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是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中国当代小剧场话剧的文学性与剧场性
空间表演:全球化时代舞台图形转换和空间剧场化
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1977年-2014年)
《红楼梦》戏曲、曲艺、话剧研究
戏曲舞台现代叙述方式的导演探索与建构
维吾尔戏剧研究
民营剧社的品牌化运营研究——以民营剧社“开心麻花”为例
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本科)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
产业融合背景下话剧IP影视化开发研究
《桃花扇》接受史研究
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的运用——以校园戏剧实践为例
样板戏的发生与改编研究
新编历史剧生产体制研究
开心麻花喜剧创作中台词的二度创作应用研究
市场化经营下我国剧场的设计思路更新研究
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
二十世纪末叶戏曲现代戏研究
舞蹈元素在话剧表演中的应用——以《洒满月光的荒原》为例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研究
政治化与世俗化的合流与悖反—上海剧艺社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高校话剧社团调查研究
林兆华戏剧舞台叙事观念与方法研究
古代学人戏曲观的生成与演进
舞台艺术中武术表演形式研究
中国话剧(2000-2015)舞台多媒体运用研究
论现代话剧艺术民族化的生命力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
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
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
天津民营小剧场话剧运营研究——以美域话剧团为例
中国现代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探索和建构
延安戏剧运动研究(1937-1947)
兰州市小剧场——大河剧场调查报告
从苏区到延安:李伯钊与根据地戏剧发展研究
中国话剧的民族特色与诗化精神
论林兆华话剧对戏曲假定性的借鉴和发展
王延松关于曹禺经典剧作的诗意解读与美学建构
《分手大师》从话剧到电影的叙事转换
西方话剧对海派京剧的影响
市场细分背景下小型舞台演艺产业化运营研究——以我国二线城市小型歌舞剧、话剧等表演艺术为典型
声有情,词有味—台词二度创作探析
长沙小剧场话剧传播研究
“破”与“立”视域中的五四话剧新论
异态时空中的展演与观看—伪满洲国女作家杨絮的生存与写作
“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
以舞剧《原野》为例谈话剧元素在舞剧中的运用
中国当代小剧场校园话剧艺术研究
中国儿童戏剧发展史(1919-2010)
“开心麻花”话剧改编电影的策略研究
黄河流域道情戏研究
戏曲表演程式研究
异化和归化策略在音乐文献翻译中的初步实践——以《文革文化史》的翻译为例
中国剧院管理经营研究——以上海为例
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融合——田沁鑫话剧艺术探析
1872-1919年近代报刊剧评研究
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
十七年“戏改”过程中的民间与国家——以福建地方戏为考察中心
二十世纪前期(1904-1949)戏曲期刊与戏曲理论批评
新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生态研究(1949-1966)
中国戏曲剧本语言研究
新中国舞台美术研究
伪满洲国戏剧研究
双生与互动的美学历程——中国戏剧与电影的关系研究
赖声川即兴创作研究
试论中国话剧对民族传统戏剧的学习借鉴——兼及戏剧教育汲取戏曲养分的问题
论朱琳的话剧表演艺术
基于戏改背景的样板戏版本考察与美学分析——以《智取威虎山》为例
当代国内电影改编话剧作品的艺术方法及美学特征研究——以“表演工作坊”和“开心麻花”为例
韩国学生中文话剧表演教学设计与指导实践
英语表演式教学研究——以江西某高中英语教学为例
基于话剧表演式教学法的韩国小学汉语口语课教学设计——以《务安五味》的教学为例
演员话剧表演创作中的节奏研究
高中语文戏剧类文本教学研究
传统戏曲的经典化与再生产——以《赵氏孤儿》为中心
新时期以来中国话剧观众期待视野问题研究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
复合性观演空间设计研究
从先锋到大众——论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发展
论我国经典话剧中的性格化表演——以《雷雨》人物周萍的角色塑造为例
投影艺术介入舞台戏剧的应用研究
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
“十七年”戏剧与电影的互动研究——以戏剧对电影的影响为中心
表演艺术的肢体语言再探索
当代台湾戏剧在中国大陆的接受研究
近年来中国IP话剧电影改编的研究
《樊粹庭文集》整理与研究
非营利艺术表演团体社会导向研究
论“赖声川模式”对内地话剧产业的启示意义
浅谈话剧与戏曲在角色塑造上的差异
山西戏剧文化创意及其产业发展研究
建国后老舍的多重身份“表演”与话剧实践
斯坦尼体系与中国话剧演剧
话剧舞台表演节奏之总体观
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
中等艺术学校戏剧(话剧)表演专业发展研究——以石家庄市艺术学校为例
电子音乐制作技术在话剧舞台表演声音呈现中的若干应用——以话剧《白露为霜》为例
戏逍堂商业戏剧运作模式研究
现代性理论视角下的新时期话剧发展与艺术特点研究
观音菩萨瓷像前的香炉升起袅袅的紫烟,阳光透过木栅栏门的空隙射入室内
,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西关一个普通市民的家庭……
广州话剧团近日演出的粤语话剧《家运》,以生活化的语言和平淡的风格,
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富有南方气息和都市特征的家庭故事。和广州话剧团以往演出
的剧目不同,《家运》以小剧场的形式,在舞台上创造出了一种近乎完整的日常
生活幻觉,这种幻觉唤起了观众对熟悉的日常生活的回忆,使他们在观剧时始终
有一种真实感相伴,这种真实感正是此剧编、导、演、舞美等在艺术创作上的一
致追求,也是此剧最成功之处。
真实感首先来自剧本。剧中用大量细节描绘了这个家庭的成员:养了几笼鸟
、整天乐呵呵的爷爷;话不多,可是在家庭很有权威的奶奶;整天忙于公司业务
而无暇顾家的父亲;既怕丈夫在外头有女人,又操心儿子婚事的母亲;被全家人
宠爱的孙子以及三个外来人——爱慕虚荣的玲玲、善良的小保姆惠惠和好人威叔
。
该剧还使用了广州方言。方言中特有的语句结构、俚语、惯用语和剧情、人
物和谐一致,大大加强了真实感。
为了追求真实感,导演把整个演出空间放在一个小剧场的环境内,并且由舞
美设计师设计了一台很有生活真实感的布景。在这样的舞台环境中,在如此近距
离的观众面前,令人高兴的是广州话剧团的演员能把表演的分寸感掌握得很准,
尤其是扮演爷爷、奶奶的两位老演员给人印象很深。
如果说,《家运》的成功在于表现了日常生活的真实性的话,那么,其不足
似乎就在于没有在艺术中区分出真实性和随意性。
《家运》是围绕着孙子曾子劲这个人物的命运展开的,在他的周围,是家人
、女友以及小保姆等。全剧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是围绕着他展开的。既然曾子劲
处于矛盾冲突的中心点,那就应该把全家人和外人都紧紧“拉”进这个矛眉中来
。然而,从现在的演出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剧中人没有进入这个矛盾,而是无目
的地游离在矛盾冲突之外,造成了剧作结构的松散,同时也给演员的表演留下了
难题,使得扮演这些角色的演员有时会出现无“戏”可演的尴尬场面。
从剧中人本身来看,这些人物无疑是真实的,作者选取的细节在生活中也具
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伟杏的打麻将不上班,父亲的忙生意等,那么,为什么在剧
中他们却会显得没“戏”呢?关健在于他们没有处在戏剧结构之中。人在日常生
活中可以是相当随意的。因为他处在一个相当大的生活空间里,他与他身边的人
可以有关系,也可以没关系。然而,当人们被带到一个戏剧空间里来,他们的行
为受到2小时的演出时间局限的时候,这种随意性就不存在了。他不再是单独的
自己,而是整个戏剧结构中的一部分,他必须和其他人,和剧情发生有机的联系
,不然的话,他的存在就会破坏整个戏剧结构的完整性。曾涛、伟杏之所以在剧
中显得游离,正是因为他们保留了原来生活中的随意性,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尽管
真实,却只是他们原来生活中的某一个瞬间,并没有和全剧的结构有什么关系。
《家运》这个剧名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一个家有其“运”,这个“运”应该
和家的全体成员有关。因此按照戏剧结构的规律来说,或者“家运”和家里每一
个人的“运”直接联系;或者家的“运”集中体现在一个人物身上,而其他剧中
人则和这一个核心人物有关。而现在《家运》的作者采取的是后一种结构方法,
这就要求所有剧中人都和曾子劲的“运”有关。然而,曾涛、伟杏的行为对子劲
“运”的发展变化却没有多少直接关系,这就或多或少造成了他们与这个家和“
家运”的分离。这也是两个人物显得过于随意的原因。
选择日常生活作为艺术表演的对象,并采用常人的眼光来描写它,在文学上
已有一些成功的例子,然而在戏剧中成功的却还不多见。作者采用这种眼光来表
现他所熟悉的生活,其勇气和见识是令人钦佩的。只是日常生活一旦进入戏剧,
它就不再是原来的日常生活,而是戏剧中的日常生活,它就不仅受生活的法则支
配,也受戏剧的法则支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用戏剧性去代替真实性,而是
要用戏剧的集中原则去规范日常生活的随意性。
你的论文是否规定字数呢?要写好一篇论文,一开始你要为你的论文从各方面准备材料,收集资料,不然你的论文是写不好的。
就论文内容而言,首先,你应该从你的论文标题出发,你的论文标题是你整篇论文的论述内容以及核心价值。
我个人觉得,你的论文题改成这样可能会好着手一些简洁明了些。
毕业论文题:经典角色与原创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论
你要明了什么是角色的创作方式?什么是角色的创作方法?
我认为,方式是整体的宏观的,方法是具体的微观的。角色的创作方式是指导演对角色的运用的方式,是前期决定的一个整体的宏观的创作手段,就是说,“角色的创作方式”时间段在前,导演为主演员为辅,而“角色的创作方法”时间段在“角色的创作方式”之后,演员为主导演为辅。“角色的创作方式”,是导演对角色的思考、理解、揣摩、推敲、想象和赋予其形象化的体现,而这种方式,它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个体的;集体的就是导演和演员不分主辅一同创作,个体的就是导演独立创作后让演员演绎他的想法。“角色的创作方法”,是演员对角色的角色的思考、理解、揣摩、推敲、想象和赋予其形象化的体现,可有一点是与导演不同,他必定要以导演的创作方式为基调进行他个人的创作,简单些说,就是导演让他怎么做他就要怎么做,而自己的创作方法要在按照导演所要求的基础上添加以及安排来表演。正因为有那么大的集体与个体的差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的差异,原创与非原创才会有论述点可谈。你这个论文非常的专业,没有一两年的表演功底估计很难写。
在弄明白以上内容后,你可以开始整理你的论点框架了,可以这样:
1、首先论述经典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我认为(你不一定非要跟我同一观点,你要有你自己鲜明的主张和观点),经典角色强调的是模仿。你要知道什么是角色的创作方式和方法,一个角色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表演一个角色,例如某某导演在某某经典话剧中运用了一种如何独特的创作方式来进行导演创作,某某演员在某某经典话剧中运用了一种如何独特的创作方式来进行表演创作。
2、其次论述原创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强调原创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是自由的是民主的,导演与演员的创作融为一体,不分主次,不分高低,因为它是“原创”的所以它必定是有它独特的创作方式以及独特的方法,突出的正是“原创”的意义。赖川声导演的《暗恋桃花源》是很好的例子。还有就是一些不需要剧本创作的剧目也是很好的例子。
3、论述对原创角色与经典角色创作的比较与差异?论述比较与差异的同时,可以从观众接受的角度出发,对经典角色的观赏感受是如何的?对原创角色的观赏感受是如何的?
我能想到的就那么多了,还有疑问就给我留言吧。
论文格式可以参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