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杂散电流检测论文

2023-03-04 06: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杂散电流检测论文

浅谈杂散电流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许建国 2008-12-24
摘 要 详细阐述了地铁杂散电流的形成机理及主要的防护措施摘 要 详细阐述了地铁杂散电流的形成机理及主要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 杂散电流;腐蚀;直流供电;轻轨交通

地铁或轻轨一般采用直流电力牵引的供电方式,一般接触网(或第三轨)为正极,而走行轨兼作负回流线。由于回流线轨存在着电气阻抗,牵引电流在回流轨中产生压降,并且回流轨对地存在着电位差,回流线对道床、周围土壤介质、地下建筑物、埋设管线存在着一定的泄漏电流,泄漏电流沿地下建筑物、埋设管线等介质至负回馈点附近重新归入钢轨,此泄漏电流即称迷流,又称地铁杂散电流。地铁迷流主要是对地铁周围的埋地金属管道、电缆金属铠装外皮以及车站和区间隧道主体结构中的钢筋发生电化学腐蚀,它不仅能缩短金属管线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降低地铁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甚至酿成灾难性的事故。如煤气管道的腐蚀穿孔造成煤气泄漏、隧道内水管腐蚀穿孔而被迫更换等。另外,地铁迷流同时也对地铁沿线城市公用管线和结构钢筋产生“杂散电流腐蚀”,影响地铁以外沿线公共设施的安全及寿命。本文结合我公司参与的多条地铁线施工和运营维护管理的经验,针对杂散电流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方面浅谈管见。
1 杂散电流腐蚀机理
1.1 杂散电流腐蚀机理
地铁迷流对埋地金属管线和混凝土主体结构中钢筋的腐蚀在本质上是电化学腐蚀,属于局部腐蚀,其原理与钢铁在大气条件下或在水溶液及土壤电解质中发生的自然腐蚀一样,都是具有阳极过程和阴极过程的氧化还原反应。即电极电位较低的金属铁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变成金属离子,同时金属周围介质中电极电位较高的去极化剂,如金属离子或非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地铁直流牵引供电方式形成的迷流及其腐蚀部位如图1所示。图中,I为牵引电流,Ix、Iy分别为走行轨回流和泄漏的迷流。

由图1可得地铁迷流所经过的路径可概括为两个串联的腐蚀电池,即
电池I:A钢轨(阳极区)+B道床、土壤+C金属管线(阴极区);
电池II:D金属管线(阳极区)+E土壤、道床+F钢轨(阴极区)。
当地铁迷流由图1中A、D(阳极区)的钢轨和金属管线部位流出时,该部位的金属铁便与其周围电解质发生阳极过程的电解作用,此处的金属随即遭到腐蚀。概括起来可将发生腐蚀的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种:当金属铁周围的介质是酸性电解质,即pH<7时,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析氢腐蚀,以H+为去极化剂;当金属铁周围的介质是碱性电解质,即pH≥7时,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吸氧腐蚀,以O2为去极化剂。
1.2 杂散电流大小
当钢轨为悬浮系统时(指全线钢轨采取对地绝缘,在任何地点不直接接地或通过其它装置接地),虽然钢轨对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钢轨对地泄漏电阻在工程实施中不可能无限大,一般在5~100Ω·km范围内。同时随着地铁运营时间的推移,由于受到不可避免的污染、潮湿、渗水、漏水和高地应力作用等影响,使地铁车站以及区间隧道中的轨、地绝缘性能降低或先期防护措施失效,势必增大了由走行轨泄漏到土壤介质中的杂散电流。当列车在两牵引变电所间运行时,钢轨电位如图2所示,列车位置处为阳极区,钢轨电位为正,牵引变电所附近为阴极区,钢轨电位为负。钢轨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牵引回流在钢轨上产生了纵向电压。研究表明,钢轨电位的大小与钢轨泄漏电阻的关系不大,当钢轨对地泄漏电阻在5~100Ω·km范围内变化时,受从牵引变电所至列车位置处的钢轨纵向电压钳制,钢轨对地电位基本不变。杂散电流的大小,就是图2中的阴影区段从钢轨泄漏至地下电流密度的积分,即

2 杂散电流防护措施
从公式(1)中可得出杂散电流的总量基本上只与全线钢轨正电位及钢轨对地泄漏电阻有关,因此降低钢轨电位及增大钢轨泄漏电阻是防护杂散电流的基础;为杂散电流提供至牵引变电所负极的畅通金属通路,尽量减少杂散电流流出金属构件的电流密度,阻止杂散电流对其腐蚀,是防护杂散电流的重要措施。
防护杂散电流一般采取“以防为主,以排为辅,防排结合,加强监测”的综合防护措施,即(1)防:减少回流轨纵向电阻,降低钢轨电位和提高回流轨对地过渡电阻,确保畅通的牵引回流系统,隔离和控制所有的杂散电流泄漏途径,减少杂散电流进入地铁的主体结构、设备及相关的设施;(2)排:在回流轨的整体道床中设置杂散电流收集网,通过杂散电流的收集和排流系统,提供杂散电流返回至变电所负极的金属通路,以减少杂散电流向外泄漏。(3)测:监视和测量杂散电流的大小,为运营维护提供依据,设计完备的杂散电流检测系统。限于篇幅有限,本文结合“防”和“排”两方面内容综合阐述防护杂散电流措施。
2.1降低钢轨电位方案或确保畅通的牵引回流系统措施
在列车运行密度和列车取流一定的情况下,钢轨电位由供电区间回流通路的电阻定。减小回流通路电阻的主要措施是减小牵引变电所间距,保证回流通路畅通,增设辅助回流线,减小牵引回流通路电阻,运营中正线牵引网尽量采用“双边”供电等。
在满足供电负荷、供电质量及工程投资控制要求前提下,可适当调整变电所数量和设置位置,尽量使牵引变电所布置均匀。
减少以钢轨纵向电阻为主的回流系统电阻的措施包括正线钢轨采用重轨,且焊接为无缝长钢轨,若短钢轨间采用螺栓连接,则两根钢轨之间必须加焊一根铜电缆,回流电缆应与钢轨可靠焊接,回流电缆根数留有一定裕量;走行轨间设均流线,平衡上、下行钢轨电流,降低走行轨电位;道岔与辙岔的连接部位通过铜连接引线可靠焊接。

对于车辆段和停车场,根据实际工程条件,通过设置多个回流点,使牵引电流就近回流,减小回流通路电阻,控制产生杂散电流总量。
2.2 增大钢轨泄漏电阻措施
钢轨泄漏电阻的大小与杂散电流成反比,可把保证钢轨有较高泄漏电阻作为轨道交通防护杂散电流根本的措施。
钢轨泄漏电阻主要由下述两方面因素确定:一是钢轨绝缘安装点的绝缘电阻,二是钢轨与道床表面的空隙距离及道床环境条件。当然泄漏电阻也受与钢轨连接电缆绝缘情况、电化区段与非电化区段钢轨隔离效果等影响。
钢轨绝缘安装一般是通过在钢轨与道床间设绝缘垫,紧固螺栓通过绝缘套管安装在道床上等措施实现的,并且钢轨底部与道床之间间隙不得小于《地铁杂散电流防护规程》中的规定。
由于粉尘、潮湿、油污、风沙雨雪(高架和地面区段)等影响,会降低泄漏电阻,使杂散电流增加。因此道床设计中应设计良好的排水方案,运营中应定期打扫,保持道床的清洁,以避免钢轨泄漏电阻降低。
另外与轨道专业配合,设计受外界污染影响少、绝缘水平较高的绝缘安装措施,如在安装点钢轨带绝缘靴套的绝缘安装方案,或整体带玻璃钢(或其他绝缘材料)衬套轨枕的绝缘性能好,便于运营清扫的绝缘安装措施等。
2.3 杂散电流的流通路径控制措施
杂散电流对金属结构的腐蚀主要有4个方面:即钢轨、道床结构钢筋、隧道结构钢筋、地网及地铁外部其他公共设施。杂散电流首先从钢轨泄漏至道床结构,再从道床结构向其他结构如隧道、车站结构泄漏。
利用整体道床内结构钢筋的纵向联通形成电气连续的杂散电流主收集网,为杂散电流提供第一个电气通路,杂散电流沿此通路流向牵引变电所方向,流出收集网后至钢轨,可减少杂散电流由道床向其它结构的泄漏量。
另外在工程条件许可情况下,地下区段道床与隧道(或其他结构间)设置素混凝土层,以增大道床与其他结构间泄漏电阻,减少杂散电流向其他结构泄漏量。
在回流轨下方穿越的金属管线也要进行绝缘处理,避免杂散电流经此泄漏至其他结构。
主收集网不可能收集所有的杂散电流,其它少量杂散电流继续泄漏至隧道或其他结构,利用隧道钢筋(内衬墙钢筋)纵向联通形成电气通路,则成为杂散电流遇到的第二个电气畅通通路(即辅助收集网),并沿此通路至牵引变电所方向,在牵引变电所区域(阴极区)流回至道床钢筋,并流回至钢轨,减少杂散电流向地铁以外泄漏。
由外界引入地铁内或由地铁内引出至地铁外的金属管线均应进行绝缘处理后,方可引入或引出,避免杂散电流经此向地铁外泄漏。
2.4 结构钢筋腐蚀防护措施
金属构件电化学腐蚀防护是控制金属体流出至电介质的电流密度在防护范围之内。主要措施是减少进入金属体的杂散电流量;为金属体提供至电源负极的金属通路,减少杂散电流流出金属表面的电流密度;确定合理的道床、隧道收集网(结构钢筋)表面积,控制杂散电流流出至电介质的密度。
p; 地铁杂散电流防腐蚀对结构钢筋的保护是分层次的,其重要性对地铁结构设施而言,其顺序是隧道钢筋、道床钢筋和钢轨。钢轨是可更换设备,道床钢筋从结构上讲可重修,而隧道钢筋应避免修复。从地铁结构层次上讲,利用腐蚀钝化原理防腐蚀的重点在道床收集网,隧道收集网是作为后备收集网而起作用。因为尽管靠近钢轨的道床收集网的截面积相对隧道收集网要小,在所收集的杂散电流较多而其截面较小的情况下,若能控制道床钢筋处于腐蚀钝化状态,则下层隧道收集网肯定也处于腐蚀钝化状态。即只要道床收集网达到了腐蚀防护要求,下层其他结构设施肯定也没有被杂散电流腐蚀的危险。
利用道床结构钢筋作为收集网的目的:一是减少杂散电流继续向下扩散至隧道、车站和大地等结构的数量;二是由于道床钢筋本身有一定的截面,从而使杂散电流密度较小,而使自身处于腐蚀的钝化状态。因为道床结构钢筋是杂散电流从钢轨上泄漏后遇到的第一道电阻较小的畅通电气通路,可将杂散电流尽量限制在本系统内部,可防止杂散电流继续向本系统以外泄漏。若将道床钢筋纵向焊接及连接形成一层纵向电气通路,并得到经计算确定的截面,使得自道床钢筋流出的电流密度控制在腐蚀钝化状态范围内时,尽管有一定数量杂散电流流出钢筋,但却不会使道床结构钢筋受到腐蚀。
同样的原理,通过对隧道结构钢筋进行焊接及连接形成纵向电气连续通路后,对于从道床钢筋中继续泄漏的杂散电流起到二次收集作用,由于隧道结构钢筋截面更宜做大,从而使其更宜达到腐蚀钝化状态。
2.5 排流柜设置方案
只有当杂散电流从钢筋流出时才对钢筋产生腐蚀,而杂散电流流出的区域集中在阴极区(即在牵引变电所附近),若在牵引变电所处将结构钢筋或其他可能受到杂散电流腐蚀的金属结构与钢轨或牵引变电所负母排相连,由于杂散电流总是走电阻最小的通路,而直接流至牵引变电所,从而在阳极区范围内大大减小了杂散电流从钢筋再扩散至混凝土的可能,减少了杂散电流流出钢筋导致的电化学反应,该方法称为排流法。
排流法一般有将金属结构与钢轨直接在牵引变电所附近相连的直接排流法、加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排流、加直流电源的强制排流等。但排流法存在如下缺点:当采用排流法时钢轨系统称之为接地系统,当有电流从钢筋沿排流电缆(经二极管)流至负母排时,原来负母排的负电位变为接近零电位,因钢轨纵向电压的钳制作用使得两牵引变电所间钢轨的最高对地电位增加了一倍,两牵引变电所间几乎成为阳极区,简单看杂散电流总量增加了近4倍。由于杂散电流的总量增加太多,除牵引变电所附近钢筋腐蚀减少外,在区间的钢轨腐蚀将上升。所以说排流法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2.6 盾构区间防护杂散电流方案
盾构法区间隧道迷流设计原理是指将管片内钢筋全部电气联通,并通过铁垫圈将电气连接点良好引出。以后在隧道管片的拼装中通过铁螺栓和螺母将各隧道管片中钢筋全部电气联通,形成一个等电位的法拉第网,对地铁杂散电流进行电气屏蔽,以防止地铁杂散电流向外泄露和对地铁基础结构的腐蚀。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灌浆于各螺栓之间,仅靠螺栓、螺母的机械连接实现电气上的完全导通连接是很难的,与管片采用绝缘隔离措施相比,反而更加大了杂散电流对盾构管片内部结构钢筋的腐蚀风险。
2.7 高架区段防护杂散电流方案
区间高架桥梁一般采用简支梁,桥梁与桥墩间有橡胶支座,起到了电气上的绝缘,表面上可避免杂散电流扩散,但若在个别区段采用其他桥梁结构,梁墩间没有绝缘支座,或高架车站采用“桥建合一”的结构,就必然形成某“点”的集中接地,成为防护杂散电流的薄弱环节。因此,高架区间要采用梁墩间设置橡胶支座的桥梁结构,且高架车站尽量采用“桥建分离”的结构型式。
2.8 车辆段及停车场杂散电流防护措施
车辆段和停车场均位于地面,经过出入线与正线连接。车辆段内线路主要包括停车列检库、月检库线路和库外线路。库外线路采用碎石道床,无法设置杂散电流收集网,检修库内线路较库外线路防护条件更差,加上车辆段建筑较多,并设有维修基地、生活及工作设备、各类管线较多,运营环境特殊,相对正线来讲,车辆段和停车场是防护杂散电流的薄弱环节。
但车辆段和停车场内车速较低,牵引电流较小,杂散电流泄漏水平较低,基于此特点,车辆段和停车场的防护杂散电流措施一般应从钢轨回流及降低钢轨电位考虑,一般采取措施如下:
(1)降低车辆段(停车场)杂散电流主要泄漏总量措施
车辆段(停车场)与正线间设置绝缘轨缝及单向导通装置,限制正线区段钢轨电流通过车辆段(停车场)内的钢轨回流,可降低车辆段(停车场)内部杂散电流泄漏水平;检修库、停车库内外线路间设置绝缘轨缝及单向导通装置,限制钢轨电流通过库内钢轨泄漏。
(2)就近回流措施
车辆段(停车场)范围较小、线路密集,根据实际工程条件,通过设置多个回流点,使牵引电流就近回流,可起到限制钢轨电流泄漏。
(3)均匀电流、降低钢轨电位的措施
根据车辆段(停车场)内线路密集的特点,可通过均流电缆的适当设置,使钢轨电流均匀分布,达到限制钢轨电流泄漏和降低钢轨电位的作用。
2.9杂散电流的日常维护
  地铁运营后,每月应定期对全线轨道线路清扫,保持线路清洁干燥。如果全线钢轨泄漏阻抗普遍降低,简单清扫或维护不能解决问题,则应开启牵引变电所的排流柜,使杂散电流收集网与牵引变电所负极柜单向联通,避免结构钢筋受迷流腐蚀。
如果综合测试系统监测到排流柜电流出现异常增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则是回流系统出现电气导通“断点”或“集中泄漏区段”所引起,应及时检查相应区段回流系统,将“断点”处连接至设计要求标准,或对“集中泄漏点”进行恢复处理,检查钢轨是否为积水、灰尘污染或钢轨安装绝缘设备损坏引起,并及时清扫或对绝缘设备进行维护。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地铁或轻轨交通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地铁防护杂散电流,需要指出的是地铁防护杂散电流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专业在设计、施工和运营共同配合,一方面加强各自专业防护措施,一方面探索更加积极地预防方案。

参考文献
〔1〕马洪儒 北京地下铁道的杂散电流腐蚀与防护[J] 城市轨道交通,1990(1):11~19
〔2〕易友祥 一种积极有效的地铁杂散电流防护方案[J]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1995,11(2):1~5
〔3〕梁成浩等 杂散电流腐蚀与防护[J] 化工腐蚀与防护,1994(1):4~8
〔4〕胡 斌 地铁迷流及上海地铁的迷流防护措施[J] 电世界,1994(3):2~4
〔5〕高敬宇等 地铁及轻轨杂散电流腐蚀的防护[J]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1996,12(1):32~36
〔6〕曹楚南 腐蚀电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3~19
〔7〕黄可信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与保护[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1~13
〔8〕CJJ49—92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S】

求关于预防雷电的物理论文

每年4~9月是华南地区雷电灾害的多发季节,雷电灾害给人民带来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本文介绍雷电产生的原因,对施工机械的危害以及对雷电灾害的预防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对同行在施工过程中预防雷电灾害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雷电施工机械危害预防 1雷电的产生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放电现象。关于雷电的产生有多种解释理论,通常我们认为由于大气中热空气上升,与高空冷空气产生摩擦,从而形成了带有正负电荷的小水滴。当正负电荷累积达到一定的电荷值时,会在带有不同极性的云团之间以及云团对地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从而产生云团对云团和云团对地的放电过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闪电和响雷。具体来说,冰晶的摩擦、雨滴的破碎、水滴的冻结、云体的碰撞等均可使云粒子起电。一般云的顶部带正电,底部带负电,两种极性不同的电荷会使云的内部或云与地之间形成强电场,瞬间剧烈放电爆发出强大的电火花,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在闪电通道中,电流极强,温度可骤升至2万摄氏度,气压突增,空气剧烈膨胀,人们便会听到爆炸似的声波振荡,这就是雷声。 2雷电危害的种类 雷击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直击雷。是指雷云对大地某点发生的强烈放电。它可以直接击中设备,雷电击中架空线,如电力线,电话线等。雷电流便沿着导线进入设备,从而造成损坏。第二是感应雷。它可以分为静电感应及电磁感应。当带电雷云(一般带负电)出现在导线上空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导线上束缚了大量的相反电荷。一旦雷云对某目标放电,雷云上的负电荷便瞬间消失,此时导线上的大量正电荷依然存在,并以雷电波的形式沿着导线经设备入地,引起设备损坏。当雷电流沿着导体流入大地时,由于频率高,强度大,在导体的附近便产生很强的交变电磁场,如果设备在这个场中,便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压,以致损坏。对于灵敏的电子设备,尤需注意。第三是地电位提高。当10kA的雷电流通过下导体入地时,我们假设接地电阻为10Ω,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知在入地点A处电压为100kV。因A点与B、C、D点相连,所以这几点电压都为100kV。而E点接地,其电压值为0,设备的D点与E点间有100kV的电压差,足以将设备损坏。据有关统计表明:直击雷的损坏仅占15%,感应雷与地电位提高的损坏占85%。目前,直击雷造成的灾害已明显减少,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危害却大大增加。一般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只能预防直击雷,而强大的电磁场产生的感应雷和脉冲电压却能潜入室内危及电视、电话及联网微机等弱电设备。 3防雷的方法和技术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虽然人类不可能完全控制暴烈的雷电,但是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已积累起很多有关防雷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一系列对防雷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1)接闪接闪就是让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闪电能量按照人们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中去。把一定保护范围的闪电放电捕获到,纳入预先设计的对地泄放的合理途径之中。避雷针是一种主动式接闪装置,其功能就是把闪电电流引导入大地。避雷线和避雷带是在避雷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避雷针是最首要、最基本的防雷措施。 (2)接地接地就是让已经纳入防雷系统的闪电能量泄放入大地,良好的接地才能有效地降低引下线上的电压,避免发生反击。过去有些规范要求电子设备单独接地,目的是防止电网中杂散电流或暂态电流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接地是防雷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接地不好,所有防雷措施的防雷效果都不能发挥出来。防雷接地是防雷设施安装验收规范中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3)均压连接接闪装置在捕获雷电时,引下线立即升至高电位,会对防雷系统周围的尚处于地电位的导体产生旁侧闪络,并使其电位升高,进而对人员和设备构成危害。为了减少这种闪络危险,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均压环,将处于地电位的导体等电位连接起来,一直到接地装置。金属设施、电气装置和电子设备,如果其与防雷系统的导体,特别是接闪装置的距离达不到规定的安全要求时,则应该用较粗的导线把它们与防雷系统进行等电位连接。这样在闪电电流通过时,所有设施立即形成一个“等电位岛”,保证导电部件之间不产生有害的电位差,不发生旁侧闪络放电。完善的等电位连接还可以防止闪电电流入地造成的地电位升高所产生的反击。 (4)分流分流就是在一切从室外来的导线与接地线之间并联一种适当的避雷器。当直接雷或感应雷在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波沿着这些导线进入室内或设备时,避雷器的电阻突然降到低值,近于短路状态,将闪电电流分流入地。分流是现代防雷技术中迅猛发展的重点,是防护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关键措施。由于雷电流在分流之后,仍会有少部分沿导线进入设备,这对于不耐高压的微电子设备来说仍是很危险的,所以对于这类设备在导线进入机壳前应进行多级分流。采用分流这一防雷措施时,应特别注意避雷器性能参数的选择,因为附加设施的安装或多或少地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5)屏蔽屏蔽就是用金属网、箔、壳、管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阻隔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空间入侵的通道。屏蔽是防止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电子设备影响的最有效方法。 4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及预防 公路施工作业处在露天环境下进行。施工机械的电气控制系统特别是微电子控制装置受雷电直击或雷电感应过电压损害的几率很大。京珠高速公路清远段地处石灰岩山区,在雷雨季节是雷电袭击的高发地区,每当天空中乌云密布大雨来临时,雷电往往会对施工机械进行正面的袭击;而有时即使在天空中没有雨云又不下雨的情况下,感应雷也会时有发生,其产生的浪涌电压入侵并损坏路面摊铺机的微电控制装置,为此,防雷工作势在必行。 (1)在沥青混合料揽拌厂场安装避雷针装置由于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及其配套机械集中在一个生产厂场使用,比较容易进行集中防雷,为此,在拌和厂场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的高度高于搅拌楼的最高点,达到有效的保护半径,防止雷电对任何一台作业机械直击。避雷针接地要可靠,由于石灰岩山区的地质土壤比较干硬,土壤电阻值过大,所以接地网的埋设与广珠东线的做法不尽相同。接地网的角钢桩点埋设土坑要求1.0m深左右,角钢在土坑内要露出20cm左右,在土坑内按比例填满木炭和颗粒生盐作为降阻介质,生盐与木炭的重量比例为1:10,即1kg生盐掺合10kg木炭,然后填土复盖。这样可以确保接地电阻值在4以下。当雷电袭击时由避雷针及其引线经过接地网迅速将强大的雷电电流引入大地,防止雷电对机电系统的直击。此外,还对沥青混合料搅拌操作控制室进行屏蔽,做法是将操作室内微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与金属结构的控制室外壳用导体连接在一起,再通过接地引线引入地下接地网,使它们保持相等的地电位,预防静电及雷电。 (2)对路面摊铺机械电气控制装置装设过电压保护器由于路面摊铺机械是随时移动作业的,不可能集中避雷,而处在露天环境下的移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最容易受感应雷浪涌电压的入侵,例如沥青沥青摊铺机控制路面平整度和控制机械定位的压力传感器等就深受其害。为了保护这些控制灵敏度极高的机械微电子控制装置免遭感应雷浪涌电压入侵损毁,根据每台机械控制装置的不同构造特点,对其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5结束语 雷电灾害对机械电气控制装置特别是微电子装置的侵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为避免雷电对其侵害,应根据机械电气控制设备的不同构造特点而采用不同的防雷方法。只要合理地选用防雷设备,应定期由专业防雷公司检测防雷设施,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施工项目应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施工单位在防雷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时,应根据地质、土壤、气象、环境、被保护物的特点,雷电活动规律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施工。就会大大降低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

接地工程论文英文摘要

  转帖]关于防雷接地问题的探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马宏达

  摘 要:本文讨论了配电网接地制式与建筑物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接地网的电阻值及接地网的结构在防雷中的作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子系统的放电过程;指出了接地技术中的宣传误导。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LEMP 防雷接地 电子(逻辑)接地

  1、供电系统接地方式与室内电磁兼容的关系

  配电网接地系统的制式关系到电网的运行安全和建筑物的供电安全[1、2]。西方国家特别重视供电质量,对电源频率和电压质量都有严格的要求;他们对智能建筑物内的电磁兼容问题也很重视,重要建筑物广泛采用屏蔽电缆的供电方式。现在我国智能建筑物的设计已经注意到这一点。现在大城市中的配电变压器已经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电源线已经广泛采用TN-S和TN-C-S系统,俗称三相五线制;在室内注意按综合布线的规范敷设电气线路。

  如果把三相电源系统的火线比做上水管道,则N线有如下水管道,它输送的电流有闪光灯和闸流管等电气设备产生的杂波,还有电源系统故障时产生的过电流等。这样电源自成闭合系统,PE线只是起到接地固定电位的作用,平时并无电流流过。如果把N线与PE线合并,这些杂波电流和过电流就会在地线中产生浮动电压,使电子设备遭受损坏和不能正常工作。所以,N线必须绝缘敷设,PE线必须独立敷设,这正是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建立的意义。检查N线与PE线是否绝缘良好的办法是测量PE线内的电流,正常情况下PE线内不应该有电流。我们在故宫防雷工程中测量某宫殿的防雷接地时,发现接地电阻表摇摆不定,从而发现N线与PE线有搭接的故障。PE线的作用就是,平时作为电子地(逻辑接地)和设备的保安接地,在雷击时兼做防雷接地。

  三相四线制的PEN线也有保安接地的作用,但是它不能做电子接地,因为它平时将有杂散电流通过,不能保证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例如:1993年在北京西便门立交桥东北侧曾有一片平房(商店)发生火灾,原因是有一辆高架货车把电线挂断,发生单相电弧接地事故,而该商店的电气开关未能立即开断,这片平房顶棚内的电线因过电流而熔化并引发火灾。我国农村地区要特别警惕这种架空线配电建筑物的安全问题。IEC防雷标准和我国现行建筑物防雷标准选用SPD的U1ma时,只考虑220/380V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而没有考虑其上一级10kV电网的中性点的接地制式。以至常选用440V、470V的U1ma,这样做是不妥当的。我国多数配电网是采用中性点绝缘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这些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能运行几个小时,此时相电压变为线电压,使SPD烧毁。我国水利电力部和机械工业部根据本国情况考虑荷电率制定的避雷器国家标准GBll02-2000,对220V级MOV规定U1ma=600V,相问MOV的U1ma =1200V。这样做既能减少SPD烧毁,又能有效地防雷才是合理的。

  建筑物雷害事故统计表明:80~90%的事故是由电气线路引入的,直接雷击的事故并不多。在山区和农村中建筑物的供电用架空线直接引入不是好办法;建议参考文献[3],改用铁管穿线屏蔽敷设(见图1):进线杆前连接一段长度大干15m的架空伸长地线兼做避雷线(见图2),此段线路的作用是增加屏蔽铁管前主线路的电感,使1#SPD(氧化锌避雷器)便于启动,在进线杆前再连接2#SPD,进线杆的铁脚和铁管的上端联合接地。

  图1 建筑物架空线引入时的防雷措施

  图2 在电杆上做架空伸长地线及避雷线的示意图

  2、取决接地电阻大小的要素

  经验表明,接地体的电阻主要决定于它与地的接触电阻。我们在打接地棒后立即测量其接地电阻值时测得某一数值;只要抓住接地棒的上端摇一摇,再测时其接地电阻值将增加。这是因为接地棒与其附近的土壤脱离的缘故。在钻孔埋接地体的时候,灌水和填土后其接地电阻值将有一变化时期。开始其接地电阻值小,后来变大(土壤与接地体脱离),长时期后又变小(因土壤压实)。用碳棒和碳质模块做接地体时其接地电阻值并不如计算那样理想,但是如果在它们的周围涂以LRCP降阻剂则可较理想地达到预期的接地电阻值。这些都说明接地体与地的接触电阻是决定接地电阻的重要因素。

  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与接地网的面积S的开方成反比,在接地网内再补充打接地棒和接地桩,对于降低接地电阻的作用不大。因为接地网的周边接地棒对其中心有屏蔽作用。而且,电子地的稳定不是单*降低接地电阻值所能解决的,重要的是要想法降低接地网的电感和使接地联线中没有电流(此时,接地线的电感电压降占重要地位)。解决的办法是用星形接法连接仪器设备;如果还有困难,接地联线用绝缘线,把接地线用铁管套起来,屏蔽铁管的两端与其附近PE线相连。其道理是使接地线的电压不能耦合到电子回路中去。内部防雷的系统中要避免采用开关型和间隙型过电压保护器,这些间隙在放电时电压急剧截断将引发电路中分布电容和电感的震荡过程,使电子设备遭到损坏。

  3、接地网的结构及其防雷性能的分析

  在雷击建筑物时,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钢筋内将有震荡电流产生。这些震荡电流将感应室内电气线路产生二次电流。这些二次电流将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采用SPD限制作用在电气设备上的电压是内部防雷的任务,接地网的等电位连接措施使这二次电流回路中的电流不会很大,用8/20μs电流波形检验。

  防雷导体流经的雷电流是一次电流,它是排出建筑物的外部放电过程。内部防雷子系统与外部防雷子系统之间虽有电路上的联系,但是各自自成系统,要分别计算不能够混淆,否则将发生严重的计算错误。采用电缆段进线和穿铁管屏蔽进线的防雷方法,是防止雷电流经SPD向电源系统反灌的重要措施。

  建筑物的基础接地和其周围的埋地接地网是安全散流和整体电位浮动的保证条件。如果防雷接地体是独立的或是室外的一条接地带,则不能保证建筑物的屏蔽条件。对此北京电力科学院的科学家曾经做过屏蔽理论推算和实验检验[4、5]。文[5]探讨了高电压试验室的接地,它的道理可以运用在建筑物防雷中,它说明了减少接地网电感的道理和穿线铁管是屏蔽的有效措施。

  笔者在某通讯站测量其天线阵地和机房的接地电阻,两座机房接地用的是室外接地带,天线阵地用的是接地网。测量结果发现:机房和天线接地网的联合接地电阻值比单独的天线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还要大,大出的部分是接地带所形成的连线电阻。所以机房的接地一定要做成围绕机房的周圈式的接地网,不能用机房外的接地带来代替。

  埋地接地网CBN与设备连接网EBN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参看图3。

  图3 公用连接网CBN与设备连接网EBN的原理示意图

  笔者个人的看法是:

  (1)公用连接网CBN的作用是安全散流和保证等电位。它必须采用周圈式接地带,其外围可敷设一些接地棒。埋地是散流的重要条件,在土壤电阻率比较低的地方打接地棒对降低接地电阻有效;但是在土壤电阻率比较高、没有地下水的山地,打接地棒很难,对降低接地电阻的作用也不明显。

  (2)埋地接地网是保证建筑物在雷击时整体地电位浮动(屏蔽作用)的必要条件,如果接地体或接地带敷设在建筑物之外,它不能起到屏蔽的作用。接地网比独立接地体和接地带有更大的电容,在雷电先导形成和向地面发展的过程中,接地网上将感应产生大量的感应电荷,这些电荷与雷电先导电荷的符号相反,在主放电过程中它们复合,在接地导体中放出能量(变为热能),这样产生的雷击电压将比独立避雷针小,有利于整体的防雷效果。

  (3)设备连接网EBN的作用是保证等电位的条件,它本身要有一定的低电感的要求,这与安装的电子设备情况有关,也与设备接地线的连接方法(S星形或M网形)有关。

  (4)EBN接地连线的电感是造成干扰和危险地电位浮动的根源。所以使电子地稳定的关键条件是使接地连线中的电流为零。要达到这一点就是要从地网CBN的中心部位在电梯井中引上接地线,并与各层楼板的等电位连接板和PE线相连接,要求严格的房间应敷设单独的等电位接地板(如用铁板拉网)。

  (5)建筑物内的等电位状态也不像静电学等电位那样理想,大楼内还有杂散电流在钢筋中分布。在大楼内各种电气线路都要受到杂散电流的电磁耦合作用。杂散电流在接地网上的电压降(主要是电感分量)就是接地系统不同点的暂态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很难直接测量。实际上,更有实际意义的是所谓的开环电压和闭环电流如图4所示。

  图4 开环电压和闭环电流示意图

  图4中,Uab为接地网A、B两点间的电位差。电子仪器外壳对EBN的地、或仪器外壳对电源的电位差即是开环电压。假如仪器的外壳在控制室内接地,则仪器电缆外皮(屏蔽层)中流过的电流称为闭环电流。它是决定电子仪器受到共模干扰大小的一个量。开环电压决定了仪器受到的过电压的大小,而闭环电流则决定了共模干扰的大小。

  (6)人们只有明确了内部防雷和外部防雷两个子系统中电磁震荡的过程及其特性才能提出有效的抗干扰的办法,原则上是合理地运用隔离与连接的措施,消除不希望的电磁耦合,其中用铁管穿线屏蔽电气线路外,把冗余的电气线路的两端全部短路并接地,这两项措施经常是很重要的。

  4、接地电阻测量的困惑

  现在城市中建筑物的密度很大,地下管网很多,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实际上很难测准。因为接地电阻测量的拉线距离必须大于接地网直径的4~5倍,这一点很难做到。实际上接地电阻的测量是在接地网的网眼中进行的,这与接地电阻的定义是不一致的,其测量的结果是不可信的,(其总的趋势是测量结果偏小,有时甚至成为负值)。现在广泛采用的高频接地电阻测量仪和脉冲接地电阻测量仪所测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不同,它没有标准定义的接地电阻的意义,但是它对接地线断线的检测有参考意义,笔者曾经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6]

  5、防止华而不实的炒作行为

  (1)我不赞成用铜材做接地体,接地体的尺寸是由机械强度和腐蚀因素决定的,不是由热稳定条件决定的。铜是一种战略物资,我们不应把它大量地埋在地下。西方国家现在都已改用钢管做接地体了,我们却宣传用铜作接地体。这无非要提高防雷装置的造价,增加用户的成本,给施工方带来利益。

  (2)不要听信某些防雷公司的宣传,在接地网的当中打接地桩,那样做是无效的。电子地的稳定问题不仅在于接地电阻值的大小,关键在于要使接地线上没有电流。类似“打接地桩”的宣传是一种误导。

  (3)还要注意接地措施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对附近钢铁构筑物的腐蚀效应问题。

李威的科研项目

[1] 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生物细胞显微操作系统”项目主持人,已结题[2] 广州地铁委托开发项目,“研制带消弧设施的单向导通装置”项目主持人,已结题[3] 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地铁一号线杂散电流防护工程竣工检查测试”项目主持人,已结题[4] 大连轻轨公司,“大连轻轨三号线杂散电流监测和单向导通装置”项目主持人,已结题[5] 广州地铁委托开发项目,“整体道床钢筋网收集杂散电流机理研究及实验分析”项目主持人,已结题[6] 广州地铁“广州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杂散电流腐蚀监测及防护系统”项目主持人,已结题[7] 南京地铁“南京地铁一号线杂散电流腐蚀监测及防护系统”项目主持人,已结题[8] 武汉轻轨“武汉轻轨单向导通装置及排流柜”项目主持人,已结题[9] 南京地铁委托开发项目“地铁轨道电位异常分布研究”项目主持人,已结题[10] 国家“863”重点项目“煤矿井下采掘装备遥控关键技术”子项目负责人,正在进行[1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铁金属结构腐蚀监测的光波导传感方法的研究”项目主持人,正在进行[12]徐州市科技基金项目,“智能排流装置及系统”项目主持人,正在进行[13] 广州地铁“广州地铁五号线、二八号线杂散电流腐蚀监测及防护系统”项目主持人,正在进行[14] 南京地铁“南京地铁二号线杂散电流腐蚀监测及防护系统”项目主持人,正在进行2、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1] 李威,仝军令.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油气弹簧非参数化建模[J].中国机械工程,2007[2] 李威.地铁轨地过渡电阻及走行轨阻抗在线测量[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30(4):416—420[3] Li wei,YAN Xu. Research on Integrated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System for Stray Current in Metro[J] .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RCHNOLOGY ,VOL.11 NO.2 DEC.2001:221-228[4] 李威,赵煜.地铁列车通过绝缘结消弧方法的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3(1):86-89[5] 李威. 应用于地铁系统中的新型智能排流装置[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4(3):63-66[6] 李威,王禹桥.用BP模型预测地铁杂散电流腐蚀危险性[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5,17(6):438-441[7] 李威,王爱兵,王禹桥. 应用于地铁杂散电流腐蚀测量的硫酸铜电极实验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4(1):62-66[8] 李威,李高鹏,王爱兵. 地铁轨地过渡电阻自动测量系统[J]. 电气化铁道,2005,6 :43-46[9] Li wei, Wang YuQiao, Wang aibing. Prediction for Rail to Ground Transition Resistance and Rail Portrait Resistance in Metro by Using BP Mode.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s,2005.9:269-272[10] Li wei, Wang YuQiao,Guanlianjun. Study on Fuzzy Control Methods of Metro Stray Current Drainage Device.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st 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 Vol.2 ,2006:1025-1027[11] Li wei, Wang YuQiao, Wang aibing.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n Metro Stray Current Corrosion.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st 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 Vol.2 ,2006:1123-1125[12] 李威,王爱兵,王禹桥.地铁杂散电流腐蚀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07,19(4):221-224[13] 李威,王爱兵,王禹桥.地铁杂散电流监测中IR降误差的消除方法研究[J]. 腐蚀与防护,2007.6:279-281[14] 仝军令,李威,傅双玲.油气弹簧主要参数对悬架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5] 李威. 远程设备控制系统故障报警装置的研制[J].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2.1[16] 李威. 地铁杂散电流的监测与防治[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4[17] 李威,庞洵,刘大伟. 矿用便携式锚杆测力仪的研制[J]. 煤矿机械,2007.28(1)[18] 李威,王禹桥,王爱兵. 地铁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的研制[J]. 电气化铁道,2004.5[19] 刘大伟,李威等. 路面冷再生机智能喷洒系统设计[J]. 工程机械,2008.38(2)[20] Yang xuefeng, Li wei. Study on Power Control System for Microwave Remedial Instrument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st 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 Vol.2 ,2006[21] 李威,蔡文娟,王禹桥等.基于光纤传感的地铁杂散电流监测方法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30(4)[22] 李威,闫磊朋. Fe-C合金膜光纤腐蚀传感器传感规律研究[J] . 光子学报(已录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