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一种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保持正常消化排泄的食物。同时,豆类能够提供丰富的维他命和矿物质,包括铁元素、镁元素、锌元素、钾元素、维他命B和叶酸。豆类少油脂、不含胆固醇,对身体非常有益。
1、红豆富含钾和膳食纤维,可以润肠通便,还能消肿利尿、补血强心。女性朋友多吃红豆,皮肤会越来越好。红豆是大米的最佳搭档,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正好能够弥补精白米的营养缺陷。
2、黄豆也叫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植物中优质蛋白的代表,很多蛋白粉产品都从黄豆中提取大豆分离蛋白。
黄豆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氨基酸含量丰富,比例合理。大豆中所含的卵磷脂是大脑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健脑补脑的作用。
3、说起绿豆,人们常常只把它当成消暑的食物,其实它除了消暑,还有三大功效——抗菌、清热、解毒。绿豆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外皮中含有不少抗氧化物质且属寒性,所以绿豆皮清热解毒的效果要比肉质部分更好。
4、根据中医的理论,黑豆是补肾的食物,能有效改善健康状况,增强活力。黑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肉类的好几倍,对养颜美容颇具功效。古代药典曾记载,黑豆可明目乌发,令皮肤白嫩。
5、豌豆虽然是蔬菜,但它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豌豆的B族维生素、钾和胡萝卜素含量也较为丰富,这对于容易缺乏B族维生素和学习、工作压力大的人来说,多吃豌豆能起到很好的减压作用。
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记,是联结亲情、联结友情、联结爱情的纽带。牵挂是一份亲情,一缕相思,一种幸福。
牵挂是一种生命形态,是所有人都要寻找,都会珍爱的精神场所和心理磁场。鉴别感情深浅的最好方法是牵挂的长短。“孔雀东南飞”的美丽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欢离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的妙句佳章,都描述着因牵挂终致面容渐消瘦,直至付出生命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份至真至诚的悲凉的美丽。
牵挂,是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是一句依依惜别的般般祝福。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就像一片云,随着天空中的飞鸟四处飘荡,穿越千山万水,萦绕在子女心头。兄弟姐妹之间的牵挂,有如山间小溪,清澈透明,只要表山不老,它就会淙淙流淌不息,喝一路欢歌,澈一路浪花。夫妻之间的牵挂却似一首婉约的词,缠绵幽远,相思常使泪沾巾。还有朋友之间那份不含有血缘关系、不掺杂私心杂念的牵挂,常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牵挂,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珍贵的情感。它没有虚伪的杂质,也没有功利的色彩。牵挂,是慷慨的给予无私的奉献,是深深的祝福和默默的祈祷。牵挂,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细节与作为。买一粒药丸,挤一点牙膏,是牵挂的表现;问一声“早上好”,道一声“晚安”是牵挂的表达;一张贺卡、一封家书、一个电话、一句留言……是牵挂的体现。
牵挂是灵魂絮语,是心灵对话。
没有大地的牵挂,鸟儿就失去了翱翔蓝天的前提,没有那根丝线的牵挂,再美丽的风筝也会像一片枯叶,随便跌落在某个污浊之地,没有故乡亲情的牵挂,人的心灵便会永远处在漂泊之中。
两条单纯的生命因无所牵挂酿成巨变,另一条同样单纯的生命却因一个单纯的牵挂绝处逢生,一个小小的牵挂居然与一个人的生命相关。人们往往把牵挂当成一件烦人的事情,表面看来,确实如此。有了婚姻家庭的牵挂,便限制了随心所欲的自由,有了事业的牵挂,便不得不早出晚归去打拼,有了国家民族的牵挂,还得时刻准备着万里赴戎机;可是,离开这些牵挂又会怎样呢?没有大地的牵挂,鸟儿就失去了翱翔蓝天的前提,没有那根丝线的牵挂,再美丽的风筝也会像一片枯叶,随便跌落在某个污浊之地,没有故乡亲情的牵挂,人的心灵便会永远处在漂泊之中。牵挂和自由本来就是一个共同体,没有牵挂的自由是一种虚假的自由,没有自由的牵挂是一种恶意的囚禁。因了牵挂,使自由显得宝贵而美丽,因了自由,使得牵挂心有千千结。
人生就是这样,牵挂着,烦恼着,自由着,限制着,走出一段路程,回头一望,却也生动着,美丽着
牵挂是一种思念,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牵挂是情怀,有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竹节和篱笆。牵挂是对亲人的思念,牵挂是对友人的情怀……
牵挂是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翠”。是对爱的坚贞不渝,是对爱的无怨无悔。
牵挂是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对丈夫的深深思念,是对丈夫的无尽等待。
牵挂是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错后”与“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轴”两种心情的鲜明对比。是对物事人非的伤,是对旧情难续的悲。
牵挂是陆游的“南题北定中原日,家癸无忘告乃翁”。是对祖国山河统一的无限渴望,是一位爱国诗人临死的遗愿。
牵挂是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对家乡的思念,是对亲人的思念。
牵挂是杨炯的“宁为百天长,胜做一书生”。是忠君报国的思想,是建功立业的愿望。
牵挂是陈陶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是对战争的无比厌恶,是对死者的无限同情。
牵挂是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对陶醉于纸醉金迷生活的上层人物的讽刺,是对唐王朝统治的担忧。
牵挂是温庭筠的“茂陵不见封武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是对苏武的崇敬与怀念,是对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牵挂是李白的“我寄悉心与明月,随居直到夜即西”。是对友人命运的担忧,是对友人默默的关怀。
牵挂是岳飞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对立功不易的无限感慨,是苦无知音的沉郁情怀。
牵挂是苏轼的“长恨此身非我有,保时忘却营营?”。是抱负不得伸展的愤闷,是不能摆脱人世间名缰利索的无奈。
牵挂是……
一种愁思,几处牵挂。
愁,愁,愁!
牵挂
牵挂是海,是世上最深的愁海;牵挂是丝,是世上最长的情丝;牵挂是结,是世上最密的心结。——题记
乡愁海
李白有诗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余光中也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古今游子何其多,他们对家乡的牵挂,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当你告别家乡外出闯荡天下的时候,家人的声声叮嘱会使你步履踯躅;当你穿梭于霓虹闪烁的街市的时候,一声老乡的呼唤会使你泪眼婆娑,当你只身在异域守候中国年的时候,子夜敲响的钟声会使你心潮翻滚。其实,你心灵的天空无时不飘过费翔的“故乡的云”,那一缕挥之不去的乡愁,它一头连接着故乡的殷殷召唤,一头连接你割舍不下的愁思。
爱情丝
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道出了多少情侣的牵挂。“盈盈一水间”使牛郎,织女望眼欲穿,留下了“脉脉不得语”的千古绝唱。《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至死也松不开他那双牵挂的手,把“你要勇敢地活下去”的含泪遗嘱留给了心爱的露丝。牵挂是一缕剪不断的情丝,因为牵挂柳永“衣带渐宽”,因为牵挂路易“魂断蓝桥”。牵挂,它纵串古今;牵挂,它横贯东西。
母子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首《游子吟》道出了天下所有母亲的心声。孩子是母亲的小棉袄,也是母亲的心头肉。“儿行千里母担忧”,游子永远也走不出母亲那牵挂的心田。《七子之歌》唱道:“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其实,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一生都与自己的母亲心相连,情相依……
“牵挂你的人是我,想念你的人是我”,记不得是哪首歌里曾这样深情地唱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来撷,此物最相思。”也许相思是红豆,那牵挂就是那枝条,连着这一个个相思的红豆。
期刊学术论文2000年1、《论莎士比亚的悲剧精神》载《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2、《论莎士比亚的喜剧精神》,载《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3、《论埃斯库罗斯的悲剧精神》,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002年4、《论卡夫卡小说的核心主题》,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5、《人的异化与自由——席勒与青年马克思美学思想之比较》,载《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6、《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2003年7、《论西方悲剧中的超越》,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8、《论西方悲剧对人的苦难根源的阐释》,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9、《现代人格与隐形传统——对五四爱情婚姻小说的一种分析》,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10、《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载《福建论坛》(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11、《论西方悲剧精神的动态三要素》,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12、《论卡夫卡的现代性意义》,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于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8期。13、《对“七十年代以后”的秘密的理解》,载《黄河》文学杂志2003年第2期。14、《论鲁迅小说的悲剧性》,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15、《曹禺悲剧与喜剧精神立场比较研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16、《直面荒诞的生存困境——卡夫卡与鲁迅小说人物比较论》,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论点摘编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全国理工大学社科学报摘要”。17、《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苦难叙事》,载《长江学术》2003年第5辑。2004年18、《直面城乡二元结构的价值迷思》,载《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5期。19、《“世纪之交文学的境遇与对策”学术研讨会综述》,载《北方论丛》2004年第5期。2005年20、《启蒙理性叙事中的酒神精神取向》,载《学术探索》2005年第1期。21、《论于坚诗歌的精神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2、《论<女娲>中的母神型自然人形象》,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3、《论鲁迅精神中的自然主义取向》,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4、《历史理性的建构与个体立场的悬搁》,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5、《现代性语境中的鲁迅与卡夫卡》,载《鸡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2006年27、《翠翠:赤子型自然人的爱与死》,载《名作欣赏》2006年第8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3期。2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桃花源原型》,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5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4期。29、《自觉追寻酒神精神的文学叙事》,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2期。30、《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立场简论》,载《船山学刊》2006年第2期。31、《看护大地:生态意识与郭雪波小说》,载《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全文收录李长中主编的《生态批评与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中。32、《从价值层面重读〈边城〉》,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8期。33、《重论〈棋王〉的价值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科版)2006年第3期,论点摘编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概览”。34、《母神原型与新时期小说》,载《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35、《呼唤超越精神的出场》,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4期。36、《生态意识:文学写作的新向度》,载《写作》2006年第12期。2007年37、《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价值冲突和价值分析》,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3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赤子原型》,载《东岳论丛》2007年第1期。39、《从价值层面重读〈红高粱家族〉》,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全文收录李斌、程桂婷主编的《莫言批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40、《母神崇拜与20世纪中国文学》,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3期;论点摘转于天津《今晚报》2007年5月13日《副刊》“论点在线”栏目。41、《迟子建长篇小说创作论》,载《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2期。42、《对大自然的诗意怀想:生态意识与迟子建小说》,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43、《为大地而歌:生态意识与于坚诗歌》,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44、《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畸异人物》,载《北方论丛》2007年第5期。45、《文艺审美与生态精神》,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2008年46、《守望大地:生态意识与徐刚的生态文学》,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47、《生态意识与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载《东方论坛》2008年第6期。48、《酒神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革命叙事》,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4期。49、《论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江淮论坛》2008年第4期。50、《为动物而哀歌:生态意识与叶广芩小说》,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6期。51、《融入野地:生态意识与张炜文学创作》,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52、《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延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53、《革命话语与生态意识的冲突》,载《中国雅俗文学研究》2008年第2、3辑。2009年54、《“文学理论范式及其转换”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55、《启蒙者的爱与死:鲁迅小说〈伤逝〉再解读》,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第6辑。56、《迟子建小说的温情书写》,载《艺术广角》2009年第1期。57、《论20世纪90年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2期。论点摘转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8期。58、《论迟子建小说的温情叙事》,载《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59、《以真诚的文字托举激情与爱意——评诗集〈李琦近作选〉》,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2期。60、《童心本位的追寻与坚守——〈龙江当代文学大系(1946—2005)·儿童文学卷〉导言》,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3期。61、《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来源》,载《天府新论》2009年第3期。62、《论〈狼图腾〉的生态意识》,载《前沿》2009年第5期。63、《论迟子建小说的价值立场》,载《学理论》2009年第9期。64、《东北大地上的诗意怀乡者——迟子建、阿成文学创作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艺争鸣》2009年第9期。65、《重塑中国文学绿色之维——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全文收录于《中外生态文学评论选》(斯炎伟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2010年66、《论迟子建小说的反现代性》(合著),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3期。67、《迟子建小说与道家思想》(合著),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8、《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反生态写作》,载《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2期。69、《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载《北方论丛》2010年第3期。70、《触摸历史深处的人性畸变——评邓焕的中篇小说<湘山街78号>》,载《小说林》2010年第3期。71、《生态意识与苇岸散文》,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72、《抚摸尘世的善意和悲怆——阿成短篇小说简论》,载《文艺评论》2010年第4期。73、《论1949—1976年中国文学的自然书写》,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4、《精神乌托邦的致命危机——海子诗歌与中国当代诗歌精神的重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论点摘编于《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75、《“世界文学”眼光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评朱栋霖主编<中外文学比较史>》,载《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2011年76、《底层社会的沉沦与救赎——评闫文志中篇小说<苏醒记>》,载《小说林》2011年第2期。77、《生命韧性与浪漫梦想——评何凯旋的话剧创作》,载《文艺评论》2011年第4期。78、《情爱伦理的脆弱与两难——评张艳茹的中篇小说<凉拌面>》,载《小说林》2011年第4期。79、《底层生命的灾难与脆弱——评吴海中的中篇小说<李桥往事>》,载《小说林》2011年第5期。80、《寒地黑土的民间精神——评何凯旋长篇小说<江山图画>》,载《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81、《“乡下人进城”文学叙事的意义与可能——评周文刚的中篇小说<从库勒草原到深南大道>》,载《小说林》2011年第6期。82、《全球化时代精神与生态的双重危机——论艾特玛托夫<崩塌的山岳>的叙事伦理》,载《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4期。83、《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2012年84、《灰暗现实中的灰色人生——评张克盛的中篇小说<私了>》,载《小说林》2012年第1期。85、《断代诗学的突破与重构——评吴井泉的<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三大诗学研究>》,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2期。86、《人性之恶、浪漫素质与民间精神——论何凯旋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2年第3期。87、《“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4期。88、《乡村伦理失序的一曲悲歌——评陈小江的中篇小说<拿什么给你辩护,兄弟>》,载《小说林》2012年第2期。89、《筑造龙江当代文学的宏伟景观——评冯毓云等主编的<龙江当代文学大系>》,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4期。90、《石油创业者生活的史诗性画卷——评王立纯的长篇小说<月亮上的篝火>》,载《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91、《揭开那令人窒息的底层现实——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雁过无声>》,载《小说林》2012年第3期。92、《潜规则底下的畸形众生相——评纪洪平的中篇小说<第三只眼>》,载《小说林》2012年第4期。93、《看护大地与叩问灵性——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宏观鸟瞰》,载《绿叶》2012年第5期。94、《论陈美兰当代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人文情怀》,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0期。95、《发掘底层民间支撑历史的善良与坚忍——评赵宏兴的中篇小说<在人间>》,载《小说林》2012年第5期。96、《竭力昭示生活水面下的真理——评陈美英的中篇小说<不治可否>》,载《小说林》2012年第6期。97、《工业化时代的自然之死——生态文学中的工业与环境》,载《绿叶》2012年第8期。2013年98、《世俗化时代中的人格坚守及其沦陷——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尘埃喧嚣>》,载《小说林》2013年第1期。99、《底层精神、先锋探索和现实批判——<小说林>2012年小说代表作扫描》,载《小说林》2013年第2期。100、《洞察欲望迷梦底下恐怖的人性逻辑——评马忠静的中篇小说<金丝燕窝>》,载《小说林》2013年第3期。101、《直击社会溃败的世道人心——评宋小词的中篇小说<开屏>》,载《小说林》2013年第4期。102、《构筑广阔而深刻的人性景观——本期黑龙江中青年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5期。103、《回望历史的悲悯情怀和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本期黑龙江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6期。104、《底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人性亮色——评徐岩小说集<在乌鲁布铁>》,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期。105、《呼唤人性和生态的双重救赎——评杨利民生态话剧<大湿地>》,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3期。106、《在阔大的人性景深中发掘少年成长的主体性——论常新港少年成长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5期。107、《平民世界的人性畸变与生命温情——论陈力娇小说的人性图景》,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9期。108、《挥洒激情与寻觅尊严——论张雅文的生命意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1期。109、《重构中国现代文学新图景的阅读期待——陈思广<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评介》,载《成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0、《以生态的眼光发掘世界的诗意——论红豆诗歌的生态伦理》,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11、《探寻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迷误和精神遗产——评孙德喜的<历史的误会——现代文坛上的人和事>》,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年第12辑。112、《摹仿性欲望的悲喜剧——重论<仲夏夜之梦>兼及莎士比亚的现代性》,载《长江学术》2013年第2期。113、《民间精神与荒诞的权力运作机制——论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伦理》,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114、《构筑主流与民间之间的多位景观——论杨利民话剧的生命意识》,载《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15、《类型小说的文化发生学考察》,载《创作与评论》2013年7月号(下半月刊)。报纸评论文章1、《生态意识:当代文学的新向度》,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7月17日。2、《人生大舞台的审美观照》,载《文艺报》2009年8月6日。3、《革命意识形态下生态意识的珍贵流露》,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8月19日。4、《在反思历史中呼唤诗意栖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9月18日。5、《诗人于坚:为大地而歌》,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0月18日。6、《散文家苇岸:神圣大地的守护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1月20日。7、《李存葆:绿色大散文的赋写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13日。8、《张炜:融入野地的生态智慧》,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21日。9、《郭雪波:看护大地的悲怆与焦灼》,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2月25日。10、《消费时代的文化符号》,载《文艺报》2010年9月15日。11、《反生态写作的回顾与反思》,载《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3月23日。
当然可以的。相关性主要是根据你阐述的内容来定的,并不是一定要一模一样的题目的。你的论文题目主要讲的是红豆集团的服装销售现状分析与对策,与你所给的那个外文文献中是有关键词重合的,这篇文章中也有谈到销售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可以有两种引用方法,一个是在讲述别人的服装销售问题对策时引用(光看题目的话,那篇文章很像是一个总体服装销售的问题,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另一个是在你写你的红豆集团服装销售的对策时如果是有对策借鉴那篇文章的也可以引用的。
红豆生南国
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