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未来
按《辞源》的解释,它指的是汉代儒士重实证而轻
议论,训诂考经、专研子史的一种学风,清代乾嘉年间
称其为汉学,又称朴学。
然而,正在修订之中的《辞源》或许会补充本文讨
论的“汉学”一词另外的义项。我们所说的“汉学”,
其广义是中国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凡以此为
研究对象的学者,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是汉学家
。狭义的“汉学”认为,它仅指外国学者(包括华裔外
国人)研究中国文化的成果之总称。
外国人研究中国,大多数情况下当然是用外语,在
英语中与“汉学”对应的词,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只有
一个:S i n o l o g y 。
据考证:这个词可能出现于1 3 世纪,前3 个字母
“s i n ”发音与汉字的“秦”相近,整个词直译就是
“关于秦帝国的学问”。最先这个词可能是由日本人从
英语译为“汉学”两个字,我们又从日文借来。
的确,在世界上,尤其在欧洲,S i n o l o g y
同研究古埃及、古罗马、古印度等悠久辉煌的古代文明
的学问一样,高尚古雅、令人尊崇。然而,思想活跃、
注重实际的美国人没有完全走这条“古典之学”的老路
,二次大战以后,以费正清为首的美国学者关注当代中
国,将其作为“问题”来研究,并引入新方法和新理论
,成为一门“现代之学”,被称为“C h i n e s e s
t u d i e s ”,应该说这是汉学的进步。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中国文化研究》主编阎
纯德曾把一部国际汉学研究史分为萌芽期(公元前后至
1 5 世纪)、初创期(公元1 6 世纪至1 8 世纪)和繁
荣拓展时期(1 8 世纪末至2 0 世纪中叶)3 个阶段。
公元1 7 0 年,罗马帝国时的马可·奥尔雷作为特使到
过中国,这个史料被认为是东西方最早交往的记录,从
这时起到1 3 世纪在欧洲人心目中创造了中国的马可·
波罗,到1 6 世纪“西方汉学之父”利马窦,到2 0 世
纪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的马悦然……古往今来,
国际汉学家群星灿烂;从1 0 世纪中叶曾到中国旅行的
阿拉伯人伊本·穆哈希尔的游记,到1 5 8 3 年刊行的
西班牙人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到1 7 7 2 —1
7 7 6 年刊出的3 4 卷《耶稣会士书信集》,到1 9 0
5 年版法国人沙畹译《司马迁史记》5 卷……都是东学
西渐漫漫长途上的一个个路标。
译介:中国学界、出版界的第一要著
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曾说:“西方学者接受近现代
科学方法的训练,由于他们置身局外,在庐山之外看庐
山,有些问题国内学者司空见惯,习而不察,外国学者
往往探骊得珠。”越来越多的中国学人认同季老的这一
观点,同时也不无遗憾地发现:绝大多数外国汉学家研
究中国的学术成果,仍然是用他们的本国语言而非汉语
写成,而绝大多数中国学人的外语水平使他们无法获取
这些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所以,选取并翻译
出版国外汉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就成为中国学界、出版
界的首要任务。
今年5 月2 日,江苏人民出版社和《读书》编辑部
联合在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召开“《海外中国研究丛
书》十年回顾研讨会”,在京的学术界和出版界知名人
士、部分国际著名汉学家,以及新闻界人士近7 0 人与
会,言之有物、持之有故的讨论发言持续了一整天。值
得注意的是,国内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几家机构、刊物的
代表人物悉数出场: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李学
勤,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研
究》杂志主编阎纯德,《世界汉学》及《中国文化》杂
志主编刘梦溪,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副教
授张西平。大家公认:这套自1 9 8 9 年开始编辑,迄
今已出书4 0 种的大型丛书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和文化价
值,是“出版海外汉学研究著作最集中、最重大的成果
”。
在写给研讨会的长篇发言《十年甘苦寸心知》中,
该丛书主编、青年学者刘东认为:“如果说这套丛书还
算有什么贡献的话,更多地并不在于它孤零零地引进了
多少正确的断论,而在于它不很自觉地以相对完备的覆
盖面,介绍进来了一个活生生地自我更正着的学术传统
和治学过程”,所以这套丛书恰巧构成了我们精神视野
的另一个参照系。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吴源说
:“1 0 年之前,我社是把这套书作为品牌来抓的;1
0 年过去了,它已成为我社名副其实的品牌。”此话既
欣慰又自豪。
想抓汉学研究方面的丛书作为自家社会效益、经济
效益“双效”书的出版社当然不止江苏人民出版社一家
,由大象出版社鼎力支持的另一套数量更大、体例更完
备的“国际汉学研究丛书”已经启动。丛书分4 个系列
:一、西方早期汉学经典译丛;二、海外汉学名著译丛
;三、西方汉学史;四、中国人在此学科的研究成果。
目前已有第二系列的6 种共1 0 本将出,包括:《耶稣
会士书信集》6 卷,《中国图志》、《中国近事》、《
大中国志》和《礼仪之争文件》等。丛书的编辑工作主
要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承担。北京外国
语大学依据自己的外语优势和对外交流的需要,于1 9
9 6 年成立了这个实体性的研究中心。据丛书主编介绍
,该丛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从汉学的“元点”出发,
从起步阶段最初的成果开始译介,力求正本清源,对汉
学的发生、发展、繁荣有准确而全面的反映和体现。
据悉,包括中华书局等在内的近1 0 家出版社正在
讨论或者已经启动有关“国际汉学研究”丛书的选题,
第一家汉学研究的正式刊物《世界汉学》(以前的有关
刊物都是“以书代刊”,无正式刊号)也已创刊。加上
各种媒体的推波助澜,一场“国际汉学热”在神州大地
上渐次升温。
发展趋势: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个投入更多人
力、物力进行研究、拓展的学科
中国对国际汉学的关注,并不自今日始。早在本世
纪上半叶,冯承钧、向达、张星�等学者就陆续做了不
少有价值的译介、总结工作。1 9 4 9 年1 月,莫东寅
著《汉学发达史》出版,虽然作者参考了很多日本学界
的研究成果,但毕竟是我国第一本综合性的汉学史。然
而整整5 0 年过去了,同类著作竟然无以为继。这种发
展缓慢,投入人力物力少的现状,与上个世纪末汉学即
在法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与具备大量人力、物力投
入的汉学研究机构遍布美国,与世界范围的汉语热、汉
学热不太相称,甚至无法与台湾、新加坡的汉学研究相
比。在我国,国际汉学研究长期依附于历史系的中外文
化交流专业,在比较文学专业、宗教学专业中略有提及
,而国际汉学研究的范畴已经超出了它所依附的学科,
这怎么能不限制它的发展呢?
李学勤认为,要改变现状,应该把国际汉学研究当
作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发展,“九十年代前后,国际汉学
在我国就已经有了学科雏形,现在我们当中不少人已经
认识到对国际汉学不仅要介绍,还要以我们的立场来对
它进行扎扎实实的研究。”
为了保证这个尚未发育成熟的学科能够健康迅速地
发展,有识之士呼吁:首先,国内有关机构和组织应加
强相互联系,协调力量,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发挥最大
作用;其次,无论翻译出版还是中外交流都尽力避免一
哄而上,不急功近利;再次,对待国际汉学成果,态度
要冷静客观,不轻视,也不盲从。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是人类追求科学与真理的共同
手段。作为中外文化交融的精魂和交流的桥梁,在中国
国力日益增强,中西平等对话范围日益拓展,全世界人
民日益愉悦共处已是大势所趋的前景之下,“国际汉学
热”无论在中国本土,还是世界范围,必非一时之“热
”,而将无止无息。
世界汉学——《世界汉学》是目前国内汉学方面唯一有正式刊号的学术刊物。她的编辑部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主编刘梦溪,副主编任大援。《世界汉学》是世界各国汉学家的园地,她同德、英、俄、美、日、荷兰、瑞典、葡萄牙、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汉学机构,有广泛联系,并有许多资深汉学家出任国际编委。《世界汉学》——办刊及其目的:是给关切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事实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各国汉学家,提供一个自由演说的园地,祈望以汉语的方式建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统之间沟通与对话,建构国际汉学研究的学术桥梁,为实现在21世纪的共同梦想而尽绵薄之力。世界汉学的刊首语是:“为了中国、为了过去与未来,为了东方与西方。”《世界汉学》是研究世界各国汉学的历史和传统,交流汉学研究的经验,传递汉学研究最新讯息的资讯性、知识性、研究性、国际性的学术刊物。选题包括:l、研究与介绍世界各国汉学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梳理传统,总结经验;2、介绍世界各国主要的汉学机构、汉学期刊和相关的出版物;3、推介世界各国著名的汉学家,包括介绍其生平、履历和学术成就;4、介绍和推荐不同历史时期具代表性的汉学著作、研究论文;5、介绍和交流各国汉学研究的最新资讯、学术动态;6、对世界各国汉学的传统、资源、观念、方法作比较研究;7、探讨世界汉学在21世纪的走向及发展前景展望;8、刊载与汉学相关的文物及机构、人物、刊物、著作的图版和书影。《世界汉学》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0028国内刊号为CN11-2604/G2国际大16开本每年出版2期,每期约30万字分别于5月、11月出版北京新源里西一楼B座《世界汉学》杂志社编辑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发行: 世界汉学杂志社地 址: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美术设计:吕敬人 梁毅凡排版制作:世界汉学编辑部世界汉学-创刊号-目录:世界汉学(第一期)World Sinology?( Contents of First Issue)【汉学新视域】本土经验的全球意义——为《世界汉学》创刊访杜维明教授 (周勤)汉学与社会人类学—研究范式变异的概观与评价(王铭铭)【日本汉学专页】汉学的临界点——日本汉学引发的思考 (孙歌)论竹内好——关于他的思想、方法、态度 [日]代田知明日本文坛三闻人——近代日本儒学史主流派学者述评 (严绍璗)日本的现代中国研究与现代中国学部——访日本爱知大学加加美光行教授 (张萍 )【法国汉学】法国对中国哲学史和儒教的研究 [法]汪德迈 程艾兰法国20世纪对中国史的研究 [法]鲁林法国战后对中国占卜的研究 [法]马克法国对汉传佛教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法]郭立英【美国与中国】中国史大师费正清 [美]钱金保理解过去的三个途径:——作为事件、经验和神化的义和团 [美]柯文【汉学史研究】古代汉学的萌芽时期——葡萄牙人对中国的论述 (万明)十六世纪葡萄牙的中国观 [澳门]吴志良【汉学家】安特生在中国华北的考古活动 (张静河)艾兰博士的汉学研究 (张海燕)【人物与书评】关于“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的一些断想 (黄平)东西方汉学和《东西方汉学思想史》 (余英时)《东西方汉学思想史》寄语 [日]三浦国雄为了法国与中国的文化因缘----译坛骁将耿升 (谢方)【汉学机构掠影】法国汉学研究所 (戴仁)海德堡大学汉学系 (萧瑟)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及其汉学研究 (杨慧林)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在国古籍藏书 (沈津)日本与中国学有关的学会和研究会 [日]代田智明日本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部 [日]绪形康【汉学研究动态】“现代中国文学场”国际研讨会 (荷兰)贺麦晓“中西文化关键词”计划 (任可)“海外汉学研究现状及其对策研讨会 (张西平)80年代以来国内汉学出版物一瞥 (任大援)(二)、世界汉学世界汉学,指国外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工艺科技等各种学问的综合性学科。又称中国学。世界汉学,与汉学研究是两个不同的学术概念。汉代人研究经学注重名物、训诂,因而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中国学,也称“中国研究”、“汉学”。国外对中国研究的统称。有广狭两义。广义指研究中国的哲学、宗教、历史、政治、经济、艺术、语言等各门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狭义指研究中国的文献、语言和文学。在现阶段,中国学的研究重心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世界汉学,研究对象:从世界汉学发展的历史和研究成果看,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中国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实际上是研究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整个中国的学问。由于汉民族是中国的主体,而且世界汉学最初发轫于汉语文领域,因而学术界一直将世界汉学的名称沿用下来。也有学者用中国学来称呼传统的汉学。世界汉学以整个中国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世界汉学,包括了中国的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狭义的世界汉学,只涉及哲学、宗教、历史、语言文字等部分社会科学,诸如传统的版本、目录、校勘、音韵、训诂、考证等。从课题方面看,世界汉学,已涉及中国社会生活中已经发生和将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态,从学科体系看,世界汉学已经囊括了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所有知识形态。世界汉学,学科历史:汉学的产生发展,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有联系,又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普遍发展相关联。一般认为,汉学萌芽于16~17世纪来华传教的教士的著述中。400余年里,汉学经历了发轫期、确立期、发展期和繁荣期4个阶段:(1)世界汉学发轫期(16世纪末-17世纪末) 西方对于中国的了解早在古希腊就已开始。但西方对中国的研究则始于16世纪末。第一本专门讲述中国的书是1585年在罗马出版的《中华大帝国史》(门萨多著)。该书出版后,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有影响的早期著作还有《中华帝国志》、《中国改朝及中国基督教现状》、《中国度量衡考》等。这些著作大多出自教士之手,对中国的研究流于表面,缺乏系统性。(2)世界汉学确立期(18世纪初-19世纪初) 18世纪初清王朝和罗马教皇有“仪礼”之争,刺激西方各派传教士对中国礼俗和文化的研究。尤其是法王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科学院派来的优秀传教士,拟定了具体而系统的中国研究项目:中国的天文学和地理学史;中国古今通史;汉字的起源;中国的动植物和医学等自然科学史;中国各门艺术的历史;中国现状 ,国家治安、政局和习俗,矿产和物产等。其结果出现了一批汉学成果:《中国仪礼论》(李明)、《鞑靼史》(刘应)、《书经以前之时代与中国神话之关系》(马约瑟)、《中国通史》(冯秉正)、《 成吉思汗及蒙古史 》(宋君荣)、《大唐史纲》(宋君荣)。而作为18世纪汉学双璧的是杜赫德编著的《中华帝国史全志》(共 4 卷)、当时北京教士研究中国成果汇集《中国杂纂》(共16册)。在18世纪法国教士汉学 成果的 基础上,19世纪初出 现了法国雷慕沙(1788~1832)和德国克拉勃罗德(1788~1830)两位博学多才的汉学大师。他们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国历史、语言、文学、宗教、地理学等众多领域。两人于1818年联合发起成立亚洲协会 ,发行期刊《亚洲学报》,主要刊发汉学研究成果。随后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成立(1823),刊《皇家亚洲学会会报》。以此为标志,汉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3)世界汉学发展期(19世纪中后期) 这一时期正是西方试图将中国殖民化,与中国政府发生政治、军事冲突的时期。西方各国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研究,改变了法国垄断汉学的局面。英国、荷兰、德国、瑞典、奥地利、俄国都有一批卓有成绩的汉学家:法国继雷慕沙之后有儒莲、毕瓯、巴参,荷兰有霍夫门、施古德,德国有奚伯尔特、晓特、甲柏连,英国有理雅格、毕尔、卫烈亚力,俄国有萨哈诺夫、帕底雷阿斯 、白莱脱胥乃德、伊凡诺夫斯基,瑞典有多桑,匈牙利有乔玛等。他们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其中施古德最早研究中国天文学,晓特的中国边疆民族研究仍有价值,毕尔开中国佛教文献学的先河,乔玛成为公认的藏学创始人。这一时期的另一特点是不少汉学家集中毕生精力翻译中国古代典籍,译文水平较前有大幅度提高。如牛津大学首任汉语教授理雅格以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力求准确地翻译了《论语》、《大学》、《中庸》、《书经》、《诗经》、《孟子》、《 春秋左传 》、《 易经 》、《孝经》、《道德经》和《离骚》,成为汉籍西译大家。(4)世界汉学繁荣期(20世纪-现在) 20世纪近百年的汉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20世纪初期,甘肃敦煌石窟藏经洞被发现,其中保存大量古代汉文、藏文、蒙古文和其他文字的写本卷子及文物。西方一些汉学家来到敦煌考察,并掠走大批文物文献。这批珍贵的文物文献令汉学界震惊。以此为契机,促进汉学研究的新发展。西方一些大学纷纷设立汉学课程,成立专门的汉学研究机构,出版专门的汉学研究期刊。如法国巴黎大学高等中国研究所、荷兰汉学研究会、莱顿大学中国研究所、法兰克福中国学院、美国中国研究所、美国中国学会、美国汉学促进委员会、日本支那学社、日本中国研究所、日本中国学会,前苏联中国学家协会等。此外还有藏学和敦煌学的一些专门组织、机构,这些汉学机构或团体都有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门汉学杂志。还有研究东方或亚洲的学术刊物也是发表汉学成果的重要阵地。世界汉学概况:世界汉学可分为三大板块:周边国家的汉学、俄罗斯汉学和西方汉学:(1)、周边国家的汉学:主要是日本、韩国和越南。就日本文学来说,它接受中国较早,不仅借用中国的语言符号,而且刻意模仿中国古典诗文的内容和形式:袭取意匠,因承手法,摹拟题目,采撷成句。这种用汉语创作的文学作品,被称作汉文学,后来才有了以假名创作的文学——和文学。所以,日本的学术也深受中国传统学术的影响。他们的汉学研究以编纂、译注、训诂、考证、梳理发展史为特色。(2)、俄罗斯汉学: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一方面面向西欧,间接获得汉学信息,一方面注重发展该国的汉学研究。它视野阔大,兼顾东方和西方。十月革命后,以马克思主义学术观研究中国,也是它的特色。(3)、西方汉学:西方汉学具有浓重的西方学术的色彩,与日韩汉学、俄苏汉学相比,它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具体来说有如下数端:中西文化属异质文化,西方接受中国颇多曲折,汉学研究忠实地记录或者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程;西方学术不断求变,代有新学,这也影响到了汉学研究,如撰写中国文学通史、敦煌学研究、中亚交通史研究等等,均早于国内同类研究;西方汉学研究的方法论极为活跃,它明确反映出“西论中用”是否可行,如何正确操作,可为国内研究提供借鉴。相关词汇链接:国学:该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国学,又称国故,可译“ GuoXue ”(音译)、“ Sinology ”(意译,指中国学, 汉学 ,因无别于汉族学而有争议)。狭义的是指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广义主要是根据胡适:“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说法而拓展外延和内涵,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 、 (魏晋)玄学 、(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 、 (元曲)与(明清)小说 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 、学术体系。因此,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优秀文化和学术成就,包括 历史 、 思想 、 哲学 、 地理 、 政治 、 经济 乃至书画 、 音乐 、 术数 、 医学 、 星相 、 建筑 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另外国学还指学府 ,如太学、国子监。国学也是一门学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20年代 始盛。简而言之,国学,就是中国学,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此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国故学:相对于洋学,而有国学,国故学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中国学、汉学。国学一个特点是概念模糊性。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是国学的外延。国学又可称国故,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中国学、汉学、汉族学)。狭义: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广义:“中国皠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说法而拓展外延和内涵,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 、 (魏晋)玄学 、(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 、 (元曲)与(明清)小说 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 、学术体系。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优秀标化和学术成就,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都是国学范畴。国学严格定义,目前为止,学界没统一界定。汉族学: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正面临着严峻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要恢复和弘扬本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有本民族特色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还要追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早日融入国际社会。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汉族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人口太多,生活太差,在世界范围内,无论在经济或是文化上,汉族仍然属于弱势民族。不少汉人缺乏民族意识,对历史知之甚少,再加上当前社会思想衰微,学术陵夷,所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已是不绝如缕。因此提议,创建一门全新的学科——汉族学。汉族学的任务旨在研究汉族的过去、现状和将来。这将是一门涉及多个学术领域的交叉学科。大体可分三部分:汉族文化学:汉族社会学汉族未来学。文化学研究汉人的历史与文化,继承并利用先人的文化遗产,塑造当代汉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学专门研究汉人的身体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展示汉族的生存状况,指出问题,并研究解决办法;未来学给合国际形势,探讨汉族今后的发展走向以及在世界的地位等。中学:清末称中国传统的学术(区别于“西学”)。西学亦称“新学”。与“中学”相对。泛指西方文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特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成为当时先进人士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根据。
《历史哲学的重建》(张西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历史哲学的重建
作者:张西平
豆瓣评分:7.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份:1997-09
页数:376
内容简介:
历史哲学的重建
――卢卡奇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始作俑者。
自《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问世,
声名鹊起。
他对实践和异化范畴的诠释
以及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思考,
表达了对马克思主义的
一种实践-人道主义理解,
成为20世纪西方新左派的重要思想源泉,
同时也受到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严厉批判。
这一切使他成为半个世纪以来
毁誉参半、颇多争议的人物。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
作者通过溯本清源的梳理
考察卢卡奇思想的发展轨迹,
并侧重从他与现代西方
哲学诸流派的关系上,
解读其重建历史哲学的理念――
社会历史本体论与人类学相统一。
其中一些见解发人深省,
有些立论也可能引起争议,
但只要我们从多维角度审视
社会-历史的结构和变迁,
就不难看到本书在拓宽社会认识上的
启发意义和学术价值。
――苏国勋
作者简介:
张西平1948年出生。
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硕士。
1995年在德国作访问学者一年。
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并翻译了
《历史和阶级意识》、《关于社会
存在的本体论》等著作。另有合
著、编辑等出版物数种。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名单有:张西平、王建斌、王洪涛、耿力平、金利民。
张西平,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亚非学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汉语教育史学会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任职与经历目前担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汉学》主编(大象出版社出版,原主编为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国际汉学研究书糸》执行主编(大象出版社出版,主编为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基督教文化学刊》编委(东方出版社出版);《大航海丛书》主编(东方出版社出版)。
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1994-1996在德国汉学重镇《华裔学志》研究所作访问学者,期间先后在波恩大学汉学系、慕尼黑大学汉学系、马堡大学汉学系、特立尔大学汉学系、海德堡大学汉学系、波鸿大学汉学系、莱顿汉学院做学术报告。
1998年应邀参加比利时沪汶大学汉学系和南怀仁基金会联合召开的“南怀仁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以英文宣读论文;1998年应邀参加“巴黎第七届国际汉学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2000年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参加《中国和葡萄牙科学技术史讨论会》,2001年在澳门理工学院参加《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讨论会》。
有骨气。可以考研,没有什么特殊程序,和普通本科生一样,不过北外要求自考有学位才能报考。如果是专科,则需要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两篇以上学术论文.具体专业如下
招生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院、系、所、中心)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1)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001英语学院)
吴一安 教 授
蓝 纯 教 授
杨雪燕 教 授
郭世英 副教授
陈亚平 副教授
林 岩 副教授
金利民 副教授
张 莲 副教授
陈 辉 副教授
魏 峥 副教授
王小英 副教授 20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1俄语或212法语或213德语或214日语或215西班牙语,选一)
③ 611基础英语
④ 811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含自筹
9名
(02)英美文学(001英语学院) 张中载 教 授
何其莘 教 授
郭栖庆 教 授
金 莉 教 授
张在新 教 授
马海良 教 授
张 剑 教 授
陶家俊 教 授
侯毅凌 教 授
周 炜 副教授
王小梅 副教授
李 元 副教授
刘葵兰 副教授
张 峰 副教授
赵 冬 副教授
申昌英 副教授 20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1俄语或212法语或213德语或214日语或215西班牙语,选一)
③ 611基础英语
④ 812英美文学 含自筹
8名
(03)翻译理论与实践 (笔译)(001英语学院) 申雨平 教 授
吴 青 副教授
曾 诚 副教授
柯克尔 副教授
王琼琼 副教授
马会娟 副教授 20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1俄语或212法语或213德语或214日语或215西班牙语,选一)
③ 611基础英语
④ 813英、汉互译(笔译) 含自筹
13名
(04)美国研究(001英语学院) 梅仁毅 教 授
孙有中 教 授
傅美榕 教 授
李期铿 教 授
滕继萌 副教授
王镇平 副教授
龚 燕 副教授
李莉文 副教授
谢 韬 副教授 20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1俄语或212法语或213德语或214日语或215西班牙语,选一)
③ 611基础英语
④ 814美国社会文化 含自筹
7名
(05)加拿大研究(001英语学院) 李期铿 教 授
耿力平 副教授
龚 燕 副教授 5
(06)英国研究(001英语学院)
钟美荪 教 授
石同云 教 授
程静英 副教授
章晓英 副教授
沈 毅 副教授
宋云峰 副教授
王展鹏 副教授 12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1俄语或212法语或213德语或214日语或215西班牙语,选一)
③ 611基础英语
④ 815英国社会文化 含自筹
5名
(07)爱尔兰研究(001英语学院) 王展鹏 副教授
李 元 副教授 5
(08)澳大利亚研究(001英语学院) 胡文仲 教 授
夏玉和 副教授
李又文 副教授
陈兰芳 副教授
戴 宁 副教授 8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1俄语或212法语或213德语或214日语或215西班牙语,选一)
③ 611基础英语
④ 816澳大利亚概况 含自筹
3名
(09)国际新闻(001英语学院) 孙有中 教 授
熊 蕾 教 授
章晓英 副教授
乔 木 副教授
刘 琛 副教授
林 岩 副教授
陈 辉 副教授 16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1俄语或212法语或213德语或214日语或215西班牙语,选一)
③ 611基础英语
④ 817英语新闻业务(含英语新闻写作、编辑和编译)与新闻学基础知识(含中外新闻史与新闻学原理,用中文答) 含自筹
5名
(10)英美文论与文化研究(018外国文学所) 胡文仲 教 授
姜 红 副教授
赵国新 副教授
王 炎 副教授 5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1俄、212法、213德、214日、215西 选一)
③ 611基础英语
④ 818英美文学
050202俄语语言文学 (11)现代俄语(002俄语学院)
史铁强 教 授
武瑗华 教 授
李向东 教 授
王凤英 教 授
张金兰 副教授
刘素梅 副教授
周清波 副教授
阎洪波 副教授
郭淑芬 副教授
李 葵 副教授 7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0英语
③ 620基础俄语
④ 821俄语综合知识
(12)俄罗斯文学(002俄语学院) 张建华 教 授
王立业 教 授
黄 玫 副教授
张朝意 副教授
潘月琴 副教授
叶丽娜 副教授
何 芳 副教授
苗 澍 副教授 3
(13)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002俄语学院) 周清波 副教授
李 多 副教授
李 葵 副教授
张朝意 副教授
苗 澍 副教授 6 含自筹4名
(14)俄罗斯社会与文化(002俄语学院) 戴桂菊 教 授
李 多 副教授
郭世强 副教授 3
(15)国际关系与俄罗斯外交(002俄语学院) 戴桂菊 教 授
李永辉 教 授 2
050203法语语言文学 (16)外语教学法(003法语系)
傅 荣 教 授
王 助 教 授
柳 利 教 授
2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0英语
③ 630基础法语
④ 830法语语言文化综合
(17)法国文学(003法语系) 沈大力 教 授
车 琳 副教授
傅绍梅 副教授 3
(18)翻译理论与实践(003法语系) 马晓宏 副教授
陈 玮 副教授
江秀华 副教授 3
(19)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003法语系) 薛建成 教 授
唐杏英 教 授
傅 荣 教 授
张煦智 副教授
陈丽瑜 副教授 4
050204德语语言文学 (20)德语语言学(004德语系) 钱敏汝 教 授
缪雨露 副教授 4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0英语
③ 640基础德语
④ (20)842德语语言学
(21)846德语教学法
(22)841作品分析,文学史
(23)844德汉互译
(24)843德国外交经济
(25)845跨文化经济交际
德语文学中2-4人为外国文学所研究生,重点研究德语文论与文化学
(21)德语教学法(004德语系) 徐丽华 副教授
王丽萍 副教授 3
(22)德语文学(004德语系、018外国文学所) 韩瑞祥 教 授
王炳钧 教 授
任卫东 教 授 12
(23)德语翻译理论与实践(004德语系) 张崇智 教 授
王建斌 教 授 4
(24)德国外交与经济(004德语系) 殷桐生 教 授
贾文键 教 授
陈杭柱 教 授
刘立群 教 授
苑建华 教 授
姚小舟 副教授 10
(25)跨文化经济交际(004德语系) 钱敏汝 教 授
贾文键 教 授
苑建华 教 授
姚 燕 副教授 4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26)日本语言(005日语系) 于日平 教 授
朱京伟 教 授
张惠芬 副教授
鲍显阳 副教授
王 萍 副教授 6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0英语
③ 650基础日语
④ 850日本语言文学 含自筹7名
(27)日本文学(005日语系)
赵小柏 副教授
徐 琼 副教授
熊文莉 副教授
应 杰 副教授
何卫红 副教授 7
(28日本社会文化(005日语系) 邵建国 教 授
汪玉林 教 授
徐 滔 副教授
许英淑 副教授
黄菊花 副教授
曹 星 副教授 7
(29)日本语言(006日研中心) 徐一平 教 授
施建军 教 授
谯 燕 副教授
日方专家 5-9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0英语
③ 660基础日语
④ 860专业日语 1、学制2.5年;
2、共招35名(含自筹15名);
3、所有专业不设参考书目,
4、详见日本学研究中心网页招生简章或电话(88816584)
(30)日本语教育(006日研中心) 曹大峰 教 授
日方专家 5-9
(31)日本文学(006日研中心) 张龙妹 教 授
秦 刚 副教授
日方专家 5-9
(32)日本社会经济(006日研中心) 周维宏 教 授
宋金文 副教授
吴咏梅 副教授
丁红卫 副教授
日方专家 5-9
(33)日本文化(006日研中心) 郭连友 教 授
张彦丽 副教授
日方专家 5-9
050207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34)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007西葡语系) 常世儒 教 授
刘 建 教 授 2-3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0英语
③ 670基础西班牙语
④ 870西班牙语专业
(35)拉丁美洲文学(007西葡语系) 郑书九 教 授
1-2
(36)西语国家政治经济研究(007西葡语系) 刘元祺 副教授 1-2
050208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37)阿拉伯语语言与翻译(008阿语系) 国少华 教 授
蒋传英 教 授
张 宏 教 授
薛庆国 教 授
叶良英 副教授 8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0英语
③ 680基础阿拉伯语
④ 880阿拉伯语应用实践能力
(38)阿拉伯文学(008阿语系) 薛庆国 教 授
齐明敏 教 授 5
(40)阿拉伯社会文化(008阿语系) 张 宏 教 授
王保华 副教授
齐明敏 教 授 7
050209欧洲语言文学 (42)捷克语语言文学
(009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李 梅 教 授
徐伟珠 副教授 4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0英语
③ 690捷克语基础
④ 890捷克语专业
(43)意大利语语言文学(003法语系) 王 军 教 授
曹金刚 副教授 2-4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0英语
③ 691意大利语基础
④ 891意大利语专业
(44)葡萄牙语翻译理论与实践(007西葡语系) 周汉军 副教授
赵鸿玲 副教授 1-2 ① 101政治
② 210二外英语
③ 692葡萄牙语基础
④ 892葡萄牙语专业
050210亚非语言文学 (45)韩国语言文学(010亚非学院) 苗春梅 教 授
金京善 教 授
李丽秋 副教授 4 ① 101政治
② 210二外英语
③ 693韩国语基础
④ 893韩国语专业
(46)老挝语语言文学(010亚非学院) 陆蕴联 教 授
2 ① 101政治
② 210二外英语
③ 694老挝语基础
④ 894老挝语专业
(47)马来西亚语语言文学(010亚非学院) 赵月珍 教 授
苏莹莹 副教授 2
① 101政治
② 210二外英语
③ 695马来西亚语基础
④ 895马来西亚语专业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48)外语教育(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测试、课堂研究)(013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刘润清 教 授
文秋芳 教 授
陈国华 教 授
王克非 教 授
周 燕 教 授
戴曼纯 教 授
韩宝成 教 授
梁茂成 教 授
杨鲁新 副教授
熊文新 副教授
许家金 副教授
35
(英语20、其它语种和中文15)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1俄、212法、213德、214日、215西 选一)
③ 612基础英语
④ 研究方向(48)(49)考819外语教育
研究方向(50)考820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 学制两年 ,学费每年1.25万元
含自筹25-30名
(49)外国语言研究(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英语教学语法、英汉词典学、英汉语对比研究、翻译研究) (013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50)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013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51)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同声传译)(011高翻学院) 王立弟 教 授
李长栓 副教授
60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1俄语或212法语或213德语或214日语或215西班牙语,任选一种)
③ 611基础英语
④ 921英汉互译 1、学制两年 ,学费每年2.5万元。
2、含自筹67名
(52)翻译理论与实践(法英汉同声传译)(011高翻学院) 马晓红 副教授
5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0英语
③ 630法语基础
④ 922英汉互译
(53)翻译理论与实践(德英汉同声传译)(011高翻学院) 王建斌 教 授 5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0英语
③ 640德语基础
④ 922英汉互译
(54)翻译理论与实践(俄英汉同声传译)(011高翻学院) 史铁强 教 授 5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0英语
③ 620俄语基础
④ 922英汉互译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吴丽君 教 授
张晓慧 副教授
李 明 副教授
黄 宏 副教授
齐白桦 副教授
何一薇 副教授
吕滇雯 副教授
丁安琪 副教授 12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202俄、203日、212法、213德 选一
③ 711 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④ 92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含自筹6名
(56)汉语研究(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丁启阵 副教授
陈小明 副教授
高育花 副教授 6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711 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④ 924现代汉语 含自筹
3名
(57)汉外语言对比(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金满生 副教授
张 丹 副教授
朱传路 副教授 2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711 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④ 925对比语言学 本届只招汉日对比
含自筹
1名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58)中国古代诗歌与传统文化(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石云涛 教 授
蒋文燕 副教授 4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202俄、203日 选一
③ 712中国语言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古代汉语)
④ 926中国古代文学
含自筹
2名
(59)中国古代小说与传统文化(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魏崇新 教 授
罗小东 教 授
吕小蓬 副教授 6 含自筹
2名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60)海外汉学(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张西平 教 授
柳若梅 副教授
李雪涛 副教授 6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202俄、212法、213德 选一
③ 713中外文学
④ 927比较文学理论
含自筹3名
(61)中外文化比较(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吴志良 教 授
石云涛 教 授
顾 钧 副教授 6 含自筹3名
(62)中外文学比较(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魏崇新 教 授
罗小东 教 授
张洪波 副教授 6 含自筹3名
(63)西方文论(018外国文学所) 汪民安 教 授
汪剑钊 教 授 2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202俄 选一
③ 714西方文论
④ 928文学评论写作
(64)世界文学(018外国文学所) 汪剑钊 教 授
汪民安 教 授 3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202俄 选一
③ 715比较文学概识
④ 929欧美文学史
050180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7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吴丽君 教 授
张晓慧 副教授
李 明 副教授
黄 宏 副教授
齐白桦 副教授
何一薇 副教授
吕滇雯 副教授
丁安琪 副教授 30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202俄、203日、212法、213德 选一
③ 711 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④ 924现代汉语 自筹30名
030208外交学 (65)大国关系与大国外交(014国际关系学院) 李永辉 教 授
武桂馥 教 授
尹春玲 副教授
刘乃京 副教授 12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202俄、203日、212法、213德、 选一
③ 716国际政治
④ 930战后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含自筹4名
(66)外交学的理论与实践(014国际关系学院) 李英桃 教 授
田小惠 副教授
李永成 副教授 8
(67)国别与地区外交(014国际关系学院) 从 鹏 教 授
顾 航 副教授
王明进 副教授
张志洲 副教授
何宗强 副教授
张 颖 副教授 8 含自筹2名
(68)文化外交(015哲学社会科学学院) 陶秀傲 教 授
顾小存 教 授
张妮妮 教 授 6 含自筹2名
(69)国际经济(016国际商学院) 彭 龙 教 授
郭笑文 教 授
张继红 教 授
蔡连侨 副教授
毛二万 副教授
范德胜 副教授
陈若鸿 副教授
孙文莉 副教授
李淑敏 副教授
何 蓉 副教授
丁晓松 副教授
应惟伟 副教授
武育楠 副教授 20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
③ 717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学)
④ 931国际经济学(含国际贸易、国际金融) 含自筹5名
030109国际法学 (70)国际法(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知识产权法)(017法学院) 万 猛 教 授
曹文泽 教 授
傅 荣 教 授
丛 鹏 教 授
王文华 副教授
姚艳霞 副教授
外国专家 15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202俄、203日、212法、213德、215西 选一
③ 718法学基础综合卷(法理学、宪法、民法、民诉、刑法、刑诉、经济法、商法)
④ 932专业卷(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知识产权法) 含自筹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