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主要是给学校的领导以及老师看,论文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
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天津财经大学论文盲审给由校外同行专家审。
盲审,指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这样打出来的分数作假率低,高校阅卷一般使用这个方法。
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一般高校,特别是研究生院,均有对学位论文进行定期盲审的相关规定,多为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论文进行盲审。
外审是指将论文送外单位专家审阅,有的学校是学位办统一进行,有的学校是导师个人进行。自己导师指定的审论文专家,自己送审,占90%。
盲审和外审通后过才能取得答辩权,答辩不通过,一样不能毕业。只要盲审2个专家通过,或者外审的2个专家通过就取得答辩权利,答辩委员会不包括外审专家,要半数通过就能够毕业。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进入高校教书以后,每年都会审研究生毕业论文,既有本校的,也有外校的,毛估估算来六七年间,大概审了一两百篇左右的研究生论文,平均每年会过手20到30篇左右。
我个人是全部都看得。
感觉这样答没啥信息价值,以我带研究生的经验,学生更关心的是评审老师会不会误杀自己,以及如何避免误杀。
为了简化这个问题,我把评审论文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校论文,这个名义上是盲审,其实总可以查到彼此信息的。另一类是外校论文,这个确实是盲审,由于彼此不认识,杀伐果断不留情面是很自然的。
虽然本校老师也存在所谓四大名捕对本校学生毫不留情,但是,学生大体上不太怕本校审查这个环节。毕竟,大部分老师还是要顾及同事关系的。当然,也存在部分高校内严外松,从而避免学生出去丢人或者影响教育部学科评估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我的认知范围属于非常态,故而不展开。
大家普遍害怕的是外校盲审,除非几个盲审得分差异很大(有些学校允许在此情况下二次外审),否则挂了就是延期。我刚入职那会儿,对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期望太高,要求太严,挂了三分之一的外校论文(那时还是新手,评审论文还好不多,八九本的样子),还觉得自己太过慈悲,实在对不起那些经历千辛万苦才毕业拿到硕士学位的同学。
有前辈听闻,善意提点之后,我开始系统研究和构建评审校外论文的模式。
论文质量无非是形式质量和内容质量两端。
形式质量主要是形式符合规范,没有抄袭、错字、病句、标点误用,不遗漏页码,目录页码对应准确,分段清晰,排版不超出页边距等等。
内容质量主要是选题新颖,观点独特,资料丰富,技术先进,工作量饱满等等。
能满足形式质量和内容质量双重要求的,自然可以给优秀,不过这个对绝大多数同学没有意义。这世上,优秀的人总归凤毛麟角。
有意义的是形式质量。
过手上百篇论文,形式质量过关的文章其实不多。除了少数年份,每年都会遇到一本不标页码的论文。相当的文章都会出现很多"的的"这类重复打印错误。至于一页一段,段落首行不空格,整段文字没有句号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形式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下,谈内容质量的意义并不大。一篇没有页码的文章,指望能被放过,那就得要求这篇文章给我留下心灵震撼,心灵创伤也行。
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找我对她/他们的毕业论文提意见,譬如,理论如何完善,分析如何深入。出于职业道德,我也会尽力给出建议。但是,我不得不说,在形式质量未达标的情况下,内容修改的投入产出比很低。
于是,学生会觉得很委屈,明明相对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寝室那个兄弟花两星期写的文章都飘过了,我可花了三星期),问了好几个老师的修改建议,最后还是挂了。
问题的实质在于,形式质量是容易把握的。有没有页码、错字,很容易验证。以此为理由评判论文基本不会有争议。
内容质量则不然,在答辩时,许多学生会找出无数理由来说明其文章的首创意义(真的是首创),主成分分析技术是多么的先进,爬虫技术引领的机器学习是多么的前沿。在无数次的和不同学生交流之后,迟钝的智商才让我明白,一共就二十分钟的答辩时间,给学生从abc解释到莎士比亚的文笔特色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评审论文时,我主要关注形式质量。查重、错字、格式、页码、标点、图片、表格、排版,没有问题的,再看内容质量。借助办公软件,这个评审是很快的。
查重、错字、格式、页码、标点、图片、表格、排版,没有问题的,我肯定就放过了。少数几处错误,人之常情,也放过了。
事实上,我对自己带的研究生,在毕业论文预答辩前,通常要针对形式修改五遍以上,个别内容实在差的修改七遍以上。至少目前看来学生对外审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会不会有同学觉得对形式的过分关注,埋没了那些思想上有闪光点的文章?
对绝大多数研究生(也包括本科生),这种担忧可以通过拉长毕业论文创作周期解决。如果论文创作周期超过六个月,我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会为自己的思想不能传世而苦恼。
最后,对极少数有志向做优质论文的同学,我有一个很简单的建议。尽量提前写完毕业论文,然后把文章精华部分修改成投稿论文,并结合指导老师的建议投稿本领域的优秀期刊。优秀期刊的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一般可以保证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给出专业评审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能够极大提升论文质量。当然,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个周期很长,我的经验是要到学生研究生毕业之后文章才能发出来。
盲审,指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这样打出来的分数作假率低,高校阅卷一般使用这个方法。
外审是指将论文送外单位专家审阅,有的学校是学位办统一进行,有的学校是导师个人进行。自己导师指定的审论文专家,自己送审,占90%。
盲审和外审通后过才能取得答辩权,答辩不通过,一样不能毕业。只要盲审2个专家通过,或者外审的2个专家通过就取得答辩权利,答辩委员会不包括外审专家,要半数通过就能够毕业。
盲审办法
1、参加双盲评审的研究生:博士生100%,每人送审三份。硕士生(含同等学力申请学位)按当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人数的3~5%,每人送审二份。
2、研究生部根据每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科、专业研究生分布情况制定出盲审方案,并交分管校长审批。
3、研究生部根据盲审方案,抽出需进行论文盲审的研究生名单,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名单核对无误后,将盲审论文的信息通知本人及学科所属学院。
4、被抽出参加盲审的研究生应在接到通知的二天内,按规定格式制作论文(隐去作者和导师姓名),硕士生论文一式二份,博士生论文一式三份,报送研究生处。
首先,论文是否可以通过,论文质量好坏才是关键。你的论文整体结构,逻辑,实验设计,结论,甚至错别字语病都很重要。
其次是导师,她的意见确实很有分量。自己要按照导师的要求好好修改,别翘尾巴。
再次,是答辩的发挥。答辩的问题有套路,要挖你是不是自己写的。先问你重要概念,再问你论文的逻辑和实验或者模型设计。有些关键的问题,自己写的确实熟悉。但是答辩时候万一紧张了,专家看起来这样严肃,凶巴巴的。
最后,看人缘。如果你在大学或者导师在学校人缘太差,估计会有点影响。但是我觉得如果论文本来没问题,再挑刺也不能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