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梁教授个人简介】长期从事书画创作以及教学工作,书法擅长魏碑、隶、行、草书,古朴儒雅功力浓厚,独具风貌。数十次参加美国、日本、韩国国际及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倍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并刻碑。被团中央《中国青年》邀请书写百幅名人名言长期连载。 、【张金梁教授著述之专著】张明整理01.《〈续书史会要〉补证》,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02.《明代书法史探微》(荣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03.《张金梁书法集》,中国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04.《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荣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05.《〈书史会要〉校正》,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张金梁教授著述之论文】张明整理01.《浅议书法的电化教学》 载《书法报》1987年8月12日第32期第2版02.《唯不能同斯大雄——王蘧常书法浅探》(浙江近现代书法史论研讨会论文·1991年9月·浙江杭州)03.《“二石”比较论》(王铎国际书法研讨会交流论文·1993年6月·河南洛阳) 载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等编《王铎论集——王铎国际书法研讨会论文》,第275—285页;亦载张金梁《〈续书史会要〉补证·附录》,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237—248页04.《艰难的美——黄道周书法研究》(中国书画节研讨会入选论文·1994年·天津)05.《从文化现象看明朝的书法发展》(’95国际书法史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1995年·北京) 载张金梁《〈续书史会要〉补证·附录》,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203—215页06.《谈〈书史会要〉和〈续书史会要〉》 载《书法报》1996年7月31日第31期(总第629期)第3版07.《论刘墉》 载《书法研究》1996年第6期(总第74辑),第90—103页08.《朝代书法风尚辨——与〈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编者商榷及其它》(’96中国书法批评年会论文·1996年9月·湖南张家界) 载《书法研究》1997年第1期(总第75辑),第58—64页09.《六朝神韵在斯翁——浅论康有为的书法艺术》(康有为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1997年·广东广州) 载《书法之友》1997年第4期,第21—24页;亦载《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书艺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6—30页10.《明朝书“家”知多少》 载《书法报》1997年4月23日第17期第3版11.《博学才能发展 兼蓄才能创新——与李文采先生商榷》 载《书法》1997年第3期,第2—3页12.《庄㫤评书的启示》 载《书法报》1997年7月9日第28期第3版13.《高山仰止 丰碑并立——陆维钊、沙孟海书法艺术比较研究》 载《’97沙孟海书学研讨会文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169—174页;又《书法报》1997年8月27日第35期第3版、9月3日第36期第3版连载;亦载《陆维钊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168—175页14.《明朝“状元”书法一瞥》 载《中国书画报》第70期15.《现代草书“三圣”散论》(全国第二届近现代书法研讨会交流论文·1997年·浙江宁波) 载《近现代书法研究——全国第二届近现代书法研讨会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92—203页16.《从“阁体”谈到书法的评选》 载《中国书画报》1997年17.《在“全国青年书法理论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载《中国书法》1998年第3期,第6页18.《访章祖安先生》 载《书法报》1998年5月4日第18期第1版19.《从楚王好细腰谈起》 载《书法报》1998年5月18日第20期第1版20.《也论“正”、“大”》 载《书法报》1998年8月17日第33期第1版21.《书法史刍议》 载《书法报》1998年11月9日第45期第3版22.《释“展览”》 载《书法报》1998年11月23日第47期第1版23.《释“协会”》 载《书法报》1998年12月7日第49期第1版24.《论书法的“中和”美和“冲和”美》 载《书法》1998年第6期,第45—46页;亦载《美的沉思——美学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73—276页25.《谈“中书舍人”和“台阁体”》 载《书法报》1999年3月29日第13期第3版26.《论丰坊》 载《书法研究》1999年第2期(总第88辑),第50—66页27.《〈续书史会要〉研究》 载《中国书法》1999年第4期,第33—35页28.《非“吴门书派”》 载《书法报》1999年4月26日第17期第3版29.《时代的呼唤——雅俗共赏》 载《书法》1999年第5期,第6—8页;亦载《美的沉思——批评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69—272页30.《释“评委”》 载《书法报》1999年7月19日第29期第1版31.《从〈书学史〉谈到书法史的研究》(祝嘉书学研讨会论文·1999年·江苏苏州)32.《涤浊呈清——新世纪书法瞻望》 载《书法报》2000年1月24日第4期第1版33.《世纪书坛点将录》 载《书法报》2000年1月10日第2期第3版、1月17日第3期第3版34.《〈孙仲隐墓志〉研究》(全国隶书学术讨论会入选论文) 载《书法导报》2000年11月29日第48期第3版;亦载山东省高密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高密文史选粹》,2002年10月,第478—488页35.《浅谈明代书法教育》 载于植元、栾传益主编《书法教育研究文集》,大连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115—120页36.《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 载《青少年书法报》37.《明代书法“尚理”论——兼论书史的研究方法》(荣获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二等奖) 载《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295—305页38.《明朝书法分期管见》 载《书法报》2000年10月16日第17期第3版39.《论明代书法对社会的影响》(国际书法史论研讨会论文·2000年·浙江杭州) 载《中国书法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冷印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257—266页;又《中国书法》2001年第2期,第22—24页(节选);亦载《书法研究》2001年第5期(总第103辑),第84—98页40.《论解缙书法的两面性》 载《书法报》2000年12月11日第25期第3版41.《技道两进 挥翰写心——评徐州市青年书家十人展》 载《青少年书法报》(2001年)42.《贵哉“东北风”》 载《书法报》2001年1月22日第4期第2版43.《丛文俊书学体系蠡探》 载《书法导报》2001年7月11日第28期第3版、7月18日第29期第3版44.《健全书法高等教育 促进书法学科建设——丛文俊教授谈吉林大学招收书法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及相关问题》 载《书法报》2001年7月23日第30期第1版;亦载《书法导报》2001年7月18日第29期第8版45.《论“错误”借鉴与书法的发展》 载《书法研究》2001年第4期(总第102辑),第79—92页46.《汇集众美 蔚为大观——〈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评介》 载《书法》2002年第1期,第30—31页47.《〈唐二娘子家书〉言辞没受倭语影响》 载《书法》2002年第3期,第41页48.《广采博取 鉴古铸今——论丛文俊先生的书法艺术》 载《书法之友》2002年第4期,第22—24页49.《从“作品限制出境”说起》 载《书法报》2002年3月25日第12期《兰亭》副刊第6版50.《浅议章草》 载《书法报》2002年6月3日第22期第2版51.《关于评论明初“三宋”书法的两个问题》 载《书法评论》第1期(2002年7月),第5—9页52.《〈佩文斋书画谱〉署录〈续书史会要〉正误》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9月第5期,第78—82页53.《论流行书风》 载《二十一世纪书法·天津论坛学术论文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66—69页54.《四库本〈续书史会要〉阙漏考》 载《金景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229—237页;亦载《书法研究》2003年第3期(总第113辑),第98—105页55.《说“清”》 载《书法》2002年第12期,第13—15页56.《子昂荐雪庵》 载《书法报》2003年1月27日第4期(总第943期)第3版57.《亲近“二赋”》 载《书法报》2003年2月24日第8期《兰亭》副刊第2版58.《谈草书》 载《书法》2003年第2期《众人说草书》(下),第29—32页59.《高密历史文明之光“高密戈”》 载《高密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95期第8版60.《凿穿混沌 开辟鸿蒙——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评介》 载《书法报》2003年5月26日第21期第3版61.《逸园影印洪武本〈书史会要〉考》 载《文献》2003年7月第3期,第220—230页;亦载《陶宗仪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465—475页62.《张天骏婢善书考》 载《书法丛刊》2003年第4期,第95—96页63.《明永乐初期朝廷书事考辨》 载《吉林大学古籍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395—403页64.《白沙论》 载《书法研究》2004年第1期(总第117辑),第70—84页;亦载《岭南书学研究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46—154页65.《明代殿房书办研究》(荣获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二等奖) 载《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155—172页;亦载《书法研究》2004年第3期(总第119辑),第94—119页66.《从浮云与树林谈起——〈明代书法史探微〉自序》 载《书法报》2004年3月1日第9期第3版67.《明代华亭书家》 载《书法评论》2004年第1期,第14—22页68.《永乐初朝廷书事考》 载《书法丛刊》2004年第4期,第35—41页69.《吴门长者——文征明》 载《中国书法》2004年第6期,第27—28页70.《“名”、“贵”:明代书法评论的两大范畴》 载《书画世界》2005年第1期,第80—82页71.《“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研究》 载《中国书法》2005年第2期,第43—45页;亦载《北方书法论丛》,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18页72.《论张海》 载《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艺术评论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34—47页;又张海《张海书法·代序》73.《胸罗万象 健笔凌云——丛文俊先生书法艺术浅探》 载《书与画》2005年第5期,第8—11页74.《明沈度〈敬斋箴〉考》 载《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6期,第80—85页;亦载《中国书画》2006年第3期,第37—38页75.《论好太王碑书法——兼与爨宝子碑比较研究》 载《好太王碑暨十六国北朝刻石书法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第101—113页76.《文征明书法领袖吴门成因研究》 载《北方书法论丛》,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9—36页77.《当代书法应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 载《2005年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396—400页78.《“真宰相”刘统勋之书》 载《高密人文自然遗产》2007年第3期(总第5期),第11—14页79.《康里子山名字考》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7月第4期,第3—6页80.《论明拓〈兰亭序〉》 载《兰亭雅集·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论坛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16—38页81.《异彩纷呈的东北书法》 载《吉林日报》2007年12月6日第13版《东北风周刊》82.《朱复戡书法现象研究》 载《朱复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44—50页83.《郑文焯其人其书》 载《高密人文自然遗产》2008年第1期(总第6期),第47—50页84.《明代朝廷玺印研究》 载《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5期,第26—37页85.《明代宫廷书法研究》 载《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15—32页86.《明代“中书体”研究》 载《中国书法》2008年第11期,第43—46页87.《海上升明月——论王蘧常章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载《海派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333—339页88.《张改琴书法浅论》 载《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张改琴》,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78—79页89.《论当代草书》 载《书画艺术》2009年第1期,第29—32页90.《〈永乐大典〉纂修人研究》 载《文献》2009年1月第1期,第128—138页91.《殷商金文章法蠡探》 载《中国书法》2009年第1期,第42—49页92.《“桓夫人善书”考》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9月第5期,第72—75页93.《“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新论》 载《书画艺术》2009年第5期,第41—45页94.《书异其人——论黄庭坚其人其书》 载《书法丛刊》2009年第3期,第69—77页;亦载《纪念黄庭坚诞辰9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艺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第538—550页95.《三论雪堂》 载《书画艺术》2010年第3期,第62—69页96.《向传统索取新意 在时尚中把握自我》 载《吉林日报》2010年4月19日第8版97.《明代以“疏”论书研究》(“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2009年12月·江苏南京) 载《书法报》2010年5月19日第19期第21版98.《简论书法史研究法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载《中国书法》2010年第8期,第97页99.《〈砥柱铭〉长卷非黄庭坚真迹》 载《书法报》2010年7月14日第22版,亦载《书法》2010年第10期,第33—35页【张金梁教授著述之序跋】张明整理01.《赵生泉〈金石探幽〉序》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2.《陈国成〈吾衍〈三十五举〉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3.《梁继〈张照年谱〉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4.《赵彦辉〈寒山帚谈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5.《张明〈赵孟頫书法研究发微〉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6.《张函〈明末遗民书法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7.《徐文平〈处州历代书法〉序》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08.《〈书法史图鉴〉序》 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09.《〈孙初画集〉序》10.《书中龙也——〈十七帖〉》 吉林文史出版社
1899年
古董商人携甲骨至京,王懿荣判定甲骨上所刻为古文字,重金收购,此为甲骨文发现之肇始。
王襄与孟定生也在天津开始收购甲骨文。
1900年
沙孟海生。.
秋,王懿荣以身殉国(1845—),山东福山人,著名金石学家。《清史稿·王懿荣传》:“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荫并称其学”。殷墟甲骨文是他第一个认识并作为珍贵文物购藏的。*
1901年
王懿荣之子王翰甫为还旧债,出售家藏甲骨与古器物。刘鹗(字铁云)开始收买有字甲骨。
唐兰生。
商承祚生。
1902年
刘鹗先后购得有字甲骨约5000片,开始选拓墨本。罗振玉在刘鹗家中见其甲骨文拓本,叹为“汉以来若张(敬)、杜(林)、杨(雄)、许(慎)诸儒所不得见”之文字。
诸乐三生。
1903年
刘鹗《铁云藏龟》六册石印出版,共收甲骨拓片1058枚,为第一部甲骨著录。刘鹗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该书的出版扩大了甲骨文资料的流传范围,标志着甲骨文从学者书斋中的“古董时期”进入“金石时期”。
1904年
孙诒让著《契文举例》二卷第十章,为考释甲骨文第一部著作。
1906年
山之南生(—?),山东黄县人,1924年从叔外祖丁佛言学甲骨文、钟鼎文,其甲骨文书法曾参加上海“中国语文展览”、上海救济委员会主办的“救济古物书展”等,获得好评。
冯文凤生。
游寿生。
1908年
罗振玉获悉甲骨出土地点为河南安阳小屯殷墟。
孙诒让卒。
1909年
童雪鸿生。
1910年
罗振玉考订甲骨出土地点为河南安阳小屯殷墟。罗振玉《殷商贞卜文字考》玉简斋石印出版。
1911年
罗振玉、王国维赴日本京都。
胡厚宣生。
1912年
罗振玉撰《殷墟书契》。
1913年
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在日本出版。
1914年
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共考释并加以解说485字。
1916年
罗振玉《殷墟书契后编》默拓影印本出版。
1917年
罗振玉《殷文存》影印本出版。
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这两篇著名论文,把甲骨学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1919年
罗振玉回国寓天津。
1920年
王襄编第一部甲骨文辞典《秿室殷契类纂》收可识字873个。
1921年
罗振玉撰并书《集殷墟文字楹帖》一卷由贻安堂影印出版。
1922年
秦士蔚生。
1923年
商承祚编《殷墟文字类编》收入可识字789个。
1927年
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将考释文字增至今571字。
罗振玉、章玉、高德馨、王季烈《集殷墟文字楹帖汇编》由东方学会石印出版。
1928年
丁辅之《商卜文字集联》(附诗)石印本出版。
至1928年,各类甲骨著录共收甲骨9919片。
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安阳开始大规模科学发掘。
1930年
丁佛言卒(1878—),山东黄县人,其于古文字学精思博览,尤其精深甲骨和金文研究。甲骨文书法笔力沉厚,气息醇古。
1931年
5月,张守义《中国古代书契制度》发表于《金陵学报》第1卷第1期。
徐无闻生。
1932年
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发表,其中对五期书风的界定,对后世甲骨文书法创作影响甚大。
冯文凤书《赠春渠先生甲骨文书法轴》,刊于《当代名人书林》、《民国时期书法》。冯文凤乃广东鹤山人,卒年不详,她以金文笔法写甲骨文书法,行笔沉着,线条丰存,结构工稳匀称。
1933年
郭沫若《卜辞通纂》在日本出版。
陈夕康《龟甲骨文字概论》由中华书局出版。
1934年`
孙海波《甲骨言语编》出版,已能辨识甲骨文五六百字。
1935年
戴异撰并书《集殷墟百联一卷》刻本问世。
1936年
安阳举行第十三次发掘,得甲骨17000余片。此为殷墟甲骨文第一次重大发现。
1937年
简经伦《甲骨集古诗联》(上编),上海商务印书馆石印出版。
作者:shiyangde 2006-6-11 19:20 回复此发言
--------------------------------------------------------------------------------
2 甲骨文百年历史1899-1999
丁辅之《观水游山集》墨缘堂石印本出版。
1939年
叶玉森卒(1878—),江苏镇江人,著有《殷契钩沉》、《说契、研契技谈》、《殷墟书契前后编集释》、《铁云藏龟考释》等。其所写甲骨文,以毛笔作刀笔,颇得卜辞文字遗韵,曾撰联并书《天衣集》一卷。
1940年
罗振玉在旅顺卒(1866—),浙江上虞人,“甲骨四堂”之一,有甲骨学著作多种问世,后世誉他是“开甲骨文识字之始”。考释之余,提笔挥写甲骨文,是近代以甲骨文入书的开创者,并以考释的几百甲骨文字编集楹联,其甲骨文书法秀润清丽。
1941年
易孺卒(1874—),广东鹤山人,擅甲骨文书法篆刻,气息高古。
1946年
王雪民卒(1882—),天津人,善以甲骨文入印。
1948年
董作宾《殷墟文字》甲编,其中收入甲骨文朱书、墨书9片。
1949年
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其中收入甲骨文朱书、墨书27片。
丁辅之卒(1879—),浙江杭州人,精于甲骨文书法,他在前人基础上,用常识之契文集自撰联语、诗作,留下大量甲骨文书法作品。
1950年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安阳殷墟科学发掘。
董作宾与王怡合编《集契集》。
简经伦卒(1888—),广东番禺人,早年曾任国民政府参事,后游历南洋欧美。其甲骨文书法篆刻恬淡超远,自然天成。著有《甲骨集古诗联》(上、下册)、《琴斋书画印全集》、《千石楼印识》、《琴斋印留》、《巳卯第一集》、《丁亥第二集》。
刘顺生。
1951年
胡厚宣《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其中收入甲骨文朱书、墨书5片。
1952年
孙儆卒(1866—),江苏南通人,教育家,其甲骨文书法多以集长联形式出现。
1953年
郭若愚《殷契拾掇二编》,其中收入甲骨文朱书、墨书3片。
1954年
9月,日本贝冢茂树《甲骨文与金文的书体》载于《书道全集》第1卷,对董氏书法断代做了更进一步分析,多有发明。
1956年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出版。
傅振伦《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字与书体》发表于《文物参考资料》第1期。
王襄卒(1876—),天津人,古文字学家,是我国殷墟甲骨文的最早鉴定和购藏者之一,其甲骨文书法厚重质朴,见于《甲骨文书法艺术大观》。
柳诒征卒(1880—),江苏镇江人,历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教授,上海市文管会委员。1925年因同事王伯沆之托为刘鹗遗孀分售甲骨,他自购200版,皆精品,其间又为叶玉森写《殷契钩沉序》,所作甲骨文书法别具特色。
1957年
苏莹辉《中国文字书写工具探源》(上、中、下)发表于台湾《大陆杂志》第15卷第3、7、8期。
懿荣《漫谈甲骨文字的书法》、朱家濂《中国字体演变简说》发表于《文物参考资料》第1期。
张秉权《殷墟文字丙编》,收录甲骨文朱书、墨书15片。
1958年
严一萍《中国书谱殷商编序》收录于台北艺文印书馆《中国书谱》。
1960年
《甲骨文墨场必读——集殷墟文字楹联汇编》在日本出版。
10月,《集契集》发表在《中国文字》第1期上。
杨仲子卒(1885—),江苏南京人,精于钟鼎文字及甲骨文书法,善以甲骨文入印,徐悲鸿称其为近代以“贞卜文字入印之第一人”。
1961年
董作宾《殷墟文字中之人猿图》发表于台湾大学文学院古文字研究室《中国文字》第2期。
董作宾《跋鼎堂赠绝句》发表于台湾大学文学院古文字研究室《中国文字》第3期。
日本欧阳可亮《尧山甲骨美术第一集五十幅》由春秋学院甲骨学术研究室编印出版。
1962年
胡小石卒(1888—),浙江绍兴人,他21岁始钻研甲骨文,历任南京中央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校教授,讲授甲骨文,成《甲骨文例》,为第一本研究甲骨文文法的著作。30年代有《临甲骨文》存世,其书涩笔顿挫、古朴瘦劲。
金梁卒(1878—),浙江杭州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其甲骨文书法见于《民国时期书法》(上)。
作者:shiyangde 2006-6-11 19:20 回复此发言
--------------------------------------------------------------------------------
3 甲骨文百年历史1899-1999
1963年
董作宾卒(1895—),河南南阳人,是研究甲骨学专家“四堂”之一。他对甲骨学最大的贡献是作了卜辞断代研究,即根据卜辞之“贞人‘等所属时代而把甲骨文分为五个时期,并指出各个时期卜辞的风格特点。同时他还经常书写甲骨文对联、集诗等,笔致秀润端雅,深得卜文神韵。
1965年
9月,《甲骨文编》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正编共录定甲骨文1723字(见于《说文》的有941字),附录共收入2949字,全书共收入4672字。
童雪鸿卒(1909—),安徽巢县人,其甲骨文书法载于《中国书法》1992年第1期。
1967年
董作宾所写卜辞集联收入《董作宾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集》。
1969年
台湾严一萍合编六家(罗振玉、章玉、高德馨、王季烈、丁辅之、简经伦)为《集契汇编》。
1971年
潘天寿卒(1897—),浙江宁海人,其甲骨文书法用笔老辣苍润,结体峻拔奇肆,章法遗失宕起伏。
1972年
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发展》发表于《考古学报》第1期。
1973年
河南安阳小屯南地发掘甲骨卜辞5335片,此为殷墟甲骨文第二次重大发现。
鲍鼎卒(1898—),江苏镇江人,擅甲骨文书法。
1974年
台湾石叔明、林翰年编《甲骨文与诗》和《商卜文分韵》。
1977年
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出土西周甲骨卜辞17000余片。
1978年
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甲骨文合集》十三集,共收录甲骨41956片,1978年至1982年陆续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由中华书局出版,其中收录甲骨文朱书、墨书9片。
台湾安国钧《甲骨文字集联诗格言》由台北维新书局出版。
日本欧阳可亮《集契集》出版,欧阳可亮在东京建立甲骨学院。
严一萍撰《甲骨学》由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该书第八章为《甲骨文字的艺术》。
11月,中国古文字学术研究会在长春举行,中国古文字学术研究会成立。
郭沫若卒(1892—),四川乐山人,为“甲骨四堂”之一。以历史唯物史观研究甲骨文,著有《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殷契粹编》等一系列在中国学术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甲骨文书法甚少,尤为珍贵,今仅见《甲骨文字研究》中一小幅甲骨文临作及1934年为柳非杞书甲骨文书法条幅。
1979年
10月,《文物》开始公布岐山出土有字西周甲骨。冬,陕西扶风齐家村发现有字西周甲骨。
唐兰卒(1901—),浙江嘉兴人,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建国后调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副院长。有关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有《殷墟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中国文字学》等,其书临甲骨文多见于著录。
1980年
徐中舒主编、徐无闻主持编写的《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1年
5月,唐兰著《殷墟文字记》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该书着重甲骨文字的形体分析,对于一般的书法篆刻工作者有一定帮助。
李圃编《甲骨文选读》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书法》第6期发表杨鲁安《甲骨文书体浅说》。;
陆维钊卒(1898—),浙江平湖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其甲骨书法瘦硬劲健,载于《中国书法》1992年第3期。
1982年
李其复编《董彦堂先生甲骨文法书集》出版。
赵铨、钟少林、白荣金《甲骨文字契刻初探》发表于《考古》第1期。
1983年
孙杰《从甲骨文的书契谈其字体特色》发表于《书法研究》第3期。
安国钧《甲骨文字集联诗格言续编》、《甲骨文字书例》出版。
容庚卒(1894—),广东东莞人,早年师从罗振玉、王国维,对殷周以来甲骨文、彝文字进行过大量的研究。青年时先攻小篆,后转向金文、甲骨文书法,其书端庄清隽。
1984年
3月3日,徐稷香《郭沫若手书甲骨文(为柳非杞手书)》发表于《人民日表》第8版。
《甲骨文字书道のすすめ》城南山人著,由日本株式会社日贸出版社出版。
作者:shiyangde 2006-6-11 19:20 回复此发言
--------------------------------------------------------------------------------
4 甲骨文百年历史1899-1999
河南建立安阳殷墟博物苑。
河南安阳举行殷墟笔会、甲骨文还乡书法展。
河南巩县建立“甲骨书法碑廊”。
刘亮《我国最早的微型刻字——陕西岐山县出土的西周甲骨文》发表于《书法》第4期。
诸乐三卒(1902—),浙法安吉人,解放初在浙江美术学院对甲骨文产生浓厚兴趣,除精读少数甲骨拓片、影印件之外,还大量抄写、集联,其甲骨文书法用笔厚重,古朴自然。
1985年
《书法》第2期发表唐复年《甲骨文简说》。
游寿《殷契选释》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欧阳可亮编辑出版《甲骨文书道作品集》。
日本贝冢茂树著、杨升南译《评甲骨文断代研究的字体演变观》发表于《殷都学刊》第4期。
陈恒安《殷契书法漫述》发表于《贵州省博物馆馆刊》创刊号。
安阳甲骨学会成立。
1986年
欧阳可亮《甲骨文还乡之愿》发表于《殷都学刊》第1期。
刘桓《从甲骨文到金文》发表于《文物天地》第2期。
《书法研究》第2期、4期分别发表王慎行《卜辞书法的结体与布局初探》、冼剑民《甲骨文的书法与美学思想》。
5月18日,童稼霖《古朴遒劲数甲骨》发表于《苏州报》。
6月,朱鸿元《青铜刀契刻甲骨文字的探讨》载于《甲骨文与殷商史》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8月5日,陈振濂《空间美的确立——甲骨文艺术》发表于《光明日报》。
9月,何崝《甲骨文字帖》由巴蜀书社出版。
10月,日本内山知也编《甲骨文墨场必携》由东京木耳社出版。
刘兴隆《甲骨文集句简释》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1987年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成立,胡厚宣任会长。
美国魏乐唐《魏乐唐书甲骨文集联》出版。
1988年
台湾严一萍合编六家为《集契汇编》发表于《中国文字》新12期。
锡山秦氏古鉴阁藏本《殷墟文字集联》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孙叙常撰集《龟甲兽骨文字集联》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9年
4月,徐振韬在英国杜伦大学东方博物馆举办甲骨文书法展,为在国外举行甲骨文书法展之发端。
6月,王宇信《甲骨学通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第十六章为《甲骨文与甲骨书法》。
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
10月,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其中收录有刘江等对商周甲骨文及近现代甲骨文书法篆刻名家名作的品评文章)由大地出版社出版发行。
刘兴隆《甲骨文集联书法篆刻专集》出版。
1990年
徐谷甫、濮茅左编篡《商甲骨文选》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台湾甲骨文学会成立。
1991年
徐无闻主编《甲金篆隶大字典》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
濮茅左编《甲骨学与商史论著目录》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王乃栋书《写意甲骨文》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黄孕褚《甲骨文与书法艺术》由香港文德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杨仲子金石遗稿》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秋,安阳花园庄东地发掘有字甲骨579片,其中上有刻辞的完整卜甲达300多版。此为殷墟甲骨文第三次重大发现。
1992年
徐无闻、黄任重编《殷墟甲骨书法选》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吴仁生《从毕达哥拉斯的“美是和谐”谈及殷商甲骨文》发表于《书法赏评》第2期。
徐振韬《罗振玉和甲骨文书法》发表于《书法导报》第30期。
台湾董玉京撰《董玉京甲骨文草书集》出版。
9月,安阳段长山、魏峰合编《甲骨文书法艺术大观》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被誉为“我国第一部集近现代甲骨文书家作品之大成”的著作。
沙孟海卒(1900—),浙江鄞县人,所临武丁时期甲骨文一帧见于《沙孟海书法集》。
商承祚卒(1901—),广东番禺人,1921年到天津问学罗振玉,研读甲骨文,1923年编著《殷墟文字类编》,先后在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许多著名学府讲授甲骨文。青年时期受其师罗振玉影响学习甲骨文书法,其甲骨文书法古穆平实。
作者:shiyangde 2006-6-11 19:20 回复此发言
--------------------------------------------------------------------------------
5 甲骨文百年历史1899-1999
1993年
袁德炯《八然斋习书答记之一》发表于台湾《甲骨文学会会刊》。
张俊之《甲骨文书法谈》发表于《书法艺术》第1期。
齐冲天《一项切实有益的工作——<殷墟甲骨书法选>读后》发表于《书法报》第15期。
8月,《中国书法》杂志社与中国古文字研究会联合举办了在京著名古文字学家关于古文字与书法的座谈会。
锐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读<殷墟甲骨书法选>》发表于《博览群书》第9期。
翟万益《殷卜书法艺术的叛逆——周原甲骨文书法艺术探微》收录于中国书法家协会编《全国第四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重庆出版社出版。
安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阳市书法家协会编《甲骨文书法艺术论文集》由华文出版社出版。
徐无闻卒(1931—),四川成都人,西南师范大学教授。曾手抄甲骨文字约20万字,为书法研究生讲授甲骨文及其书法。主编《甲金篆隶大字典》、《殷墟甲骨书法选》,其甲骨文书法篆刻质卜典雅。
1994年
吴仁生《董作宾在甲骨文书法艺术上的造诣》发表于《中国文房四宝》第3期。
10月,安阳举行“’94中国安阳甲骨文发现95周年国际学术纪念会”,大会还在殷墟博物苑举办了甲骨文书法摹刻艺术作品国际大展。
台湾《印林》《甲骨文书艺入印。专集出版。
游寿卒(1906—),广东霞浦人,胡小石弟子,黑龙江师范大学教授,著有《殷契选释》,其甲骨文书法浑朴自然。
1995年
1月、3月和11月徐振韬分别在英国帝京大学、杜伦大学和美国柏克利大学举办个人甲骨文书法展,每次展出30余幅。
江苏省甲骨文学会成立,该会与台湾甲骨文学会、日本甲骨文谈话会建立了良好的合和关系,进行了多次学术文化交流。
苏金海《甲骨文治印中的几个问题》发表于《书法报》第25期。
金开诚、王岳川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其中有张铁民对于商周甲骨文艺术的述评文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马洪《甲骨文入印:从文字结构到艺术结构的问题》发表于《书法艺术》第4期。
王天民《甲骨文心理场的现代观照》发表于《现代书法》第6期。
刘顺《我写甲骨文》发表于《书法报》第46期。
安阳殷墟甲骨文艺术研究会成立。
金学智《甲骨文集唐诗一百首》出版。
刘兴隆《甲骨文书法集联》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1996年
黎忻《天真烂漫自然天成》发表于《现代书法》第2期。
南京举办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首届书法展。
1997年
南京举办首届中日甲骨文书法展。
山东桓台史家遗址发掘成果鉴定会。
刘正成《桓台史家岳石甲骨出土刍议》发表于《中国书法》第5期。
李鸿伦书《甲骨文书法》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戴天仇著《甲骨文书艺》(百日通)出版。
《书法》第3期发表张俊之《罗振玉对甲骨文书法的贡献》。
7月,南京举办首届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
陈爱民《从甲骨文到甲骨文印的审美转化》收录于《西泠印社国际印学研讨会论文集》。
《书法艺术》4、5期,发表张俊之《谈甲骨文书法及篆刻的创作》。
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出土文物与书法”国际书法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毕涤辛《甲骨文断代分析及其书法风格简介》发表于台湾《甲骨文论文集》。
12月,《中日首届甲骨文书法展选集》出版。
刘顺卒(1950—),河南安阳人,安阳市博物馆副馆长、安阳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其甲骨文书法空灵简古。
秦士蔚卒(1922—),江苏淮安人,数十年致力于甲骨文书法篆刻,其甲骨文书印浑朴奇崛,别开生面。
1999年
《中国书法》第1期,发表刘一曼《殷墟甲骨文三次重大发现》。
西泠印社举办“西泠印社第4届篆刻作品评展”、“西泠印社篆刻创作理论研讨会”。其作品投稿要求其中希望1方用甲骨文入印。短论内容之(3)为:“甲骨文入印的探讨及与篆刻有关的其他方面。”
4月,在山东烟台举行“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00周年”活动。
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由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与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教育工会、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社科院甲骨学商史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及台湾甲骨文学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举办“甲骨文与商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海内外甲骨文书艺展”。
5月,由江苏省文化厅、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海内外甲骨文书法大展”。
刘一闻《甲骨文与书法篆刻》发表于5月13日《大众日报》。
《首届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作品集》出版。
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上海博物馆从其馆藏的5000版甲骨文中挑选出1000版甲骨文,举办上海百年来首次甲骨文专题展。
8月,“魏峰甲骨文书法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河南省安阳市8月19日召开甲骨文书法艺术研讨会,20日召开甲骨学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另安阳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纪念大会,21日举办“全国甲骨文书法篆刻作品大展”开幕式。
国家图书馆在北京举办“百年甲骨精品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项目“甲骨学一百年”科研成果《甲骨文一百年》、《甲骨文合集补编》(共收录甲骨13450片)和《百年甲骨学论著目录》出版。
南京举办“百年甲骨学——南京图书馆藏甲骨学文献展”。
《胡小石临甲骨文金文长卷》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甲骨文孤本《丁山摹本》拟由江苏出版。
徐振韬、周凤池主编《国际甲骨文书法篆刻家大辞典》拟出版。
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甲骨文》卷拟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杨庆,讲师,男,1976.10出生,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员,四川省水力发电学会会员。博士学历,主要研究领域:工程水力学。主要科研项目及成果: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高水头泄洪洞强紊动区初生空化比尺效应研究(国家自然基金,No.59879013)大单宽阶梯溢流坝消能机理研究(国家自然基金,NO.50209010)二滩水电站1#泄洪洞水工模型试验,桐子林水电站水工模型试验,紫坪铺溢洪道水力学模型试验,基娃溢洪道水力学模型试验,泸定水电站导截流模型试验,溪洛渡施工导流整体导流模型试验。
1937年 丁丑 1岁8月13日余生于浙江绍兴。祖父章恩寿,字介眉,1925年病故。父亲章士钦,字敬予,清末曾任绍兴三江场知事,在任一周即弃官,其后在保定、天津、南京任职。大母娄氏,育有一子二女,子早夭。余庶出,是年父亲虚龄六十有二。生母谢彩云,育有三女二子,一子亦早夭,余最小。父亲为取名祖安,字秋农,号庭慰。1942年 壬午 6岁父亲为连续丧子所惧,命余随武师习武。不久,河北保定王姓武术家持介绍信来舍,自此代前武师为专门教席,入住吾家数年。同年入家塾,识字并诵习《幼学琼林》等,开始描红习字。1945年 乙酉 9岁春季入绍兴西营小学,插班上三年级,始临柳公权《玄秘塔碑》。1948年 戊子 12岁小学毕业,考入绍兴县立初中。1949年 己丑 13岁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县立初中与省立绍兴中学合并,为省立绍兴中学。1952年 壬辰 16岁1月,省立绍兴中学初中毕业。2月,保送入杭州师范学校学习。1955年 乙未 19岁暑期,杭州师范学校普师毕业,分配至绍兴市塔子桥小学任教半年。1956年 丙申 20岁1月,调入浙江奉化溪口宁波干部文化补习学校任教半年。8月,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受业于陆维钊、夏承焘、王焕镳、胡士莹、姜亮夫、任铭善、蒋礼鸿、徐朔方诸师。1960年 庚子 24岁暑期,杭州大学毕业,分配至浙江诸暨草塔中学任教。本师陆维钊先生应浙江美院潘天寿院长之请,由杭大调入美院,任中国画系副教授。1961年 辛丑 25岁暑期,据中央文件高教三十条“教授可以自己挑选助手”之规定,余由陆维钊先生提名、并经浙江美院党委批准,调入浙江美院中国画系,任陆先生助教,教授全校古典文学(共同课)、中国画系古典文学(专业课)。侍奉陆先生笔砚,开始正规书法训练,并与中国画系青年教师每天早饭后一起在办公室练习书法,陆先生几乎每天亲临指导。先生后为赐名佐韩(或书作祖韩)。1962年 壬寅 26岁撰成论文〈古书句读数例述辨〉万余言,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本年第2辑。1963年 癸卯 27岁跟随陆维钊先生作为教研组成员之一,参与浙江美院中国画系书法本科专业教学工作,执教写作课。1964年 甲辰 28岁赴绍兴上虞参加浙江省委组织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5年 乙巳 29岁社教运动结束回杭不久,患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住院治疗一月,出院后回绍兴休养半年。1966年 丙午 30岁6月,由陆维钊先生介绍,与内子马瑶结婚。马瑶1939年2月17日生,时任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室助理研究员。1968年 戊申 32岁6月,女儿章因之出生。1975年 乙卯 39岁学院复课闹革命,院方命余讲授《红楼梦》与毛泽东诗词。1977年 丁巳 41岁国家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学院招收文革后第一届本科生。余教授全院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画系诗词题跋课程。频频举办艺术美学讲座,颇受学生欢迎。1978年 戊午 42岁撰成论文〈论“兴”〉,投《光明日报》,稽留未刊,后遂索回。1979年 己未 43岁任全国首届书法篆刻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执教古汉语。所撰论文〈古书记言标点易误举例〉,发表于《中国语文》本年第3期,主编吕叔湘先生审稿,并致信附审稿意见千余言。创作书法《吾道本中庸》及《利锁名缰》自撰联等。1980年 庚申 44岁1月,陆维钊先生病故。余作〈先师微昭先生挽诗二首〉以为悼念。为卢坤峰《梅花图》作长题跋二首。从事研究生教学工作,并协助沙孟海先生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同时开始对留学生(中野遵)教学。1981年 辛酉 45岁参与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并承沙先生嘱,起草论文评语。论文〈潘天寿画上的题识〉发表于《新美术》本年第1期,署名佐寒。选编《陆维钊书画选》,并为作序。1982年 壬戌 46岁《陆维钊书画选》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撰写〈《史记》《汉书》标点琐记〉一文,发表于《中国语文》本年第2期。论文〈试论古文中的插叙〉发表于《杭州师院学报》本年第3期。创作书法《黄道周诗四首》(收录沙孟海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卷》)。1983年 癸亥 47岁3月,晋升为副教授。1984年 甲子 48岁任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周易》课程主讲。撰文〈书理〉发表于《新美术》本年第2期;〈李贺诗的格调〉发表于《浙江学刊》本年第1期。1985年 乙丑 49岁书法专业恢复本科招生制度,余仍教授古汉语、诗词题跋与书法。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曾两次面向全国举办“先秦古籍讲习班”,《周易》课程聘余主讲。1986年 丙寅 50岁撰成〈模糊·虚无·无限——书法美之领悟〉一文,发表于《书法研究》本年第2期。创作书法《书黄道周逸诗册页》等。1987年 丁卯 51岁与沙孟海、刘江先生合招硕士研究生2名(学生陈见、赵爱民),教授古汉语、金石学、书法诸课程。应聘为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兼职教授。撰成论文〈“心画见君子小人”辨〉,发表于《书法研究》本年第2期;另文〈书法中和美层次剖析——并与文学艺术略作比较研究〉,发表于《书法研究》本年第4期。创作书法《陆机〈文赋〉句联》、《自作文读〈史记·陈丞相世家〉》、《自作文书〈史记·酷吏传〉后》等。1988年 戊辰 52岁继续从事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教学工作。撰成〈论书法对汉字汉文的依存——兼论所谓“现代书法”〉,发表于《书法研究》本年第2期。1989年 己巳 53岁与刘江先生合招硕士研究生2名(学生韩天雍、陈大中)。撰成论文〈印象式批评与傅山书论之领悟〉,发表于《书法研究》本年第1期。1990年 庚午 54岁赴日本国歧阜女子大学讲学一年。专著《周易占筮学》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辛未 55岁晋升为教授,任美院书法专业学科负责人,同时担任1991级本科班班主任。1992年 壬申 56岁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学生蒋进),委托陈振濂指导篆刻。撰成论文〈《周易》应是咨询文化〉,发表于《文汇报》本年8月2日。创作书法《黄道周诗》(此道不为梦)、《座右铭》等。1993年 癸酉 57岁3月,被评为1992年浙江省高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9月,教学成果获1993年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一等奖。10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2月,经文化部研究并报国家教委批准,浙江美术学院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撰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治安专家赵广汉——兼述张敞〉一文。论文〈赵孟頫悲剧依旧〉收入《赵孟頫国际书学研讨会论文集》。创作书法《临〈礼器碑〉》等。1994年 甲戌 58岁再赴日本国歧阜女子大学讲学一年。撰成论文〈中国美院书法专业三十年概述〉,发表于《新美术》本年第1期。创作书法《孟浩然诗〈春晓〉》、《高似孙〈水仙花赋〉句联》等。1995年 乙亥 59岁赴欧洲作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考察法、德、比利时、荷兰等国。独立主编《二十世纪书法经典·陆维钊卷》,翌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为《白砥书法艺术》作序。1996年 丙子 60岁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首任博士生导师,招收全国第一届美术学·书法理论博士生3名(学生赵爱民、许洪流、郭鲁凤[韩国])。5月,受杭州大学校长沈善洪之聘,任杭大博士学位答辩委员会委员,主持汉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论文答辩。撰成长文〈陆维钊书法论〉,于本年12月连载于《书法报》,引起书法界高度关注与持久论争。复撰〈书法中的感情与个性〉一文,发表于本年6月《文汇读书周报》。1997年 丁丑 61岁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和硕士点通讯评议专家组成员,同年起任全国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通讯评议专家。撰写〈试说传统知识分子的进退出处〉一文,发表于本年6月《文汇读书周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况达山水画集》,余为作序。创作书法《临〈石门颂〉全拓》、《易林·离之晋》、《高似孙〈水仙花赋〉句联》、《跋十一年前日课书黄道周诗》等。1998年 戊寅 62岁4月,“兰亭国际书法节”期间,于绍兴博物馆举办个人书法展。7月,就当代中国书法高等教育话题接受河南电视台记者访谈。12月,再受杭州大学之聘,任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汉语史论文答辩。撰写〈章句之学未可废〉一文,发表于本年12月《文汇读书周报》;另文〈谈中国书法走向世界〉,发表于本年11月23日《书法报》。创作书法《书马一浮集前人句联》等。 1999年 己卯 63岁首届博士生毕业。继招收博士生1名(学生金三焕[韩国])。2月,被聘为中国文化书院杭州分院导师。3月,《章祖安书法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论文〈“负且乘,致寇至”〉发表于1999年5月《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 庚辰 64岁专攻篆刻,纯学汉法,以后作品多用自篆印。〈《章祖安书法集》自序〉发表于《新美术》2000年第1期。应邀参加2000年由南京大学主办的世界易经大会暨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成立典礼,提交学术论文〈曲解、引申、附会、丰富、杂乱——《易》学发展史评述〉一篇。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东方博雅社美术家文集》,收余旧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治安专家赵广汉——兼述张敞〉等论文六篇。创作书法《陶渊明诗〈归园田居〉》等。2001年 辛巳 65岁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章祖安书法艺术及技法》影碟。创作书法《佛魔居》等。2002年 壬午 66岁招收博士生2名(学生金琤、朴炳奎[韩国])。11月,被聘为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特聘教授。为山东美术出版社《中国历代书法名作》撰序。论文〈《周易·需卦》解析〉提交2002年世界易经大会并编入该会论文集。2003年 癸未 67岁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鸠余历年所撰文史、书法论文并诗古文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艺术》一书,韦尔申序之,2003年9月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论文〈学印自述〉发表于《中国书法》2003年第2期。创作书法《陆维钊词〈玲珑四犯〉》、《李贺诗〈李凭箜篌引〉》等。2004年 甲申 68岁受聘为西南师范大学双聘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书法教育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正式入编,并招收博士生1名(学生陈航)。撰成论文〈古代书论需实践体验方能理解〉,发表于《书法》2004年第10期。2005年 乙酉 69岁西南师范大学命再招博士生,然因报考学生未达外语分数线,遂不录取。余亦以关山道远,力辞聘任,唯承诺义务带完去岁所招博士生1名。撰成论文〈时风与角色认同危机〉发表于《书法》2005年第12期;〈再说慎言“国学大师”〉发表于《文汇报》2005年12月16日;〈元气·学养·手艺〉发表于《中华文化画报》2005年第12期。创作书法《花落春仍在》等。2006年 丙戌 70岁仍于中国美院招收博士生2名(学生顾涛、黄峰)。7月,赴埃及进行古文化考察活动。10月,《书法报》作余专访,并于11日发表访谈录〈砥砺“学术品格”〉。创作书法《李贺诗〈听颖师弹琴歌〉句》、《乐毅〈报燕王书〉手卷》等。2007年 丁亥 71岁开始大量书写手卷作品。7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师作品集·章祖安》由中国美院出版社出版。于学院作大型讲座,继以讲座稿修订为论文〈艺术·心术——从《孙子兵法》到《三国演义》〉,发表于《新美术》2007年第4期。创作书法《唱晚亭》、《王勃〈滕王阁序〉手卷》、《白乐天〈长恨歌〉手卷》、《〈古诗十九首〉外七首手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卷》等。2008年 戊子 72岁8月,应邀赴加拿大进行考察交流两个月。撰成〈论书二篇〉,发表于《新美术》2008年第4期。创作书法《思齐居》、《陶渊明诗十八首手卷》、《〈敬跋马一浮赠沈尹默诗〉手卷》等。2009年 己丑 73岁中国美院启动博士后流动站,余为合作导师,指导博士后1名(学生张小庄)。同时招收博士生2名(学生牛子、江平)。主编《陆维钊书画精品集》书法部分,翌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撰成论文〈清、厚、奇、古,四者备而杰作成〉,发表于《书法》2009年第2期;又撰〈陆维钊的蜾扁书——兼及蜾扁书的名称考辨〉,发表于《美术报》本年6月13日及《新美术》本年第2期,引发争议,余作〈关于“蜾扁”的几点说明〉以平息之。《武当》杂志2009年第8期推余为封面人物,并刊余武术照片及介绍文章。创作书法《风顺一帆》、《文武双修联》等。2010年 庚寅 74岁5月,《中国当代书法——章祖安》一书由中国书店出版。大量创作,尝试变法。撰成〈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者陆维钊〉一文,发表于《中华书画家》2010年第12期。另撰〈结构·用笔·神采——书法美简述〉参加2010沙孟海年系列活动,收录《沙孟海论坛·暨中国书法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并发表于《文汇报》2010年12月6日。创作书法《〈论语〉节录》、《指定风波》、《即墨姑苏联》、《蝉鸣猫倦联》、《书刘禹锡诗联》、《山雨欲来风满楼》、《秋雨秋风愁煞人》、《座上谁非两面派》、《悲欣交集缘情多》、《松风台》等。2011年 辛卯 75岁创作书法《但看蛙颐涨古今》、《陈眉公〈留侯赞〉》、《应万山红遍展联》等。9月,以众弟子坚请,定于中国美院美术馆举办“佛魔居百品——章祖安书法作品展”, 《佛魔居百品——章祖安书法作品集》及批评文集《奇人奇遒奇狷——章祖安其艺其人》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同时出版。2012年 壬辰 76岁10月,接受《钱江晚报》浙江文化名人访谈录。1月,参加“中国美术馆癸巳新春楹联书法大展”,创作春联内容为“春入龙蛇影外,燕来风雨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