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气象学小论文题目

2023-03-03 19: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气象学小论文题目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乃是从古时流传至今的气象谚语,是告知后人在气候变化时应如何应对。如今,气象知识对于人们来说是最普遍不过了,它早已成为每个人都应知晓的生活常识。
但是光靠知道一些气象知识是不行的,还要懂得如何应对。前些天,老天似乎生气了,一会儿发出虎啸狮鸣般的轰响——雷鸣;一会儿伤心流涕,泪水像急流倾斜而下——倾盆大雨;一会儿开怀大笑,一边大笑一边还在向大地洒棉花呢——太阳当头照,天上还下着鹅毛大雪,真是喜怒无常。经老天爷这一番捉弄,可把人类给戏弄惨了。早晚的气温要相差10度以上呢,一不留神,病毒将侵入你的体内。你看,早上还穿着高领和棉袄的我,中午烈日炎炎,只好把衣服脱得只剩下棉毛衫了。哎,这天气忽冷忽热的,不把人们折腾出病来才怪呢。也许这对于抵抗力较强的孩子来说没事,可换成是那些身体柔弱的孩子来说,那麻烦可就大了。他们就像一颗刚生长出来的幼苗,经不起狂风的呼啸,只要轻轻一吹,便倒下了。这不,最近几天,我们班级感冒发烧的同学就特别多,每天请假4、5个同学。这一来,不仅影响了健康,也耽误了学习,落下课程。所以,在气温变化无常的春季,朋友们请切记“早上穿的暖,中午热就脱,夜间别穿少。”
古人说得好“天灾难防”。近期,我国云南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旱灾,多少人民陷入与干旱搏斗之中,受尽了烈日的折磨。天灾无情,它摧毁了人们辛辛苦苦种下的庄稼,将原本的湿润的土地瞬时间变得干燥起来,龟裂开了一道道巨缝。河水枯竭,水井见底,通过电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那催人泪下的一幕幕场景。在灾区,到处可见人们正拎着水桶忙着排队领水。只见那水桶一个接着一个排在一起,成了一条蜿蜒的小长队。还有些人家由于严重缺水,独自一人挑着水桶,顶着酷热,到几十里远的山脚下挑水,有时由于体内水分的缺乏,在半路上中暑而晕倒在地。看了这些,想着现在的我,如果渴了的话,倒一杯水简直就是轻而易举。而灾区人民呢,是多么的渴望水啊,有些孩子实在口渴难忍,便挖出一个大坑,喝取泥中仅含的一点点水分。看到这触目惊心的灾情,我恨不得像传说的隔空传播那样,将家中的所有水送到灾区,让人们早日度过难关。水顿时成了灾区人民最珍贵的东西,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现在谁家办红白喜事,水是最珍贵的礼物”这也是人们最期盼的。当国务院受到此严重的消息后,全国动员起来,纷纷向灾区送去了“礼物”,俗话说的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旱灾人民最危难之际,我国人民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灾难虽无情,但我们人是有血有肉的,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大难我们都熬过来了,这一点小小的困难根本就不足挂齿。
那么造成这严重灾情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是我们人类。是我们一再地浪费水资源,污染环境,将温室气体排向天空,使原本清新的空气变得闷热无比,天气反复无常,把老天给惹怒了。所以它变得喜怒无常,地震,干旱,水灾……所有这一切灾害全部是我们人类造成的呀!
朋友们,醒一醒吧,难道汶川大地震这个教训不惨重吗?难道你真的要让我们的美丽家园从此变成人间地狱吗?让我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双手保护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村吧,让气象更好地服务于我们人类!

气象学论文咋写呀?

暴雨与湿证的生物气象学研究
  摘要: 从生物气象学角度对暴雨及湿证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认为暴雨致病总属湿邪,而又多挟风、寒、热等邪。暴雨致病从清湿、浊湿两条途径侵袭人体,清湿多挟气机不畅;浊湿多伴血行不畅。对于暴雨所致之湿证的防治方法也进行了探讨。

  Abstract:Torrential rain and damp syndrome were reviewed from the biometeorological angle.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diseases resulted from torrential rain were caused by dampness,and always accompanied with wind,cold and heat.Torrential rain resulted in disease by the way of clear dampness and turbid dampness.Clear dampness caused stagnation of qi.Turbid dampness caused stagnation of blood.Prophylactic therapeutic measures of damp syndrome were discussed too.

  Key words:Torrential rain Dampness Damp syndrome

  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工作与生活。暴雨又是一种致病因素,但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尤其是与湿证的生物气象学研究报道不多。笔者对有关暴雨与湿证的生物气象学研究探讨如下:

  1 生物气象学与气象病

  自古以来,人们就注意到天气和气候能影响人的健康。但只是在近几十年来才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并逐渐形成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生物气象学[1]。据国际生物气象学会的定义:生物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以及地球外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给予植物、动物、人类即生物体的一般理化因素的规律或不规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科学。即使是健康人,由于天气、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其精神和身体也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气候变化大的时候就会引起疾病,甚至可使原有病情加重乃至死亡。因此,把与气象有密切关系的症候群叫气象病。近年,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大气污染已经引起了一些疾病,这种人为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疾病可称为广义的气象病[2]。

  2 暴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暴雨前后一般都有风向、风力、气温、空气湿度、气压等的变化,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甚至诱发或引起某些疾病。多数病毒和革兰氏阴性细菌随湿度的增高而数量增加,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流感病毒则随湿度和风速的减低而数量增加[1][3]。在蚊子可以全年繁衍及活动的热带,雨量对其个体数的增减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泰国北部秦吗地区脑炎患者月发生率和平均气温及雨量关系的调查表明,脑炎患者约半数是日本脑炎,但其高峰不在气温最高的4月,而在降雨量最多的7、8月(注:日 本脑炎病毒以保毒小型赤家蚊为媒介传染)。而在日本等温带,夏季里媒介蚊的个体数急剧上升,日本脑炎发生率也达到最高峰[4]。

  在我国,有学者证实,气象因素与小儿肺炎发病密切相关,气温、相对湿度与肺炎发病率呈负相关,气压与肺炎发病率呈正相关。在炎热多雨的夏秋季,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可感染为肺炎[5]。

  不同的气象环境条件下给予的药物也可产生不同的作用。如毛地黄在暴风雨且有气压急骤下降的情况下使用其毒性增高,在平静的高气压条件下使用其毒性减低[1]。

  3 关于湿证的研究

  湿邪为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其治疗又非常棘手。有云“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湿邪“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热之邪之一凉即退,故难速已。”[6]

  3.1 病因

  湿之为病,所感不同,有从外得者,如居处潮湿、冒雨涉水、汗出沾衣等;有从内得者,如恣饮酒浆乳酪,过食瓜果生冷,致伤脾败胃而生[6]。内湿与外湿相互关联,有内湿者易受外湿侵袭而为病;感受外湿,日久不去,亦易使脾胃失运,酿成内湿。外湿的内涵,姜春华曾说:“湿就是空气中含水量增多。”[7]湿本身是一种正常气候变化的构成要素,只有当湿气过盛,侵入人体造成疾病时,就成为湿邪。而与风、寒、暑、燥、火不同的是,湿邪在天地间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雾、露、雨、雪、霜、水、冰以及蒸腾于空气中的湿热之气等[8]。

  3.2 病机

  湿有天地之分,自天而降之湿,即清湿,包括雾、露、霜、雪、雨及蒸腾于天地间的湿热之气,其性轻散,中病易入气分,走上焦,中营卫,或内舍脏气(困脾);在地之湿,即浊湿,包括水、泉、冰、泥,其性重着,中病易入血分,走下焦,留滞于皮肉、筋骨、血脉[8]。

  湿邪致病繁杂,善于变易。湿为弥漫性水气,形无定体,上下中外,无处不到。犯上则头重项强;停中则痞满呕恶;流下则足胫浮肿;阻于脉络则气滞血瘀;聚于关节则骨骱烦痛不利;客于肌肤则寒热疼痛;散于孔窍则流浊不通;著于脏腑则气化受阻……。因而诸多病证,不是因湿而病,就是因病而生湿,为泻、为痹、为疸、为疟、为淋、为瘀……,其莫不与湿相关。况且湿能伤脾,脾土一亏,百病丛生[6]。

  3.3 诊疗

  湿邪致病广泛,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常见症状有:困重乏力,倦怠少动,精神萎靡,苔腻,脉濡等。现代医学中许多疾病与湿邪有关,如:病毒性疾病与中医湿证的临床表现相似[9];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无论是其病程中的哪一阶段都与湿邪有关,湿邪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湿邪内蕴是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10];慢性肾炎的基本病理为“湿热久羁,阻滞三焦”,[11]与湿邪密切相关。而这些疾病大都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祛湿之法,因病位不同,治亦有别。病在上焦者,宜辛香宣透,芳香化浊,常用藿香、佩兰、白芷等。湿阻中焦者,宜以燥湿,湿重于热者,用半夏、苍术、草果等苦温燥湿;热重于湿者,宜黄芩、黄连、栀子之类苦寒清热燥湿。湿在下焦者,宜滑石、木通、茯苓之类淡渗利湿。而湿常困脾,故治重在中焦,临床常配健脾益气之茯苓、薏苡仁及醒胃消导之砂仁、麦芽等[12]。又湿邪致病多有阻遏气机,郁困清阳,气郁愈深,湿愈难解。因此,治疗湿证除运用祛湿诸法外,必须配合宣开、宣通等宣展气机之法,借助脏腑组织器官的气机活动,促使湿闭得开,湿郁得解,给湿邪以外泄之机。这样,才能尽快驱邪外出,提高疗效,缩短病程[13]。

  3.4 护理

  祛湿棘手,失度则伏,其来也渐去也缓,隐伏体内,难以速去,缓图有望[6],故湿证护理非常重要。其护理宜避免重受湿邪,居处环境不宜潮湿,防冒雨涉水,防汗出淋漓,衣服需穿吸湿性强的柔软装,衣服湿后需及时更换干净、干燥,饮食防过饮酒浆乳酪,勿过食生冷瓜果等等。如护理得当,则可有效地配合治疗。

  4 暴雨与湿邪的关系

  唐以前,“雨”被认为是一种致病因素。如公元前514年,秦国医和就提出“阴、阳、风、雨、晦、明”为六种致病因素;《素问*调经论》提出风、雨 、寒、暑为致病因素。直到唐代王冰补运气七篇,才提出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气”,太过则为致病因素,称“六淫”。[14]可见,“雨”邪已归纳入其它邪气中,而根据湿邪的病因研究,雨邪属于湿邪。暴雨较微雨、小雨、大雨等量大、危害性大,对人体影响也更大,故而,暴雨属湿邪,湿邪包括暴雨。暴雨降时可作为“清湿”伤气分,

走上焦;既降则又可为在地之湿,为“浊湿”,走下焦,易入血分。暴雨因其发生前后大都有风力、风向、温度等的变化,故其致病多兼挟风、寒等邪。

  5 人工气象室研究

  为了方便研究,美国的Hollander制作了精密的人工气象室进行实验,即制作了温度、湿度、气压、气流和离子浓度五个可随意变化的气象条件,称之为Climatron房间。创造了在外面操纵而住在里面的风湿病患者并不知道的气象条件,观察此种条件对风湿症状的影响。结果,当气压下降而湿度上升时,患者症状立即加重,如单纯是气压下降或湿度上升,症状几乎没有变化。虽然气象条件变化时可导致恶化,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即使条件恶化,症状也不太受影响。此结果与风湿病患者经常主诉的气象前锋经过时症状加重是一致的,特别是雨前疼痛加重、雨后减轻这一事实在科学上是有根据的。[15]

  综上所述,天气和气候变化能够影响人的健康,而暴雨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体产生很大影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种气象刺激亦可表现不同的反应,产生不同的结果。湿证作为一种常见证候、难治证,与暴雨又有密切关系,我们就可通过多种手段对之进行治疗,如随气象和季节变化,进行相应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精神疗法、康复等[16]。已病者可起到治疗作用,从各途径防止病情进展,未病者亦可起到预防保健的效果。

[NextPage]

写关于空气的论文起什么题目比较好

写大气污染与防治方面的。
围绕“绿色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阳光和水合成营养物质,在此过程中,氧气被释放出来,人类和其他动物呼吸空气来获取氧气,动物还需要氧气从摄入的食物中获取能量。 工业的发展,向空气排放了有害物质,污染了空气,使空气里增加了有害成分。当空气里的有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严重地损害人类的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破坏了某些物质,又会使人的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等等。因此,必须大力防止空气的污染。 ”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