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声学的角度来说,噪音又称噪声,一般是指不恰当或者不舒服的听觉刺激。它是一种由为数众多的频率组成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声音。简言之,噪音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从社会和心理意义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并使人产生不舒适感觉的声音,都叫噪音。如流水声、敲打声、沙沙声,机器轰鸣声等,都是噪音。它的测量单位是分贝。零分贝是可听见音的最低强度。
噪音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音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音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高强度的噪音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音,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人长期在 95 分贝的噪声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大约有 29% 的会丧失听力;即使噪声只有 85 分贝人,也有 10% 的人会发生耳聋; 120~130 分贝的噪声,能使人感到耳内疼痛;更强的噪音会使听觉器官受到损害。在神经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候群,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传导阻碍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在消化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消化机能减退,胃功能紊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等。总之,强噪音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有人曾对在噪音达 95 分贝的环境中工作的 202 人进行过调查,头晕的上中 39% ,失眠的占 32% ,头痛的占 27% ,胃痛的占 27% ,心慌的占 27% ,记忆力衰退的占 27% ,心烦的占 22% ,食欲不佳的占 18% ,高血压的占 12% 。所以,我们不能对强噪音等闲视之,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当然,人们对噪音比较敏感,各个体之间是有很大差异 ,有的人对噪音比较敏感,有的人对噪音有较强的适应性,也与人的需要、情绪等心理因素有关。不管人们之间的差异如何,对强噪音总是需要加以防止的。
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 1 )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 2 )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45~60 分贝。
( 3 )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
( 1 )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 2 )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 3 )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
噪声污染
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不论什么声音,只要令人生厌,对人们的生活形成干扰,就都被称为噪声。工厂里机器的轰鸣,道路上汽车的喇叭声,人群的喧闹等,都是令人头痛的噪声。有时节奏强烈的摇滚音、迪斯科等也会成为噪声,影响到人的生活及健康。
强烈的噪声会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如果是长期在机器轰鸣的厂房工作的人员,其听力往往不及一般人。噪声还会严重干扰人的中枢神经,使人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甚至恶心、头痛。噪声对于人的正常生活工作也有很大影响,它会使人失眠,没有食欲,产生烦恼等不愉快的情绪。科学家还发现,长期受噪声刺激还会削弱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提高。
噪声污染投诉呈上升趋势
据悉,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投诉案件也随之增多。去年全区共收到环保投诉841宗,是上年投诉总量的3.6倍。其中噪声污染占投诉总数的34%。
噪声污染是指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妨碍人们工作、生活和其他正常活动。据介绍,噪声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分贝以上就会干扰谈话,造成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引起听力损伤,并逐步发展成为噪声性耳聋。另外,噪音还可对非听觉器官造成危害或导致其他疾病。
噪音污染多发生在深夜
噪音主要发生在晚上。以前段时间被整治的会城红唇酒吧为例,环保局审批明确规定它只准经营清吧,该酒吧却在没有重新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增设卡拉OK项目并播放的士高音乐,导致边界噪音超标,群众投诉不断。
由于酒吧白天不营业,无法取证,区环监大队工作人员只好一连7天现场伏击至深夜,查到其几乎天天都是经营到凌晨2点多钟。区环境监测站3月3、4两日晚连续监测发现,该酒吧未营业时,周边环境噪音低于50分贝的规定标准,而一到晚上11点营业时噪音却高达59.9分贝。区环保局据此确认红唇酒吧噪音超标,并依法作了处理。
环保局指出,超时营业也是造成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比如,近年来会城城区开了不少网吧,大部分开设在居民楼下或住宅小区内,顾客发出的嘈杂声和摩托车马达的轰鸣声,对居民造成严重的影响。国务院2002年颁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网吧的营业时间是早上8点至晚上12点。而今年3月21日区环保局和区文化局组成联合小组进行调查,却发现所检查的网吧营业时间都超过晚上12点,甚至通宵营业。
另外,饮食娱乐业和五金业的门店、加工场等,分布在城区各街道和商住楼下,环境污染问题和扰民现象也比较突出。
一天,一位82岁的老人因患耳疾走进了荷兰的一家医院。医生在察看病入耳朵时,发现他的左耳道深处有一个小棉球。当问起棉球的来历,老人经苦苦思索后方才回忆起,那是32年前他治中耳炎时放进去忘记取出的。医生对老人进行了耳力检查,发觉他的右耳已聋,而左耳听力却相当好。这个重要发现说明,老年性耳聋并非完全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引起听力自然衰退造成的,它很可能与人长期受到外界噪声的损害有关。为了证实这一点,美国科学家特地来到远离噪声干扰的非洲苏丹偏僻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居住在那里的马巴安部族老人的听力,比美国城市中的年轻人的听力还强得多。
研究和分析表明,噪声对人耳听力的影响,同它的强度大小有关。在科学上,声音强度的大小是以“分贝”为单位来计量的。一般来说,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噪声强度低于30分贝时,人们感到十分寂静,并且对人体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在40~45分贝时,人们白天工作仍然感到比较安静,但夜晚睡眠多少要受到惊扰;50~60分贝时,人们开始有吵闹的感觉,医生听诊受到了干扰,准确率要下降20%;当达到65分贝时,人们的工作、学习和开会受到明显干扰,打电话都会感到有困难;达到75分贝时,人们会觉得很吵,两个人谈话必须靠得很近才能听清楚;持续在80~90分贝时,人耳的听觉变得迟钝,别人平常的谈话已经无法听清;100~110分贝时,人耳感到难以忍受,听力受到严重损伤;120~130分贝时,人耳被刺痛,只需待1分钟,耳朵就会出现暂时变聋;超过130分贝,人耳听力完全丧失,严重时耳膜破裂,甚至发生脑溢血或心脏停止跳动。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统计资料都显示,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的听力都有明显的减退。这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噪声长期弥散于整个城市的空间,并且其中3/5的强度超过80分贝。例如,在工厂里,机加工车间平均噪声为70~90分贝,锻工车间为105~120分贝,空压机站为85~105分贝,织布车间为100~104分贝;在建筑工地上,柴油机的噪声为98分贝,球磨机为112分贝,电锯为110分贝;在马路上,公共汽车的噪声为80分贝,载重汽车为90分贝,繁忙的交通路口白天的平均噪声在80分贝以上;在家庭里,电视机、收录机、音箱等家用电器的高频噪声可达70~85分贝,等等。1971年国际标准组织,对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工作50周、工龄为20年的工人的听力情况做过统计分析,发现长期工作的环境噪声强度在80分贝以下时,听力受损者为7%;噪声强度为100分贝时,听力受损者为49%;噪声强度为115分贝时,听力受损者为94%。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噪声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听力损害是何等的严重。
为了保护我们的耳朵,减小噪声的危害,国际上制定了噪声的卫生标准。规定工人工作环境的噪声强度不能超过90分贝。这是听力保护的最高限度,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天工作8小时,30年后刚刚不致耳聋。另外,对于工作在强噪声环境中的工人,各国还采取了一些听力保护措施,如工作时戴特别的护耳塞、护耳罩,以期起到隔音或减少噪声损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