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城镇绿化研究论文

2023-03-04 05: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城镇绿化研究论文

小城镇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展思考论文

城镇园林绿化既是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因此,在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同时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城镇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展思考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园林绿化是城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改善城市生态和景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口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就小城镇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镇园林绿化已不同于传统的栽花种草,应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城镇定位发展需要,科学统筹规划,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舒适的环境。搞好城镇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提高城镇面貌,树立良好的外界形象,而且可以平衡城镇生态,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有很大的作用。

一、小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小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小城镇环境质培逐渐恶化。现实告诉人们自然界不可能无限度地承受侵害,我们雨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窖子孙后代为需求发展的能力”,1992年巴州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人会”上通过的里约宣言,正式确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趋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协调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保证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能源,提高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自然的发展则必须优先保持自然生态,使开发建设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小城镇同林绿化可持续发展要求往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框架内以生态学为指导,结合小城镇自然资源的保护,制定、合理的小城镇生态绿地系统,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稳定的人工自然生态群落,不断提高小城镇绿地定额指标,更好地发挥小城镇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地促进小城镇市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小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没有根据实际特点而盲目的进行效仿

目前在我国各大中型城市中,园林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建设得也很到位,但小城填在这方面做的却不尽人意,小城填在园林绿化建设时很多时候在效仿大城市,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许多建设与小城镇自身的发展和建设严重不符,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造成了资金上的大量浪费。

2、引种外来植物太盲目,种植形式也太单一

小城填由于在绿化建设时存在着盲目的照搬情况,所以不管是不是当地的种植情况,就盲目的种植外来的物种,所以因不适合当地的生长环境,导致成活率较低,不仅没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同时也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另外就是对植物造景不重视,绿化只是简单的栽几棵树,种一些花,或是在大范围内进行绿地的建设,没有层次感,不仅达不到景观美化的效果,同时也达不到造景的可持续性。

3、重建设轻绿化

在小城镇建设中,有些领导只是为了实现短期目标,根本就不考虑长远目标。把精力及财力都集中在建设上,而忽视了绿化建设。更有甚者会认为,加强小城镇建设就是要加强建筑物的建设,漂亮的楼房,宽敞的厂房就是显示城镇富裕的标志,而园林绿化就只会浪费资源,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最多只是在楼中栽一些树就可以了,对于园林绿化根本就不在考虑范围内。

三、小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措施

1、将城镇园林绿化纳入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

城镇园林绿化,是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镇的园林绿化不可能脱离城镇整体建设单独进行,城镇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以城镇建设为基础。因此,要实现城镇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城镇园林绿化纳入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

将城镇园林绿化纳入城镇建设的统筹规划,即城镇绿化建设在城镇总体规划中参与协调,在城镇建设规划中将城镇绿化建设过程中的用地指标、位置安排、层次配置、品种选择、建设管理,以及与周边建筑协调等问题进行统筹安排。

通过与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相统一,能够使城镇园林绿化更好地与周围建筑协调,起到提升城镇品位的效果,才能形成更优美、更和谐、更丰富多彩的城镇园林景观,从而提高城镇的档次,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和精神需求,进而达到城镇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健全城镇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

健全法制环境是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完善的法律法规既是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对园林绿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健全城镇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首先需要加强立法。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外,各省市需要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和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与城镇园林绿化相关的各部门要依据自身工作的职责,制定本部门的相关规定,使城镇园林绿化做到有法可依。在加强立法的同时,还必须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在全社会形成“依法治绿”的良好氛围。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签订绿化管理责任状、评选表彰先进典型、开展城镇园林绿化达标评比竞赛活动、组织园林巡逻纠察队等,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

3、营造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实现城镇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城镇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从而营造出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城镇园林绿化的作用已经从过去单一的观赏目标,逐渐转变为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多种目标。因此传统的“见缝插针”式的城镇园林绿化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想观念,将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协调起来进行统筹规划,探索新的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模式。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镇居民绿化意识不高,对城镇园林绿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供人观赏的阶段,参与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自觉性较差。因此,在目前阶段有必要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园林绿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采取播放宣传片、组织讲座、有奖问答、参观演示等多种形式,对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城镇园林绿化的现状进行宣传,通过宣传转变广大城乡居民的思想观念,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4、以科学技术为指导进行城镇园林绿化建设

城镇园林绿化既是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因此,在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同时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遵循生态学原理是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从生态学基础理论来研究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就是如何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功能来改善城镇的生态环境,实现人、城镇与自然和谐共存,从而推动城镇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在城镇园林绿化中遵守生态学原理,一是要考虑备选绿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的园林绿化品种。二是要注意园林绿化品种之间的协调搭配和层次性,以建成稳定的,生态效能最优的植物群落;三是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绿色植物的色、姿、形、味功能来改善和美化城镇的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城镇与自然和谐共存,从而推动城镇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之,坚持经济原则建设生态城镇,是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点,站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城镇园林绿化事业,争取早日建成园林化、生态化城镇。

参考文献

[1]罗芳.如何搞好新农村园林绿化的规划与建设[J].甘肃科技,2011,(15).

[2]文正胜.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2008,(14).

[3]韦红瑰,陆晓燕.山地中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存在误区及对策[J].广西城镇建设,2008,(08).

“小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探讨”毕业论文,5000-6000字以上,寻求快速解答者

  楼主你好,看到您的帖子,我也是在网上帮您搜集过滤了一下,最后给您带来这篇文章,望您自己斟酌,发现还可以,请给分。
  ==========================================================================
  论文摘要 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城市经济总量和决策者重视程度的不同,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多数中小城市经济相对欠发达和环境意识不强,城市园林绿化投入不足,致使城市园林绿化中出现不少问题。笔者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不同步,无长远规划,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城市的规划绿地被挪作他用。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砍了栽、栽了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绿地结构单纯,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一些城市绿化树种虽然较多,但植物景观单调,在色彩、季相上无多大变化,缺乏生机活力,难以体现其园林艺术风貌。如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仅占全树种的15%,不能实现季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目标。另外,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如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等。树木多以单种成片的形式出现,缺乏运用多种植物来造景,如大片的牡丹、桃林、国槐林、杨树林等,色彩单一,给人枯寂无味的感觉,绿化美化效果不尽人意。园林树种配置形式上,所采用的植物模式以丛植、片植、孤植为主,而列植、垂直绿化等其他植物应用模式少。
  (3)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倾向性。不考虑当地的实际、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和树木生物学特性,盲目引进外地树种和重名贵品种轻乡土品种,重人工造景轻自然景观,重草轻树,造成引种失败和病虫害大发生。
  (4)管理水平低。忽视了“三分建,七分管”的园林绿化建设原则,无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措施,粗放养护管理,技术含量低。该修剪而长期无人修剪、该除草而长期无人除草,致使花园、绿地杂乱无章,病虫害无人防治,并且许多该间苗的苗木因没有及时间苗,导致种植密度过大,树木严重生长不良。单位、居民法制观念淡薄,城市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还存在着如城市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景观造景技术,管理手段滞后,赏罚不明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目前落后于城市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主要原因。
  (5)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经过引种,外来物种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程度。如今,蛀干害虫、食叶害虫(如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已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另外,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害虫与寄主、天敌在长期进化中,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打破了这一比例关系,破坏了生态平衡,外来生物无天敌,致使病虫害严重发生和蔓延。
  (6)城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异常等促进了病虫害的发生。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而地上部分城市空气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足以及人为破坏严重;地下部分往往是填埋的建筑垃圾,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树木生长势减弱、抗逆性降低,为有害生物的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养护管理又长期跟不上,园林植物病虫害容易暴发成灾。此外,气候异常导致的冻害、抽条、旱灾、涝灾、烟尘、酸雨等自然灾害,会使林木生长势减弱,导致病虫害暴发成灾。据国家林业局报道,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2003长春大面积树木死亡以及2008年发生在云南省、贵州省等地的冻害,都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的。
  (7)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害猖獗。随着国际、国内植物的频繁交流,由于进货方式不同,园林植物检疫不能照顾到方方面面,致使侵入型病虫害不断传入我国的不同地区。这些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如近年从国外传入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严重危害我国100余种花卉植物,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就遍及我国22个省区。黄斑星天牛原先发生在华中地区,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蔓延到我国十几个省份,对我国杨树类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这些都是由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和引种不当引起的。
  2发展对策
  (1)城市园林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同城市因气候、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植物种类也不同。因此,依据城市类型,对各城市植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探索树木、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性、生存、生长发育规律,提出科学决策,选用合适树种。
  (2)规划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
  (3)在城市建设设计上采用多种类型,不仅可以植树、种草、种花、种果、种药,还可利用江、河、湖、海等水面养鱼、养鸭,在林中养鸟,并引进天敌,使人、动物、植物、鸟类、鱼类、微生物和谐相处,形成良性循环的能量、物质的转换。园林规划设计不仅限于观赏为主,不能只顾眼前的效果,还要有长远发展目标,要从城市长期发展考虑,留出基础设施用地,避免栽了砍、砍了栽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因此,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要有所转变,要以建筑为主转变为以防护功能和观赏并重、植物造景为主的新的观念上来。
  (4)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选择的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包括有花植物近30 000种、树木近8 000种,可扩充造景材料。树种配置时要采取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合配置绿化模式。还要通过垂直绿化实现阳台、屋顶、院墙、围栏的全面绿化,并鼓励巿民养花、植树。为增加“绿量”,应多种叶大浓荫的大乔木,增加乔木比例,乔木下面种草皮,并适当点缀灌木,搞复层立体绿化。此外,要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化地的色彩,为市民提供距离合适、景观优美、绿化充分、环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5)加强宣传教育和园林绿化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创建园林城市需要领导重视,加强领导是园林工作的保证,特别在目前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要开展广泛的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实行单位评比和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依据《城市园林管理条例》,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侵占绿地、乱砍滥伐等破坏绿地的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培养全社会爱护共同生存环境的自觉意识,树立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6)抓好园林队伍建设,提高园林队伍素质,推动全民养护管理水平。为把绿化工作抓到实处,真正实现绿化目标要求,一是配备高素质绿化专业队伍。按城市园林绿化三级管理办法规定,市、区、街道等三级都应配备、完善绿化设计、管理人员。对现有的人员,要与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校联系,抓紧对城市园林绿化专业人才培训,特别是既懂园林设计又懂建筑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二是各街道组建护绿小组,督促行人爱护绿草、树木。三是加强养护工培训。要与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校联系,抓紧对城市园林护绿人才培训,特别是既能修剪又能造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以适应养护的需要。 四是推动全民养护管理。实行包干分区,把绿地管护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实行奖罚制度,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奖励在养护管理工作中做得好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而对在养护管理工作中不问不管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处罚。
  (7)加强抚育措施,提高园林植物抗逆性。由于绿化工作一般都是在基础建设完成后进行,质量良好的土壤在建设过程中被回填和运走,绿化的土壤是贫瘠土壤,并已被建筑垃圾污染,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必须将清除建筑污染规划进去。在建筑完成后,建筑垃圾由施工队清除运走,禁止将其埋在地下或堆在绿地上,同时禁止在绿地排放污水、垃圾等。在栽植前充分考虑土壤肥力,贫瘠土壤种植绿肥,提高土壤肥力后再用于绿化;选择树种时最大限度地满足适地适树的要求,可通过除草、灌水、施肥、修剪、控水、控肥、挂设鸟箱、引进有益的昆虫和微生物等措施,提高林木生长势,增加林木抗逆性(抗旱、抗涝、抗寒、抗病、抗虫等)。同时,还要对林木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林木生长动态,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来防止隐患。
  (8)加强植物苗木和林木检疫的力度,控制盲目引种。特别要加强对毁灭性病虫害检疫对象及容易造成危害的病虫害的检疫力度,对于有毁灭性病虫害危害的苗木,就地销毁;对于容易造成危害病虫害的苗木,进行药物处理后栽植;对于发现有毁灭性病虫害危害的林木,进行就地砍伐销毁;对于发现容易造成危害重病虫害的林木,立即进行化学药物防治,做到“防早、防小、防了”;对于危害较轻的林木,尽量不要采用化学防治,而应采用生物防治,避免城市污染。严格控制引种,只有在引种试验、驯化成功后,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城市绿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城市绿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比人类敏感很多,污染物质对植物的毒害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植物的这种反应就是显现环境污染的“信号”。下面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城市绿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分析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论述了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包括可以改善城市的卫生条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有益身心健康等内容,突显了城市绿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城市绿化;减少污染;美化环境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城镇人口剧增,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能被动地等待自然界的恩赐,必须主动改善和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而通过栽花种草,建设绿色宝库,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和优美的景观效果,可以有效地防治和减轻污染、美化环境。为此,下面就城市绿化进行探讨,以促进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1城市绿化可改善城市的卫生条件

1.1净化空气

城镇的各类绿地,以其巨大的叶面积,浓密的枝干,阻滞、过滤、吸附空中的灰尘、飘尘,同时还能起到滞留、分散、吸收空气中各种有毒气体的作用,从而可使空气得到净化。树林是净化大气的特殊“过滤器”。例如,在一家水泥厂栽植两行并列的大杨树,能使空气中的降尘量减少33%~52%。可见,城镇中栽植各种绿色植物,对调节空气流动、净化空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1.2调节气候

首先,园林植物可以调节温度。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树木庞大的叶面积可以遮阳,能有效地反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树木通过叶片蒸发水分,可降低自身的温度,提高附近的空气湿度。因而夏季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气温低3~5℃,较建筑物地区的气温降低10℃左右。因此,城市绿地面积大、覆盖率高,能有效地改善居民居住区小气候。在绿化好的地方,夏季人们会感到空气清新,可以消暑纳凉、防暑降温。冬季,树木能降低风速,减弱冷空气的侵入,树林内及其背向的一侧,温度可提高1~2℃。

其次,园林植物可以调节空气流动。由于绿化区和非绿化区之间的温度存在差异,绿地的气温较邻近的非绿地气温要低。按照气温扩散升降规律,冷空气要向热空气地区流动,有时流动速度可达1m/s,从而可形成轻微的风,使人感到凉爽。

最后,园林植物可以调节湿度,是温度的“调节器”。植物通过叶片蒸腾水分,使土地的大量水分被释放到空气中,使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据研究,因为根部吸收的水分几乎都被蒸发,所以,森林中空气的湿度比城市内高30%左右。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水气增多,空气湿润,因而, 绿化区内湿度比非绿化区大10%~20%,从而为人们在生产、生活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1.3减弱噪音

现代城市噪音污染越来越严重,噪音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能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精神反应,导致人们出现精神不振、疲劳过度、血压增高等症状。利用乔木的庞大树冠和枝干,则可以吸收和隔离噪声。据测定,在没有树木的高大建筑林立的街道上,噪声强度比两侧种满树木的街道上大5倍以上,可见,城市绿化对减少噪音污染很重要。

1.4美化环境

园林植物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千姿百态、美丽的外形,丰富了环境的空间变化。树木的高低错落,树形的各式各样,树冠的大小差异,打破了建筑物的平直单调而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加深了城市环境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各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呈现不同的季相色彩,如五角枫、三角枫、红瑞木等树种秋叶变红,金银忍冬、鸡树条荚蒾等树种果穗冬季宿存枝头,成为寒冷冬天的独特景观。花卉的色彩更是五彩缤纷,因此,对城市进行合理的绿化,可以使城市变得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美丽的生存环境使人们赏心悦目。

1.5防灾减灾

许多园林绿化树木具有强大的耐火性,有着突出的防火功能。例如:叶片密集而均匀的松柏可阻挡95%左右的辐射热通过,珊瑚树可阻挡83%~93%的热量通过,其作用可与避火墙相媲美。在江河湖泊岸边植树种草,可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因土护岸,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污染、沉积泥沙。

1.6监测环境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比人类敏感很多,污染物质对植物的毒害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植物的这种反应就是显现环境污染的“信号”。人们可以根据植物所发出的.“信号”来分析鉴别环境污染程度。利用植物进行环境监测,范围广泛、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有利于开展群众性的环境报警工作,日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2城市绿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1园林植物的生产价值

很多园林植物有多种用途,既是经济植物,又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可以兼收不少副产品。因此,把园林绿化和生产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又起到绿化美化的效果,进而实现园林绿化产业价值。

2.2园林植物可提供工业原料

园林植物中的芦苇、竹类、杨树可作造纸原料;玫瑰可以提供天然香料,调制香精;蒲葵叶可作扇子;园林植物中的核桃、连翘、金银花、芍药、菊花等均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园林植物中的水杉、黑松、鹅掌楸等,都是优良材质及观赏价值兼具的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可提供工业原料,也可提供多种经营货源;还可利用园林植物树种的根加工成盆景和根雕等,发展艺术产业。

3城市绿化有益身心健康

3.1植物具有杀菌功能

绿化可以减少空气含菌量,很多园林植物具有抑制杀死散布在空气中多种细菌的功能。这些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能分泌一些对各种微生物或病菌有杀死或抑制其发展的挥发性物质,人们把这种物质叫做“植物杀菌素”。如松树、柏树、杨树、金银花等都含有一定的杀菌素。乔木稠李的分泌物对蚊子有强烈的致命作用。居住区的绿地环境与非绿地环境对照,绿地地区在夏季灭菌可达20%~59%。可见,城市绿化给人类带来多种益处,对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着良好的作用。

3.2植物能净化水源

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保护水质,防止下游的水土污染。如含有大肠杆菌的污水,若从30~40m宽的松林流过,细菌数量可减少到原有的1/8;从栎树、白蜡和金合欢的混交林中流出的水中,大肠杆菌只有对照值的1/23;水若从50m宽的三十年生杨、桦混交林通过后,细菌数量能减少9/10以上。污水进入土壤后,通过绿色植物的吸收、土壤微生物的降解以及土壤的吸附、沉淀、离子交换、粘土矿物固定等,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净化。

3.3植物有助于开展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是通过“绿”的自然环境达到调节自身压力、促进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循环、增加自身免疫力的一种疗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森林浴”、“芳香疗法”已被业界广泛认知,经过医学验证这些行为确实对健康有益。当今,森林园艺法疗悄然兴起,世界上许多国家设立了森林园艺疗法医院,可有效治疗人们所患的某些疾病。在这些医院里,不吃药、不打针,也不需要医生治疗,凭借环境,通过栽培果树、花卉、蔬菜等园艺活动,使人们在绿色的环境中治疗疾病,恢复健康。利用园艺植物的多种颜色治疗疾病,是园艺疗法的重要内容。

研究表明,浅蓝色的花对发烧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红色的鲜花能增加病人的食欲,紫色的鲜花可使孕妇心情恬静,赤红色的花对低血压患者稳定血压大有裨益。身处绿色植物环境中的人,其脉搏、呼吸的频度明显减低,血流速度也会减慢,紧张的神经会变得舒缓,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得到增强。我国湖北省的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一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赢的森林浴场。

3.4植物可减轻土壤污染

带有农药及其污染物的风蚀尘土大部分最终会落于地面,对土壤会产生污染。园林植物因土护坡,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减轻风蚀尘土,能有效减轻土壤进一步污染。

4 参考文献

[1] 高洞清.园林树木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2] 章竣华,刘玮.园艺疗法[J].中国园林,2009(7):19-23.

[3] 赵景联.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钱东.浅析城市绿化建设[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0):93-9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