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人物论文模板

2023-03-05 02: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人物论文模板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著,里面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

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

历史上,诸葛亮凭借隆中对博得刘备赏识,又在曹兵南下,刘备大败的时候,请出了吴兵帮助刘备打败了曹操。

进而夺取四郡,又进入西川,打败了刘璋。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并多次出兵攻打魏国,最后死而后已。

被封为武乡侯、丞相、录事尚书和司隶校尉等职。

谥号“忠武侯”。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被进一步美化,成为一个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人物。

他的出场就颇具神秘色彩。

刘备策马越潭溪,偶遇水镜先生司马德操。

经过司马徽和后来的徐庶的推荐,刘备才知道卧龙先生诸葛亮,然后就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这点十分精彩,连带着介绍了诸葛亮的几乎所有亲戚朋友,只是留了庞统一家,为后 *** 伏笔。

而神仙一般的诸葛亮,一出世就帮助刘备分析了天下大事,奠定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后,更是出神入化。

在曹兵未来以前,便提前征兵御敌。

曹兵来以后,诸葛亮用一套神秘莫测的办法火烧博望,火烧新野,两把火烧得曹军闻风丧胆。

当阳一战,刘备九死一生,这个时候,诸葛亮挺身而出,随鲁肃来到东吴,请求援兵。

东吴诸雄,在诸葛亮的面前黯然失色。

雄才大略的孙权、机智的周瑜、老辣的张昭、朴实的鲁肃等等,都被诸葛亮刷的团团转。

之后,诸葛亮更是一叶扁舟离开东吴。

孙刘失和后,诸葛亮帮助刘备粉碎了东吴的种种阴谋。

并且开始筹划帮助刘备入川。

从接纳张松,到警示庞统,最后自己入川,扭转乾坤,终于收降马超,进而得到西川。

然后,帮助刘备守住汉中。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汉的顶梁柱。

当时,蜀汉内外交困。

诸葛亮先联合东吴,再南征孟获。

万事具备,开始北伐。

在北伐以前,还写了那篇脍炙人口的《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请再读读这篇文章,陈寿、罗贯中以及毛氏父子都知道,没有任何文章能比这篇文章更能体现出武侯的性格志向,所以都收录了这篇文章。

我才华不及他们,更必须在写武侯的文章里,收录这篇感人肺腑的文字。

诸葛亮在历次北伐当中,身先士卒,足智多谋,高瞻远瞩。

但因为种种原因,北伐并没有成功。

比如马谡失街亭、孟达大意被司马懿打败、粮草不支、李严撒谎、苟安流言等等。

最终诸葛亮因为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

诸葛亮死的时候,还任命了两朝丞相,即蒋琬和费祎。

所以在这两个人还活着的时候,蜀汉还威而不乱。

这两个人死后,董厥樊建就差远了。

诸葛亮死后,还计斩魏延,死诸葛吓退活司马。

这就是罗贯中,或者说毛氏父子为诸葛亮杜撰的一生。

看来是很完美了,但是许多看三国演义的人都是一上来特别喜欢诸葛亮,后来渐渐的就不喜欢诸葛亮了。

或者说对演义有一定了解的人,就不太喜欢诸葛亮这个角色了。

这可能是演义作者始料未及的。

作为诸葛亮,我们可以看一看杜工部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的对于诸葛亮的定位比演义作者好的多。

诸葛亮本来就是一个悲情英雄,这样的人必定不是完美的。

比如项羽,这个人就是优点缺点同样明显,这样的悲情人物,能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而三国演义所设计出的完美悲情人物,就显得漏洞颇多。

第一,诸葛亮既然料事如神,那么为什么在街亭这么重要的位置派出马谡呢?譬如王平、吴懿就能胜任这个位置,还即忠又勇。

反过来讲,演义美化的神一样的诸葛亮,在知人善任上,颇有问题。

第二,演义描写的诸葛亮过于神话,这反倒不像是一个人。

小说能吸引观众,一般都是让观众能在主人公身上找到共鸣,而诸葛亮这位主人公,显然不是能让人共鸣的主人公。

第三,诸葛亮本来是个很忠厚老实的,至少是个好人,不会去害人。

三气周瑜虽然写的精彩,但在全局的角度看,绝对是败笔。

还有诸葛亮和诸葛瑾本来是一对关系很好的兄弟,各为其主却不互相干涉,但是演义里却也被迫勾心斗角。

诸葛亮如果连对自己的兄弟都不好,怎么可能对刘备这么好?

第四,人都是挑剔的,再完美的人物也会被挑出毛病。

所以,在演义的角度说,捧诸葛亮的越多,打击诸葛亮的人就越多,这也就是演义能够流传下来的原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诸葛亮智而近妖,刘备忠而近伪。

”这句评论十分到位。

也就是说,三国演义虽然完美的创造了诸葛亮,但是却真的不如一个实实在在的诸葛亮让人敬佩。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以诸葛亮为核心和纽带,把三个国家的人物描写的淋漓尽致。

尤其是诸葛亮,三国演义把他的忠、智、义、情写的相当到位,让一个全新的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栩栩如生。

提到诸葛亮,人们就会想到足智多谋、鞠躬尽瘁这两个词语,三国演义的功劳毋庸置疑。

戏剧舞台上也多借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形象,把活生生的诸葛亮展现在我们眼前,比如失空斩。

所以,在文学角度上讲,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绘相当成功,不仅仅创造了一个完美的诸葛亮,也创造了一个争议的诸葛亮,使诸葛武侯不仅仅是一个伟人,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名人,这就是雅俗共赏。

三国演义不仅仅使自己流传千古,也令诸葛亮万世流芳。

人物形象对比学术论文

人物形象作为形象广告片中最活跃的因子,对形象片能否成功意义重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物形象对比学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浅谈人物形象塑造

摘 要:《荞麦记》是黄梅戏优秀传统剧目,人物形象很有特色,各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其中“王安人”这个角色是黄梅戏老旦行的看家戏,表演状态丰富,观众喜闻乐见,其人物走向从荣华富贵到乞讨求生,这一故事情节的变化,矛盾冲突的安排,通过剧中事件一串一串的反映,把王安人灵魂深处的情与恨、爱与怨、怒与悔的变化诠释在黄梅戏的舞台上,给人以极大的反思和启示。排演时,我在该剧中接受了扮演“王安人”的任务,从读剧本到分析剧本,分析人物后,我就爱上了这个人物,因为她有血有肉,有人物个性,脑子里始终思索着我该如何恰如其分地来塑造“王安人”这一舞台艺术形象,如何赋予角色之灵魂。

关键词:《荞麦记》;黄梅戏

[中图分类号]:J61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0-02

作为一个演员,最初接触到一个新剧本、新角色,能否激发她的创作欲,原因当然很多,如:故事情节的组织,矛盾冲突的安排,文学语言的锤炼,唱腔的情感表现等等,都会使演员产生兴趣与情绪冲动。但是,直接能够发生感情的还是人物性格以及角色在重要事件中所担负的任务。更确切地说:首先浮现在演员脑子里的是她所扮演的角色有没有戏的问题,可塑性强不强,当然考虑问题不止这些,但主要是应从塑造人物着手。

正因为《荞麦记》中“王安人”在全剧中的形象很有特色,性格描写又非常鲜明,有个性,把一个拥有百万富翁的当家主妇“刻薄”、“嫌贫爱富”的势利心态,反映得淋漓尽致,也加深了我对这个人物的理解,这里我想谈一点我塑造这个人物的浅滴体会。

一、狠抓戏眼,重笔添彩

要想塑造好这个角色,首先要进入“王安人”性格的内心世界,认清她性格的鲜明性,人物的思维走向,体验她矛盾的心理,体现她表演的行为,我觉得既要突出她嫌分爱富的扭曲心理,又不能忘记她作为豪府安人的矜持庄重。在对待贫与富的态度,包括她对三个女儿的态度上,既要突出她刻薄,又要突出她的慈祥,抓住她势利心态,在性格上既要突出她的刚毅,又不忘突出她柔弱的一面。她把可憎与可爱,热烈与冷冰,欢乐与抑郁,傲慢与乖戾,善良与无奈,高贵与渺小,狂妄与乞求,灵与肉动人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非常有个性的性格,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我喜欢演这个人物——王安人。在排演的过程中,极力寻找王安人的生命与灵魂,努力塑造一个完整的“王安人”舞台艺术形象,同时又极力寻找人物的双重性,把握人物的核心点。

“王安人”的戏是从第三场“寿堂风波”开始,当观众看到一个慈祥的主妇手拿龙头拐杖,荣耀的上场后,寿堂的喜悦给观众带入非常和谐的氛围中,开场的摆宴渲染了五百万夫妇开门庆寿的欢乐景象,接着大姑娘带上寿桃、寿糕、金寿星、貂鼠皮袄送双亲,二姑娘带着寿糕、寿果、珍珠玛瑙还有石榴红裙送给母亲,老安人看着耀眼的贺礼,兴高采烈,赞叹不已。左一个儿子宝宝,右一个心肝宝贝,把一个贪财之心的老太太体现得很到位,在欣喜若狂之际,院公报信:“三姑娘回府”,这一报信带来骤变,造成一个极大跌宕(挡),当见到三女儿送的荞麦馍丢到地上,连金狮犬都不瞧上一眼,一声长“叹”,埋怨自己怎么生养着这么一个没有福气的穷鬼。为了在客人面前不丢人现眼,把她打发到厨房烧火。中间的拜寿、祝酒,在喜怒交织的情景中形成了更激烈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及喜怒漩涡,于是最后用拐杖将其三姑娘母子赶出府门,连马棚都不给住,这就迸发了更大的愤慨和不可理喻的矛盾心理,把世俗的人间之情通过人物情感的表露,深层次的表现得更加鲜明,因此“以喜悦衬怨怒”、“以欢乐衬气愤”。通过“乐、怒交衬”达到“以怒衬乐”、“以乐衬怒”之效果,到后来落难时又“以悔恨衬求诉”,应该说这个人物的特点。从表演角度看,恰如其分地达到了“衬”的舞台效果,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演员对于剧情发展是清清楚楚的,哪里是高潮,哪里为高潮“铺垫”更是胸中有数的,“衬”的不够,到后来“乞求”的效果也就要受影响了。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起初在演出中我知道“以喜衬怒”的“衬”的作用,但确没有掌握好分寸,认人“喜”的气氛渲染越突出,“怒”的情绪就越浓郁,于是又往往在表演“喜”的阶段时,不知不觉做了过分夸张,为喜而喜,当然就会离开戏,这些都是对于“以喜衬怒”作了形式的理解,而不是从人物性格出发的结果。为了深层次的、准确地把握好这个人物的表演尺度,根据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兴趣的提高,我采取狠抓戏眼,重笔添彩,在不断演出过程中,通过踹磨,思考、摸索、体现,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以“衬”找戏,以“衬”托情

《荞麦记》的剧作意蕴是旧时礼教,封建意识,人伦道德的写照,又是一部讲道德,激人奋进的好作品,虽是一部讽刺体裁的剧,但确给人以极大的回味、反思和教育,震撼人心,催人奋进。在整个剧情发展中,各个人物都是贯穿于人情、生活之中,对人、情的理解,对各阶层人的认识,对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各有不同对待方式。而“王安人”的行动贯穿线是不讲道义、不讲亲情、不看人的主流,只看一时荣耀的势利心态,此乃“王安人”的思想主脉。由于她的刻薄、势利、无义、绝情激起三女婿一家同心相连艰苦度日,坐破寒毡,磨穿铁砚,发奋攻读,最后得中头名状元,而王安人万贯家财被几场冲天大火烧得片瓦无存而沿门乞讨,这种变化带来很大的戏剧性的讽刺效果。“府门耻笑”一场戏是“王安人”的重头戏,这场戏她以演唱为主,以情为线,在演唱中有夸耀、有哀求、有懊悔、有求诉、有悔恨,用“诉苦”之例“衬”母女之情,在“衬”中找戏,在“衬”中托情,最后母儿相认。开始她跄颠上场就被三女婿的中高官而暗自庆幸称赞状元及第门前的荣耀风光,“适才经过大街上,鸣锣开道热闹洋洋……”。这段唱腔我在演唱处理上,对每句唱词极力寻找准确的感情色彩,把行云流水般的旋律和赞美夸耀,指指点点的明晰动作连成一体,显示出王安人由沿街乞讨的无奈,急切想见女儿,求女儿饶恕、收留,来突出王安人的个性,她似乎忘记以前的所作所为,在表演处理上,由于在乞讨的路上形成时空逼迫感,又有大幅度的夸赞身段和唱段的处理。首先是稳定人物心境,把乞讨的感受压抑住,用真情实感唱出心声,“以喜衬乐”、“以乐托情”,同时还要用忏悔之意“衬”自己的诚意之心,这段戏在这场整个情节流程来看,虽是重头戏之一,此时此刻,但只是个大铺垫,还未到倾注全力之时,还是“衬”的作用,所以在表演处理上留着后劲,把打重点这关。   当王三姐看见这恨惊扰母亲落入如此地步,与以往旁若两人,又喜又恼,又气又怜,一场讽刺性的明晰对白和对唱,逐渐显示了感情变化的复杂层次:王安人从竭力陈述到苦苦哀求,从万念俱灰到一线转机,直到无奈用“十月怀胎”来“诉求”。在总体讽刺性的氛围底色中,我在演唱时细腻地调节着不同声音色彩,此中所谓调节,全在于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种种具体感受,判断与反应上,如:“女儿她心慈嘴头硬,我不免数怀胎打动她心”,当唱到“心慈”在高音区中用一点装饰音然后急停顿,再轻声唱出“嘴头硬”带点忏悔之意,如果不加装饰音,不停顿,一口气唱上去,就显得无“味”,就达不到过加赞叹的艺术效果,紧接着无奈而深切地唱出“我不免数怀胎……”,大换一吃,用气声加一点泣声唱出“打动她心”。这段演唱一共是74句唱词,在旋律反复、相同的情况下,每一小段我采取不同的演唱方式,用多种演唱方法来完成人物的心声,唤起三女儿在怨恨的心情中给予同情之感,同时也用声音情感来感染观众给王安人一点怜惜之意。这段唱腔音乐旋律韵味无穷,起伏得当,情感极为深切,演唱中对“王安人”的心灵撞击很大,震撼很深,沟起她人生酸甜苦辣的追忆和养儿育女的辛酸之苦,加之懊悔之意,全部凝结在一起,促使观众形象直观地看到人物灵魂的苦痛之处及悔过之心。我体会到要唱好这段唱,首先是潜入角色之中,不是以“衬”找戏,以“衬”托情,以情带声,在平仄韵的咬字上,有的地方我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柔出来唱,极力做到声断气不断,以求声情并茂,最大限度的发挥演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为这原是一个势利、刻薄的老安人生活中所遭受的一个缩影,此时又是一个处在生命游丝上的孤弱老太婆极力想要振作起来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做最后(无奈)选择,也是对那些势利、刻薄者一种鞭挞。

根据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兴趣,这段戏后来在演出中特别要注意鲜明真挚的人际情感,唱腔上要体现情、声相柔的黄梅戏韵味,极力将演唱艺术与角色的个性征合二为一,相互融合,努力做到形体动作,表演神韵和声腔艺术相互兼顾达到统一,这种结合是演中对角色之间交流的理解。一个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想把角色活生生地表现在观众面前,不仅仅是演唱的功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演中对角色的理解与体现,而这种理解,体现程度主要是从人物之间的交流中和声音的表达中展现出来,以寻求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塑造人物当中,我特别感触在舞台行动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处喜、怒、哀、乐的表现都能够有根寻,有据可依,有感而发,对于表演分寸,我极力要求自己要准确的塑造人物,着力挖掘人物情感真实,把握人物内心的情感脉搏,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典型思想,典型行动,把她带入角色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段唱腔之中,真正体现人物的神韵。因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高度的提炼生活,用最精炼、最典型的表演方式和感人的演唱艺术去展现剧中人物的生命,给观众以生活的启迪,高品质享受。找到剧中人物的生命与灵魂,塑造的角色就不会只是一个表演情绪的躯壳,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这是把握人物形象塑造的锁匙。

以上是我在《荞麦记》一剧中扮演“王安人”的直接感受,也有间接启发,既无系统又难保正确,谬见看法,在所难免,希望读者多多指正。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人物形象对比学术论文

2000字论文的格式模板

  随着学术界对论文内容质量的要求的日益提高,各大期刊杂志和高校院系对论文格式的规范性标准也日趋严格。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00字论文的格式模板,仅供参考!
  2000字论文的格式模板
  1、题目。

  模板写作 方法 如下: 、题目的写法。 题目一定要反映出 文章 的体裁,切不可起一些类似 散文 或者 记叙文 的一般有两种拟题方法: 第一种,指明文章论述范围 比如《论友爱》、《谈理想》、《说勇气》等等; 第二种,题目就是论点

  这种写法很特别也很醒目,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很好,读到下文会给阅卷人一种紧扣题目的大局感,比如《团结就是力量》、《重理轻文可以休矣》等等。

  2、开头第一段,引出话题。(别超过90字)

  如果是给材料 议论文 ,则该段必须将材料压缩到50%左右,以此提醒阅卷人考生具备概括材料的语文能力。如果是 话题 作文 ,则可随便谈论一些与下文论点有关的现象或者事实,不宜超过80字。此段结尾可以用一句设问(论点作为回答)引出下一段论点。

  3、第二段为论点段。论点只需要一句(越短越好),且必须独占一段!

  这是本模板效果的核心!这是一个最简单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切记。

  多年的 经验 告诉我,凡是试图让阅卷人费力寻找论点甚至不惜让阅卷人顶着酷暑归纳论点的作文,绝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及格的话就算比较走运了。

  论点宁可不新颖也绝对不要有争议,更不能出现立场上的错误,否则将变成零分作文。

  实在没有高水平的认识,可以选用大众化但绝对没有错误的论点——与报纸上的新闻论调一致是个可以遵循的简单原则。一败涂地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为了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而写出了一些引起争议甚至极端到错误的论点,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4、第三至第五段为分论点论述。每段150到200字(有必要的话,可以多写一段,则每段字数相应缩减)

  这三段每段开头的 句子 均为一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比如一篇谈论尊老爱幼的文章,分论点可以是:

  1)我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2)当今社会依然提倡尊老爱幼。

  3)世界各国都把尊老爱幼当作一种道德准则。

  这三个分论点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论述了论点,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另一种关系是递进关

  系,同样以尊老爱幼举例,递进的分论点可以是:

  1)尊老爱幼是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体现。

  2)尊老爱幼是社会风气好坏的体现。

  3)尊老爱幼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否的体现。

  这种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依照从个人到社会再到人类的层次递进,体现了逻辑的准确与思路的清晰,给人一种高水平认识的感觉。强烈推荐在高考中使用递进方式设置分论点,效果好,得分高。分论点的句式最好使用统一的句式,比如排比。

  每段的分论点写完后,就进入使用论据进行论证的阶段。论证方法按照学校的教学所教,无非有例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几种。我们可以写一些事例作为事实论证,引用相关的 名人 名言 作为引用论证。

  但是这不能算是高水平的论证,每段论证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论述,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你的论证将被认为是堆砌事例和名言而毫无说服力,

  事实证明,自己的论述越多的文章,分数往往也越高。

  但是以现在中学生众所周知的贫乏的课外知识和思考能力,自己的论述从哪里来?这里有个不诚实但有效的办法,我们可以多多背诵一些名人名言——这一点显然不难办到——然后去掉说话人,把名人的论述当成自己的论述,不但有话说而且效果很好。

  同时,一旦我们在某个论点上没有名言可以引用,我们也可以自己说上一句,然后冠上名人的头衔就成了名言,不过一定不要被别人看出破绽。

  事实论据也可如法炮制。但是此种方法不可多用,用于救急尚可,频繁使用定会漏洞百出。

  用时一定要使用生僻的名言与事例,切不可乱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资料。比如万不可说“天才是99%的汗水+1%的灵感”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否则不但贻笑大方,分数也会大打折扣。

  高水平的同学可以尝试使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等等,生动形象,效果往往很好。

  注意,这三段的字数要保持大体一致,不可有的段过多有的段过少。

  有字数要求的作文主要靠这三段凑够字数,按800字的要求,这三段最少也要占到500字,也就是文学上常说的“猪肚”。

  5、第六段要联系生活现实。(80字左右)

  本段可以指出论点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更可以联系时事,给人一种眼界开阔关心国家大事的感觉。比如还是谈自信,这一段就可以写自信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学习与交往中的意义,而且还可以联系神舟成功发射,正是由于我们中华民族充满自信,才在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上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

  此段字数不宜过多,80字足够。

  6、第七段是所谓辩证段。(50字左右)

  这一段主要是为了体现考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不必过多,几十字即可,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洞。比如论点如果是“人必须学会自信”,那么有人也许会抬杠说自负也是自信,所以这一段必须指出,我们要自信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将自信和自负混为一谈,这样一说,文章就显得严密,给阅卷人的印象很好。

  7、第八段即最后一段一定要重申论点,且尽量简短,忌罗嗦,忌训人,忌 口号 。

  比如:尊老爱幼,从我做起。(简洁又明确)

  但下面这句就不行了:

  让我们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吧!(训人语气太明显,感觉太假),至此,一篇规范上乘的经典议论文就算写好了。

  同学们平时需要做的有三点:

  一是多多记诵名人名言与伟人 事迹 ,记得越多考场上应对能力越强;

  二是重视拟题(标题一定要明确),我竟然见过没有题目的作文,结果被白白扣掉五分,痛心之余,深感莫名其妙,但愿不再有人犯此类低级错误;

  三是提高思想境界

  这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实乃经年累月之力,这一点上的差距,也就是为什么按相同模板写出的作文,有人能得55分,而有人只能得到40分的原因。

  最后澄清一点,此模板只是工具,帮你发挥出正常水平而已,而真正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是绝对无模板可套无捷径可走的(谁说有的话就是虚假 广告 ),只有勤学苦练这华山一条路。注意,此模板仅适用于应试, 爱好 真正的文学和打算当作家的同学绝不可按照此模板写作,否则贻害甚重。

  附上58分的标准 范文 ,括号中为写法解释,希望能给广大中学生朋友一个直观的认识,但愿你们每个人都能在将来的高考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题目: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这一点很重要,要是不允许写议论文那就不能套用,由于不看要求而失败的教训也是不少的,望切忌盲目下笔。)

  作文题目:学会欣赏

  (这篇范文使用了题目与论点一致的命题方法,也可以按另一种方法命题为《谈谈欣赏》) (文章采用递进式分论点。分论点一从反面写不肯欣赏的危害。)
  范文:学会欣赏 
  为什么家长一再的训斥也改不掉孩子的坏习惯?为什么老师不断的指责也纠正不了学生的错误?为什么同学之间总是出口伤人,苦痛半天?为什么我们生活在这日渐昌明的时代却苦闷得如同跋涉于繁华的沙漠?(这一段用三个疑问句提出了一些很常见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意义。最后一句设问引出下一段论点。)

  请学会欣赏!(论点独占一段,与题目呼应。)

  挑剔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绝大多数凡人都想通过指出别人的错误来使别人同意我们自己的观点,但是事实上,即使我们动用的武力,也难以使别人同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即使是那些总是落后的人也不例外。他们承认自己错了就必须面对自尊心受挫的巨大心理压力,在这一压力之下,即使他们心里服气,嘴上也难以承认。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并不懂得这一点——尽管他们自己也从不承认自己有错——他们不断的试图证明别人错了,然而得到的除了反抗和失败,什么都没有。这也许就是绝大多数家长老师与子女学生之间矛盾的根源。

  (点评:这段论述没有一个事例,没有一句引用,但是非常在理,相对于堆砌论据来说,实在是高水平论述。但是也许你已经发现了,是不是这些观点你都似曾相识?事实上这都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的观点,书店里有很多他的书,但是我记住了,并变成了自己的话,不但效果好,而且不费力。)

  懂得欣赏能迅速化解矛盾。(点评:这是分论点二,开始转到正面论述,并且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重要人物的愿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只要你找到了别人的优点,并且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重要人物,那么他的心理武装就一下子解除了。他也许会出乎意料很友善的和你谈问题,甚至承认他自己也会有做错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不但矛盾会迎刃而解,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会越来越近。如果每个家长和老师都懂得欣赏,也许很多问题都会烟消云散。(哈哈,这是卡耐基的观点,我不过是做了整合和修改而已。)

  学会欣赏能不断走向成功。(第三个分论点相对于第二个又有了更为深入的递进,在解决矛盾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个人一天不吃饭就会饥饿难耐,可是对于比食物还重要的欣赏,我们怎么能几十年都不给别人一点呢?(此处是比喻类比论证。)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总是说一个人像猪,他就会真的打起呼噜来。”(此处是引用论证。)相反,你欣赏一个人,他就会像你希望的那样变得成功。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让大家不断向一个一直被认为很笨的女孩献殷勤,不断的称赞她的优点,不断的以欣赏的口吻赞美她。不久,奇迹竟然发生了,她一下子变得聪明了,而且出落得可爱动人。(此处使用了举例论证,一个例子,几十个字就够了,切忌长篇大段。)亲爱的家长与老师们,不要再以恨铁不成钢为自己的挑剔辩护了,每一个真正懂得爱与 教育 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如果您想让您的孩子成功,就不要吝惜您廉价却又弥足珍贵的欣赏吧!(这一段使用了例证与引用,但是恰到好处,毫无堆砌之感。至此主体论述段落结束,三段字数基本一致。)

  在我们的社会日益文明开化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颗能够真诚欣赏别人的心,以一种不再挑剔与抱怨的喜悦态度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互相尊重,亲子之间才会互相理解,夫妻之间才会互相爱恋,朋友之间才会互相支持。(联系现实,目的是让论述更深入,让观点有社会价值,但别超过100字。)

  当然,欣赏绝不是盲目的,它与恭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发自真心,毫无做作夸张之感,唯有真诚赞美之意。后者却出自牙缝,虚伪而又过分。(这一段为辩证论述,区分了欣赏与恭维,严密全面。)

  学会欣赏,发现幸福!(重申论点,简洁明确。)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学会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学会欣赏我们幸福的生活吧!(俗)

  

写人物论文怎么写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