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学期,总会有一些人很烦躁。
别人晒朋友圈,他留言说不中听的话;你见他突然妄自菲薄,开导劝慰他,却被辩驳甚至骂一通;一点儿小事儿,都能激起他胸中的愤怒,大吼大叫甚至不惜撕破脸……
其实这不是狂犬病发作的征兆——他八成在写 毕业论文 呢。
因为拖延症犯了,所以他迟迟不动笔。
因为截止日期临近,所以他焦虑。
因为焦虑,所以他烦躁。
因为烦躁,所以他没办法塌下心来写东西,只好继续拖延。
这就叫 恶性循环 。
这个坑,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掉进去。毕业论文,多则几万字(硕士)或十余万字(博士),少则仅几千字(本科),为何学生们会选择拖延?
其实,这倒不是毕业生们的专属问题。有的职业作家,也常拖延稿件,编辑追得他要上房了。
长文章的写作,为什么如此困难?人们为何要一再拖延?
对大多数人来说,创作长文章是一种被 包围 的感觉。
军事史上,精锐部队因被包围而崩溃的战例,不胜枚举。
公元前215年,汉尼拔以五万人的劣势兵力巧妙包围了罗马军。罗马总兵力将近九万人,其中近七万多人战死或被俘。执政官与80名元老院成员阵亡。
更为直观的例子是权力的游戏中”battle of bastards”一集。勇猛坚毅的Jon Snow被围在当中动弹不得。
如果不是小指头带着谷地骑兵来救援,估计Jon Snow只能再 复活 一次了。
为何包围战效果如此突出?
因为人们一旦被包围,就会立即被两种心态撕扯。
一是恐惧感。四面楚歌,无路可退。有效的军事组织崩溃,变成一盘散沙。于是对决立即演变成屠杀。
二是无力感。多大的能耐,也需要发挥空间。包围战压缩的就是你的发挥空间。Jon Snow这样被挤在当中,根本就没有施展武艺的余地,直至被活活挤死。
创作长文章是一项 复杂而困难 的任务。面对这样的任务,人们的感觉与被包围如出一辙。
你会恐惧。截止日期(deadline,话说这英文名字起得真贴切)在一天天逼近,于是你无法气定神闲地按照计划处理每天的写作进度,而是惊恐地看着时间分秒逝去,想象即将到来的糟糕后果,更加恐惧。
你感到无力。再好的作者,也必须有充足的时间,才能完成阅读、研究、思考、创作和修改过程。截止日期从明年变成下个月,从下周变成明天……文学天才曹植还需要走七步,才能吟出“煮豆燃豆萁”呢。几万字论文,你打算一晚上搞定?
若是真能保质保量,那才叫没有天理。
打个比方,你原本的计划是每天围着操场跑4圈儿,坚持一个月。这个计划是可以完成的。结果29天你一步没跑。要保证完成任务总量,第30天就成了马拉松。
悲剧啊!
然而,有的人写长文章并 不拖延 。
游刃有余搞定了毕业论文的人,可能跟你一样喜欢运动、逛街,还花大把时间看美剧。
著作等身的名家,未必一辈子过着被编辑反复催稿的悲惨人生。他可能活得轻松、潇洒,甚至波澜壮阔。
他们写了那么多字,凭什么如此愉快?
因为他们有 秘笈 。
一流的作家可以写出精品。但是我们会听到他们写作时痛苦的经历。
超一流作家可以 轻松愉快地 写出精品。于是他们更有可能发展自己的爱好,过得更幸福。
Vladimir Nabokov 就是这样的超一流作家。
你没听说过他?他的著作《洛丽塔》(Lolita) 你也没听过?
《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Modern Library 100 Best Novels)排行榜,该书名列第四。
Nabokov 不仅是优秀的作家,还是位有建树的昆虫学家。他经常跟着妻子——他自己不会开车——到野外追逐蝴蝶,一追就是十几英里。2011年1月,英国皇家学会宣布 Nabokov 的研究成果对完善灰蝶分类系统做出重大贡献。
都是作家,人家时间富裕到可以追蝴蝶。
同是昆虫学家,人家闲到能写小说影响世界。
差距是怎么来的?
面对记者,Nabokov 不止一次透露了自己愉快高效创作的秘笈——卡片。
他从来不面对整部书稿疯狂赶工,而是潇洒地在卡片上写下来各种文字、图形。他说卡片就如同拼图的一角,他只是把创意记录在上面,然后用它们去拼一整张拼图。
听明白了吧?狡猾的 Nabokov 没有被长文章创作包围和压垮,是因为他主动实施了 反包围 策略。
反包围的关键,我们就耳熟能详了——分而治之,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只不过,“Nabokov将军”选择的分割单位不是旅团营,而是一张张卡片。
听起来很简单,是不是?背后的原理却是实在的科学。
人类的智能不是用来处理宏大复杂的事务的。进化给我们带来的长处是快速反应——你能根据蛛丝马迹发现草丛后面悄悄逼近的猛兽,然后赶紧跑(如果跑得掉的话)。
与之对应,我们的头脑结构中,工作记忆只能处理7±2个组块(chunks),而且只能维持几秒钟的时间。
谁说只有耗子撂爪就忘来着?
生理结构决定了我们的认知习惯:
卡片巧妙地帮助我们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
卡片容量有限。我们只须写下很少的东西。于是任务就变得简单。面对简单任务,欺软怕硬的你会立刻有“遇到怂人压不住火”的积极行动心态。
每张卡片构成了一个组块。你可以在卡片级别去组合他们,也就是Nabokov所说的“玩儿拼图”。几张卡片的组合就是一个小节,几个小节可组成一章节……直到完成整部著作。
效率提高,压力减轻。这样的好工具你要不要立即尝试?
且慢。
分析卡片记录的原理,我们就清楚了作为载体的卡片本身,其实并不重要。轻松拼出一个个组块,方便我们完成最终的“拼图”,就可以了。
如果你使用传统的纸质卡片,用铅笔书写,后期的转录工作可能依然让你抓狂。
人家 Nabokov 用卡片用得轻松愉快,是因为他的夫人 Véra 充当了他的“秘书、打字员、编辑、校对、翻译、书目编撰、经纪、营业经理、律师、司机、研究助理、教学助理”。
这些人一间屋子挤得下吗?
别瞎操心,关键是你有这些辅助人员吗?
没有的话,也不要紧。现代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上述工作的大部分,提升效率。
下面我们按照“输入”、“记录”和“组织”三个部分来分别介绍。
你可以尝试语音输入。好处是方便快捷,尤其适合我这样不愿随身携带纸笔的懒人。
即便当今最高准确率的中文语音输入法,也有3%左右的错误率。对于长文来说,这给后期校对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可如果你的写作目标只是一张卡片,校对工作便容易许多。
最近iPhone里讯飞语音输入法可以在应用内直接调用,而不必在程序间跳来跳去了。这一改进,令用户体验直线上升。
推荐用Evernote记录一张张“卡片”。
你可以正经码字儿,或者拍照、录音、涂鸦……甚至直接把某个网页采集进来,在上面随意涂抹,作为自己的卡片。
老牌笔记应用Evernote可以保证你的一切工作成果都得到妥善保管,并且在不同平台的设备间同步。需要检索某张卡片的时候,它甚至可以提供图像内文字识别这样的高科技功能。
感兴趣的朋友,可拓展阅读拙作《 笔记应用怎么选? 》。
最终文稿组织工作,就是拼拼图了。推荐的写作应用为Ulysses。
还记得前面我们展示的《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排行榜吗?
排名榜首的小说叫什么名字?
对,就是Ulysses。
由此看来,这款应用从命名时便锋芒毕露、野心勃勃。
Markdown编辑器有许多,Ulysses以保守著称。
人家能实时预览图片,它不提供;
人家一键上传图片到第三方图床,它不支持;
人家一键转换微信公众号格式,它也没有……
可是,在使用Markdown创作长文的作者群里,Ulysses的地位不容置疑。用户们会小声嘟囔自己的不满,建议软件开发商改进或增添功能,却很少有人真正敢于“跳槽”到其他编辑器上面去。
因为Ulysses的设计,体现了卡片创作法的精髓。
它的每一篇文稿,都可以看做一张卡片。
Ulysses没有Evernote多才多艺,但是在文库中也能迅速检索到你需要的那张卡片。
你可以随意手动排布、组合,并且跨文稿预览和发布。长文创作者们拼接卡片的那种快乐,谁用谁知道。
读到这里,相信你已掌握以下重点:
如果你对写作长文有独到的心得,欢迎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共同讨论和交流。
码字儿快乐!
2020 年9月19日晚,南京大学女博士跳楼身亡,该事件再一次牵动着全国博士生的神经。
「女博士」本是花样年华,光彩夺目,前程似锦,路途坦荡,一路求学 20 余载即将功成名就,本是父母的骄傲、国家的栋梁、人生的赢家,而为何年纪轻轻,在即将功成名就之时结束自己的生命?
光芒的背后必是充满着坎坷与困苦。据南大的某学生讲,这位女博士今年是读博第四年了,对于普博来说已算是延毕了。
关于硕博生延毕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
以往,我们也经常能听到某某研究生由于毕业压力大而自杀的新闻。而这些人,往往是从小到大顶着「三好学生」、「乖乖女」、「别人家的孩子」光环一路走来的,现如今每天活在的恐惧中,甚至延毕压力大到无法排解而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科研压力山大」、「延毕」几乎成为所有硕博士面临和担心的一个问题,博士延毕已成为一种常态,更合适的形容应该是「病态」,博士延毕是正常,不延毕反而不正常。
今天,笔者就想和大家聊一聊硕博生延毕的那些事。
一、延毕那些事:是什么?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 165296 人,实际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 56451 人,未正常毕业率为 65.85%。
从数据来看,博士延毕率年年攀升,2006-2014 年逐步增长,近几年进入平台期,延期率大概达到 65%,也就是说有六成博士生都无法按时毕业。
8 月 21 日,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有关规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其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做法并非个例,此前就有多所高校相继发出过关于博士生超学习规定而被清退的消息。
例如,北京交通大学对因超过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 59 名博士生给予取消学籍。
延边大学对 136 名研究生(博士 14 名,硕士 122 名)超过学习年限因此给予退学处理,清华大学劝退 2 名博士生,河北工业大学一次性清退 143 名博士生。
图片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二、延毕那些事:为什么?
关于博士延毕从而导致清退的原因也可谓众说纷纭,从自己身边延毕师兄师姐的例子看。
师兄 A:
今年博士论文答辩被我亲导师卡了,至少要延毕半年。
就这样,我师兄是个本来能按时毕业却被导师压着不让毕业的大神,最后就因亲导师所谓的博士论文不够完善的理由而延毕。
师兄 B:
他的导师被其他院校挖走了,把之前的课题资源都带走了,最终不得不重新跟着新导师从事新领域的研究,从头开始,肯定无法按时毕业。
师姐 C:
不能按时毕业的原因,主要是师姐的小论文没有达到学校要求,所以,即使大论文做得再好也毕不了业。
从师兄师姐们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延毕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
1. 内因
打铁还需自身硬,很多博士之所以延毕很大一部分是个人原因造成的。
1)小论文达不到学校毕业要求
一般学校对博士毕业都有发表小论文的硬性要求,比如有的学校要求发表 3 篇核心,有的学校要求发表一篇 5 分以上的 SCI 等。
除了学校要求外,有的导师课题组也有额外的要求。
2)毕业论文达不到导师的要求
很多研究生延毕问题都出现在毕业论文上,一般学校和导师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博士论文,要求要有创新性。
可是创新性这个问题是很难的,没有做好选题,没有创新性从而导致延毕。
3)个人学习懒惰
博一上课摸鱼,博二实验室摸鱼,博三说要写论文,然而拖延症又犯了,宿舍摸鱼,博四发现还没论文,慌的一批,根本静不下心来做实验,更写不出来了。
4)身体原因
这一点也需要引起重视,我身边就有很多因为身体原因而延毕的。
读博压力大,焦虑、失眠、脱发,最终身体扛不住进了医院,身体不允许不得已延毕。
5)自以为是
自以为聪明绝顶,满脑子都是 idea,然而动手发现不是不可行,就是被人捷足先登。
兜兜转转,方法试了一堆,然而属于自己的依然不知道在哪里。
6)在职博士延毕多
在职博士们延期的比较多,那些手里有比较好的工作岗位,也没有跳槽动力的在职博士们,大部分缺乏冲劲,反正早一天晚一天毕业也不影响啥,那就慢慢过人生当中最后的「留级」生活呗。
2. 外因
除了自身的原因外,一些无法抗拒的外因也是博士毕业的绊脚石。
1)导师压榨
博一干到博四上学期,每天干活,寒暑无休,基本没时间写论文发论文,国家出钱培养,导师白捡的劳动力。
2)导师故意拖延
为了抓个免费的「壮丁」,为了让你多给他干几年活,有些导师故意给你毕业论文找茬,不让过,而你只能百般无奈。
3)青年导师抢论文
一般青年导师处于上升期,评审要求论文一作,要了命的催,天天看着整,俩人都累的要死。但是,出了论文不一定是学生的,甚至你自己连挂名的资格都没有。
4)临退休老师佛系
年纪比较大的老师面临退休,一般项目少,经费紧张,干啥啥没钱,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三、延毕那些事:怎么办?
很多时候能不能毕业,什么时候毕业,都不是个人能够决定的。所以,不要过分的苛责自己。
我们能做的是找到延毕的原因,对症下药。如真的不幸,遇到延毕,笔者有以下几条建议:
1. 调整心态
正如上文所说,2017 年我国毕业博士研究生已达到 65%,所以,延毕是大多数博士生的常态。
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想想我们 4 年都坚持下来了,努力了那么久,最后,再坚持一下就好。
搞科研本来就没那么容易成功,任何科研工作者都是这样的,重复很多很多次的实验,经过很多很多的失败,可是说不定哪天就得到好的结果或者好点子了呢。
2. 与导师保持好关系,加强沟通
延毕有一部分原因在导师,有可能是因为导师的指导不到位,并没有教给你研究这一领域应该具备的基本视野和方法。
尤其是理科类的学术型研究生,这类同学本科的学习还只是应试型的,到了研究生阶段才真正开始研究,这种转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独立完成的,所以要和导师保持比较好的关系。
3. 尽快发表论文
读博士,不发表就出局,论文的发表至关重要,除了能给让我们顺利毕业,还能带来利益。
好的 Paper 肯定不是一下子就有的,写文章也需要多练,别想着第一篇或者前几篇文章就有多高质量,借鉴他人有点长处,多学习优质 Paper 的结构,逻辑,行文风格,多看多想是捷径。
4. 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创新工作
要确定一个好的选题,那么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确定方向,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少,而论文选题要难易合适。
如果过于简单,就无法体现出自己的能力;过难的选题,也可能因为中途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导致被迫放弃整个论文。
多阅读文献,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新的 idea,进行创新加工。
5. 踏踏实实科研,认认真真总结
科研拒绝懒惰之人,你对科研懒惰,科研就会对你懒惰。所以,抓紧跳出「舒适圈」,尽快行动起来,对待科研容不得一丝侥幸。
写在最后
几乎所有博士都担心过延毕的问题,我也曾夜不能寐。延毕的比例很高,所以,延毕也不是什么大事,不需要过分的妖魔化。
延毕是常态,很多时候延毕不是你能决定的,遇见一个好导师、碰见一个好课题都需要缘分。自己尽可能做好自己能干的事,做好规划,就不会后悔。
最后,祝各位硕博生们都能够顺利毕业!
Update: 文末有斯雯、吴小静、胡奎和段一邦根据本文萃取的方法论卡片,嫌文章太长的可以直接拉到底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每次deadline的时候都赶得要死要活,咬牙切齿发誓下次要早点开始做,就可以从容地慢慢来,结果下次又继续拖到不做就会死的程度再开始做。
反正我写论文是这样的。
去年开题答辩的时候要写开题报告,愣是拖到还剩一周要交才开始写,结果那周一直在崩溃地拼命写。答辩完和同学交流,信誓旦旦地立FLAG:要早点开始写论文正文,再也不要搞得这么赶了。
嗯,事实证明, FLAG立了是会被打脸的 。啪啪响。
由于今年年初被一个很想完成但没有能力去完成的项目卡住,整个1、2月份都处在丧失能量、放飞自我的状态,基本上什么事也没干,论文自然也就没动笔。
幸好,救星出现了——幸福进化俱乐部运营总监&项目总监、曾经我眼里的高冷女神李秀燕。她本质其实特别暖心又热情,知道我状态不对后非常关心我,基本上隔一段时间就会来问我:哎,你最近放飞自我,放飞的怎么样了?我就很羞愧的说,嗯,我还在放飞。
她就说没关系,人本来就是要松弛有度的呀,我也经常放飞自我,还跟我分享她放飞自我的经历,让我心里好受一点。
然后我就继续去放飞自我了。
放飞自我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到3月份左右,我发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不是因为我的良知睡醒了,而是因为老师发了一个通知: 马上4月初就要交论文了。
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在聊天的时候说起这事儿,永澄老师就建议我去找有相关经验的人,比如同济马博士。我就果断去问了,结果马博士无心的一句话给了我一个邪门思路:他问我,你是打算自己写还是XXX(你懂的)?
我还真有点小心动,因为deadline很近,而且自己也完全不想动。打消这个念头的不是我的良知,而是穷……我发现,一篇竟然要7k+起步,而且质量不一定有保障。那我还不如转换下思维,假装自己接了一篇7K的约稿呢。
然后我就继续问马博士,结果发现人家的论文是做实验的,和我们商科完全不一样,没有参考意义。不过,马博士给我指明了一条道路:找光牧,去年刚MBA毕业,这事儿对口!
我就迅速跑去问光牧。光牧直接把他写论文的心得总结文发了给我,问我:你什么时候交论文?我说,4月2号。他看了眼时间,说: 你还是准备明年延期毕业吧 。
我瞬间好心塞,我不要延期毕业啊啊,听起来感觉弱爆了!这绝对会是我人生的污点!我还要再抢救一下。
本着不能自暴自弃的想法,我去找了同需要写论文的涂小鸦同志交流。 然后我就惊奇地发现:为什么都是还没写论文,人家如此淡定又从容,充满自信? 还嘚吧嘚吧给我讲她每个月的推进主题,学插画什么的,把我给羡慕坏了。
我就觉得我特别需要帮助,我也想找到这样的状态。
这个时候——此处应有聚光灯——秀燕姐神一样的出现了。
她说,要不我给你做个咨询吧。
于是我们就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
她首先分析,任务完不成一般有两个方面,管理和技术。 管理就是对任务的规划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技术就是缺乏推进任务的相关技术,比如不知道写论文的方法和流程等。
然后她从管理方面开始问,用几个问题直接探求我做这件事背后的价值:
问题一个接一个,我突然发现,原来一直没动笔背后真正的原因是没有很迫切的想法,觉得可有可无,动力不那么足,而且外面诱惑很多,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我还在早起做《思考,快与慢》的共读笔记,而且对怎么写论文也完全没有概念。
我的思想和行为其实是偏离的,我觉得写论文很重要,但只是觉得而已。 行动迈不出去的原因就三条: 认知、诱惑、技术 。现在三个原因都同时出现了,我能动才怪了。
既然三个原因都找到了,那直接击破就可以了。
如果这件事情对我真的那么重要的话,我无论如何怎样都会去完成的。 我一直放在那里不完成,就是因为对这件事情没有那么重视,觉得就算没完成它,也还是有退路,所以才会不去完成。 但是,我并不想承担没有完成带来的后果,所以我必须正视这件事,解决掉。
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先暂时放弃共读等学习活动,集中精力突击论文。 秀燕姐说,一定要记得, 工具是为了目标服务的 。学到的那些工具,拿来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服务就好了。 学会放弃,学会舍弃。
找相关主题的优秀论文进行框架学习,再修改、完善、填充自己的框架。 学习最快的四种方式之二: 影随高手、做中学。
把三个问题都分析完后,我豁然开朗。 但是,这还不够,毕竟没有具体的行动规划。
秀燕姐说,做事情要有相关性。写论文就是一个项目,正好可以把其他学到的东西用起来。
比如,她平时喜欢打羽毛球,就会有以下几个目的:
听完我就给跪了,这是什么样的思考方式,打个羽毛球都能整这么多。。。我。。
瑟瑟发抖中的我,又被问了一个问题:你XX号前要写完3万字的话,还剩2周时间,你准备怎么写?是前松后紧?前紧后松?还是平均主义?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决定。 我想了想,决定第一周写个15000到17000,第二周再写个13000。 这样也算前紧后松,但差距也没那么大,心理上也过得去。
但这还没完,列了目标之后还要找风险,再调整。 要仔细想一想,这个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风险?
我列出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条:
列完之后,针对每一条风险,秀燕姐都引导我给出了防范策略。
要完成一个目标,必须能够用3-4步的分解思路说清楚。 对于论文,我的思路是搜寻资料、寻找论点、填写内容。 这样,就知道最主要的三件事是什么了: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和人沟通。 那么,在 安排日计划的时候必须明确当天的主线是什么 ,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最后啥也做不好。
除了以上这些,秀燕姐还建议我写个 时间开销记录 ,看看实际做事情和预估投入时间的出入,然后分析具体的状态和差距出现在哪里。
她说,不要拼状态,只要觉得苦闷,就去做让自己高兴的事情调节一下。将快乐的事情作为补充,不是不能做,但是要有节制。
最后给我激励: 考验你自我管理能力的时候到了!!!!!! 想想看完成了这件事情!你有多么牛逼!两个礼拜写完论文!还有方法论!
恩,然后我就嗖嗖嗖开始了。
就这样,我开始了论文推进之旅。
第一步,先把开题报告里面的文献综述和背景那一块黏贴过来,这样一下子就有了七八千字,拿到了 首胜体验 ,觉得一下子就启动了这么多非常开心。
第二步,开始持续推进。我发现每天写3000字左右是一个在舒适区之外,但可以努力到达的目标,于是给自己下任务,每天无论怎样必须完成3000字。 如果我没写到这个数量,我晚上就是熬夜也要写,一定要逼着自己强行写完。
第三步,不断优化总结。根据时间开销记录,我发现,只要进入了沉浸的专注状态,效率就特别高,写起来非常快,但是有时候边和别人聊天边写,就非常慢,根本不能一心二用。这样,在写论文的时候就会尽量排除外界干扰。
第四步,请求家人支持。在两周时间中,有节假日和周末时间,我都和家人做好了沟通,请她们帮忙带宝宝,自己则把时间用来写论文。幸好,两边家长和队友都很支持我,我得以更好地投入到论文中去。
两周后,我的论文初稿顺利完成,38000字。后续的修改过程不再赘述。
这次论文推进过程中,最重要的三点收获:
秀燕姐的咨询非常重要,她帮我建立了一种感觉: 我知道我想要什么,而且我知道应该怎么去得到它,知道我每个时间点只要做好什么事,就可以百分之百的完成目标,这是非常可贵的掌控感。 而且,这种掌控感并不是论文结束了就完了,而是可以萃取出来,迁移到别的目标达成过程里面的。
目标达成道路旁的一切光鲜亮丽的东西,看起来很好,其实都是诱惑和陷阱,吸引你去偏离自己的主干道,然后拉低你的效率。 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暂时放弃了早上的共读和其他学习积累,集中精力做论文突击战。当然,这次是因为时间紧急,不得不如此。 在追求长期目标的过程中,不可能全部舍弃其他的东西,要统筹兼顾,但一定不要盲目做多,要做好取舍。
当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候,一定要把看起来很难的任务分解掉,分解成一个一个很小很小的任务,然后你先去完成第一步,拿到首胜体验就好了,万事开头难。 只要完成了第一步,有了后续思路,接下来持续推进就会很变得轻松多了,不会再因为畏难而裹足不前,而且完成第一步的成就感和动力也会激励着自己往前走。
感谢秀燕姐的咨询,感谢家人在过程中给予的支持,感谢所有文中提到的人(不一一重复点名了),在论文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我的能量状态也渐渐回升了,其他的各项事情也都开始有序推进了。所以,当很丧、没有能量的时候,做点什么,让自己动起来就好了。
不小心就写了3800字,下周答辩,祝我好运:)
斯雯根据本文萃取的方法论卡片: 180526-极致临时抱佛脚的原则方法-斯雯 吴小静萃取的卡片: 20180527-没时间又要高质量的项目推进方法论 胡奎的结构化之作: 战胜拖延-脱困五步曲 段一邦的结构化流程萃取之作: 20180529 克服拖延症的方法论萃取 段一邦
拖延症
名词释义:指的是非必要、有害的推迟行为。
例句:建议你不要患上拖延症。
我说字典你是和我开玩笑对吧?人类和拖延症抗争这么多年,你给出的第一个例句就是:建议你不要患上拖延症。
不要患上拖延症,多么简洁明快,高贵冷艳。
要是这样子有用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告诉肥胖症患者克制住食欲,告诉抑郁症患者生活乐观,告诉搁浅在沙滩上的鲸鱼,它们不应该离开海洋的。
真是胡扯。“不要患上拖延症”只对于那些没有拖延症的人有效,或者说是那些假性拖延症患者。所谓假性拖延症患者,就是那些天天嘟囔:“我每天上班的时候水好几次微博,我真是一个超级拖延症患者!”他们也会煞有介事地对那些真正有拖延症的人说:“不要拖延你就没事了!”
假性拖延症患者和字典作者有所不知,对于真正地拖延症患者,拖延与否不是一件有选择的事情,他们面对拖延,根本不知道如何反抗。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突然给予我的自由让我猝不及防。我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控制,每天逛来逛去每天什么都完不成。唯一的例外就是,有时候我需要为某一门课程交一篇论文,于是我会Deadline之前的一天晚上开始写论文。但是事实上,我经常发现我Deadline那一天早上开始写也可以,所以我后来就索性Dealline那一天早晨疯狂地写论文。这种拖延症愈演愈烈。我毕业的时候需要写90页的毕业论文,我依然是Deadline之前的72小时才开始动笔。这样子的突击冲锋导致我手指痉挛不听使唤,最后我被送到校医院,医生的诊断是我因为疲劳过度血糖低才这样子的。(我最后还是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别问了,很糟糕。)
即使到了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很严重。比如你正在阅读的这个帖子,就花了我很长的时间才完成。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网上看一些无聊的图片,比如这个大猩猩。心里一直想着,要是我和这个大猩猩打一架的话,它能够多么容易地把我揍扁,然后想着要是这个大猩猩和狮子打架的话谁会赢,然后就跳跃到了狮子和老虎打架谁会赢,然后就Google了到底谁会赢,最后发现是老虎。我真是病的不轻。
我曾因为拖延症发生过如下故事:
拖延症给我最沉重打击的,是我大学毕业论文那一次。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实则我们都已经出来工作差不多一个学年。出来工作自然是不能和我们在学校的时候相比,对于论文更是很不感冒,觉得好像上班上着,突然被叫回去学校上课的感觉。
这是我们大家当时的共同点。像我都是最完工交给老师的,但每次都被老师打回来重写,最后一次交稿,我是连着三天三夜没睡觉,靠咖啡因才勉强协议了一篇能看的论文交给了老师,才重重地睡了一个大觉。
最后老师勉强给了我一个合格,还是看在我平时多帮她们跑腿的份子上,但意外的是,院长竟然帮我拔高到了中等,也是对我三年在校表现良好的一个奖励吧,要不然我真的可能被延迟毕业!
现在工作了,依旧没有改掉拖延的坏毛病。其实我对事务是很焦虑和着急的,可是越是着急的事情,我越是能拖,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在写这篇东西的同事,手头也是有很多的事情,但却怎么也没心思去做。
情况一直在恶化,碰到自己觉得麻烦的事情,就变得一点精神都没有,还会时不时出现生理性的困倦,无论头一天晚上睡得够不够都会是这样,我是真的很想让自己变得积极主动一点,别那么拖拉。