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苏泊尔毕业论文

2023-03-02 08: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苏泊尔毕业论文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初探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 人力资源管理 以人为本 企业并购 人力资源 管理策略

论文摘要: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对各种资源的组织和综合运用。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尤为重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对企业并购前、中、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

一、并购前的人力资源管理
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据统计,美国20世纪8O年代初上市的企业中已有40%兼并了其他企业或被其他企业收购。近年来的企业并购一般都基于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荣事达集团通过成功的并购达到扩大市场份额、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财务、研发、市场推广销售渠道等等的客观因素固然重要,但很多案例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决定着企业并购的成败。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总体所具有的劳动总和,或者说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的人的总和。“人力”作为一种资源,与森林、矿山等自然资源相比,其关键差异在于,人力资源既是生产的承担者,又是生产发展目的的实现者,即一切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的目的。因此所有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以及公司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会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说到底是资源的争夺、组织及利用。在众多的资源中,人作为一种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任何企业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并购中,被并购公司由于客观上处于被动地位,作为公司的员工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已被以前的雇主抛弃,而在新的雇主中又不可能获得与其原有雇员一样、公平、公正的待遇。这种心理压力,造成了在并购期间员工的许多不合作表现。如何使被并购企业的员工积极配合并购活动是并购期间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般在得知企业将被并购后员工就会军心涣散,团队已经名存实亡了,职能部门也只是一个空架子。此时的组织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了,被并购公司的组织结构在并购初期就松散了。这就是说在并购初期被并购企业各部门、各系统的员工已经处于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状态。

如何解决这一危机?近年来大部分并购企业的选择是成立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并购管理小组。通过管理小组的工作最大限度地解决上文提到的危机,营造和谐的并购气氛,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并购工作,从而顺利进行并购。管理小组由并购双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小组的任务是采取各类措施确保员工在整个并购期间的心理稳定,一如既往地工作。当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也可从顾问公司聘请顾问,其中顾问公司的作用是为管理小组提供以往并购的实际经验并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平衡双方为各自利益而可能产生的不合适行为。管理小组拥有计划执行整个并购时期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权利。

并购初期,管理小组还不能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因为来自不同方面的小组成员还没有对此次并购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因此无法以统一的方式回答员工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为什么要并购?为什么我们被并购?并购后公司、个人的前途如何?等等。要形成统一的认识就要对双方公司有深刻了解,对双方的财务、人事、产品、销售、市场推广及经销网络等要有全面的认识。为此,管理小组邀请双方各部门负责人对小组主要成员就各自公司的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同时进行比较。

近几年来劳动问题纠纷不断,因此企业并购前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慎重调查被并购企业与并购企业劳动契约、劳动条件的法律问题。例如:被并购企业的劳动契约详细内容如何?并购企业是否有义务继续接受被并购企业员工以及福利薪资计划?资遣费的计算与承担者?被并购企业是否有劳资冲突?原因与影响如何?如何处理善后?

管理小组首先应做的是对被并购方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有:被并购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被并购企业员工的福利,包括医疗,保险、津贴等;被并购企业的绩效考核办法;被并购企业的劳资关系,包括工会组织、劳资纠纷、团体协约等;被并购企业员工退休金、离职金的运作和详细情况。

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估内容是对被并购企业的文化类型进行评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关键特征,它的消除和改变是非常困难的。被并购企业与并购企业的文化类型差异程度将直接影响企业并购进度和难度,也将直接影响并购后的企业经营绩效。

二、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与平时不同的“异常表现”,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安、焦虑、自我保护、信任度下降等负面的心理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行为变化。这些负面影响又会导致新公司的生产率下降、员工士气低落’人才流失率上升等不良后果,因而是一个十分重要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异常表现”,要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并购过程中来,积极听取广大员工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意愿,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对待裁员要谨慎;要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引导员工发展。

企业并购展开后,并购企业应当与被并购企业进行及时的沟通。沟通是并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并购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特别是要与核心员工进行深入的沟通。全面、及时的沟通能够起到安抚人心、稳定企业的效果。当员工理解了并购的起因、目的和效应,了解了最新情况,并找准自己在未来公司的位置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完全、不对称所引起的排外心理和不满情绪。:

传统的企业并购往往更加注重物质激励,一般不注重精神激励,忽视员工的感情需求,使员工无法真正关心企业的利益和发展前途,而更注重自身的利益和发展前途,所以正常出现企业并购后新企业的活力如昙花一现,企业很快又陷入新的困境。物质激励满足员工基本物质需求,精神激励则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除经济利益之外,在新的环境中工作还需要考虑工作的环境、工作的氛围,如同事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新公司所展示的发展前景等因素。因此,并购企业可提出更高的业绩标准;对员工的创造性给予奖励,并采用成果分享、利润分成、员工持股等方式,多方面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潜力。

文化的冲突是企业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的一个关键问题。并购双方的文化冲突可能是企业文化的差异,也可能是民族文化的差异。对于跨国的并购,人们在考察企业间相互关系时不仅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差异,更要把重点放在民族文化的差异上。有研究表明,民族文化对员工的影响要大于企业文化的影响。员工能否适应新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是企业并购中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手段,其核心是把企业经营目标、发展战略和决策意图升华为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再经过思想教育、物质激励和规章制度约束与激励的传导:转变为员工的实际行动。这一转化是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但这一转化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结合员工的培训,加强沟通,加强文化的融合才能得到实现。

现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国外研究表明,并购后很快离开的绝大部分是有技术、有管理能力和经验的专门人才。他们是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最具有战略性的资产,是企业现在和未来成功的关键。企业要寻找代替他们的新人可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即使找到了替代者也难以完全弥补他们离职所带来的损失。例如,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的技术人才,他们离去不仅对企业的技术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可能增强竞争对手的实力;拥有大量客户的营销人才的离去,可能将其建立的客户网络也带走,这会给企业的营销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措施稳定和留住那些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人才资源。

企业可采取的主要留住人才的措施有: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增加工资和津贴,升职、信任,给高级管理人员股权或股票期权,新增奖金、福利、红利等:以激发人才产生对未来前途的安全感,对并购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自身岗位要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针对“异常表现”,要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并购过程中来,积极听取广大员工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意愿,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对待裁员要谨慎;要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引导员工发展。

企业并购展开后,并购企业应当与被并购企业进行及时的沟通。沟通是并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并购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特别是要与核心员工进行深入的沟通。全面、及时的沟通能够起到安抚人心、稳定企业的效果。当员工理解了并购的起因、目的和效应,了解了最新情况,并找准自己在未来公司的位置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完全、不对称所引起的排外心理和不满情绪。:

传统的企业并购往往更加注重物质激励,一般不注重精神激励,忽视员工的感情需求,使员工无法真正关心企业的利益和发展前途,而更注重自身的利益和发展前途,所以正常出现企业并购后新企业的活力如昙花一现,企业很快又陷入新的困境。物质激励满足员工基本物质需求,精神激励则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除经济利益之外,在新的环境中工作还需要考虑工作的环境、工作的氛围,如同事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新公司所展示的发展前景等因素。因此,并购企业可提出更高的业绩标准;对员工的创造性给予奖励,并采用成果分享、利润分成、员工持股等方式,多方面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潜力。

文化的冲突是企业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的一个关键问题。并购双方的文化冲突可能是企业文化的差异,也可能是民族文化的差异。对于跨国的并购,人们在考察企业间相互关系时不仅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差异,更要把重点放在民族文化的差异上。有研究表明,民族文化对员工的影响要大于企业文化的影响。员工能否适应新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是企业并购中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手段,其核心是把企业经营目标、发展战略和决策意图升华为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再经过思想教育、物质激励和规章制度约束与激励的传导:转变为员工的实际行动。这一转化是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但这一转化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结合员工的培训,加强沟通,加强文化的融合才能得到实现。

三、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的原则
在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平稳过渡原则
人力资源整合是各类因素整合中风险最大的整合。应是先确定并购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应,再全面规划,扎实推进,以求平稳过渡。在实施各种整合方案的同时,充分进行并购双方管理者与管理者、管理者与员工的有效沟通,以尽可能减少震动和平稳过渡为标准。
(二)积极性优先原则
企业的发展依靠人的智慧,人的积极性是各类要素中对企业发展最关键的要素,只有在整合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才能尽快实现整合的目的。因此,任何方式的整合都应服从并服务于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强调积极性优先的原则,就是不应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不应限制在某一章法中,而应机动灵活,综合使用各种方法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三)保护人才原则
在已有的并购实践中,并购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才大量流失的过程,这可以说是人力资源整合最大的失败。只有留住了人才,才能谈得上正确使用人才。当然,保护人才并不是说任何人才都要保护,而是要选择那些未来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加以保护。企业并购中应当保护的人才,应以人才白群体优势最优、不同人才的知识结构互补及人才合力的形成为标准。
(四)降低成本原则
人力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组合不同,企业所应支付的人力成本就不同,因此,最简单的法则就是降低成本。这里所说的降低成本,不以降砥员工的报酬为特征,而以降低最优群体所形成的成本为标准。如用很高的报酬来留住少量拔尖人才,拔尖人才统领指挥低报酬的员工会比大多数人拿到较高报酬所花费的人力总成本低得多。
(五)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原则
实践中绝不会只采取一种方式就能完成人力资源的整合,也没有任何一种方式适合于所有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在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并购的类型、环境、条件、对象、时间等多种因素,确定多种方式,并将这些方式加以科学组合、巧妙运用。

四、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策略
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最大的目的就是在于创造1+1>2的价值,为企业发展搭建更大的平台。惟有事先做好完善的规划,谨慎地执行购并程序,合并后用心去整合两个不同的企业文化,重视沟通的重要性并提供激励来留住优秀人才,化阻力为助力,才有可能真正地享受到并购所带来的效益。
(一)企业文化整合
只有在充分沟通并了解目标企业的人员、文化状况后,并购企业可制定原有人员的调整政策,移植培养l诈购企业成功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模式,以提高两企业的战略协调作用。这样既能避免对目标企业员工的冲突,叉能实现企业运营效率和并购的构想。
一个有效的并购整合方案必定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企业文化因素,进行必要的企业文化调查并设计出合理的整合计划。企业文化融合能够保持并购企业的整体性和凝聚力,宏观调控并购整合行为。另外,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内,员工将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荣誉感和责任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有助于创造新价值。1995年海尔电冰箱公司并购红星电器公司(后更名为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划归之初,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便确定了注入海尔的企业文化的思路,以此来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通过贯彻和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讲解他“80/20管理原则”,灌输“人和责任”的理念,唤起了红星广大中层干部的进取心,鼓起了他们奋发向上争一流的风帆。虽然这种形式的融合存在了一定的风险,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它会使文化融合显得更有成效。

(二)人力资源激励策略
并购活动中人力资源整合策略的关键在于要采取实质性的激励措施,才能够让核心人才愿意留下,让企业新老职工士气高昂,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除了上文提到的企业文化激励,并购企业还用从以下三点来激励员工:
1.薪资福利激励。薪资福利激是最基础的激励措施。具有竞争性的薪水只是留住员工的一个前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看中的不仅仅是丰厚的薪水和经济效应,他们会通过了解公司的福利状况来衡量该企业对员工的重视程度。
2.晋升激励。当员工将工作视为有意义的人生体验,追求职业生涯上的发展时,晋升对员工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彼德·德鲁克指出,在兼并的第一年内,极为重要的是要让两个企业管理队伍的大批人都受到跨越界限的重大晋升,使得两个企业的管理者都相信兼并为他们提供了个人机会。这一原则不只是运用到接近高层管理人员身上,也要运用到较年轻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身上,企业的发展创新主要依赖他们的努力和献身。
3.股权激励。这是一种实现精神理念到现实操作转变的价值实体。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股权留住人才,将企业的利益与员工本身的利益相结合,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借以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三)人力资源培训策略
当企业进行变革时,以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其竞争优势之时,培训更是成为破旧立新的孵化器。培养人才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一个不重视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的企业和组织,绝不可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相反,一个成功的企业、部门、组织,必定有一套科学而有效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规范。

五、并购后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在并购后,裁员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要正确处理员工的遣散问题,激励留用人员士气。冗员要尽量采用培训、转岗等等方式予以安排,在这些替代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考虑裁员问题。裁员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的沟通,要做到公平透明,要为被裁减者重新就业提供帮助并有所补偿。这会对留下来的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国外研究表明,并购后很快离开的绝大部分是有技术、有管理能力和经验的专门人才。他们是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最具有战略性的资产,是企业现在和未来成功的关键。企业要寻找代替他们的新人可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即使找到了替代者也难以完全弥补他们离职所带来的损失。例如,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的技术人才,他们离去不仅对企业的技术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可能增强竞争对手的实力;拥有大量客户的营销人才的离去,可能将其建立的客户网络也带走,这会给企业的营销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措施稳定和留住那些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人才资源。

企业可采取的主要留住人才的措施有: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增加工资和津贴,升职、信任,给高级管理人员股权或股票期权,新增奖金、福利、红利等:以激发人才产生对未来前途的安全感,对并购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自身岗位要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小结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尽量做到“以人为本”。企业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影响并购过程的主观因素。在并购过程中,对被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重中之重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急急急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效应、障碍及前景分析
2.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及其完善分析
3.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4. 中小企业应用国际保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 江西省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 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
8. 江西省纺织品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9. 影响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10. 我国出口企业开展保理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11. 江西省加工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2. WTO背景下江西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13.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探析
14. 几年来CEPA给珠江三角洲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15. 近年来我国家具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16. 宝洁公司CRM的经验及其对国内企业的启示
17. 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促销策略研究
18. 蒙牛乳业集团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9. 中国大陆与香港CEPA中原产地规则的经济效应分析
20. 提升自主品牌轿车竞争力问题研究
21. 几年来外资对房地产业的投资注入变化分析
22. 国际市场促销方式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准备中的应
23. 入世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适应性调整及思考
24. 浅谈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品牌国际化以李宁体育为例
25. 肯德基品牌中国本土化营销策略的研究
26. 论我国的旅游服务业的品牌打造以海南省旅游品牌打造
27.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竞争及对策
28. 电信业领域中外企业竞争的分析以中国移动与联通时科
29. 东北一些区域经济合作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影响
30. 索尼品牌在中国大陆区域的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31. 联想品牌的海外拓展分析
32. 浅论国际家电营销中的文化冲突及企业对策
33. 海尔品牌国际化塑造分析
34. 基于电子商务的一种新的身份认证方法
35. 浅析连锁便利店的电子商务化
36. 丰城农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37. 由海尔浅析全球营销本土化对策
38. 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策略以eNeT硅谷动力网上商城
39. 浅谈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40. 浅谈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应用
41. 校园电子商务模式探讨
42. 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分析
43.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44. 关于医药企业电子商务的探讨
45. 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46. 广西农产品出口东盟市场问题探讨
47. 将深圳市保税区建成国际物流中心的条件分析
48. 浅析格兰仕国际化经营问题
49.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
50. 浅析温州打火机行业应对欧盟反倾销策略
51. 江苏省利用外资的SWOT分析
52.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53. SA8000对江西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及应对
54. 山东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55.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56. 出口企业绿色供应链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7. 广西口岸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8. 对外资银行放宽管制后中资银行业面临的冲击
59. 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农产品出口日本的影响及对策
60. 入世后中美版权纠纷的法律原因分析
61. 外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文化障碍及策略选择
62. 论征收环境税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63. 影响我国EKC的外贸与环境政策分析
64. 论纺织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在突破绿色壁垒中的作用
65. 上海吸引外资银行总部的优势分析
66. 论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江西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67. 论中澳FTA建设的意义和影响
68. 粤港两地环境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69. 江西大岭山风力发电实施CDM战略的效益分析
70. 南昌沃尔玛提高顾客满意度经营手法调研分析
71. 企业对外经营如何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
72. 欧盟对中国鞋类产品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73. 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手段分析
74. 菲律宾劳务输出的支持政策体系及启示
75. 南昌市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的条件分析
76. 江西有机农产品出口现状及进一步发展对策
77. 著名鞋类企业塑造国际品牌的路径及启示
78. 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
79. 软件外包贸易的主要障碍点与竞争力提升
80. 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81. 九江市新型国际港口服务发展调研分析
82. 婺源县大鄣山有机茶出口调研分析
83. 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市场的营销模式分析及启示
84. 景德镇陶瓷原产地名称保护调研分析
85. 浅析国际保理在我国外贸企业中的运用现状及对策
86. 对加快台州加工贸易发展的思考
87. 对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现象的思考
88. 信用证下进口押汇风险管理
89. 浅谈Oeko-Tex Standard 100对纺织品生产企业的影响
90. 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必要性探析
91. 绿色浪潮下的江西省农产品出路问题探析
92. 贸易便利化与中国海关管理改革
93. 从广交会看品牌发展策略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94. UCP600与UCP500的区别简析
95. 浅谈外贸企业的出口风险管理
96. 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97. 信用证欺诈和欺诈例外原则的权衡研究
98. WTO体制下的透明度原则新探
99. 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思考
100. 家电连锁经营模式的竞争优势分析
101. 跨国汽车企业进入对民族汽车工业的冲击
102. 论农业补贴政策对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
103. 宁夏吸引外资环境优劣势分析与对策
104.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105.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趋势与对策研究
106. 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本土化研究
107. 对外直接投资与TCL集团的竞争力分析
108. 浅析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109. 中式餐饮业国际化发展的定价分析
110. 关于中国外贸战略调整的思考
111. 南纺国际贸易公司竞争力分析
112.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江西纺织企业的出口经营策略
113. 我国汽车服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14. 企业业务外包初析——以IT产业为例
115. 关于入境旅游服务市场发展的分析
116. 论我国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及完善对策
117. 广东省绿色食品竞争力分析
118. 关于留学教育服务市场发展的分析
119. 福建保险业的竞争力分析
120. 江铃汽车进入欧洲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121. 景德镇陶瓷产业竞争优劣势分析及对策
122. 对国际贸易核心理论的新思考
123. 入世后外资进入对中国汽车业带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24. 石油行业外贸依存度与我国A股市场的关联分析
125. 影响大宗产品国际市场定价权的因素及对策
126. 对上海电子口岸建设问题的思考
127.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南昌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128. 中国移动与诺基亚进行国际技术合作的
129. 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的贸易利益和代价分析
130. 对赣州市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一些思考
131. 中外政府网站评估标准比较研究
132. 中国政府网站的顾客满意度评估研究
133. 基于外部效益的电子政务项目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134. 基于DEA的政府网站相对绩效评价研究
135. 对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博弈分析
136.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137. 电子政务协同环境下的角色网络扩展模型研究
13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探析与应用
139. 私营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途径探析
140. 电子商务模式下网络教育的发展探析
141. 深圳市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
142.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支付系统应用分析
143. 中部地区发展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的策略分析
144. 汽车企业电子商务实施浅析
145. B2C电子商务在小家电行业的应用研究
146. 电子商务环境下汽车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研究
147. 山东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探讨
148. 中小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探析
149. 证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探析
150. 电子商务环境下家电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
151. 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ERP整合应用研究
152. 电子商务环境下上海融氏企业CRM应用探析
153. 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154. 私营企业电子商务税收问题探析
155. 探析B2C物流管理
156. 西部酒店业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157. 南昌B2C同城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158. 浅析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
159. 中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及策略探讨
160. FDI与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161. 关于安徽省茶产品贸易与绿色壁垒问题的分析
162. 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其对策探析
163. 电子垃圾引起的欧盟“双绿指令”问题的分析
164. 浅析承接软件业服务外包的前景和对策
165. 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的结汇风险及应对措施
166. 奇瑞汽车公司自主品牌海外市场拓展分析
167.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案例分析
168.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发展比较分析
169. 如何推动婺源地方特色产品的出口以婺源茶叶为例
170. 中远集运公司的发展问题探讨
171. 石油价格上涨对汽车产业影响
172.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从制造到创新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及应
173. 联想、宏基国际化经营策略比较
174. 人民币汇率调整及其对江西省利用外资的影响
175. TCL、海尔国际化经营比较
176. 人力资本在江西省引进外资中的作用
177. 广东出口骗税的蜕变与应对分析
178. 铁矿石与石油卖方垄断策略之比较
179. 自主品牌轿车国际化经营中的营销模式创新以奇瑞为例
180. 我国财务类软件出口统计问题分析
18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影响
182. 出口企业海外呆帐问题探析
183. 海尔和长虹的国际化经营道路之比较
184.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石油进出口的影响
185. 中美纺织品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关系研究
186. 联想、惠普国际并购策略之比较
187. FDI对厦门市出口贸易的影响
18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营销策略分析
189. 我国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90. 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争端的品牌策略分析
191. 我国快餐业与肯德基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192. 浅析老北京火锅特许经营对策
193. 当前中国纺织业出口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分析
194. 江铃轻型商用车寻找国际目标市场的营销模型分析
195.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96. 我国企业外贸出口中的品牌竞争力分析
197. 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198. 优腾电工企业的网络营销现状及对策分析
199.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原因及对策
200.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202. 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策略及趋势分析
203.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江西邮政物流发展分析
204. 透析对手心理变化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研究
205. FDI技术外溢效应对东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206. 谈判者的二元人格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分析
207.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海外营销研究
208. 国际商务谈判过程的博弈分析
209. 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思维的影响
210. 论国际商务谈判中利益冲突激化的预防与解决
211. 民营资本投资电视业的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
212. 商务谈判活动中三大模式的比较分析
213. 从法国SEB并购苏泊尔探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趋势
214. 论FDI技术外溢对东道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215. 人民币升值对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216.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广东省经济的影响
217.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态度
218. 中西文化差异对我国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和对策
219. 中美文化差异对中美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220.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221. 浅析中日合作企业中的跨文化管理冲突
222.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探讨
223. B2B外贸平台在宁波外贸中的应用研究
224. 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模式探析
225. 试析中美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226. 汽车行业电子商务模式探析
227. 探析中德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经验
228. 电子商务环境下金融创新的应用分析
229. 探析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230. 探析西部旅游业网络营销策略发展
231. 浙江纺织品贸易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
232. 浅谈温州鞋业出口如何应对反倾销
233. 山东蔬菜出口如何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影响
234. 绿色贸易壁垒对浙江机电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235. 山东应对水产品绿色壁垒的对策
236. 江西茶业遭遇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
237. 云南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及对策分析
238. 动物福利对山东省畜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239. 双绿指令下福建家电的生存与发展
240.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241. 论外商直接投资与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242. CEPA背景下粤港金融合作问题探讨
243. 江西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探析
244. 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案例分析
245. 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246. 江西省利用外资的现状与发展
247.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
248.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249. 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对策
250. 摩托罗拉在华投资的人才本土化策略与启示
251. 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困境与策略
252. 跨国公司在我国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53. 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对外投资保险制度研究
254. 从盛大的成功看国内网络游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
255. 探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投资的引导和利用
256. 跨国公司在苏锡常地区的技术溢出问题探析
257. 从某些外企的“明亏实盈”看在华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
258. 论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259. 从海尔看国内跨国经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260. 浅析江西旅行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61. 关于江西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外商风险投资问题的研究
262. 从东芝(中国)有限公司的启示思考如何强化在华跨国
263. 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与西部汽车业的发展
26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
265. 跨国并购与我国利用外资新思路研究
266.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267. 我国民族汽车企业海外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268. 欧美转基因产品贸易争端对我国的启示
269. 跨国公司R&D对华转移及其影响探析
270. 从宝洁看跨国公司本土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71.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对策
272. 论电子商务对四大会计假设的冲击
273. 从文化角度探析犹太人商业成功的原因
274. EDI在上海国际航运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275. 百度和谷歌的盈利模式比较与分析
276. 个人/集体主义价值观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分析
277. 博客网络版权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278. 基于WPKI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及对策分析
279. 基于电子邮件的病毒式营销分析
280. 德国安联保险电子商务方案研究
281. 虚拟企业的网络品牌建设
282. 基于C2C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分析
283. 我国电子客票分销渠道分析
284. 基于移动agent的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探析
285. C2C模式下网店的推广策略研究
286. 火灾免责:中粮公司葵花籽饼案的处理及启示
287. 论反倾销法的“均衡调节器” 公共利益制度
288. 浅析预借、倒签提单行为及其风险防范
289. 浅析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法庭之友”现象
290. 论国际商事争议的网上仲裁
291. 信用证方式下出口商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探析
292. 从苹果汁案谈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的应对
293. 浅析信用证与其基础合同的关系
294. 论FOB项下出口商的风险及其防范
295. 论银行业如何应对信用证欺诈
296. 江西省机电产品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97. 浅析行业协会在应对纺织业特别保障措施中的作用
298.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对外商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
299. 跨国公司的集群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300. 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时机选择研究
30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实务问题初探
302. 21世纪电子商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303. 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304. 电子商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305.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利与弊
306. FDI对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307. 小论电子商务对市场销售的影响
308. 小论电子商务对旅游企业经营的影响
309. 我国 商业银行 电子银行 业务安全 问题浅析
310. 网上购物满意程度的调查报告
311. 网络购物的当前发展状况
312. 网络安全
313. 探索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网站商业运作的途径
314. 浅议企业绩效管理
315. 浅谈电子商务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研究
316. 客户关系管理的价值分析
317. 基于ASP网上商站的建设
318. 关于农村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
319. 关于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320. 关于B2B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调查报告
321.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商会组织
322. 对现行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思考
323. 电子政务网站开发实践报告
324. 电子商务中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研究
325. 电子商务时代安全的保护伞
326.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327. 电信业网络安全问题和对策
328. 电脑硬件销售网站研究
329. 鞍通公司的互联网采购
330. 浅谈当代大学生炒股利与弊
331. 试论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影响及其未来变动趋势
332. 浅谈08奥运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333. 从海尔的国际化之路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334. 对特思利有限公司箱包跟单的流程设计与分析
335. 信用证欺诈案例分析及思考
336. 浅论印度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337. 外资在华并购的垄断倾向与应对策略
338. 欧盟CAP的挑战及其前景
339. 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分析
340. 论欧莱雅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的改善
341. 温州民营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策略分析
342. 从凯雷收购徐工案看我国外资并购的政策走向
343. 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344. 我国积极参与初级形状塑料国际定价问题研究
345. 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策略探讨
346. 绿色壁垒对台州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347. 江西藤艺家具有限公司产品出口营销策划书
348. 国际贸易对广东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349.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及对策
350. 论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351. 论信用证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352. 永康五金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353. 江西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54. 贵州省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5. 马士基在中国的品牌策略分析及启示
356. 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357.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探析
358. 中国彩电行业在东盟市场的发展契机分析
359. FDI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360. 论电子签名法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361. 海尔电子商务的成功及启示
362. 试析我国手机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3. 浅析网络外部性和中国移动的市场竞争
364. 论微软案中的网络经济现象
365. BTOC电子商务模式在房地产中介的应用
366. 浅析华夏网络传媒B2C平台模式
367. 浅析我国在线逆向拍卖采购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368. 我国手机短信广告发展初探
369.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
370. 企业电子商务安全与风险管理探析
371. 论搜索引擎商务模式的发展
372. B2C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分析
373. GIS技术在国美电子商务物流中的应用
374. VPN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375. 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探析
376.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四方物流探析
377. 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问题及对策
378. 基于Web架构的试题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379. 论B2B商务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380. 江西财经大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81. 论加密技术在B2C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382. 在线论文提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83. 网络游戏中的财产纠纷问题探析
384. 贵阳市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385. B2B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探析
386. 论电子商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387. 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88.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89. 浅谈后配额时代珠江三角洲纺织品贸易发展
390. 探析广东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91. 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392.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393. 宁波服装业对外贸易发展探析
394.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与出口信用保险初探
395. 绿色技术标准壁垒与湖南省茶叶出口
396. 贵州烟草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及其对策研究
397. 论景德镇瓷器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牌战略
398. 湖南省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问题与对策
399. 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与启示
400. 际贸易中进一步发挥商会作用问题探析

关于外企收购中国企业

  中国目前最大的危险是外资正不断吞并(并购)中国企业,这不仅严重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将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实权,过去中央很多好的政策无法真正落实到地方或者阻力重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正是因为外国收购并控制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国有企业和民族产业!这等于捆绑住了国家的手脚,后患无穷!而且国企被外国并购重组必将架空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想想过去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反常事情就明白了。在将来,我国坦克的零部件由外国控制的中国企业提供,在战场上会莫名其妙地出故障;飞机发动机由外国提供,在战场上会莫名其妙地熄火(我国武装直升机的发动机居然由美国提供);美国凯雷并购徐工,中国重型装备由美国参与制造,到时候就不仅是炮弹里掺沙子的问题了......另外在将来,难道让我们的下一代吃的食品由外国提供、喝的饮料由外国提供、治病的药品由外国提供、脸上擦的化妆品由外国提供......一旦外国看中国的某项政策不顺眼,就会“不慎”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药品安全事故......

  我国企业竟然向外国同业竞争者融资,这岂不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竞争者的手中,任人宰割吗?大家请想一想,当代大学生读了多年书,最后只能争着给洋人打工, 争的是头破血流,最后洋人的企业还挑三拣四的不要你呢!我们的民族工业最后都落在外国人的手中,我们中国人还有什么好日子过吗?

  还有以下这些令人心痛的事实:

  ▲英国联合利华“租借”中华牙膏:

  中华牙膏是中国最早、最具知名度的牙膏品牌之一。1994年初,英国联合利华公司取得了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中华”牙膏。随后,中华牙膏的销量一直未能增长,如今,中华牙膏在市场上的份额已少得可怜。

  ▲ 法国达能收购乐百氏:

  位于广东中山的乐百氏曾是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之一,中国最著名的饮料品牌,其“乐百氏”奶曾连续六年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2000年3月,法国达能收购乐百氏92%的股权,成为其最大的股东。此后几年,这个曾经与娃哈哈一起争雄的著名饮料生产商一蹶不振。

  ▲ 德国美洁时收购活力28:

  原为湖北沙市日化公司所有,曾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日化品牌。1996年,沙市日化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活力28”品牌由合资公司使用。现在,“活力28”这个知名品牌已经难觅其踪。

  ▲ 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

  小护士创立于1992年,曾是中国市场三大护肤品牌之一。2003年12月,法国欧莱雅集团全资收购了小护士,随后该品牌被雪藏。5年后的今天,小护士在市场上已几乎销声匿迹。

  ▲ 百事可乐收购天府可乐:

  天府可乐诞生于重庆,曾经的国宴饮品,曾以高达75%的市场份额风靡全国。1994年,天府可乐以区区35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贱卖给了百事可乐。几年后,“天府可乐”品牌便被雪藏,现在早已在市场上消失。

  ▲ 美国庄臣收购美加净:

  原为上海家化集团旗下知名品牌,一度占有国内日化市场近20%的份额。1990年,上海家化与美国庄臣公司合资成立了露美庄臣有限公司,美加净品牌由庄臣全面管理。随后“美加净”商标被搁置,销量一落千丈。上海家化于1995年出巨资购回了美加净商标,但已经错过了发展的宝贵时机。

  ▲ 美国吉列收购南孚电池:

  曾占有国内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自1999年起,南孚先后引入摩根士丹利等战略投资者,后股权被数次转让,2003年,美国吉列取得南孚72%的股权。吉列曾是南孚主要的竞争对手,其“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10年,始终敌不过南孚。而南孚被吉列控制后即退出海外市场,一半生产能力被闲置。

  ▲ 美国强生收购大宝:

  大宝化妆品公司成立于1999年,其“大宝”品牌一度在国内化妆品品牌中销量第一。2007年初,大宝开始挂牌出售,雅芳、强生、联合利华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介入。2008年7月,大宝成为美国强生的全资子公司。近几年,大宝业绩逐年下滑。

  ▲ 美国凯雷并购徐工:

  江苏徐工集团是中国工程机械的行业排头企业,其“徐工”商标是行业内首个“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意欲洽购徐工;2006年,就在凯雷收购徐工机械等待管理层审批的关口,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内发起了对此项收购的反对战。面对压力,凯雷方面逐步把收购份额由85%下降到50%,后来又将为45%。既便如此,该收购还是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僵着之中。至2008年7月,双方有效期三年的认购协议到期,该案不了了之。

  ▲ 法国赛博收购苏泊尔:

  苏泊尔是一家位于浙江台州的家族企业,中国炊具行业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占国内压力锅市场40%的份额。2006年,世界小家电头号品牌法国赛博宣布欲控股苏泊尔,引发了炊具行业的激烈抵制。2007年初,此并购案获商务部批准,当年12月,法国赛博集团以3.27亿欧元的价格获得苏泊尔52.74%的股权。

  像乐百士、小护士、活力28这些原本耳熟能详的国产品牌,在被外资并购后全军覆没,都悄然消失于市场。还有美加净,在上海家化从美国庄臣手里买回来之前,已被雪藏10年。目前中国日常用品的国内品牌几乎已经全军覆没。另外大家都认为青岛啤酒是中国的著名品牌,但是大家还认为青岛啤酒还是中国企业吗?告诉大家一个数字,青岛国资局控股仅仅30%,但是第二大股东是谁呢?来自美国的安海斯——布希公司控股27%,只要它再多买4%的H股,中国的青岛啤酒就会在一夜之间变成外资企业!

  我国为什么非要将原本属于中国的企业卖给外国?我国连神舟飞船这样的高技术装备都能研制成功,难道还经营不好那些民族产业吗?!更何况那些民族品牌曾经拥有辉煌的业绩,但被卖给外国后一蹶不振销声匿迹,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难道不觉得痛心吗?!

  我国反垄断法第27条虽然规定了商务部在审查的时候必须考虑六个因素,但是却没有量化的具体标准,导致很多人几乎不可能根据这些标准来预测外国是否会吞并中国企业。最终一个个民族品牌悲壮的倒下了......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关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为以下三点,学习者要有从事有意义学习的倾向(心向),即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此外,学习者必须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学习者还应具备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适当的旧知识,以便形成联系。

求助一篇毕业论文文献翻译部分的英文文献原文

反垄断执法机构 ——《反垄断法》释义之七

作者:文 / 王晓晔 来源(期刊):中国商界杂志(2008年第5期) 文章点击数:650

任何一部法律的效力相当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的执法机构。因此,如何设置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使这部法律真正成为我国市场竞争秩序的守护神,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2007年通过的反垄断法第9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反垄断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第10条规定, “国务院规定的承担反垄断执法职责的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反垄断执法工作。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应的机构负责有关反垄断执法工作。”这说明,参与我国反垄断行政执法的机构可分为三层:一是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二是国务院规定的承担反垄断执法职能的机构;三是经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应的机构。

一、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

严格地说,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不是一个反垄断执法机构,因为它的任务只是组织、协调和指导反垄断执法工作,而不参与反垄断案件的调查和案件的裁决。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1、研究拟定有关竞争政策。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为保护和促进竞争而实施的基本经济政策,目的是确保竞争机制能够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大消费者社会福利。竞争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禁止企业间订立限制竞争的协议或者协调其市场行动,特别是禁止它们商定价格、限制数量和分割销售市场。(2)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包括掠夺性定价、拒绝交易、价格歧视、搭售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等。(3)控制企业合并,目的是防止市场集中度过高,维护竞争性市场结构。鉴于我国国情,我国竞争政策还包括禁止政府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与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相比,竞争政策的特点是以国家的反垄断法为基础,即竞争政策就是一种法律化的经济政策。除了反垄断法,竞争政策还体现在国家对某些在过去被视为自然垄断或者国家垄断的行业或者部门实行放松管制和促进自由竞争的政策。

2、组织调查、评估市场总体竞争状况,发布评估报告。掌握市场总体竞争状况不仅是制定国家竞争政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且也是执法机构恰当执行反垄断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鉴于市场竞争与市场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反垄断委员会调查和评估市场总体竞争状况时,尤其应当重视企业集中的情况和市场集中度。

3、制定、发布反垄断指南。我国2007年通过的反垄断法只有57条,大多数规定非常简单,有些只是原则性规定。因此,反垄断法赋予反垄断法委员会制定和发布反垄断指南的任务。反垄断指南一般是出于可操作性的目的,对适用反垄断法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或者对反垄断法的概念进行解释。反垄断指南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给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执法工作提供指导,而且也可以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指导。

4、协调反垄断行政执法工作。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国家商务部、国家工商局和国家发改委可能共同承担执行反垄断法的任务,这种情况下,国家就需要一个机构来协调反垄断行政执法工作,以避免多家机构可能产生的执法不统一问题。反垄断行政执法的协调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反垄断委员会拟定竞争政策,制定和发布反垄断指南,这些就是重要的反垄断协调工作。此外,多家机构执行反垄断法可能会产生管辖权冲突和法律冲突,反垄断委员会就有必要出面协调这些冲突。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协调工作不仅涉及国家商务部、国家工商局和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执法工作,而且可能涉及电信、电力、邮政、铁路、银行、保险等领域的行业监管工作,因为这些行业的改革方向都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行业监管势必会涉及市场竞争。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这即是说,国务院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可能赋予反垄断委员会其他职责,例如与国外反垄断主管机关和国际组织进行交流合作以及进行竞争政策双边、多边国际协定谈判的任务。这即是说,在反垄断行政执法权被分割在多家机构手中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权限不宜交付个别执法机构,它可以被交付给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

我国反垄断法没有明确规定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组成。根据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反垄断法草案的规定,这个委员会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的负责人和若干专家组成。这些部门和机构应被理解为是与执行反垄断法相关的机构,但不排除某些与国家竞争政策关系密切的机构,尽管它们不是专门执行反垄断法的机构。我国反垄断法也没有明确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工作规则,只是规定这些规则由国务院规定。因为反垄断委员会基本上是一个拟定国家竞争政策的机构,这些政策对企业的市场行为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个机构的工作规则和议事方式应当体现透明度和程序公正的原则。

二、反垄断执法机构

因为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承担组织、协调和指导反垄断行政执法工作的任务,并履行研究拟定有关竞争政策、制定和发布反垄断指南等多项职责,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动反垄断调查程序、审理案件和对案件做出行政裁决。这也即是说,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是一个准司法机构。根据第10条的规定,反垄断行政执法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机构。

1、反垄断中央执法机构

在我国反垄断法颁布后的初期阶段,将有国家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发改委三家机构分头执行反垄断法。商务部享有反垄断执法权的主要依据是2006年以商务部为首的六部委共同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根据这个规定的第10条,商务部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享有审查权,包括反垄断审查的权力。在经商务部审查的外资并购活动中,引人注目的有美国凯雷收购中国的徐工案,法国SEB集团收购中国的苏泊尔案。2006年,法国SEB收购中国苏泊尔的反垄断调查是商务部启动的第一个反垄断调查。反垄断法颁布之后,国家商务部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权将扩大到所有的企业并购活动。目前,国家商务部执行反垄断法的下属机构是“反垄断调查办公室”。2007年3月,该办公室还发布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反垄断申报指南》。。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享有反垄断执法权的依据主要是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这部法律规范不正当竞争行为,也规范某些限制竞争行为,如该法第6条和第7条的规定。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平交易局的反垄断执法活动将集中在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方面。此外,它还有权监管不涉及价格问题的垄断协议。

国家发改委享有反垄断执法权的主要依据是我国1997年颁布的《价格法》。该法第14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该法第5条,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的价格工作,包括执行《价格法》第14条第1款的任务。国家发改委执行反垄断法的机构主要是其下属的价格司,其任务主要是禁止价格卡特尔以及涉及价格的其他垄断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3年发布过《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依法查处过一些串通价格的行为。

2、地方反垄断执法机构

出于建立全国统一、开放和竞争性大市场的需要,我国反垄断法把反垄断执法作为中央事权,明确规定由国务院规定的承担反垄断执法职责的机构负责反垄断执法工作。这即是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均不享有反垄断行政执法权。然而,考虑到我国辽阔疆域,人口众多,如果所有案件全部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来处理,工作量势必太大,反垄断执法机构事实上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垄断调查,反垄断执法工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反垄断法第10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应的机构负责有关反垄断执法工作。这即是说,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相关机构虽然没有执行反垄断法的职责,但它们可在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授权的范围执行反垄断法,例如授权处理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具有限制竞争影响的案件。

三、执行反垄断法的其他机构

我国反垄断法第53规定,“对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据本法第28条、第29条作出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对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这说明,人民法院在我国反垄断执法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实际上,出于程序公正的考虑,行政执法机构的决定接受司法审查已成为法制国家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反垄断法刚刚通过,人民法院在反垄断法领域尚未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反垄断法的实施,特别是随着反垄断司法审查案件逐步增加,人民法院毫无疑问将成为执行我国反垄断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