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永州文化研究论文

2023-03-04 09: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永州文化研究论文

永州古称零陵,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疑山,娥皇、女英千里寻夫伤心落泪的故事而得名(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泪、掉眼泪的意思)。《史记·五帝本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国以来,永州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

在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南境,秦时属长沙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零陵郡。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永州、零陵从此一地二名。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按“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州、郡、县制,实行州、县制。因零陵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

这里所说的郡西南的“永山永水”,指现在的双牌县永江乡一带的山水。自永江乡流入潇水的河流称为永江,也叫“永水”。这一带的山,也就是所谓的“永山”了。从置永州总管府到现在,永州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已经存在1400多年了。

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据权威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陶瓷工业之源、中华文明道德之源。

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无一不丰富中华文化的宝库。

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 九嶷山舜帝陵、柳子庙、阳明山、舜皇山、浯溪碑林、江华瑶城、湘源温泉等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2010年8月,当地政府在南岭附近发现了一个规模比兵马俑还要大,时间跨度还要长的石像群“鬼崽岭”,粗略点算下约有过万尊石像。

扩展资料:

永州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为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永州是舜帝藏精之处,舜帝的遗迹及传说遍布全境,舜文化影响深远。

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他的“天人合一”思想、“吏为民役”观点以及《封建论》中的治国理念,既与孔孟儒学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创新、发展。宋代周敦颐从道学里面,汲取营养,重新激活儒学,从而产生了理学,影响中国七百余年。

碑刻文化是永州文化的一大特色。自东汉蔡邕在永州留下“水天一色”等题刻之后,元结开创了浯溪碑林、朝阳岩石刻、阳华岩石刻。由元结撰文、颜真卿楷书的《大唐中兴颂》刻碑浯溪摩崖,被后人称为“三绝碑”。

草圣怀素的《千字文》碑,龙飞凤舞,至今矗立在古城东山。瑶族是永州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其生活习俗丰富多彩。江永女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女性文字符号体系。

永州文化具有多样性、包容性的特点,南北文化相交融,楚越风俗浓郁。古城东山就是一座文化之山。怀素出家的绿天庵,柳宗元眷念的法华寺,金碧辉煌的文庙,雄伟壮观的武庙,都坐落于此。

作为楚之故地,永州多材,地灵人杰。湖湘文化的源头活水哺育了三国名将黄盖,狂草大师怀素,唐代江南第一状元李郃,理学鼻祖周敦颐,书法大家何绍基等。

古代先贤不胜枚举,更有现代杰出人物光耀神州: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达,民国风云人物唐生智,北伐名将蒋先云,无产阶级革命家江华,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陶铸等等。

永州素有重教传统,“自汉郡县立学”。唐代永州官学是刺史韦宙创建,原址在古城河西,宋代迁至东山之麓。道州学宫始设于城东,刺史薛伯高迁建于城西,柳宗元作记。

自宋到清,境内共建书院四十六所,较著名的有永州苹洲书院、宁远泠南书院和崇正书院、道县舂陵书院、祁阳文昌书院等。

由于官学、书院的兴办,加之柳宗元、范祖禹、范纯仁、胡安国、蔡元定等一批名家硕儒,在此聚徒讲学,积极传播思想文化,使本地大批人才得以脱颖而出。据《湖南通志·选举志》载,从唐初至清光绪九年,湖南共考取进士(包括特科)2305人,其中永州487人,占21.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州

永州当地哪些资源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

  永州,古称零陵,风景优美,素以“锦绣潇湘”驰名中外,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它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山脉起伏,气候宜人,常留有文人墨客的足迹,为永州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之时,如何挖掘旅游文化的潜在价值,将其转化为旅游产品,进而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开发永州市旅游文化的关键所在。

  永州市文化遗产能从一些方面反映当时永州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当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重视它,就是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意识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物质,即可以帮助我们能动的改造永州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永州市的发展无碍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所以开发和保护永州市文化遗产能帮助我们发展永州。了解永州的历史文化可以增强我们市民的自豪感,大力提高永州的文化文明,同时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也是有极大意义的。
  (一)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状况分析和调查

  A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1)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永州历史名人众多,如舜帝、柳宗元、怀素、周敦颐、黄庭坚等;地方文化丰富,如舜文化、柳文化、碑文化、女书文化、草书文化等。此外,永州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

  (2)风景优美,自然景观独特。永州是以山多水秀闻名的。潇水南北纵切,湘江西东纵横;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金洞林场4大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境内,全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相间,风景独特。

  下面本组成员亲自调查了永州市的旅游资源现状,如下图

  阳明山土质肥沃,资源丰富,列为省自然保护区。山中盛产竹木,有竹乡林海之称。国内名贵稀有的华东黄杉,这里有成片的次生林;频临绝种的白鹇,亦时在山里行走翻飞。其他稀有药材,珍禽走兽,种类繁多,难以胜记。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动植物宝库。绕而巍峨的阳明山,是令人流连忘返的胜地。登上高桥峰,俯瞰四围,永州古城,蜿蜒潇湘,尽收眼底。阳和山一云封,静若太古的幽境;

  舜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分为三大景区:桫椤江、紫花坪和舜皇峰,100多个风景点。 地貌景观多样,森林景观独特,有原始次森林3万亩,是我省最丰富的动植物基因库.

  (3)少数民族众多,民俗风情古朴。永州境内居民共有29个民族成分,以汉族、瑶族、壮族为主,这使得永州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地方气息浓郁,对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永州市少数民族文化分析如下:

  女书文化村位于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镇境内,上江圩地处江永县北大门,距县城13公里。女书,这种被专家称为“南楚奇字”的女性文字,自20世纪80年代公之于世以来,已逐步被人认识到这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据称它对于文字学、语言学、妇女学乃至历史、考古、人类及民族等学科,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特色: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的所在地。据称它对于文字学、语言学、妇女学乃至历史、考古及民族等学科,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研究价值。游玩线路:有普美村、荆田村和桐口村三处参观景点

  浯溪碑林独特的艺术特色以及各碑所处历史时期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浯溪碑林各个时代的书法碑刻作品,以及历代书学家、书法家对浯溪碑林的评价、赞誉,印证了浯溪碑刻在书法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B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1.旅游基础设施逐步改善。(1)永州市道路系统日趋完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境内有洛湛铁路、衡枣高速、永连公路三大交通动脉,区位优势逐步显现。(2)相关配套设施明显改善。永州市供水、电、气系统完备,环境卫生良好,为永 市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旅游服务设施发展很快。全市现有各类旅行社1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拥有星级饭店20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省旅游餐饮示范点1处。

  C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永州已经初步形成了芝山柳文化、九疑山舜文化、阳明山佛教文化、浯溪古书法碑林、江华江永瑶文化、道州濂溪故里、中心城区百里平湖和舜皇山生态旅游区等九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基本上形成了较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二)关于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状况调查的相关问题及措施

  第一,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合理开发的前提,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手段,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热爱传统文化、积极参与保护抢救的良好氛围。
  第二, 对于可以符合“世遗”标准的文化遗产,应积极参与申请纳入,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规范为国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行为准绳。
  第三, 合理规范地方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上的职责和行为。对于那些任意破坏或者过度开发的行为予以坚决禁止。针对辖域内重大文化遗产破坏事件,必须实行领导问责制。
  第四, 合理有效地利用市场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适度开发,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宣传和增加收入,也是进一步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坚决杜绝用低俗化的市场手段经营传统文化。
  第五, 在扩大财政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并流进入,形成多元主体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格局;
  第六, 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破坏和过度开发文化遗产行为的惩罚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第七, 积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的经验总结,对于国内外的积极经验应根据各地实际优化推广,对于挫折教训要认真做好总结工作。

  (三)关于永州市道县的文化遗产专题调查

  1、调查背景

  8月17日,湖南永州市举行的“湘赣粤桂考古高峰论坛”获悉,在位于永州市道县的南岭大山深处,发现了规模超过秦始皇兵马俑的巨大古代石像群。

  这处石像群所在的鬼崽岭祭祀遗址,位于湖南省道县祥霖铺镇田广洞村南一公里处的鬼崽岭,属于南岭山脉。其中心位置距九疑山舜帝陵35公里。鬼崽岭得名于地上地下近万尊石像,当地人俗称这些石像为“鬼崽崽”。

  据湖南省文物部门调查,鬼崽岭石像还是迄今为止考古调查发现的时代最久远的人像石雕群体。该遗址中史前期石像制作年代在5000年前,秦汉魏晋时期石像制作年代距今2000年至5000年,特别是史前期石像占了地表全部石像的30%左右,数量庞大,其制作年代在国内堪称最早。

  2、鬼崽岭石像内容的具体介绍

  鬼崽岭石像是迄今为止在国内考古调查发现的数量最大的人像石雕群体。唐忠勇说,鬼崽岭遗址为古代大型祭祀遗址,有文官像、武官像、孕妇像及各种普通士兵像,石像高度在30厘米至100厘米之间不等。

  鬼崽岭上的武士像虽矮小,但却威猛

  鬼崽岭上散落的千奇百怪的“鬼崽崽”。

  这尊“鬼崽崽”看上去比较肥头大耳

  记者电话采访了长期研究这一古代石像群的道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唐忠勇。据他介绍,这一处石像群数量之大、工艺之独特、时代之久远、内涵之丰富,“其规模超过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又一大奇迹。

  经初步研究,这处石像群所在的鬼崽岭为古代祭祀遗址,位于南岭山脉深处。其中心位置距九嶷山舜帝陵35公里。鬼崽岭得名于地上地下近万尊石像,当地人俗称这些石像为“鬼崽崽”。

  鬼崽岭石像是迄今为止在国内考古调查发现的数量最大的人像石雕群体。经中国石刻博物馆和湖南省考古研究专家调查统计,在1.5万平方米的地表上散落着5000多尊雕刻粗犷传神的各种石像,地下2米左右亦埋藏数量巨大的石像,如此数量庞大的石雕人像比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数量还要多。

  年代 最早制作年代在5000年前

  据湖南省文物部门调查,鬼崽岭石像还是迄今为止考古调查发现的时代最久远的人像石雕群体。该遗址中史前期石像制作年代在5000年前,秦汉魏晋时期石像制作年代距今2000年至5000年,特别是史前期石像占了地表全部石像的30%左右,数量庞大,其制作年代在国内堪称最早。另外,石像制作在唐宋元时期亦有延续。

  唐忠勇说,鬼崽岭遗址为古代大型祭祀遗址,有文官像、武官像、孕妇像及各种普通士兵像,石像高度在30厘米至100厘米之间不等。

  推断 具有原始祭祀或纪念性质

  考古专家就现有资料及实地调查推断,鬼崽岭及石像最初只是一座大型的祭祀“坛场”(祭坛),该地是史前人堆积或选择的祭坛,“石像”布满坛场,具有原始祭祀或纪念性质,历经数千年历史。

  鬼崽岭石像仍为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所不能破解的“谜”之一。唐忠勇认为,研究鬼崽岭石像的意义十分深刻,随着“谜团”的破解必将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增加实物证据,对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也有一定的“修正”作用。

  价值分析

  A、鬼崽岭石像是迄今为止在国内考古调查发现的数量最大的人像石雕群体。经中国石刻博物馆和湖南省考古研究专家调查统计,地表散落石像在5000尊以上,地下2米以左右亦埋藏数量巨大的石像,如此数量庞大的石雕人像比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数量还要多,堪称世界又一大奇迹。

  B、鬼崽岭石像是迄今为止考古调查发现的时代最久远的人像石雕群体。该遗址中史前期石像制作年代在5000年前,秦汉魏晋时期石像制作年代距今2000年至5000年,特别是史前期石像占了地表全部石像的30%左右,数量庞大,其制作年代在国内堪称最早。

  C、鬼崽岭石像制作工艺及造型独特,是迄今为止国内仅见。石像因材施艺制作粗犷并不讲究细部处理,粗犷的线条常与自然扭曲团块结合,其整体感和节奏感非常强烈,能给人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石像虽种类繁多,但大部分石像为座像“曲腿”呈“交趾”状,造形夸张,寓意奇特,。“孕妇”石像体现了古人的生殖崇拜观念,“骑象”将军像又与远古关于南方楚粤战争传说相符。文官像、武官像、将军像及普通士兵像等共同构成了神秘世界中的现实生活场景。

  D、鬼崽岭遗址是长期形成的大型祭祀场所。鬼崽岭文化是汉瑶祖先共同创立的,反映了南楚文化的许多特征,对研究南楚文化、研究莫南瑶族历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遗址周边大量庙宇,古民居中大量“舜德”文化遗存及陈氏家谱对田广洞五姓村民为舜后代的明确记载,这些都反映了鬼崽岭祭祀与舜有关,为研究舜德文化和当地祭舜历史和方式提供了实物证据。

  结语:鬼崽岭石像的存在和发现仍为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所不能破解的“谜”之一。其产生原因大致与宗庙祭祀有关,亦可能有原始宗教、民族及民俗的成分,但由于历史太久远,年代跨度大,各时期石像存因不能“一概而论”。就现在的资料及调查推断,鬼崽岭及石像最初是一座大型的祭祀“坛场”(祭坛),“鬼崽岭”是史前人类堆积或选择的祭坛。石像布满坛场,具有原始祭祀或纪念性质,历经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历史,后人不无“肓目”地“续雕”,形成了石像多期雕琢现象。对鬼崽岭石像的研究意义深刻,随着该“迷”的破解必将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增加了实物证据,对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有一定的“修正”作用,而且它必将写进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

  (四)关于加强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具体措施

  一、管理机构沿革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鬼崽岭石像保护工作。成立专业委员会,负责文物、山林保护;成立文物保护区管理局,为加快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文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依法保护世界遗产

  为了加强鬼崽岭石像管理的法制化,按照《中国文化遗产法则》和《世界遗产公约》和文物保护法的要求,编制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鬼崽岭研究院2010—2020年战略发展规划纲要》,对鬼崽岭石像的保护、研究、信息、安全、管理、利用及保障等诸多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划,使龙门石窟的文物保护、研究、展示及管理工作、社会教育工作有章可循,稳步推进,全面发展。

  三、加强基础性保护研究投入,提高文物保护科技水平

  在新的历史阶段,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地开展鬼崽岭石像的保护工作,是摆在鬼崽岭石像保护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加强日常维护,做好基础工作

  2、健全监测体系、加强石窟监测,为石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积极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石窟保护科技含量

  4、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石窟保护水平

  开展国际合作,是学习国外先进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石窟基础研究工作 提高专题研究水平

  1、编写鬼崽岭石像报告,推动研究工作上台阶

  2、整理龙门石窟基础资料,促进研究工作深入开展

  此外,还完成了鬼崽岭石像研究成果汇编整理、鬼崽岭石像历代文献记录及方志记录的收集工作及历史测图和照相资料的整理等基础工作。

  3、开展鬼崽岭石像遗址发掘,筹建擂鼓台遗址博物馆

  4、整理奉先寺遗址发掘资料,开展遗址区域考古钻探工作

  5、出版学术研究刊物,展示鬼崽岭石像文化内涵

  五、实施三维数字技术工程 建立行业技术标准

  三维数字技术是一项全新的、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以三维数据储存和保存鬼崽岭石像信息,在档案建设、考古测绘、文物保护、宣传展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解决文物保护与展示的矛盾,促进文化、旅游、教育与娱乐产业的发展。

  六、成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鬼崽岭石像专业委员会

  七、遵循规划、整治环境,打造青山绿水龙门石窟,实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统一通过这一系列的整治和改造,使鬼崽岭石像的环境面貌和质量发生了巨大改变,山清水秀,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同时,环境整治对于改善区域小环境、延缓鬼崽岭石像风化,有效地保护石窟有重要的意义。

  八、加强交流 扩大影响

  1、召开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

  2、积极作好流失海外文物回归工作

  3、积极举办国内外展览

  九、加强人才培养 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鬼崽岭石像保护、研究事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研究院成立以来,先后引进鬼崽岭石像文物保护、研究和信息资料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学历均为本科以上,涵盖了文物保护、地质、考古、历史、美术和计算机等专业。

  六、附属材料

  附属材料目录:(如摄影照片、实物原件等,粘贴时注意整洁)

  序号
  材料名称
  数量
  类型

  1
  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
  1
  照片

  2
  江永文化遗产审评会
  1
  照片

  3
  我们的纪念册----实地拍摄
  4
  照片

  材料粘贴处:

  图片一

  图片二

  图片三

  七、项目组调查报告评语(教师从选题论证、项目实施过程、项目成果等方面给予评价和意见)

湖南科技学院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

湖南科技学院属于公办大学。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集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属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曾被业界誉为“全国师范教育改革的旗帜”。

湖南科技学院办学始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后历经零陵师范学校、零陵师范学院等时期;1971年创办专科教育,并历经零陵地区中学师资培训班、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零陵师范专科学校、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校名;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定名为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前身追溯

1941年4月14日,湖南省国民政府为保障和发展战时教育,决定创办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张陈卿为校长;5月,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开始筹建;7月,张陈卿因人地生疏、毫无成果而辞职;8月29日,袁尧民继任校长;9月,袁尧民接收道县城隍庙(原私立宏道中学校址)为校址;秋,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正式招生。

1942年9月,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以道县衡州会馆为简师部校址。

1943年9月,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创办七师附属小学,作为教育实习基地。

1946年11月12日,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在道县公共体育场举办建校5周年庆典活动,此后学校以这一天为校庆日。

学校坐落在中国二十强幸福城市、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永州又名零陵。《史记·五帝本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零陵之名从此著称于世,并成为出现于夏代以前且沿用至今的重要古地名之一。永州境内潇湘二水纵贯南北,五岭山脉横亘东西,湘桂高铁、洛湛铁路、泉南高速、二广高速、厦蓉高速纵横交错,零陵机场开通长沙、昆明、深圳等多条航线,风景秀丽,人杰地灵,交通便利。这里是舜帝道德文化、理学文化、瑶文化、女书文化发祥地,孕育了柳宗元、怀素、周敦颐、何绍基、李达等文化名人。由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一本读不完的书”。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办学定位,秉承“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遵循“精品意识、精英人才、精心育人、精细管理、精励校风、精美校园”的战略布局,努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7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8万余名。历届校友辛勤工作,勇于创新,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22年2月,学校占地面积71.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1.39万平方米。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2月,湖南科技学院共建有14个教学学院和1个招生的国学研究院,52个普通本科专业,成人教育专业35个;本科教育中工学专业16个占32%、理学专业6个占12%、文学专业8个占16%、经济学专业3个占6%、管理学专业4个占8%、艺术学专业10个占20%、教育学专业1个占2%、法学专业2个占4%。

截至2021年11月,湖南科技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16270人(普通本科生16092、普通预科生178人),另有夜大(业余)学生109人、函授学生3414人;有四批留学生共81人,学生分别来自孟加拉国、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老挝、泰国、越南、津巴布韦等1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3月,湖南科技学院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个省级特色专业、1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十二五”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十三五”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7个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校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1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中心。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光学入选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选题名单,二维动画制作和导游实务入选程暂缓认定课程名单。

截至2019年10月,湖南科技学院全校教师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70余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4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23项、国家艺术基金3项,获省级以上科研与教学成果奖20余项,全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300余篇,全球高被引ESI论文2篇,出版著作过百部。

湖南科技学院专任教师近5年获得国家基金项目24项,部级科研项目18项;获得省级项目284项,厅级重大重点项目128项。在SCI、SSCI、EI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67篇,CSSCI论文近200篇,其中15篇论文进入全球高被引论文。2019年度CSSCI源刊论文40篇。出版著作、教材260部,授权专利151项(其中发明专利62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

2016-2020年,湖南科技学院共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4项,其他各类省级奖励16项,永州市政府奖14项。SCI、EI论文358篇,CSSCI论文124篇,CSCD论文124篇。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湖南科技学院有2个“十三五”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建设学科、8个校级应用特色学科和3个校级应用特色培育学科。湖南科技学院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了5个学科体系: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融合哲学、中国史、民族学、考古学、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打造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新高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融合政治学、中国史、社会学、哲学、法学等学科,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与发展新阵地;旅游管理学科融合风景园林学、地理学、工商管理、文物与博物馆、公共管理等学科,打造湖南“锦绣潇湘”全域旅游新基地;生物与医药学科融合了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林学、中药学等众多学科,打造湘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平台;电子信息学科融合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9月,湖南科技学院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省市级创新创业平台、1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个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中心)、3个省科普基地。2019年12月27日,湖南省旅游青年专家委员会在湖南科技学院成立 。2020年1月2日,中国首个现代农业服务业研究中心在湖南科技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揭牌成立。

学术资源

湖南科技学院创建于1971年。截至2021年9月,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老馆(1984年启用)和新馆(2005年启用)总面积为18234.0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2300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17.17万册,生均纸质图书70.78册;拥有电子期刊76.70万册,学位论文513.35万册,音视频38071小时。2020年图书流通量达到16.36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26287222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924457篇次。

特色专业、学科

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英语。

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制药工程、视觉传达设计。

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音乐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工程。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建设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十三五”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

“十三五”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1月,有教职员工1247人,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其中专任教师934人、外聘教师13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48人、硕士学位567人,正高职称114人、副高职称258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66人。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湖南省首批智库青年拔尖人才、湖南省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芙蓉学者讲座教授、湖南省青年芙蓉学者1人、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杰青4人、湖南省优青90余人次。另有海外名师2人。硕博导68人(博导4人),2016年至2020年共培养研究生49名。

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

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

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

二、资金来源不同

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

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

三、举办者不同

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

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