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地球论文参考文献

2023-03-04 12: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地球论文参考文献

几个典型的地球物理学原理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几个典型的地球物理学原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目:

浅谈几个典型的地球物理学原理

摘要:

地球物理学是以从固体内核至大气圈边界的整个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地矿类学科,所涉及的基本原理涵盖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值计算能力要求很高。本文重点对解决地球物理学问题所必需的几个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

关键词:

典型;地球物理;原理

从地球物理学的组成来看,主要分两种,其一是研究大尺度和一般原理的,叫理论地球物理学;其二是勘查石油、金属、非金属矿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叫应用地球物理学。显然,理论地球物理学是实际应用的前提,而有关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则是理论内容最基础的部分。

一、地球形状与重力分布的重力学基本原理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有自转和公转运动。通俗说地球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对地球形状的研究是大地测量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共同课题,其目的是运用几何方法、重力方法和空间技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地面点的位置和重力场的精细结构,地球的形状主要是由地球的引力和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决定的,且地球非常接近于一个旋转椭球,其长半轴为6378136米,扁率为1∶298.257。严格而言,地球形状应该是指地球表面的几何形状,但是地球自然表面极其复杂,所以从科学上,人们都把平均海水面及其延伸到大陆内部所构成的大地水准面作为地球形状的研究对象,因为大地水准面同地球表面形状十分接近,又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但是大地水准面还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曲面,无法在这样的面上直接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而从力学角度看,如果地球是一个旋转的均质流体,那么其平衡形状应该是一个旋转椭球体。于是人们进一步设想用一个合适的旋转椭球面来逼近大地水准面。要确定这一椭球,只需知道其形状参数(长半轴a,扁率α)和物理参数(地心引力常数GM和旋转角速度ω)即可。同大地水准面最为接近的椭球面称为平均地球椭球面。如果能确定大地水准面与该椭球面之间的偏差,亦即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之间的差距(大地水准面差距N)和倾斜(垂线偏差θ),则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可完全确定。

地球的重力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宇宙空间任意两质点,彼此相互吸引,其引力大小与他们的质量成积成正比,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地面点重力近似值980Gal,赤道重力值978Gal,两极重力值983Gal。由于地球的极曲率及周日运动的原因,重力有从赤道向两极增大的'趋势。地球上重力的大小与方向只与被吸引点的位置有关,理论上应该是常数,但重力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即相同的点在不同的时刻所观测到的重力不相同。

二、地震及弹性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

地震波是地下传播的震动,必然与岩石的弹性有关,一般都假定岩石是一种完全弹性体。科技小论文在地震波计算中,地球介质可以做为各向同性的完全弹性体来对待。而在地震波理论中,通常把地球介质当作均匀、各向同性和完全弹性介质来处理,只是一种简化的假定。实践证明,这种假定可以使分析大大简单,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与观测结果颇为符合的结果。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问题,主要有动力学和运动学两种方法。动力学方法是直接求解波动方程,研究平面波在平界面上的反射、折射,均匀半空间及平行分层空间中的地震面波,以及球对称模型的地球的自由振荡。该方法相对繁琐,本书不做介绍。我们介绍的是第二种方法:运动学方法,就是将波动方程的求解简化成波传播的射线理论,用地震射线这一概念,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运动学特征。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其一是惠更斯原理,即在均匀弹性介质中,点振源产生球面波向周围传播,当距离r趋向无穷大时,球面波前的半径很大,曲率很小,此时球面波蜕变成了平面波;其二是费马原理,即地震波沿射线的旅行时间(传播)与沿其它任何路径的旅行时间相比为最小,换言之,波总是沿所使用旅行时间最少的路径传播,又叫费马最小原理和射线原理。

总结来讲,惠更斯是从波前面的角度来描述波在介质空间中传播的规律,而费马原理则从波射线的角度来描述波的传播规律。

三、地球磁现象和地球电性质

地球磁现象是指地球周围空间分布的磁场。地球磁场近似于一个位于地球中心的磁偶极子的磁场。它的磁南极(S)大致指向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N)大致指向地理南极附近。其磁力线分布特点是赤道附近磁场的方向是水平的,两极附近则与地表垂直,地球表面的磁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随时间发生变化,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上的南北极相反。地磁场包括基本磁场和变化磁场两个部分。基本磁场是地磁场的主要部分,起源于地球内部,比较稳定,属于静磁场部分。变化磁场包括地磁场的各种短期变化,主要起源于地球内部,相对比较微弱。地球变化磁场可分为平静变化和干扰变化两大类型。地磁场强度大约是0.5—0.6高斯。

根据大气电现象的探测,从静电角度来看,地球和大气近似形成一个漏电的球状电容器。由大气电测量表明:接近地球表面的电场是垂直指向地球表面,在晴天情况下,其数值约为E=100V/m,而地球表面上的电荷密度—8.85×10—10C/m2,由此可计算得知,地球表面上携带总负电荷量为4.51×105C,大气的电流密度约为—3×10—12A/m2。总电流约为1350安培,大气中消耗的总电功率P=5.2亿瓦。整个地球由于自转使正负电荷分开,正电荷分布在地核,负电荷分布在地表,进而在外层产生一个环形电流,电流方向自东向西(电流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由此产生了由南向北的地磁。

四、结语

了解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自我知识框架的建立,同时对地球物理学的整体内容有非常好的梳理作用,笔者也建议广大在校学生能够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研究,以便于后期在深造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滕吉文.中国地球物理学研究面临的机遇、发展空间和时代的挑战[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04:1101-1112.

[2]汤井田,任政勇,化希瑞.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正演与反演[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04:1181-1194.

[3]陈运泰,滕吉文,张中杰.地球物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1,05:634-642.

[4]霍振华,戴世坤,蒋奇云.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积分方程正演[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02:742-747.

地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五届

中学地理优秀教学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

各市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根据省教科所《关于举办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教科研函〔2007〕3号)文件要求,省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各地推荐的地理教学论文进行了认真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一等奖 16篇,二等奖 36篇,三等奖71篇。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见附件),请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及论文作者。

附件: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优秀教学论文获奖名单

         二○○七年十月十九日

安徽省教育厅教科所     2007年10月19日印发

打印:吴儒敏    校对:吴儒敏   共印30份

附件:

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优秀教学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篇 目 单 位 作者

《浅谈地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 淮北市教研室 王忠东

《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钱宏瑾《铜陵市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铜陵市教研室 章小明

铜陵市第一中学 杨国兵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安庆市教研室 何陆祎

《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阜阳市教研室 陈鹏飞

《地方环境教育课程构建的案例分析》     蚌埠市教科所 吴岱峰《透过一次地理评优课谈新课程课堂教学》 滁州市教研室 郭仕荣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颖上县教研室 何长剑

《关于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校本化的几点探讨》 马鞍山市第六中学 林章和

《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淮南市第三中学 朱元坤

《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合肥工业大学附中 洪成旗

《浅谈新课程下我对地理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黄山市枧忠中学 汪德利

《探索课程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贵池二中 杨淑萍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   宿州市第二中学 苗红青

《地理探究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怀远一中 孙尚楼

《谈地理教学中学上情商的培养》 六安皋城中学 余 蕊

二等奖

《梳理经历 整合资源 回归生活——地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周跃红

《谈新课标下的“太阳高度”教学设计》 阜阳市第三中学 马 静

《巧用身体语言,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艺术》 合肥市第五中学 沈龙海

《谈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贯彻》  亳州第一中学 彭长玉

《新课堂教学下教学策略的初探》  芜湖市城南实验中学 周慧本

《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地理课堂教学》   淮南实验中学 廖惠荣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地理探究能力的培养》  亳州第五中学 王玉龙

《地理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探究》  淮南市第二十中学 陈 中

《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地理知识》  固镇一中 李方平

《构建科学与人文和谐统一的地理教育》 巢湖市第八中 柳宗柱

《如何调动学困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    蚌埠二十六中 宋长军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自主学习》      郎溪中学 胡燕平

《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一些误区》     来安中学 董桂山

刘 俊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径和培养策略》 和县二中 夏立军

《高考地理复习的“虚”与“实” 》 合肥市第十七中学 黄永红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微》  歙县中学 钟彩琴

《浅谈“问题研究”的作用与教学》  五河一中 刘继英

《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地理分层教学策略初探》  枞阳县浮山中学 陈相林

《如何从地理图像中分析和提取有效信息》 黄山市黄山区一中 崔仲文

《加强地理基本概念教学的探讨》  亳州市谯城区大寺完全中学 汪明洁

《浅谈Google Earth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滁州市实验中学 曹 明

《“任务分解、自主交流”地理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实验》阜阳第十中学 马兴海

《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适应高中地理新课程》  安徽省石台中学 姚 萍

《新课标下浅谈地理与各学科的经纬结网》   东至县大渡口中学 江美丽

《“读图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宿州市埇桥区梅庵中学 刘玉才

《多元智能评价与地理教学》 马鞍山市第一中学 程 刚

《农村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六安市双河中学 刘全稳

《新课程地理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落实》 铜陵市第九中学 钱义国

《以烈山区为例谈农村高中地理活动课的开展》 淮北七中 吴才华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积极开发地理课程资源》    安徽广德中学 江春芳

《选修7课标、教材研读及开课条件分析》  铜陵市第五中学 陈俊群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开设的一些设想》 宿松县程集中学 石雅斌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淮北市石台镇中学 蔡金燕

《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敢问”与“会问”》 芜湖县第一中学 王邦忠

《浅谈新理念指导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宿州市第八中学 张建国

《浅谈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淮北市西园中学 荣海侠

三等奖

《高中地理新教材案例教学初探》           来安中学 卢玉斌

《地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偏离现象 》 阜阳第三中学 吴 强

《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开放性特点》 和县第一中学 陈晓明

《浅谈地理新课程教学反思》   蚌埠包集中学 赵东宇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创新学习》 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章 波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合肥市五十一中 陈 丽

《关于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几点看法》 阜阳一中 巫祖安

《地理课堂互动型教学策略的构建》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卢大亮

《地理教学中的误区及思考》 宿州埇桥区汴河办事处北十里中学 武 波

《新课标下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青阳县木镇中学 方 静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实践》  黄山市屯溪一中 潘胜庭

《在地理教学中利用远程资源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   歙县新安学 凌文英

《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祁门一中 胡义松

《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歙县中学 吕文英

《地理教学中学生想像力的培养》  歙县二中 汪明锋

《如何看待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作用》  凤台一中 李 全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  淮南望锋岗中学 廖和喜

《兴趣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淮南一中 朱庆龙

《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淮南市第五中学 孙 峰

《合适参照物选择与“地球运动”教学难点的突破》    亳州三中 刘永志

《新课程改革下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利辛县第一中学 谢 尧

《高一地理新课改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涡阳三中 王 娟

《谈初中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淮北市西园中学 孙 凯

《充分运用图像进行地理教学》  五河县安淮中学 聂 鑫

《中学地理教学的美育的层次》  蚌埠十二中 马 燕

《立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蚌埠第一中学 李云静

《让地理教学生活化》       蚌埠市第二十三中学 王海燕

《新理念下培养地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索》 铜陵市第十三中学 戈广兵

《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体会》   铜陵县第二中学 程纳新

《在新课程目标下整合地理课程资源》   铜陵市第十六中学 孙大信

《高中地理个性化教学初探》   铜陵县第二中学 程胜来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太湖县徐桥高中 李永清

《将实验教学引进地理课堂》   宿松县程集中学 周文招

《生活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  安庆三中 张 军

《档案袋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安徽省太湖中学 黄郑尧

《如何开展问题研究和活动》   桐城中学 段焕荣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桐城市天城中学 汪 宏

《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初探》           滁州市滁州中学 季风勇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滁州市滁州中学 孙 成

《作图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全椒中学 李 君

《新课程实施的理解与体会——丰富地理课堂教学》 滁州市第五中学 六振梅

《浅谈新课标下地理教学手段的继承与创新》 肥东县梁园中学 周义兵

《发挥地理学科优势 培养学生空间智能》 舒城县南港中学 沈龙明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探讨》  芜湖市第二十六中 吴安宁

《地理新教材中“案例”教学探讨》   五河二中 刘丛兰

《在地理社会实践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怀远县龙亢中学 朱 英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芜湖市二十七中学 俞 敏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策略》  芜湖八中 邱玉启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探索》  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 裘伟东

《如何选编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的地理案例》   蚌埠第四中学 刘运良

《中学生地理课堂兴趣培养》 六安市三十铺中学 李显静

《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之我见》       马鞍山市第六中学 张 蕙

《为地理教学注入新活力——初中地理活动初探》 马鞍山市星光学校 古 莉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认识与实践》   萧县中学 常书云

《让新课改沐浴和谐之风》   灵璧县师范学校 苏 洪

《光照图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安徽省砀山中学 陈国华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发展学生个性浅议》 宿州市埇桥区支河中心校 李永春

《关注学生发展 优化地理教学》  安徽省青阳中学 张 俊

《谈地理新教材“活动”的使用》   石台县崇实中学 汪利军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   贵池区杏花村中学 程丽萍

《浅谈探究学习在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 界首市光武中心学校 李 涛

《借杜朗口“春风”促地理课鲜活》 阜阳四中 徐玉玲

《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问题》 颖上县第四中学 田华利

《巧妙点拨开启自主学习之门》 界首一中 王 键

《评价共同体在学生地理学习评价中的应用》 淮南市第二十四中学 李 涛

《构建师生互动合作 共同成长的绿色课堂》 南陵县何湾镇中心初中 廖必根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整合初探》         宁国市梅林初中 朱铁军

《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浅析》 六安市徐集中学 张碧松

《夯实基础 突出主干 提高能力 应对高考》  东至二中 侯 俊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界首市田营镇中心学校 闫 斌

《“问题教学法”——把课堂还给学生》    宁国市胡乐初级中学 张 文
自己百度吧~

地球科学论文格式?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我整理了,欢迎阅读!

1 题目是科学论文的中心和总纲。

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

2 署名

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宣告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络。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幷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资讯。

用小4号宋体

3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

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英文“内容提要”专案名称规定为“Abstract”, 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字型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型,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资讯条目的单词、片语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着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中文名称的 “关键词” 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黑体,一般不超过8个词,词间空一格。

英文“关键词” 另起一行, 专案名称规定为“Key words”,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型加粗,顶格,其内容接“Key words”后空一格,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型加粗,词间用分号“;”隔开。

5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导言、序言、绪论,它是一篇科学论文的开场白,由它引出文章,所以写在正文之前。引言也叫绪言、绪论。

引言的写作要求

***l***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引言根据论文篇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00~600字,短则可不足100字,长则可达1000字左右。

***2***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4***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于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则可将引言单独写成一章,用足够的文字详细加以叙述。

***5***引言的目的应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要给读者悬念。作者在引言里不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自己的能力过于表示谦意,但也不能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引言的格式要求

专案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6正文

正文是科学论文的主体,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正义占论文的主要篇幅,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物件、基本原理、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装置、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程式设计原理、资料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汇出的结论等。

正文可分作几个段落来写,每个段落需列什么样的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以试验研究报告类论文为例***。

1***理论分析。

2***实验材料和方

3***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4***结果的讨论

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1***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事实准确,资料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

3***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4***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

5***不泄密,对需保密的资料应作技术处理。

具体格式要求:

1***文字统一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定值为1.25;

2***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4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题后面须加句号;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7 结论

科学论文一般在正文后面要有结论。结论是实验、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的逻辑发展,是将实验、观测得到的资料、结果,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整篇论文的总论点。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本文研究的领域内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   对结论部分写作的要求是:

1***应做到准确、完整、明确、精练。结论要有事实、有根据,用语斩钉截铁,资料准确可靠,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在判断、推理时不能离开实验、观测结果,不作无根据或不合逻辑的推理和结论。

3***结论不是实验、观测结果的再现,也不是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4***对成果的评价应公允,恰如其分,不可自鸣得意。证据不足时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更不能借故贬低别人。

5***写作结论应十分慎重,如果研究虽然有创新但不足以得出结论的话,宁肯不写也不妄下结论,可以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一些讨论。

要求:

专案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8 参考文献

在科学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资料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着录。

参考文献着录的原则

1*** 只着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 一般只着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 采用标准化的着录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型别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型别,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一***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9***.

[2]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俄]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五***学位论文

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六***报告

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地球科学

关于数字地球的论文

关于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的思考论文 收藏本文章   【 标 题】关于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的思考  【文章日期】2001-12-13  【 作 者】陈蜀园/蒋银娣  【作者简介】陈蜀园,蒋银娣,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开封475001  陈蜀园,女,1965年生,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图书馆馆员。  蒋银娣,女,1960年生,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的辨证关系,提出尝试建设数字地球图书馆的建议,并就建设数字地球图书馆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重大意义加以论述。  【摘 要 题】专题探讨  【关 键 词】数字地球/数字图书馆/数字地球图书馆  【 正 文】  1数字地球的含义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数字地球—认识21 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掀起了继1992年信息高速公路之后的人类又一大壮举,即建设“数字地球”的空间信息革命。所谓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的诸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使普通百姓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他们想要了解的有关地球的信息。其特点是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实现对地球的多分辩率、三维描述,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实际上数字地球就是虚拟地球。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维虚拟现实技术等。它包括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数字地球是当今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进程,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信息全球化、国际化的历史必然。一个国家在制订发展战略时如果忽视了数字地球战略,就会丧失抓住国际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而且也会使国家经济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拥有数字地球就等于占领了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战略制高点。  2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是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取,读者通过网络组织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也就是说,数字图书馆是超大规模的、可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它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3信息存贮自由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数字图书馆建设同样也需要高新技术做支撑,包括:数字化技术、检索技术、存储技术、协同技术与交互技术、远程教育、搜索引擎及导航技术、安全与版权研究技术及数字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等等。数字图书馆的构成主要有三大部分:数据库管理服务系统、图书馆网络通讯系统、数字化的信息资源。  数字图书馆以网络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向读者提供比传统图书馆更为广泛、更为方便的服务,给处于困境中的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光明的前景,图书馆的各种职能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因此,数字图书馆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保障体系,它的建设已成为当前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  3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  数字地球是一个地球信息模型,庞大的信息源是构成数字地球的关键,它和数字图书馆一样,都以数字化手段来开发信息资源,都具有大规模、高投入、跨学科、全球共享等特点,都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因此,数字地球和数字图书馆同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和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二者又有所不同。人类在经济、社会和生活中所接触和利用的信息,有80%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它是信息高速公路“货物”的重要来源。在数字地球中,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等复杂信息以地球空间信息进行定位和组织,地球空间信息是其它信息的载体。因此,以数字形式处理一切与空间位置相关的空间数据和与此相关的所有的文本数据为特征的数字地球则是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正是由于数字地球在信息服务业中的核心地位,使得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存在着引导与辅助的关系。  3.1数字地球作为一个高层次、整体性和和指导性的战略,引导地球科学及包括数字图书馆在内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数字地球战略的提出,主要是出于国家目标和全球战略的需要,它不是一个孤立的项目,而是一项整体的、导向性的战略目标。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发展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三项重大战略目标。数字地球的提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国家的层次整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地球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共享及发展地球科学、信息科学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机遇。它将从更高的层次,从系统论和一体化的角度来集成和应用已有和正在发展的理论、技术、数据和能力,从而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效、更经济地为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提供服务。因此,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业中的重要机构,决不能忽视对占人类信息80%的地球空间信息的开发,数字图书馆发展目标的制定有必要在数字地球战略指导下进行,否则忽略了数字地球战略的数字图书馆战略将是不完善的目标。  3.2数字图书馆作为网上信息资源新的管理模式, 是数字地球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信息基础设施  数字地球的核心是数据。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空间数据设施的基础,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又是数字地球的基础,因此发展数字地球必须首先发展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国家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地球的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美国数字地球的数据领域基本分为3 个层次:美国国家航天局直接领导的国家级数据中心群、盈利性数据公司或商业公司、以各部数据中心和大学数字图书馆为主的数据中心群,他们很明确地提出把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层次来建设。我国也把数字图书馆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十五”期间,我国数字地球的核心工作是在建成我国国家级的、多功能的、分工协作的数据中心群的基础上,协调各个级别的数字图书馆和商业化运作的数据中心,这是国家信息基础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数字地球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直接取决于数据和信息应用技术的普及程度,我国数字地球市场之所以没有形成,就因为目前我国数据和信息技术应用仅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了促进数字地球市场的形成,必须加强数据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和教育。兼信息与教育职能为一体的数字图书馆有义务也有能力为促进数字地球市场的发展而做出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图书馆也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4建设数字地球图书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1必要性  数字地球是实体地球的虚拟对照物,但这个对照物决不仅是“实体地球地理表层的复制,而是对以地理表层为基础的社会和自然活动的全面复制和拓展。其区域上具有全球性,内容上应该是以空间数据为依托的兼具人类活动之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方面的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活动,因而,数字地球不仅是空间信息技术及地球科学领域发展的问题,它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内容来丰富和充实。由于空间数据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在国家信息中心及各省市信息中心或信息港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分发。而以拥有并高效开发丰富的信息资源而著称的数字图书馆恰恰能为满足数字地球的多领域、跨学科合作而提供可能。因此,建议尝试把数字地球和数字图书馆结合起来,建设成为一种前瞻性和超前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即数字地球图书馆,这样既丰富了数字地球的内涵和外延,又充分发挥了数字图书馆的各种职能。  4.2可能性  建设数字地球图书馆不仅是必要的和迫切的,而且是可能的。数字地球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由国家专门机构来负责,数字地球图书馆可以负责空间及其他数据的存储、管理、传输、共享活动。数字地球图书馆的建立必须是一种政府行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攻关计划”、“863 计划”等科技发展计划的实施以及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金和数字图书馆的投入,为建设中国数字地球图书馆提供了宏观政策上的支持。在技术基础、数据建设和人才储备等方面,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同中有异,但二者的有机结合便会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1)在技术方面,信息技术界、空间技术界、 地球科学界与信息服务界的协作努力,已经具备了为建立数字地球图书馆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数据和能力,包括各类标准、规范等;  (2)在数据方面,已初具规模。国家有关单位在20年间积累了大量建立中国数字地球所需的原始数字化数据和相应资料,数字化图书馆所拥有的丰富的数字化信息为地球空间数据加载社会、经济、人口等各方面的信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在人才储备方面, 目前我国地学界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科学家,他们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从而拥有较强的地学信息综合分析能力,他们将有可能成为数字地球图书馆中的信息咨询专家。在图书馆界一批既具有图书情报领域的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能的数字图书馆员已成长起来。数字地球图书馆由这些专业的技术人才驾驭,如虎添翼,他们在对地球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利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将不可估量。  5建设数字地球图书馆的意义  5.1建设数字地球图书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随着世界人口急剧增加,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与经济快速发展相伴生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987年联合国提出了“既要当代发展,又不危及子孙后代发展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数字地球图书馆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数字地球图书馆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将空间数据和其它专业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其应用将扩展到与空间分布有关的诸多方面,如:对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荒漠化、生态与环境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发展精细农业,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加强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涝灾害的预测、监测和防御;培养和树立全球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数字地球图书馆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5.2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科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高度的非线性。跨越式发展方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一个国家迅速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作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信息产业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大比重。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关键在于信息化水平低,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数字地球图书馆在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有效结合的最方便之处在于能够在空间数据框架的基础上,加载我国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统计等各方面的信息。丰富的数据加上高效的组织、开发手段,使我们有可能通过信息化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减少国民经济中惊人的人力、财力、物力浪费,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迅速接轨,为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国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信息保障系统和信息流通环境。因此,数字地球图书馆是我国增强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5.3是促进图书馆学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数字地球图书馆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建设涉及到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图书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从而要求各学科科学家们不断地去深入探索、研究。因而,数字地球图书馆为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先进的通信技术使得异地查询、资源共享成为可能,而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为了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我国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去重复建设内容覆盖的数字图书馆。各地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图书馆,避免重复建设,因此,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抛弃小而全的格局,走大而专的专业化文献信息分式道路”。一方面,具有高价值、标准的特色文献资源是建设数字图书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需要走共同协作的路线,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确保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顺利实施。数字地球图书馆正是按照这种分工协作、开发特藏的思路所建立的一种多学科合作、以开发地球信息资源为主的特色数字图书馆。在建设数字地球图书馆的过程中,需要研究的与数字图书馆问题有关的课题也很多,这为图书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次机遇和挑战。数字地球图书馆的建设在丰富和扩大数字地球的内涵和外延的同时,也将会极大地促进图书馆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曙光.数字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5)  2张伟云.中国数字图书馆:一个并不轻松的选择.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0,(2)  3吴新年.数字图书馆技术之进展.图书与情报,2000,(2)  4李培,魏闻潇.中外数字图书馆之比较研究.津图学刊,2000,(3)  5李玉安.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述评.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6)  6郑巧英,杨宗英.数字图书馆原型体系结构初探.情报学报 1999,(6)  6张锦.数字图书馆界定评述.情报科学,2000.(2)  7,8徐冠华,孙枢.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遥感学报,1999,(2)  9李德仁,李清泉.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地球科学进展,1999,(6)  10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关于“中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的建议.地球科学进展,1999,(3)  11刘闯,孙九林. 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的机遇.地理科学进展,200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