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论文答辩新冠预测

2023-03-03 07: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答辩新冠预测

  受肺炎疫情影响部分高校开启毕业论文“云答辩”让很多应届毕业生吃了“定心丸”,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即将开始的考研复试,对于今年考研复试形式很多人会猜测会参考答辩开启考研“云复试”形式。考研君整理相关资讯,关注一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日清华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调整毕业考核方式,开启毕业论文的线上答辩模式。同时,清华大学新增8月份毕业批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28日新闻发发布会内容还显示,研究生毕业答辩、学位审核适当延长,应届毕业生身份保留两年。
继线上网课后,线上答辩也如期而至,这让很多应届毕业生吃了“定心丸”。应届生们的规划先前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现在也得以继续进行,基本上不会被打乱。而且,他们还将拥有人生第一场“云答辩”,这样的经历值得纪念。
从目前来看,线上答辩是被动而为,但带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具备很多线下答辩所没有的优势。论文答辩只需要应届生本人和几个答辩委员会老师在场,当下的技术能够实现相关人员的视频面对面交流。只要网络流畅,除了将答辩现场从教室移到网络虚拟房间,线上答辩与线下答辩并无本质区别,答辩质量也不会因为距离原因打折扣。
不仅如此,线上答辩更能彰显公开透明的要求。据悉,整个答辩过程以及后续的匿名表决环节,都可以录屏、截屏,作为答辩记录留存。这种做法除了对学生临场应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外,还有助于后期的复查与监督,倒逼论文答辩提高标准。
因此,线上答辩的现实意义并不局限于让节奏恢复正常,其更是一次积极的探索,或可补上传统毕业论文答辩方式的一些漏洞,给未来提供可行借鉴。
应届生临近毕业是最忙碌的阶段,或为学业或为工作,很多人在异地,每年论文答辩都需要专程返校。出于便利和实用考虑,未来是否可以保留一部分线上答辩的渠道,供不方便往返的学生选择?此外,线上答辩来了,研究生线上复试、艺考生线上面试还会远吗?
当然,这些设想还需要有个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线下答辩依然是主流。能不能把这幅好牌打好,关键还要看大学的实际措施和后续效果,相信不久的将来,答案就会揭晓。
原标题:光明时评:毕业生"云答辩"来了,考研"云复试"还会远吗
原文链接:
如果还有更多考研常识、考研报考、考研备考类相关的问题在困扰你,可以关注进入考研问答页面,在那里总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以上是考研君整理的“毕业论文“云答辩”,考研“云复试”还会远吗?”文章,希望各位考生在这段特殊时期不要松懈,在家积极做好准备!相信每一个冬天都会过去,每一个春天也都不会缺席~更多考研动态相关内容尽在考研动态频道~
相关阅读:
教育部: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874万人
扩招近20万,研究生导师们都准备好了吗?
上海研究生扩招15%!上海明确市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扩招幅度

2022贵州师范学院答辩时间

4月13日到4月23日。
4月13日,师范学院2022届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正式拉开帷幕,答辩工作将持续到4月23日。根据学校《关于做好应对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及《关于进一步做好202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品)后期工作的通知》,为了减少新冠疫情对学院正常教学的影响,师范学院制定《2022届本科毕业生论文“线上+线下”答辩工作方案》,确保论文保质保量的如期进行。

2022年应届毕业生因为疫情没返校;网上答辩完还需要返校吗

不需要返校。
2022年应届毕业生因为疫情没返校,网上答辩完就不需要进行返校了,因为课程已经完毕。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新冠对大学生的影响

自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爆发后,为防止疫情继续升级,国家开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大城市相继限制出行,人们纷纷隔离在家。2020年1月28日教育部发布延期开学通知,各学校各自采取相应措施,倡导“停课不停学”开通了线上课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对于大学生而言,疫情不仅给日常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同时还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恐惧、焦虑、抑郁等。在汉斯出版社《社会科学前沿》期刊中,有论文针对这些出现的心理问题,需要尽快采取相关措施,才能够使大学生拥有更加健康的成长。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从校园迈入社会的过渡时期,其生理和心理还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自我约束和调控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面对新冠肺炎这样具有突发性、严重性、意外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缺乏应对经验,他们很容易会产生情绪问题,并产生相应的问题行为。如果消极的情绪没有及时的发现和引导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就很容易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出现,如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等。

疫情期间,各大高校都会实时的收集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资料,及时获取学生群体在疫情中的健康状况,为学校的学生工作打好基础。但是我们要知道身心一体,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共存的,学校不光要了解学生们的身体状况,还要知道学生们的心理状况。

另外,学业焦虑,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以往学校中只有少部分同学有学业焦虑,但是由于此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学生们只能进行线上课程,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学生产生学业焦虑,很多都是因为他们学业成绩差或者平时学业表现差,从而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进而产生焦虑情绪。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尽人意,所以容易使得一些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导致学业焦虑。

新冠肺炎的爆发与流行作为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改变,不光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也给学生们的心理状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高校应该系统地开展学生工作,派遣专人负责学生心理普查工作,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诸如心理讲座、心理援助、心理干预等心理健康教育、帮扶工作。同时对学生的学业活动进行积极的引导,调整他们不合理的认知、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目标,激发维系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好地回到学习活动中来。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积极、妥善地开展就业培训工作,帮助学生走出择业焦虑这一大山,使得学生能够正常地进行择业活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