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
1、在正式答辩后,学位申请人根据答辩委员会委员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填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后修改反馈表》(后简称《反馈表》,详见附件),并将《反馈表》随学位论文定稿提交导师和导师组审核。
2、导师和导师组长针对学位论文的修改情况给出明确意见,待审核通过后方可提交学位评定分委会审议。
3、学位评定分委会根据学位论文原文和《反馈表》,进行复核后给出是否按专家意见修改,达到申请学位要求的意见。达到授予学位要求的,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未按意见修改的,作出限期修改和重新答辩的决议。
4、《反馈表》由各培养单位负责存档,存档期限为学位授予后三年,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进行不定期地随机抽查。
凡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1.必须是已修完高等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应届毕业生和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校方批准同意的上一届学生。
2.学员所学课程必须是全部考试、考查及格;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员必须获得学校准许毕业的学分。
3.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并有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另一方面,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规定要进行论文答辩的除了个别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只有经过答辩并获得通过才准予毕业。
预答辩就是先把自己的毕业设计的PPT预演一边,给导师先讲一讲,在正式答辩前的预演,导师先问你几个问题,以防后面正式答辩时你没有心理准备。
拓展资料:
答辩是一个汉语语,汉语拼音为dá biàn,基本意思是应答别人的提问,进行辩解。同时,答辩也是一个法律术语,特指在法庭上为答复一种陈述、告发或起诉所作的辩护。答辩相对起诉而言的,是被告针对原告起诉的事实和理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的答复和辩解。
法律术语
答辩,是指民事(包括刑事附带的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被告人或被上诉人,针对原告人或上诉人向人民法院递交的起诉状或上诉状中提出的问题,依据事实和法律所进行的辩驳。被告人和被上诉人提出答辩,这是民事、经济和行政诉讼中的必经程序,也是一项重要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应当保证他们能正确地行使这一权利,使当事人在诉讼中权利平等。至于当事人拒绝答辩,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依法审理。
引证解释
指答复别人的指责、控告、问难等;为个人的行为或论点辩护。
唐刘肃《大唐新语·惩戒》:“ 周矩 为殿中侍御史,大夫苏味道待之甚薄,屡言其不了事, 矩 深以为恨。后 味道 下狱,勅 矩 推之, 矩 谓 味道 曰:‘尝责 矩 不了事,今日了公事也。好答辩。’ 味道 由是坐诛。”
《旧唐书·杨慎矜传》:“先令 卢铉 收太府少卿 张瑄 於会昌驿 ,系而推之, 瑄 不肯答辩。”瞿秋白《鬼脸的辩护》:“当你只会喊几声‘切西瓜’的时候,就要被敌人看做没有能力在理论上来答辩了。”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若稍说到正题,他不是冷着脸不答辩,便是避开正面的话锋,做侧面的嘲讽了。”
论文提交上去后,在焦虑中等来了初步好消息——查重通过了,准备预答辩。
昨天请了一天假,今天早晨坐火车来到学校,参加预答辩。
提前打印了预答辩表和论文,坐火车的两个小时里,晃晃荡荡,又把论文看了一遍,发现还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做了一些修改。
来到指定教室,很快,同学们和导师们都到齐了。
预答辩开始。
按照顺序,每个学生用3-5分钟阐述论文的内容和结构,由三位导师给出指导意见,再举手表决是否同意通过预答辩。
导师提前给同学们说,论文基本上都会让通过,但是并不是意味着论文就可以了,要根据几位导师的意见继续修改,让论文愈加完善。
我要赶下午最后一趟火车返回,但是我的顺序排在后面,正常情况下,下午六点才能结束,但是六点已经过了火车的点了。我想着能不能通融一下呢?于是我找到导师,刚说出口,导师就明白了,对其他同学说明情况,把我排到下一个。
我把论文大致结构说了一遍。
三位导师依次提出意见,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在语言上需要再斟酌用词,使之更加流畅,逻辑性更强。目录方面删繁就简,做到一目了然。
等我赶去火车站的时候,还有十分钟就要检票了。
感谢导师通融,让我及时赶到车站坐上火车。
感谢导师提出宝贵意见,我还要继续修改,继续努力。
一般是要的,在预答辩的时候论文一般是要交到研究生系统里面的,因为研究生系统里面的论文提交模块里面也是有分为了很多不同的一个时间点呢,就是在初稿,中稿以及最后的一个毕业论文的提交都是有分成不同的模块。
然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就要交到不同的论文,所以预答辩的论文一般是需要交到研究生的系统里面,也就是自己学校相关的一些毕业系统里面,并且学校的各个安排都是不一样的。
换句话说在这个学校里面可能要交到研究生系统里面,但是在另外一个学校可能就不用了,所以具体的话还是要看导师的一个安排,以及学校教务的一个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