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禽业毕业论文

2023-03-02 14: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禽业毕业论文

  畜牧业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畜牧兽医中级职称论文,仅供参考!

  畜牧兽医中级职称论文篇一
  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的在逐渐走向崛起。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农业的发展关顾我国的国计民生大计。畜牧业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对于我国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现如今,在我国的县乡等基层地区,畜牧兽医的队伍建设中任出现这一些问题。关于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些 文章 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基层 畜牧兽医 医疗队伍 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188-01

  一、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出现了许多与现有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要想系统的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就应该以全局的角度,通过经济、技术、人才、管理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以下,对于我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经费不足

  建设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据统计,我国2013年财政部将政府收入的32%投入到我国的农业发展之中,如此庞大的经费,按照正常来说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不会出现经济问题,所以问题应该出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农业建设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规划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一些省份对于农业的建设着力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设乡镇农业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等项目领域上,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因此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建设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出现资金不足问题。

  第二,一些地区的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在对其兽医队伍进行建设过程中,盲目的追求政绩,没有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效的队伍建设,导致资金在建设过程中白白的浪费与流失,长此以往,出现了经费不足等问题。

  2.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在建设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也是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首先畜牧兽医行业中央并没有明确地规定它属于哪一个行政部门之中,因此在畜牧兽医队伍进入乡镇之后,当地政府部门往往对其进行自由划分,由此造成了基层畜牧兽医部门没有明确的上级领导,导致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在工作中出现工作效率低,责任分配不清等问题。同时,在出现紧急问题上,畜牧兽医部门与其他农业部门往往无法明确自己的责任,导致出现问题畜牧兽医部门与其他农业部门产生“打太极”的现象。

  由于缺乏明确的部门领导,因此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由于缺乏制约,基层畜牧兽医的工作意识不强,工作态度不积极;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会使畜牧兽医部门在工作中出现资源浪费等现象。

  3.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中缺乏人才

  我国2013年医药学专业 毕业 的大学生人数照比2012年增加了5万人,而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却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因为医学专业近几年一跃成为了人们专业,由于进入医院或医疗机构之后有良好的收入和保障,大批学生报考医学专业,而对于医学专业中国的畜牧兽医专业由于在毕业之后只能选择进入宠物医院或者去基层工作,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的先关人才也在逐年递减。与此同时,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由于地处乡镇等经济落后地区,一般毕业生不愿进入,加上基层畜牧兽医行业不注重人才的引进,导致一些基层地区的畜牧兽医部门缺乏具有相关技术的专业型人才。

  一些基层畜牧兽医的从业人员往往比具备相关的从业技能与工作 经验 ,通过走后门或调配的方式进入到了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给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行业队伍建设带来了困难。

  二、面对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对于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在经费、人员、技术以及管理上都有明显的漏洞。因此我们要抓住要点,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解决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对解决对策进行简要探讨。

  1.加大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要加强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首先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相关部门首先要对畜牧兽医部门进行明确的行政划分,固定畜牧兽医部门的上级领导组织。其次,在农业经费的规划利用问题上,给予基层畜牧兽医部门足够的重视,将资金准确无误的下达。最后,要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 教育 ,明确责任与工作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工作原则。

  进行以上工作之后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应该合理利用资金,引进先进畜牧医疗设备,进行畜牧医疗技术的培训,从根本上强化基层畜牧医疗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2.优化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管理体制

  早明确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的行政所属之后,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着手下一项工作——优化基层畜牧兽医对我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对象与管理目标,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立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监督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让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在科学的管理体制、合理的监督考核体制下高校的工作,达到强化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

  3.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国家农业有关部门以及教育部应该明确畜牧兽医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出台相关的 政策法规 ,大力培养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相关人才。在建立一定的保障制度和优化政策之后将人才输送到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同时注重对现有畜牧兽医部门的人员培训教育,提高畜牧兽医部门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我国基层畜牧兽医行业的队伍建设。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文章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目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文章也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相信在我国相关部门的关注和努力探索实践之下,我国的乡村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会逐渐得到强化,管理体制逐渐走向完善,将我国的乡村畜牧卫生防疫、医疗工作水平提高上来,更好的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崛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高美. 浅谈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 畜禽业. 2012(04).

  [2]杜延武,石文辉. 化隆县乡镇畜牧兽医站职能转变现状及对策初探[J]. 中国动物检疫. 2009(04).

  [3]张甲年,张复明. 浅谈县级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1).

  [4]马如英. 乡村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4).

  [5]许刚,高丽玲,张忠. 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3).
  畜牧兽医中级职称论文篇二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结果,分析了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的从业岗位及特点,归纳出生产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转换为学习领域的课程,重构了基于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实践

  【中图分类号】S8-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44-02

  当前我国畜牧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对从业人员的需求、素质、技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专业教学没有完全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等。因此,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

  1指导思想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岗位及其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培养职业素质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要求,体现职业素质课程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基本素质能力按照学生知识、技能、认知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习领域和工作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精心组织课程实施,并通过构建课程评价体系使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得以完善。

  2课程体系的重构

  根据2010、2011届毕业生跟踪的调研结果,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中有81.78%的毕业生从事养殖场的技术员或技术服务工作,同时,通过走访或网络形式对105家企业进行了调研,主要调研了专业涉及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胜任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针对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邀请了正大集团、高邮鸭集团、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中粮(肉食)集团、大北农集团、双胞胎集团等合作企业的8名技术骨干与校内7名专任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并围绕课程内容的适应性、培养途径的过程性、教学情境的职业性、 教学 方法 的行动性、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质量监控的实效性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2.1基础课程的改革: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认为应该设置德育课程的占39.36%,应该设置数学课程的占13.82%,应该设置英语课程的占31.91%,应该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占51.06%,应该设置化学课程的占25.53%。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企业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对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求也在提高。同时,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较职业技能更为关注。根据调研结果,对原有的《大学语文》、《体育》两门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在新的课程体系中体现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具有畜牧特色的职业素养、 文化 素质和身体素质。

  2.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第一步是通过调研,发现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面向:一是养殖企业从事 饲养 管理工作;二是饲料企业从事饲料销售售后技术服务工作;三是养殖企业从事疾病防治工作。根据从事的职业岗位,对8家养殖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和饲料售后服务技术骨干采用头脑风暴法的方式进行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然后从大量的工作任务中筛选出22项典型工作任务。第二步是根据能力复杂程度将22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归纳为行动领域。第三步是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12门学习领域核心课程。课程设置要遵循学习规律,职业成长规律,也就是从入门到熟练,从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在第五学期、第六学期设置了顶岗实习,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9个月的顶岗实习,同时将企业特色课程( 企业文化 )融入课程体系,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学习企业特色课程,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知。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经过企业调研,毕业生3-5年可以发展到场长、技术经理岗位或进行自主创业,开设了《畜牧业经济管理》、《畜牧兽医法规与行政执法》等课程。

  图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3加强实践教学

  新的课程体系中实践课时达到总课时的67.2%,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学院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完善实验、实训、实习、 社会实践 、顶岗实习等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保证各环节的实践效果;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按照“实训场所生产化,实训教师技师化,实训作品产品化”的思路,建成了“厂中校”和“校中厂”,同时与六十余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教学提供保障。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情境中学习实践,增强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

  4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确定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做、工相结合,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运用多样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如,可以引用典型案例学习,通过分析案例和写 心得体会 等形式巩固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制作的虚拟软件、仿真软件展示动物解剖、饲料加工、动物诊疗等操作过程,加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利用项目案例、视频录像、自测系统等网络资源实施开放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5考试方法改革

  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强化过程考核,同时将职业技能鉴定引入考核中,学生学习结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了学生的双证书获取率。

  6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

  走校企合作道路,创新了教师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及多家行业龙头企业,通过遴选1名企业专业带头人、特聘2名行业、企专家、教师与企业技师之间的身份互换等途径,优化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结构,建立“校中厂”技师工作站和“厂中校”教师工作站,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双师工作站”运行的管理办法等 规章制度 。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全程参与专业建设,根据企业要求共同规划专业发展,参与教学活动,如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校外指导老师,承担课程标准制定、特色教材的编写等任务。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丰富企业经历,掌握生产一线最新技术,提高双师素质,并通过合作申报项目、合作产品研发、开展技术培训等形式,促进企业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7运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教师的评价,二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对于教师评价可以采用督导、同行、学生对于教师的素养、教学水平、技能、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主要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企业评价等组成。分为几方面:一是可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生产实践,结合“饲养工”、“繁殖工”等职业工种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工作经历证书的“多证书”制,开展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考核,保证毕业生毕业时拥有多证在手;二是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进行评价,如顶岗实习最终成绩由实习周记、 实习 总结 、过程中的项目操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企业兼职教师打分等几部分组成。

  8课程体系改革成效

  程体系的改革提高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通过对在校生培养质量的严格把控,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的平均报酬从2009年的600元提高到1200元,毕业生起点薪酬从1200元提高到1900元,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6%,2011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以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评价高,对业务素质、职业技能评价好,总体满意率及工作称职率大于90%。

  9结束语

  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同时抓好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发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这需要企业提供技术骨干和实习的平台,校企共同培养具有在岗位第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学生。同时,要充分利用利用网络资源,对毕业生录用单位和毕业生进行调研,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因此,如何深化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 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6

  [2]李存霞,姬瑞海.加大课程体系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J ].职业,2011(33):127-128

  [3]张海燕,郭傲民,张红勇等.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13

  [4]景江,吴菊珍.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J ].中国校外教育,2011(8):133-134

  [5]许慧珍.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 J ].职业教育研究,2012(1):32-33

  [6]邱静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 J ].教育教学论坛,2012(1):238-240

何秀荣的著作论文

1、何秀荣 主编:中国农村政策要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何秀荣 主编:中国农业六十年大事记(1949-2009),《神农之魂 大地长歌》,金盾出版社,20093、柯炳生、何秀荣、田维明、陈洁等:WTO与非关税措施简明读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4、何秀荣、贾丁:欧盟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及其政策含义,载:国外农业支持政策,秦富等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5、柯炳生、何秀荣、田维明 等:WTO与中国农业简明读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月6、何秀荣等译、田维明等校:FAO-农业多边贸易谈判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译著)7、何秀荣、王秀清、李平:非洲农产品市场和贸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8、何秀荣 主编: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何秀荣、潘素文、李平:市场营销,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10、毛达如、梁振兴、王树安、Marschner:北纬40℃机械化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生产系统,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第六部分执笔)11、何秀荣、甘立平、任晋阳:农村信贷与税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512、何秀荣、张勤、李平、柯炳生:农场畜牧研究----方法与经济分析,美国温洛克国际农业发展协会、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1995(译著)13、合作编纂:汉德农业词汇,科学出版社,199415、合作编纂:德汉农业词典,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1、何秀荣:公司农场:我国农业微观组织的未来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9No.113、何秀荣:2009年我国经济动向的基本判断,中国禽业,2009No.54、何秀荣:中央一号文件为何强调“稳粮”?,时事报告,2009No.03 独立作者5、Zhongyi JIANG & Xiurong He: The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China: Background, Development, Achievement &. Problems,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008Vol.16、何秀荣:都市农业的发展、特征和成效,蔬菜,2008.067、何秀荣:现代农业中的农民与市场对接,载《求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之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048、何秀荣:《中国农产品市场发育研究》书评,农业经济问题,2008No.0210、何秀荣、常莉萍、李梅、李冬梅、张红:研究生选拔制度设计与选拔质量,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增刊11、何秀荣:评《入世以来中国农业发展与新一轮谈判》,经济研究,2006 No.1012、何秀荣、郝媛媛:食品安全:差距有多大?,大生,2006 No.0713、何秀荣:中国食物问题展望,日本农林统计调查[日文],2006 No.0214、何秀荣: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些看法,通讯,2006 No.0215、何秀荣:China's Grain Prospect in the near Future,日本农经学会2005年论文集,2005.0716、何秀荣、祝宏辉: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分析及对2005年的判断,调研世界,2005No.717、何秀荣:对华反倾销与非市场经济地位,农业经济问题,2005No.318、何秀荣、肖海峰、朱启荣、李鹏:中国国家层面的食物安全评估,中国农村观察,2004No.6 (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No.2)19、肖海峰、何秀荣、李鹏:中国城乡居民粮食安全的态度、风险承受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4No.01 (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No.3)20、何秀荣、李平、张晓涛:阿根廷大豆产业发展与政府政策, 农业技术经济, 2004No.0121、何秀荣: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综述,农业经济问题,2004No.0122、何秀荣:发展农业对我国农民增收究竟有多大作用?---- 历史角度的观察和思考,人民网,2003.11.13 (中国乡镇企业2004No.01转载)、翟雪玲、何秀荣:日本农业支持水平与结构,调研世界,2003.0626、何秀荣: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产业发展与政府政策,载: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研究,夏友富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0427、何秀荣: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方面的问题及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03.0228、何秀荣:我国大豆的战略发展不能片面地强调普通大豆,中国农业展望,2002.0829、何秀荣、Thomas Wahl: 中国农业贸易:最近二十年的变迁,中国农村经济,2002.0730、何秀荣、Thomas Wahl、陈永福:中日农产品贸易争端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2.0733、何秀荣: 欧盟农业补贴政策,北京农村经济研究,2001.1134、陈永福、于根法、何秀荣: 中日蔬菜贸易战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世界农业,2001.0835、陈永福、何秀荣: 中日蔬菜贸易战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农业经济问题,2001.0836、陈永福、何秀荣: 两伤结局—中终日蔬菜贸易战解析,国际贸易,2001.0537、武拉平、何秀荣:台湾省农产品运销系统及其启示,世界农业,2000.638、田维明、何秀荣 等:世界贸易自由化与我国农产品贸易战略选择,世界农业问题研究(第二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39、田维明、何秀荣 等:中国与主要国家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关系,世界农业问题研究(第二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40、He Xiurong &. Tian Weiming: Livestock Consumption: Diverse and Changing Preferences, in: China’s Agriculture at the Crossroads, edited by Yongzhong Yang and Weiming Tian, MacMillan Press Ltd. 2000 (剑桥文摘收录)41、田维明、何秀荣 等:中国农产品贸易战略选择, 中国农村观察,1999No.442、何秀荣 等:IFAD贷款资金转贷渠道调查,农村·社会·经济, 1998下卷43、贺晓丽、何秀荣:政策偏好函数:最新的进展,农村·社会·经济, 1997下卷,(译文)46、张燕、何秀荣:中国酒类消费模式研究,中国农村经济,1997 No.7,(译文)47、李宁、何秀荣:世界粮食市场的变迁与中国粮食,中国农村经济,1997 No.4,(译文)48、何秀荣:《农业市场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配套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研究》(北农大出版社),199649、何秀荣、潘素文:乡村集体企业市场导向机制分析,经济纵横,1995 No.850、何秀荣:我国肉牛业生产和消费概况,黄牛杂志,1995 No.451、何秀荣:我国肉牛业生产供给现状与展望,农村社会经济学刊,1995 No.352、何秀荣、柯炳生:对我国主要农产品提价潜力的分析判断,中国农村经济,1995 No.1 (收录于Wheat, Barley and Triticale Abstracts, Aug. 1996, Vol. 13 No.4)53、潘素文、何秀荣:完善企业文化、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中国乡镇企业文稿,1994 No.454、李平、何秀荣:市场经济过程中政府部门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案例分析,《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No.456、何秀荣、李平:经济规模国际比较的新方法---关于购买力平价问题,农村社会经济学刊,1993 No.457、何秀荣:东亚和西方工业国市场类型比较,经济论坛,1993 No.958、胡东良、何秀荣:华东诸省农民收入差异的成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1993 No.759、何秀荣: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的新途径,中国奶牛,1993 No.660、何秀荣:德国的有机农业,世界农业,1993 No.461、李平、何秀荣:新会计制度的一些特点,河北农业财会,1993 No.2

李秉龙的著作论文

1.《联邦德国农业中的合作社》,《农业经济》1991.22.《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农业经济》增刊1,1991.13.《从折旧基金的使用看企业规模经营效应》,《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34.《试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5.《试论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6.《关于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思考》,《农业经济》1993.27.《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粮食储备》,《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8.《粮食经营市场化与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9.《辽宁农村经济股份化若干问题的探讨》,辽宁省1993年农业经济学会优秀论文10.《辽宁省农村经济股份化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初步探索》,《农业经济》1993.1111.《农村企业股份化的意义与模式选择》,《改革之声》1994.212.《农业政策执行中的失真问题》,《经济纵横》1994.413.《将农业保险纳入国家农业保护政策体系》,《中国农村经济》1994.414.《农业保险与农业保护》,《农业经济》1994.315.《论农业保险与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16.《农村经济股份化过程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农业经济问题》1994.417.《中国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调整》,辽宁省1995年农业经济学会优秀论文18.《通货膨胀不是由农产品供给不足造成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5.1119.《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农业经济》1995.1020.《通货膨胀不是由农产品供给不足造成的》,《农村经济文稿》1995.721.《论农产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辽宁省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22.《论农业保险与农业保护》,《农业保险:理论、经验与问题》,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23.《初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农业经济》1995.524.《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合作制》,《经济纵横》1995.225.《农产品涨价的原因在农产品供给之外》,《经济纵横》1995.626.《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27.《论中国棉花产销政策的改革与市场体系的建立》,《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28.《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评估》,《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29.《棉花产销必须实行市场取向的政策》,《调研世界》1996.230.《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评估》,《经济纵横》1996.331.《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滞后是农民负担加重的根本经济原因》,《农业经济问题》1997.1232.《论农业教育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流淌》,《市场经济与区域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3.《论农业教育与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转移》,《农业经济问题》1997.1034.《中国棉花市场产销市场取向的政策改革》,《经济纵横》1997.935.《论农业税收与其农业经济利益的转移》,《调研世界》1997.536.《论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其向农业的经济利益转移》,《调研世界》1997.237.《对我国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调研世界》1999.338.《可持续发展将是21世纪中国农业和农村的主体》,《理论视野》1999.139.《现代农业营造什么样的未来》,《中国改革》,2000.240.《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发达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的改革》,《调研世界》2000.741.《世界农业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42.《世界农业对农业经济结构的影响》,《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43.《世界农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44.《Liberalism of Agricultural Trade and Reform of Agricultural Protective Policy》,2000年德国柏林国际农经学者年会提交论文45.《中国猪肉国际竞争力分析》,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2001.646.《中国鲜香菇遭受日本“寒流”》,中央电视台7频道《致富经》,2001.9.2947.《农业的家庭经营与农业合作》,“第十个五年计划”发展战略电视系列片《农业农村农民》,《新华音像中心出版》2001年版48.《国外农业财政政策与农业金融环境比较研究》,《世界农业问题研究》(第四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49.《中国贫困地区县乡财政不平衡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熵的分析》,《WTO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50.《中国出口猪肉产品关键在质优》,《中国畜牧报东方畜牧周刊》2002.1.651.《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畜产品国际竞争力》,《农民日报》2002.1.952.《农产品名牌的塑造与其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453.《欧盟农业金融环境的演变》,《农村金融研究》2002.854.《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现状及其成因研究》,《调研世界》2002.1255.《中国农业财政支出的政策取向》,《河北学刊》2002.256.《中国天然橡胶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农垦经济》2002.557.《中国肉类产品安全卫生与质量标准的国际比较》,《WTO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2002.658.《The Progr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Experience, Problem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Asia—Pacific》Meeting of the Advisory Panel on the ESCAP/UNDP Initiative to Support the Achievement of the Millennium Goal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PACIFIC ,2002.2 Bangkok59.《中国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绩效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3.0660.《中国贫困地区县乡财政不平衡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影响程度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3.0161.《中国农业信贷供给的区域分析》,《调研世界》2003.0562.《结构调整要效益优先——我国各省市区主要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分析》,《农民日报》第八版2003.11.1863.《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经济诱因》,》,《农村经营管理》2003.0664.《论农户与涉农企业的契约关系》,《小康社会与农民、农业、农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965.《肉类产品质量安全分级系统的国际比较》,中国畜牧报《东方畜牧周刊》2003.0166.《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探索 交流 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0667.《中国奶类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1268.《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新疆农垦经济》2003.1269.《农村外出劳动力经济地位获得初探》,《农村经济》2003.1270.《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收益与行为特征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4.1071.《WTO规则下国际农业政策的发展趋势》,《调研世界》2004.0972.《影响中国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4.0873.《中国县乡财政运行机理研究》,《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4.0174.《非贸易壁垒与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管理》2004.0475.《WTO规则下发达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的调整》,《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0476.《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定量研究》,《农村经济》2004.0777.《假冒伪劣市场的经济学分析》,《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0878.《乡镇企业资本密集型增长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79.《中国水禽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7-880.《中国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气象出版社 81.《中国城市化滞后及其对农民就业影响》,《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气象出版社2004.0982.《中国禽肉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及对策分析》,《中国禽业导刊》2004.1183.《农业市场化过程中的信用问题分析》,《中国禽业导刊》2004.0684.《论法律风险与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选择》,《中国禽业导刊》2004.1785.《关于粮食直补政策所引发问题的思考》,《经济快讯舆情》2004.0886.《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s meat products》,Workshop 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EU and Israel,2004.03.26-28 in Beijing87.《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长远战略》,《北京郊区现代化发展论坛论文集》2004.11.16-1788.《国家粮食安全与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河南商丘粮食主产区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高层论坛》2004.789.《调控粮食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人民论坛》2004.1290.《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s meat products》,《百年农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991.《中国农村居民储蓄动机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05.592.《国际棉价与中国棉价的相关性及因果性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993.《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理论、方法与进展》,《调研世界》,2005.794.《农民工工资现状及其微观影响因素分析》,《和谐社会与农村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095.《内蒙古农户与牧户消费需求比较》,《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296.《中国家禽业发展中的信用问题及建议》,《中国禽业导刊》,2005.1297.《农民工的出现及其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现代管理科学》,2005增刊98.《关于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的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5增刊99.《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分配路径探析》,《现代管理科学》,2005增刊100.《新阶段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学术前沿》,2005.2101.《中国豆粕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实证分析》,《中国畜牧杂志》,2005.6102.《论公司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的治理》,《农业经济》,2005.11103.《WTO框架下国外农业政策选择倾向比较》,《世界农业》,2005.11104.《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影响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6.3105.《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业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6.6106.《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监管》,《中国牧业通讯》,2006.21107.《国外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的发展经验及借鉴》,《世界农业》,2006.6108.《畜产食品质量安全:理论分析与对策思考》,《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4109.《食品安全政府管制目标探讨》,《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2110.《畜产食品质量安全的消费者行为分析》,《2006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论文集》,2006.11111.《我国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6112.《食品安全的风险分析》,《中国禽业导刊》,2006.4113.《以德为先,用心做事-对德青源的调查与分析》,《中国禽业导刊》,2006.8114.《欧盟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概述》,《新农村》,2006.9115.《对农产品标识制度的思考》,《新疆农垦经济》,2006.12116.《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6.4117.《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旋律》,《农业工程技术新农村建设专辑》,2007创刊号118.《The Poverty Reduction in Rural China:Policies, Experiences and Challenges》,Regional workshop on pro-po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hoices, coalition of the rural poor,and strategic thrust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March 13~16, 2007, Seoul, Korea119.《中国国定贫困县财政不平衡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影响的熵值分析》,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与布鲁金斯研究所沃尔芬森发展中心联合研讨会,中国大规模减贫决定因素与基本经 验的再认识:进程、效果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2007年6月20日,中国北京120.《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战略》,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现代农业高峰论 坛,2007年5月23日,中国北京121. 《中国猪肉价格短期波动及其原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7.10122. 《中国猪肉价格的循环波动与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禽业导刊》,2007.12123.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探讨 》,《中国畜牧杂志》,2008.4124.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基本经验与政策集合 》,《调研世界》,2008.512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效应分析 》,《新疆农垦经济,2008.6126. 《消费者乳品购买行为与支付意愿分析——以北京市居民为例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7127. 《基于质量安全的生猪生产者认知与生产行为分析——以山东省某市的调查为例 》,《调研世界》,2008.9128. 《基于质量安全的检疫人员对生猪及猪肉检疫的认知与行为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2008.10129. 《山东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农村经济》,2008.12130. 《中国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波动特征及趋势探讨 》,《中国物价》,2009.1131. 《市场开放以来中国棉花价格周期性波动分析》,《价格月刊》,2009.1132. 《相机抉择的棉花滑准税政策效应分析 》》,《新疆农垦经济》,2009.3133.《我国棉花短期价格波动研究——基于时间序列 》,《技术经济》,2009.4134.《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技术经济》,2009.5135.《中国肉羊生产的区域优势分析与政策建议》,《农业现代化研究》,双月刊,2009.6136.《我国羊肉产品国际竞争力之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9.8137.《基于虚拟水视角的东北粮食作物发展战略分析》,《技术经济》,2009.12138.《我国羊肉贸易及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9.10139.《中国大豆批发价格波动规律研究——基于garch模型》,《技术经济》,2009.10140.《都市型现代肉羊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当代畜牧》,2009增刊141.《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与认知行为分析》,《第十届全国畜牧经济理论研讨会暨首届中国畜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9.10142.《从市场主体与监管机制看畜产食品质量安全》,《科学时报》,2009.12.21A4143.《从人类发展指数与幸福感的比较看社会发展指标的完善》,《统计与决策》,2009.13144. 《基于自然禀赋的肉羊产业集聚分析》,《技术经济》,2010.4145.《虚拟水贸易理论及其政策化研究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5146.《中国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资源禀赋与粮食安全视角》,《资源科学》,2010.8147.《基于VAR模型的国产大豆和豆油市场价格传导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2010.8148.《中国肉类产品出口波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0.9149.《收入变动与城镇居民畜产品消费的实证分析》,《消费经济》,双月刊,2010.5150.《中国畜产食品出口波动的实证分析--基于需求、结构与竞争力的三维视角》,《中国农村经济》,2010.10151.《品牌信任对消费者食品消费行为影响的分析——以羊肉产品为例》,《中国农村观察》CSSCI,中文核心,2011.4152.《世界羊肉生产与贸易趋势分析》,《中国国情国力》,2011.11153.《基于环境修正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度量》,《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核心期刊,2011.5154.《中国城市居民户外食品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一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的调查为例》,《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核心期刊,2011.3155.《我国城镇居民畜产品消费问题分析》,《晋阳学刊》,CSSCI核心期刊,2011.2156.《我国肉羊价格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分析——对2006—2010年羊肉价格波动的思考》,《价格理论与实践》,CSSCI核心期刊,2011.1157.《中国肉羊生产空间布局变动的实证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1.4158.《中国肉鸡养殖业价格传导机制研究》,《统计与决策》,CSSCI,2011.20159.《中国肉羊产地移动的经济分析——从自然布局向经济布局转变》,《农业现代化研究》,核心期刊,2011.1160.《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农村养殖技术》,2011.3161.《论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动力机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当代畜牧,2011增刊162.《北京向城乡一体化行进》,《数据》,社科类一级期刊,2011.3163.《西部大开发中地理标志畜肉产品的消费行为分析》,《经济问题探索》,CSSCI核心期刊,2011.10164.《我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国际贸易问题》,CSSCI,2011.10 1.《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专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2.《农业政策原理》,编著,主编之一,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3.《市场经济基础知识》,编著,主编之一,专利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4.《外国农业经济》(第三版),编著,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版5.《农业经济学》(第四版),编著,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6.《农业综合技术知识自学指南》,编著,主编之一,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7.《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学》,编著,参编,农业出版社,1991年版8.《中国农村贫困、公共财政与公共物品》,专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2月版9.《农业政策原理》,编著,主编之一,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年2月第二次修订版10.《农业经济学》,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11.《农业经济管理教程》,编著,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12月版12.《农业政策学教程》,编著,副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11月版13.《WTO规则下中外农业政策比较研究》,专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3月版14.《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该著作同时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中国经济问题丛书),该著作于2008年7月获得第十五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三等奖;该著作于2008年9月获得“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8月版15.《新农村:生活宽裕》,编著,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16.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与现货市场关系研究》,编著,主编之一,科学出版社,该著作同时被列入“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2008年6月版17.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专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018. 《中国肉羊产业集聚与其地理标志保护》(专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019. 《北京市食品追溯体系的利益主体与监管机制研究》(专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0教学--教学与研究生培养 教学曾为本专科学生主讲的课程有:《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保险》、《保险概论》、《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现为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主讲《农业经济学》,为经管学院硕士生主讲《农业经济管理专题》、《发展经济学》,为经管学院博士生讲授《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的站园管理部

至2012年,学校有10个实验站。分别是农学实验站、园艺实验站、动物科技实验站、动物保健医院、蚕学实验站、林学实验站、东校区科技实践基地、省级花卉苗木科技示范园、植保实验站、资环实验站。★农学实验站:农学实验站始建于1971年,现有试验地500余亩,作物标本园10亩。晒场4000m2,综合实验楼2183 m2,播种楼1200 m2,种质库480 m2,机械库200m2,种子仓库300m2,PVC大棚920m2,双层保温玻璃大棚600 m2,早作栽培池600 m2,拥有各种农田作业机械30多台(件)价值数百万,做到了栽培管理全程机械化,灌溉自动化,布局田园化,教学科研条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本站2012年建有国家小麦原种生产基地,国家小麦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泰安分中心,国家玉米创新中心,作物标本园、粮食作物园、经济作物园、药用植物园区等部分。农学实验站已成为科研创新基地,农学及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实验实习基地和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基地。依托站园先后创立了“三阶段”、“三结合”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优秀奖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五项,2012年承担了“973、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在农学专业教学改革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了山东及黄淮海农业的高效发展。★园艺实验站:始建于2004年,现有温室大棚17栋,面积8500m2,简易棚2000 m2,晒场1000 m2。至2012年该实验站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每年有5000人次的学生在本单元进行实习,通过本站园的科技示范向社会推广,科技成果20余项,促进了山东蔬菜、果树生产的发展。★动物科技实验站:始建于2004年6月,占地面积27亩,建筑面积7500m2,房间140间,其中管理用房18间,教学用房32间,科研用房90间。实验站以提高服务于科研、教学实践和新技术展示的综合能力为发展方向,已初步形成了管理、动物试验、动物饲养、SPF试验室牛奶加工和淡水养殖六个功能区。已有繁育学科、动物营养学科、水产学科、预防兽医学科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5项、“863”计划课题2项、省良种产业化课题1项、农业部成果转化课题1项,动物遗传繁育学科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1项,“973”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省良种产业化课题2项,动物预防学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课题1项。淡水养殖区担负水产养殖专业教学、科研等工作,正在开展的有关研究工作有泰山螭霖鱼的资源保护与生物学特性、泰山螭霖鱼的系统选育及铒料配方、泰山螭霖鱼的药用价值、观赏鱼的杂交育种试验及遗传性状观察、各种养殖品种的开口铒料及铒配方、动物舍微生物气溶胶传播模式研究、新疫病毒气溶胶感染机制研究、免疫与工程化疫苗研究。2012年在试验站内开展课题研究的硕士生有40余人、博士生8人、进行创新学分研究的本科生200余人,教师20人。★动物保健医院: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创建于1958年,2000年12月在南校区新建动物医院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264平方米,建筑面积3799平方米,是一家集检测、防疫、治疗及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动物医院,在省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现有教职工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研究生导师5人,动物医院专职人员6人,拥有博士学位者4人。本院对家畜、家禽、宠物、珍禽及毛皮动物等动物的疑难病症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本院承担着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动物内科学》、《动物外科学及手术学》、《动物产科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中兽医学》等20余门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实践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其中,《快速培植牛黄和胆汁引流装置及方法的研究》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内培植牛黄技术》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科研论文70余篇。在研课题10项,包括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1项,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项目1项,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后基金3项,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基金5项,在研经费40余万元。著有学术专著《畜禽疾病防治学》、《奶牛疾病诊断与治疗系列片》、《家畜外科手术学教学系列片》、《猪病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等10余部。本院拥有先进的检查、检测和化验设备,如X光机、B超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半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诊疗手段先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常年为社会举办兽医技术培训班,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动物医学专门人才。对外科技服务工作一直是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的重点工作,每年接诊病例十余万例,年经营额在30-60万元之间,每年为学校创造利润10-20万元。为了更好地为禽业养殖户服务,本院常年聘请山东省著名禽病专家张嗣林教授常年座诊,为您进行禽病诊断和咨询服务。★蚕学实验站:蚕学实验站坚持以学生实践,教师科研、科技开发为宗旨。拥有国内一流的养蚕楼1栋,面积2300平方米,设有家蚕育种研究室,人工饲养室和良种繁育室等33间。建有喷灌桑园25亩,栽植了国内外具有特色的桑树品种资源170余份。本站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生产为保障的运行机制,担负着蚕学专业《养蚕学》、《家蚕良种繁育与育种学》、《桑蚕栽培及育种学》、《桑树病虫害防治学》四门课程的教学实习任务,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三年业,共培养学生192名,制定了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佑,考核标准体系和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使实践教学活动实出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本实验站先后承担了国家的课题2项,横向研究课题3项,发表论文50余篇,培养出具有特色的优良品种3对。牟志美教授研制出的“家蚕主要传染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有4项科技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本站园年生产优秀特色蚕种12000余张,产值达30万元。为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2012年,实验站担负着北方数省蚕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培训技术人员428名,为山东农业大学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省级花卉苗木科技示范园:该园始建于2006年,投资340万元,利用韩国技术建设了塑料温室3024平方米,玻璃温室1075.2平方米,自动化播种车间200平方米,改造温室800平方米,引进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南韩吸气全自动播种机;设计安装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滴灌、伸灌、弥雾灌概系统;自动施肥系统;自动化遮阳系统;自动化降温系统;自动化补光系统和自动化水处理系统。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使其达到生产高档次花卉、蔬菜等产品的要求。每年向社会提供一大批高质量、高档次的盆栽花卉产品,每年有近500人次的学生到该园进行实习。有多名教师利用该园的设备、设施进行20余项科研项目的实施研究。★东校区科技实践基地:东校区科技实践基地实践于2004年,占地面积150余亩,分为林学、园艺、园林、花卉、苗木培育科技实践区,该基地无论是在设备、设施的先进性方面,还是在硬、软件的相互配套及规模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能够承担较大规模的专业实验、实习设计以及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受到了所学专业与无进软、硬件设备操作的综合训练。每年有600多人次的学生到该基地实习训练,使他们的技能大大提高。在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的需求,自主开展生产经营、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激发了基地的活力,增强了基地的市场竞争力,在有力地促进了实训基地发展的同时,锻炼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使东校区逐步走上产教结合,相得益彰的良性发展之路。★植保实验站:植保学院站园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农业社会需要的“道德、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按照山东农业大学教学基地总体建设规划和植保护学科特点,遵循为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服务的原则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现占地50亩,设有农作物病虫害观测及防治区、林木病虫害观测及防治区、灯下昆虫观测试验区、杂草实验区、农药药效试验区、昆虫繁育试验场和烟草实验站。通过实施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建立一套良好的运行机制,植保站园建设同实验中心的建设密切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构建立了实验室室内实践内容与站园室外实践内容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植保实验站园已成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农业昆虫学》、《农业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烟草病虫害防治》、《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等课程的教学实习任务,每年承担的各类实习主要有植保专业的3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第一、二阶段24周,及农学、果树等专业教学实习各半周。每年均接收学生实习数为950余人。在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同时,每年有10余名教师在站园进行着黄粉虫工厂化生产、蝗虫资源化利用、蚯蚓生产及生态转化功能、新型除草剂田间药效评价、无公害优质小麦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生物源农药开发研究等10余项课题。植保实验站园作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摇篮,先后有6项科技成果从站园推广,面积达20万余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农业资源环境生态实践站园简介:农业资源环境生态实践站在学校领导、南校区管理委员会及科技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实践站园的建设即将竣工。本站园是农业资源、环境科学、草业生态、气象观测集一身的多功能站园。站园占地三十余亩,有实验科研管理用房六百余平方米,现代化科研网室600平方米,高档栽培池50平方米,模拟生态护坡墙50米,建有空气质量监测站、气象观测站,智能灌溉试验站,并建有一个高尔夫模拟球场。站园内有国内外各位草坪种质资源50余份,野生花卉20种,宿根花卉30种,其他观赏地坡植物20余种。站园将建成一个教学科研、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站园。站园建成后,每年将为资环、农学、园艺、植保、林学、生科、动科、水利八个学院,十余个专业,近三千名本科生提供教学实验基地,每年为近40名硕士、博士生提供科研场所和试验材料。每年有十余个科研项目、20余名教师进行研究和教学研究。农业资源环境生态实践站园的建成将会大大提高资环学院及全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也将成为山东农业大学实践站园的又一个新亮点。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实验站园是由过去的农场、教学基地变革而来的,在不同的时期,对农大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组织建设一大批高技术的基础设施。几年来按照站园规划和学校的要求,组织建设了包括:农学实验站、园艺试验站、动物科技实验站、蚕学试验站、东校区科技实践烟基地、植保试验站、资环试验站、省级花卉苗木科技示范园、排水泵站、国家黄淮海区域玉米技术中心、控释肥中试车间、园区道路等在内的基础设施面积10 多万平方米。整治改良复垦土地1450余亩,建设南校区防洪排涝灌溉设施。为实践教学、科技创新提供了高水平的基础条件。2、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积极协助有关学院创新教学模式。如:以农学院为代表的”课程论文”型,林学为代表的“生产实践型”,园林科技学与工程学院为代表的“模拟承包型”这些模式已被证明是正确的,适应了农业高校人培养的需要,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来,有20多个专业的学生到有关的实践站开展刘程20论文、毕业生产实习、标本采集、科学研究,包括实习劳动在内的实习学生的规模达到3.5万人次。 并写出了大量的具有高水平的科技论文、调查报告、毕业论文等、使技能素质得到大大的提高 。3在站园建设发展中,不断提高技术、教育创新能力。到目前为止,组织各试验站共安排国家、省及部委各类科技项目30项,累计科研经费达2000多万元,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提高了站园的科研水平和发展质量。在站园区的科技发展成果63项,有60项获得了国家、省部及厅局级科学奖励。有2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不断把我校的实践教学的研究水平推向新的层次。4、实行产学研结合,共同进行站园建设。按照学校的要求,先后引进了校外四家企业加盟我校站园建设,形成了站园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机制,引进的企业已投入800多万元进行项目的建设引进新品种200多个,开发项目20 多个,吸引一批年轻教师进行科技创新,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有补少兄弟院校的领导专家前来参观学习。5、积极探索高校参加当地经济建设,解决学校发展中问题的新路子。为了发挥我校科技、智力、信息优势,促进南校区周围村庄的经济发展。积极组织集中发展了“农民进大学”、“科技进农村促发展”活动。有针对性地向周围村庄提供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科技项目10多项。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在短时间内,使农民见到效益,得到实惠。黄昆虫养殖项目在黄家庄村开展后 ,已形成22个专业户。使每户增加经济收入2000元以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