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灶的演变
一、研究背景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口众多的中国,饮食文化倍受人们的注重。好的饮食离不开好的灶具。因此,研究灶具十分重要。民以食为天,人离不开食物,食物离不开灶具。由于如今日常生活中灶具应用十分普遍,我们也不太会去理会它。我们开设这个课题,就是为了更加了解它,以便使用更合适的灶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了解人类灶具发展历史
2、使我们更好的选用灶具
3、选用好的灶具可以节省能源,环节能源危机
三、研究方法
1、我们研究小组将会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作为研究的依据
2、我们还会在网上查询资料,并与网上、业内人士共同探讨这一课题
3、必要时候去实地考查,走访附近农民家中,了解更多的灶具知识
四、研究计划
1、任务分工: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撰稿:---
2、步骤:
(1)实践:到图书馆或网上搜寻资料,用于研究
(2)论文:用相关资料,总结结论,整理论文
3、研究所需条件:
(1)开放学校电脑房,并能上网,在空余时间上网搜寻资料
(2)开放学校图书馆,便于查询资料
五、学生论文
灶具的演变历史及情况分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能源,科学的发展。但是 ,能源的使用还需有适用的工具。其中就包括灶具。
早在原始时期,我们的老祖先们就已经开始用最原始的灶具烧煮食物。在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考古学家们正在发掘着一个陌生的、有着700年灿烂文化的文明的文化遗存,其中出土了许多带有民族色彩的青铜古鼎,这就是当时的灶具。发展是需要的发展,每个追求者都渴望向前发展,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灶具也随之改头换面,登上了新台阶。从解放前的泥灶到如今的煤气灶。灶具一直都在演变。但是,灶具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但也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事故和很大的环境污染。由于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增加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由此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增加。如今,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呼吁这个问题,但他们都忽略了灶具这个因素。所以这一点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我们中国大部分农村都已使用十分简单的灶具。能源就是沼气。沼气具有简便、节约能源、污染少等优点,是一种新型能源,同时也给灶具带了活力,可以说,这也是灶具演变的一大进步。除此之外,还有更有发展前景的太阳灶,他能利用太阳这一可再生能源,达到了很高的实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又使灶具登上了一个新台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阳灶必会将遍及全社会。
在人类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关注资源的节约,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这就必须选用好的灶具。新型的灶具必将显示出它独有的魅力。所以说,它的发展前景是广阔和美丽的。
六、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是因此人生锻炼,这个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次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过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文化日益重视,由此灶具也在不断演变,不断发展成为清洁、迅速、安全的产品。
在生活水平总体较高的现在,人们对灶具的选择也极为重视。“美观”,“实用”,“安全性能高”无不成为选择的考虑范畴之一。然而节约能源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在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国,节约能源是当务之急。良好的灶具可以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浪费。
有些灶具的使用对环境会有污染,如:煤炉的使用等会排放大量的CO2,由此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普遍升高,两极冰川融化,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许多沿海城市将会被淹没,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在选择好的灶具的同时,还要合理使用,“橘生淮南则成柑,橘生淮北则成枳”,同样的灶具在不同的人手里会发挥不同的效果。由于灶具使用不当而发生的惨案,在我们的身边时常发生,例如:煤气泄露而造成中毒身亡,由于用火不甚而造成火灾,这一切的一切造成了许多人身亡和财产损失。
事物中普遍存在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可以转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利用有效的手段克服灶具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合理选择,妥善利用,相信灶具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学生:---、---、---、--- 指导老师:---
家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炉具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用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秸秆消耗量减少,煤和液化气用量增加,但其价格较高且呈上涨趋势;另一方面,尽管部分生物质秸秆用于加工饲料、肥料等产品,但仍有大量剩余秸秆闲置。近几年很多地区收获季节要求农民把秸秆运到指定地点,但由于堆放的秸秆占用土地,最终还是被陆续焚烧而造成资源浪费。将废弃的生物质秸秆与农村生活用能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生物质资源,是解决农村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课题将生物质成型燃料应用于家用炉具,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较全面研究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特性。依据工业炉设计标准,结合省柴灶、型煤炉特点和传热计算设计出家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炉具,进行炉具试验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 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燃烧模式为挥发分先析出燃烧,而后是固定碳的燃烧;燃料密度是燃料点火性能最显著影响因素,燃料密度愈小点火愈容易;封火状态燃料燃烧特点与火灾的阴燃及从阴燃转变为有焰火类似;不同原料种类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灰熔点特征温度有微小差别。 (2) 依据炉具设计步骤,通过燃料燃烧计算、传热计算初步估算出炉具设计热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确定炉具燃料消耗量、炉膛、烟囱等主要设计参数,设计出专用炉具。 (3) 参照GB6412—86《家庭用煤及炉具试验方法》,结合本炉具及所用燃料特点,测定燃料和炉具综合性能,得出了相关指标数值;试验中发现燃料燃烧充分,没有结渣现象,但产生的火焰较难控制致使排烟温度较高。 (4) 性能测试结果与炉具设计指标相比,排烟温度较高,热效率偏低;与原有炉具相比,火力足、燃烧充分且上火速度快,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燃料燃烧产生的火焰未最大化利用,排烟热损失亦较大。 (5) 提高炉具热效率可以通过将原炉具改造和设计出其他炉型两种途径;深入全面研究燃料性能也是设计优质炉具的保证。 目前对生物质成型燃料专用炉具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存在较多问题还需要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农村生活用能; 生物质成型燃料; 燃烧特性; 炉具设计; 炉具性能试验
国外:在历史上,最早研制燃气灶的是法国人菲利普·鲁本,他在1799年9月21日获得了用煤气照明和取暖两用装置的专利权。第二年,鲁本在巴黎的一家饭店里,自己花钱装置这种设备。由于当时鲁本研制的燃气灶会发出难闻的臭味,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并不受人欢迎,没能得到推广。尽管如此,他仍以极大的热情继续研究和改进这种装置。1804年,在拿破仑举行加冕礼的那天,鲁本在巴黎的一条街上被人杀害,燃气灶的研制工作中断了。
而世界上第一个供厨房用炒菜的燃气灶具是由英国北安普敦瓦斯公司的副经理詹姆斯·夏夫在1826年发明的。他将自己发明的燃气灶装在自己家的厨房里,用来烤肉做菜。这是一种立式炉灶,由吊在天花板上用来挂肉的钩子和下面的圆圈形火口组成。没有放锅的炉台。
最早购买燃气灶的是法国利明顿的巴士旅店。1834年,巴士旅店用燃气灶给100人做晚饭,不但饭菜味道可口,而且没有一点煤气的臭味,是十分理想的炉灶。1836年夏天,在英国北安普敦开办了一家35名工人的工厂,专门生产燃气灶。
1852年,象现在使用的将煤气燃烧装置与炉台合二为一的炉具开始出售。1915年,开始出现有恒温器控制的燃气灶。
1855年,德国化学家本生发明了被称为“本生灯”的气体燃烧装置,这是一种装氧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燃烧而产生高温的装置。在“本生灯”出现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霍丁顿·安东·史密斯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具用气体燃料的家用取暖装置。后来,燃气灶的逐渐普及及煤气的源源供应,便形成了今天的燃气灶。 国内:(1) 起步阶段(1980年以前):产品结构简单,功能单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的燃气事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城市燃气的普及程度非常低,仅有百分之十几,广大农村几乎没有人使用燃气。那时,燃气灶处于起步阶段(1980年以前),产品结构简单,功能单一。 此前,燃气用具每家只有最简单的燃气灶,产品结构也很简单。灶面材料大多为铸铁,表面电镀或喷涂等处理,没有电点火装置,工艺也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中。 (2)发展阶段(1980-1990年):耐用性和可靠性大幅提高 198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随之兴起,国外各式各样的燃气用具纷纷进入中国,燃气用具的生产企业也由原来的十多家猛增到近百家,企业类型也由原来的单一燃气公司发展到有国营、集体、民营等各种企业类型,国外著名的燃具生产企业也开始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从而使燃气用具的产品质量和外观也有了根本的改变,产品的品种和功能也在不断变化。 在此期间,面板、燃烧系统、点火装置也有了改进。面板材料有冷板喷涂,燃烧器有铸铁炉头、表面电镀或喷锌处理,点火装置采用压电电子点火,提高了点火率,燃气灶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有了提高。 (3)突破阶段(1990年-2006年):品种增多,款式齐全。 1990年以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阶段。中国的燃气及燃具事业进入了快速成长时期。国外先进燃具开发制造技术的引入,带来了中国燃具事业的突破性改变。 家用燃气灶具品种增多,款式新颖,安全措施增强,材质、功能和性能等均有所改善。在生产质量和可靠性,工艺水平,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性能指标的先进性,节能和环保,安全使用等方面也都有所改善。 灶具的材料基本上淘汰了铸铁。不锈钢面板,表面喷涂不粘油涂层材料,钢化玻璃面板等在灶具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的陶瓷面板也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