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性研究是考察和研究事物的量,用数学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数量的分析。
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论的基础上,强调客观、严密和控制。认为现实是绝对的,只有一个由仔细测量决定的现实;所有个人行为都是客观的、可测量的;强调用正确的测量工具去测量行为,应避免个人价值观、感受或观点对测量过程的影响。
而质性研究建立在诠释主义的基础上,认为理解一个过程的最佳途径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
质性研究的方法论以整体观为指导,认为任何现实都不是唯一的,每个人的现实观都不同,并随时间推移而有改变;由于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不同,因此同一事物可以存在不同的意义;对事物的认识只有在特定的情形中才有意义。
扩展资料
量性研究的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是两个独立的过程,通常在资料收集完成后,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数字资料进行定量分析。而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与资料收集常同步进行,是一个不断回圈的连续过程。
资料分析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研究者需运用自己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对资料进行分类、综合和诠释。资料分析过程大致包括下列基本步骤。
1、将资料转录为文字 将录音或观察资料整理为文字。
2、反覆阅读文字资料 研究者反覆阅读整理好的文字资料、反覆听取录音、回忆当时的情形,找出其中有意义的陈述,进行反思、分析,寻找其间的关联。
3、进行编码 对有意义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命名。在进行编码时,一般先反覆阅读前3份访谈资料,建立编码纲要和编码原则。然后以此为依据,反覆阅读其馀的资料,适当进行比较和修改。
4、提炼类别和主题 分析编码之间的关系,将相关的编码归为一个类别。随著分析的深入,各类别、研究对象、行为、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渐出现,这时可根据编码和类别进一步提炼出主题。
5、确认资料的准确性 在完成资料分析后,研究者通常会将形成的最终资料返回给研究对象,以请他们确认资料的准确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就是对研究问题量化处理,如对人们对某种食物的喜好程度,设计一个量表,用1-2-3-4-5等来量化人们的喜好程度。质性研究是对事物性质的研究,如开一个讨论会议,探讨心理教育对人的作用。
量性评价方法是根据数学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量表等对学生进行测试,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量化分析的一种评价方法。测验就是一种量性评价方法。
质性评价方法的基本取向在于对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与评价结果的呈现都充分发挥教育主体自身的投入,并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评价的内容与结果。观察,访谈,自我反思等都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
所谓量化课程评价
一定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这种评价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占了主导地位,这个历史时期也一定是课程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所说的课程的“第一代评价”和“第二代评价”时期。运用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以及标准化学业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所进行的评价,均属于量化的教学评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量化教学评价
量性研究是指先规定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数字资料来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
量性研究在确定课题后要对研究形成假设方法:量性研究在确定课题后要对研究形成假设和科研设计,并规定收集资料的方法。意义是应用普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量性研究一般只能解释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理论或进一步发展某理论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