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线损论文题目

2023-03-05 04: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线损论文题目

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论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供电企业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不科学不合理

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目标是以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也使得线损管理中所显现出的经济效益被忽视,供电企业专注于增加用电客户,扩大用电规模,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线损管理得不到有效落实,其显现的经济效益不能通过管理制度直接反映出来,使得各部门参与线损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性低,线损管理在其看来只能算作供电企业的“副业”。要降低线损率需要各级供电局、供电所共同合作,但是很多企业在线损管理上只负责自己所管辖的领域,没有统一协调进行管理,导致线损管理过于分散,无法实现线损管理的最终目标。

1.2线损管理机制不健全

针对线损管理在供电企业的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供电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供电企业各级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切实有效的将线损管理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根据东莞供电局对线损管理中电力设备运行情况、电能计量常识、用电设备数据准确度、盗窃用电、电网配置及调度等方面情况,综合考察线损率的技术经济指标。由于管理机制不足,线损率所显现的技术经济指标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对线损管理工作中线路安全运行、合理操作、及时有效维护等进行合理的分配。还需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线损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结合法律武器,对线损中触及法律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惩治。

2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对策

2.1理清降低线损理论、技术、管理之间的关系

由于东莞供电局在地区供电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线损率不容乐观,以至于对地区经济和企业形象造成较大影响。东莞供电局提倡科技兴网,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网运行的科技水平,但是在线损管理这方面却没有理清思绪,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只是展现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还需应用于整个电网的维护和管理。理清降损在技术、理论、管理中的关系,能够改善供电企业的线损管制状况,切实有效的降低线损率。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能够带动理论损值的降低,在实际线损管理中,对技术降损而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此优化电网等级、改善电网结构、优化各项电力设备等方式来降低线损率,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技术降损达到应有的效果。技术降损需要管理、管理降损也需要管理,在理论降损的前提下,两者之间缺一不可,否则也无法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完善线损管理模式

我国很多电力企业都没有建立较为健全和完善的线损管理模式,致使线损管理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以东莞供电局的电网规模为依据,需设立线损管理办公室,并针对东莞供电局所管辖的各镇区设立分管部门,建立综合系统全面的线损管理体系。把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线损管理相结合,以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为出发点,对线损进行有效管理。

2.3加强线损管理的激励机制

东莞供电局是负责整个东莞市最大的供电管理企业,要加强线损管理的激励机制需要从镇区供电分局发展状况和战略发展目标为导向,在总部大力推行,以提高各个分级供电企业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整个东莞市的线损管理的整体改善和发展。针对企业的员工,特别是用电检查工作这方面,各部门各阶层的员工所采取的激励方式需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激励机制要有时效性,对在线损管理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单位、部门、员工进行及时激励,以实现激励效果最终目标。

3供电企业节能降损措施

3.1电网运行过程中降损措施

当电网运行过程中,输电线路的负载能力超出实际负载能力时,就会造成负载损失;空载损失是电能传输过程中,电力设备运行所产生的损耗。针对这两种情况,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电力传输材料,提高输电线路的负载能力,增加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电力设备的安装和选择要以节能为主,合理配置各类电力设备,这样才能实现节能降损的效果。选择合适的运行电压,能够有效的降低损耗;稳定三相电压负荷能为电力企业节约大量的电能。

3.2改善农村电网的布局和结构

东莞供电局要实施农村地区的电网改造和建设工作,提高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性、电网结构合理性、供电质量标准化合格化以及方便维护和管理。要改善农村电网结构,首先,要实地调查农村用电负荷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和统计,合理布置变压器,并合理确定其型号和容量,保证电压质量,减少线损。因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大部分是主干线段,所以采用增大导线截面、转移负荷、平衡负荷等措施,提高电压质量,实现节能降损。

3.3采用节能的电力设备

可以从用电过程中采取节能降损,第一,采用节能型电器设备,对公共场所和城市建筑等照明进行合理的布置,以实现降损节能的效果。第二,使用节能变压器;第三,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精确度。针对东莞供电局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引进和研发节能电力设备是促进东莞供电局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降低线损率,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要寻求更高、更强、更快的发展,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还需将线损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电力企业认清线损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才能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仅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还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线损对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衡量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可以说也是一个逆向指标。如果能够采取一定手段降低线损率,就表明供电企业可以用更少的购电量、更低的企业销售成本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企业总体利润自然提升。线损率不仅对于提高企业利润具有较大影响,也是一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控制的指标。降低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生产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在生产管理、用电量管理、相关设备管理、产品运行管理等很多方面都可以采取手段降低线损率。降低线损率对利润的影响因素用公式表示有:利润增加额度=售电量-售电量2-计划线损率(2-实际线损率)×购电单价。

二、通过降低电损率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1.完善企业线损管理体系

企业工作人员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做好对线损的管理工作,并且要做好强化线损的管理工作就需要从领导层入手。供电企业必须切实建立一套完整有利的线损管理网络。局长可以统筹兼顾管理全局工作,生产副局长主要负责细节性问题,把市场部、调度中心以及供电部门专职技术人员组成小组,定期举行召开线损分析例会,通过开会重点研究分析重要问题,对于专一的研究议题应尽量做到随时随地讨论,保证通讯渠道的畅通,相关电力信息应做到及时、准确的反馈,制定合理降损耗对策。

2.线损的计算分析及方案

计算供电企业线损率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采取节点等效功率的方式,将企业能量损耗转换为功率损耗进行计算,根据潮流计算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其相关算法公式如下:ΔA=3I2pjRt,10-3=K2(P2PJ+Q2pj)/U2Rt10-3在这个公式式中,P2pj、Q2PJ分别代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K值表示负荷曲线的系数。Ppi=AaIQ2PJ=ArI在本公式中,Aa为有功电量,Ar为无功电量。通常来说从电表中采集的运行数据作为评判线损计算的依据,因为其采集的过程相对方便,并且准确性也很高。关于各线路上的计算理论值应该定期同实际值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各电网、各线路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用电设备上的线损变化情况,再对相关的运行记录以及营业账目进行调查查阅,有的放矢的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最终结果制定出具体降损方案。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固定损耗与可变损耗二者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若固定损耗值大于可变损耗值,说明该线路及电气设备正处于轻负荷状态,造成线损的计算值与实际值偏高。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提高用电线路及设备的用电载荷,对电力价格的制定做到合理透明,保证整个线路具有足够的输送电荷。

(2)大力推广使用低能耗的变电配电设备,对高能耗变压器进行改造。

(3)转变“大马拉小车”的现状,采取科学手段来提高变压器的负载率,降低变压器空载比例。

(4)理论研究表明,电气设备的固定损耗与运行电压之间存在正比关系,故而若想降低线损率,首先应降低整个线路的运行电压。例如一条10KV的线路,运行电压每下降百分之五,总损耗率即可降低3.5%。

3.提高技术降损的研究力度

加大对相关降损技术的投资力度,对于那些投入运行时间较长、绝缘老化、布局不合理现象应做到尽早改造,并大力推广使用绿色新能源。

(1)在对高压配电网的改造工作之后,为了减少低压供电的使用,应该尽量的延伸推广高压线路,与此同时将变压器尽可能的安置在负荷中心。对使用高压线路进行延伸不但可以降低供电线损率,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改善电压质量。在传送同等容量的供电线路中,如果使用高压线路,后期有功功率的损失就会大大降低,从而获得非常明显的降损效果。

(2)在对低压电网的改造的时候要采取防老化接户线和绝缘导线,相关的计量装置应采取分表进户的方式,降低线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电网设备的改造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供电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线损率。

三、结语

电力网的线损率不仅可以衡量电力部门的能耗损失,同时也可以衡量我国电力工业经济效益。线损率越大则损耗的电能越多,所以采取措施切实降低电力企业线损率,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论文一篇,关于供电系统的即可(专科类),谢谢

题目:低压网功率因数对供电企业的影响
系部: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着我国电力的不断发展,对于供用电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能源。对广大供电企业来说,用户功率因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力网中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关系到供电线路的电压损失和电压波动,而且关系到节约用电和整个供电区域的供电质量,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因此,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已成为电力工业中一个重要课题,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首先就要提高各用户的功率因数。文中简要集中探讨了影响电网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以及低压无功补偿的几种使用方法,以及确定无功补偿容量从而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因数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 功率因数 影响因素 补偿方法 容量确定
目录
一、绪论 4
二、主要内容: 6
1、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6
1.1、电感性设备和电力变压器是耗用无功功率的主要设备 6
1.2、供电电压超出规定范围也会对功率因数造成很大影响 7
1.3、电网频率的波动也会对异步电动机和变压器的磁化无功功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7
2、低压网的无功补偿 8
2.1、低压网无功补偿的一般方法 8
2.1.1、 随机补偿 8
2.1.2、 随器补偿 8
2.1.3、跟踪补偿 9
2.2、 采用适当措施,设法提高系统自然功率因数 9
2.2.1、合理选用电动机 10
2.2.2、 提高异步电动机的检修质量 10
2.2.3、 采用同步电动机或异步电动机同步运行补偿 10
2.2.4、 正确选择变压器容量提高运行效益 11
3、 功率因数的人工补偿 12
3.1、 变电站最常用的安装并联电容器组 12
3.2 并联补偿移相电容器,应满足以下电压和容量的要求 12
3.3 分相补偿 13
三、结束语 14
四、参考文献 15
一、绪论
许多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无功功率是恒量能量转换规模的物理量;因此在供用电系统中除了需要有功电源外,还需要无功电源,两者缺一不可。
在功率三角形中,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的比值,称为功率因数COSφ,其计算公式为:COSφ=P/S
在电力网的运行中,功率因数反映了电源输出的视在功率被有效利用的程度,我们希望的是功率因数越大越好。这样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可以降到最小,视在功率将大部分用来供给有功功率,从而提高电能输送的功率。
用户功率因数的高低,对于电力系统发、供、用电设备的充分利用,有着显著的影响。无功功率补偿,又叫就地补偿,适当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不但可以充分的发挥发、供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减少线路损失、改善电压质量,而且可以提高用户用电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为用户本身节约电能。因此,对于全国广大供电企业,不但可以减轻上一级电网补偿的压力,改善提高用户功率因数,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电能损失,减少用户电费。其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都会是非常显著的。
二、主要内容:
1、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1.1、电感性设备和电力变压器是耗用无功功率的主要设备
大量的电感性设备,如异步电动机、感应电炉、交流电焊机等设备是无功功率的主要消耗者。据有关的统计,在工矿企业所消耗的全部无功功率中,异步电动机的无功消耗占了60%~70%;而在异步电动机空载时所消耗的无功又占到电动机总无功消耗的60%~70%。所以要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就要防止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高负载率。电力变压器消耗的无功功率一般约为其额定容量的10%~15%,它的空载无功功率约为满载时的1/3。因而,为了改善电力系统和企业的功率因数,变压器不应空载运行或长期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
1.2、供电电压超出规定范围也会对功率因数造成很大影响
当供电电压高于额定值的10%时,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无功功率将增长得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当供电电压为额定值的110%时,一般无功将增加35%左右。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也相应减少而使它们的功率因数有所提高。但供电电压降低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由Q=UI*Sin?推出Sin?=Q∕UI,所以,应当采取措施使电力系统的供电电压尽可能保持稳定。
1.3、电网频率的波动也会对异步电动机和变压器的磁化无功功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影响电力系统功率因数的一些主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能够使低压电力网功率因数提高的一些实用方法,使低压网能够实现无功的就地平衡,达到降损节能的效果。
2、低压网的无功补偿
2.1、低压网无功补偿的一般方法
低压无功补偿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随机补偿、随器补偿和跟踪补偿。下面简单介绍这三种补偿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使用该种补偿方式的优缺点。
2.1.1、 随机补偿
随机补偿就是根据个别用电设备对无功的需要量将单台或多台低压电容器组分散地与用电设备并接,它与用电设备共用一套断路器。通过控制、保护装置与电机同时投切。随机补偿适用于补偿个别大容量且连续运行(如大中型异步电动机)的无功消耗,以补励磁无功为主。此种方式可较好地限制农网无功峰荷。
随机补偿的优点是:用电设备运行时,无功补偿投入,用电设备停运时,补偿设备也退出,不会造成无功倒送,而且不需频繁调整补偿容量。具有投资少、占位小、安装容易、配置方便灵活、维护简单、事故率低等优点。
2.1.2、 随器补偿
随器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通过低压开关接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以无功补偿配电变压器空载无功的补偿方式。配变在轻载或空载时的无功负荷主要是变压器的空载励磁无功,配变空载无功是农网无功负荷的主要部分,对于轻负载的配变而言,这部分损耗占供电量的比例很大,从而导致电费单价的增加,不利于电费的同网同价。
随器补偿的优点:接线简单、维护管理方便、能有效地补偿配变空载无功,限制农网无功基荷,使该部分无功就地平衡,从而提高配变利用率,降低无功网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是目前无功补偿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2.1.3、跟踪补偿
跟踪补偿是指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将低压电容器组补偿在大用户0.4KV母线上的补偿方式。适用于100KVA以上的专用配电用户,可以替代随机、随器两种补偿方式,补偿效果好。
跟踪补偿的优点是运行方式灵活,运行维护工作量小,比前两种补偿方式寿命相对延长、运行更可靠。但缺点是控制保护装置复杂、首期投资相对较大。但当这三种补偿方式的经济性接近时,应优先选用跟踪补偿方式。
2.2、 采用适当措施,设法提高系统自然功率因数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是不需要任何补偿设备投资,仅采取各种管理上或技术上的手段来减少各种用电设备所消耗的无功功率,这是一种最经济的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下面将对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措施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2.2.1、合理选用电动机
合理选择电动机,使其尽可能在高负荷率状态下运行。在选择电动机时,既要注意它们的机械特性,又要考虑它们的电气指标。举例说,三相异步电动机(100KW)在空载时功率因数仅为0.11,1/2负载时约为0.72,而满负载时可达0.86。所以核算负荷小于40%的感应电动机,应换以较小容量的电动机,并合理安排和调整工艺流程,改善运行方式,限制空载运转。故从节约电能和提高功率因数的观点出发,必须正确合理的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2.2.2、 提高异步电动机的检修质量
实验表明,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匝数变动和电动机定、转子间的气隙变动是对异步电动机无功功率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因此检修时要特别注意不使电动机的气隙增大,以免使功率因数降低。
2.2.3、 采用同步电动机或异步电动机同步运行补偿
由电机原理可知,同步电动机消耗的有功功率取决于电动机上所带机械负荷的大小,而无功取决于转子中的励磁电流大小,在欠激状态时,定子绕组向电网“吸取”无功,在过激状态时,定子绕组向电网“送出”无功。因此,只要调节电机的励磁电流,使其处于过激状态,就可以使同步电机向电网“送出”无功功率,减少电网输送给工矿企业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了工矿企业的功率因数。异步电动机同步运行就是将异步电动机三相转子绕组适当连接并通入直流励磁电流,使其呈同步电动机运行状态,这就是“异步电动机同步化”。因而只要调节电机的直流励磁电流,使其呈过激状态,即可以向电网输出无功,从而达到提高低压网功率因数的目的。
2.2.4、 正确选择变压器容量提高运行效益
对于负载率比较低的变压器,一般采取“撤、换、并、停”等方法,使其负载率提高到最佳值,从而改善电网的自然功率因数。如:对平均负荷小于30%的变压器宜从电网上断开,通过联络线提高负荷率。
通过以上一些提高加权平均功率因数和自然功率因数的叙述,或许我们已经对“功率因数”这个简单的电力术语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了功率因数的提高对电力企业的深远影响,下面我们将简单介绍对用电设备进行人工补偿的方式和对补偿容量的确定方法。
3、 功率因数的人工补偿
功率因数是工厂电气设备使用状况和利用程度的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一项主要指标。供电企业仅仅依靠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办法已经不能满足工厂对功率因数的要求,工厂自身还需要装设补偿装置,对功率因数进行人工补偿。
3.1、 变电站最常用的安装并联电容器组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原来的电路中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流入的电流等于流出的电流,但是并联接入电容器,在相量图中得知?角明显小于原来的角,因此,能提高功率因数,提高线路电能传输能力,减少线路上的损耗。

3.2 并联补偿移相电容器,应满足以下电压和容量的要求
Ue?c≥Ug?c
nQg?c≥Qc
式中
Ue?c——电容器的额定电压(KV)
Ug?c——电容器的工作电压(KV)
n——并联的电容器总数
Qg?c——电容器的工作容量(Kvar)
Qc——电容器的补偿容量(Kvar)
3.3 分相补偿
在民用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是单相负荷,照明、空调等由于负荷变化的随机性大,容易造成三相负载的严重不平衡,尤其是住宅楼在运行中三相不平衡更为严重。由于调节补偿无功功率的采样信号取自三相中的任意一相,造成未检测的两相要么过补偿,要么欠补偿。如果过补偿,则过补偿相的电压升高,造成控制、保护元件等用电设备因过电压而损坏;如果欠补偿,则补偿相的回路电流增大,线路及断路器等设备由于电流的增加而导致发热被烧坏。这种情况下用传统的三相无功补偿方式,不但不节能,反而浪费资源,难以对系统的无功补偿进行有效补偿,补偿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欠补偿等弊端更是对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对于三相不平衡及单相配电系统采用分相电容自动补偿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较好的办法,其原理是通过调节无功功率参数的信号取自三相中的每一相,根据每相感性负载的大小和功率因数的高低进行相应的补偿,对其它相不产生相互影响,故不会产生欠补偿和过补偿的情况。

三、结束语
本文浅谈了功率因数对广大供电企业的影响以及提高功率
因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最重要的线损(最为
重要的是降损,分为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介绍了影响功率因
数的主要因素以及提高功率因数的一般方法,还阐述了如何确定
无功功率的补偿容量及无功功率的三种人工补偿的具体方式。我
们只有端正自己的认知态度,很好的去归纳,总结这些知识的重
要部分,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并且能在此基础上再更上一个台
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供电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四、参考文献
1、运新,《电监察》水利电力出版社
2、靳龙章 丁毓山,《网无功补偿实用技术》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颜伟的论文及项目

一、无功优化的研究方向发表论文[1] Juan Yu, Wei Yan, Wenyuan Li, C.Y. Chung, K.P. Wong. An unfixed piecewise optimal reactive power flow model and its algorithm for AC-DC systems.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 2008, 23(1): 170~176 SCI: 254YG,[2] Juan Yu, Wei Yan, Wenyuan Li. Quadratic Models of AC-DC Power Flow and Optimal Reactive Power Flow with HVDC Controls.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 2008, 78(3):302~310 SCI: 268ZU,[3] 颜伟, 温力力, 余娟, 刘志宏, 毛国志, 伏进. 基于辅助问题原理的改进分布式无功优化方法. 中国电力, 2008, 41(3): 1-6[4] 颜伟,田甜,张海兵,伏进,毛国志,刘志宏. 考虑相邻时段投切次数约束的动态无功优化启发式策略.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32(10):71~75[5] 余娟,颜伟,李文沅. 考虑发电机安全运行极限的非固定分段无功优化模型及其算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27(7): 23-28[6] 程彬,刘方,颜伟,杨晓梅。动态无功优化的混合智能算法.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0(1): 22~27[7] Wei Yan, Fang Liu, C. Y. Chung, K. P. Wong. A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Interior Point Method for Optimal Reactive Power Flow.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 2006, 21(3): 1163~1169 SCI:IDS068EM[8] Wei Yan, Juan Yu, David C. Yu, Kalu Bhattarai. A New Rea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Predictor Corrector Primal Dual Interior Point Method with Sparse Matrix Technology.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 2006, 21(1): 61~67 SCI:IDS008CE[9] 颜伟,黄淼,徐郑,何宁. 配电网无功优化软件中数据管理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电气应用. 2006(2): 11~14,30[10] 刘 方,颜 伟,David C. Yu. 基于遗传算法和内点法的无功优化混合策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25(15), 67~72[11] 余娟,颜伟,徐国禹,杜鹏,刘方。 基于预测-校正原对偶内点法的无功优化新模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1):146-151[12] 颜伟 徐郑10kV馈线无功补偿选点的负荷功率阻抗矩方法,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5 Vol.17 No.5 29-33[13] Wei Yan, Shui Lu, David Yu. A novel optimal reactive power dispatch method based on an improved hybrid 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technique.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 2004, 19(2). 913~918. SCI:IDS818ZP[14] 刘方, 颜伟, 徐国禹 Chung CY, Wong KP. 求解动态无功优化问题的混合遗传算法, 中国电力 2006, 39(8): 6~11[15] 颜伟,熊小伏,徐国禹。基于进化规划方法的新型电压无功优化模型和算法。电网技术。2002.26(6),14~17[16] 朱继忠,徐国禹,颜伟.多区域互联系统最优无功价格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19(9).19~21 [17] 张金奎,颜伟,徐国禹,黄永铭. 进化规划在优化无功调度中的应用. 重庆大学学报.1999.22(3).58~62[18] Zhu J Z. Chang C S. Yan W. Xu G Y.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using an analytic hierarchical process and a nonlinear optimization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IEE Proc.-Gener.Transm. Distrib. 1998.145(1).89~97[19] 颜伟,朱继忠,徐国禹.电压静态稳定裕度法确定无功补偿点.电力情报.1997,No.2.11~14[20] 颜伟,孙渝江,罗春雷,龙小平,黄尚廉。基于专家经验的进化规划方法及其在无功优化中的应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7),76~80。[21] 颜伟,李丹,刘方,余娟。基于C++ Builder与Matlab的配电网无功优化软件设计。电工技术杂志。2003,No.12: 43~46[22] 周滢露,颜伟,王官洁。基于负荷预测的变电站无功电压控制。 重庆大学学报。2003.26(9). 89~92[23] 程彤,颜伟,文雨,杜鹏. 基于变压器参数修正的变电站状态估计. 重庆大学学报。2006.29(3). 32~35[1] 交直流系统模糊动态无功优化的模型和智能算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0577073,时间:2006.1-2008.12[2] “重庆电网在线动态无功优化研究”,获2006年重庆市电力公司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3] 区域电网动态无功优化控制系统的开发研究,重庆市电力公司杨家坪供电局,时间:2007.5~2007.12[4] 重庆电网无功优化研究,重庆市电力公司,2003.1~2003.12,获2003年重庆市电力公司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5] 重庆电网无功优化的前期研究(一),重庆市电力公司,2001.11.12~2002.12.31[6] 10kV配网无功补偿综合优化方法,重庆市城区供电局,2001.7.1~2001.12.31[7] 北碚供电局配网无功优化软件的开发,重庆市北碚供电局,2002.7~2002.12[8] 北碚供电局高压网络无功优化软件的开发,重庆市北碚供电局,2002.7~2002.12[9] 南岸供电局配电网线损及无功补偿研究,重庆市南岸供电局 ,2004.1.1~ 2004.12.31[10] 无功优化软件的开发,云南省宣威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2005.12~2006.8二、 直流与FACTS控制方向发表论文[1] 颜伟, 黄淼, 魏明. 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9(9): 33~37[2] 张跃锋,颜伟,黄淼,顾庆雯,朱蕾蕾. 基于LMI技术的交直流非线性H2控制,中国电力,2007,40(7):70~73.[3] 陈众,颜伟,李祖枢,王官洁,徐国禹。基于HSIC的非线性PID控制器。控制与决策,2003.18(6)。694~697。[4] 陈众,颜伟,徐国禹,王官洁,统一潮流控制器的智能解耦与结构设计研究,电网技术,2004.28(2): 23~27[5] 陈众,徐国禹,颜伟,王官洁. UPFC直流侧电容电压弱控制策略研究. 电工技术学报. 2004. 19(1): 49~54.[6] Zhong chen, wei yan, guo-yu xu, guan-jie wang, The UPFC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human-simulated intelligent control,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Xi’an, 2-5 November 2003. page: 736-740.[7] 陈众,颜伟,徐国禹,王官洁,基于直流侧电容电压弱控制策略的UPFC二阶段控制器设计,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24(1): 49-53.[8] Zhong Chen, Wei Yan, Guoyu Xu and Guanjie Wang. Hierarchical control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Utility Deregulation, Restructuring and Power Technologies. Kowloon Shangri-La Hotel, Hongkong 5-8 April 2004[9] 陈众,徐国禹,颜伟,王官洁UPFC智能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3. 23(6): 41:44[10] 颜 伟,吴文胜,华智明,徐国禹,黄尚廉。SSSC非线性控制的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3),65~68。[11] 雷绍兰,颜伟,王官洁,周林 统一潮流控制器的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回路传输恢复技术设计 电网技术 2003.27(3) 41~45[12] 雷绍兰,颜伟,王官洁,周林. 统一潮流控制器的H_∞鲁棒控制器设计. 中国电力, 2002年06 48~50 [13] 颜 伟 朱继忠 孙洪波 徐国禹. UPFC的潮流控制与暂态稳定性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20(12).57~61[14] 颜伟,朱继忠,徐国禹.UPFC线性最优控制方式的研究及其对暂态稳定性的改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20(1).45~49[15] 颜伟,朱继忠,孙洪波,徐国禹. UPFC的模型与控制器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23(6).36~41 [16] 颜伟,朱继忠,孙洪波,徐国禹.统一潮流控制器的控制器设计与暂态仿真研究.电网技术.1999.23(7).15~19[17] 颜伟,朱继忠,孙洪波,徐国禹.含UPFC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数字仿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999.11(5~6).1~7[18] 陈众,徐国禹,王官洁,颜伟,分层递阶控制理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机与控制学报,2003年No.4科研项目[19] 新型输电技术的研究,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国家教育部,2000.1~2002.1三、 潮流及最优潮流方向发表论文[1] 刘 方,颜 伟,徐国禹.动态最优潮流的预测/校正解耦内点法.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 31(14):38~41[2] 刘方, 颜伟, 徐国禹. 计及发电机调节能力的电压稳定约束最优潮流, 继电器, 2006, 34(15) : 29~34[3] 李丹,颜伟。最优潮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扩展应用,电工技术杂志,2005年10期[4] 余娟,颜伟,李文沅,徐郑,杜鹏. 配电网合环网络模型及其馈线电流的计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Vol.25 No. 25(增刊)76-81[5] 颜伟,刘方,王官洁,徐国禹,黄尚廉。辐射型网络潮流的分层前推回代算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8),76~80。[6] 颜伟,刘方,王官洁。三相辐射型配电网络的相分量潮流计算。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6(10),24-27[7] 颜伟,余娟,刘方,李丹。基于MATLAB的潮流实现。重庆大学学报。2003.26(增刊)。 334~336[8] 颜伟, 何宁. 基于ward等值的分布式潮流计算,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9(11): 37~40[9] 潘 雄 王官洁 颜 伟。一种基于模糊推理的快速解耦潮流算法。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2. 14(3): 5~7[10] 唐云龙,罗建,颜伟,刘方,王官洁。三相不对称相分量谐波潮流计算。重庆大学学报。重庆大学学报.2003.26(3).[11] Peng Xiao, David C. Yu, Wei Yan. A Unified Three-Phase Transformer Model For Distribution Load Flow Calculations.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 2006, 21(1): 153~159 SCI:IDS008CE科研项目[12] 基于重庆调度专网的电网等值分布式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重庆市电力公司,时间:2007.5~2008.12,获2008年重庆市电力公司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13] 配电网最优切换免疫模型和算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07015) 2004-2006[14] 四川电网最优发购电计划研究,北京联合华一电气信息技术研究所, 2006.9.10~2006.12.30[15] 重庆城区配电网络闭环换电的研究,重庆市城区供电局,2003.8~2003.12四、 理论线损分析方向发表论文[1] 颜伟,吕志盛,李佐君,龙小平,杨晓梅. 输电网络线损评估的蒙特卡罗方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27(34): 39~45科研项目[2] 输电网络理论线损在线概率分析软件的开发研究,重庆市电力公司,208.1~2008.12[3] 重庆市电力公司线损规划及理论线损计算分析,重庆市电力公司,2004.6~2005.12[4] 重庆市电力公司三年降损计划措施研究,重庆市电力公司,2005.9~2006.12五、 电网规划方向发表论文[1] 颜伟,李佐君。考虑地理信息的多电源配网规划. 中国电力. 已收录。[2] 颜伟,王丽娜。基于改进免疫遗传算法的配电网网架规划。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0(1): 28~31科研项目[3] 重庆市江北城电网规划,重庆电力设计院,2006.1~2006.12六、 可靠性方向发表论文[1] 李文沅, 周家启, 卢继平, 颜伟. 在输电服务价格设计中计入可靠性分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6(13) : 43~49[2] 李文沅, 周家启, 颜伟 谢开贵. 基于可靠性的电力系统设备备用规划方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6(15): 7~11,45[3] Jiping Lu, Wenyuan Li, Wei Yan. State enumeration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a labeling bus set approach for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in power systems.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 2006 SCI:IDS147PZ七、 安全稳定分析发表论文[1] Juan Yu, Wenyuan Li and Wei Yan. A New Line Loadability Index for Radial Distribution Systems. Electric Power Components and Systems, 2008, 36(11):1245-1252[2] 余娟,李文沅,颜伟. Querying Effectiveness of Several Existing Line-Based Voltage Stability Indices(英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已收录[3] 余娟,李文沅,颜伟. 静态电压稳定风险评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已收录科研项目[1] 重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问题研究,重庆市电力公司, 2005.8-2005.12[2] 互联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研究,国家教委,96.3~98.12[3] 区域电网互联技术前期研究,重庆市电力公司,99.6~2000.4八、 负荷预测方向科研项目[1] 负荷预测方法研究,重庆市城区供电局,2001.7.1~2001.12.31[2] 售电量分类负荷预测,重庆市城区供电局,2005.10~2006.1

关于电力的配电线路的论文!5000字以上!

配电网络规划
配电网络的规划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电网规划既要保证电网安全可靠,又要保证电网经济运行,所以配电网络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可行技术的条件下,为满足负荷发展的需求,制定可行的电网发展方案。

1 负荷预测

网络规划设计最终目的是为满足负荷需求服务的,负荷的发展状况足以影响网络发展的每个环节。网络规划的发展步骤要以负荷发展状况为依据,使用各馈线负荷数据可以掌握负荷发展情况,将过去的负荷进行分析,掌握负荷的发展规律。要对负荷进行分析,确定最高用电负荷时间和负荷率,得出最高用电负荷时间和负荷值,这些数据是预测未来负荷的基本资料。配电网络规划可以使用两种常用的预测方法。外推法就是基于用电区域的历史数据,假设负荷发展率是连续变化的,根据原来的负荷发展率推移以后各时期的发展状况。在一个用电区域里,初期负荷发展比较快,但土地资源逐步使用,用电负荷逐步趋于稳定,负荷发展率从大到小变化,最终负荷达到饱和或稳步发展状态。但对于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负荷发展率并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呈现跳跃式的增长,用外推法显得有一定的误差。而仿真法与外推法有互补的作用,仿真法是以用电区域每年的用电量为依据的,通过调查每个用电负荷类型和每个类型用户的数量来计算负荷预测值。任何负荷预测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当掌握更新的负荷发展数据后,就必须对原有的负荷预测值进行修正。

2 确定网络的系统模型

确定网络的系统模型,包括确定网络是采用架空线路还是电缆供电,确定导线截面大小,网络接线方式,负荷转移方案,网络中有关设备的选型,网络在运行期间遇到不适应要求时应如何进行改造,系统保护功能,配网自动化规划等。

(1)在负荷分散或发展缓慢地区应使用架空线供电。在负荷密度比较大、发展迅速或基于城市环境美化建设考虑,应使用电缆供电。

(2)导线截面大小的选择确定了导线的输送容量,要选择足够大的导线保证线路满足网络规划的要求,例如:负荷发展时期,不应经常更换导线截面。在线路故障时,可以将故障线路的负荷转由临近馈线供电,而不会过负荷运行。另外,导线截面的选择要保证线路末端电压降处于合格的范围内。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也能承受故障电流。所以导线截面要比最大负荷电流所需的截面大,但同时截面的选择要符合经济原则,在导线输送容量与工程投资之间作比较。

(3)具有灵活接线方式的规划,可以使供电网络最大地发挥功能。对于架空线网络,最有效的方式,是将馈线与邻近变电所或同一个变电所的不同母线段的出线在线路末端联网,两回馈线也分别装上分段负荷开关和隔离刀闸。在其中一回馈线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分段开关将故障段隔离出来,对于电缆网络接线方式可以采用两回馈线组成互为备用网络,或采用三回馈线相互联络组成一个供电区域,其中两回带负荷,一回空载,作为两回负荷线的备用线。馈线之间可以组成大环网,一条馈线的负荷之间也可以组成小环网,形成大环套小环的形式。在负荷密集地区还可以建设开关站,变电所与开关站通过电源线连接,再由开关站向附近负荷供电,其作用是将变电所母线延长至用电负荷附近。

(4)制定负荷转移方案的原则是减少停电范围,尽量减少停电时间。在发现回馈线发生故障时,必须尽快查找到故障点,并将故障点前后的负荷转由邻近馈线供电,以使故障点的负荷隔离出去。

(5)国内外对各种电气设备都制定了详细标准,为设备选型提供了可靠依据。作为配网规划应选用运行效益好,损耗低,可靠性高,免维护的设备。对于开关设备应选用具备配网自动化功能,在设备中先安装配网自动化设备或者为以后发展预留空间。有些新型设备的购置费用虽然高,但运行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维护费用少,总体经济效益是相当理想的。

(6)配电网络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随着负荷的发展状况稳定,在馈线负荷超出安全电流或没有足够的备用容量时,应该增加馈线,对用电区域的馈线正常供电范围进行调整。同时,配网规划内容也应作相应修改。

(7)为确保电网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健全的保护系统,在系统出现故障时,通过最少的操作次数将故障点隔离,保证非故障点尽早恢复用电。现在常用的系统保护方法有:

①用熔断器或过电流继电器实现过流保护,熔断器在超过熔断电流时自动熔断,迅速切断电流、保护用电设备,熔断器主要用于变压器保护。过电流继电器用于线路保护。

②接地故障保护用于消除接地故障,对直接接地或通过不可调阻抗接地的系统,可以把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到接地故障继电器上,或者把过流继电器与接地故障继电器集中使用。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通过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由于接地故障会造成系统电压和电流不对称,继电器可根据基本判据来确定是否控制相应的断路器动作断开。

③单元保护,用于对系统中一个单元的保护,根据正常运行两侧电压相同的电路,流入的电流和流出的电流是相同的,通过比较两侧电流大小可以判断是否出现故障。但是单元保护要使用通讯线路,在保护线路太长的地方,很难将数据完整地集中起来进行比较。使用距离保护法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性,在距离保护方案中,根据故障距离与故障阻抗成正比的原理,采用线路的电压和电流来计算故障距离。

④自动重合闸装置的方法是利用继电器控制断路器去执行不同的跳闸与闭合顺序。线路中有大部分故障是可以自动消除或暂时性的,使用自动重合闸装置可以自动恢复供电。⑤电力系统中,有时出现运行电压远远超过额定电压值的情况,例如:开关操作瞬间或系统受雷击时,都会产生过电压现象。加强各设备绝缘强度和绝缘水平,或在网络中安装过电压保护设备,可以使过电压降低到安全水平,例如使用空气间隙保护或安装避雷器作保护。

(8)配电网络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自动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建立系统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为全面管理网络安全和经济运行提供依据。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分成四个组成部分,第一是电网运行监控和管理功能,包括电网运行监视,电网运行的控制,故障诊断分析与恢复供电,运行数据统计及报告。第二是运行计划模拟和优化功能,包括配网运行模拟,倒闸操作计划的编制,各关口电量分配计划和优化。第三是运行分析和维护管理功能,包括对电网故障和供电质量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系统薄弱环节安排维修计划。第四是用户负荷监控和报障功能,包括用户端负荷和电能质量的遥测,用户端计量设备的控制,用户故障报修处理系统。

3 效益评估

配网规划经济效益评估,包括电网投资与增加用电量所产生收益的比较,以及为了使电网供电可靠性,线损率,电压合格率达到一定指标与所需投入费用之间的比较,采用投资与收益的研究可以确定使用那一种供电方式。

加快电力建设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电网投资与增加的用电量作比较,以此确定这些投资是否值得。所以电网投资要以分地区分时期发展,用电量发展快的地方相应电网投资也大,用电量发展慢的地方,相应电网投资也少一些。

对于用户来说,供电可靠性越高越好,但相应电网的投资也会大大增加。对于大用电量或重要用户,为确保有更高的可靠性,可以加大电网投资,因为减少停电时间可以同时减少用户和供电企业的损失。线损率是用来反映电能在电网输送过程中的损耗程度,公共电网中的损耗是由供电企业来承担的,通过对电网设备的技术改造,可以让供电企业直接得到经济效益。为了使供用电设备和生产系统正常运行,国家对供电电压质量制定了标准,对电压的频率、幅值、波形和三相对称性的波动范围作了规定。稳定的电压质量可以使供用电设备免受损害,让用户能正常生产,相比之下用户得到的好处会更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