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名 称:建党伟业字 数:265000I S B N:9787511503633内容简介一部热血和青春的颂歌揭示中国共产党辉煌90年背后的遗传密码谨以此书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13名代表,50余名党员,星星之火;60余年国运昌盛,90年苦难辉煌,气壮山河!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预谋,还是巧合?五四的火光,缘何燃起?谁第一个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为何又缺席一大?一大代表秘密转移会址,是另有隐情?13名一大代表,本是同根生,却为何命运殊途?作者简介张珊珍,浙江宁波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著有《陈立夫生平与思想评传》等,发表有《毛泽东早期妇女观》、《抗战前国民政府训政的演变》、《陈立夫与中山舰事件》、《蔡元培政治思想浅论》等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述评》等多部著作的编写。目录上篇 世纪风云第一章 灵光乍现的辛亥革命第一节 孙中山:壮志在我心第二节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三节 深夜,武昌城的那一枪第四节 昙花一现的南京临时政府第二章 武人政治的癫狂第一节 袁世凯的得势第二节 “不料共和国如此黑暗”第三节 短命的复辟闹剧第四节“你方唱罢我登场”第三章 新文化新启蒙第一节 “青春中国”的呼唤第二节 狂飙突进的新时代第三节 “德先生”与“赛先生”第四章 五四的觉醒与呐喊第一节 五四前夜的幻灭第二节 赵家楼的火光第三节 激荡的黄浦江第四节 人民的胜利下篇 开天辟地第五章 决定命运的选择第一节 今夜星光灿烂第二节 芜杂纷呈的“主义”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初宋乍到第六章 十月革命的赤风第一节 惊秋的桐叶第二节 陈望道与《共产?宣言》第三节 踏上俄国旅途的瞿秋白第四节 鲜为人知的密使第五节 “南陈北李”的约定第七章 此地曾著星星火第一节 上海滩的风云际会第二节 走出校园的北大师生第三节 滔滔湘江起波澜第四节 楚天明灯第五节 齐鲁书社 后生可畏第六节 南疆的先声第七节 天涯亦有芳草第八章 群英结党日出东方第一节 有朋自远方来第二节 博文女校的临时寓客第三节 “李公馆”的秘密第四节 南湖的静水急流第九章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代天骄——毛泽东革命者的典范——董必武理论?的鲁迅——李达最有理论修养的革命者——李汉俊俯身甘为孺子牛——何叔衡只留清白在人间——陈潭秋皎如玉树临风前——王尽美革命军中马前卒——邓恩铭从绚烂归于平淡——包惠僧“小马克思”的沉浮——刘仁静一失足成千古恨——张国焘“乱世能臣”的末路——陈公博朝秦暮楚的“投机能手”——周佛海 版权信息主讲人:黄亚洲出 版 社:中经录音录像中心出版日期:2011年5月13日开本/介质::15盘DVD小说原著:黄亚洲评书改编:王封臣联合演播:王封臣王军 勾超 鲍静静第一部讲述建党史的长篇历史评书原小说获国家图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黄亚洲简介著名作家、编剧,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党组书记、影协副主席。已出版诗集、小说集、剧本集多部。主要作品有《开天辟地》、《灯塔世家》、《老房子和新房子》、《上海沧桑》等。其作品曾获飞天奖、金鸡奖、金鹰奖、华表奖等奖项,并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由其长篇建党史小说《建党伟业》(原名《日出东方》)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日出东方》在央视上映后引起巨大反响。王封臣简介著名青年评书演员、曲艺作家,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先生的入室弟子。他的作品儒雅且不失幽默,轻松且充满智慧,现代且继承传统,既生动风趣,又不乏文化底蕴。代表作有《历代政变演义》《狄仁杰断案传奇》《三国演义》等,深受广大评书爱好者及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喜爱。30回互动历史评书《建党伟业》,是著名青年评书演员、曲艺作家王封臣先生根据著名作家、编剧黄亚洲先生同名小说改编、再创作而成的评书作品。书籍简介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共11年的历史,内容涵盖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问题与主义之争、一大召开等历史事件,涉及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孙中山、蒋介石、维金斯基等历史人物200余人,紧凑而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前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作品除了对宏观历史的讲述,还对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著名历史人物进行了较为细腻的刻画。毛泽东的潇洒大气,李大钊的沉稳敦厚,周恩来的细腻智慧……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则结合了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近代史研究的新成果,进行了全新阐释。评书《建党伟业》是一部通俗的党史题材艺术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创新,打破了传统评书表演单一评书演员说书的形式,由三位青年评书演员、一位配音演员联合播讲,共同互动,穿插表演,使得整部作品更为紧凑、激情,引人入胜。01辛亥惊雷 11火烧曹宅 21相约建党02乱世风云 12三罢斗争 22中文宣言03二十一条 13六月飞雪 23上海之行04天生领袖 14湘江评论 24智斗抗争05南陈北李 15老子儿子 25南北支部06携刊任教 16问题主义 26缘聚缘散07红色曙光 17皆图破壁 27身难前往08巴黎和会 18你今出狱 28群英赴沪09风暴前夕 19驱张运动 29一大开幕10闭门落锁 20随处阴霾 30开天辟地
主要学术译文: 阿兰·巴迪欧:《电影作为哲学实验》,《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8月,CSSCI(A)级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反电影》,《电影艺术》,2012年7月,CSSCI(A)级 雅克·朗西埃:《电影的运动与眩晕》,《电影艺术》,2012年9月,CSSCI(A)级 罗兰·巴特:《第三意义——关于爱森斯坦几格电影截图的研究笔记》,《电影艺术》,2012年3月,CSSCI(A)级 安德烈·巴赞:《论作者论》,《当代电影》,2008年4月,CSSCI(B)级 主要学术论文: 《电影美学的十个论题——巴迪欧电影美学评述》,《文艺研究》,2013年9月,CSSCI(A)级 《<辛德勒的名单>:人性与浩劫的战斗》,《光明日报》,2013年8月12日,国家级《<回归>:西班牙女性的颂歌》,《光明日报》,2013年7月8日,国家级 《<小时代>:倒错性幼稚病与奶嘴电影》,《电影艺术》,2013年9月,CSSCI(A)级 《<毒战>:导火索电影与第三结局》,《电影艺术》,2013年7月 《<白鹿原>:减法的艺术与T型史诗》,《电影艺术》,2012年11月,CSSCI(A)级 《<电影寓言>中的概念与方法》,《电影艺术》,2012年9月,CSSCI(A)级 《戛纳的“文化等级战略”》,《光明日报》,2012年6月18日,国家级 《电影的政治诗学——雅克·朗西埃电影理论评述》,《文艺研究》,2012年6月,CSSCI(A)级 《伊朗电影旗手阿巴斯》,《光明日报》,2012年4月9日,国家级 《<建党伟业>:形容词电影及其美学》,《电影艺术》,2011年11月, CSSCI(A)级 《21世纪前十年的西欧电影:法国、德国、意大利及其他》,《当代电影》,2011年11月,CSSCI(B)级 《新浪潮与法国新电影》,《文艺争鸣》,2010年11月,CSSCI(A)级 《欧洲电影扶持政策及其分析》,《电影艺术》,2010年1月,CSSCI(A)级 《大屠杀电影及其伦理困境》,《电影艺术》 ,2009年7月,CSSCI(A)级 《赛尔日·达内影评思想评述》,《电影艺术》,2009年3月,CSSCI(A)级 学术专著: 《迷影文化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学术译著: 《莱昂内往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世纪文景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参与著作 《电影鉴赏学习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木乃伊防腐之难》,上海三联出版社,2013年5月 《生产》第八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 《电影理论读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1年 《热风学术》,第一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青年电影手册》,第一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电影+2006》,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电影+2005》,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后窗看电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电影+2004》,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电影+200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影片《建党伟业》是一部重现辛亥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这十余年时间里面发生的偶然或者必然之历史事件的恢宏巨制电影作品,同样也是一部绝对官方政治色彩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文献纪录片。它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和修饰,客观、真实就好。
影片《建党伟业》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之桥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片尾代表们在红船上开完会以后站起来合唱着《国际歌》时,大家的眼睛都是噙满着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炯炯眼神!还有就是刘德华饰演的蔡锷在火车站告别小凤仙时的那句“七尺男儿”的经典对白。
影片《建党伟业》里面着重渲染了一下毛主席和杨开慧的情感故事。我以为,这也是出于对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崇敬和仰望之情使然。两人简单结婚,当晚并肩坐在床头有些经典的对白。历史证明,杨开慧同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120分钟时长的历史大片,我区区百余字还不能囊括和表述。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走进影院去细心品味和重温那段历史,使我们不断前进的步伐变得更加坚定和铿锵有力!
第一单元:乱象纷纭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7年7月12日张勋复辟失败,短短六年间中国出现了两次帝制回潮,换了三任大总统,爆发了四场内战,造就了一大批大大小小拥兵自重割据地方的军阀。在此期间,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与掠夺依旧,劳苦大众的贫穷蒙昧依旧,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陈旧腐朽依旧,而长期的军阀混战更是使得人民的苦痛和民族的危机极度加剧,战祸频仍,民不聊生。许多昙花一现的历史人物在这一时期走马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既有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张勋、曹琨、吴佩孚等乱世枭雄,也不乏孙中山、宋教仁、黄兴、蔡锷、廖仲恺、于右任这样的仁人志士,以及梁启超、康有为、蒋百里、陈其美、蒋介石、陶成章等风云人物。民国肇造,乱象纷纭,一个“乱”字准确地描述和概括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状况,同时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折射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复杂时代背景。
第二单元:上下求索
辛亥革命之后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使得两千年来一直被尊奉的旧理念旧思想逐渐开始受到当时的中国知识阶层的质疑,在此基础上,一些知名学者和青年学生开始对洋务运动乃至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进行反思,一场救国思想和救国理论的大碰撞由此发端。辛亥革命后无休止的分裂和内战,没能让中国人看到国家和民族的出路,在当时的中国,皇冠落地之后,中国向何处去,仍然是一个无解的命题。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制度,然而却没能形成一个拥有广泛民意基础的现代化政党,没有现代化政党政治的共和制度实际上徒具共和之形,而无共和之实,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从帝制到共和的过渡,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力量始终在探索,接受了近代化思想和理念的知识分子仁人志士们也在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顽固守旧的人依然抱残守缺,锐意革新的人们却在阔步进取,由改革文风到变革体制,由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追求到对科学共产主义的探索,大浪淘沙,一群怀揣以天下为己任理想的先进分子逐渐站到了时代的最前列,他们当中,有李大钊、陈独秀、胡适、蔡元培、辜鸿铭、杨昌济这样的知名学者,也有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蔡畅、向警予、邓中夏、邓恩铭、蔡和森这样的青年学生,正是这样一群人,领导了中国第一次有工人阶级参加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也正是这样一群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具备现代化特征的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先声。在这一单元中,发生在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和发生在1919年的中国五四运动是两个关键性的节点,前者使得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开始传入中国,后者则令这种全新的政治理念开始为更多的中国知识精英所关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组织基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张勋复辟之后,旧的学说和理论开始受到知识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质疑,一场信仰危机随之爆发;巴黎和会上的失败,更是令辛亥革命的元勋们曾经寄以厚望的西方价值体系在国人心中彻底破产,然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却令人们在绝望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希望的曙光。怀揣救国理想的人们以热切期盼的目光,开始关注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开始关注俄国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开始关注指导其获得成功的先进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激烈的思想碰撞和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中,理想主义者们逐渐意识到,旧有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用政党政治来改造中国,来领导反帝反封建求民主求共和的事业。
第三单元:热血青春
公元1921年的7月,一个名叫“中国共产党”的新型政党在上海悄然成立,当时这个政党在全国范围内只有57名党员,这个政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总共只有13名代表,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年纪最小的只有19岁。 这个政党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了九十年的历史,六十年的执政经验,拥有八千万党员,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五千万人口的国家的执政党。据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有超过370万中共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那是一个年轻人的时代,是一个年纪轻轻做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志向远大意志坚定,他们对单纯的物质追求嗤之以鼻,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对理想的追求矢志不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恩铭等年轻人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以天下为己任铁肩担道义的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理想,也能看到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近代工业文明条件催生出的先进思想理念,正是这二者的结合,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正是在这二者的相互作用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和中国革命及建设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在短短28年间成为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