淡忘了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事件。而通过内部人的回访和一些关系的调动,很有可能该案件就会石沉大海,不会再出现。
总而言之,知网涉嫌垄断一定是有所根据的,该新闻已经在网上发酵,引起了很多大学生的不满,也有很多高校表示将会采取其他的学术性网站。
对于大学生来说,知网的用处有很多,因此基本上很多高校都会自费订购知网服务,以方便学生和学校进行科研任务。不过对于一再涨价的知网,很多学校也表示不堪重负,开始停用其服务,这其中就包含了知名的科研机构中科院。面对每年价格接近千万的服务费用,中科院表示无能为力,因此决定停用知网,可见,知网这种连年涨价的行为,对国内的科研环境是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对于知网这个国内最大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很多高校都是又爱又恨。一方面,知网提供的资源确实很多,方便师生查找借阅,一方面其服务费用又特别昂贵,对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随着知网的不断涨价,现在中科院一年要花数百万元才能享受知网的服务,这笔钱即使对于中科院这样的顶级院校,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经过多次考虑之后,中科院决定改用其他方式向师生提供论文搜索服务,停用知网。
像知网这样的资源库,进行收费是正常的,因为它的资源都是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不可能白白就被他人使用。但是如何收费、怎样合理定价,还有继续商讨的空间。在国内,知网给人一种垄断的感觉,你想找论文,基本上只能上知网找,在这种情况下,知网就得以肆无忌惮地涨价,对于论文资源需求巨大的高校来说,即便不断涨价,他们也只能咬着牙付费。时间一长,高校的科研环境肯定会受到影响,这次的停用时间,就代表着这种无限制的涨价已经对高校的科研环境产生了危害。
因此,知网这种关键性的网站和资源库收费应该更加合理,不能它想涨价就涨价,需要给其服务对象一定的议价空间。
知网的这一做法合不合理,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从知网的角度来说,这一做法肯定很合理。从89岁的老教授角度来说,肯定不合理的,因为这样自己的论文就没有传播渠道了。这个问题真的是属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1.从知网角度来说
知网下架89岁老教授的作品肯定是合理的。因为侵权了就要下架,不下架就等于一直在侵权,这没什么好说的。知网为了避免再次被起诉侵权,所以把老教授的论文都下架来了。这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知网以为对于被告侵权的论文,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处理的,为的就是避免再次被起诉,毕竟谁都不想天天上法庭打官司。所以直接把被告侵权的内容都下架了,这种方式是最直接、最方便的,反正知网也不会因此损失什么,为什么不这么干呢?
2.从老教授角度来说
从老教授角度来说,这个做法肯定是不合法的。老教授起诉知网侵权,是因为知网未经允许就在知网上架自己的论文,所以老教授才起诉。但知网上架老教授的论文,同时也是给了老教授论文一个传播渠道,身为一个学者,最喜欢的就是有人引用自己的论文,因为这可以充分的证明自己论文的优秀程度。但知网在被老教授起诉之后,其论文就被知网下架了,这样基本上就不会有人引用老教授的论文了。因为我国大学生获取论文的方法就是通过知网,这下老教授论文的传播渠道断了,老教授肯定觉得不合理啊。
总的来说,知网的这个做法没错,老教授也在和知网商量自己的论文再次在知网上架的事情。反正这是别人的事情,就交给别人自己处理就行了,我们就不要瞎凑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