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红歌毕业论文

2023-03-02 14: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红歌毕业论文

2008年2月作曲的『回家亲爱的爸妈』被收录青年创作集选2009年9月被武汉音乐学院评选为优秀学员2010年10月获得由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和湖北省群艺馆举办湖北省第三届青少年音乐大赛中荣获专业组银奖2010年11月武汉音乐学院校园歌手荣获优秀奖2010年11月荣获香港国际艺术节声乐比赛银奖2011年3月在武汉音乐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系列活动“2011年度”三月三情歌’演唱演奏比赛中荣获第三名2011年4月参加湖北省楚天艺术大赛获得专业民族唱法一等奖2011年5月演唱《一个妈妈的女儿》荣获“唱响主旋律颂歌献给党” 暨纪念建党90周年声乐比赛优秀演唱奖2011年5月参加文化部团中央第十一届蒲公英大赛荣获民族专业组金奖2011年6月参加中国红歌会成功晋级前十强获得人民网第六名,得到了著名歌唱家陈思思的好评。2011年6月有幸加入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之声”合唱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华红歌会获得比赛金奖2011年8月荣获第三届国际华人艺术节“新加坡”声乐比赛民族唱法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组银奖2011年11月荣获亚洲青年歌唱家大赛铜奖2012年2月创作了黛凝作词的《雪域吉祥》五次登上中国广播电台“中国民歌榜”排名前五2012年3月参加武汉电视台“第五届流淌的歌声”原创歌曲大赛《江畔梅》荣获十大优秀歌曲奖,并获得2万元奖励,多次被长江日报,湖北日报,武汉晨报,晚报等报道。 2012年7月荣获第三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民族唱法优秀奖201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原生民歌大赛演唱了《黄四姐》《六口茶》并参加了由湖北卫视现场直播的歌飞武当颁奖晚会喜获铜奖2012年11月被武汉音乐学院评选为“优秀学生班干部”及“三好学生”同时获得学校颁发的单项奖学金2012年12月创作的民族作品《雪域吉祥》获得由湖北省教育厅和文化厅联合举办的“长江之春”青年音乐家专业作曲比赛喜获铜奖第一名,包括:交响乐室内乐器乐《雪域吉祥》是唯一民族声乐作品获此殊荣的作品,同年创作了《飞翔的云朵和哈达》。2012年创作了著名词作家王平久老师的《国土》得到了王老师的肯定和支持,并拍摄了作品MTV;2013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被评为优秀学生2013年作为声乐系编写的论文『浅谈峨嵋酒家』获得优秀学生毕业论文奖2013年『国土』获得湖北省最高音乐政府奖金编钟创作组:铜奖,2013年8月『国土』再次荣获北京人民举办的美丽中国原创音乐大赛专业组金奖。2013年《江畔梅》和《雪域吉祥》 同时荣获“美丽中国”放歌中华最佳作曲演唱奖2014年4月荣获北京市政府海淀区第十届青年歌手大赛一等奖,晋级全国完美声音三十强。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建设

以学生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在党的十七大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体落实到高校就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程度是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1 营造和谐稳定、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环境

建设和谐校园,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举措。建设和谐校园,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实现学校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有利于学校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相和谐。建设和谐校园,要积极营造和谐稳定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环境,用校园和谐保障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谐的校园环境、良好的育人氛围,是大学师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只有校园和谐,才能激发师生的创造活力,才能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把师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读书做学问上来,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校园内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大环境,师生才能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想、理念、学术上的探讨、交锋和争鸣,个性得到张扬,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空间。

校园的和谐体现了学校的软实力,也体现了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学校要通过和谐校园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努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积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广大师生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中来升华人格,完善自我,做到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使师生员工与学校共同发展。

2 以学生为本,多措并举,构建和谐校园

近年来,天津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和谐校园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积极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服务保障和环境文化建设等育人领域的工作,以学生为本,多措并举,构建和谐校园。

(一)以学生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和谐

教育教学是高校的中心环节。以学生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和谐,关键是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使教与学两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一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本领,让教师在学生的促进下不断提高为师追求和教学水平。

我们坚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和谐创造条件。近年来,为了扩展学生个体发展的选择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我们在电子信息科学、机械、能源动力、材料科学等十个学科领域实行按照大类招收录取新生,实行了专业主辅修制、跨专业选课制和弹性学制,制定并实施了与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我们把培养学生“以创新思维从事工程设计的能力、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适合团队作业方式的通用管理能力”作为重点,通过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组成模块,增设专业设计、英语演讲、通用管理学概论等必修课程和在各学院开设一大批跨专业、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切实加强了课程体系建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还加强和拓展了实践教学体系,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引领,在大型先进企业建立了一批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了校、企合作;推动了重点实验室面向学生的全面开放,在工程训练中心和各学院建立了可由学生自主选题并独立研发的创新实验室;在“两课”教学中有机融入了社会实践活动。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和谐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坚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与学的和谐互动,让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引领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校教师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导入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对获取知识方法的掌握,教学相长,把“教”的重点放在启发、引导、组织和鼓励学生的“学”上来。我们在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积极推行分级教学,针对基础不同、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教学组合,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选取不同的教材、执行不同的教学进度,既做到了因材施教,又保证了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要求。我们在专业课和部分公共课教学中加强了学生实践体验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采取了“真实案例”教学分析、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讲授相关专业知识、聘请企业工程师结合生产实际承担部分专业教学任务、毕业论文(设计)真题真做等具体措施。

(二)以学生为本,让管理工作走上不断优化的和谐通道

管理在高校中发挥着中枢调控作用。以学生为本,优化管理工作,不但要使管理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要求,保证各项工作的规范有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而且要注重发挥管理的激励和保护作用,在不断推进管理规范化的同时实现管理的人性化,使广大学生能够积极认同、主动参与并自觉维护管理。

我们坚持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方法,积极建立学生参与管理的有效机制。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校、院两级学生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推进面向学生的相关政务公开、落实办理学生代表提案、建立学生代表与各管理部门联系沟通机制、健全学生会权益维护机构及职能等,切实发挥学生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监督作用。教务部门在学生中建立了教学信息员队伍,通过这一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运行情况,征求学生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作为改进教学、加强管理的重要推动力。学生教学信息员都以公开的管理参与角色开展工作,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很强,所反馈的信息真实可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颇有价值,迄今已有上百条意见、建议得到采纳或借鉴应用。学生工作部门每年都从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中选拔一批优秀骨干到低年级担任学长辅导员,协同班主任、班导师开展工作,不仅拓展了学生参与管理的途径,而且加强和改善了对低年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学业辅导。低年级学生普遍反映,学长制的实施促进了他们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生活顺利过渡,学长的榜样示范和指导帮助使他们受益匪浅。后勤管理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紧密配合,主动组织学生参与食堂、公寓等重点服务领域的管理。由学生会干部和各学院学生代表组成的膳食协理委员会,不仅对伙食的卫生、质量、价格和餐饮从业人员的服务过程进行监督,拥有监督检查权、评议评价权,而且与后勤处膳食管理中心结合行使处理、处罚权,在外包商户引进和退出、大宗集中采购、饭菜价格调整等方面拥有投票表决权。在学生公寓,由学生“居民”组成的新型社团“爱家公社”与公寓管理中心、物业公司共同实施标准化学生公寓建设,并开展了公寓文化节、文明宿舍评比、倡导节水节电等活动。

(三)以学生为本,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和谐

服务保障为高校运行提供重要保证。以学生为本,加强服务,保障和谐,必须以提高服务保障质量为着力点,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努力为学生办实事解难题,维护好、实现好学生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提高广大学生的认可满意度。

我们坚持从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通过改进服务领域工作,重点解决了涉及广大学生切身利益的若干问题。在改进服务领域工作方面,学校后勤系统建立了覆盖全校的后勤服务保障导航体系,公布了涉及各个服务环节的热线咨询电话,建立了后勤服务的快速反应机制;学工部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立了开放式的学生事务服务大厅,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务和多方位咨询服务;教务部门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了具有规章制度和政策查询、学习成绩查询、选课指导服务、师生互动交流等功能的教学服务网站,同时还在腾讯网上开设了微博,及时向学生发布教学信息。一系列改进服务保障措施的实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学习生活的便利和切身利益的保障。

我们从关心和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重点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家庭经济困难生帮扶、学生就业指导等三个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建设,引进了先进的学生心理健康评价软件系统,建立了心理咨询、音乐减压、团体辅导等活动室;我们在校、院、班级建立起三级心理防护网络,配备了专门师资和工作经费,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在班级增设了健康委员,开展了以健康委员和学生骨干为主要组织者的辅导特色活动;我们还加强了学生心理协会等社团建设,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宣传节和开展讲座报告会、恳谈交流会、心理剧展演、心理电影赏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我们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帮扶资助原则,进一步规范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机制;本着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业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了绿色入学通道、定期经济资助、个别临时资助和实施助学贷款、增设勤工助学岗位等方面的帮扶机制建设;本着教育引导与经济帮扶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和开展自强自立教育,进一步加强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鼓励和思想意志、人格品德培养。针对就业形势严峻和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加大的实际情况,我们把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从低年级就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并开设了相关课程,经常举办有关专家讲座和实践体验活动。我们在本市高校率先建立了具有合同签约管理、就业信息发布、数据统计分析、档案资料查询、派遣报到证审批等功能的毕业生就业管理网络系统。我们把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相结合,通过就业指导课和毕业前教育,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职业道德操守、服务贡献社会等方面教育引导。据统计,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始终高于本市高校的平均水平,就业质量不断上升。

(四)以学生为本,积极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环境文化建设是高校的重要组成内容。以学生为本,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必须以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组织广大学生积极投身优良学风、校风建设,积极参与校园美化环境的建设,让学生在优美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对大学校园形成心灵归属感。

我们坚持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近年来,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正确思想观念引导学生、用先进文化塑造学生的大课堂,进一步扩展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领域和载体渠道。我们定期举办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除了邀请校外领导和专家主讲外,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每个新学年开始都亲自为学生上形势政策教育第一课。我们以学生“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等理论社团为依托,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与研讨、社会考察与调查研究、社区挂职锻炼与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着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我们注重发挥学生身边的优秀典型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走正确成才之路。近年来,曾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和天津市感动校园十佳大学生称号的冯雅楠同学,以其与癌症顽强抗争、不懈追求德业并进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她写的《像花儿般灿烂》一书成为广大学生争相传阅的励志教材。我校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和天津市十佳大学生称号的藏族学生豆本加,以其用所学知识回报人民、努力为家乡脱贫致富做贡献的感人事迹,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和追捧。我们注重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红歌大合唱比赛、抗震救灾大型文艺募捐活动、国家著名文艺团体“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等,都在广大学生的文化精神塑造和思想品位形成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积极组织广大学生投身优良学风、校风建设。近年来,我们积极致力于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大力传承和弘扬“重德重能、求实求新”的校训和“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团结包容”的理工精神,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通过持续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高扬“爱党、爱国、爱校”和“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校园主旋律。我们坚持与第一课堂相结合,通过建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立项课题研究的组织机制、扶持发展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建设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和定期开展校园学术科技竞赛,常年不懈地推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在全国和天津市“挑战杯”竞赛中屡获佳绩,先后获得全国“挑战杯”特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以及天津市数十项奖励。蓬勃的课外活动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有力促进了优良学风、校风建设,也进一步密切了广大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治学执教、学习创新中的和谐关系。

我们坚持把建设优美校园环境作为广大师生员工共同承担的责任使命,努力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使环境育人的功效得到进一步发挥。近年来,结合我校新校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组织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学生为新校区建设积极献计出力。新校区道路、楼宇、广场的命名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已经确定的部分方案凝聚了广大学生的聪明智慧。我校艺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在新校区环境规划和绿化美化提升中积极建言献策;环境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在新校区大湖生态保护和校园绿化品种栽植、灌溉水质检测等方面开展了细致的调研论证并提出了诸多合理建议;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老师和学生还直接参与了新校区建筑方案设计论证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此外,在新校区学习生活的学生们还以学院为单位主动认领绿化维护、卫生保洁责任区,以他们的辛勤劳动呵护着心爱的校园。广大学生在参与建设校园美好环境中进一步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也在受益于美好环境熏陶中激发出了对校园的心灵归属感。

3 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创新方法,不断开创和谐校园建设新局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为了巩固和深化和谐校园建设成果,加快和谐校园建设步伐,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任务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全体制、完善机制,挖掘载体、创新方法,不断开创和谐校园建设的新局面。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适应建设和谐校园的发展要求

全面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前提与先导。随着和谐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不但要在根本指导思想和宏观目标任务及要求上取得思想认识上的统一与提高,而且还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强化和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共识。结合我校实际,当前我们应侧重于统一和提高四个方面的思想认识:一是,从领导干部到每一名师生员工都要进一步增强建设和谐校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构建校园各种和谐关系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从而做到思想上的自觉和行为上的主动,在校园内进一步形成共同的精神追求。二是,将高校的育人工作主线与建设和谐校园重要任务紧密联系、高度融合,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工作理念,把“四育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三是,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工作都要更多地关注舆情民意,从关心爱护他人、理解尊重他人、平等善待他人的角度考虑和处理问题,通过切实解决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广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四是,在建设和谐校园中更加注重思想道德建设,要把教育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人格魅力完善作为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和增进育人过程和谐的重要引领要素,进一步落实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先的教育基本原则。

(二)健全体制、完善机制,进一步形成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合力

体制、机制的健全与完善,是全面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健全体制、完善机制,要着眼于组织领导、协调推动、检查落实的更加有效,对现有体制中的责任体系进行合理构建及必要调整,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从现实出发,为进一步形成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合力,我们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要把建设和谐校园的工作责任和任务进一步分解到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单位的工作中去,使其成为各级岗位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作用,抓好条与块、线与面相结合的具体组织管理,避免各领域的实际工作与落实和谐校园建设任务相脱节。三是,进一步加强建设和谐校园的制度保障,特别是加强涉及各部门密切配合、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建设,努力使建设和谐校园的各项工作纳入到民主法治的发展轨道。四是,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和其他组织团体在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积极为和谐校园建设献计出力,形成团结和睦、共建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挖掘载体、创新方法,进一步增强建设和谐校园的生机活力

进一步增强建设和谐校园的生机活力,仍有待于我们在挖掘载体、创新方法上不断付出努力。当前,我们要进一步丰富和强化校园文化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载体功能,通过培育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增进育人过程中的和谐,推动和谐校园建设。要深入挖掘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以体现时代精神、弘扬正气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促进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以特色鲜明、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的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巩固校园主流意识形态;以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健康向上的文化、科技、体育和艺术活动,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水平。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文化载体功能,通过不断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提高网络技术运用水平和规范网络信息管理,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是增强建设和谐校园生机活力的重要途径。在创新方法上,我们要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好激励引导、感情融入、交流沟通等方法要素。要更多地注重对广大师生员工的正面激励,通过各种激励引导方法增强他们的主观内动力;要带着浓厚的感情投入到建设和谐校园中去,情理交融地把握好各种关系矛盾的处理;要更加重视各方面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交流沟通,特别是学校各部门与广大师生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群策群力地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音乐的创作特点包含哪些内容?

你想错了,你说的那些是分析作品用的,创作音乐,首先是创作的动机,你为什么创作,然后是创作的表达方式,你要用大调还是小调来表示作品的喜怒哀乐,内容,最重要的准备让哪个层次的听众来接受,你给20岁左右的人写一首红歌类型的作品,肯定接受的人不多,对吧在好好想下,还有很多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