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论文花木兰题目

2023-03-03 13: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花木兰题目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绝 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现在更有许多人将它拍成了电影,千古流传。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她本是个柔弱的女孩,可他为了年老的父亲,就不再柔弱;她本是个织布女子,但她为了父亲,就参军打仗。她从不向男的低头,大声告诉了世人:巾帼不让须眉。花木兰就要出征了,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她与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样的苦,受一样的累,却干出与男人不同的事迹,创出了与男人不同的辉煌,同时也证明了“女子哪里不如男?”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看花木兰电影总结论文怎么写

  又一个女人的史诗——评电影《花木兰》

  看《花木兰》之前,我暗暗祈祷这千万别是一部炒冷饭的无聊电影。不要像《见过大爷》那样套餐情节、名牌龙套——惟一不同的是根据对岸风光来安排反角。而看过《花木兰》之后,我敢说,这是我心目中今年的惟一佳片。

  吾家有女初长成

  影片伊始,导演故意压低了镜头,让你看到五分之四的黄土,只有一线蓝蓝的天。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柔然蛮族草菅人命的血腥,军户们承平中的闲适生活,一一展现在面前。影片只略微地用花木兰哄父亲喝酒还是喝药的细节,就交代了花木兰从小学习的武功兵法,以及对老父亲深深的爱。赵薇的演技不着痕迹,不靠美丽忽闪的大眼睛,就已经把花木兰善良勇敢的个性勾勒得无比清晰。

  木兰本应在红旗下长大,幸福地嫁人,男耕女织终老一生。但柔然入侵,父亲病重,她只能以代父从军来履行职责。当木兰悄悄地拿起长剑、拉上骏马、掩上柴扉、女扮男装踏上征程,我们知道,花木兰长大了。

  花木兰批上战袍的最初出发点,是为了让年迈的父亲不要战死沙场。尽管都知道保家卫国的重要性,但作为边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儿女,她当兵为尽孝的出发点就是这样的朴素。但,这并不是英雄的瑕疵。一个连亲人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爱国?

  可叹几十年来,我们谈到英雄的时候,都认为英雄必高大全:雷锋就不能有手表,不能有爱人;关二哥就应该远离女色,只爱皇兄;小学生作文必是想起董存瑞才起床学习;当警察目的只能是除暴安良。其实,很多英雄,在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也许就是为了一碗饭。

  安能辨我是雄雌

  花木兰很快被带入到军旅生活。军旅中不允许有女人的存在,这是中国军旅的迷信,也是花木兰遇到的最大障碍。一个女性,在军旅中隐藏性别生存下来谈何容易。人缘极好的同乡小虎协助花木兰获得了大通铺最靠里边的床位。花木兰终于可以安顿下来。

  风趣友善的文泰、傻大笨粗的胡奎、兰心蕙质的秀才,寥寥数语就展现了古代军营闹哄哄的生活场面。可冲突总是很快的展开,花木兰因浑身痒痒而去洗澡,女人身份很快被文泰察觉,遇到了自己第一次生存危机。当第二天营长带队搜营的时候,我不禁对陈坤咬牙切齿了。人家不就是女儿身入营吗,犯得着大张旗鼓搜身灭族?而当营长宣布是侄儿丢玉佩引发的搜身事件,又让花木兰真正面临了生与死的考验。我这才发现,错怪了文泰。

  是让人搜身发现自己是女人,而让全村、全营人连坐致死,还是企图侥幸混过关?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感谢武功高强的文泰,通过花木兰手上留下的伤痕,使他能明白花木兰是因女扮男装而自称盗贼,这才能在柔然入侵时及时救下花木兰。

  感谢心地善良的文泰,把花木兰的战马牵来,这才能使花木兰能在第一时间冲杀四围,顺利地刺杀敌方主将。

  明天的太阳总是和煦的。和煦的阳光照耀下,一个浊世翩翩佳公子,和一个易钗而弁美少女,成就了一番征战沙场的功绩。

  影片发展到这里,没有展现多少战争场面,剧中的台词少得可怜。但人们却清晰地把握了花木兰成长的历程。这也是我对本片赞许之处。

  中国的名著电影电视多有两个误区。误区之一就是重情节之宏大,轻人物心理刻画。无论水浒三国都是人物脸谱化,性格鲜明,但没有心理描绘。而近年来的巨作“三大战役”、“英雄”、“藏龙卧虎”等,都是用宏大热闹的战争场面铺陈。这也使得一些人如果看不到宏大的场面就抓狂。误区之二,就是完全用台词堆砌。仿佛古龙的小说,离开了人物对话就不知道剧情该怎么展开。代表作就是“夜宴”。

  能不说什么台词就能展现情节,小人物创造大时代,不能不说这是国外和香港成熟的手法。赵薇和陈坤在剧中少有的台词量,却很考验他们的演技。

  无情未必真豪杰

  一将功成万骨枯,成熟总会付出代价。花木兰在一次押送粮草的任务中,急于救出深陷敌阵的文泰,却造成了敌人偷袭粮车的惨重损失。战争中,是不是应该舍弃自己的感情?文泰和花木兰,有着自己的坚持。当文泰的死讯传来,花木兰不再勇猛,变成了一个颓废的酒肉将军。

  爱,只能藏在心里;情,不能救回兄弟。朔风吹来,阵亡将士的军牌叮当撞击,也给与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战争的思考。花木兰会就此沉沦吗?将士们能重新站起来吗?影片把大卷的胶片留给了酗酒、哭泣、却没有让花木兰说一句话。

  “无情”的花将军终于站起来了!他说:“逃避,阻止不了战争;害怕,只会让我们失去更多。”我们看到的,是把情深深地藏在心里的花木兰,是一个严冬之后盛放的花木兰,是一个……把寻梦寻爱和人类解放事业结合在一起的花木兰。

  获得了同袍的期许,却受到大将军嫉妒。终于在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中,大将军将花木兰舍弃了。没有援&军,没有粮草,伙伴被斩.杀,将士已疲惫。但这时的花将军,已然将国之重任放在肩头。她说:“士兵可以叛我,将军可以弃我,而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谁敢说这只是heixie社会的一块拼盘?谁敢说花木兰在剧中仅有的两大段豪言壮语不是发自肺腑?这一刻,我流泪了。

  文泰站出来了。他躲开花木兰是希望她更坚强地面对战争。他站出来,是希望他的袍泽能有尊严地离开战场。他义无反顾地在脖子上架着刀走向柔然人。这一刻,柔弱的陈坤变了。孟子云,虽万千人吾往矣!一个拓跋宏,一个鲜卑人,坚强地用自己当人质,换取了手足的生命。

  在这一刻,谁说战争必须无情?没有情义的人,无法解决“为谁而战”,必然成为一群流寇。而花木兰与文泰,成功地将“情”、“义”、“忠”、“孝”完美的统一。

  借用鲁迅一首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踏花归来马蹄香

  文泰用身体换来将士们的生命。花木兰感于文泰舍己救人,独自一人混入柔然大帐,并伺机与柔然公主密谋和亲。终于在海豚维塔斯的协助下,将弑父自立的新单于门独刺死。

  门独嗝屁了。木兰倒下了。文泰得救了。大魏安全了。皇上开心了。公主得逞了。

  和解的条件是令人扼腕的。文泰必须要娶柔然公主为妻,两国结为亲家,从此放下刀兵。

  花木兰拒绝了皇帝的官位,独自回到了家乡。父亲垂垂老矣,村民沾沾喜矣。十二年一轮回,同样的黄土高坡,同样的东阁门西阁床,同样的唧唧织机,铜镜里的花木兰依然美丽。

  文泰来到村里,两人有了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

  与《拯救大兵雷恩》结尾处突兀地拔高到人性不同,《花木兰》并没有牵强的把国家利益提高到至极乃至虚无。结尾不是大团圆,却也不让人觉得悲伤。他们是不是不幸福?他们又是不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

  也许那个傻妞公主是幸福的,她想要荣华富贵,中原肯定比茹毛饮血的柔然更好。她想要当皇后,将来有的是机会。求仁得仁又何怨。但是,丈夫身体虽未背叛,但心灵的远离,不是最大的背叛吗?

  我喜欢《花木兰》这部片子。赵薇最近的几部片子都有很深的表演造诣。前段时间我很喜欢看赵薇主演的《一个女人的史诗》。但这两部片子有很大的不同。《史诗》里面是借一个小人物的一生来刻画整个时代,而《花木兰》却是一个女人,创造了一个时代。所以我觉得,《花木兰》,也是又一个女人的史诗,这也是我们民族最珍贵的财富。

  木兰踏马归来,征程甩在身后。对国家,对爱情的理解,让我们深深的思考。

  文泰踏马归去,爱情藏在心里。对木兰,对未来的期许,让我们觉得,影片还没有结束。

  骏马飞驰,仿佛牵连起木兰的香味,随着孙燕姿的歌声,久久连绵。

  仿佛阿甘书中飘起的羽毛,飞起,再飞起。希望,在明天。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花木兰》的原文题目(七年级——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两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

花木兰形象与中国古诗中的女中豪杰形象的关系

花木兰形象与中国古诗中的女中豪杰形象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花木兰这个特殊形象与其他女中豪杰有所不同,首先她是代父从军,穆桂英是代夫挂帅,梁红玉是助夫抗金;其次,花木兰是女扮男装后才得以从军的;再次,花木兰从军的出发点是孝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其次才是为君分忧,杀敌报国。但花木兰也有其他女中豪杰的一般特征,就是勇敢无畏,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木兰诗 / 木兰辞
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查《木兰诗》,《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据《乐府诗集》的编者宋代的郭茂倩说,此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智匠(梁武帝时任乐官)的《古今乐录》。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所以,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