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论文学术垃圾

2023-03-02 09: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学术垃圾

原因也很简单,绝大部分硕士生处于科研底层,没能力写出值得业内人阅读学习的文章,而几乎所有硕士生都需要所谓的“成果”,所以这个低质量文章很泛滥。

虽然我们能力低,但我们眼光高啊。提一个客观现象:作为硕士研究生,除了刚开始接触一个领域时,可能看看硕士论文,但基本上后期是根本不会看的,同样待遇的还有大大小小的中文核心期刊。
再问各大毕业生一个问题: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是垃圾吗?有多少人有勇气说不?
问这个问题绝非是责难硕士,以三年制的学硕为例,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做研究,第三年前半学期先找工作,找完工作就可以开始准备毕业论文了,很多学校都是过完年没多久就预答辩的,之后盲审一个月。就是说,名义上的科研时间是从研一暑假到研二暑假的一年多点,对于一些学校的学生,还要考虑怎么弄出一篇小论文,而且加上审稿周期、运气等问题研二上学期就得开始发小论文。要是研二下学期才开始弄小论文的话(国内很多期刊审稿周期是以月单位的),再加上运气不好,研三还没小论文的酸爽谁试谁知道,寝不安,食无味,找工作的时候,心里也烦。
国内大学,主要是卡小论文,但很少卡大论文。研一结束,花三四个月做点东西,研二上学期结束前写篇小论文,保证能毕业了,没什么压力了,那么大论文自然怎么水怎么来了。
那两年制的质量更不用说了吧。在职研究生的还要惨。
好的论文无非两种,
一、对过去某一个行业简单明了的综述性文章;但行业大佬认真写的才是综述,一般研究生进入这个领域才一两年,写出来的综述要么太浅要么误导人。
二、有创新性的文章;说真的,导师全程带着的可能还好些,真的能有点创新性,不是垃圾,(这些人其实挺幸运的);一般人靠自己查文献,找资料,搞不清,哪些文献是有用的,哪些是胡扯的,甚至有的学科,入门都是难如登天。靠硕士这两年,能搞懂这一块就已经是天赋异禀加刻苦努力了,接触行业最前端就更难,在这个基础上做创新,那是难上加难,硕士研究生除非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不然不可能做出有价值的东西。很多人都是导师丢一个课题,之后连个问的人都没有,自己瞎摸索,瞎摸索出来的东西能有什么价值呢,能发表这些瞎摸索成果的期刊的是不是垃圾呢。

兰大本科生发31篇论文遭到了网友质疑,到底是“真学术”还是“真垃圾”?

兰大本科生发31篇论文遭到了网友质疑 ,按照鲁同学的学术生产力来说,不管他所写的文章是学术论文还是垃圾论文,这都已经说明他的文笔工作和经历相当充足;更何况每年6篇的论文写作以及上许多的课、考很多的试他都能兼顾,这就是一个神人。

按照兰州大学对外宣传的公众号,兰大16级本科生鲁同学在本科期间发表了31篇论文,姑且不计他所发论文的质量怎么样,31篇论文的数量让不少博士生都望其项背。按照医学生5年学制来算,鲁同学每年就要创作6篇能发刊的文章,字数肯定已经超过了10万字两个月写一篇文章,这简直就是一个大牛人。更何况医学生的课程和考试都是满满的,然而鲁同学竟然能兼顾写多篇文章、兼顾课程考试,这就更加神了。

文章不是神文章,生产力却是神人

就鲁同学发表的31篇论文来说,其中6篇是SCI期刊一作,通讯作者是该校不同老师。按照鲁同学在其所发的SCI期刊中描述的研究方向来说,鲁同学在短短的5年间已经变换了5个以上的研究方向,这简直就是令人感觉神奇;再仔细看鲁同学所写的文章多为综述类文章,也就是将他人的成果重新再描述一遍就可以了,一个本科医学生能发这么多篇综述类文章,这也就相当神奇,但其文章绝对不是特别特别好的文章。排除文章的因素,每年6篇的论文写作以及兼顾满当当的考试、课程,该同学的生产力绝对是一个神人,用时间管理大师不在话下。

沉浸下来做研究比水期刊更重要

不管鲁同学的论文是真学术还是真垃圾,其实沉浸下来做研究更为重要,鲁同学自己说18年以后才决定了现在的研究方向,但是涉足多领域以及对时代主题升华不足以表明其是沉浸下来做学术的人。不断发一些不太高质量的综述文章去取得一些荣誉,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他日有工作的同事,重新翻看这些文章,这也就会让他人另眼相看。水期刊还不如发一些比较好的文章到期刊上,否则日后他人查看就有点不堪了。

学术垃圾回收处什么意思

一种称号。学术垃圾学术垃圾,指的是盗取他人的学术成果,不断发表平庸、无创见的论文,回收处意思为就是用完的东西收回可以改造成别的继续用。

毕业生学位论文查重乱象横生,该如何有效杜绝这种情况发生?

部分网民认为当前的大学生把写论文作为应付的任务,而非看作自己的学术成果,这已经违背了写论文的初衷;也有部分网民认为,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力度进行监管此类乱象,规避其的发生。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杜绝毕业生学位论文查重乱象呢?以下笔者来讲讲自己的看法。

其实我们现在如果纵观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会发现某些大学已经将考上研究生作为判断学生成功的唯一标准,但是实际上考研、读研真的是学生们的唯一出路吗?笔者认为并不是这样。而在这样的一种理念之下,致使部分大学毕业生将毕业论文当做应付的任务,在这样一种应付的心态之下,它所产生的论文只可以说是一种学术垃圾,因此想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在根源上、在理念上进行改变,毕业论文并不是应付,而是一个人的学术成果,只有当你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毕业论文时,才能够真正的让毕业论文起到它所应该拥有的效用。

在当前的论文审核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即是以论文的查重率来作为判断论文质量的唯一标准,但是一个论文的好与坏实际上是在于它的研究方向,在于它的理论论据和数据论据,如果只是将中国知网上的部分论文进行整合,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述之后,那么它实际上也并不能够称得上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论文,而现今众多大学生在毕业之时都是以这种敷衍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论文,如果想改变这种现象,教育部门则莫以查重为判断论文质量的唯一标准。

而笔者还注意到,当前众多大学对于毕业生的论文写作训练并不到位,某些毕业生在刚刚从事于学位论文写作时,他们甚至对于写作的基本格式都并不了解,而这主要是源于大学在其4年之内未对其进行论文写作训练,而这也就导致了某些学生在对待毕业生学位论文时以一种敷衍的态度来进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