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 文学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其早期的表现形式往往为寓言和民间 传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儿童文学研究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 教育 价值研究 》
摘要: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起步晚,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长一段时期内,儿童文学作品都同我国政治命脉密切相关,具有十分浓重的时代特色,因而这也导致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发展缓慢。但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提出的“真实即幽默”理念的影响之下,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者开始赋予作品更多的幽默艺术与教育意义。本文从儿童文学作品出发,解读了其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并就其所具有的深刻教育价值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教育价值
幽默可以定义在美学范围内,它是文学作品应当兼具的美学品质之一。儿童文学属于中国文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其中不可缺乏幽默的审美价值观。真实是幽默最宝贵的品格,典型代表作有张天翼的小说和童话,它们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样本,幽默之中夹带苦涩与讽刺。相对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基础为现实的儿童校园生活,幽默依据为儿童特有的生命感受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既保证了儿童快乐成长的幽默,又满足了儿童最基本的欲求,同时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幽默内涵,即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思索与探究,充分体现了教育家的深远智慧。真正具有高级幽默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形式而言,必须是不虚伪、不造作的幽默,是无修饰、不刻意的幽默。“能够使你在一段中,指不出究竟哪句惹你发笑,只是继续读下去,启发心灵,抒发胸怀而已”,这才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幽默。之所以借助于文本向孩子们传达此种幽默,作家的本意在于展现自我幽默的气质与未泯的童心,树立其儿童观及其文学观,同时,发挥作品应用的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
一、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
下文以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就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加以深刻挖掘。
(一)批判性的幽默
作为20世纪中期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著作品都带有浓重而独特的幽默艺术特点,即批判性的幽默。张天翼站在成人的角度,“要将世界上一些鬼脸子揭露”,他认为幽默是较讽刺而言,更讽刺的一种东西。正是这种批判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小读者阅读过程中,既被其诙谐而幽默的语言所逗笑,又被其中所描绘的黑暗社会所刺痛。例如,在其发表的童话作品《大林和小林》中,所展现出的奇幻色彩与夸张描述一时掀起了巨大反响,其涵盖了张天翼几乎所有作品的精华,他采用夸张得惹人发笑的语言,一反传统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模式,结合现实生活,打造了两款具有不同思想、性格的角色———大林、小林。对于大林而言,他好吃懒做,呆滞而愚蠢;而小林却勤劳、勇敢、机智、聪明。在两大人物的对比之下,为主人公创设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同时,将其同国王、四四格等角色相联系,将这两大截然不同的世界奇幻地联系起来,利用夸张的笔调描述了由于好吃懒做,最终不幸饿死在富翁岛的大林,并以大林为对比,赞扬了勤劳而勇敢的小林。
(二)温暖的幽默
在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并非只有批判性的幽默艺术,也有亲切、温暖的幽默艺术。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作品,饱含对孩子们的关爱。如《罗文应的 故事 》虽然同样受到“真实即幽默”理念的指导,但是,与其前期所著作品存在很大差别。一方面,张天翼将叙事的角度由成人成功地转向了儿童,开始站在孩子的视野对其童趣、情怀加以抒发,语言也更亲切、活泼,就像春光温柔地浮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温暖着孩子的心灵。另一方面,其更关注 编织 不同的情节利用生动的情节彰显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发展,打造加以丰富性格特点的人物群。
在作品《罗文应的故事》中,张天翼试图从一系列极具生活气息的情节出发,采用活泼、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六年级学生罗文应一系列惹人发笑的表现。若非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艺术特点,很难将罗文应的性格真实而形象地呈现在小读者面前,孩子在阅读时会感到乏味、无趣,更不会带来亲切之感。而《罗文应的故事》一经刊登,在小读者领域迅速掀起了一阵阅读热潮,这无疑离不开作者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也离不开其极具表现力的温暖幽默情结。例如,在小主人公准备应同学之邀前去温习功课之时,接到了爸爸所邮寄的画报,他难以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翻看,最终耽误了时间。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情节,即塑造了小主人公贪玩、富有好奇心、约束力有限的性格特点,虽然描述的是虚拟的人物,却也像是我们身边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
不仅如此,在张天翼作品中,幽默的语言艺术处处显露,不仅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特点,还蕴涵着滑稽、幽默元素,极具童真和趣味性。作者善于采用儿童语言,从儿童思维出发,采用直观、具体的文学创作语言,赋予作品真实的生活气息与趣味性。依然是亲切、自然、通俗的幽默,却真实而不失活泼,传达了人物的心理、性格,使读者有如闻其声、见其人。如《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主人公土葆,他虽然是个好孩子,但却总是幻想不劳而获,当其获得宝葫芦后,张天翼采用细腻、通俗、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他的内心、言谈及所表现的惊喜:“什么!”我将钓竿一扔,跳了起来:“宝葫芦?”,我跳了跳、捏了捏鼻子。在自己腮巴上使劲拧了一把,嗯,真疼!“这么看来,这不是在做梦。”当他知道自己真的获得了一个宝葫芦之后,就开始满地打滚,恨不得告诉奶奶、妈妈、爸爸,还说自己就像“得到了幸福”,这些诙谐语言突出了土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狂喜心态。当孩子读到此时,也不由拍手欣喜。
二、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中所流露的教育价值
建国以来,中国儿童文学逐渐成为肩比成人文学的重要教学之一,目的在于培养新一代的儿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儿童文学逐渐步入“工具”时代,成为理论家评论作品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最基本的创作指导思想,过于放大了儿童文学的功能与作用。与建国以前相比,中国儿童文学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儿童真实的幽默与情趣正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作家们的视野范围。“当其和谐地融入故事之中,就会展现出独特的力量,让孩子们不自禁沉浸其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作品所流露出的教育思想。”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其必须具备足够的趣味性,但趣味性必须健康向上,是有益的。幽默并非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严重吸引孩子充分发挥自我 想象力 ,到达教育目的的途径。
猪八戒新传系列作品《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回家》《猪八戒学本领》以及《猪八戒探山》是儿童文学作家包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短篇童话,成功地将教育意义融合在幽默文学中,起到了传达的作用。在上述系列作品中,主人公选择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儿童们个个都十分熟悉的角色,题材借鉴原著的相关情节,增添了许多新颖事件,糅合了现代化的知识理念,使作品既保持原著的幻想特色,又不缺乏现代的儿童幽默生活,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常高的幽默艺术教育价值,对儿童的吸引力也很强。
懒惰、贪吃、自以为是以及爱吹嘘等是作品里猪八戒典型的人物性格,这些性格特征与儿童的某些特点相一致,作者从猪八戒不爱劳动、贪吃西瓜和懒惰不学艺的角度入手,着重描写生活细节,紧扣儿童的思维和想法。整个作品都充满了喜剧成分,题材的选择也非常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作者擅长的手法,例如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里,他手中有四块西瓜,将自己那块吃掉以后,又将其他三块陆续吃掉,过程中心理矛盾和内心想法被作者描述得十分精彩,先是因为仍然口渴吃掉了猴哥的那块西瓜,打算把剩下的两块西瓜留给师父与沙僧,有个交代;后来忍不住诱惑把沙僧那块西瓜也吃掉了,只给师父留下了一块,不怕猴哥再说自己;最后又说:“师父,不是俺老猪不给你留西瓜,实在是口渴难忍,反正已经多吃了两块西瓜,没有办法交代,最后一块俺也替你吃了吧”。剧中简洁的台词就将猪八戒贪吃、怕被猴哥骂、担心吃了西瓜对不起师父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对猪八戒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之时,采取的是自言自语的方式,生动表现出了孩子生活中明知不该做却忍不住做时内心的挣扎与对我对话,不仅生动地传达了猪八戒师徒的性格特点,还赋予了夸张的情节和诙谐的语言。但读过《猪八戒新传》的人几乎都可以看出,包蕾生动地塑造了老猪的形象,但也将孙悟空这一形象写活了,却是站在猪八戒对立面所塑造的,正如洞察儿童一举一动的成人。例如,为了揭穿八戒好吃、懒做、假学的嘴脸,孙悟空一次次“站在暗处”,看着八戒出各种洋相,在每个故事结尾,总有诸如“凡事多向他人请教,多查、多问、多思、多想,总是好的”等谆谆教导,如此兼具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方为作品的宗旨。
三、结语
正如贺宜在其所著的一篇 文章 中所提到的那样:“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文字、高尚的情操、惊险而夸张的故事、会使人发出会心一笑的幽默、生动而活泼的语言、脱离俗套的结尾,如此种种都是吸引小读者沉浸在文字中的魅力。”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单纯的儿童情趣、幽默并不存在,其注定只能同教育意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泉根.高扬儿童文学幽默精神的美学旗帜———兼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J].文艺评论,2010(03).
[2]钱进,张燕.冷峭、睿智的笑———浅谈张天翼童话的幽默特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3]陈道林.童话中的扁形和圆形人物———论张天翼的童话[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 小学 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科目,语言 文化 是它教学的内容。学习语文,可以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因此,将语文称之为吸收文明结晶的工具一点都不为过。教育学习,要从小抓起,在所有学习阶段当中,筑基的小学是特别重要的,此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尤为关键的,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就必须要适应教育对象的特征,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所属的群体——儿童。由此,儿童文学化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材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价值意义
语文,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门基础和必修的学科,因为,语文是人类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甚至说它是学习一切的基础,也丝毫不算夸张。人类的交流,生存的技能,乃至文明的传承,完成这些全都是离不开语文的。小学教育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就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作品是语文教材的极大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的语言、文字、思想等都是具有教学意义的,小学语文教材也大部分是由文学作品编排而成的。文学作品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作为教材,更不要说作为小学教材。文学作品都是面向一定受众的,男性文学、女性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这些分类的依据就是受众,“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这一点。在我国,一般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6-12岁的适龄儿童,人生在各个阶段,都会具有与其对应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儿童阶段也不例外。更加符合儿童受众的文学作品,自然就是儿童文学了。
一、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顾名思义,儿童文学,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从根本的创作角度来说,儿童文学作品相较于其他任何类型的作品,都会更加符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因为这些作品创作时的出发点就早已确定,无论是主题精神、视角定位,甚至语言文字,都是为儿童这个特定人群量身打造,如此的“先天优势”,对于儿童的文字理解、语言学习、思维开拓、想象激发、精神愉悦等各方面,都具有其他作品无法相比的重要价值。既然有这般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小学教育处于基础地位语文教育,儿童文学化必须被重视起来。
1.儿童文学的道德观念价值。黑白善恶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像成年文学那样思辨性太强,是非难断,惩恶扬善,培养美德对于处于明净单纯的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正是塑造确立道德是非观念的启蒙阶段,很大程度的培养需要外界环境的激发和引导,而儿童文学当中,这一点往往是非常鲜明的,在结构简单的故事中,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美好的品德全部呈现具体,美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黑与白,好与坏,这些从来都是分的清清楚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赞美和唾弃,可取不可取,简单明了,这些对于儿童心理和品德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极其突出的。
2.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提高其能力素质,儿童文学也是符合这一要求的。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是具备许多基础常识的,受众在享受其带来的愉悦乐趣之外,也很容易被带入到作品的特定环境中,感受不同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而产生一些生活 经验 感悟;其次,儿童文学通常是会涵盖许多想象成分的,如童话、 寓言故事 等,这些能够激发受众的想象力,随之拓展儿童的思维模式,对于他们的创造力会有很大的提升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注意问题
由于创作背景的不同,或者创作者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再加上教材容量的限制,如何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选择和编排,也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1.符合现阶段的儿童需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切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社会生活越加的丰富多姿,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这些影响作用到儿童身上,就表现在其智力的发展速度提高,儿童越来越早熟,接触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心理需求也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应该与时俱进,不能以旧的固有眼光一成不变地对待他们,不要低估了儿童的思维学习能力发展速度,在教材的选编上一定要符合时代的特征需求,才能发挥恰当的作用。
2.选材多样性,采编多方面。教材的编纂和修订,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庞大冗杂的工程,是需要许多方面共同努力才可以做好的。现阶段,在我国,参与教材编修的人员主要是一些教育专家和研究工作者,恰缺少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而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也应当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方面,而所有的事物,都是需要经过全方位多角度补充糅合,才可能真正做到完善。
三、结语
当然,儿童文学有其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但也不能否认其他体裁、作品的重要性,“兼容并蓄”教育理念的提出,是非常睿智和伟大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中,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自从产生教育以来,教材的选用和编排就是一个从未停止过被讨论的话题,众口难调,尽善尽美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追求,但是,要做到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选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M].长春出版社,2012.
[2]毛蓓蕾.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瑞士)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法)安妮•夏莱-德布雷.儿童心理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 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提升 》
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儿童文学的魅力
首先,教师可以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 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 绕口令 、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通过“教育生态”的改变,来形成一个自由、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充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挖掘,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花盆效应”,积极优化教育生态价值链条,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解放”。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对传统的“秧田式”学生座位分布,变为“双翼式”和“半圆式”,即将课桌椅排成二行,像一只鸟飞行的翅膀,或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学生的桌椅摆成一个半圆形,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互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教师可将儿童文学作为素材,组织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 语文知识 和语言艺术的理解。也可通过召开和举行“读书汇报大会”,“故事大奖赛”;通过举行“角色游戏扮演”、“ 辩论 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其次,改善对学生阅读的评价。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传统的阅读评价片面性较强,较多的定性评价,一切以学生的分数为纲,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也是以“摘抄 名言 警句、完成老师布置的 读后感 任务”为主,严重打消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宗旨,使得学生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成功、感受喜悦,从而增强学生进行阅读的动机。
要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必须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分为本”为“以生为本”。要由“目标性”转变为“体验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以“ 总结 段意”、“写读后感”为重要的评价方式,而要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的应用各种工具去搜集、整理信息,想方设法解决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
要由“数量评价法”转变为“质量评价法”。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将学生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心理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作为评价的目标,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才能更好的激发自己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时,就会从情感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涉猎知识,最终使学生把儿童文学的阅读作为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儿童文学读物。一般来说,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时,必须以拼音课外读物为基础;指导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时,要循序渐进的选择纯文字读物。选择读物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各方面特点。课外读物要能符合学生的兴趣,要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很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愉快地去探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因此,帮助小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就特别重要,学生只有对教师所选的读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
大多数儿童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其好奇心的驱使。可向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籍。如低年级学生适宜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等;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可引导他们读一些游记、传记、 散文 、探险、科幻类的儿童文学读物。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阅读的“元认知”,授学生以“渔”,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特点、阅读习惯的不同,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做”的指导。在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选读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有选择地阅读儿童文学。
大多男生喜欢看科幻、笑话类的儿童文学,女生喜欢看校园类的作品,这时可以为男生推荐校园类的作品,使其增加对生活的情感感悟,为女生选择科普类的书,扩大知识面,从而达到调整知识结构的作用。二是精读法。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经典儿童文学读物,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阅读和思考。
三是速读法。教师可采用限时的方法,为学生指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通过速度的训练,则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涉猎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信息。四是摘录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儿童文学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精彩词语、段落摘抄下来,摘录到自己的书本上,利用摘录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为以后的 作文 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摘录后教师及时检查,并向学生提问,如:“你选择这句话进行摘录的理由是什么?”、“这句话(或这个词语)有哪些特点?”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 好词好句 的理解。
总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密切联系,儿童文学始终贯穿于学生课内、课外 语文学习 过程中,教师应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寻找如何通过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对语文有效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有关浅谈儿童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关于儿童文学论文
2. 浅谈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3. 人文素养培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探讨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6.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儿童 文学与小学语文 教育 有着天然的联系,儿童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都在致力于两个学科的整合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语文课程中儿童文学教学浅谈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而语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作为为儿童专门研究的文学作品,它是以儿童为本位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学作品。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将儿童文学当作学生认识生字和词语的媒介,而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解读。这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这种现象,本文浅析教师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 措施 。
一、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现阶段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师范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学校并没有开设关于儿童文学方面的课程,这就使得师范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对儿童文学的了解比较少,从而导致了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平时的工作量比较大,很少有时间去学习或者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这就形成了教师儿童文学阅读量较小的情况,从而导致了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不知道怎样去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工作。
(二) 教学 方法 死板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常常将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从小学语文课程的视野出发,也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而是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和理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不关注儿童的课外阅读情况
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对于儿童文学的学习来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面对市场上繁多的阅读资料,教师并没有进行仔细的调研,而是一味的让学生在课后多阅读作品,学生在选书的时候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造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层次的不平衡,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现在许多家长过于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的空闲时间都交给了各种补习机构,学生没有多余的实践进行课外阅读,这种方法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关注孩子本身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优化儿童文学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小学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转变教学方式
要想使得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教学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此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师范院校设置关于儿童文学教学的课程,让师范 毕业 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同时将真正的儿童文学带到课堂中来。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来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儿童文学进行研究,还要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儿童自己去判断。如在上《乌鸦喝水》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抛出一个问题,问学生“现在有一只小乌鸦口渴了,它看到地上有一个瓶子,但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了,小乌鸦的嘴巴伸不进去,小朋友能帮小乌鸦想想办法,让它喝到水吗?”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便开始思考并回答,从而将学生引到新课的学习中去。第三,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叙述一篇 文章 的过程中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从而使得学生对文学作品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不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研发和对教学环节的调整。如在上《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时候,由于文章中出现了去多角色,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搞混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理清文章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扩大儿童的课外阅读量
对于儿童文学教学来说,最主要的是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拿起一本书就开始读,而是要鼓励学生阅读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如教师在上《花钟》这一课之前,首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花钟》这一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让学生回家后阅读一些介绍花草的书籍,并在阅读的时候适当的记一些笔记。这样一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知识。此外,对于家长来说,要把时间尽可能的还给孩子,让孩子把课余时间放到阅读上去,家长也可以陪同孩子一起阅读,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儿童文学教学论文
一、不断提升儿童文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1.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儿童文学理念
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全新的文学理念,需要跟目前的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结合。教师需要掌握跟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匹配的儿童精神需求以及儿童审美的实际需要,并且以此为基础,充分分析儿童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年龄条件下的内心世界。例如可以举行一系列活动,将学生们的具体表现详细地记录下来。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美术活动方案,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例如: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美术活动“ 脸谱 变变变”,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相应的京剧脸谱图片,其次是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掌握和收集京剧的 传说 、人文 故事 、音乐、历史传承及流派变化等,通过多种 经验 的积累和相互补充,使自己的 文化 知识得以丰富。儿童年龄较小,接触范围不广,其基础知识准备不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跟儿童一起参与图片、故事、音乐的收集等,让幼儿对京剧脸谱有初步的知识积累,借此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
2.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
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进一步改善儿童文学教学水平。想要实现儿童文学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就需要不断阅读国内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不断将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扩宽,提升感悟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例如:选取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皮皮鲁》等。又或者是选取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再见了,我的星星》等。
(二)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充分分析
儿童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儿童的情趣。掌握儿童的情趣方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儿童的思维角度为基础,不断发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情趣点。以这个情趣点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捞月亮》《小猴子下山》《小狐狸卖空气》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抓住教学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使小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课文诵读的乐趣。
二、 总结
总之,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种适宜性非常强的语文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需要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在这个前提下,找到正确的方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资源
一、儿童文学的阅读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
围绕“阅读与欣赏”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世”,是要让学生关注作者与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个性、经历、创作动机和创作风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这是常见的作品阅读导入策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占用时间不长,如何用好有限的时间拉近作家和学生的距离呢?对此,教师在课前应该做足“功课”,阅读作家的背景资料,深入挖掘其中的精华,在导入环节中讲好“写作故事”,而不是四平八稳地展现“作家简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中的《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作品,该文以不动声色的写法,把鸟儿对诺言的遵守与执着很好地表现出来,使这个悲伤的故事增添了浓浓的爱的温暖。新美南吉的很多作品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淡淡的叙述,悲伤的基调,美和爱的内核,这与他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关。课前,笔者阅读了儿童文学作家徐鲁的《家乡的月夜啊,谁在吹笛?》一文。这篇文章用讲故事的形式,将新美南吉的一生娓娓道来,也表达了新美南吉的创作初衷与追求。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全部读给学生听,笔者设计了“作家聊天室”的形式,将文章的精华语句抽出,改写成徐鲁与新美南吉的对话,将新美南吉作为“美的寻求者、发现者和爱的颂扬者”的形象和作品中“为世界送去光明、友善、欢乐和信心”的努力,以平易近人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后,笔者还将徐鲁的这篇文章打印出来与学生分享。这些做法,为学生提供了一把走进新美南吉创作世界的钥匙。
(二)调动阅读期待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多种多样的猜想、预设和不确定性,“利用阅读期待,让学生经历一个充满创造活力、创造欲望与创造快乐的阅读过程,对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格的阅读主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可结合作品设计导入游戏,唤起学生已有经验,有效设计悬念,引导学生对作品提问、质疑,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文本世界的碰撞、冲突与融合。课堂实录1:图画故事书《阿罗有枝彩色笔》克罗格特•约翰逊笔下的阿罗,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 想象力 的小孩”。《阿罗有枝彩色笔》充满了童年的游戏精神。阿罗来到月光下散步,用一支紫色蜡笔画了条小路,开启冒险之旅。故事里所有的危险都是阿罗画出来的,所有的解决办法也是阿罗画出来的。故事展现了想象所具有的力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的亮点,教师一开始设计了“想象力游戏”的导入环节:首先呈现一些线条和形状的创意设计图片,打开学生的创意思路;随后呈现一组由线条和形状组成的图案(如左下图),鼓励学生对此展开充分想象。“这是一辆小汽车的底部,四个半圆是车轮。”“这是一只抱着竹子的熊猫,中间是竹子,它的四个爪子露了出来。”“这是一条马路,路的两旁是小山。”……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也颇具创意。这时,教师说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不简单,有一个叫阿罗的小男孩,据说他的‘想象力世界第一’,他拿着一支小小的紫色蜡笔,创造了自己的想象王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种导入设计紧扣图画故事书的主题。通过参与“想象力游戏”,学生切实感受到简单的线条和形状在想象力加工下所具有的魅力,带着对想象创造的期待,很快就融入了作品的奇幻世界。“阿罗留白的地方,也有你的梦想”,这是《阿罗有枝彩色笔》封底上的一句话。故事里的多处留白和转折,一次又一次地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带来了充满新奇、趣味和挑战的阅读感受。
(三)重视学生的体验与领悟文学阅读特别注重体验和领悟,作者的匠心和作品的亮点,不能单纯依靠教师“分析”,必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心领神会。如,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罗大里创作了很多颇具童趣且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常常让人产生“出乎意料”的阅读感受。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的“作家介绍”中点明这一创作特点。那么,如何将“出乎意料”的趣味性和美感放大,让学生印象深刻呢?课堂实录2:罗大里的儿童诗《需要什么》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木头从哪里来?需要大树;大树从哪里来?需要种子;种子从哪里来?需要果实;果实从哪里来?需要花朵;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乍一看,这首诗非常简单,但认真分析,这首诗颇具童趣,最后的结论很接近儿童天马行空的思维,而且充满审美张力。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一开始就把全诗呈现出来,让学生照着文字吟诵,那么这首诗一环扣一环的问答以及最后出乎意料的结论,就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课堂呈现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展现“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木头从哪里来?需要大树”这几句,然后,以“你(学生)问,我(教师)答”的形式,将这首诗逐渐“创作”完整,等“果实从哪里来?需要花朵”完成后,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继续提问,教师及时收住,以俏皮的口吻,将最后一句表现出来,这个结论“出乎意料”的趣味,学生一下子就能领会了。随后,教师启发学生循着这样的结论展开想象:“一张桌子是一朵花,这一大一小的对比充满了张力,让人过目不忘。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桌子,不就相当于我们身在鲜花丛中了吗?”这是一种让学生参与创作“现场”、填补创作“空白”的教学设计。通过这种方式,罗大里儿童诗“不按常理出牌”的巨大冲击力和“简约而不简单”的审美张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注重多部作品的关联与比较课堂上可以就一部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纵向分析,也可以链接多部作品,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如,展示同一位作者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深化对作者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的理解;展现与作品主题相近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明了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取材角度、叙述手段等。笔者曾借鉴“主题教学”的理论思路,设计了一堂以“陪伴:亲子之间”为主题的作品阅读课。“陪伴”是生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笔者将反映这一主题的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串联起来,如儿童诗《流萤》、图画故事书《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和长篇童话《火鞋与风鞋》选段。《流萤》起了导入的作用,这首诗非常细腻地将亲子之间置身大自然、共同发现、共同游戏的欢乐和温暖表现出来,营造了其乐融融的氛围;《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讲述爸爸为了帮助孩子解决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一次次“变身”成鸟的故事;《火鞋与风鞋》选段叙述的是爸爸妈妈倾听孩子心声,和孩子一同解决心理烦恼的故事。这三部作品层层递进,展现了“陪伴”的不同层次,使学生对“陪伴”形成立体化的感悟与理解,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感动。
(五)用其他艺术手段深化作品阅读分角色朗读,将作品改编成课本剧,鼓励学生拿起画笔画出作品中的想象世界、选择适当的音乐来传达作品中的情绪,让学生观看由作品改编的电影片段等,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情节冲突明显、角色个性鲜明的故事类作品,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和微型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式。在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逐字逐句揣摩和理解角色的个性、情绪和思想,这有助于他们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
二、运用儿童文学资源实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有机整合
教师应注重儿童文学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实现三者在课堂上的融会贯通。在写作教育实践中,教师通常遇到三个层面的问题:学生不愿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对此,钱理群指出,让学生“愿意写”“有内容可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儿童文学充沛的趣味、丰富的幻想、出乎意料的情节发展……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故事情节的预测、修改和再创造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达欲和创作欲。如,图画书《阿罗有枝彩色笔》很适合与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写话”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这个故事中无法预知的场景转换让学生一直处在惊喜、期待和愉悦之中,学生纷纷自发地表达“如果我是阿罗,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教师鼓励大家把各自的创意整理起来,就有了一个个全新版本的《阿罗历险记》。“初小阶段(第一学段)的写作教育,要注重三个原则:一是口头写作先于书面写作,要尽量保留儿童口语中‘小儿的语言’;二是群体性,要让写作教育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进行,在集体活动中进行;三是将写作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边唱、边画、边跳、边说、边写,在游戏中学习写作。”前述的儿童诗赏析课,也在这种游戏式的集体创造中结出了令人欣喜的果实,学生即兴仿写、接龙创作的作品层出不穷。如,做一个包子,需要面粉/面粉从哪里来?需要小麦/小麦从哪里来?需要麦田/麦田从哪里来?需要土地/土地从哪里来?需要地球/地球从哪里来?需要宇宙大爆炸/做一个包子,需要一个爆炸的宇宙。也许这首诗在美感上还有所欠缺,但结论的张力颇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激发了学生的集体创造热情,创意的火花点燃了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写作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爱表达、不愿意表达呢?
三、结语
早在民国时期,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国文教材普遍的标准,当为儿童所曾接触的事物,而表达的方法,又能引起儿童的感情的……文学趣味本是儿童的夙好呢,教师当然要教他们以富有文学趣味的教材了。”教师要注重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形成正确的儿童文学教学理念,设计灵活多变的儿童文学教学活动,让充满童真童趣、以善为美的儿童文学作品切实地点亮语文课堂。
有关关于儿童文学论文推荐:
1.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2.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毕业生论文
4. 幼师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5. 学科教育论文
6. 大专幼师论文范文
7. 浅析少儿图书的市场营销论文
童心与生命的对话
— — 论儿童文学教学中童心体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
摘要:教育的过程是倾注着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生命活动过程,作为表现“成年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的生命交流”的儿童文学,将会给学生带来更为深沉而强劲的生命启迪。因此儿童文学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体验童心,引领他们在诗意的精神家园里与儿童本真的生命一起漫步对话,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关键词:儿童文学;童心体验;生命成长
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6�1凯勒在回忆自己小时的学习生活时,曾提到一开始老师怎么教她都没有印象,直到有一天女教师沙利文小姐把她的手放在水龙头下面用水冲,并不断地在她的手上写“water”,终于,海伦明白了这凉凉的、滑滑的就是“water”。海伦是这样来描述当时的感受的:“突然,我努力去回想一些模糊的事情,一种朦胧的印象�6�8�6�8就在灵光一闪的当儿,我领悟了W—a— t—e—r手势,指的正是那种奇妙的、清凉的、从我手上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字唤醒了我的心灵,并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字是活生生的。”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叹于沙利文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她懂得运用体验来唤醒海伦的心灵。体验不仅使海伦理解了难懂的单词,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她对生命的感动,并由此体验到了生命成长的快乐。
的确,我们的教育原本就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所说:“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6�8�6�8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而体验则是使教育进入生命的唯一通道。体验使我们融人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明的关系之中,感受生命的艰辛与欢愉。只有体验的东西,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教育的过程必然是倾注着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生命活动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更是生命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在文学课程的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的再度体验过程,而作为表现“成年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的生命交流”的儿童文学 J,那“秋空霁月一样澄明”、“晶球宝玉一样莹澈” 的童心世界将会给学生带来更为深沉而强劲的生命启迪。因为人生初始阶段的生命包纳着远比成人生命丰厚的内涵,这个尚未人世的生命状态积蕴了美丽的童真、旺盛非凡的生机、“走向将来的成熟的不能抑止的希望”L4j。童年人生意味着率真纯洁、创造发展、理想与未来。因此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引导学生对童心的体验,引领他们在诗意的精神家园里与儿童本真的生命一起漫步对话,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一、诱发童心生命的触动
体验是以情感为核心的心理活动,它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感受,通过直觉或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精神上的快感或厌恶表现出来。情感广泛渗入其他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体验过程浸染着感情色彩;它又是触发其他心理因素的诱因,能推动它们的发展,起着动力作用。因此,对童心的体验首先要从情感着手,唤醒学生那潜埋着的童年生命感觉。当学生面对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过去世界,其情感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复杂性:有重温旧梦的,有补偿失落梦幻的,有逃避现实的,也有了解研究的�6�8�6�8而要使这种心理处于最健康、最积极、最有效的活动状态,就必须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情境,以触发学生的童心世界,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我们可以带学生去小学体验生活;也可以师生共同交流童年的趣事;还可以开展儿童诗歌会、故事会等等。只有让学生真正感觉到生命个体得到珍视,他们才会涌起参与到与文本进行生命最本真的精神对话的激情。俄国诗人沃罗申曾写道:“让我们像孩子那样逛逛世界/我们将爱上池藻的轻歌/还有以往世纪的浓烈/和刺鼻的知识的汁液/梦幻的神秘的吼叫�6�8 �6�8 ” 当学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解读人生,便会发现一个天籁般的世界:大地广阔而干净,天空清新而明朗,在美的乐园中,去寻觅生命之真。
二、感知童心生命的对接
感知是进人体验的门户。儿童文学是对童心的塑造与展示,充满了对童真童趣的描写与颂扬,显现了儿童生命令人神往的纯真、浪漫、快乐、质朴、稚拙等审美形态。要感受这些美,就要调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通过视、听、味、触等各种器官,将对象纳入个体的生命之中。这实际上是主体在用生命接纳客体。而客体也并非是“纯客体”,是作者生命的体现。因此,主体感知客体,实际上是生命与生命的对接。只有学生自身的生命与作家寄寓浸染在文本中的生命开始对接、碰撞,才能获得人生意义的种种启迪,才会对儿童生命诗意存在产生一种深刻而真挚的眷恋。
教学中我们可采用朗诵、阅读、听录音或观看影视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接用自己的心灵与教学内容对接,从而有效获取对童心的感知。对于儿童诗歌和儿童写景抒情散文,朗诵是一种获取审美感知的最佳方法。可以是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也可以是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诵,还可以是师生共同聆听配乐朗诵。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进入一种入境入神的状态,并且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学生会不自觉地用自己已有的生命体验去接纳所获得的新的形象。如李华的《小鸟喳喳》是一篇美得让人不忍释卷的童话抒情诗,通过听配乐朗诵,一幅由太阳透明的帐子,树叶翠绿的掩映,溪水淙淙的流动和沉默、慈爱、善良的大山爷爷所组成的温馨和谐的小鸟的“桃花源”图就会慢慢映入学生的头脑中。与此同时,学生的记忆库为之大开,过去有关小鸟的各种体验被纷纷调动起来,对新的形象加以选择和整合,从而产生审美的愉悦感,达到美的和谐。再如陈丹燕的抒情散文《中国少女》,教师可通过平和温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当代中国少女生命的美、青春伊始的美,感受到她们对崇高、温柔、自由、神圣等生命形态的探索。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童趣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我们童年时总有一些有趣的事情,一些有趣的想法和一些有趣的朋友,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回忆。
记得在小时候,到了春季,万物复苏的季节,冰雪消融,门前滴滴答答地流着雪水。在田野里,我和小伙伴们就会开辟一块儿地,然后拿上一些铁质的工具,地上挖一个大坑,把洞口挖的很小,而洞里却很大,之后我们把一些物品放进洞里,最后盖上一块儿大板,上面掩盖好,想象着会有人会踩到,肯定吓一跳,不禁诡秘地一笑。想想那时,多么值得让人回忆啊!
到了夏季,荷花盛开的季节,我们便会召集小伙伴去池塘里玩耍。有时我们会去钓鱼,把钓来的鱼放进鱼缸里,再放上几株水草,鱼就会在里面活蹦乱跳。想想那时,多么值得让人回忆呀!
到了秋季,金黄的麦子成熟的季节,田野里便都是蹦蹦跳跳的蚂蚱。当蚂蚱在麦子上时,手快速一抓,抓到一只蚂蚱,之后放进自己的小口袋里,每一次随着家人去割麦子,我的口袋里满是“收获”。回到家后将蚂蚱放在一个盆里,把盆里放上几株草,一些泥土,最后扣上一层纱布,这样就可以看见蚂蚱在吃草。想想那时,多么值得让人回忆啊!
到了冬天,洁白雪花飘落的季节,家前院子里便进了一层厚厚的雪。当雪有一点多了之后,让几个小伙伴,把雪滚成球,一场雪仗,便开始了,迅速抓起雪,用“抛物线”的原理,用力一扔,扔到了小伙伴的身上,雪仗结束之后,手会变得像紫红色,在火炉旁迅速的烤一烤,手瞬间变得暖和起来了,同时也痒痒的,红红的。想想那时,多么值得让人回忆啊!
想想我们童年的回忆,我们感到了快乐,我们感到了喜悦,更让我们感到了不舍!
昨天下午,刚来了一群小孩子。嚷着要和我玩,我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来头,只知道是妈妈叫他们来。
因为年龄相差得太大,我不太会和那些小孩子玩,就和他们谈论一下花朵像什么。一听到我向他们问的是他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便大声嚷着“我要来!我要来!”,没办法,只好叫他们一个一个地发言。“花朵像云朵!”这是一个小女孩说的,我也不知道她究竟说的是什么花,只好强挤出笑容:“好!那么云朵又像什么呢?”顿时,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几张嘴,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一边说,还一边做着动作。
“像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像小美人鱼!”“像汉堡包!”“像你!”我瞬间就被逗乐了,忍不住大笑起来。他们呢,看见我笑得这么开心,自己也傻笑起来,整个宿舍都被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声笼罩着。
见他们来了劲,我便趁热打铁,问他们:“我们来玩抓人的游戏好不好呀?”他们还在笑,连声说:“好呀!好呀!”我因为个子高、跑得快,被他们选为抓他们的人。我为了照顾他们,跑得特别慢,结果,一不小心摔倒了。他们瞧见我摔倒了,也学我的样子摔倒,还有几个在水坑上跳来跳去,显得非常兴奋。
他们还称呼对方为什么“橙汁”呀、“薯片”呀、“蓝色奥特曼”等。我呢,就被他们“亲切”地称呼为“哥斯拉”……还创造了新规则,比如说“钻土地啊”这些我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东西。
就这样,我度过了一个童趣十足的下午。
评:跟一群天使一样天真无邪的孩子在一起,幸福了一个下午。语言、动作、气氛描写精彩。
也许大家都有过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回忆。现在我来与大家分享我小时候有趣的事情。
幼儿园时,放学后小朋友们都在楼下看电视,等待着家长来接我们回家。而我看得太入迷,全身心投入在动画中。不知不觉我身边的小伙伴都被接走了。我看着周围空荡荡的一片,很害怕,怎么就剩我一个人啦?
眼泪蕴满眼眶。越想越难过,难道爸爸不要我了?想到这里,眼泪像倾倒的金豆子一样一直往下掉,有止不住的架势。老师发现我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哭,忙安慰我,把我带到了大班与别的小孩一起玩耍。我抽抽啼啼,好奇地望了望他们,感到非常陌生,自己好像被排挤,就又想到了‘爸爸好像不要我了’我的哭声紧接着又像喇叭似的响了起来。遭到了他们的嘲笑,这让我的哭声变得更大了。老师也不知所措,如同热锅里的蚂蚁一样着急。
“哈罗!”这是爸爸的声音!我欣喜地循声看去,是爸爸!我如同小鸟见到了失去多年的伙伴,投入了爸爸的怀抱。
一路上爸爸像是我的兄弟一样说:“唉,你怎么就为了这点小事就哭了?男子汉就要和奥特曼一样无敌”我害羞地低下了头,声音像蚊子一样,说到最后没有了动静:“嗯,我..我以为,你不要...”
那时的我还小,总是迷迷糊糊的,做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还记得有一次本来要下楼玩的,但天渐渐暗了下来,我理所当然地想到,要下雨了!就打算在二楼自娱自乐。
我在二楼楼道上玩着新买的奥特曼玩具,不小心踢到了一双帆布鞋。痛的我捂嘴大叫,我恼羞地想:“这鞋子真碍事”越想越气,最后恼羞成怒,干了傻事---提起它丢到一旁的垃圾桶里。随后不再管它,继续玩玩具。玩够了回想起来,才知道我自己做了一件坏事。万一鞋子的主人找到我怎么办?越想越怕,丢了玩具,马上跑回家。气喘吁吁的敲门:“爸爸!妈妈!救命,救命!”
现在回想起来忍不住掩嘴轻笑,小时候怎么这么傻啊,当然,那是小时候不懂事。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在无聊的时候细细回忆的童年趣事吧?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游戏,首先把大家分成三组,两组人分别站在两边,中间再站一组;站在两边的人向对边的人扔纸球,站在中间的人要躲开,不要被纸球击中,否则就得出局;若中间组的人接到球,则可以添加小伙伴进入。这是游戏规则,大家清楚了吗?清楚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道,接着大家把组分好,游戏便开始了。
7月15号上午9:30左右,樟铺镇璧山小学三四年级正在上体育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玩起了抛纸球活动。大家都兴高采烈,兴致高涨,纷纷加入到玩游戏的小伙伴的行列当中。快闪!好险啊!差点就被击中了!接着,老师也加入到游戏当中,和孩子们一起玩了起来。老师,我也要玩,我也要玩!孩子们跑来跑去,空旷的操场响起了孩子们的叫喊声和欢笑声。
天空中,太阳逐渐高起,将光辉洒在老师们的汗水上,也洒在孩子们的脸上。一张张红彤彤的脸写满了幸福与快乐!孩子们玩耍着,尽情地遨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孩子们和老师正在玩抛纸球的活动
视线转移到教室里,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正在上语文课。好,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的内容。等候客人是什么?恭候托人办事是什么?拜托麻烦别人是什么?劳驾接下来,再复习下一个内容。春节拜年一备读!春节拜年、中秋团圆、端午赛龙舟、清明扫墓教室里响起孩子们郎朗的书声。
教室里,一二年级正在上语文课
体育活动,我们体会到孩子们的活泼可爱;朗朗的书声,我们感受到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时间不停地流逝,而精彩还在继续。
我喜欢缠着妈妈回忆我小时候的各种趣事。每次听完我们都会捧腹大笑,好似有一束纯净、柔美的光撒进来,让我的心头变得敞亮敞亮的。
片段一
记得三四岁时,妈妈这样哄我吃胡萝卜:"这些可爱的胡萝卜想去这个小朋友的肚子里旅行哦!"我一听,原本因不想吃胡萝卜而紧闭的小嘴,一下子就笑开了花,毫不犹豫地从妈妈手里抱过饭碗,一口气连吃了三大块,还乐呵呵地对妈妈说:"我让它们组成了一个家庭,一起到我肚子里去旅行啦!"
片段二
一天快晚饭时,爸爸从外面回来。我一眼看出爸爸换了把雨伞,我把自己的发现大声喊了出来,仿佛要告诉全世界。妈妈笑盈盈地回应了一句:"小家伙的眼睛真够尖的.。"我有些不满地看着妈妈,瞪圆了眼睛,认真地纠正道:"我的眼睛明明是圆的,不是尖的!"
片段三
说起我学写字的时候,那也是笑料百出。初学写3时,我经常会把左右翻个个儿,妈妈一遍遍提醒我出错了。我却理直气壮地回答道:"它只是打了个滚儿。"学写我名字中间的"艺",我经常会把下面的"乙"写得老大,外婆说,不好看。我又强词夺理冒出了一句:"它是吃得太饱啦。"
每次听妈妈说起我幼年时候的这些趣事,我都有一种奇特的感觉,那是我,又好像不是我。儿时的我,竟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竟然也会耍嘴皮子讲大道理。童年的趣事,记载着我充满稚气的笑脸,也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开着童真的花。
每当我看见西瓜,我的思绪就回到了童年的那一天。
那是我在上学前班的一个夏天。烈日当空,大地仿佛被万丈火光炙烤着,到处都是火辣辣的。我正躲在空调房里,大快朵颐地吃着冰镇西瓜。
凉凉的、红嘟嘟的西瓜,诱惑着我,左一口狼吞,右一口虎咽,我一不小心,竟然把几粒西瓜籽吞了下去。我心想:惨了!万一西瓜籽在我肚子里发芽,长出好几颗瓜秧,再结好几个大西瓜,把我的肚子胀爆,那可怎么办啊?我慌慌张张地跑到爸爸面前,焦急地问他:“爸爸,爸爸,西瓜籽被我吃到了肚子里,会在我肚子里发芽吗?”爸爸口中的茶,立刻就喷了出来,他大笑着回答我说:“会啊。”
我听了,信以为真,不禁心惊肉跳。一下午的时间,我都郁郁寡欢,连一滴水都不敢喝。生怕自己喝了水之后,西瓜籽就会在肚子里发芽。到了晚饭时间,餐桌上摆着我最爱吃的红烧牛肉面,我眼巴巴地望着牛肉面,不停地咽着口水,可是,我却连一口都不敢吃。爸爸、妈妈都用奇怪的目光盯着我,不停地询问我:“怎么了,哪里不舒服?……”我可怜巴巴地回答:“牛肉太有营养了,我若吃下去,肚子里的西瓜籽吸收了营养,就会立刻发芽的!”这时,爸爸、妈妈在一旁笑着,妈妈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爸爸哈哈大笑着说:“傻孩子,爸爸那是跟你开玩笑,免得你以后吃东西狼吞虎咽啊。”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放心地吃起饭来。
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却成为了最有趣的童年回忆。每每提起,我都会被自己的天真和幼稚惹得开怀大笑。是啊!童年是我成长的一段美好回忆,童趣永远在我心头荡漾……
天真的童趣,是海滩上最为光艳的贝壳;天真的童趣,是人生长河中最让人回味的记忆;天真的童趣,是成长的路上最为璀璨的光辉。
小时候的我在外婆家做了一件傻事:那就是给狗狗刷牙。外婆家有一只全身雪白的长毛狗狗,狗狗出身没几天就被人送给外婆养。狗狗全身雪白,眼睛大大的,好奇心特别强,看到什么东西都要啃一下,害得外婆家的东西常常被啃坏。虽然如此,单位和外婆还是很喜欢这只小狗。
有一次,我起床后刚准备刷牙的时候,看见狗狗兴高采烈地跑过来,我看了看狗狗,又看了看我手中的牙刷,想:为什么人要刷牙,狗狗却不用呢?我绞尽脑汁想了好久,哦,我幼小的心灵终于想出了一个原因:因为狗狗出生没几天就来外婆家了,现在才一岁多,狗狗还小,不懂得刷牙,要别人帮它刷牙......于是,我拿起牙刷要帮狗狗刷牙。谁知狗狗一看见我拿牙刷追它,它就飞快地跑了。狗横冲直撞地乱跑,我无法帮他刷牙。我索性放下牙刷,搬来一张椅子,拿来一根跳绳,把狗狗抓住放在椅子上,用跳绳把狗狗全身帮得结结实实,然后,我拿起牙刷伸向狗狗的嘴里。狗狗吃了一点儿牙膏,马上把牙膏吐出来,死活不肯张嘴,我再一次把牙刷放进狗狗的嘴里,狗狗挣扎着,死活不让我帮它刷牙情急之下,我就伸手去打开狗狗的嘴,想这样吧牙刷伸进去。谁知,狗狗自己不愿意刷牙,再加上狗狗从小就有啃东西的习惯,所以就咬了我一下。我被咬痛了,就大哭。外婆听到我的哭声,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儿,跑过来焦急地问:“阿玥,为什么哭啊?”见了外婆,我才渐渐停止了哭声,伤心地说“外婆,外婆,坏狗狗咬我。”并把小手伸给外婆看,外婆看了心疼地说:“阿玥,别哭了,还好没有咬进肉里,只是在皮上咬了一个小印。”外婆拿了药,一边帮我上药,一边问我:“狗狗为什么会咬你的手呢?”我气呼呼地说:“我想帮狗狗刷牙,狗狗不肯,就咬我。”外婆听了哈哈大笑,笑完了就对我说:“傻孩子,狗狗是不用刷牙的。”说完,就帮狗狗解开了绳子。
这就是我童年最傻、最有趣的事。
有好几年没去姥姥家了,她家门前的杏树依然在我的记忆之中。
在我还没上正式上学之前,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就把我送到了姥姥家。在那里,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见证者之一就是那棵杏树。
我三岁时到了姥姥家。刚到不久,姥爷就在门前栽了那棵杏树。当时,我和表哥拿着小锄头去.“帮忙”。姥爷急急忙说:“快把这东西放下,小心碰到脚!”我们一边笑,一边握着不放,“这怎么能行呢?万一伤着了,邪我可负责不起呀?”在姥爷的再三央求下,我们总算学乖了。于是,搬来两个小板凳,一人一个,坐在一边观看。“那棵小树苗能活吗?看它那瘦小的样儿?”我不解地问表哥。表哥说:“当然能活了,要不栽它干什么?”
我和表哥围着小树,欢快地跳着笑着。我俩和小树一起成长,无比地玩乐。我还用铅笔在小树上做了标记,我们要比赛看谁长得最快。一年过去了,杏树高出我俩一头,成了最高最壮的。我俩笑了,杏树也随风摇着树枝。
春天,杏树抽出新枝,焕发出了青春与活力。我俩跑到树下,仰着头抱住树干,愉快地唱着歌,唱醒了沉睡一冬的好兄弟。夏天枝繁叶茂,我俩来到树下乘凉,那时,我们已经五岁了,却要让弟弟为我们遮阳。后来,杏树上结出了果实,红炯炯中映出几许可爱,让人不舍得吃它。不过,顽皮的我们还是拿下一个,拿在手里,认真地看个不停。表哥说:“你先尝尝吧,看好吃不?”我咬了一口:“怎么这样酸呀!”看到我痛苦的表情,表哥嘿嘿一笑,说:“还没熟透吧。”一阵酸味过后,我抿了抿嘴,说:“酸中带着甜呢!好吃!”
我和表哥都盼着树上的杏能早点熟透,好吃个痛快!有一天,姥姥拿着一个小盆过来,说:“快来呀,吃杏喽!”我和表哥立马冲了过去,一人拿两个,一边吃一边笑。吃完了,表哥让我反杏核都留着,晒干然后做成玩具。
杏树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也要回报一下呀!冬天,我和表哥给他穿上用草编制的大衣,还在树下堆雪人,打雪仗,让他和我们一起高兴。
春去秋来,度过了多少严寒酷暑,那棵杏树从当年的小树苗变得高大挺拔,我和表哥也慢慢长大了。杏树不仅给我俩带来美味的食物,还有童年中的快乐时光。
“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这首歌是否能让你回想起美好的童年生活?在那五彩缤纷的岁月中,有许多事值得回忆………
看到小河里快乐嬉戏的小鸭子,不禁让我想起一件趣事。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妈妈说要带我带外婆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外婆家门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西边景色怡人,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我翘首盼望那一天的到来。
终于,妈妈带着我回到了外婆家。一到外婆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拉起表姐,要她和我一起到溪边玩捉迷藏。我们俩儿像两只快乐的小鸟,朝小溪的方向飞去。小溪里热闹极了,小鸭们你追我赶,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我和姐姐也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姐姐让我先藏,她来找。我绞尽脑汁想找一个藏身之地。我东瞅瞅,西看看,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我欣喜若狂地藏在一个有绿荫遮掩的大石头后面,想象着姐姐找不到我的那份焦急心情……
忽然,我发现离我不远处有一个圆球似的小东西映入我的眼帘,我定睛一看,咦!那不是小鸭子吗?我看着它那浑身长满黄色绒毛的身子一直在发抖。我疑惑不解,想到河里快乐嬉戏的一大群鸭子,再看看这小家伙,不禁想:为什么它会在这里?是不是伙伴们不愿意和它玩?还是它找不到妈妈了……
我想了想,决定要帮助它,让他回到小溪里快乐嬉戏。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捧起它,将它放到小溪里。没想到它不停地在溪水里挣扎,过了一会儿居然不动了。我吓呆了,姐姐见状,笑得前俯后仰。原来是我错了,那不是鸭子,那是一只小鸡。我后悔极了,如果我当时能仔细辨别,认真观察,那小生命就不会被扼杀。我怀着愧疚之心,将小鸡掩埋了。
童年里有七彩的梦,童年里有欢乐的歌,童年里有难忘的故事,童年充满趣味!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或许,过来人都知道童年在人生中的意义,一个人没有童年,犹如鸟儿丧失了翅膀,大树丧失了枝叶,永远无法挽回。
我们,都在不断成长。现在,已经成为一位少年的我,童趣自是不复存在。但那些来自于童年的回忆,却时常在我脑海回荡。
记得四岁那年,我在幼儿园中班结识了一位好友,我们虽然现在不见面了,但小时候的交情特别深厚。我们曾在中午睡觉时,趁老师不注意,把手伸进对方的被窝里玩手指游戏;我们还把老师发的贴画贴在各自的床头当“装饰”,把床边弄得花花绿绿的,引得一大群女生过来看热闹。后来,幼儿园的生活结束,我不得不和他说了“再见”,但他的笑容却让我深深记在了心里。
小时候,我不像其他男孩子一样喜欢打打闹闹,而是非常“恬静”。当时,我们班的男生特别喜欢捉弄女生,每次排队吃饭时都要插队到女生前面。平时,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个揪一下女生的头发,那个捏一下女生的脸。但我,从不去碰女生。我跟男生女生都玩得来,因此,我的人缘非常好。但我有时也会闹些笑话。有一次,我问了老师一个在我现在看来非常幼稚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月亮能吃吗?”这个问题一出口,全班都开始哄堂大笑。当时,我的脸立刻变成了“番茄”。
还有一次,我正在和几个男孩子玩“变形金刚”,有一群女孩子要我去玩“过家家”,说她们还缺一个爸爸。于是,我便毫不犹豫地跟着女生们走了。结果,从此以后,男生们都喊我“爸爸”。
其实,这些往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因为,它蕴含了每个人童年时美好的回忆。
童年只有一个,它走了,就再也回不来。所以,我们要珍惜它,爱护它,关注它的点点滴滴。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坚信,童年虽然走了,童真、童趣永远不会离我们而去。
这是前段日子我在好友的微博里看到的简介。也许是同龄人的缘故,我竟从中体味到了一种无奈。
一个已经不是孩子的孩子,看似矛盾,仔细品味,却别有一番寓意。在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发出这种感叹的孩子并不止有他一个。
有时,我在想,是什么夺走了本应属于我们的童真童趣?是时间?时间无情地从指尖滑过,不留痕迹、不留情面地把童真从我们身边夺走。是压力?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原以为不会受影响的学校,如今也成了我们争锋的舞台。在竞争中,我们彼此暗暗较劲,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其中,而淡忘了心底最初的那份童真。
都说永葆童心的人不会老。即使他的实际年龄很大,但他的稚子之心却能永远给人以新鲜活泼的感觉。童真是年轻的催化剂,在心底留有一份童真,就等于留有一份青春。
童真是这世界上最纯真、最美好的东西,它可以让邪恶的坏人感动得泪流满面,改邪归正。我看过一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杀人狂设计陷阱引人上钩再借机把他杀掉的故事。一天,杀人狂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便对小孩起了歹心,他给小孩一个玩具车,想趁小孩玩耍的时候把他杀掉。不想他却被眼前的这一幕感动了:可爱的小男孩在草坪里无忧无虑地玩着那辆小车,欢乐的笑容洋溢在脸上……他向小男孩靠近,心里却有了一丝犹豫。“叔叔,谢谢你,真的很好玩。”小男孩笑着对杀人狂说,额头上闪着一点汗水。“叔叔,你不喜欢玩具车吗?”小男孩撒娇似的摇着杀人狂的胳膊,奶声奶气地问。杀人狂的眼眶湿润了。他第一次听到别人对他说“谢谢”,他也第一次看到人类的可爱。他放弃了心底那个邪恶的念头,小男孩万万没想到,他那份童真,救了他一命,同时也挽回了一个即将走上不归路的可怜人……
留点童真在心底,就是留一份青春:留点童真在心底,就是留一份感动。多么希望,若干个岁月后,已经两鬓斑白的我们,在心底写下我们的个性宣言:一个永葆童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