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论文致谢范文(精选15篇)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毕业论文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土木工程毕业论文致谢,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xxx教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本论文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自己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研究工作还得到了安徽省消防总队xx高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xxx博士、xx博士、xxx硕士的热情帮助,他们在专业领域的通晓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我还也要感谢学校所有辛苦工作、为我们精心安排每次学习与活动的老师们,感谢他们给予我学业上无私的教诲和生活上亲切的关怀!
同时,尤其感谢多年来一直给予我鼎力支持和无私奉献的父母以及默默支持和照顾我学业和生活的妻子,没有他们的付出与牺牲,我的课题研究就谈不上顺利完成,再次真心地感谢和祝福他们!
最后,谨向所有在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曾经关心和帮助过本人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毕业设计是对四年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扩充和深化,也是对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设计的一次锻炼。通过毕业设计,我不仅温习了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学习和体会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对四年来所有培养和关心我的各位尊敬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特别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给予我悉心指导的唐柳丽老师、郑文静老师致以崇高的谢意和敬意!
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很多细节问题很模糊,导致每个阶段的设计,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疑问。但经过唐柳丽和郑文静老师以诲人不倦的精神给我指导和点拨,加上同学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所有疑问都得以一一解决,现在的知识才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XXX和XXX老师在毕业设计上给予我最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他不但使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很多做人,做学问,做工作的道理。此外,对同组同学给予的帮助与支持也深表感谢,在这段日子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共同进步,让我感受到深刻的友情。
在此,我再次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要向恩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在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活中,于老师无论是在学习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在为人处事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在本论文的创作过程中,从论文的选题、材料的准备、开题、一直到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于老师都给予了我认真的检查和悉心的指导,于老师的这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对我论文创作的整个过程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她严谨的治学精神、勤奋的工作态度和谦虚的处事风格无不时刻激励着我、启发着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我要更加勤奋努力、锐意进取。
其次,我要由衷的感谢许骏老师对我论文前期准备工作的指导以及在深入企业调研和实施过程中,我的校外导师及中国建筑工程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给我的帮助以及给我提供的宝贵资料。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和同学们对我论文写作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我要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和参加我答辩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时光荏苒,转眼间巳是本科生涯结束之际,浙江大学,曾是我高中时梦想的高等学府,大学时念念不忘的目标志向,感谢2011年那个坚定的自己,通过种种努力最终成为浙大能源工程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回首过往,本科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涌上心头,三年多丰富的科研生活,是我人生中收获最大、成长最快的时光。
时值本科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对多年来给予我支持与帮助的良师益友、亲人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黄镇宇教授在学习上对我的悉心指导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黄老师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实验方法的拟定以及论文的撰写等各方面都给予了精心的指导。黄老师治学严谨,博学善思,为我创造了良好的科研和学习环境。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为人处事与待人接物的道理。黄老师以身作则、爱岗敬业的崇高风范,平易近人、谦逊和蔼的人格魅力,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
感谢水煤浆课题组的岑可法院士、周俊虎教授、刘建忠教授、王智化教授、周志军教授、程军教授、杨卫娟副教授、张彦威副教授给予我的莫大指导和帮助。
感谢热能所为我提供了一个设备先进、学风严谨的学习科研环境。
感谢葛立超在我最初的学术探究过程中为我指引方向,在我学术遇到困难时为我答疑解惑,感谢李燕、陈镇超、殷科等师兄师姐在学业和生活上的指导,感谢林振敏、韩克鑫、沈铭科、李谦、林法伟、刘龙龙等同学和师弟们在实验过程中提供的帮助。
感谢G楼304的孙晶师姐、马岩师姐、杨文闯师兄、杨宗波、胡磊清等,难忘我们一起骑行、节日聚餐等每一个温馨而感动的瞬间。感谢同寝室的张明、钟莹、许姣,我们分享生活,共同成长,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挚友。感谢好闺蜜张明慧一直以来的支持陪伴,让我的生活充满了色彩和收获。
还有感谢那些远在他乡的朋友、学长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这些真心的朋友愿意耽误自己的休息时间给我哪怕一点点帮助,谢谢你们。也要感谢一直站在我身后默默无私奉献的我的父母,你们是我心里永远的牵挂,不论我飞的多高飞的多远,你们始终是我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港湾。
时光如流水,我已经记不清楚当年来长春的时候自己那稚嫩的样子,回首在长工程学习和生活的这两千三百多个日日夜夜,有欢乐,有困苦,有奋斗,有辛劳,自己也在这苦与乐中不断的成长和蜕变。
首先我要感谢老师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在这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涯中,是导师一直鼓励和鞭策着我,就像一盏明灯一直指引我前进,不仅让我对学习充满动力和方向,更让我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自己也变得越来越自信。我一直坚信严师出高徒,没有老师对我的严厉和照顾,我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收获和成绩,在此我对导师朱伟刚副教授表示深切的感谢和敬意!
感谢在学位论文数据处理学习中给予的指导与帮助,耐心认真的教授我专业知识,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对我都很关心和照顾,在此由衷的感谢!
感谢亲爱的同学们赠与我相关程序资料,在我论文中有关程序编写部分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感谢师弟、师妹在我论文中给予的帮助,尤其感谢他们六个针对我论文提出的一些修改意见,在这里也希望他们学业有成!生活愉快!
感谢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和关心!感谢那些教导过我的老师们!没有老师们的教诲和指引就没有今天的我,在此祝福老师们健康快乐,幸福平安!
感谢那些帮助和鼓励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学习,彼此相互照顾和督促,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尤其是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的互相探讨和鼓励,没有他们四个,我的研究生生活不能够有现在这样的充实。在这里希望以后的他们能事业有成!事事顺心!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照顾和支持,让我可以在成长的路上无所畏惧、披荆斩棘!
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评阅本论文。
本论文的研究是在导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敏锐的洞察力让我受益终生。老师不仅给予我学术上的指导,同时也给予我生活上的关怀、精神上的鼓励,我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无不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于老师是我学业上的榜样,更是我做人的楷模,导师的言传身教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在此,谨向尊敬的于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感谢研究中心的同学们,我们在学业上共同进步,生活上互相关心,度过了很多美好、快乐的时光。感谢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我的关怀和帮助;同时也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促使着我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感谢管理学院两年来对我的培养,感谢学院各级领导、老师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衷心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一直默默地在支持着我,鼓励着我,是我学习进步的坚强后盾,在我困惑、迷茫的时候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找回了学习、生活的自信。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
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工作是在窦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窦老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并将成为我终身献身科学和献身事业的动力。
衷心感谢学院对我的培养,向土木工程学院及研究生部的所有老师致敬,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真诚感谢各位老师在本人学位论文完成的过程中给予的指导与帮助。
感谢实验室的每一名成员。我们实验室既是一个温馨、和谐、充满朝气的大家庭,又是一个团结、奋进、战斗的团队。能有这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归功于实验室的每一位老师及工作人员,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要感谢同门师兄弟在学文论文完成的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正是集体的努力才使得项目进展顺利。他们的才华与笑容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这其中的过程值得我一生去回味。
感谢在研究生学习生活期间给我带来的欢乐和美好的回忆!
同学们的无私帮助和支持让我体会到了同学友情的真谛。
最后衷心地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专家和教授们!
行文至此,论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离别在即,感谢导师汤斌教授对我论文的指导,让我克服一个个困难、解明疑惑,直至论文顺利的完成,在此谨向汤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正是他们的养育、关心支持以及温暖的关怀下,让我专心致志、积极向上的完成自己的学业。衷心地感谢俞xx教授、雷xx教授、陈xx老师、史xx老师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上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陈xx老师在我数值模拟过程给予我极大的帮助与支持。
在资料文献收集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师兄单,师姐、师弟郭、涂、程、师妹张以及同学谢、谭等都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的困惑,在论文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指点。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共同进步。
诚挚的感谢评阅和出席论文答辩的各位专家和教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审阅论文,并给与了宝贵的意见和指导。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修改完成的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在此,我要向他们的细心帮助和指导表示由衷的感谢。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他们身上不仅学到了许多的专业知识,更感受到他们工作中的兢兢业业,生活中的平易近人。此外,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非常感谢大家在我的毕业设计中,给予我极大的帮助,使我对整个毕业设计的思路有了总体的把握,并耐心的帮我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同时,他们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并给我解决了一些专业性问题。
感谢多年来传授我知识的老师们,更要感谢那些对我学习上支持和鼓励的人。同时感谢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同学、老师和学校。
总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以加倍的努力对给予我帮助的学校、老师及同学们的回报。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走向结尾,本人的学位毕业论文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再次,我要感谢母校西南交通大学,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与支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李xx老师,三年过来,李老师让我对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都有了新的认识,从论文的选题到课题组的成立,直至最后论文的落稿,他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并使我日后在建筑设计的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
其次,我要感谢西南交大11级建筑学院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他们在我论文撰写过程中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同时给予我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也使我免去了很多后顾之忧,从而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到论文当中。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他们对我研究生期间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完成学业的重要基石。
本研究是在XXX教授的悉心指导和鼎力支持下完成的。首先感谢导师根据我的实际工作情况给我指点的这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XXX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在工作、学习和做人方面得到了很多启发,受益匪浅。XXX教授的宽严适度的管理方式,给我在研究方面很大的发挥空间,即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具体进度要求,又留出了锻炼自主开展研究能力的空间。如果说本研究有所突破创新,完全得益于XXX教授的悉心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指导。
感谢各位老师在我博士学习期间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各位同学在我学习过程中给予的无私帮助。
感谢单位领导和同事们为我的学习研究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可以结合本职工作开展相关研究。
感谢各位评审专家,百忙之中,审阅作者的博士论文。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加倍珍惜博士期间所获得的收获,把自己的学识应用到工作中,做出成绩回馈社会,不辜负关心和支持我的每一个人。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感慨良多,一方面是为即将结束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二是为倾注了大半年心血的`毕业论文,经过不断的思考、修改、整理终于完稿。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郑先友副教授自始至终的悉心指导,无论是日常的学习、科研项目的研究以及论文的撰写,都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和关心。老师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终会让我受益终身。在此,谨向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同时,要感谢研究生期间的授课老师:李早、吴永发教授,石建和、苏剑鸣、叶鹏、贺为才、王东坡、张晓瑞副教授,吴敏、王旭和胡晓凤老师等等。我的任何进步都与他们的指导紧密相连。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论文的调研和资料收集过程中,合肥海创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总建筑师韩明清先生;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唐望松先生、查昕高工;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创作中心的王博建筑师;安徽地平线建筑设计事务所第四工作室的李岸星建筑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合肥分院的尹磊建筑师;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张倩建筑师;黄山市水墨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陈炳耀建筑师;上海UA国际第一设计所黄二炕建筑师和上海联创国际建筑四部的徐兰宇建筑师等,接受了访谈并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谢意!
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和在研究生工作和学习中一起学习和工作过的同学,感谢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工作室的全体同人。在此还要特别感谢师兄尹磊、王博,同学付卫平、安家兴、陈皓、宋庆邦、柳王华和董伟给我的帮助,感谢大家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姐姐和姐夫,他们在我学习期间,无微不至的关心我,帮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真诚的祝愿他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历经半年多时间的磨砺,硕士毕业论文终于完稿。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由于得到了许多的帮助和关怀才能得以最终完成。在这里要对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肖亚明老师。本论文是在肖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开题、资料搜集到写作阶段,肖老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励。在研究生三年时间的学习中,肖老师严谨的治学之风、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宽广的胸怀将影响和激励我的一生。借此机会,我谨向肖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的同门王金祥、刘顺、程鑫、夏晶,我的室友李健、缪彤彤和师弟师妹董文秀、汪俊等等诸位同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给予了我不少的帮助。同时,感谢他们三年来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始终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术氛围。能在这样的团队中度过我的硕士阶段,是我极大的荣幸。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给予我学业上的支持理解和生活上的关心,他们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本论文是在导师XXX教授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活中,X老师渊博的学术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本人受益匪浅,在此,谨向胡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还得到纺织材料实验室老师的悉心指导,给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也对纺织材料实验室的老师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试样测试中,重点实验室XXX老师和XXX老师,纺材实验室XXX老师,XXX老师,也给予了我无私地帮助,在此深深地向他们表示感谢。
在做论文期间,同学XXX、XXX都给予我很多生活上关心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时光飞逝,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转瞬即逝。回首过去,七年的合工大生活如弹指一挥间。在这即将离别母校的日子里,各种感情汹涌而至。借此机会,对在过去帮助我、照顾我的每一位人表示深深的谢意!
首先,我要感谢家人,感谢家人这坚强的后盾,是他们的支持与鼓励使我顺利完成学业。我要感谢我的母校,这里承载着我们无悔的青春,愿您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辉煌夺目。
其次,要感谢胡成老师、殷永高教授级高工。本文从开题到定稿,倾注了两位老师的大量心血。两位老师严谨治学的教学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深深影响着我。学习上胡老师悉心指导,生活上像亲人一样关怀备至。殷老师给我在马鞍山长江大桥现场实习时提供了许多帮助,并对实习提供了指导性建议。在此学生向两位导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切的问候,祝两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还要感谢纬地楼510的各位兄弟姐妹,研35班的各位同学,以及629宿舍的各位舍友,谢谢你们的帮助。是你们的陪伴使我的研究生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评阅专家、答辩委员。谢谢你们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论文进行评阅及所给出的意见。你们的评审与意见是对我这些年努力学习的最好检验。
建议你首先不要把题目定死,定一个大概题目,跳出摘要和引言,直接写正文,写的时候不要管逻辑先后顺序,想到什么写什么,然后把自己写的内容顺序调整下,修改下,基本上很简单了。正文写完后再去写摘要和引言就好写的多,最后根据写的正文来定题目,其实这里面很多技巧,你可以百度下:普刊学术中心,很多关于毕业论文写作攻略类教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土石坝毕业设计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课题研究的意义
土石坝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土石坝如此广泛的应用,那就要求我们要掌握土石坝的设计以及施工工艺。进行土石坝的研究,可以让我们①掌握如何根据地形、地质、建筑材料、施工情况、工程量、投资等方面,经综合比较选定坝型,了解土石坝枢纽各建筑物组成、建筑物的工作特点以及在枢纽中的布置;②了解和掌握调洪演算的方法和水库各种特征水位的确定;③在对土石坝枢纽中各建筑物的设计中,了解各建筑物的选型比较方法以及所选定建筑物的设计难点和重点,并掌握相应的设计方法;④掌握计算机绘图和程序计算方法,培养设计报告撰写能力;⑤通过设计研究,培养文献资料查阅、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国内外研究进展
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目前,土石坝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兴建的各种类型的坝共有8、48万座,其中95%以上为土石坝。21世纪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将进入大发展时期,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下,一批水利水电工程将在黄河上游、长江中上游干支流、红河等水利资源丰富的江河上开工建设。
在国外土石坝的发展速度同样迅速,所建的百米以上的高坝中,土石坝所占的比重呈逐年增长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前为30%,60年代接近40%,70年代接近60%,到80年代后增至70%以上。随着近代的土石坝筑坝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一批高坝的建设。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土石坝为前苏联的努列克坝,高300m。我国已建成的天生桥一级面板堆石坝,高178m,在建的水布垭面板堆石坝,高233m,在建的糯扎渡心墙堆石坝,高261、5m。设计中的双江口堆石心墙坝,高314m。
3、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土石坝的当前研究主要存在:一是水库的渗流问题,二是除险加固的问题,三是新型材料的使用。
在坝与水库失事的统计中1/4是由于渗流问题引起的,我国大坝数量居世界首位,溃坝率亦居世界前列。溃坝的危害程度很高,尤其是对于高坝大库和大江大河的堤防工程,一旦失事其危害十分巨大,严重威胁整个水利工程的安全,进一步威胁下游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只有快速有效地分析堤坝的安全状况、运行状况以及溃坝风险分析等,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只有有效地对多因素影响下的土石坝溃坝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报,才能保证堤坝的正常运行、管理以及有的放矢地对堤坝工程进行除险加固处理。
较多的大坝需要除险加固,是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存在严重的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防洪标准低,质量控制不严,尾工和隐患较多,时刻威胁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其除险加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人民所认识,因此水库的除险加固势在必行。
随着筑坝技术的发展,坝的高度越来越大,需要的传统材料越来越多,施工周期越来越长。如果在筑坝的过程中,再用新型材料,比如现在可以把树脂模作为防渗体,既可以保证坝体的安全,又可以缩短工期和节约资金。
4、基本思路
(1)分析原始资料
熟悉本水库枢纽工程的一般自然地理条件,坝址附近的水文、气象特征、地形、地质条件、当地材料、对外交通的基本资料。通过对资料的了解和分析,初步掌握原始资料中对设计和施工有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关键性问题,为设计奠定基础。
(2)坝型选择
根据提供的资料,建议选取2~3种坝型从地形、地质、建筑材料、施工情况、工程量、投资等方面,经综合比较选定坝型。
(3)枢纽布置
根据选定的坝轴线从地形、地质、施工、运用等方面大致确定建筑物(包括大坝、围堰、导流泄洪洞、溢洪道、电站等)的相对位置、建筑物形式,并加以定性分析与论述,确定枢纽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4)建筑物设计
①确定断面尺寸及平面布置:
根据规范要求,参照已建工程并考虑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坝顶高程、坝顶宽度、坝坡、防渗体及排水体尺寸,确定坝型及断面尺寸,绘出坝的剖面及平面布置图。
②渗流计算:
运用水力学法计算设计洪水位或正常最高水位时最大断面及各控制断面的浸润线及单宽渗流量、全坝长的总渗流量。
③坝坡稳定计算:
按照《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按四种工况核算坝坡的稳定性:
④细部构造设计:
包括坝基处理、坝与两岸连接、坝顶、护坡、反滤层、过渡层,以及坝体与坝基的防渗体、排水设施。
(5)编制土石坝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土石坝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应采用流程框图的形式,从施工准备、施工导流、坝基处理、坝体施工等方面进行编制。
(6)编制土石坝工程施工网络图土石坝工程施工网络图应按分部工程、月为参数编制。
5、参考文献
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
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
3、《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
4、《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准则》SLJ01;
5、《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5073;
6、《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
7、《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
8、《土坝设计》上、下册水电部五局东北院编水利水电出版社;
9、《水工建筑物》林继庸编水利电力出版社;
10、《水工建筑物》吴媚玲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11、《堆石坝设计》陈明志等编水利水电出版社;
12、《水工手册》水利水电出版社。
指导教师评语:(建议填写内容:对学生提出的方案给出评语,明确是否同意开题,提出学生完成上述任务的建议、注意事项等)
指导教师签名:
20xx年*月*日
基于分形理论对混凝土孔结构的初步认识
摘要: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非常复杂,为了提高分析的有效性,深入地分析了分形理论在其中的应用。首先,对分形理论的基本原理进行概述;其次,研究了混凝土的孔结构形成原理,并且讨论了其分类方法;然后,探究了混凝土孔结构的分形特征,并且构建了相应的分形模型;最后,研究了混凝土孔结构的分形维数和混凝土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分形理论研究混凝土孔结构性能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分形理论;混凝土孔结构;性能
1.绪论
硬化后的混凝土结构属于一种复合材料体系,具有多相、非均质和多层次的特征。从宏观上看,混凝土具有不规则性、非线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征。从微观上看,混凝土具结构非常复杂。混凝土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直接影响着其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为了能够深入分析混凝土孔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对其复杂性进行定量描述,应该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分形理论是一门新兴科学,可以用于描述物质的复杂性和不规则性,因此,分形理论在混凝土孔结构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1]。
混凝土孔结构的细观研究受到了科学家的普遍关注,大量相关研究表明,混凝土的孔结构特征对混凝土材料的气密性、抗渗性、抗冻性、抗腐蚀性等物理性能以及强度、刚度、韧性等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孔结构研究主要包括:孔隙率、孔径分布和孔几何学。在国际上大部分混凝土研究学者更是将孔结构当作水泥石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深入地研究混凝土孔隙的分形特点,基于分形理论分析混凝土结构的形成条件以及孔结构的分形特征,特别是冻融循环以后的混凝土孔隙分形特点,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意义。
2. 分形的基本理论
3. 混凝土的孔结构形成原理及分类
4. 混凝土孔结构的分形维数
5. 结论
混凝土孔结构具有显著的分形特征,可以利用分形理论分析混凝土孔结构的特征。分形维数是混凝土孔结构重要的参数,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混凝土孔隙结构的不规则性和模糊性相应的增加。利用分形理论研究混凝土的宏观性能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明, 李晓. 多种因素对混凝土孔结构分形特征的影响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1(3):232-237.
[2] 王东生, 曹磊. 混沌、分形及其应用[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
[3] 刘代俊. 分形理论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4] 喻乐华, 欧辉, 段庆普. 掺珍珠岩水泥石孔分形维数及其与孔结构、强度的关系[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5(2): 201-204.
[5] 韦江雄, 余其俊, 曾小星, 等. 混凝土中孔结构的分形维数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2):121-124.
[6] 唐明. 混凝土材料分形特征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3.
[7] 郑瑛, 周英彪, 郑楚光. 多孔CaO孔隙结构的分形描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9(3): 82-84.
[8] 唐明, 李晓. 多种因素对混凝土孔结构分形特征的影响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1(3): 232-239.
[9] 张伟潼, 江守恒, 王洪生. 孔结构与混凝土抗渗性的关系[J]. 低温建筑技术, 2012, (5): 17-19.
[10] 唐明, 王甲春, 李连君. 压汞测孔评价混凝土材料孔隙分形特征的研究[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17(4): 272-275.
(五)护壁泥浆的拌制
1、护壁泥浆要用优质泥浆,保持桩孔不坍、不缩,尤其对较厚的填土及淤泥质土要采用优质泥浆。
2、在钻进时,由于旋挖钻机为静态泥浆无循环钻进,且成孔速度快,护壁泥皮薄,据地质勘查资料知本场区存在较厚的软塑性粘土层和粉砂地层,易造成缩孔和塌孔的事故,因而钻进时对泥浆性能要求较高。为了满足施工要求,在制作泥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膨润土必须充分水化搅拌,保证浆体均匀一致。造浆后应静置24小时之后方可使用,保证膨润土的充分水化,泥浆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2)泥浆絮凝或沉淀过多时,泥浆必须用空压机送风反复搅动,符合要求后才可送入孔内使用,否则势必会造成孔内沉渣过多或其它孔内事故。
(3)为了保证安全连续正常施工确保成孔速度、成孔质量及灌注成桩质量,开孔前泥浆总量应达到设计方量的1.5倍左右方可开钻,质检员、技术员要随时观察泥浆性能的变化,及时检测泥浆的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泥浆禁止送入孔内,钻进时及时足量补充孔内泥浆,防止孔内泥浆落差太大,即泥浆液面深度低于护筒进浆口30cm以下,而造成孔壁坍塌。尤其不允许浆面落到护筒底以下。在雨天施工时,应注意泥浆性能的变化,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泥浆原料的配比。钻机因故停钻时(如机械故障、修理钻具等),要及时向孔内补充泥浆,保持泥浆高度,以保证孔内安全。二次清孔时沉淀池泥浆容量要大,保证清孔时孔内大量泥沙的有效沉淀,使二次清孔达到设计要求,禁止孔内泥浆低于护筒溢浆口。
比重 粘度(S) 含砂量(%)
1.05~1.20 16~22 ≤4
(4)施工中做好现场泥浆配置、排污、更换工作,设专人进行泥浆管理,保持泥浆比重在1.05~1.20之间。随时跟踪、检查循环池内泥浆比重、粘度,确保钻进需要。泥浆指标如表:
(5)对于固相含量过高,比重、粘度超过规定值,不宜稀释处理的废浆应及时排运出场外处理。
(6)当地下水位较高时,为保证钻孔过程不坍孔、缩孔,必须保证孔内水头,且要将泥浆比重调大。在钻进过程中,要及时补浆,确保钻进过程中的水头高度。
(7)在泥浆池边设好防护安全栏。
(8)为了保护环境,钻孔泥浆经沉淀处理合格后将钻渣运往指定地点。
(六)钻孔
1、准备好以上工作后,请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钻机开始钻进施工。
2、由施工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机班长,负责成孔钻进设备的操作,并对机长进行钻进注意事项交底,强调机长对地质状况进行掌握,要求将地质剖面图和柱状图悬挂在操作室,掌握每根桩的地质情况,根据实测深度并对照地层埋深,判断钻进进度,在地层变化处附近,捞取钻渣样品与地质资料核实,以精确控制换层时的钻进参数,确保成孔质量。
3、开钻时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但是对于加夹层(粉砂层)钻进时,需要调整泥浆比重到1.2左右,并且采取慢速钻进的方法进行施工。
4、旋挖机钻进过程中,钻杆要保持垂直状态,严格控制垂直度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5、钻机钻进过程中应采用减压钻进,即钻机的主吊钩始终要承受的钻压不超过钻具重力之和(扣除浮力)的80%。
6、要安排专人定时检查孔内泥浆水头高度,发现不足并及时足量补充。钻孔内泥浆水头高度应不低于护筒排浆孔下30cm,并高于地下水位2米。
7、合理控制起钻和下钻时速度,避免激动压力和抽吸力对孔壁的影响。
8、在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处理孔内事故因故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对于地质状况发生大的变化,旋挖钻机不能钻进时,及时更换小钻头试钻,如果还是不能继续钻进,需要换旋转钻机或冲击钻时,立即派人24小时内调用钻机进场,确保孔壁不坍塌,或发生其他以外情况。
9、做好钻孔施工记录,记录必须与实际工序同步,真实、齐全、整洁。孔深、钻速、换层特别是持力层应记录清楚。
(七)成孔检测及清孔
1、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对孔深、孔径进行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清孔,准备下钢筋笼。孔深采用测绳进行测量,测绳必须经常进行校正、修订,以保证测量准确。孔径采取下探孔器的方法进行检查,探孔器直径为钢筋笼直径+0.1m,探孔器的长度为设计直径的4~6倍。成孔深度和孔径不小于设计值,泥浆比重、含砂率及粘度由试验人员在现场进行测定,泥浆比重为1.05~1.20g/cm3以内,含砂率小于4%,粘度为16~22s,以上均符合要求后,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允许钻机移位,并准备清孔、下钢筋笼。
2、清孔可采用抽浆方法,在清孔排渣时,必须保证孔内水头高度,防止塌孔。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合格后在孔底提出泥浆式样进行性能指标试验,试验结果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钻孔桩成桩检测标准
序号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1 孔 径 不小于设计孔径
2 孔 深 不小于设计孔深
3 孔位中心偏差 不大于50mm
4 倾 斜 度 不大于1%
5 灌注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 不大于设计要求
(八)钢筋笼制作、安装
1、钢筋笼所用钢筋规格、材质及各项性能指标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有出厂证明或检验报告单。原材料进场堆放在钢筋底部衬垫枕木上,确保钢筋堆放离地面高30cm,保证底部排水畅通。钢筋放置过程中,需采用彩条布遮盖防雨防尘。现场施焊的焊缝应按规范要求并抽检试验。
2、设专用胎架和施工平台,按照设计图纸将钢筋笼按要求分段制作,加强箍筋间距按≤2m设置。
3、钢筋加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主筋在制作前必须整直,整直后钢筋弯曲度应不大于长度的1%,并不得有局部弯折。主筋一般应尽量用整根钢筋,分段后的钢筋笼主筋接头应互相错开,接头长度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截面积占总截面积百分率小于50%(接头长度为35d)。
4、成型钢筋笼吊放、运输、安装,应采取预防变形措施,不得产生运输变形。为防止钢筋笼在吊装、运输、安装过程中变形,对钢筋笼加强筋处进行交叉加固,加固方式采取在钢筋笼内加十字撑的方式,并焊接牢固,当钢筋笼安装就位后将其拆除。钢筋笼分节起吊连接时,采用25t或35t汽车吊机大小钩配合起吊,并将吊点处采用扁担加固并起吊,以防止钢筋笼变形。
5、按顺序逐节垂直下放钢筋笼,上下节钢筋笼各主筋应对准校正,节段间在孔口采用帮条焊接方式对称施焊,焊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下钢筋笼时间要尽量缩短,并每隔2米在同一截面上按90度对称安置4个钢筋保护筋。
6、桩基检测声测管采用Ф51mm热轧无缝钢管,壁厚3mm。安装声测管钢筋笼的要求将声测管伸入桩底部并用薄钢板堵焊,每隔2m用5号铁丝将声测管绑扎在主筋上及在加强钢筋上焊钢筋环固定,将声测管分节焊接,焊缝牢固、饱满,确保声测管不漏水、不泌水。将声测管内灌满水后,将上部用薄钢板堵焊,以防止钻孔泥浆或混凝土砂浆进入声测管而影响桩基检测。声测管焊接时,必须采用小焊条,防止将声测管焊破漏水。
7、钢筋笼起吊时,吊点应拴牢并布置合理,使笼子吊起后处于自然铅垂状态,并无明显变形,下吊钢筋笼骨架过程中,不要碰撞孔壁,要采取措施让其沿孔中心垂直插入。在钢筋笼外侧焊设计图纸上的定位钢筋,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吊放钢筋骨架入桩孔时,均匀下落,保证钢筋笼居中。钢筋笼下到标高后,要检查钢筋笼顶部的中心偏差,使之<5cm,待全部入孔经确认符合要求后,将钢筋笼进行固定,避免下沉和灌注混凝土时上浮。
8、钢筋骨架制安精度要求见下表:
钻孔桩钢筋骨架制作安装标准
序号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1 钢筋骨架在承台内埋置长度 ±100mm
2 钢筋骨架直径 ±20mm
3 钢筋间距 ±0.5d(d为钢筋直径)
4 加劲筋间距 ±20mm
5 箍筋间距或螺距 ±20mm
6 钢筋骨架垂直线 1%
(九)下导管、二次清孔
1、下导管
混凝土灌注导管采用快速卡口垂直提升导管。导管使用前进行试拼、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长度测量、标码等工作,进行水密试验的试压压力不应小于6kg/cm2。
导管内壁应光滑平顺,连接紧直,使用一段时间后,应检查其水密性。
导管下孔时,必须加密封圈并抹黄油,保证密封,孔内导管必须丈量准确,满足孔深要求,下端出口处应距孔底20-40cm。吊装时,导管位于井孔中央,避免挂碰钢筋笼,并在灌注前进行升降试验。
坚持实行导管使用的检查鉴证制度。提升导管时要掌握每次的提升高度,保证埋入深度2~6m,以免混凝土“洗澡”。卸下的导管要及时冲刷干净,绝不允许在连接处和丝扣处有水泥砂浆残留,并按一定编号放置。
2、二次清孔
导管就位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清孔,清孔采取气举反循环进行清孔,清孔后沉渣必须小于100mm才允许灌注混凝土。
清孔时要适当转动和升降导管,以利于孔底边部钻渣清出,并注意空压机的送气量,以满足清出沉渣的要求。
取泥浆样测试合格,并经监理共同检测孔底沉渣达标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若等待时间过厂则在灌注混凝土前重新测定孔底沉淤厚度。
(十)混凝土水下灌注
1、桩身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砼搅拌车直接送入仓的方法施工。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灌注。
2、灌注混凝土前应将灌注机具如储料斗、溜槽、漏斗等准备好。
3、水下混凝土灌注必须保证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18cm~20cm,混凝土到达现场后,现场试验室值班技术员在现在再做坍落度试验。
4、采用罐车运输混凝土至现场,直接倒入导管内进行灌注,混凝土接近桩顶时,改用吊斗倾倒以提高漏斗高度。
5、灌注时要求首批混凝土方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具体首批混凝土计算见下式:
所需混凝土数量可参考公式:
V≥ (H1+H2) + h1
式中:V-首斗混凝土方量(m3);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H2-初次导管埋深m,取1.0m;
d-导管内径m;
H-灌注混凝土时孔深度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部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
根据公式HWr1=h1r2计算,其中r1为泥浆的比重,取1.1;r2为混凝土的比重,取2.4,h1按最大孔深度H计算,即考虑最不利情况。
桩径最大孔深度H布置及V的计算
序号 直径(m) 最大孔深
的墩位 最大孔深(m) h1(m) 导管直径(m) 首斗砼方量V(m3)
1 1.0 Z154 57.5 25.7 0.28 2.7
2 1.25 Z171 53.0 23.7 0.28 3.2
3 1.5 Z140 53.5 23.9 0.28 4.0
6、混凝土通过砼搅拌车运送到作业地点后,用汽车起重机配合灌注。为了保证混凝土灌注顺利进行,施工中作好下列工作:
(1)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探测孔底沉淀物厚度,如不能满足要求,则要利用导管按反循环法进行再次清孔。
(2)砍球前准备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保证砍球后导管的埋置深度大于1m以上。
(3)砍球前,导管距孔底的高度适当,一般取20~40cm。
(4)灌注过程中,注意观察导管内混凝土面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
(5)导管埋置深度适当,保证埋置深度不大于6m ,且不小于2m。导管提升缓慢,不挂钢筋笼。
(6)混凝土灌注到达钢筋笼底部以下约1m时,适当放慢灌注速度,减小混凝土的冲击力,防止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上升到钢筋笼底部以上4m左右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钢筋笼底部2m以上,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7)灌注作业连续进行,不得中途停顿,保证整桩在混凝土初凝期内灌注完成。
(8)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果断采取措施,避免发生断桩事故。
(9)混凝土灌注至桩顶以后,超出设计桩顶30~50cm,然后及时将已离析的混合物及水泥浆等清除干净。
(10)每桩按照规范要求取试件2~4组,当桩身混凝土达到其设计强度的70%后,检测桩身混凝土的质量。
(11)钻孔桩质量控制标准见下表:
钻孔灌注桩实测项目
项 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值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2 桩 位(mm) 群 桩 100
排 架 桩 50
3 倾 斜 度 1%
4
沉淀厚度(mm) 摩 擦 桩 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
支 承 桩
5 钢筋骨架标高(mm) ±50
(十一)桩头处理及检测
待桩基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处理桩头混凝土至设计标高,对每根桩都进行小应变检测或超声波检测。
(十二)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注意事项
1、钻孔前熟悉图纸,弄清地质情况,根据地质情况确定钻孔的方案方法,对于地质结构为砂层的地层,施工时一定要调整泥浆比重,尽量保证在1.20左右,以使泥浆护壁可以起到保护孔壁的作用。
2、钻孔前检查确认孔位地下是否有管线,光缆或其他物体。
3、桩轴线的控制:钻机就位施钻时,将钻机底盘调成水平状态,开第一钻时,小心使锥尖对准设计中心,盖上封口板,卡上推钳,试转数圈,用全站仪监控钻杆垂直度,满足要求后,正式开钻,钻进过程中,随时有全站仪监控,保证倾斜度<1/100。
4、碰到岩层无法钻进时,需要更换为回旋钻机或冲孔钻机进行施工。在开孔前就配备回旋钻机或冲孔钻机以备急用,以缩短钻孔的停放时间,避免坍孔或缩孔情况发生。
5、旋挖钻机在钻进过程中,需要加长钻杆或依据地层更换钻头,在此间歇时间内,需要特别注意孔内情况,以防孔内坍孔。
6、在钻孔时,钻机必须配置两套钻头以备更换,在钻进至粉砂层或砂层时,需要特别注意泥浆比重、孔内外水头差等,确保钻进安全、有效的进行。
7、在桩基施工时,第一根桩基和第二根计划开钻的桩基要错开,需要跳开相邻桩位的桩基,待对角方向的桩基完毕后才开始施工相邻位置的桩基。
8、在终孔和清孔后,应对成孔的孔位、孔深、孔形、孔径、垂直度、泥浆比重、孔底沉淀厚度等进行检验,要求满足设计规定。
9、在桩基灌注过程中,必须配备一台砂石泵,如由于灌注过程中发生堵管、气阻或导管提离混凝土面,立即用砂石泵抽出已灌注混凝土,重新清孔后再进行灌注。
10、对混凝土的强度、级配、坍落度及混凝土的流动性进行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应无显著离析、泌水现象,混凝土保证有足够的初凝时间。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宜为180~200mm。混凝土拌和物中宜掺用外加剂、粉煤灰等材料;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
11、必须对每根桩做好相应的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取混凝土试验件,做出试压结果。将上述资料整理好,提交有关部门检查、验收。
12、在所有的钻孔灌注桩完成以后,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所有的钻渣和泥浆必须清理干净。
(十三)钻孔及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异常事故及处理办法
1、坍孔
原因分析:①护筒埋置过浅,周围封填不密漏水;②操作不当,如提升钻头或掏渣筒倾倒,或放钢筋骨架时碰撞孔壁;泥浆稠度小,起不到护壁作用;③泥浆水位高度不够,对孔壁压力小;向孔内加水时流速过大,直接冲刷孔壁;④在松软砂层中钻进,进尺太快。
预防及处理措施:坍孔部位不深时,可改用深埋护筒,将护筒周围回填土,夯实,重新钻孔;轻度坍孔,可加大泥浆相对密度和提高水位;严重坍孔,用粘土泥膏投入,待孔壁稳定后采用低速钻进;
汛期水位变化过大时,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加水头或用虹吸管等措施保证水头相对稳定;提升钻头,下放钢筋管架应保持垂直,尽量不要碰撞孔壁;
在松软砂层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速度,并用较好泥浆护壁。
2、钻孔偏斜
原因分析:①桩架不稳、钻杆导架不垂直,钻机磨耗,部件松动;②土层软硬不匀,致使钻头受力不均;③钻孔中遇有较大孤石、探头石;④扩孔较大处,钻头摆动偏向一方;⑤钻杆弯曲,接头不正。
预防及处理措施:检查、纠正桩架,使之垂直安置稳固,并对导架进行水平与垂直校正和对钻孔设备加以检修;
偏斜过大时,填入土石(砂或砾石)重新钻进,控制钻速;
如有探头石,宜用用冲孔机低速将石打碎,倾斜基岩时,可用混凝土填平,待其凝固后再钻。
3、卡钻
原因分析:①孔内出现梅花孔、探头石、缩孔等未及时处理;②钻头被坍孔落下的石块或误落入孔内的大工具卡住;③入孔较深的钢护筒倾斜或下端被钻头撞击严重变形。
预防及处理措施:对于向下能活动的上卡,可用上下提升法,即上、下提动钻头,并配以将钻杆左右拔移、旋转;
卡钻后不宜强提,只宜轻提,经提不动时,可用小冲击钻锥冲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锥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
施工中注意保持护筒垂直,防止倾斜;钻头尺寸应统一,下钻应控制钻进速度,不要过快。
4、扩孔及缩孔
原因分析:①扩孔是因孔壁坍塌或钻机摆过大所致;②缩孔原因是钻锥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或因地层中有软塑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预防及处理措施:注意采取防止坍孔和防止钻锥摆过大的措施;注意及时焊补钻锥,并在软塑地层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已发生缩孔时,宜在该处用钻锥上下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
5、沉碴厚度超标
原因分析:清孔泥浆含砂率大、胶体率太小、比重过大。
预防及处理措施:控制清孔后泥浆比重小于1.20,保证泥浆的粘度、含沙量、胶体率等满足规范要求,并进行二次清孔,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6、水下混凝土灌注时导管进水
原因分析: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导管底口距孔底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住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预防及处理措施:将导管和钢筋笼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清除,重新灌注。
7、导管卡管
原因分析:①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粗骨料过大、拌合物不均匀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大雨中运混凝土未加遮盖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粗骨料集中造成堵塞;②机械发生故障和其他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或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增大了管内混凝土的下落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
预防及处理措施:准备备用机械、掺入缓凝剂,做好配合比,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拔管、吸渣重灌。
8、钢筋笼上浮
原因分析:导管埋深控制不好。固定钢筋笼的撑杆刚度不够。
预防及处理措施:控制导管底口的位置及埋深,在混凝土接近钢筋笼底口时,加大导管埋深,并减缓灌注过程;加强撑杆,增加钢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