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浅谈修辞毕业论文

2023-03-04 01: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浅谈修辞毕业论文

我把写法告诉你,你自己写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
在正式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学生要写出开题报告,以便指导老师能根据学生对文献的综述和对所选论题的认识,确定其可行性。
开题报告是作者将自己初步选定的题目之内容、思想等,以书面形式向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导师和听众作一书面汇报和简要说明。
写开题报告目的:一是作者能将所选课题的内容框架、研究现状、选题意义、重难点和创新点、文化结构、主要引征材料及参考书目作一总体思路的勾划,作者对该选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进行有序的组合清理,为撰写毕业论文作好充分准备。二是作者能广泛听取他人的宝贵意见,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理顺论文思路,使其结构更趋完整,内容更趋翔实。
开题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
1、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用中英文撰写,汉语在前,英语在后。目的是限定毕业论文的大致范围和方向,即论题。应力求简明扼要,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15—20字。必要时可使用副标题。
2、本选题的研究目的
以中学英语教学法方向为例,则须说明要解决英语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是在教学实践中比较突出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前人从未解决的,并且能填补某一领域的空白的问题。
3、本选题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该选题曾作过哪些方面的相关研究,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中处于何等地位?是属于未开拓的领域,还是在前人已经研究过的基础上作深层次的研究?国内外有哪些论文、论著涉及到本选题的内容?
4、研究本选题的动机及意义
提出本选题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个选题?本选题的研究有什么意义?从理论的角度看,本选题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其价值取向是什么?本选题与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如何?对英语教学会起什么作用?从实践的角度看,本选题是否有助于英语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动向,使人们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是否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5、本选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选题研究有哪几个重要观点,其特点是什么?研究的重点在哪几个方面?研究的难点在何处?怎样从理论与实践出发,对英语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如何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对改进英语教学作对策思考?本选题有哪几个新观点?是否填补了国内外同行业研究中的空白?
6、本选题的撰写框架
框架可用提纲形式表述,一般构成如下:
引言:提出问题、摆明观点。
论点:分析问题与阐明自己的观点。大致包括: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理论上来论证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联系教学实际阐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做法。另外,利用实际数据作为论据,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结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其结果如何?对人们在英语教与学中有何指导意义?有哪些方面需要继续研究的?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一般是英文参考书在前,中文参考书在后,以字母拼音顺序排列。
7、研究基础
作者在选择该题之前作过哪些方面的学习、研究或写过什么文章?说明能如期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的理由。
8、研究方法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调查、描述、实验、实证、文献、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经验总结、实践反思、测量、量化、行动研究、表列、图示、内容分析等方法。例如:实验的方法就是对英语教学班级进行实验对比;调查的方法就是通过调查表、询问、问答等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课题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一种或多种研究方法。
9、撰写步骤及阶段任务
包括:选题及开题报告初稿、正式开题报告及提纲、完成初稿、二稿、三稿、定稿等、何时论文答辩等。

开题报告中文范例

标题: 英语隐喻汉译
(On Translating English Metaphors into Chinese)
1)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 & Johnson (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 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经。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队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是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2)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意义: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贡献的作用。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
重点:本选题重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
难点:怎样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创新点:研究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理论及其方法。
3)论文的结构及简要说明
1. 引言
2.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
2.1 隐喻的定义
2.2 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书语
2.3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
3.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
3.1 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
3.1.1 习用性隐语
3.1.2 新生隐喻
3.2 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
3.3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可译性
4.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译汉译
4.1 翻译的标准
4.2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难点
4.3 日常用语中隐语汉译的过程
4.4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基本方法及原则
5.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与技巧
5.1 直译法
5.2 意译法
5.3 转译法
5.4 直译和意译结合法
4) 参考书目
Brodkey, Linda. Review: The Language in Metaphors. ( College English Jan, v50 pp 89-94), 1988.
Jin Di & Eugene, A. Nida. On Translation.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Nida, Eugene A. & William,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Maryknoll of N.Y. Orbis Book, 1981.

陈宏薇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陈文伯 《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
5) 简要说明
本文分五个部分。一、简要介绍隐喻与语言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不可忽视文化背景,并且简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二、重点论述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四、讨论隐喻的汉译标准、难点、过程、基本方法以及根据语境而确定译法的原则。五、详述陈喻汉译的方法和技巧,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对每种方法的使用都不能走极端。结论部分,总结研究隐喻汉译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求一篇关于修辞学的论文

正 我国古代对汉语修辞的研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资料.这是我国修辞学史上的一笔十分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对传统的修辞学进行总结和阐述,剔抉梳理,阐幽发微,使我们在研究现代修辞学的时候能够有所借鉴.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就有了一些关于修辞的正确言论.例如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辞达”论就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见解.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这个说法为修辞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认为语言的运用要足以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这一正确的看法,和对语言的表达功能与社会作用的认识很有关系.孔子认为“言以足志”,“不言谁知其志?”(《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就是说,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感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范围毕业论文

  1.语言学方面:

  "对立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

  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汉语的借词

  2.现代汉语方面: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
  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
  ΧΧ作家(或 ΧΧ作品)语言研究
  网络汉语研究
  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词典适意研究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汉字和汉文化
  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部件研究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如何整理异体字
  如何整理异性词
  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字的前途
  "修辞与语境"浅谈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
  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谈"成语的活用"
  谈"叠用句"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谈"比喻"

  4.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论穆旦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
  论贾平凹的散文
  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论余华的小说
  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
  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
  舒婷诗作简析
  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
  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评铁凝的《玫瑰门》
  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论王朔的《动物凶猛》
  论韩东的诗歌写作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我读海子的诗
  重读寻根小说
  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祺笔下的昆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应该怎么选呢?应该选择那个方向的?同学们,以下是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大家可以参考哦!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选题范围【1】

说 明

1.所列选题均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老师提出,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以利于形成观点;

3.专题写作教材中有论文范文,可作参考;

4.毕业论文还有更具体安排。

一、语言学方面

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

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汉语的借词

二、现代汉语方面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

普通话语音研究

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网络汉语研究

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词典释义研究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汉字和汉文化

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部件研究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如何整理异体字

如何整理异形词

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字的前途

“修辞与语境”浅谈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

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谈“成语的活用”

谈“叠用句”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谈“比喻”

三、古代汉语方面

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论穆旦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

论贾平凹的散文

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论余秋雨的散文

论余华的小说

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

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

舒婷诗作简析

王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意义

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评铁凝《玫瑰门》

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论王朔的《动物凶猛》

论韩东的诗歌写作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东、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我读海子的诗

重读寻根小说

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王曾祺笔下的昆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

五、中国古代文学方面

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论《诗经》的婚恋诗

论《诗经》的妇女形象

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孔子与《诗经》

《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诗经》与楚辞比较论

楚文化与楚辞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论屈原的人格美

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出山水、田园)

中唐山水田园诗(可任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李白山水诗研究

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

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

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

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

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琵琶行》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汪道昆之短剧

徐渭的《四声猿》

汤显祖

孟称舜

沈自徵之剧作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地塑造

论《水浒》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

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论孙悟空形象)

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论王熙凤形象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六、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

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

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

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

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

论《日瓦戈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七、中国古代文论方面

“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先秦儒家文论研究

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发愤著书”说综论

“文学自觉”说新探

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

《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

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李渔戏曲理论研究

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

八、西方文论方面

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

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论亚里斯多德的“净化”说

贺拉斯《拾遗》与亚里斯多德《诗学》比较

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价

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

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

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

议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

论黑格尔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论泰纳的文艺思想

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

从叔本华到尼采

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

精神分析学和文艺学

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

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

九、比较文学方面

李白咏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

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

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

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研究

钱钟书论“通感”

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

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十、美学方面

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

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

美感特征简析

论审美想象

论悲剧与崇高

论艺术的美学意义

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

论审美鉴赏的创造性

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

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指导【2】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现实题材相和构思小说的创作基调和艺术风格

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或者农民形象

鲁迅小说创作题材的变化

从《阿Q正传》、《示众》等作品来谈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

鲁迅小说独特的艺术想象和构思

论鲁迅《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就《在酒楼上》的描写文字,解说“鲁迅气氛”的创造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鲁迅小说中“黑色家族”的创造

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茅盾《子夜》的史诗性和社会剖析特点

论曹禺《雷雨》中人物形象的新认识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

论《雷雨》中蘩漪与《日出》中的陈白露形象比较

从城市文明病和人性关系的层面,探讨《骆驼祥子》的创作视点和艺术深度

试论曹禺笔下的妇女形象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和他笔下的两个世界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从诗化小说和语言的角度,看沈从文的《边城》

论沈从文小说的人性美及牧歌情调

从少数民族作家的角度,探讨老舍、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底蕴

论沈从文小说的都市题材和湘西题材的特点

张爱玲小说对人生的观察角度和艺术视点

论张爱玲的《金锁记》及曹七巧形象

《金锁记》和《倾城之恋》人物形象与艺术格局之异同

论张爱玲女性题材的特点

汪曾祺的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论张爱玲女性题材与王安忆女性题材的比较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都市与女性的关系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如何选题

提供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一)、语言学方面:

1、“对立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

2、“互补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

3、说汉语的音节

4、说同音词

5、说同义词

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

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10、汉语的借词

二)、现代汉语方面:

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

2、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

3、ΧΧ作家(或 ΧΧ作品)语言研究

4、网络汉语研究

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8、词典适意研究

9、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三)、汉语的优点和缺点:

1、汉字和汉文化

2、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

3、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4、部件研究

5、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6、如何整理异体字

7、如何整理异性词

8、规范汉字的研究

9、汉字的前途

10、“修辞与语境”浅谈

11、“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12、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13、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14、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

15、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16、谈“成语的活用”

17、谈“叠用句”

18、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19、谈“比喻”

四)、古代汉语方面:

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4、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

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

7、古代汉语“之”(三)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五)、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5、论穆旦的诗

6、论钱钟书《围城》

7、论贾平凹的散文

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9、论余华的小说

10、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

11、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

12、舒婷诗作简析

13、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

14、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15、评铁凝的《玫瑰门》

16、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17、论王朔的《动物凶猛》

18、论韩东的诗歌写作

19、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20、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21、《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22、《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23、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24、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25、我读海子的诗

26、重读寻根小说

27、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祺笔下的昆明”、28、“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

六)、中国古代文学方面:

1、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2、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3、论《诗经》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5、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6、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7、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8、孔子与《诗经》

9、《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10、《诗经》与楚辞(词)比较论

11、楚文化与楚辞

12、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13、论屈原的人格美

14、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15、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16、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17、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1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19、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

20、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21、李白山水诗研究

22、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

23、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24、刘禹锡咏史怀古诗

25、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中对比研究)

26、宋人咏物词(诗)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

27、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28、《琵琶行》

29、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30、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31、《西厢记》

32、《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

33、汪道昆之短剧

34、徐渭(谓)的《四声猿》

35、汤显祖

36、孟称舜

37、沈自徵(徽)之剧作

38、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3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40、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41、论《水浒》的人物(任务)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

42、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

43、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44、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5、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魁)形象的艺术特色

46、论王熙凤形象

47、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48、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七)、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

1、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2、《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

3、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4、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5、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6、《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

7、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

8、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

9、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

10、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八)、中国古代文论方面:

1、“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2、先秦儒家文论研究

3、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4、“发愤(奋)著书”说综论

5、“文学自觉”说新探

6、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

7、《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

8、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9、李渔戏曲理论研究

10、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

九)、西方文论方面:

1、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

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3、论(译)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4、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

5、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述

6、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

7、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

8、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

9、译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

10、论黑格尔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11、论泰纳的文艺思想

12、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

13、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

14、从叔本华到尼采

15、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

16、精神分析学和艺术学

17、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

18、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

十)、比较文学方面:

1、李白咏(泳)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

2、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

3、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

4、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和研究

5、钱钟书论“通感”

6、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

7、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十一)、美学方面:

1、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

2、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

3、美感特征简析

4、论审美想象

5、论悲剧与崇高

6、论艺术的美学意义

7、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注意)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

8、论审美鉴赏的创造型

9、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

10、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