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车子跑偏毕业论文

2023-03-03 17: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车子跑偏毕业论文

1) 故障原因:
(1) 油杯内部太脏,滤网被堵或油杯油面低。
(2) 动力转向系统中有大量空气。
(3) 转向系统内有异物造成转向泵流量控制阀卡滞。
(4) 轮胎气压不足,泵的转向管柱干涉、连接松动,泵的皮带松动、打滑或泵安装位置松动。
(5) 油管各连接部位螺栓松动,造成转向液泄漏。
(6) 转向器活塞缸磨损过大,油封密封不良,控制阀粘结或损坏。

2) 故障诊断与排除:
(1) 检查转向器、转向泵控制阀、油杯滤网、转向油,清洗整个动力转向系统。
(2) 若泵脏,一定要清洁助力泵及油管的内外(不能用绵纱布或其它多纤布,应用干净的毛刷进行清洁),并按规定给转向系统排空气。
(3) 给轮胎按规定充气,并调整发动机的性能。
(4) 加油到规定的油面,检查或更换油杯。
(5) 按规定调整皮带的张力并紧固各部件的联接螺钉。
(6) 检查油管的各连接部位,紧固各连接螺栓。
(7) 更换油管、动力转向泵或动力转向器。

如何防止汽车在行驶中跑偏

车要跑得快,当然前提是它得直着跑。不知道有多少车主关心过自己爱车的行进轨迹,刨去路不平不算,一般汽车在坦荡的直路上走个1000米,最大的偏差也应控制在四五米以内才算正常。超出这个指标的劝您还是到专业维修站做个全面检测,因为跑偏容易引发多种危险,后果绝对不容忽视。

■原因

印象中只要汽车跑偏,大部分司机就会认为是该做四轮定位了,其实不然,造成跑偏的原因很多,轮胎的气压不足会跑偏、胎面花纹磨损的程度不一样会跑偏、悬挂系统设计有问题或悬挂受伤、变形、移位等等……都会发生跑偏,总之引发跑偏的原因很多,但四轮定位就像头疼都按感冒治是一样的道理,所有的跑偏现象也绝不是仅靠做个四轮定位或动个平衡就能解决的。

一般来说问题会主要集中在轮胎和悬挂上。

■轮胎

可先检查厂方给出的额定胎压,家用轿车大多设定在2.0bar至2.5bar之间,前后轮的压力值也各有不同,如果胎压不等必定会导致跑偏;为了更好的使用轮胎,每两万公里应调换一下轮胎的位置,因为驱动轮的磨损程度总是会比其他的轮子大,不同的磨擦力也会直接引发跑偏。

正确更换的方法是前、后轮成对儿同时前后对调,不能交叉对角线前后对调;如果需要换新胎应更换同一品牌、同一花纹的轮胎,而且四条胎最好是同时更换;另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就可能是四轮定位不准。前轮的外倾角、主销角度不正确,或前束角度太小等也都会造成跑偏。避免的方法就是平时少上马路牙子,过大坑时减点速,只要是正常驾驶一般一两年也不用做回四轮定位。但如果有了状况就必须到专业维修站进行检测,一些小的检测点虽收费便宜,但调整不准,用不了多久后就又会复发。

■悬挂

正常情 况下新车由于悬挂系统故障,造成跑偏的概率很低,因为出厂前的车辆都已经过厂家的严格检测和调整。但也不排除原厂设计就有问题的,比如悬架的导向杆和转向系拉杆的运动干涉就会影响车辆跑偏。前者是由于制造、调整时产生误差造成的,后者就是由于原厂设计造成的,且后者多是造成向右跑偏。

对于旧车跑偏的理由就更多了,除了上述情况外,车架变形、前轴移位、有负前束及垂臂、两前钢板弹簧弹片不一样,还有横、直拉杆球头销松旷等都会造成跑偏,所以对于旧车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在制动时跑偏现象加剧,那就要着重检查一下制动系,因为左右两侧车轮的制动力不等也会导致跑偏。首先要目测前轮的刹车盘片上有无油污、水湿或硬化等情况;在刹车盘和片都正常的情况下检查各制动分泵有无漏油、制动钳固定支板是否松动、摩擦片有无回位不顺等现象。

其次,转向系的好坏也将影响到汽车的直线行驶。各连接件因磨损间隙过大或轴承、主销、衬套磨损造成松动,将引起汽车在行驶中摆头,不能保持正常的运动轨迹。如果是转向节臂、转向节弯曲变形,一般会引起汽车单向跑偏。最严重的是横直拉杆球头严重磨损后松脱,将造成转向失灵,到时汽车将完全失去控制。

■危害

跑偏轻则造成啃胎、轮胎报废,重则引发爆胎、车辆失控等危险状况的发生。据调查,对于普通的家庭轿车而言,在150km/h下发生爆胎后生还的概率还不到20%;跑偏虽不是那种立马就能让车抛锚的毛病,但长期驾驶跑偏的车辆还是存在诸多隐患的,所以再次奉劝车主还是应当有病尽早医。

汽车检测维修 毕业论文 求

答:汽车跑偏现象的诊断与排除,你可以从轮胎方面来说(例如:动平衡。。。。。。。)

答:汽车悬架的原理与维修特性以舒适性与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来下手

答:第三个问题我也说不清楚~你找的电工

还有论文你可以去找专门的人去写~好像是3000一万字

呵呵

汽车行驶跑偏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一年一度毕业季,几分伤感积分离愁。伤感之余是否还在为毕业论文发愁?好了,话不多说,我直接为大家送上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一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汽车行驶跑偏的定义及引起跑偏的原因, 探讨了排除汽车行驶跑偏的方法。

关键词 :行驶;排除方法;跑偏

一、汽车行驶跑偏的定义

汽车行驶中方向盘保持不动的前提下,一般多数情况下为直线行驶(此时要注意路面问题,首先要保证路面水平,在乡间路和城市的一般路面不是水平的,这会影响汽车的行驶路线),如果向左或向右有偏差就是所谓的跑偏现象。一般来说,汽车在平坦的直路上行驶 1000米,最大的偏差也应控制在四五米以内才算正常。超出这个指标的,就意味着汽车出现跑偏现象。跑偏轻则造成啃胎、轮胎报废,重则引发爆胎、车辆失控等危险状况的发生。

二、汽车行驶跑偏的原因

(1)轮胎。可先检查厂方给出的额定胎压,家用轿车大多设定在2.0bar至2.5bar之间,前后轮的压力值也各有不同,如果胎压不等必定会导致跑偏;两侧轮胎气压不等,轮胎气压不等会使轮胎变得大小不一样,滚动起来必然会跑偏。为了更好的使用轮胎,每两万公里应调换一下轮胎的位置,因为驱动轮的磨损程度总是会比其他的轮子大,不同的磨擦力也会直接引发跑偏。两侧的轮胎花纹不一样或花纹一深一浅不一样高。

(2)悬挂。正常情况下新车由于悬挂系统故障,造成跑偏的概率很低,因为出厂前的车辆都已经过厂家的严格检测和调整。但也不排除原厂设计就有问题的,比如悬架的.导向杆和转向系拉杆的运动干涉就会影响车辆跑偏。前者是由于制造、调整时产生误差造成的,后者就是由于原厂设计造成的,且后者多是造成向右跑偏。前减振器弹簧变形两侧缓冲不一致。可通过按压或拆卸后比较来判断减振器弹簧的好坏。

(3)前减振器失效。前减振器失效后在车辆行驶中两悬挂一高一低,受力不均匀,导致跑偏。可以通过专用减振测试仪来检测减振器的吸收度,判断减振器的好坏,及时修理。

(4)间隙过大。车辆底盘部件磨损过大存在不正常间隙。转向拉杆球头、支撑臂胶套、稳定杆胶套等是常见的间隙易过大的部位,应举升车辆仔细检查。其次,转向系的好坏也将影响到汽车的直线行驶。各连接件因磨损间隙过大或轴承、主销、衬套磨损造成松动,将引起汽车在行驶中摆头,不能保持正常的运动轨迹。如果是转向节臂、转向节弯曲变形,一般会引起汽车单向跑偏。最严重的是横直拉杆球头严重磨损后松脱,将造成转向失灵,到时汽车将完全失去控制。

(5)制动器回位不良。某个轮胎的制动器回位不良分离也会导致方向跑偏。这相当于一侧车轮始终施加部分制动,行驶起来车辆必然会跑偏。

(6)车架总体变形。两侧轴距相差过大,超出最大允许范围,造成跑偏。

(7)花纹方向不同。还有一种导致方向跑偏的原因,就是在安装轮胎(单边胎)时,没有注意花纹方向(不能同向),看看你的车胎是不是在安装时没有注意到花纹方向,如果是,只需改过来就没事了。

三、去除汽车方向跑偏及时排查八大病根

(1)四轮定位。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做四轮定位可以解决,但如果做四轮定位仍不能解决,这一定是其他原因导致。前轮的外倾角、主销角度不正确,或前束角度太小等也都会造成跑偏。避免的方法就是平时少上马路牙子,过大坑时减点速,只要是正常驾驶一般一两年也不用做回四轮定位。但如果有了状况就必须到专业维修站进行检测,一些小的检测点虽收费便宜,但调整不准,用不了多久后就又会复发。

(2)检查轮胎花纹。两侧的轮胎花纹不一样或花纹一深一浅不一样高。最好是全车都使用同一种型号的轮胎,最起码前轴及后轴的两个轮胎必须是一样的,而且花纹深度必须一样,超过磨损极限必须更换。正确更换的方法是前、后轮成对儿同时前后对调,不能交叉对角线前后对调;如果需要换新胎应更换同一品牌、同一花纹的轮胎,而且四条胎最好是同时更换;另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就可能是四轮定位不准。

(3)检查胎压。两侧轮胎气压不等。轮胎气压不等会使轮胎变得大小不一样,滚动起来必然会跑偏。

(4)检查减震器。前减震器弹簧变形两侧缓冲不一致。可通过按压或拆卸后比较来判断减震器弹簧的好坏。前减震器失效后在车辆行驶中两悬挂一高一低,受力不均匀,导致跑偏。可以通过专用减震测试仪来检测减震器的吸收度,判断减震器的好坏;如无条件可拆卸,用拉抻的方法来判断。

(5)检查底盘部件间隙。检查车辆底盘部件是否因磨损过大而存在不正常间隙。转向拉杆球头,支撑臂胶套,稳定杆胶套等是常见的间隙易过大的部位,应举升车辆仔细检查。

(6)检查制动器。检查某个轮的制动器回位是否存在不良分离不完全。这相当于一侧车轮始终施加部分制动,行驶起来车辆必然会跑偏。检查时,可感觉一下轮毂的温度,如某一车轮超过其他车轮很多,说明该轮的制动器回位不良。

(7)检查车架总体变形。两侧轴距相差过大,超出最大允许范围,可以通过卷尺来测量;如超出范围必须用校正台进行校正。

参考文献:

[1] 张芳玲,王清娟.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J].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07

[2] 刘波,朱俊. 汽车转向系统维修实例[J].科技文献,2011.02.2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