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土地确权

2023-03-02 11: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毕业论文土地确权

法律产生于权力,法律是人类行为规则中重要的一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法律 毕业 论文5000字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知识产权融资担保的法律障碍和问题

一、知识产权融资的概述和必要性

知识产权融资是债务人和第三人用自己合法的知识产权出质,向债权人做出担保债权实现,获得贷款的融资方式。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法律依据见于:《担保法》第75条第3款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着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质押,并签订合同,相关本门登记自登记起生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十分普遍,在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要“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

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的融资需求大,而信用低,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价值少并且未被充分利用,而银行和中介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传统的负面影响,知识产权的未来使用费的风险大,贬值高成为了其担保的障碍和观念的误区,并且法律的相关漏洞使融资得不到保障。在我国,中小企业拥有的专利占总量的65%,新产品占80%,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国民生产总值)60%,上缴税收占税收总额53%。所以知识产权的融资的市场和机会很多。并且加强知识产权的融资,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的能力,减少政府的负担,符合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提高整体对外的竞争力和适应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创新能力的增强。

二、我国现存知识产权融资法律规定所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不清,权利界定过于笼统

我国虽然有相关的《担保法》,《专利法》,《商标法》,《着作权法》的出台,但是对如《担保法》:

第七十九条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着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其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第八十条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权利出质后,出质人不得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可以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出质人所得的转让费、许可费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质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

规定过于笼统,对于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其操作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并不能完全涵盖。但对于专利、商标、着作权之间的交叉问题应适用何种法律也没有完整的规定,质押融资事件中面对复杂问题更无所适从。并且其规范的范围过于狭窄,没有商业秘密权,商号权,植物新品种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并没有包括在内,也没有专门或集合立法,导致很多权利的真空和争议侵权的产生。还有担保法与物权法的衔接性较差。如《担保法》第79条对知识产权质押合同生效的表述是:“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而《物权法》第227条则规定:“以 注册商标 专用权、专利权、着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有关主管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从严格的语义角度解读,“设立”与“生效”是两个法律后果截然不同的概念,两者相互矛盾,不利于法律的适用。

(二)知识产权融资的评估不完善

知识产权的资产评估的是整个融资担保的核心和关键,知识产权评估的内容包括:所含权利及限制、知识产权的价值、确定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是否明确和规范三个方面,但是由于我国的评估水平较低,标准的不统一,形式的不一致,并且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又没有使用不同类型的评估,使得评估并不科学风险的不确定性加大。

(三)知识产权的市场交易不成熟

由于知识产权的担保价值主要是它的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而知识产权本身的变现的难度大,风险和贬值的可能性高,而公开的市场交易规则不规范,其融资成本高。并且专利的时效性使得很多专利可能濒临浪费和报销,而且没有市场的交易的统一规范,是知识产权的交易秩序十分混乱,风险上升。还有就是知识产权难以转化,或转化条件高,例如专利权很可能依靠大的机器和设备进行,使得成果转化的效率很低。

(四)知识产权融资的中小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内控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使得银行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了解和信息甚少,自身的信用等级很低,很多的银行不敢把钱贷给中小企业,而又缺乏相关的调查和咨询,双方的沟通和联系并不紧密。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会提高融资的门槛和费用,并且对于其的流动性和用途进行细致而有限定性规定,大大影响了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五)我国的知识产权的登记制度混乱

我国的知识产权的登记程序十分复杂,难度极大,有数十个部门进行监管,而且权力过大,费用过高,有些担保重复,而有些担保没有,不允许“未来财产”和“数量浮动的财产”作为担保物,使得登记的难度和成本增加。并且不同的知识产权种类,如专利和商标进行双重的质押,其流程和所经和部门就更难以操作。加之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着作权因交易而移转或设定质权时,因缺乏公示机制。使情况更加复杂。

(六)知识产权的担保形式单一

对于专利的有较强的时间性和实用性来说,专利的质押不利于整个专利的使用和专利的升级,其的价值被大大限制,而且,知识产权担保物的担保价值不完全基于担保物的转让,更多地基于知识产权的预期现金流量;知识产权担保价值更接近于抵押价值,而非转让价值。因此,知识产权质押是值得质疑的。

浅议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隐性流转的法律规制

摘要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倾向于在城市购房,其在农村的宅基地及其住宅因此被荒废,一些地方甚至出现“空心村”。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功能逐渐弱化,很多地方开始出现宅基地使用权的隐性流转,有必要将这些隐性流转行为置于法律的规范与调整之下。本文以维护交易安全为目的,从健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建立有效机构服务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立法建议。

论文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隐性流转 宅基地登记 宅基地退出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物权法》将宅基地使用权定性为用益物权,是一项他物权。我国物权方面的立法宗旨正在经历由罗马法“以所有为中心”向日尔曼法“以利用为中心”的转变,物权也由“重归属”向“重利用”方向发展,但与所有权相比,宅基地使用权的行使仍然受到很多限制,在诸多方面需要让步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保证所有土地实行公有制,在此前提下实现农村宅基地的物尽其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 渠道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农村住房市场将会逐步放开,依据“房地一体”原则,积极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的流转十分必要。在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前,宅基地使用权的隐形流转已经事实存在。常见的隐性流转方式包括转让、出租、赠与、抵押、入股、继承与置换等。隐性流转由于缺乏法律规制,大多属于“暗箱操作”,由于宅基地使用权归属出现的纠纷会造成流转各方权利受损,具有较大的法律风险。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隐性流转的法律规制略陈管见。

一、将法律规制关口前移,健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

公示公信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物权如同 足球 场上的球门,若想进球,必须清楚标明球门的位置,物权登记是实现公示公信的必要手段。

(一)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是宅基地流转的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即宅基地所有权归乡镇集体、村集体或村民小组享有。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获得宅基地使用权并在宅基地上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原始取得采取登记对抗主义,办理登记手续不是取得该用益物权的必要条件,但登记后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奠定产权基础。但基于我国的历史习惯和农村实情,确权登记工作推行难度大。建议采纳广东、安徽等地农村土地改革试点 经验 ,只有完成宅基地确权登记手续的才可以流转,并且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二) 宅基地使用权隐性流转登记应区别对待

隐性流转造成的宅基地使用权变动通常“披着合法的外衣”,以“房地一体”为原则有条件的转让或继承。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隐性流转终将抛开现行法律制度的限制,新的立法应区别对待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在登记生效主义与登记对抗主义间做出恰当的选择。现行法律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也值得借鉴,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采取登记对抗主义,但对其他形式进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未做规定。

目前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只能随地上附着物一并转移,且受让人与转让人须为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据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转让行为自然可以达到公示公信的效果,宅基地转让得实行登记对抗主义。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赠与与继承都会造成享有该用益物权的主体发生变化,应着重审查上述行为是否符合实质要件。由于赠与与继承属于无偿取得,根据《物权法》规定,善意第三人主张行使对抗权应以支付对价为前提,赠与与继承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不享有一般的对抗权。因此赠与与继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时,应适用登记生效主义以确保法律关系的稳定。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出租、抵押、入股不会造成享有该用益物权的主体发生变化,立法对上述行为的登记可不予规定。租赁、担保、参股各方当属理性人, 租赁合同 、担保合同与认股权证的契约效力足以保障交易安全。相继成立的中介服务机构也可提供合同鉴证业务,强化契约效力。

二、拓宽法律规制视角,建立有效机构服务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

(一)建立专门的行政机构统一登记农村土地使用权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中规定,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做到宅基地土地登记发证到户,内容规范清楚,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但此项规定在实践中落实困难。我国不动产登记存在多个登记机关,多头登记的现象。农民嫌麻烦不愿登记,个别登记机构为谋取利益收取高额登记费用也是造成宅基地登记工作难以推进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机构统一登记农村各类土地使用权。

当前宅基地使用权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主要原因是“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虚位问题,土地所有者未能积极维护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可发挥村民自治机构的基础性作用,在自治单位挑选联络员,开展 法律知识 的宣讲普及活动,各乡镇安排专员负责协调工作。通过科学的人员配置与机构设置强化宅基地所有权人作为管理者的身份与职能。各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依据宅基地流转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登记,逐步实现与金融机构、民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全方位保障交易安全。

(二)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土地中介服务机构

借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成功经验,成立市场化运作的中介机构,提供信息发布、价格评估、合同鉴证、法律咨询与纠纷调解等服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院长建议建立一个农村土地交易市场,为包括宅基地在内的所有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服务。目前重庆、成都、武汉都在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市场,但都在研究试点阶段。而且单一行政化运作的土地交易所难以解决宅基地流转过程中大量现实且专业化的问题,如流转信息发布渠道不畅通,土地价格评估不专业,交易手续复杂当事人难以应对,流转后土地价金发放比例及 方法 难以确定,交易当事人权利救济途径缺失等。

市场化运作的中介服务机构应运而生,中介机构以居间人身份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各方提供专业化服务,按照一定比例收取佣金。城市房地产中介机构的运营模式可以作为参考,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可发掘研究此类业务。在探索分类业务、分项经营的基础上,逐步成立综合性的市场运营机构,如宅基地委托代理机构、宅基地评估公司、宅基地 保险 公司、宅基地投资经营公司等。

三、统一法律规制口径,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

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遵循“一户一宅”原则,然而不少农户可基于继承或接受赠与等原因获得多处宅基地,“一户多宅”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农户甚至超出标准面积建房,建造新房却不拆除旧房,或未经审批违法占地建房。据调查,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铁炉街道下辖的刘村,仅375户农户,但宅基地却多达500处,闲置宅基地96处,其中,无房空宅基56处,超过30%的农户存在一户多宅现象。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此类现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宅基地闲置率有可能进一步攀升。默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隐性流转只是权宜之计,且隐性流转的不规范会导致宅基地价格降低,损害农民利益,造成集体资产流失。要从根本上规制宅基地的隐性流转,应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按照不同的情况,农村宅基地退出可以采用无偿与有偿两种方式。出于公益事业建设、乡(镇)村公共设施建设和旧村改造的需要占用农民宅基地的,不涉及农民主观意愿,为单方行政行为,适用各地农业用地征收补偿标准,此处不再赘述。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无偿退出

《农村宅基地管理条例》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无偿退出的情形包括:不合规定的“一户多宅”或超出标准建房的;自批准建房之日起满二年未动工兴建的;非法转让宅基地或住房的;④笔者增加一种情形,村民在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后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第一种情形下应鼓励村民主动退出,违法占用的宅基地无偿收回,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给予适当补偿,面积超标且超标部分房屋灭失的不在补偿之列。后三种情形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由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直接无偿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有偿退出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有偿退出的前提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基金。但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村集体大多没有相关资金来源。 宅基地退出补偿基金的资金来源应以“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投资”为原则,以国家财政拨款为基数,鼓励村办经济和集体组织成员加入,在土地收益实现的情况下,按照基金份额分配收益。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民都是理性人,若要让其自愿退出原本无偿取得、拥有无期限使用权的宅基地,应积极探索宅基地退出激励补偿机制,包括制订符合市场行情的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探索赔偿金的发放方式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除货币化补偿外,广东、重庆、天津等地已经开始试点“宅基地换房”,即农民自愿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换取小城镇内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这种以宅基地使用权换取房屋所有权的方法看似美好,却存在不少现实问题。由于小城镇住宅建设成本较大,这种置换必须成规模、大面积进行,集体成员内部意见不一致时,少部分村民的利益恐难以保障。迁入小城镇也为日后从事农业生产带来不便,在以传统粗放型耕作为主的农村,“宅基地换房”模式难以推广。

请问有现成的写好的有关农村土地确权的毕业论文可以供我参考吗?谢谢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下面对论文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仅供参

  考:
  

  . 摘要的作用
  摘要也就是内容提要,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论文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的短文,

  有其特别的地方。它是建立在对论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

  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留主干去枝叶,提取论文的主要信息。作者的观点、论文的主

  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这些都应该在摘要中体现出来。好的摘要便于索引与查

  找,易于收录到大型资料库中并为他人提供信息。因此摘要在资料交流方面承担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2.书写摘要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1)论文摘要分为中文摘要和外文(一般为英文)摘要。摘要在篇幅方面的限定,不同的

  学校和机构有不同的要求,通常中文摘要不超过300字,英文摘要不超过250个实词,中英

  文摘要应一致。毕业论文摘要可适当增加篇幅。
  (2)摘要是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即使不看论文全文的内容,仍然可

  以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新观点和想法、课题所要实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研究

  的结果与结论。
  (3)叙述完整,突出逻辑性,短文结构要合理。
  (4)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不容赘言,提取重要内容,不含前言、背景等细节部分,去掉旧

  结论、原始数据,不加评论和注释。采用直接表述的方法,删除不必要的文学修饰。摘要

  中不应包括作者将来的计划以及与此课题无关的内容,做到用最少的文字提供最大的信息

  量。
  (5)摘要中不使用特殊字符,也不使用图表和化学结构式,以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

  达式,不列举例证。
  3.摘要的四要素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称为摘要的四要素。
  (1)目的:指出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任务和前提条件,不是主题的简单重复。
  (2)方法:简述课题的工作流程,研究了哪些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

  包括对象、原理、条件、程序、手段等。
  (3)结果:陈述研究之后重要的新发现、新成果及价值,包括通过调研、实验、观察取得

  的数据和结果,并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
  (4)结论: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包括从中取得证实的正确观点,进

  行分析研究,比较预测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价值。
  4.撰写步骤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陈述性短文,书写的步骤也与普通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摘要的写作

  时间通常在论文的完成之后,但也可以采用提早写的方式,然后再边写论文边修改摘要。

  首先,从摘要的四要素出发,通读论文全文,仔细将文中的重要内容一一列出,特别是每

  段的主题句和论文结尾的归纳总结,保留梗概与精华部分,提取用于编写摘要的关键信息

  。然后,看这些信息能否完全、准确的回答摘要的四要素所涉及的问题,并要求语句精炼

  。若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则重新阅读论文,摘录相应的内容进行补充。最后,将这些零

  散信息,组成符合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则的完整句子,再进一步组成通畅的短文,通读此短

  文,反复修改,达到摘要的要求。
  5.关于英文摘要
  (1)英文摘要的写作方法要依据公认的写作规范。
  (2)尽量使用简单句,避免句型单调,表达要求准确完整。
  (3)正确使用冠词。
  (4)使用标准英语书写,避免使用口语,应使用易于理解的常用词,不用生僻词汇。
  (5)作者所做工作用过去时,结论用现在时。
  (6)多使用主动语态。
  6.关键词
  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目的单词术语。每篇

  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方。如有可

  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

  英文关键词。
  关键词分为中文关键词和与之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分别置于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之下。为

  便于他人的检索,不能使用过于宽泛的词语。选择关键词既可以从论文的各级标题入手,

  也可以从论文本身的内容选取,将选出的关键词按照所涉及领域的范围从大到小顺序列出

  。
  论文摘要的写法
  学术论文一般都应配上摘要。摘要有两大功用:一是供读者尽快判断是否有必要阅读论文

  全篇,二是为二次文献的选录、汇编提供方便。前者可使读者节省大量时间,后者可使高

  质量的学术论文广为传播。
  写学术论文的摘要有特定的规范要求。我国曾颁发了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GB6447

  -86);在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中

  ,也对摘要的写法作出了若干规定。写学术论文的摘要应做到:
  1.简洁。摘要不得简单重复文题中已经表明的信息,不要用“据估计”“可能”等不确定

  性的词句,要排除相关学科领域内常识性的内容,要力避引证和举例,以做到言简意赅。
  2.完整。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摘要本身有论点、有论据、有结论,合乎逻辑,

  是一篇结构完整的短文,读者不读论文全文、仅读摘要就能获得相对完整的信息。
  3.准确。摘要的内容与论文的内容要对应、相称,不要在摘要中传达论文未涉及的信息,

  也不要让摘要丢失论文的重要内容,以保证摘要准确无误地传达论文的主旨。
  4.平实。摘要无需对论文进行评价,尤其不能对论文进行拔高评价,如“本文超越前人的

  研究”“本文全面论述了这一问题”之类的话语就不能出现在摘要中,因为对论文的评价

  不是由摘要说了算的。故摘要的主语不能是“本文”“该文”“本文作者”“笔者”之类

  ,而应以论文研究的对象为主语,如论文研究的对象是“素质教育”,那么摘要的主语就

  首选“素质教育”。
  5.求新。摘要应将论文中原创的、最具新意的部分凸现出来,论文有什么新观点、用了什

  么新论据、采用了哪些新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什么新结论等要在摘要中着重反映出来,因

  为人们判断一篇论文是否有价值主要就是依据论文是否提供了什么新东西。
  另外,摘要还要做到长短相宜(中文摘要200-300字)、准确使用名词术语、恰当使用缩略

  语等。
  论文摘要的写法
  一、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论述文献重要内

  容的短文。
  二、摘要必须符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的原则。应重点包括4 个要素,即研究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在这4 个要素中,后2 个是最重要的。在执行上述原则时,在有

  些情况下,英文摘要可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以及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

  息。
  三、摘要的句型力求简单,通常应有10 个左右意义完整,语句顺畅的句子。
  四、摘要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得简单重复 题名中

  已有的信息;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用引文,除非该论文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发

  表的论文,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

  须加以说明;请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

毕业论文关于土地确权方面怎么写

什么时间要呢,这个我擅长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