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霍尔顿的论文文献

2023-03-04 16: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霍尔顿的论文文献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的主要性格

【摘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作品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著名代表作。作品通过对人物细腻的心理描绘,刻画出了一个极具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霍尔顿・考菲尔德。霍尔顿性格中既有积极的态度同时又有消极的特征,他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性格

Abstract "The Catcher in the Rye" This work is well-known American author JD Salinger's masterpiece. It works through the characters delicate psychological depiction depicts a very rebellious hero image - Holden Caulfield. Holden character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ttitude at the same time, he is a character, very complex character.

Key word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Holden; character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著名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刻画出了霍尔顿复杂矛盾的性格特征。这一类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并非是源于塞林格,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有以海明威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开始了有关战争题材的创作,这些作家在作品中主要描绘了战争对于青年心理所产生的巨大创伤,最为典型的就是以“迷惘的一代”为主题的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同样也属于反映二战对于青年人生的影响的作品,只不过它和海明威的创作在时间上差了将近半个世纪。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主要描绘出了主人公霍尔顿孤独彷徨的内心世界,塑造出了一个内心极为丰富的人物形象。

一、消极、悲观的性格特征

在作品中,作者所刻画出的霍尔顿这个人物形象,是当时时代社会中理想幻灭以及精神崩溃的青年形象。他十分拒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对于主流价值观念所要求的求上进而上班挣钱的人生轨迹,他并不热衷,因为这些只能带给他一种物质上的满足,却无法满足他对于精神世界的要求。因此,虽然他的物质生活很是充裕,但他仍然感觉精神世界十分压抑,他对于自己人生的前途没有什么期望以及想象,他对于现实世界的态度是很失望的,甚至产生了许多悲观消极的想法。这个人物形象并不是只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五十年代的美国社会有许多和霍尔顿相似的青年,因而很多史学家将五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称为“怯懦的五十年代”。

霍尔顿是一位非常典型的精神空虚的人物形象。他的生活就是喝酒、抽烟以及出入夜总会,这些生活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充盈,这使他感到一种无所事事。他对于学校的生活也是十分厌恶的,但他又像所有的在校生那样滥交女友,终日吃喝玩乐,过着空虚颓废的生活。他的灵魂世界是无比空虚的,而这样的空虚又使他找不到任何的人生目标和热情,导致他整日沉湎在酒和性的糜烂生活中。霍尔顿一直都是以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他始终无法找到自己精神上的朋友与伙伴,他感到自己不被这个社会所理解,因此他总是用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来面对人生,最终也放弃了对于自我的拯救。他在家中非常惧怕父亲,父亲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父爱,尽管母亲非常疼爱他,然而母亲却无法和他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和沟通,哥哥曾经是他的人生榜样,然而哥哥后来因为生计也开始了日常庸俗的谋生,这使他感觉到这个榜样一下子轰塌了,最让他感到慰藉的就是弟弟埃里,然而弟弟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去世了。因此,霍尔顿对自己的人生十分失望,他得不到任何精神上的慰藉,他就总是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人生。

在霍尔顿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以后,他的消极悲观态度达到了高潮。例如在他第一次去宾馆时,他看到那个心理有些不健康甚至是变态的老头,内心中便产生一种恶心感,在他看到宾馆中的许多男女做着很低俗的游戏时,他的内心中也是非常厌恶,即使他和自己的女友在一起,他也无法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女友萨丽只关心超短裙是否好看,她和霍尔顿没有任何精神层面上的沟通和交流。霍尔顿认为他周围的人都是很奇怪荒诞的,他感觉自己被这个世界抛弃了,在他十分痛苦时,他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老师来开解自己,然而他没有想到,他的老师表面上是一幅仁义慈爱,实际上却是同性恋。霍尔顿彻底对人生绝望了,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使他感到极度的窒息,他在哪里都无法找到宣泄的出口。

可以说,消极、悲观、失望的霍尔顿是二战对于美国青年精神摧残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出生于律师的家庭,尽管不是大富大贵,但是却衣食无忧,然而他对于自己的人生却没有任何的方向和目标,总是感到未来渺茫,这是家庭和社会共同造成的。他是精神世界先行崛起的青年代表,现实的'世界无法使他的内心精神得到满足,因此,他产生了一种绝望感,不再以任何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而是放任自流。

二、积极的性格特征

尽管霍尔顿对于现实的生活非常不满,也曾迷惘无奈,但在某些方面他还是有一些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不仅仅单纯是用消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从他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到,霍尔顿尽管有失望的情绪,不过他的内心中仍然还存在着真善美,他还是用一颗博爱的心灵来面对周围的人和世界,这也是他积极乐观的一种表现。

霍尔顿虽然有一些不良的嗜好,比较放荡不羁,不过他始终有一颗善良的心灵,对于他人他总是抱着感恩和同情之心。例如,有一次他得知自己的历史成绩不及格,他特意给历史老师写了一封信,让老师不要因为自己不及格而心里感到难过:他有一次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大学同学的母亲,在她对大学中的情况进行询问时,霍尔顿出于善良的心理并没有把自己同学在大学中虚度光阴的事情告诉她,因为担心她会失望,所以就告诉她,她的儿子在学校中非常优秀,让她不用为此担心。如此种种,我们都可以看到,霍尔顿拥有一颗善良的灵魂,他不希望他人像自己那样对生活失去信念,希望他人都能够积极乐观地生活。

霍尔顿非常喜欢儿童,他认为儿童的世界是一片纯洁,而成人的世界则是污浊肮脏的,为了不让儿童的世界被成人世界所污染,霍尔顿曾经积极地帮助儿童。在他看到学校的墙上出现了“X你”这样的字眼时,他非常愤怒并立刻擦掉了它们,他不希望儿童纯洁的世界被成人的污浊所玷污,他希望儿童可以保持一颗不被现实同化的灵魂,使他们可以健康地成长,不必像自己这样对于未来产生迷惘和无奈。他这样的观念,就是为了使儿童有一个纯净的生长空间,尽管他自己的内心不是很阳光,但是他仍然希望将阳光带给更多的人们,使这些人们都可以健康快乐充实地成长并生活。

三、反抗、叛逆的性格特征

霍尔顿有着很复杂的性格,他对于世界和人生都充满了失望感,他认为周围的人们都不理解他,因而他性格中出现了消极的一面。但同时,他内心中仍然具有真善美的思想,他很有爱心,他对儿童以及自己的历史老师都抱有博爱的心灵,这是他积极向上性格的一种体现。然而,霍尔顿性格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的叛逆精神,正由于他拥有一颗不对现实臣服的心灵,他才会产生一种厌世感和消极感。

霍尔顿曾经出走过,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现实社会进行反叛。他不想按照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来生活,他不愿意为了挣钱的目的而去上学,他也不想去屈从于现实,因而他在学校中用荒废学业的方式来进行反叛。他不愿意将上学视为人生走向成功的工具,他对于这种价值观念的拒斥就是通过反叛的方式来进行的,但是他的这种反叛是模糊的,他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他对于社会人生没有进行过理性逻辑的思考,因而他的反叛大多是出于一种自己主观的一种愿望和理想。在他出走的第三天中,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一种后悔的想法,因为他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认知,所以即使他出走,他仍然无法找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相反,这样的结果反而会让他更加的绝望,导致更多的厌世情绪,他发现自己的反叛没有任何的作用,只能是让内心更加痛苦。

四、结语

霍尔顿矛盾性格的原因主要分为社会原因以及个人原因两个方面。从社会原因这一方面来看,霍尔顿这一代青年是二战后成长起来的,战争使得他们对于生命的看法改变了,他们大都出现了一种厌世情绪,很多年轻人精神极度空虚,而又对现实不满,他们希望通过反叛的方式来找寻到人生的意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从个人原因方面来看,霍尔顿和其他很多进步青年一样,他们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认知还不是很清晰,往往出现思想和行为的不一致。他们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够充实,但却沉湎于物质享受中,即使反叛的行为,也大多是没有任何的目标和针对性,只能是在精神的泥沼中痛苦。

参考文献:

[1]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2]韩国勇.浅谈《麦田里的守望者》及其对当代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4)。

[3]戴宝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的逃避心态和自我矛盾[J].安徽文学,2012(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识流手法研究(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识流手法研究

因而,这部作品在以意识流手段进行创作时,是基于传统意识流创作技巧,并给予一定的丰富和创新,这在作品中相关人物的主要行动上可见一斑。在以往的那些传统的具有意识流特征的小说中,诸如《尤利西斯》(乔伊斯)中的主人公布鲁斯,不管其思想是如何的散漫、荒诞,这位主人公还是具有那些合情入理的行动,但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中,霍尔顿这位年轻人,其所作所为绝大多数都是毫无常规、无理可循的,似既可做,似乎又可不为,虚虚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总觉倍感迷惘、不知所措;其实这正是我们这位主人公内心世界真实感受的反映,他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就是基于他那毫无意识的思维,以如此无意识的思维来掌控其行动,出现书中主人公那种荒诞、无理、不按常规出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也就不足为怪了。由此可见,塞林格正是通过这种基于传统意识流而高于传统意识流的文学创作,极其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主人公霍尔顿那种特定的行动与其特定的思想的互为影响、互为支持的特殊关系。书中主人公那种无拘无束、不循常规的行动,在整部小说中随处可见。例如,他自认为他因中了一颗子弹的射击而受了极其严重的伤害,但实际上他一点儿也没事,还是好端端的一个人;其实这只是他要把那些埋藏在他内心已久的生存危机向世人表达而已,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他早已厌倦这个现实世界,周围这个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成人世界彻底让他感到恐惧,在他内心深处极力欲寻找一个纯真、童话般的世外桃源,为的只是今后再也不受到这个现实世界的伤害,这正是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一个真正思想状况的表现;当他那美丽的童话世界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而现实世界又是如此的真实存在于他的周围,伴随着他的左右,一刻也离不开,这是何等的人生无奈和绝望啊,于是乎,处于虚幻与现实夹缝中的他,那种无所归属、被世人彻底抛弃的意识,此时更是让他感到痛入骨髓!处于这种状况的他倍感迷茫,既不知在这个现实世界该做什么,也不知不该做什么,只好一个人晃晃悠悠、过着形如僵尸般的无奈生活。因此当塞林格运用他那超凡脱俗、高于前人的意识流创作手段来阐释霍尔顿的人生轨迹,一旦其失去理智的行动退缩到一个比较清醒的边界,此时霍尔顿那种世界是如此之大,可何处是他容身之处的因极其悲哀而极度绝望的心情就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目睹着这一切,读者在感叹造物主作弄世人的同时,也不得不惊叹于塞林格这种基于传统意识流创作又高于传统意识流创作的文学创作手段。正是塞林格对意识流创作的大胆创新和不断丰富,才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精彩和非凡。

四 结语

总而言之,《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世纪经典力作,其意识流创作手法,在基于前人成功的创作技巧上,又不断加以丰富和创新,正是这种永无止步的人类精神,促进了世界文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促进整个人类文明不断跨上新台阶,带来了人类社会的繁荣和文明。

参考文献:

[1] 郑宝卿:《从反抗到妥协――从霍尔顿的心路历程看塞林格的精神世界》,《漳州师范师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 刘悦聪:《论〈麦田守望者〉》,《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 张颖:《20世纪美国少年文学回顾》,《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4] 郭佳:《〈麦田里的守望者〉研究综述》,《太原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5] 牛振宇:《浅析〈乞力马扎罗罗的雪〉中意识流的意义》,《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毕业论文选材,现当代文学,给点意见哈...

那就城南旧事好了,我个人觉得喜欢才有足够的东西。而且城南旧事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东西。参考文献即使不像鲁迅那样多,但是也不会很妨碍的。参考文献再多,也只是别人的东西,还是尽量写出自己的观点比较重要。而且当你真的去找,鲁迅的参考文献会很多,但有没有你想要的也是问题。

开题报告模板,谁有呢?请赐及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Analysis of the Major Character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姓 名 赵惠黎
专 业 英语
学 号 20070401070
学 院 外国语学院
指导教师 潘学权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现状:
《麦田守望者》一经出版,文学评论家便用传统到后现代主义的各种理论对小说从各方面进行评论和解读。如德国学者汉斯·彭纳特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着力剖析了霍尔顿的孤独,而施咸荣先生1982年也在《美国当代文学简史》中提出《麦田守望者》被认为是最早的“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大量研究表明《麦田守望者》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不仅从艺术上受到了肯定,而且从社会学的角度也得到了认可,它可以帮助青少年增加对生活的认识,也使成年人对青少年增加了解,消除代沟。

可行性分析:
对于此课题前人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研究,相关中英文资料充足。本人已仔细翻阅了原著, 反复咀嚼其内涵,并通过网络资源获取了相关资料,了解了作品的背景知识。基于对原著以及相关书籍材料的阅读和文献的查阅,加之指导教师的帮助,此课题研究是可行的。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1、分析霍尔顿的性格、成长背景、成长体验和其他人物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2、对霍尔顿选择与主流社会的和解进行分析,细致的研究探讨霍尔顿抗拒成长的过
程及其心理变化。

2.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课题拟通过霍尔顿叛逆性生存状态的展示,对战后美国文学中霍尔顿这一独特的人物类型和性格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行尽可能深入细致地挖掘与剖析。并把霍尔顿的世界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来分析,从而透视青春期的危机,解读青少年一代的心声,并从中获得启发。

论文纲要

一、简介,介绍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研究的发展状况,并简要介绍本文所述的观点。
二、主体部分,分析霍尔顿的成长历程和心理变化,由三个部分组成:
1、分析青少年成长道路所遇到的问题及障碍,分析成长的一般模式。
2、分析霍尔顿的性格、成长背景、成长体验和其他人物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3、对霍尔顿选择与主流社会的和解进行分析,细致的探讨霍尔顿抗拒成长的过
程及其心理变化。
三、结论,在前两部分的分析与解释的基础上总结出文章的观点。

主要参考文献
Blos, Peter. On Adolescence: A Psychoanalytic Interpretation [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62.
Simpson, J. A. & E. S. C. Weiner.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Z],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89.
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张介明,反抗与回归:解读《麦田守望者》[J],名作欣赏,第三期,2002
潘丽,战后美国青少年的心理历程----浅析《麦田守望者》主人公性格特征[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6,(2)。
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2010年11月20日
六、教研室审核意见
同 意 开 题
教研室主任(签名):
2010年11月25日
注:开题报告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在毕业论文(设计)开始二周内完成,交指导教师审阅,接受学校和学院抽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