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刮痧论文文献

2023-03-02 10: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刮痧论文文献

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料我有的。要吗?

刮痧,到底刮的是什么?

刮痧,到底刮的是什么?

山西省中医院 骨科

记得那是2002年,我还在读高中,藏在网吧里看了一部电影,叫《刮痧》。讲的是朱旭老爷子演的爷爷随儿子在美国生活时,使用刮痧疗法给发烧闹肚子的小孙子治病。以解剖学、生理病理学为基础的西方医学无法理解“刮痧”是一种治疗,结果法官以虐待孩子的罪名剥夺了监护权——这部电影给我影响很深刻:因为在“打是亲骂是爱”的理念中成长起来的我,无法理解刮痧都算虐待,就算是儿子被爹打那不也是天经地义的吗......

当然,这只是我记忆中的个人感受,电影本身的主题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如今,快20年过去了,中西方文化也在频繁地交流、融合,连菲尔普斯的背上都有了神秘的火罐印迹。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刮痧的前世今生,以及目前的现代医学对它的认识。

首先,什么是“痧”?一般来说,“痧”指痧症。可以理解为“痧”是中医学对一类疾病共同特征的总结性描述。譬如,常见于夏秋两季的头痛、咳嗽、烦闷、眩晕胸闷、手足肿痛、腹胀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等,它们都是由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气而出现的,皆为痧症。

同时,“痧”也指“痧象”,也就是说刮痧后在皮肤上出现的充血、出血改变,如红色栗粒状、丘疹样、大片状潮红高起、紫红色或红色血斑、血包或血管浮起成串。中医学通过不同的“痧象”特征,来做疾病的推断。譬如身体 健康 者出痧少而呈均匀的红色。而慢性病患者,多伴有紫痧或血包;急性病多为栗粒状,大面积“痧象”等等。

“刮痧疗法”在我们国家的 历史 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在民间薪火相传,而后才进入医家的视野,进行整理、规范和传承。目前,可见的记载是在宋元时代,民间就比较广泛地使用汤匙、铜钱蘸水或油刮背部以治疗腹痛。从明代开始,中医典籍上关于痧症、刮痧的的记述就越来越丰富了。到了清代,几乎每家每户的主妇都有一个盛油的小瓷碗和专门刮痧用的铜钱。而在中医学界,郭志邃康熙年间撰写的《痧胀玉衡》是第一部痧症研究的专著,建立起完备的痧证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学说。这本书标志着“刮痧疗法”从民间进入了主流医学界。随后,在长期的发展中“刮痧疗法”由原来粗浅、直观、单一的经验疗法,上升到有系统中医理论指导、有完整手法和改良工具、适应病种广泛的自然疗法之一。刮痧与针灸、按摩、拔罐并称中医师四大基本技能。

新中国成立之后,江静波先生撰写的《刮痧疗法》,开创了现代研究刮痧之先河,走上了学术论坛。Nielsen A教授使用激光多普勒成像技术,在刮痧治疗前、后对刮痧治疗区域的微循环进行测量,发现刮痧增加了治疗区域的微循环,微循环的增加起到减轻局部肌痛的作用。Musial F教授从神经生物学方面对刮痧疗法进行研究,他认为刮痧作为一种反射疗法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在伤害感受器(nocicep—tor)和脊髓水平。现代医学也陆续发现,刮痧能抑制长时间的力竭运动造成的血清ALT、AST活性升高,也就是说刮痧能够延缓机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可使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强,局部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血管紧张度与黏膜渗透性改变,淋巴循环加速,细胞吞噬作用增强,提高细胞免疫力,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增强人体抵抗力。

目前,中医临床对刮痧疗法的应用越来越丰富。譬如,督脉发际下至第七胸椎刮痧治疗感冒;背俞穴刮痧治疗睡眠障碍;风府、哑门、足太阳膀胱经、大椎、合谷、内关穴刮痧治疗中暑;颈部、督脉、风府至大椎等穴位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病等等。尤其是骨科相关的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刮痧疗法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及的治疗手段。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 杨金生.痧的基本概念与刮痧的 历史 沿革[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 陈科.刮痧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3. 王莹莹.刮痧疗法临床治疗病种研究与展望[J].中国针灸.

求一篇看了电影刮痧后的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论文

  通过电影“刮痧”,可以看出中国与西方文化存在许多的差异。中国两千年中医传统经络疗法“刮痧”不被美国认可,造成“虐待儿童”疑案,使得影片中许大同一家被迫服从法律,父子分离、夫妻分居。在中国人看来,明明是爷爷对孙子的爱而用刮痧的手法为其治病,而美国人却认为是虐待儿童。可见中西文化观念差异是比较大的。
  我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差异,教育文化上的差异,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以及生活态度上的差异。
  我主要讲价值观上的差异。
  在价值观上,西方古代哲人,尤其古代宗教先知是明确的人性本恶论观点的代表者。基督教主张原罪说,他们的罪先天地来自其祖先--亚当与夏娃“,The sins of the fathers are visited upon the chil-dren.”(父辈的罪孽会殃及子孙。)说明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与西方古代哲人相反,中国古代圣人都是“性善论”的代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同的人性论观点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文化发展的道路。西方国家从“性本恶”出发,强调法治,注重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从“性善论”出发,注重人治,强调以德治理。 西方人比较崇尚独立、自主和个人奋斗,喜欢张扬个性。当取得成就或荣誉时,一般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和喜悦。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主张内敛,提倡谦虚。中国人常常避免锋芒毕露,强调中庸,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听到外国人夸耀自己某方面做得好时,中国人常用“哪里哪里”、“一般一般”等谦虚的回答。这种中国式的谦虚经常使西方人迷惑不解。西方人比较推崇个人自由,认为“天赋人权”,保护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是非常重要的,而个人作为集体和组织中成员的重要性和意义是次要的。因此,他们把自我放在了高于一切的地位,崇尚为争取个人自由而奋斗,较少因为考虑集体而牺牲个人的自由、权利与利益。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推崇无私奉献,强调“众人拾柴火焰高”以及先人后己与公而忘私的精神。
  在教育文化上,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现仅就中国和美国两国高等教育的差异进行一些比较。美国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学分不同,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以前,我们从有关报刊上看到美国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几个学位,感到很纳闷。现在才明白美国的大学体制是很灵活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学几个专业的课程,只要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取得该专业的学位。而在中国,在大学里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就从事一种职业,这样就有可能忽略了在其他方面的潜能。还有,中国有些教育方面的语言也跟西方存在差异。在中国存在着“落榜生”一说,而在美国是没有这个词的,他们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是一种歧视。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从大到小,地址从国家、省、市、县、乡、村等顺序,这体现了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即自然与人处于一个整体(天人合一),先整体后部分。而西方人则恰好相反,他们是由小到大,由点到面,认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这可以从信封的地址和日期的写法上得到证明。
  在生活态度上,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东方人喜欢把问题复杂化,而西方人则喜欢简单,不愿使自己活得太累。许多中国人觉得西方人单纯,简直有点傻,或者说像小孩,童心重。中国亲朋好友和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为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平时如果有事上门,事先要确切地预约时间。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行为。
  中西文化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好处。但是我们中国人确实有很多地方需要向西方人学习,只有接受别人的好处,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们才会更好的发展,才会更快的进步!

刮痧美容论文

刮痧的作用是打通身体各各部位的经络 有助于身体的血液循环

求讨论电影《刮痧》中文化差异的毕业论文

从《刮痧》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电影《刮痧》讲述的是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八年的中国家庭,因为孩子的一次意外发烧,刚来美国,不懂英文的爷爷用了中国传统的刮痧治疗方法为小孙子治病,但在医院里被护士发现了因刮痧而留下的血痕,怀疑是其家人虐待孩子所致。于是,儿童福利院便把孩子的父亲许大同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许大同因为无法解析刮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治疗法,又因为律师的曲意刁难,许大同最终被判决与孩子隔离,并且搞得失去了工作、朋友和与妻子分居,幸亏许大同的朋友去了一趟中国,知道了刮痧是一种治疗方法,为其作证,故事也就有了完满结局。  许大同一家在美国的遭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华人在外国生活的种种不适,而这些不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的,随之而来的必然有隔阂,对立与冲突。首先是医学领域的认识差异。刮痧是故事冲突引发的导火索,刮痧疗法在中国民间很常见,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确实能够治愈一些常见病。但是,这种疗法搬到美国,就成了大同对孩子施以暴力的罪证。  二是法律观念的不同。在西方社会里,法律存在于每一个角落,每一种纠纷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而每一件事实都是要讲求证据的。如美国的法庭及儿童福利院虽被大同的满腔激情,真挚而忘情的诉说所震慑,却仍要求有“爱的证据”,以供法庭判决。而中国人比较看重的是人情冷暖,尤其是对于亲情特别看重。  三是对尊重的理解不同。在故事开头,许大同因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向老板的儿子道歉,便用手打了自己儿子一下,老板看了觉得不可思议,许大同对约翰解释这一举动说:“我为什么打我儿子,那是出于我对你的尊重,那是我给你面子。”这样的解释让这个典型的西方人迷惑不已,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个东方小伙子的这一耳光竟然是出于这样的逻辑,作为西方人的约翰,他是无法理解这个东方爸爸打他儿子时的那种复杂心情的,他只知道,打人是违法的,这是对人权的不尊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由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形成的观念上的差异,在相互交织、碰撞中必然发生尖锐的冲突。四是对爱,对家庭的理解的差别。这也是《刮痧》中冲突的本质所在。许大同对付美国社会的生活和工作都游刃有余,这并不意味着他在成长中濡染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就已经烟消云散。在许大同的心里,家庭也是他的精神支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的幸福与团圆。三世同堂,其乐融融,是他奋斗的动力和意义所在。为了爷爷能在美国拿到绿卡,他还把给孩子刮痧这事称是自己刮的;为了儿子能回家宁愿分居;为了爷爷能看一眼孙子,偷偷把儿子从福利院了带出来;在法庭上,许大同爱子心切,甚至和对方辩护打了起来;为了给孩子送圣诞礼物,不顾危险爬到九层,完全有可能“坠楼而亡”…… 爱就是付出和负责任,可能会表现为严厉,表现为分居,甚至表现为欺骗,表现为劫持……正是这种爱把孩子和父亲以及这个家和二为一体,这种爱超越了其自己的尊严,平等,自由和选择自身幸福的权利。 而在西方人眼里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犯法的!  这部《刮痧》,让我们意识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如此之大,若不在了解双方的文化前提下,引出的问题确实令人头疼。看来世界的大同文化要经历长时间的碰撞,相互交织,尖锐的冲突,磨合,才能融合与发展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