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三体论文开题报告

2023-03-03 23: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三体论文开题报告

轻轻翻动着雪白的书页,细细品味着优美的文字,我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如饥似渴,手不释卷。精彩的内容,跳跃的思维让我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以至于有点埋怨自己从前的阅读范围是如此的狭窄,像《三体》这样精彩的小说竟未曾发现。
《三体》是一部科幻巨作,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刘慈欣著。虽说也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它却与其他的科幻小说大相径庭,在骨子里就是一本独特的书。举例来说,在大多数小说中,外星人都有着上帝般的形象,对人类亲切至极,会安慰人类,帮助人类,可谁知外星人是善是恶呢?《三体》便一反常态,将外星人刻画成一个合情合理的形象——迫于生存的危机而侵略地球的生物,存在着缺陷,却又十分的合于情理。这一下,就将它们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书中还提到一个新的词语——智子。刚开始,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终于明白,这是一种被三体人(外星人)用我们前所未有的高科技赋予了生命,可随意维度化的微不足道的质子!这想象,真是既天马行空,却又有着科学的依据。我们当中有几个人能够将它想象出来!
这部小说,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别之处,那就是写作的手法。它一改以往习惯的“因为——所以”式写法,使用了“所以——因为”式。说详细一点就是将以往一成不变的先写事情发生前的事,再写事情结果的手法变成先写事情发生后的事,再写事情发生前的原因。中间一些细微的地方又透露着一些隐隐约约的线索,引人深思。读书的时候将这些线索串联起来,再仔细一想,对整件事情的理解便简单明了多了。这就像小孩子拼拼图一样,让读者自己一点一点去探索发现,这真是一种高明的写作手法,让读者能够有充分的空间去想象。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对读者具有影响力,可使读者首先明确论文研究的主题。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优秀论文题目2022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翻译硕士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中国古代 足球 》古汉语专名与古诗词的英译处理

2、英文合同汉译中规范性的实现策略

3、以目 标语 读者为导向的 广告 翻译策略研究

4、盐城旅游文本中特色词汇的翻译问题

5、从接受美学视角探究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翻译

6、法律文献中专业术语英译的探讨

7、扬州旅游文本里 文化 因素的翻译

8、网络辅助下英语缩略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9、有道词典在翻译中的应用

10、 英语 散文 120篇汉译项目 报告

11、徐州景点 导游词 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12、徐州特产食品 说明书 汉英翻译研究

13、从文本功能的角度探究报刊时政新闻的汉译

14、英语长句的英译汉翻译策略实证研究---以<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学>为例

15、《物华名胜》中复合式翻译 方法 的运用

16、《苏斯 儿童 绘本汉译过程中儿童语言的处理》

17、目的论指导下企业介绍的英译研究

18、新闻发布会口译项目报告

19、目的论视角下看中国高校宣传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20、《杨澜访谈录》同声传译项目报告

21、VOA经济报道口译过程中顺句驱动法运用的实践报告

22、预测在英语 财经 新闻口译活动中运用的实践报告

23、中国饮食文化词的口译技巧—《舌尖上的中国》口译实践报告

24、影响英汉交替传译中笔记有效信息筛选障碍的项目报告——以VOA时事新闻口译实践为例

25、视译停顿形成因素及解决方法报告

26、外事口译中译者主体性的把握

27、学生译员汉英交传训练中停顿现象研究

28、商务合同英汉互译技巧

29、英文品牌汉译

30、知识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31、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英汉互译的消极影响

32、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应用及其翻译

33、<<红楼梦>>金陵判词两种译文的比较及评析

34、从红楼梦诗词翻译看翻译中的文化补偿

35、关于李后主“虞美人”的3种英译本的鉴赏

36、跨文化交际与商标翻译

37、中式菜肴的命名与翻译

38、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39、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40、英文化妆品广告之美学翻译

41、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内涵差异及数字习语翻译初探

42、浅析原语文本在目标语文本中文体的适应性

43、英语习用语翻译中的等效性研究

44、论语境在英汉翻译中的作用

45、浅析英语动画片翻译的基本原则

46、中英服饰广告的翻译

47、论英汉翻译中语篇连贯的重要性

48、论译者的风格与译风

49、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50、从翻译的美学角度浅析旅游资料的中英译

51、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52、影视字幕翻译的原则

53、影响长句翻译的因素

54、例析英译汉中形象语言的处理

英语专业 毕业 论文翻译方向题目

1、 图里规范理论视角下的《四洲志》翻译研究

2、 翻译伦理视域下杨曙辉和杨韵琴《喻世明言》英译本研究

3、 《围城》英译研究

4、 余华小说《兄弟》中的文化专有词英译研究

5、 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基式英译对比研究

6、 英汉交流虚构运动事件中路径和方式表征的对比研究

7、 汉语情态动词“能”字结构的翻译

8、 英汉运动事件表征方式对比研究

9、 顺应论视角下视觉动词的汉英互译研究

10、 语用顺应论视阈下汉语听觉动词的英译研究

11、 基于交往能力理论的翻译主体间性实证研究

12、 目的论视角下的电气英语翻译

13、 从符号视角看翻译中视觉非语言符号的信息处理

14、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政府公文英译策略研究

15、 女性主义视角下影视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16、 操纵论视角下政治文本的汉英翻译研究

17、 从功能对等原则看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意象的翻译

18、 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分析领导人演讲口译

19、 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黄帝内经》英译策略研究

20、 四字格中医术语动词的英译对比研究

21、 《红楼梦》服饰文化翻译研究探析

22、 英文传记汉译实践报告

23、 生态翻译视角下:《尘埃落定》英译本的研究

24、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两个译本中的体现

25、 描写性翻译理论框架下《西敏寺》译文的风格分析

26、 目的论视角下张爱玲《金锁记》自译本的比较研究

27、 从功能理论视角看戴译本《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28、 英译诗歌韵律的定量对比分析

2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鲁迅小说《药》《孔乙己》《风波》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30、 奈达功能对等视角下对《瓦尔登湖》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31、 语义翻译/交际翻译视角下文化特色语的翻译

32、 从关联理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汉译本

33、 目的论视角下的《三体》英译研究

34、 性别与翻译:从女性主义翻译观对比分析《飘》的两译本

35、 目的论指导下的《舌尖上的中国》菜名英译策略

36、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

37、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商标翻译研究

翻译理论与实践论文题目

1、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宏观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

3、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

4、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

5、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

6、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体系建构研究

7、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

8、论英汉翻译写作学的建构

9、 文章 学视野下的林译研究

10、口译研究的生态学途径

11、郭建中翻译思想与实践研究

12、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13、文学文本中的视觉翻译

14、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建构探索

15、异化翻译思想探究

16、翻译的修辞学研究

17、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

18、文章学视野下的林纾翻译研究

19、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

20、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及其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21、近代中国 留学 生 教育 翻泽研究(1895~1937)

22、叙事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23、修辞劝说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24、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观照下的林少华文学翻译研究

25、易学“象”视角下的译学研究

26、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演变研究

27、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

28、情境翻译与翻译情境

29、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

30、从《哥儿》林译本的 句子 结构调整看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31、功能对等理论与信达雅翻译论的比较研究

32、《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章)翻译报告

33、从中国文化语境视角出发解读西方女性主义翻译

34、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

35、叶维廉汉诗英译研究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相关文章:

★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 英汉翻译论文选题题目参考

★ 2021英语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参考

★ 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2021英语专业的硕士论文题目

文科生眼中的《三体》——已知的未知

 

“我是谁?”

“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我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是我选择了世界还是世界选择了我?”

“时间是否有长短?宇宙是否有尽头?”

“过去的时间在哪里消失?”

“未来的时间又在何处停止?”

告诉我,这些问题,你们也都想过。

Busy姐刚看完刘慈欣的《三体》。

花了三天的时间,连续着看完了。

让我花一分钟打开脑里的字典,搜索一下词汇,来表达我沉浸其中的最精准的感触。

搜索中……

“震撼”。

没错,就是震撼。

一部涵盖了科学、哲学、历史的科幻小说,深厚的科学知识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将中国上下5000的历史与宇宙150亿年的现实融合在了一起,把人类的生活和想象的生活融合在了一起——世界科幻“雨果奖”,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以一个文科生的知识体系通读这个作品,实在颇具挑战性。

人类世界各种不同文明的演化史,需要历史的知识作为基础;人类思想的矛盾和精神的追寻,需要哲学的知识来指引,宇宙大文明系统,需要自然科学的知识作为支撑;微观宇宙中粒子结构的多维视角,需要天体物理学科的知识作为铺垫。

小说里面,哥白尼的日心学说、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牛顿的力学三定律、冯·诺依曼的量子力学和博弈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理论,墨子的东方学派思想,以及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名誉之争,还有周文王、纣王、秦始皇、格里高利教皇等人物形象的刻画,全都巧妙地融合到了各个环环相扣的情节里。

我到现在都说不清原子、质子、中子等元素的核式结构是什么样的,纳米又有什么作用,宇宙文明的点状化思维在我的认知里也是空白的。

以至于我极其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科学和物理。

为之意外的是,作为文科生的Busy姐,全程入了迷。

哪怕是自身知识体系缺失的那些部分——关于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分析的阐述,我连标点符号都不愿跳过。

《三体》无疑打破了我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固有印象。

既有小说的生动,又有科普的正确;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有论文的严谨。完全技术细节化,没有形而上学的影子。

这是中国科幻小说带给我的惊喜。

我是个科幻迷。

绝大部分的科幻迷,是理科男。

偏偏,我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文科女。

喜欢科幻是源于学生时代看过不少的科幻电影。如经典科幻片《盗梦空间》、《黑客帝国》、《2001:漫游太空》、《星球大战》、《E.T.:外星人》、《第五元素》、《楚门的世界》,等等。

不一一列举了。

《三体》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科幻读物。

小说与电影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电影是将精神的东西物化,而小说能给人更多自由的想象空间。这个想象空间,源于读者自身的认知和理解。

不论是电影还是小说,我们对内容的吸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原有的认知水平,而不只取决于内容本身。

说实在的,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写书评,甚至是读后感。

我是无知的。

吸收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孤陋寡闻,越是明白自己的不足。

我的个人知识体系太微小了,阅历太匮乏了,视野太狭窄了,思想太浅薄了。

这三天,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里,在不同的文化和思想的冲击里,我隐约感到,有些不一样的东西、一些新的东西、从未认识过的东西,在我的脑子里,蔓延、驰骋,为我的眼睛和心灵同时打开了一扇门,挣脱着思想的桎梏。

我又是幸运的。

幸运的是,我站在了一个新的视角,领略到了小说的魅力。

更加幸福的是,我能够自在地阅读,用思想拥抱整个宇宙。

 

Q1: 你相信有外星生物存在吗?

这个问题,不只是天马行空的Busy姐,你们也一定都有想过。

我是个无神论者。

从小,对于不曾亲眼目睹的事物,我是坚决否定其存在的真实性的。比如来自于周遭群体口中的鬼魂与神灵。

政治与哲学专业出身的我,到现在依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原则。

当我开始反复推敲“世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句话,我开始慢慢理解,何为“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未知”。

人不会相信他的世界里不存在的东西,我始终相信。

Q2: 如果存在外星生物,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准则吗?

三体问题,指的是三个质量相同或相近的物体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如何运动的问题。到现在已知的是,三体问题不能精确求解,即无法预测所有三体问题的数学情景。

小说以天体物理学的逻辑,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人之初,性本善”之说,在人类世界都很可疑,放之宇宙,更不可能皆准。

多少在人类看来是正常甚至是正义的行为,从整个大自然的视角看,是邪恶的呢?

人类世界的人明白,人类的道德自觉是不可能的,当人类对人类世界开始绝望,借助人类之外的力量,成为拯救人类唯一的希望。

可即便是在三体世界,一切都是为了文明的生存,生存是一切的前提。

为了整个文明的生存,对个体的尊重几乎不存在,个人不能工作就得死;三体社会处于极端的专制之中,法律只有两档:有罪和无罪,有罪处死,无罪释放;一切可能导致脆弱的精神都是邪恶的,没有文学没有艺术,没有对美的追求和享受,甚至连爱情也不能表露和倾诉,精神生活单一且枯竭。

在三体世界,死亡(脱水烧掉)是微不足道的惩罚。最大的惩罚,是活到失去希望的那一天。

作者刘慈欣认为,零道德的宇宙文明完全可能存在,那么有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零道德的宇宙文明中生存呢?

要回答宇宙道德的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的理性思维才能让人信服。

我开始期待第二部《三体II黑暗森林》——“城市就是森林,每一个男人都是猎手,每一个女人都是陷阱。”

Q3: 基础科学重要,还是应用研究重要?

这个问题,等同于——理论重要,还是实践重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物质深层结构的研究是其他一切科学基础的基础。基础科学上说,物理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均匀的。

然而,当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物理学理论,从阿基米德原理到弦论,以至人类迄今为止的一切科学发现和思想成果,统统被实践所推翻。

当超自然的力量建造了一个科学逻辑无法解释的宇宙,当三体文明在地球成为宗教信徒的崇拜对象,当非科学思维压倒科学思维,导致整个科学思想体系崩溃。

一切的一切都导向这样一个结果: 物理学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将来也不会存在。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宇宙普适的物理规律不存在,那么物理学也不存在了。

这意味着,我们一直拥有的世界,不是我们的世界了。

这意味着,世界观崩塌,人生观毁灭,价值观丧失。

这是一部影响人的世界观的作品。

 

小说的本质是什么?是时间。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是不可逆转的损失。

小说和电影,之所以有种动人的感伤,是因为随着故事的一秒秒推进,那损失的分量也就变得越来越重——无法倒转的人生,无法重做的决定,无法增补的陪伴,无法弥补的伤害,它们如同一个个浪头,把我们拍离要奋力游向的岸边。

《三体》开辟了一条新的思维途径,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找出科学的局限性,试图确定科学对自然界的认知在深度和精度上是否存在边界。

一部好的科幻小说,就是把最空灵最疯狂的想象写得像新闻报道一般真实。

与小说的主人公一样,我感觉自己就是那比喻成虫子的人类:无比渺小,却生生不息。

同样悲悯的感觉——地球的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宇宙是个空荡荡的宫殿,人类是这宫殿中唯一的一只小蚂蚁。

同样矛盾的心态——有时觉得生命真珍贵,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时又觉得人是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一提。

在生命的暴雨之中,感受着生命的尊严。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姿态。

最后,此文谨以一个文科生的个体思维和有限视角,向《三体》致敬,向中国科幻小说致敬!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