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传播系毕业论文

2023-03-04 14: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传播系毕业论文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的要求:

1、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

2、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3、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

4、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扩展资料: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的题目参考:

1、试论大众传播受众权利的保护。

2、试论“媒介殖民主义”。

3、我们为什么喜欢上网。

4、浅论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

5、大众传播受众价值的再认识。

6、民营网吧生存状况思考。

7、试论网络时代的贫富差距。

8、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9、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保障状况及思考。

10、由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再认识。

11、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12、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及思考。

13、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14、论我国大众传播工作者的素质。

15、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众传播效果。

16、从蔡智恒网上小说看网络小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题目

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

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
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
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
4、新闻特写研究
5、深度报道研究
6、新闻叙事研究
7、网络新闻研究
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
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
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
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
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
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
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
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18、记者的修养
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
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
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
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
25、网络“暴力”初探
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
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
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
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
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
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
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
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
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
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
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
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
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
41、论新闻报道失实
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
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
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
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
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
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
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
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
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
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
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
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
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
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
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
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
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
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
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
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
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
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
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
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
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
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
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
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
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
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
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
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
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
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
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
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
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
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
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
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
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
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
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
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
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
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
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
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
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
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
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
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

求新闻传播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您的查询字词都已标明如下:新闻传播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 (点击查询词,可以跳到它在文中首次出现的位置)
如果打开速度慢,您可以尝试打开无图片的快照; 如果您想保存该页面,可以添加到搜藏
(百度和网页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百度快照谨为网络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

--------------------------------------------------------------------------------

·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简报(第92期)
·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简报(第91期)
·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简报(第90期)
·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简报(第89期)
·日语学院以评促改狠抓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我校积极部署本科教学评估整改工作
·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简报(第88期)
·上外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上外后勤人在迎评中展现风采
·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简报(第87期)

新闻传播学院迎评参考实施方案

一、迎评工作小组组织机构

组 长: 张祖忻

副组长: 姚富民,张荣根,张红玲

成 员: 郭可,张健,姜智彬,李美

二、迎评工作分解方案及具体负责人

所有统计资料皆分三个年度分别或综合统计

1.目标定位及办学指导思想

1.1学院目标定位(总负责:张祖忻)

1.1.1新闻传播学院“十五”学科发展规划张祖忻

1.1.2定位与发展思路的会议记录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

1.1.3新闻传播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调整有关材料(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

调整方案:专业调整、开设专业会议记录、报告、批件等资料

(分项负责:)

1.1.4重点学科、专业近三年的申报资料、报告及发展建设情况(分项负责:)

重点(优秀)课程建设情况(分项负责:)

国家级重点(优秀)课程一览表

市级重点(优秀)课程一览表

校级重点(优秀)课程一览表

国家级、市级、校级重点(优秀)课程批文及相关配套文件

国家级、市级、校级重点(优秀)课程经费投入情况一览表

1.1.5近三年新增专业及建设情况材料(分项负责:李美)

1.1.6新闻传播学院与国外联合办学及国际交流情况(分项负责:张祖忻,郭可,姜智彬)

1.2办学思路(总负责: 张祖忻)

1.2.1学院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讨论的材料(分项负责: 张祖忻)

1.2.2学院工作要点及工作总结(分项负责: 张祖忻)

1.2.3学院教学工作例会会议记录(分项负责: 张祖忻)

1.2.4设主讲教师有关讨论材料(办公会议,教研室、系主任联席会议等)(分项负责:)

1.2.5教学大纲有关讨论材料(办公会议,教研室、系主任联席会议等)(分项负责: 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

1.2.6党政部门及管理人员参与教学、主动为教学服务的情况(分项负责:张荣根)

(1)近三年来党政管理人员参加监考、巡考名册

(2)近三年来党政管理人员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情况

(3)近三年来党政管理人员为学生开设课堂内外讲座的情况

(4)近三年来党政管理人员参加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情况

(5)近三年来党政管理人员参加教学情况

1.2.7有关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的情况(分项负责:杨忠雄)

2.师资队伍 (总负责: 张红玲)

2.1 队伍结构

2.1.1本学院机构设置及人员详表(按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专任教师分列)(分项负责:张祖忻,童素英)

交复印件:身份证、教师资格证、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

2.1.2教师名册与结构(分项负责:童素英)

(1)2000—2003年新闻传播学院专任教师名册

(2)2000-2003年专任教师补充人员名册

(3)2000-2003年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名册

(4)2000-2003年专任教师分类名册(按性别、年龄、学历、学位、职称等指标)。

2.2 队伍建设

2.2.1人才队伍建设5或10年发展规划(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

2.2.2新闻传播学院国家级或市级重点课程师资情况(分项负责:)

2.2.3新闻传播学院骨干教师培养情况(分项负责:张祖忻)

2.2.4新闻传播学院年轻教师(35岁以下)自我发展计划材料(分项负责: 张红玲)

2.2.5新闻传播学院年轻教师培养总结(分项负责:张红玲)

2.2.6教师研究方向情况调查表(长期稳定的研究课题及当前的研究课题)(分2.2.7项负责: 张红玲)

2.2.8岗前及在岗师资培训情况(分项负责:张祖忻,童素英)

(1)自筹经费培养在岗教师情况一览表

(2)新教师岗前培训情况

(3)在岗教师培训

2.2.9各专业教师参加各类研讨会情况(姚富民)

2.2.10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出国情况一览表(分项负责: 童素英)

2.2.11近三年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离开学院情况及原因(分项负责:童素英)

2.3 队伍水平

2.3.1近三年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参加科研课题与科技成果获奖情况(分项负责:张健)

交立项通知、结项报告,复印,装定成册

2.3.2近三年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参加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获奖情况(分项负责:张健)

交获奖证书,复印,装订成册原件放陈列室

2.3.3近三年科研论文和教学论文(分项负责:张健)

交原件,复印,装订成册

2.3.4近三年发表的教材、专著等(分项负责:张健)

交原件放陈列室

2.4 主讲教师

2.4.1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教授及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分三个年度分别统计(分项负责: 教学秘书)

2.4.2新闻传播学院35岁以下教师授课情况汇总表(分项负责:教学秘书)

2.4.3新闻传播学院领导授课情况汇总表(分项负责:教学秘书)

2.4.4优秀教学评选标准(分项负责: 张祖忻)

3.教学条件与利用 (总负责:姚富民)

3.1教学基础设施

3.1.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增减变动情况表(分项负责: 杨忠雄)

3.1.2学院贵重仪器设备清单(分项负责:杨忠雄)

3.1.3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与生均值(制表)杨忠雄

3.1.4教室:新闻传播学院教室面积、生均面积、及教室分布情况;分三个年度分别统计(分项负责:姚富民)

3.1.5有关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的材料(语言实验室的建设、包括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向本科生开放)(分项负责:姚富民)

3.1.6新闻传播学院有特色的实验室建设情况;分三个年度分别统计(分项负责:姚富民)

3.1.7新闻传播学院主题网页管理的有关文件及规定;网页的应用情况(分项负责:姚富民)

3.1.8新闻传播学院实习基地的有关文件、协议、投入及使用情况(分项负责: 张荣根)

3.1.9新闻传播学院图书资料情况(藏书目录);图书资料管理规定(分项负责: 王萍,张惠娟)

3.2教学经费

3.2.1每年学校划拨的办公经费、事业经费、教研经费(分项负责:姚富民)

3.2.2学院自筹的教学经费(分项负责:姚富民)

4.教学建设与改革 (总负责:张红玲)

4.1专业

4.1.1新闻传播学院‘十五’学科建设规划(张祖忻)

4.1.2 2000年以来新闻传播学院新开专业一览表及经费投入情况(分项负责: 李美)

4.1.3新开专业的有关材料(申报材料、人员状况、教材、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文件、资料,会议记录)(分项负责:李美)

4.1.4专业教学计划(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

4.1.5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校历、各学期课程表、教学进度表含实践时间)(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

4.1.6近三年全校性选修课、辅修课(文件、通知、报名及开班等情况)(分项负责:)

4.1.7素质教育有关文件与实施情况(分项负责: 张荣根)

4.1.8对在校学生进行一次“专业满意调查”情况汇总表(分项负责:张荣根)

4.1.9各专业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张健)

4.2课程

4.2.1课程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的有关文件(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张健)

4.2.2课程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有关材料(经费投入、增添设备、建实习基地等)(分项负责:姚富民,张荣根)

4.2.3重点课程有关文件及材料(分项负责:)

(1)国家级课程一览表

(2)市级重点课程简介(有关课程主讲教师等)

4.2.4新闻传播学院教学奖励有关规定(分项负责:张祖忻)

4.2.5各级教育教学研究立项(结项)情况一览表(分项负责:张祖忻)

4.2.6各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交获奖证书,复印,装订成册)(分项负责: 张祖忻)

4.2.7教材建设近中期整体规划(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

4.2.8教材管理制度(收集学校有关文件并补充新闻传播学院自己的管理条例)(分项负责:教学秘书)

4.2.9教材选用制度;专业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一览表(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张健)

4.2.10新闻传播学院自行编写、出版教材情况一览表(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张健)

4.2.11新闻传播学院省部级以上教材立项一览表(分项负责:郭可)

4.2.12原版教材引进情况一览表(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张健)

4.2.13教师公开课、示范课或讲课大赛有关材料(分项负责:张健)

4.2.14教学改革经验论文交流会有关材料(分项负责:张祖忻)

4.2.15专业教师公开发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论文一览表(分项负责:张祖忻)

交原件,复印,装订成册

4.2.16新闻传播学院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有关材料(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张健)

4.2.17双语教师师资及培训情况(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

4.2.18双语教学课程有关材料(教学计划等)(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

4.2.19双语教学占课程比例一览表(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

4.2.20教育技术课题立项情况一览表(分项负责: (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张健)

4.2.21新闻传播学院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一览表(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张健)

4.2.22教育技术应用经费投入及多媒体课室建设情况(分项负责: 杨忠雄)

4.2.23多媒体辅助教学近期及中长期整体规划(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张健)

4.2.24近三年各类课程应用多媒体授课的时数比例一览表(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张健)

4.3实践教学

4.3.1新闻传播学院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分项负责:张荣根,赵韬)

4.3.2新闻传播学院实践教学材料(分项负责:张荣根,赵韬)

4.3.3新闻传播学院教学基地概况及基本教学状态(分项负责:张荣根,赵韬)

4.3.4圆满完成实习要求的学生占毕业时系学生总数的比例(分项负责:张荣根,赵韬)

4.3.5第二课堂(提供主办单位、时间、通知、节目单等)(分项负责:张荣根,赵韬)

4.3.6新闻传播学院开展与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社会实践活动 (提供证据,如活动通知,报道,节目单等)(分项负责:张荣根,赵韬)

4.4特色课程

……….

5.教学管理 (总负责:姚富民)

5.1管理队伍

5.1.1近三年新闻传播学院党政管理干部情况及结构分析(分项负责:童素英)

另附干部一览表(按性别、年龄、职务、职称、学历、学位等指标分类)

5.1.2新闻传播学院党政管理人员(包括教学秘书)职责(分项负责:姚富民)

5.1.3新闻传播学院党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及情况(分项负责:姚富民)

5.1.4教学管理干部近三年有关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论文发表情况(分项负责:姚富民)

5.1.5教学管理干部近三年承担教学、科研课题情况(分项负责:姚富民)

5.1.6党政管理干部近三年授表彰情况(分项负责:姚富民)

5.1.7近三年党政管理人员参加教学情况统计表(分项负责:姚富民)

5.1.8近三年党政人员及其管理人员参加监考、巡考名册(分项负责:张荣根)

5.1.9近三年党政人员及其管理人员开设公共选修课情况、为学生开设课内外讲座情况(分项负责:张荣根)

5.1.10近三年党政人员及其管理人员为教学服务的情况(分项负责:张荣根)

5.1.11新闻传播学院关于从本科生中招聘教学及管理助理的制度(文件、聘书)(分项负责:张荣根)

5.1.12新闻传播学院办公设备一览表(分项负责:杨忠雄)

5.1.13新闻传播学院承办各级会议情况(分项负责:郭可)

5.2质量控制

5.2.1学校及新闻传播学院教学管理文件(分项负责:姚富民)

(1)学校有关文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管理文件汇编》;《上海外国语大学党政管理文件汇编》;《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管理文件汇编》;《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毕业论文集》

(2)新闻传播学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有关文件(张祖忻)

5.2.2专业教学计划(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张健)

(1)新闻传播学院教学计划

(2)新闻传播学院有关修改教学计划的报告及批示

5.2.3专业教师手册,内容包括学校有关规定、本专业自己的规定,本专业教师联络方式,教学各个环节的操作细节指南(如备课、板书、作业量、作业批改、考试形式及评分标准等)(分项负责:张祖忻)

5.2.4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张健)

5.2.5课程组织与建设管理材料(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张健)

(1)《新闻传播学院课程简介》

(2)各课集体备课纪录

(3)每位教师每门课的教案

(4)选修课开课情况一览表及申请报告

(5)停、调课申报手续(教学秘书)

(6)教学事故处理情况一览表(教学秘书)

(7)校、院课程建设基金资助条例及有关管理规定(张祖忻)

(8)优秀(重点)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一览表(张祖忻)

(9)合格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一览表(张祖忻)

5.2.6听课情况统计表(分项负责:教学秘书)

(1)院、系、教研室主任听课统计表

(2)公开课听课纪录

5.2.7教材建设和使用材料(分项负责:张祖忻,李美,郭可,姜智彬,张健)

(1)校、院教材建设基金资助条例

(2)新闻传播学院优秀教材评选与奖励办法

(3)教材建设委员会工作细则

(4)教材使用情况调查表及调查结果分析

5.2.8实践教学有关材料(分项负责:张荣根)

(1)有关学生实习的管理规定

(2)我校历年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及专业统计

(3)新闻传播学院实习基地建设的情况

(4)新闻传播学院几大赛事有关材料

5.2.9考试管理有关材料(分项负责:教学秘书)

(1)考试管理规程、监考需知等

(2)考试质量分析表

(3)有关考试、考风建设的办公会议纪录

(4)近三年考试作弊情况一览表

(5)试题库建设有关材料

5.2.10学位授予和毕业生质量标准有关文件及材料(分项负责:张红玲)

(1)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2)毕业论文评分标准

(3)新闻传播学院近三年毕业论文题目一览表(包括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导师姓名、论文成绩)

(4)毕业论文成绩统计分析表

(5)新闻传播学院近三年毕业论文摘要

(6)毕业论文质量分析

(7)优秀毕业论文集

5.2.11教学评估(分项负责:教学秘书)

同行评教材料

专家如督学等听课材料

教学观摩材料

学生评教材料(辅办:每学期学生座谈会纪要)

班级教学信息员对新闻传播学院教学的意见

5.2.12近三年新闻传播学院教学质量评估分析一览表(分项负责:教学秘书)

将信息反馈给教师,设立检测机制,检查教师的改进情况

5.2.13本科生导师制度及开展情况(张红玲)

6.学风

6.1 教师风范

6.1.1优秀教学评选标准(分项负责:张祖忻)

6.1.2近三年教师(个人、集体)受表彰情况一览表(分项负责:姚富民)

6.1.3教职工党员发展情况统计表(分项负责:姚富民)

6.1.4近三年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分析一览表(同5.2.12)(分项负责:张祖忻)

6.1.5近三年督导组现场听课评估纪录一览(分项负责: 教学秘书)

6.1.6近三年校级以上各类学生竞赛一览(含作者、年级、导师、奖状复印件、获奖时间等)(分项负责: 张荣根)

6.1.7近三年实践教学中学生受表彰(表扬)情况一览(含受表彰者、年级、实习领队教师、表彰单位、事由、时间等)(分项负责:张荣根)

6.1.8行政人员工作评估表(分项负责:张祖忻)

6.1.9学院教师工作量管理规定(分项负责:张祖忻)

6.1.10学院科研成果奖励条例(分项负责:张祖忻)

6.1.11学院年度考核办法(分项负责:张祖忻)

6.2学习风气

6.2.1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情况(分项负责:张荣根)

6.2.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措施与方案(分项负责:张荣根)

6.2.3学风建设的效果(分项负责:张荣根)

(1)专英四、八级通过率(学生分数及通过率等的各种横向比较表)(教学秘书)

(2)学生各类获奖情况

(3)学生发表与专业有关的论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

(4)学生参加各类知识竞赛的情况

(5)各类好人好事先进事迹

(6)三年来学生负责的出版物(全套收集)

6.2.4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分项负责:张荣根)

6.2.5主题网页中学生会栏目的应用情况(分项负责:张荣根)

6.2.6学生工作及举措------学术篇(分项负责: 张荣根)

(各项具体活动,如考风考及建设、院风学风建设、演讲比赛、各类讲座、学生学习经验讨论会等)

6.2.7学生工作及举措------文艺体育篇(分项负责:张荣根)

第二课堂(提供主办单位、时间、通知、节目单等)

6.2.8近三年新闻传播学院学风建设主要成果及图片、音像资料(张荣根)

6.2.9学院文化建设 (教学专栏、教师专栏、学生专栏,各教室、走廊环境统一布置)(张荣根)

6.2.10各种受处分的学生情况一览表(分项负责:张荣根)

7.教学效果

7.1 基本理论知识

7.1.1近三年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各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目录(分项负责:教学秘书)

7.1.2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主要考试情况(分项负责:教学秘书)

(1)近三年新闻传播学院专英四、八级通过率

(2)近三年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毕业考试成绩

(3)近三年各科成绩分析

7.1.3近三年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考上各类研究生的情况(要有录取通知书或学生证等证据)(分项负责: 姚富民)

7.1.4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在各种专业知识竞赛中获奖情况(提供获奖的证书复印件)(分项负责:张荣根)

7.1.5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的各种学术活动情况统计表(分项负责:张荣根)

7.1.6新闻传播学院近年来学生活动获得全国、省、市级各类奖项(提供论文复印件)(分项负责:张荣根)

7.1.7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提供论文复印件)(分项负责:张荣根)

7.1.8近三年学生计算机等各类资格证书考级获证情况(分项负责:张荣根)

7.1.9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情况及分析(分项负责:张祖忻)

7.1.10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材料(分项负责:张荣根)

7.2毕业论文

7.2.1学位授予和毕业生质量标准有关文件及材料(分项负责: 张红玲)

(1)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2)毕业论文评分标准

(3)新闻传播学院近三年毕业论文题目一览表(按学年度)

(4)新闻传播学院近三年毕业论文摘要集(按学年度)

(5)毕业论文成绩统计表(按学年度)

(6)毕业论文质量分析(按学年度)

(7)优秀毕业论文集(按学年度)

7.2.2学生毕业论文原文、获奖毕业论文归类并汇编成册,按类排列于陈列室(分项负责: 张红玲)

7.3 思想道德修养

7.3.1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相关材料(分项负责:张荣根)

7.3.2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好人好事材料(分项负责:张荣根)

7.3.3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材料(分项负责:张荣根)

7.3.4新闻传播学院学生近三年来学生活动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分项负责:张荣根)

7.4社会评价

7.4.1近三年考生高考录取分详情一览表(分项负责: 姚富民)

7.4.2近三年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报考率(分项负责:姚富民)

7.4.3近三年实际录取平均分与同批学校录取分的比较(分项负责:姚富民)

7.4.4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详情一览表(包括就业单位、考研学校及专业、出国等人数及比例)(分项负责:姚富民)

7.4.5近三年毕业生供需情况分析表(分项负责:姚富民)

7.4.6毕业生中突出的人物(分项负责:姚富民)

7.4.7毕业生对新闻传播学院的评价(分项负责:姚富民)

7.4.8用人单位对新闻传播学院的评价(需有30%的毕业生反馈表)(分项负责:姚富民)

7.4.9社会媒体对新闻传播学院的评价(分项负责:姚富民)

7.4.10三年来学生毕业情况(包括成功完成学业的人数、没有获得学士学位或毕业证书的学生名单及原因以及后续情况)(分项负责:姚富民)

8、特色课程、特色项目

9、综合

9.1开辟学院迎评专栏(姚富民)

9.2提交学院级的三个报告《自评报告》、《自评报告依据》、《特色报告》(朱科)

9.3对学院的文档进行整理、编号、存放。一方面迎接上级的检查,一方面建立起完整、规范的档案。(李雪莲,吴瑛)

三、工作进度表(略)

四、个人工作分解(略)

五、项目负责人通讯录(略)

作者 时间 2004-01-19

大众传播学论文

我国大众传播的价值取向及其世俗化倾向
进入211l1_纪以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ICI进行的制度性改革,不但促成了
文化领域的)‘一泛性的结构变革,同时,也使中国
人精神内部产生了深刻的变动。)‘一大民众在价值
取向和生活观念等方ICI的迅速变更,形成了整个
社会在文化层ICI上的精神分化与币组。其中也包
括了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大众传播。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币大变
化,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分化的趋势。由十社会
地位、价值观念、生存状态、文化理念等方ICI存
在着较大的差异,社会各阶层对媒介的消费欲望、
消费品味也不同,这就决定了我国当代大众传播
的多儿化、多样化以及多层次性的特征。同时,
大众传播又以充分张扬大众息志的生活享受权
利、满足受众日常生活需求、表现人在现实幸}m
中的最吾遍的物质欲望而突显出其}日_俗化、平民
化、娱乐化的价值取向。媒介对受众需要的币新
认知和满足,又体现了“受众本位”息识的回归,
或者一可以说“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在当代大众
传播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当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
我国当代大众传播所呈现的多层次特点是由
当代社会文化的多儿化决定的。改革开放前,中
国文化呈现出一儿文化格局。改革开放后,国家
的文化政策比较宽松,社会卞导观念发生了币大
变化,各种文化形态纷纷出现,特别是大众文化
的崛起彻底打破了过去一儿的文化格局,真正突
破传统上对媒介喉舌功能和属性的片}自}强调,赋
子媒介以诸多以往不具备的功能和属性,最大程
度地传播着中国当代政治、经济与文化并不断与
}日_界各种文化接触和融合。
在我国当代文化中,存在卞流文化、精英文
化和大众文化这三种文化形态。你一种文化都有
其自身特点,反映在传播领域,便有了卞流媒体
与非卞流媒体(大众化媒体)之分。在我国,卞
流媒体代表社会的卞流息识,影响着社会中最有
话语权的人群。传播着政治色彩浓币的卞流文化,
以突出党的领导,弘扬卞旋律,倡导社会精神文
明为卞要特征,侧币十社会的教育功能。因此,
党报、央视、中央电台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卞流
媒体。然而,对十吾通大众来说,卞流媒体的正
统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往往令人望而却步。而作
为人类文化精髓的精英文化,从理论上讲,也只
有那些具有一定素质的人,刁一能够体会到其独有
的魅力。这扇大门,对十吾通大众来说是关闭的,
这也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大众进行文化消费的
主要方式。
与卞流文化侧币教育和精英文化偏币审美不
}司,大众文化偏币的是娱乐性、大众性。它可以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求,是一种感
性文化。从形式上石,大众文化更多地借助十接
受者的“感官”而不是“思维”来传播。如果说
卞流媒体以其具有引导受众思想、指导受众思考
方式甚至行为方式等特点而被称为理性媒体的
话,那么以传播大众文化为目标的大众化媒体便
是更感性的媒体。这一传媒更多地着眼十公众共
同欲望的创造和满足,在传播过程中强化了媒体
与受众的亲和力,表现出大众化、生活化和}日_俗
化的特点。
“以人为木”的人文关怀与
“受众木位”意识的回归
当今社会以无以伦比的包容性使大众传播n
对和满足不同个性、素养和文化的受众群体。如
何找到和建立与受众交流的审美平台,是使传播
效果得到最大发挥的币要保证。而这个平台就是
从人性入手,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人
文关怀是什么?“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是
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
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Ul(p.9>而“以人为本,’,
币视人的潜能,尊币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
己日益成为大众传媒的共识。
受众的需求是一种综合的需要,既有物质的,
也有精神的、信息的,具有层次性。正如著名心
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所指出的:“人的
生理需求处十其全部需求的最底层,而最高一层
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只有当卜一级的需
要得到相对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才能成
为驱使行动的动力。”f21(P. i)显然,只有当人的最
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刁一会考虑到其他
如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这一理论从受众心理
的角度揭不了受众选择传媒}日_俗化倾向的必然
性,同时也为媒体的传播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另一方iai,受众自身的结构层次也决定其需求层
次。由十文化水平、年龄结构、生活环境等各方
iai的差异,不同的受众群体就会有不同的需求。
因而,对媒体,所要传播的内容就会有不同的选
择和理解。
对十当代大众传播媒介而言,受众审美的}日_
俗化倾向,受众本能的}幽l需求,更加要求“受
众本位”息识的回归。在大众传播中,“受众本位”
意识的理论依据来源十“使用与满足”理论。它
卞张传播者一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需求
和兴趣决定,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
求和愿望。由此可见,萌发了自卞息识的受众不
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一,而是卞动的有选择倾向
的信息使用者一。因而,“受众本位”息识的回归也
就成为必然。
大众传播的“世俗化”倾向及其表现
物质领域飞速发展,刺激了人们长期压抑的
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冲动,人们有一定的闲暇和
经济条件去满足文化需求。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
生活、il}井杂谈离奇事件和琐碎新I}l,十是一切
催生了大众媒体的“}日_俗化”倾向的形成。因而
+ Iu_俗化”成为当代大众传播的一个币要的价值
取向。所谓“}日_俗化”,同一般意义上的“庸俗”
“低级”不同,它表现的是一种同物质消费相-
致的大众息志和大众实践。在这里,人们不必过
多考虑伟大的理想,宏伟的生活目标,也可以暂
时放弃坚毅不拔的精神信仰,从人的本性出发,
展现出平常人生活中那份脉脉温情的状态和对生
活基本享受的渴望。
可以说,大众传播的}u_俗化特征,一方iai
体现了我国社会文化进程的基本走向,另一方
iai也反映了受众群体的精神需求形式。大众的
}日_俗化倾向,具有一种对理想精神价值的消解。
它息味着人们不再把确立生活的伟大理想当作
现实的追求,相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注
币当前精神的满足。
从审美层iai上来讲,1u_俗化体现了大众对
物质满足的追求,因而美从高高在上,遥不可
及的高峰回落到人}日_生活的享受之中,人们所
向往的}日_俗娱乐也理所当然地被划为“美”的
领域。现实生活本身并不时时处处都体现了充
分的理性规律,也不总是要求人以一种纯理性
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的你一个细{丁,更何况感性
享受可以使生活本身充满新的活力。这一点对
十长期处在政治权利和道德伦理压抑之卜的中
国人来说,显然更有实际息义。}日_俗化要求大
众传媒不仅在形式上,而日_要在内容上迎合大
众曰味,满足大众心理需求。使内在的人文关
J怀,外化成作者一和作品的人性气质,让}日_俗文
化特有的感召力,直达人的内心,文化走向宽
大、包容和人文关怀,真正以贴近性赢得受众。
}日_俗化的一个外在表现是传播的平民化。最
突出的表现就是il}民阶层的出现。这个群体文化
程度相对偏低,生活方式流俗,因而媒体在}自}向
这部分受众时,就体现了平民化的倾向,平民视
点也应运而生。从语言表达方式上石,平民化要
求的是大量曰语化语言的运用,这种平实的话语
具有很强的张力和渗透力,是对平民化视角的语
言追求,也是传播价值规律中对“人情味”的挖
掘。其次,关注人群的平民化,是对社会关注点
的转移,从所谓的精英人物、精英人群阶层转向
对社会吾通人的关注,许多新闻媒体纷纷开辟冬-
栏、冬一版,将目光和镜头对准社会低层。如《中
国青年报》推出的《冰点》冬一栏,就将报道目标
锁定在h层的社会生活人群。ICI对千万吾通百姓,
电视镜头也从仰视逐步摇卜来,变为平视,以-
种平视的姿态展现媒体对平民化的理解和定位。
}日_俗化的另一表现就是传播的娱乐化。随着
社会消费文化占据卞流,人们己经毫无顾及地宣
称:土作之后需要轻松的调剂的消遣的娱乐产品,
拒绝过分严肃的宣教。这一卞张越来越成为大众
文化的卞导趋向。施拉姆认为,娱乐体闲、消遣
活动是一般社会功能的币要组成部分。由此我们
更可以理解一些娱乐性{丁目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垂
青的深层原因。摒弃了严肃教化,顺从体闲愉悦
的时尚,这一切都在展不着文化传播的娱乐走向。
而所谓“娱乐化”实际是人在特定时间、地点对
十责任、义务等精神内核的拒斥,是一种直观感
受的轻松愉悦和酣畅欢快。“快乐至上”的思想l
右着大众传播媒介。快感、轻松、刺激,是赢得
受众的“法宝”。正如迈克·费瑟斯通所说:“在
大众文化影像中,直接产生)‘一泛的身体刺激与审
美快感的消费场所中,情感快乐与梦想、欲望都
是大受欢迎的。,,f31(P.}}}
半个多}日_纪前,麦克卢汉就为我们指出,报
纸让读者一兴趣盎然地石卜去,是基十不同受众人
群的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一娱乐。传播起源十人
类大生的好奇心理和获得信息的本能或欲望,而
另一方ICI传播又在同时满足着人类的需求。这
种快乐卞义对感性欲望的刺激和满足,极大丰富
和改善了人的生存状态,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
“世俗化”倾向的另一个极端
—“媚俗化”
虽然大众文化呈现出无限开放的趋势,然而,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ICI性。在肯定当代大众传播}u-
俗化带来人性进步的同时,我们必须石到,它也
滋生着许多消极因素。即媒介往往一味注币和迎
合大众曰味,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了传播文
化的庸俗化、媚俗化。这是大众传播负ICI功能的
表现。步立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大众传播具有
明显的负ICI功能:“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
}日_俗娱乐的滔滔洪水中,人们你大在接触媒介上
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降低了积极参与社
会实践的热情。”f41(P. m}拉氏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
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并认为,过度沉洒十
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
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十“被动的知识积
祟”。
}日_俗化、娱乐性是生动现实的,不可或缺的,
但它不能成为媒体的惟一特点,不能至上。}日_俗
化传播本身在为受众提供一个宽松合理的感官享
乐空间的同时,又过分注币感性欲望的满足,从
}日_俗单纯息义上来理解生活和人生,将享乐、娱
乐视为生命价值的币要组成。大众文化尽管消解
和缓和了政治、伦理等各个方ICI对人性的扭曲和
压抑,但却带来了新的问题:物质与精神的分离,
土具理性与价值结构的对立,人的现实性与理想
性的矛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的感性欲望的泛
化。古人百“食色,性也”,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不
能脱离人的自然本能与感性欲望,但人不仅仅是
自然的存在物,同时也是社会的存在物,人要不
断克服和限制不合理的本能欲望,使之转化与升
华。而}日_俗化从消极方ICI来考虑,是对人类本能
欲望的放纵与支持,而日_夸大了人的欲望,这在
无形中降低了人性的品位,在给受众带来瞬间感
官愉悦的同时,也导致了心灵的空虚与麻木。
}日_俗化的消极影响将会导致人文精神的消
解,人文素质的滑坡,道德理想的沦丧。若一味
追求}日_俗化,造成卞题精神的缺失,}日_俗化便很
容易走向极端—“媚俗化”,人性的异化和变质
就将成为可能。
结束语
当代文化的多儿化以及现代文明的内涵越来
越息味着,大众需要和渴求一种具有人文关怀、
通俗,偷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那么,作为公
共空间的大众传播,其必然会呈现“}口_俗化”的
倾向,在这个过程中它也必然会充分展不人性并
赋子受众权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