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当涂方言研究论文

2023-03-03 21: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当涂方言研究论文

郑伟,2014.11 - 至今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紫江青年学者。2008.07 -2014.11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语言研究所)讲师(2008.07 - 2009.08)、副教授(2009.09 - 2013.08)、教授(2013.09 - 2014.11)、博士生导师(2014.06 - 至今);2009.08 - 2011.0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研究;2011.12 - 2012.06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亚洲语文系,访问学者;2012.10 - 2013.04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访问学者。个人荣誉 2014.03 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中国北京; 2014.03 上海市2013年度“曙光学者”,中国上海; 2013.06 上海师范大学第七届“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中国上海; 2012.12 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中国上海; 2012.12 第一届上海市青年语言学者优秀论文奖一等奖,中国上海; 2011.02 纪念李方桂先生中国语言学研究学会2010年度“李方桂博士论文奖”(LFK Dissertation Award),美国西雅图; 2010.11 纪念李方桂先生中国语言学研究学会2010年度“李方桂田野调查奖”(LFK Fieldwork Award),美国西雅图; 2010.11 第十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二等奖,中国北京; 2010.06 上海师范大学第十届“优秀青年教师”,中国上海; 2010.05 国际中国语言学会“青年学者奖”(桥本音韵学奖,Mantaro J. Hashimoto Award on Chinese Historical Phonology),美国波士顿; 2008.06 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奖”,中国上海。 个人著作2012.05 《汉语音韵与方言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3.08 《吴方言比较韵母研究》(2011年度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丛书之一),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08 《高山流水:郑张尚芳教授八十寿诞庆祝文集》(潘悟云主编、郑伟副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发表论文曾在Language and Linguistic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文》、《民族语文》、《方言》、《语言科学》、《语言研究》、《语言学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近50篇。【2015】 Th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northern Wu and Min dial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phonology.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43.1A: 119-149. (SSCI, A&HCI) (in English) Wu dialect, to appear in William S-Y. Wang and Chaofen Sun (eds.) Oxford Handbook on Chinese Lingu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 English, co-authored with Shangfang Zhengzhang) 论汉语方言语音史研究的若干理论和方法:以吴语为例.《语言科学》1:25-46. 淳安威坪方言古全清阴平字的浊化.《方言》1:36-43.(第二作者,与袁丹、徐小燕合作) 吴语与南部江淮官话音韵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语言学论丛》51:108-131. 中古以后麻佳同韵的类型及其性质. 《中国语文》3:254-265. 【2014】1.《事林广记》音谱类〈辨字差殊〉若干音韵条例再分析.《汉语史学报》14:105-116.2. 论古汉语核心词“咬”,潘悟云主编《高山流水:郑张尚芳教授八十寿诞庆祝文集》,181-185页,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3. 当涂湖阳方言的体貌标记“啊”,卢小群等主编《汉语方言时体问题新探索》,321-329页,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1. 论《切韵》麻韵和佳韵在吴方言中的演变与分合,《汉学研究》(台北)31.1: 37-68.2. 《切韵》重纽字在汉台关系词中的反映,《民族语文》4:28-36.3. 早期和现代吴语中的指示词“能”及相关问题,《汉语史学报》13:189- 196.4. 历史音变规律与方言地理分布类型,《语言研究集刊》11:266-279.【2012】1. “支微入虞”与现代方言,Language and Linguistics(Taipei, SSCI & AHCI) 13.5: 887-928.2. (第一作者) 安徽当涂湖阳吴语同音字汇,《方言》4:314-325.3. 安徽当涂吴语词汇,《东方语言学》12: 41-110.4. 自然音变与音变类型:边近音l的演化方式,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Hong Kong) 6.2:121-140.【2011】1. 先秦两汉文献所见楚语词札记,《汉语史学报》11: 227-234.2. 探索不同材料所反映的汉语以母字的音变,《语言研究》4: 73-79.3. 〈切韵〉寒韵字的演变特征与现代吴语,《中国语文》 4: 352-363. 4. 书评: Branner(2006)-The Chinese Rime Tables: Linguistic Philosophy and Historical-comparative Phonology,《东方语言学》9: 195-203.5. 吴语音韵史中白读音的保守与创新——以虞韵[*iu]、鱼韵[*i]的两项变化为例,《语言科学》1: 21-32.【2010】1. 吴语太湖片曾梗摄字的读音及其演变,《南开语言学刊》2: 72-82.2. 龚煌城先生汉藏同源词表,《东方语言学》8: 141-159.3. 早期和现代吴语中“上”的完成体用法,《方言》1: 45-52.4. 论北部吴语与闽语的历史联系—几个词汇上的证据.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SSCI & AHCI)38.1: 70-86.【2009】1. 切韵侯尤韵在太湖片吴语中的演变,《汉语史学报》8: 86-98.2. 吴语太湖片果摄的演化模式和历史层次,《语言科学》4: 356-365.3. 从侗台语看汉语的复声母,《民族语文》2: 50-56;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9. 9: 75-81.【2008】1.(第一作者) 常州方言的句末语气词,复旦大学《语言研究集刊》5: 123-135.2. 古吴语的指代词“尔”和常熟话的“唔”——兼论苏州话第二人称代词的来源问题,《语言学论丛》37: 105-124.3. 闽语、侗台语给予义“与”字的音韵层次及年代问题,《语言科学》3: 320-328.4. 常州话的体助词“则咧”和“佬咧”,《吴语研究——第四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62-165,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 吴语早期文献所见的“等”字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研究》2: 33-42.2. 古代楚方言“(羽能)”字的来源,《中国语文》4: 378-381.3. 汉语和藏语的“来”,《民族语文》2: 24-31.【2006】1. 说上古汉语的“洗”,《语言研究》4: 56-61.【2005】1. 常州方言的指示代词,《吴语研究》,306-312.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 (第一作者)汉语方言女性称谓词“伯”之来源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96-99.2. 古壮语地名“武缘”“无虞”试释,《三月三·少数民族语文》6:45-47.

马鞍市当涂县湖阳乡 湖阳乡方言应该是宣吴语吧?

当涂湖阳话属于宣州吴语太高小片,附近的溧水南部、高淳西部、博望镇同属太高片,太高片是宣吴保留最好的,保留了许多古语词,入声分阴阳,保留古全浊声母,对研究宣吴有极重要的学术和历史价值。方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宣吴已经是一种濒危的方言,一定要加以保护。

李白,杜甫,屈原,辛弃疾,李煜,李清照,韩愈,陈子昂,等人的代表作

李白(701~762)

中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

生平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 、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10年内,漫游了长江 、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 ,供奉翰林 ,作为文学侍从之臣 ,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 不满两年 ,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 ,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卒。
文学创作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李白的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着重写思妇忆念征人,还写了商妇、弃妇和宫女的怨情 。他的《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 丁都护歌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 。他的“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类诗篇,正像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独坐敬亭山》、《清溪行》,则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色,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还有若干寄赠、怀念妻室的诗,感情也颇为深挚。李白投赠友人的作品数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 赠汪伦 》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李白诗歌内容也包含着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 。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他的“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 。《 梁甫吟 》 、《古风》“西上莲花山”分别通过幻想方式来表现自己在长安受到谗毁和安史叛军对中原地区的蹂躏;《远别离》更通过迷离惝怳的传说来表现对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隐忧;它们都显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

李白《上阳台》墨迹

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古风》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乐府中的五古,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文笔朴素生动 ,并倾注着诗人洋溢的热情。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 ,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从文学渊源说,这类诗受屈原作品和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最深。李白擅长绝句。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更为精警。五绝如《静夜思 》、《玉阶怨》等,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佳作更多,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 》、《 早发白帝城 》、《 赠汪伦 》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白集中七律最少,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写得很好 , 说明他能写律诗 ,只是不爱多写 。李白的乐府诗,虽用乐府旧题,却能自出新意,唐人以乐府古题写诗的,当推李白的成就最为杰出。他的某些歌行和绝句,虽不用乐府题目,也富有乐府诗的风味。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这主要得力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含意深长。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 。杜甫《 春日忆李白 》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 。
李白还有若干词作。《尊前集》著录12首,《花庵绝妙词选》著录7首。其中《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 ,体裁实为七言绝句,当时配乐演唱。其他传为李白作的长短句均不甚可信。李白的散文,今存60多篇。多对偶句,没有摆脱当时流行的骈文风尚。但语言比较自然流畅,与其诗歌风格有相似之处。其中《与韩荆州书》、《春夜宴从弟桃花(一作“李”)园序》两文,为后代选本所取,传诵较广。
本集和校注版本 唐人所编的李白集没有流传下来。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后又有根据苏本翻刻的蜀本,是现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间缪曰芑据以翻刻,世称缪本。最早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杨齐贤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释颇为繁富。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运动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有李长之著《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 》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詹�著《李白诗文系年 》、《 李白诗论丛 》,王运熙等著《 李白研究 》等。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单篇论文,中华书局曾选择其一部分较有代表性的,于20世纪60年代编成《李白研究论文集》出版。

杜甫(712~770)

中国唐代诗人 。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 ,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图片

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 ,是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漫游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长安时期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3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 。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陕西长安杜公祠(建于明嘉靖年间)

流亡时期 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从鄜州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琯案直谏忤旨 ,几近一死 。长安收复后 ,回京任原职 。758年5月 ,外贬华州司功参军 ,永别长安 。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先后写出了《 悲陈陶 》 、《春望》、《北征》、《羌村》 、“三吏”(《新安吏》 、《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 ,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 ,经秦州 、同谷 ,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漂泊西南时期
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 ,荆、湘3年 。760年春 ,他已48岁,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 ,并断续住了5年 。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 。765年 ,严武去世 ,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 ,次年暮春迁往夔州 。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2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 ,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之句 ,仍以国家灾难为念 。这11年 ,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5/7强 。多是绝句和律诗 ,也有长篇排律 。名作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诗歌创作 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情色彩较浓。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以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憎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者,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 ,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 。在《 屏迹 》、《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杜甫怀念亲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如《月夜》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怀念弟弟。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 。杜甫还以诗论诗 ,在《 戏为六绝句 》、《偶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西南时期,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杜诗体制多样,兼有众长,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 ,别开生面 。其五言古诗熔感事 、纪行 、抒怀于一炉,博大精深,无施不可,开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北征 》、《 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 、“ 三别 ” 。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 ,感情豪放 、沉郁 ,风格奇崛拗峭 。如《 醉时歌赠郑广文 》、《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诗功力极高 。五律如《 春望 》 、《 天末怀李白 》、《后游》 、《春夜喜雨》、《 水槛遣心 》、《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杜甫还有许多五言排律 ,几首七言排律 , 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 。其《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长达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献应酬之作。其绝句即景抒情,反映时事,并开绝句中议论之体,别开蹊径,贡献颇大。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一生潦倒,有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研究资料 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奭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后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 杜甫研究论文集 》。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 杜甫传 》 、萧涤非《 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翔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

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生平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 、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图片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 ,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创作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此外 ,《卜居》、《 渔父 》 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 , 学术界尚有争议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 172个问题 ,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湖北秭归屈原祠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分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出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及其势力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如《离骚》写他向重华陈辞之后御风而行,他先叩天宫,帝阍闭门不纳;他又下求佚女,佚女恰巧不在那里;他去向宓妃求爱,宓妃却对他无礼;他欲求简狄和二姚,又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通消息。这种上天入地的幻想与追求反映了屈原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苦苦探求。此外如《九歌》、《天问》等还采用大量神话和历史传说为素材,其想象之大胆、丰富 ,古今罕有。
除此之外,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影响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辛弃疾(1140~1207)

中国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1161年(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发动侵宋战争,金统治的华北地区人民纷纷起义,辛弃疾时年22岁,也聚众加入耿京起义军,任掌书记。次年,辛弃疾劝耿京归宋,并受命去南宋接洽归附事,返回时,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所害。辛弃疾即率王世隆等,将已任知州的张安国俘获,并率反正士兵万人归来。初任江阴军签判,后著《御戎十论》,向宋政府陈述宋金形势,要求备战抗金。乾道四年(1168),开始词的创作活动。淳熙四年(1177),任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 ,成为封疆大吏 ,后历江西 、湖南 安 抚使等官。八年冬罢职,退居上饶城郊“带湖”的“稼轩”新居,从此以稼轩为号。在上饶一住10年,他把满腔爱国激情以及南渡以来的无限感慨和义愤 ,全部寓寄在歌词中 。淳熙 十 五年,第一本词集《稼轩词甲集》问世。辛词慷慨激昂,纵横驰骋,继承并发展了苏轼豪放派的词风,后人以苏辛并称。辛词多方面反映了错综复杂、激烈动荡的社会现实,表现了非凡的英雄气概和创造力,在中国文学史,特别是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他出任福建提刑、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等职,接着又罢官 ,不久自上饶移居铅山(今江西铅山东南)期思的瓢泉。嘉泰三年(1203)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年末,奉诏入朝。四年三月,出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赋《永遇乐》以抒怀,有句云:“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了老当益壮的战斗意志。然而次年夏天又被免职 ,返回铅山 ,不久病死 。现存 诗文数量较少,词则尚有630余首。后人进行辑佚补存,以邓广铭《 稼轩词编年笺注》和《辛稼轩诗文钞存》、《稼轩长短句》最为完备。

李煜(937~978)

中国五代词人,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继位 ,史称后主 。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976年1月1日) ,国破降宋 ,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庸驽无能,却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词的成就尤高。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降宋之前写的词已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技巧 ,但题材较窄 , 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 。降宋后,过着囚禁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使他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以前。最成功的杰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淮北话和安庆话的区别

安庆话应属皖中江淮官话
淮北话应属皖北中原官话

“安徽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它既有官话方言,又有非官话方言。安徽的官话方言主要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中原官话主要通用于淮北和沿淮以南的部分市县,江淮官话主要通用于江淮之间和沿江以南的部分县市。安徽方言中的非官话方言主要有赣语、吴语、徽语。赣语主要通用于皖西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市县。吴语主要通用于沿江以南和黄山山脉以北以东的各市县。徽语主要通用于黄山山脉以南旧徽州府所辖地区。此外,还有在近百年来,先后成批迁徙之一居我省南方的客籍人所说的客籍话。
1、皖北中原官话:阜宿方言。
分布在淮河以北和沿淮南岸的一部分市县,淮河以北只有怀远属江淮官话区,其他县市都属中原官话区。它们是:砀山、萧县、亳州市、涡阳、界首市、太和、利辛、蒙城、临泉、阜阳(颍东、颍泉、颍州)、阜南、颍上、淮北市、濉溪、宿县、宿州市、灵璧、金寨城关及北部、霍邱、凤台、寿县、蚌埠市、固镇、凤阳、五河、泗县(县东部除外)。
2、皖中江淮官话
主要分布在安徽的中部。淮北的怀远,沿江南岸的城市,以及皖南少数县市的城区,都属于这个方言区。它通行于怀远(城区)、淮南市、长丰、定远、嘉山、天长、来安、滁州市、全椒、肥东、合肥市、肥西、六安市、霍山、舒城、巢湖、含山、和县、无为、庐江、桐城、枞阳、安庆市、马鞍市、当涂、芜湖市、繁昌(荻港镇)、铜陵(市区)、铜陵县(安平、董店、大通)、池州市、东至(大渡口、姜坝)、南陵(城区)、青阳、广德(城区)、郎溪(城区)、宣州市(市区)、芜湖县(湾址)、泾县(童疃)、旌德(蔡家桥)等地。
这些地区的江淮话统属于江淮官话的洪(泽湖)巢(湖)片方言。
3、皖西赣语:潜怀方言。
通行于岳西、太湖、潜山、宿松、望江、怀宁、东至、贵池西部等地的话。它们统属于赣语中的怀(宁)彭(泽)片方言。
4、皖南宣州吴语:铜太方言。
在五十年代方言普查时定名为铜太方言。“铜太方言”的名称是取铜陵、太平两个县名的首字确定的。八十年代后期国家为了绘制汉语方言地图,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的同志来皖南调查方言时,根据这些地方古时属宣州或宣城郡,所以改称“宣州吴语”。它隶属于现代吴语的宣州片。《安徽省方言志》参照地理、历史和方言类别,定名为“皖南宣州吴语”。
分布在长江以南,黄山以北古为宣州或宣城郡所辖的地区。即:太平、石台、泾县、铜陵、繁昌、芜湖县,以及宁国、南陵、宣城、当涂、青阳、贵池等。其中太平、泾县、石台、铜陵、繁昌、芜湖县、南陵等县市以通行吴语为主,青阳、当涂、宣城、宁国、贵池等市县吴语的通行面则比较小。
皖南除了宣州吴语之外,在郎溪、广德还流行另一种吴语。它们大都是散在各地的本县土著居民保存下来的吴语。例如:郎溪县北部的定埠、梅渚、岗南、凌笪等乡,西北部建平、东夏、下湖、幸福等乡,广德县北部下米乡、西部芦村乡、东亭乡的一些乡村。这些种吴语与江浙地区的太湖片吴语基本一致,故应属吴语的“太湖片”。
5、皖南徽语
“徽语”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它是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安徽省旧徽州府(包括今属江西的婺源县),浙江省旧严州府(包括今淳安、建德两县)和江西省旧饶州府(德兴县、浮梁县)等地的方言。此处所说的“皖南徽语”,是通行于皖南歙县、绩溪、旌德、屯溪市、休宁、黟县、祁门、宁国(限于南部洪门乡等地)、东至(限于东南郎木塔一带)、石台等市县的话。
6、皖南客籍话
历史上的皖南话,应该是以吴语和徽语为主的。它们大体上是以黄山山脉为界的。黄山山脉以南和以西大概是徽语的主要通行地区。黄山山脉以北和以东地区大概是吴语为主的范围。
皖南客籍话的种类,现按其语言势力的大小分别排列如下:(1)湖北话(属“西南官话”);(2)河南话(属“中原客话”);(3)江北话(主要属江淮官话);(4)湖南话(属湘语);(5)闽语;(6)客家话;(7)畲话(接近“客家话”)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