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轴设计毕业论文

2023-03-02 15: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轴设计毕业论文

类零件的加工典型轴类零件如图1所示,零件材料为45钢,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试对该零件进行数控车削工艺分析。图1 典型轴类零件(1)零件图工艺分析该零件表面由圆柱、圆锥、顺圆弧、逆圆弧及螺纹等表面组成。其中多个直径尺寸有较严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要求;球面Sφ50㎜的尺寸公差还兼有控制该球面形状(线轮廓)误差的作用。尺寸标注完整,轮廓描述清楚。零件材料为45钢,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通过上述分析,可采用以下几点工艺措施。①对图样上给定的几个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因其公差数值较小,故编程时不必取平均值,而全部取其基本尺寸即可。②在轮廓曲线上,有三处为圆弧,其中两处为既过象限又改变进给方向的轮廓曲线,因此在加工时应进行机械间隙补偿,以保证轮廓曲线的准确性。③为便于装夹,坯件左端应预先车出夹持部分(双点画线部分),右端面也应先粗车出并钻好中心孔。毛坯选φ60㎜棒料。(2)选择设备 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外形和材料等条件,选用TND360数控车床。(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①定位基准 确定坯料轴线和左端大端面(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②装夹方法 左端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定心夹紧,右端采用活动顶尖支承的装夹方式。(4)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加工顺序按由粗到精、由近到远(由右到左)的原则确定。即先从右到左进行粗车(留0.25㎜精车余量),然后从右到左进行精车,最后车削螺纹。TND360数控车床具有粗车循环和车螺纹循环功能,只要正确使用编程指令,机床数控系统就会自动确定其进给路线,因此,该零件的粗车循环和车螺纹循环不需要人为确定其进给路线(但精车的进给路线需要人为确定)。该零件从右到左沿零件表面轮廓精车进给,如图2所示。图2 精车轮廓进给路线(5)刀具选择 ①选用φ5㎜中心钻钻削中心孔。②粗车及平端面选用900硬质合金右偏刀,为防止副后刀面与工件轮廓干涉(可用作图法检验),副偏角不宜太小,选κ=350。③精车选用900硬质合金右偏刀,车螺纹选用硬质合金600外螺纹车刀,刀尖圆弧半径应小于轮廓最小圆角半径,取rε=0.15~0.2㎜。将所选定的刀具参数填入数控加工刀具卡片中(见表1),以便编程和操作管理。表1 数控加工刀具卡片 产品名称或代号 零件名称典型轴零件图号 序号刀具号刀具规格名称数量加工表面备注1T01φ5中心钻1钻φ5 mm中心孔 2T02硬质合金900外圆车刀1车端面及粗车轮廓右偏刀2T03硬质合金900外圆车刀1精车轮廓右偏刀3T04硬质合金600外螺纹车刀1车螺纹 编制 审核 批准 共 页第 页 (6)切削用量选择 ①背吃刀量的选择 轮廓粗车循环时选ap=3 ㎜,精车ap=0.25㎜;螺纹粗车时选ap= 0.4 ㎜,逐刀减少,精车ap=0.1㎜。②主轴转速的选择 车直线和圆弧时,选粗车切削速度vc=90m/min、精车切削速度vc=120m/min,然后利用公式vc=πdn/1000计算主轴转速n(粗车直径D=60 ㎜,精车工件直径取平均值):粗车500r/min、精车1200 r/min。车螺纹时,参照式(5-1)计算主轴转速n =320 r/min.③进给速度的选择 选择粗车、精车每转进给量,再根据加工的实际情况确定粗车每转进给量为0.4㎜/r,精车每转进给量为0.15㎜/r,最后根据公式vf = nf计算粗车、精车进给速度分别为200 ㎜ /min和180 ㎜/min。综合前面分析的各项内容,并将其填入表2所示的数控加工工艺卡片。此表是编制加工程序的主要依据和操作人员配合数控程序进行数控加工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工步顺序、工步内容、各工步所用的刀具及切削用量等。表2 典型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卡片 单位名称 产品名称或代号零件名称零件图号 典型轴 工序号程序编号夹具名称使用设备车间001 三爪卡盘和活动顶尖TND360数控车床 工步号工步内容刀具号刀具规格/ mm主轴转速/r.m-1 进给速度/mm.m-1背吃刀量/ mm备注1平端面T0225 25500 手动2钻中心孔T01φ5950 手动3粗车轮廓T (7)零件粗精加工程序(FAUNC─TD系统)N0010 G50 X150.0 Z200.0;N0020 G00 X60.0 Z1.0 S320 T0202 M08 M03;N0030 G71 P0040 Q0050 U1.0 W0.5 D4.0 ;N0040 G00 X24.0 S320;G00 X24.0 S320;G01 X29.85 W─2.925 F0.15;W─16.15;X26.0. W─1.925;W─5;X36.0 W─10.0;W─10.0;G02 X30.0 Z─9.0 I12.0 K─9.0;G02 X40.0 Z─69.0 I20.0 K─15.0;G03 X40.0 Z─99.0 I─20.0 K─15.0;G02 X34.0 Z─108.0 I12.0 K─9.0;G01 W─5.0;X56.0 W─41.0;N0050 W─11.0;N0055 G00 X150.0 Z200.0 M05 T0200 M09;N0056 T0303 M08 M03;N0060 G70 P0040 Q0050;N0070 G00 X150.0 Z200.0 M05 T0300 M09;N0080 T0404 S320 M03 M08;N0090 G00 X36.0 Z3.0;N0100 G92 X29.05 Z─22.0 F3.0;N0110 X29.05;N0120 X28.75;N0130 X28.45;N0140 X28.25;N0150 X28.05;N0155 X28.05;N0160 G00 X36.0 Z4.5;N0170 G92 X29.45 Z─22.0 F3.0;N0180 X29.05;N0190 X28.75;N0200 X28.45;N0210 X28.25;N0210 X28.05;N0220 X28.05;N0230 G00 X150.0 Z200.0 T0400 M05 M09;N0240 M30;

急求两篇数控毕业论文!都是关于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的。谢谢老师们了!

滚动轴承故障振动检测实验台的机械结构设计论文编号:JX473 有设计图,论文字数:24694,页数:65 摘 要
本文利用传感器检测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进行故障检测与诊断,可以研究不同的滚动轴承的不同的故障所表现的出来的不同的振动信号。本文主要以外圈直径是50㎜、60㎜的深沟球轴承为例设计了滚动轴承故障振动检测实验台的机械结构部分,该实验台由动力源、减速装置、传动装置、装卡装置几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采集轴承运转时被检测点的振动信号,对每个监测点画出频谱图,与开始建立的参考频谱图数据库比较,分析在哪些频率点振动级值增加,从而判断其故障所在。该实验台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对故障诊断这门新兴学科建立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滚动轴承故障的振动诊断技术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认识到故障诊断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检测与诊断 振动诊断技术 传感器

Abstract
This paper use sensor to diagnose antifriction bearings’ vibration signal for failure examination and diagnosis. It can study different kinds of vibration signals of different bearings which expressed out. This text mainly take the diameter of antifriction bearings are 50mm and 60mm for example to design the experiment pedestal. It contains motive source, gearbox, transfer device and charge equipments. Its’ work principle is to gather vibration signals of the examined points by sensor when antifriction bearing is wheeling, and then draw a frequency chart, then compare with the already built database. Analyze where the vibration value is increased, then judge the failure places and kinds. The pedestal can show more about the discipline of failure diagnosis, especially about the subject of antifriction bearings’ failure diagnosis. And acquaintance the importance of failure diagnosis subject.

Key words antifriction bearings failure examination and diagnosis vibrate diagnosis technique sensor
目 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第1章 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1.2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 1
1.1.3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 2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 3
1.3 本章小结 3
第2章 滚动轴承故障检测实验台总体设计 4
2.1 实验台的功能需求分析 4
2.2 振动检测实验台方案提出及评价 4
2.1.1 基本参数的确定 4
2.1.2 设计方案的确定与评价 4
2.3 本章小结 5
第3章 检测实验台传动部件设计 6
3.1 电动机的选择 6
3.1.1 选择电动机的类型和结构型式 6
3.1.2 确定电动机的容量 6
3.2 减速器的设计 8
3.2.1 齿轮的设计 8
3.2.2 减速器的润滑、密封以及附件的选择 16
3.3 联轴器的选择与法兰盘的设计 17
3.3.1 联轴器类型的选择 17
3.3.2 联轴器尺寸型号的选择 17
3.3.3 法兰盘的设计 17
3.4 本章小结 18
第4章 检测实验台的装卡机构结构设计 19
4.1 轴承箱的结构设计 19
4.1.1 支承部分的刚性和同心度 19
4.1.2 被检测滚动轴承的轴向紧固 19
4.1.3 被检测轴承游隙的调整 20
4.1.4 被检测滚动轴承的预紧. 20
4.1.5 被检测滚动轴承的润滑 20
4.1.6 被检测滚动轴承的密封装置 21
4.1.7 被检测滚动轴承安装轴的加载装置设计 22
4.1.8 被检测滚动轴承安装轴的设计与校核 22
4.1.9 导轨的设计 24
4.2 卡盘的设计 25
4.3 本章小结 26
第5章 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 27
5.1 传感器的选用 27
5.2 传感器安装 29
5.3 本章小结 34
第6章 检测实验台的经济技术性分析 35
6.1 系统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35
6.2 系统设计的经济性 35
6.2.1 选材方面 35
6.2.2 动力源方面 35
6.2.3 使用、保养、与维护方面 36
6.3 本章小结 36
结论 37
致谢 38
参考文献 49
附录1 40
附录2 49以上回答来自:

有没有等速驱动轴的工艺设计,毕业论文用的那种

等速驱动轴论文:等速驱动轴中间轴的感应淬火数值模拟分析

【中文摘要】等速驱动轴是轿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它传递繁重的驱动力矩,随受负荷重,传动精度高,需求量很大并且又是安全件,所以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转向驱动性能,其中中间轴连接两端的轴承,主要用来传递运动和扭矩,所以提高它的性能与寿命,对提高整个汽车的动力性、操纵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来说,都是在热处理完毕之后通过室温解剖的方法来估算工件芯部温度,这种做法也仅仅是针对某一个工件而言,没有一个规律性的结果,而且这样的方法无疑是对成本的又一增加。将感应加热技术应用到中间轴的热处理同时运用软件模拟加热过程,可以直观的得到热处理温度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调整工艺参数来揭示不同工艺参数对表面温度的影响规律。这样对工艺的设计和制定起到了辅助作用,节约了通过多次实验来改进工艺的成本,对工艺的优化和实施具有指导性。国内外学者对感应加热数值模拟的研究对象几乎全部为理想的轴类零件和钢板,对形状有变化的工件几乎没有涉及。中间轴在外形上存在形状突起部分,这将对感应加热的工艺造成影响。本文以等速驱动轴中间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热处理工艺设计,制定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其温度分布影响的...
【英文摘要】Constant velocity drive-shaft is one of the key parts of cars, as the key part, constant velocity drive-shaft is a safety parts in a great demand which can convey heavy driving torque, support heavy load and has high transmission accuracy. So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driver steering performance. Middle-shaft of constant velocity drive-shaft connected the both ends of bearing. Therefore, improving its performance and life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power and handling of cars.At present, the method of estimat...
【关键词】等速驱动轴 感应淬火 有限元 尖角效应
【英文关键词】Constant velocity drive-shaft induction hardening finite element cusp effect
【目录】等速驱动轴中间轴的感应淬火数值模拟分析

摘要
4-5

Abstract
5-6

第1章 绪论
10-16

1.1 引言
10

1.2 感应加热数值模拟发展概况
10-13

1.2.1 感应加热研究现状
10-12

1.2.2 存在的问题
12-13

1.3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3-14

1.4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4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1.6 创新点
14-15

1.7 本章小结
15-16

第2章 感应加热工艺设计
16-36

2.1 感应加热工艺原理
16-27

2.1.1 电磁感应
16-18

2.1.2 感应电流基本特性
18-24

2.1.3 感应电流加热方式
24-27

2.2 感应淬火
27-28

2.2.1 概述
27

2.2.2 感应淬火的特点
27-28

2.3 感应加热工艺设计
28-35

2.3.1 工件尺寸
28-29

2.3.2 硬化层深度
29

2.3.3 频率
29-31

2.3.4 感应线圈
31-35

2.3.5 电流密度
35

2.4 本章小结
35-36

第3章 感应加热有限元数值模拟
36-53

3.1 电磁场有限元计算理论
36-40

3.1.1 模拟计算模型
36-39

3.1.2 边界条件
39-40

3.2 温度场有限元计算理论
40-43

3.2.1 模拟计算模型
40-41

3.2.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41-43

3.3 ANSYS软件介绍
43-45

3.3.1 概述
43

3.3.2 ANSYS耦合分析
43-45

3.4 感应加热的模拟过程
45-51

3.4.1 单元类型
45-46

3.4.2 材料特性
46-49

3.4.3 模型建立
49

3.4.4 网格划分
49-50

3.4.5 施加载荷
50-51

3.4.6 电磁场模拟结果
51

3.5 本章小结
51-53

第4章 模拟结果分析与优化
53-64

4.1 计算参数模拟结果
53-55

4.1.1 电流密度
54

4.1.2 加热时间
54-55

4.3 模拟结果优化
55-63

4.3.1 温度分布不均的原因
56-58

4.3.2 工艺参数的优化
58-63

4.4 本章小结
63-64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64-66

5.1 总结
64

5.2 展望
64-66

参考文献
66-69

致谢
69-70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0

求一篇数控轴类零件的大专毕业论文 字数4000左右

2009年11月,我在广东佛山志高空调有限公司流水线岗位实习。生产流水线是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通过各个工作中心,并按照一定的生产速度(节拍)完成作业的连续重复生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我们的肩上开始扛着民事责任,凡事得谨慎小心,否则随时可能要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承担严重的后果付出巨大的代价,再也不是一句对不起和一纸道歉书所能解决。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 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老板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老板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自学能力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知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工作很辛苦
由于住在公司分配的地方,所以每天7点不到就得起床去厂交车,就算再寒冷再差的天气,只要不是休息,都得去上班,有时候公司的工作繁忙,晚上或周都得加班,那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更少。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
每日重复单调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象我就是每天就是站着对着空调上安插同个零件,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你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给公司或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或损失,还是得认真完成。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而有些人则是大手大脚的花钱。也许工作以后,我们才能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我们刚毕业,工资水平普遍不高,除掉餐费和日常的开支,我常常所剩无几,一不留神可能就入不敷出成为月光一族,但此时我们再也不好意思伸手向父母要,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要合理支配我们手中的这笔少的可怜的钱。
同事相处
踏上社会,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同事不会象同学一样对你嘘寒问暖。而有些同事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勾心斗角不择手段,踩着别人的肩膀不断地往上爬,因此刚出校门的我们很多时候无法适应。在电视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职场的险恶,公司里同事之间的是非,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多工作,少闲话”。且在离毕业走人仅剩的几个月,更加珍惜与同学之间的相处。
总结
我是学数控的,在书本上学过很多套操作理论,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也许等到真正操作起来时,才会体会到难度有多大;我们在老师那里或书本上看到过很多次教育,似乎轻而易举,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两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创业之路做准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